关注行为习惯养成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抓养成教育,促健康成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题讲座新闻稿
抓养成教育,促健康成长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题讲座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小学阶段狠抓习惯养成教育,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与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开学第一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否顺利开展。
9月2日星期五德育处陈校长针对开学第一天,**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习惯和安全隐患问题,给全校师生上了一节《好习惯好人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
陈校长针对文明放学、文明候车、文明玩耍、文明阅读、文明就餐、文明如厕等六方面进行教育,通过照片,图文并茂地向师生讲述在校园内学生们应如何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关注细节,杜绝不文明行为,同时陈敏华副校长向全校师生展示了南小班级文化优秀的班级以及班级卫生整洁的班级,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向优秀学习,向优秀靠近。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陈校长利用开学第一天出现的问题,抓住教育的时机,告诉学生们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
逐渐养成,让师生们更深入的明白文明习惯的重要性。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相信南小师生上完这一课后,文明意识一定得到加强,向文明行为习惯迈进一大步。
关注文明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俗话说 : “ 没有规矩 , 不成方圆” 。 必备的道德常识及文明
知识 是人 们形 成 良好 文 明行 为 习惯 的基 础 。 人 的知 书达 礼并 不是 先 天而 生 的 , 而是通 过后 天 的教 育和 实践 获得 的 。 目 前, 学生 对 该 知识 的认 识较 薄 弱 , 要 改 变 这 种现 象 , 要 从 普及 知
争强好胜的心理 ,就会不由 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 自己,
养成 良好 的行为 习惯 。
校园内, 利用布告栏、 宣传栏、 走廊等地方张贴《 中小学生守则》 、
《 中学生 日 常行为规范》 及有关文明教育的名人名言 , 激励学生
树立 远大理想 , 立志成才 ; 校 园环 境要尽量 做到美化 整洁 , 让 学 生在 这样 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 的熏 陶, 净化 自己的心灵。
的效 果 。
2 . 2 树 立优 生榜 样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
义。 因此 , 当前 文 明 习惯 养 成应 是学 校 对学 生加 强 文 明教 育 , 促进 学 生 养成 良好 行 为习惯 呢 ?
在学 生 学 习生 活 的班 级 群 体 中 , 教 师 要 做有 心 人 , 发 现
典型的事例 , 树立优生榜样。通过榜样法 , 引导学生去模仿 、
学习, 让学 生者 通过 榜样 观察 , 有 利 于形 成 良好 的道 德行 为 。
1 创 设 文 明环境 , 营造 良好氛 围
1 . 1 抓 好校 园建设
礼仪教育读本》 、 《 中小学生守则》 、 《 中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 、 《 课 堂常规》 等, 有层次 、 有针对 『 生 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传 授并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 并围绕文明礼仪教育 主题 , 各个学科相结合, 逐步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做到全员育人。
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一个人的改造,还是对一个人的影响,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极其重要的,而
小学生即将面临大学求学的环境,健康成长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
既然把每个孩子包容,就要把他们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走在健康成长的路上。
那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有什么呢?
首先,正确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甚至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把握学习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习的效果更好,不会因为旁的分心而有损的情况发生,正确的行为习惯能够使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来集中精力去学习,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成果。
其次,要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还要明确孩子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教育孩子在生活中要有合理安排及认真工作的习惯,此外有些习惯可以透过表演艺术来促进,如芭蕾等,有助于孩子养成正确理念和好习惯,从而使孩子以文明的方式面对生活和未来,具有一定的依恋感和信心。
再次,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能够让孩子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及自己的学习价值和价值观,而且也可以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来增加孩子的信心,使孩子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更加坚强。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只有正确的行为习惯,小学生才能有正确的思维和信仰,得以开拓自我的未来,使孩子们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败而出。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精选5篇)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精选5篇)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
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篇1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
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一、指导思想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学。
通过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生守则》、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
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检查约束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
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
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
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
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
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学生习惯养成与行为规范总结
学生习惯养成与行为规范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习惯养成和行为规范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学生习惯和行为规范,不仅对学生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学生习惯养成和行为规范,总结一些重要的方面和经验。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基础。
学生应该养成自觉的备课、预习和复习习惯。
首先,每天合理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备课和预习的时间,不拖延。
其次,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及时记录重点知识和问题,做到学有所得,复习时事半功倍。
此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行为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倾听,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学会与人合作,团结同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此外,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时冷静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遵守道德规范。
首先,学生要懂得尊重他人和公共秩序,遵守校园纪律,做到守时守信。
其次,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用餐,保持环境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同时,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四、规范网络使用行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使用网络已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同时,规范网络使用行为也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应该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不沉迷网络游戏,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保护个人隐私。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待网络信息保持理性的态度,不盲目相信和传播谣言。
五、发展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身体健康是学生发展的基石,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学生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2024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范文(2篇)
2024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一、背景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然而,当前一些学生存在行为习惯不佳的问题,如缺乏自律、不守纪律、不注重卫生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因此,制定2024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具备自律、守纪律、关爱他人和注重卫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具体措施1. 课程设置(1)开设行为习惯教育课程。
将行为习惯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使学生从小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引导学生反思和审视自己的行为习惯。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是否符合规范和道德要求,并引导他们进行改进和提升。
2. 建立行为习惯养成机制(1)设立奖惩制度。
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制定奖励和惩罚措施,激励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2)建立行为习惯观察表。
教师及家长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其行为习惯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3)指导学生制定行为习惯计划。
教师和家长与学生一起制定个人行为习惯计划,明确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并监督落实。
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开展行为习惯教育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为习惯教育活动,如主题讲座、展览、互动游戏等,增强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和理解。
(2)加强行为习惯培养的日常指导。
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日常教育和指导,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并给予正面的激励和表扬。
(3)设置行为习惯培养的示范岗位。
鼓励一些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申请成为行为习惯培养的示范岗位,并由他们向其他学生传递正面能量和行为榜样。
4. 开展家校合作(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学生的行为习惯情况,共同探讨解决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其品格与素养的体现,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在学习和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养成整洁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养成守时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且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比如守时、负责任、有团队精神、有礼貌等行为习惯都是职场人士所必备的素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优秀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志。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优秀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转,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成长场所,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
学校也需要建立起规范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暖港湾,父母应该对孩子有明确的期望和要求,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部门和社会也应该共同参与。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学生的行为教育和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还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重要性的几个原因。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生处于一个较为敏感的成长阶段,他们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同伴的影响。
如果他们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受到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导致道德观念出现偏差。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可以学会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彼此合作等公民意识,从而培养出健全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学生养成高度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复习课堂知识,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等等。
通过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
学生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其他成员的交往。
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可能会表现出自私、冷漠、不友善等行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学生保持身心健康。
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饮食习惯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习惯,可以增强他们的免疫力,预防疾病。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
无论是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还是自我管理,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他们的将来积累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使他们在职场中更加出色。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行为习惯教育提高学生素养
培养行为习惯教育提高学生素养【摘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提高学生的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行为习惯对学生素养的影响,探讨了如何进行行为习惯教育以及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塑造积极态度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未来,行为习惯教育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以提升学生素养和综合素质。
培养行为习惯教育对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性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明,这也为未来行为习惯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培养行为习惯教育, 学生素养, 重要性, 影响, 教育方法, 良好习惯, 效果, 发展方向1. 引言1.1 培养行为习惯教育提高学生素养培养行为习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素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行为习惯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固定的、自觉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行为习惯教育不仅是将学生培养成品行端正、习惯良好的人,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而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
只有在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展现出更高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培养行为习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到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引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培养行为习惯对学生素养的重要性培养行为习惯对学生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还能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安排时间,提高学习动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包括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注重细节、善于总结等,这些习惯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术成就。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非常重要。
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此学生还应当善于合作与分享,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互信和尊重的关系,促进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对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养成诚信守信、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还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包括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这对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和事业发展也非常重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养成积极乐观、尊重他人和关心社会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情商,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和锻炼等,这能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对于人际关系建立和职业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班规修身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生活习惯
班规修身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生活习惯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班规则是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生活习惯的关键之一。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班规,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律、友善、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班级纪律、学习规范和身心健康三个方面探讨班规如何修身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生活习惯。
一、班级纪律班级纪律是维系班级秩序和凝聚力的基础。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守时、守纪、尊重他人等良好行为习惯。
例如,坚定规定学生按时到校、迟到早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
此外,要求学生排队进出教室、保持教室整洁、共同维护公共物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齐划一和集体意识。
二、学习规范学习纪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被要求严格遵守学习规范,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课堂积极参与等。
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来激励积极表现和惩罚违反规定行为。
同时,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和攀比。
通过这些规范和机制,学生将养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互相尊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业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身心健康班级应该是一个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伞。
班级里的规范也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例如,要求学生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合理的饮食习惯,限制手机和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兴趣班。
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如郊游、运动会等,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友谊,同时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总之,班规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班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应保持密切的互动和有效的沟通,共同遵守和执行班规,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班规修身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生行为规范与准则(2024年修订)》
《小学生行为规范与准则(2024年修订)》小学生行为规范与准则(2024年修订)前言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特制定本规范与准则。
本准则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小学生,旨在引导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基本原则1.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突出教育引导,注重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良好行为。
4. 家校社会协同,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行为规范1. 尊敬师长1.1 见到老师、长辈要主动问好,礼貌待人。
1.2 尊重教师,认真听讲,不打扰课堂秩序。
1.3 尊敬师长,服从管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2. 同学间友好相处2.1 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公平竞争。
2.2 尊重同学,不欺负、不打闹,创建和谐班级氛围。
2.3 学会合作,善于沟通,共同进步。
3. 自律自省3.1 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学习,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3.2 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3.3 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对自己行为负责。
4. 爱护公物4.1 爱护学校设施,不随意损坏,珍惜教育资源。
4.2 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4.3 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5. 健康生活5.1 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5.2 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6. 文明上网6.1 合理使用互联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6.2 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传播谣言,不恶意攻击他人。
6.3 学会自我保护,不泄露个人隐私,防止网络诈骗。
三、实施与评价1.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落实本规范与准则,形成合力,促进学生成长。
抓好养成教育 促进学生成长
抓好养成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林三燕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以来,我担任的都是低年级班主任工作。
这学期我回到三小本部,主动申请带一年级。
在别人眼里,一年级孩子年龄小,事无巨细,班主任工作相比其它年级来说要累一些,更繁琐。
但是,在我心里,一年级的孩子们纯真可爱,与他们在一起,我永葆童心,苦中有甜。
看着孩子们从刚开始进入小学校园的懵懵懂懂,到后来的文明有礼,做起事来有板有眼,内心的苦累就会被成就感取而代之。
当孩子们簇拥在身边时,老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每当我接手一届新生,都会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班级管理常规工作无小事,每个细节,每件小事我们都要认真、用心地对待,使学生在起始年级得到正确的引导,形成良好的发展,不断成长、进步。
一、关注细节,培养良好的习惯刚刚进入小学校园的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因此,对于一年级班主任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工作的重点。
开学第一天,我带着全班孩子一起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班规,让孩子们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也不急于上新课,重点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课间纪律。
从学生上课的坐姿、举手发言、听讲习惯、书本怎么摆放、拿笔写字姿势、排队做操、课前准备工作、放学站路队等小事情一一教起。
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不随手乱丢垃圾,教孩子们清理课桌,保持桌面整洁。
开学这一个月,每天大部分时间我都呆在班上,留意观察孩子们哪些方面还需要加以强调和正确的引导。
每天早读开始前,我都会在班上重点强调三件事:一件是表扬前一天孩子们表现好的方面,另外两件是还需要大家努力的,天天如此。
此外,我还利用课间时间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教育,给他们讲道理,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二、选拔班干部,培养得力的小助手管理班级,班主任需要一双慧眼,在班上挑选得力的班干部,发挥他们的作用,让自己“偷偷懒”。
培养学生良好情趣,提高学生的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情趣,提高学生的健康1. 引言1.1 意义培养学生良好情趣,提高学生的健康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人素养,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生活方式。
良好的情趣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面对各种挑战。
培养学生良好情趣和提高学生健康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健康的身心状态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而良好的情趣则是学生发展个性和品格的重要保证。
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潜能,提升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情趣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情趣和提高学生健康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1.2 目的培养学生良好情趣、提高学生的健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情趣,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压力。
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不仅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还可以提升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学校教育的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
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情趣和提高学生健康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对学生健康的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关注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3 背景学生的良好情趣和健康水平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视。
而培养学生良好情趣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正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学生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各种负面情绪和行为逐渐增多。
学生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
学生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日常行为和习惯教育至关重要。
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和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对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生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往往能够反映出其内心的修养和文明素养,只有时刻保持谦和有礼、待人真诚友善的态度,才能克服种种诱惑和困难,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当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学生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当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例题讲解、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念;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在学校的全方位教育下,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习惯才能得到有效塑造和提升。
此外,学生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也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学习场所,良好的家庭教养能够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家长要注重孩子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责任意识。
同时,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阳光空间和正能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观。
综上所述,学生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更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提供更多的关怀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培养
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饮食、运动、作息和个人卫生四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
一、饮食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持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首先,要保证他们每天的三餐均衡营养,包括主食、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的摄入。
其次,要注意避免过多的垃圾食品,如糖果、薯片和汽水等。
这些食物虽然口感好,但过多摄入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要培养小学生的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地进食,并且不要过饱或过饿。
二、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他们每天至少需要进行一小时的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打球等。
这些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课外体育俱乐部,如足球队、篮球队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锻炼身体。
三、合理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一般来说,小学生需要每天睡眠10至12小时。
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固定的就寝和起床时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生物钟。
其次,要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多的学习任务和娱乐活动对孩子造成的压力。
最后,要避免让孩子在晚上吃太多刺激性食物,如巧克力和咖啡等,以免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四、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首先,要培养小学生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饭前、饭后和外出回家后。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其次,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和用牙线清洁牙齿。
另外,要鼓励孩子保持整洁的个人形象,如定期洗澡、剪指甲等。
总结: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饮食健康、适量运动、合理作息和良好个人卫生是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关键。
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养成健康的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能够让他们成为有品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学生时代是人生中最容易养成习惯的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乐于助人、守时守纪的学生,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能够表现出色,更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反之,如果学生养成了拖延、懒惰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一定具备一定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他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遵守校纪校规,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
这种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良的行为习惯会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挫,甚至走上不归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则可以让学生在求职和工作中更容易获得成功。
一个有着守时守纪、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一定能够受到更多的认可和赞赏。
学校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
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品德的塑造者。
学校应该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校园大型活动、主题班会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好习惯是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好习惯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好的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好习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能够更快地吸收知识,更高效地掌握学习技能。
一个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更加专注、认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本中的知识;一个养成了良好时间管理习惯的学生,会更好地安排学习时间,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好习惯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在学习和生活中,独立自主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而好习惯正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
养成了良好的自律习惯的学生,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不随波逐流,从而培养出了独立自主的人格特质;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也会更加勤奋自主地学习,不再依赖老师和家长的督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好习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发展不仅需要学术知识,更需要综合素质的提升。
好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一个养成了良好的沟通习惯的学生,会更好地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好习惯还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小养成好习惯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高的自律性和独立自主能力,这些都是在未来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重要素质。
好习惯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和人生观念,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将来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有用之才。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者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
使用小学安全教育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习惯养成
使用小学安全教育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习惯养成小学安全教育日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纪念日,旨在提高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加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除了关注学生的安全,我们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习惯养成。
身心健康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首先,身心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身体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学生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同时,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
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等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关怀。
其次,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比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都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有益。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包括良好的社交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最后,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也应该加强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习惯养成,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应该在关注学生的安全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习惯养成。
只有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迎接未来的挑战。
希望通过小学安全教育日的活动,家长、老师和学生都能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习惯养成,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行为习惯是人们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其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它将影响孩子一生。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让孩子终身受益。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家庭教育中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习惯要从小时候开始培养,儿童时期养成好习惯特别重要。
儿童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既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坏习惯。
而坏习惯一但形成,就很难改变。
有些坏习惯,还会继续发展,对人一辈子起坏作用。
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坏习惯不当回事,不加注意。
有的家长嫌麻烦,不肯多下功夫。
人们常说:小孩子面前无小事。
小事不重视,将来就可能发展成大事。
小事怕麻烦,长大了就会出大麻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如何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中,在生活中,甚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很难让他人受,从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坏习惯一旦形成自然而然的随时暴露,有时一个很不起眼的坏习惯可能改变人的一生。
小学生的不良坏习惯具体表现在:(一)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不专注,爱做小动作,书写潦草,作业拖拖拉拉,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习懒惰,目标不明确;(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约束力差,纪律性差,任意放纵,依赖心理强,放学不按时回家;(三)缺少礼貌,语言不文明,脏话多,谎话多,霸道、任性、顶嘴,爱耍脾气,缺乏爱心,不知道感恩,不尊重长辈和老师;(四)卫生习惯差,动不动发脾气撕毁涂抹新书、新本子,乱扔果皮纸屑。
喜欢吃油炸零食,不定量定时就餐,边玩边吃、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当正餐;(五)存在严重的思维惰性,不愿意参与思考问题,对待课堂问题没有丝毫的兴趣,不愿意动脑,不愿动手实践。
学习上马马虎虎,一心二用,有错不改。
(六)公共秩序意识淡薄,社会公德,有意损坏公物,在课桌上乱刻乱画。
(七)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习惯差,无交通意识,闯红灯,过马路不左右看,追逐打闹,做危险动作,携带危险玩具甚至管制刀具,离家不打招呼等。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内在素质。
不良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恶性肿瘤不割去就会危急生命。
近几年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教育,他们认为,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跟家庭教育无关,完全将其寄托于学校。
其实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来说,更是意味着他们成长的摇篮。
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联系最为紧密。
因为孩子在与其家庭成员的亲密交往中,模仿着他们的言行,而父母又是最先给他们树立操行的榜样,他
们在父母的帮助下认识周围的世界,并模仿用在自己的言行中。
所以说家庭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养,培养着他们的各种习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逐渐长大的孩子,对家的体验日趋深刻,对父母的态度也越来越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表情、眼神都能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态度是挚爱、赞许、欣赏还是冷漠、贬损、厌烦,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重大影响。
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二、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比如,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孝敬父母的习惯、生活讲秩序的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等。
1.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其他方面就无从谈起。
健康的身体是1,其它都是1 后面的0,没有1,后面的0是没有意义的,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小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整洁的生活环境,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科学的饮食搭配,要求孩子讲卫生,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避免过度保护,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自我生存的基础。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行为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言谈举止、接人待物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这方面的习惯形成。
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注意自己一言一行,摒弃各种不良习惯,坚持做到讲文明、懂礼仪,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要专心致志。
家长要告诉孩子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不要做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
回到家后及时做作业,并做好预习和复习,养成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时磨磨蹭蹭,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怎么训练他呢?应该限制写作业的时间。
把作业当考试。
考试是限时完成,完不成也得收卷。
我们在家里不妨试试,把孩子写作业当“考试”,限时完成。
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只检查对不对、整齐不整齐,而没有时间上的要求,孩子爱做多长时间就做多长时间,只要做对就行。
这往往是孩子形成磨蹭习惯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长应该要求孩子,每次作业不但要写对写整齐,还要尽量缩短时间。
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学习卫生的习惯(如读写时,要做到“三个一”,读书时光线要充足、适度等);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等。
4.良好人际交往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包括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平等和谐与人相处,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等方面。
养成了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就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在愉悦的环境中心理上没有压力,身心才会放松,才会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家长的要求
为了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就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中的作用,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但操之过急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
良好习惯是经过多次反复逐渐形成的,有的是从不良习惯转变而来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要冷静处理,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耐心指导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多用正面教育,慎用责罚。
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少责骂和殴打,但是过于严格或是过于宽容都不适合孩子发展。
有个小女孩很乖巧,生活学习都不用家长操心,可就是性格胆小,缺乏自信心,在与孩子的妈妈交流了以后我们才知道,孩子的爸爸对其特别严格,他自己就是接受棍棒教育长大的,他觉得孩子就得打更何况是个女孩,不严加管教是不行的。
爸爸的态度使孩子唯唯诺诺的,在爸爸身边不敢做错事情,可是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爸爸又很吝啬去赞扬孩子,觉得表扬多了就会骄傲。
于是孩子
对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翻错,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他懂得道理,所以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才是主要的。
而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学生,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3.发挥家长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孩子示范作用。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某些习惯可以在他们孩子的身上找到。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讲文明习惯的好榜样,避免把这些不良习惯传染给孩子。
用好的思想、品质作风去熏陶和影响孩子,处处做孩子的表率,给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好的示范作用。
例如,家长习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孩子看电视时也不会坐在沙发上;家长喜欢读书看报,孩子也会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也会孝敬他们。
4.要积极引导,使孩子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家长平时要加强对孩子言行举止的监督和引导,发现孩子有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教育,及时纠正,不能听之任之。
同时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晓之以理,重在引导。
总之,培养孩子养成教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说容易,是因为养成教育可以进行随机教育;说艰难,是因为养成一个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一个孩子由需要提醒才能完成的动作,发展到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养成教育,本身就是个反反复复的过程。
家长要有教育的耐心,因为世界上再没有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