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比亚战争为例,谈谈你对新干涉主义的理解
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分析.docx
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分析一、引言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争论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议点。
国际社会是一个充斥国家摩擦的大环境,人道主义干涉的应用则是将这种敏感的国际摩擦与激烈的国家的揉合,这样很容易造成的结果就是实施人道主义干涉的主体对事态发展的可操控性极易受影响甚至出现下降态势。
20XX年3月19日晚,在利比亚的接种而来的轰炸打破了这个国家难以维持的宁静。
以法国为首的北约介入利比亚正在进行的国家动乱当中,成就了此次人道主义干涉的开始。
二、利比亚事件中的人道主义干涉20XX年2月15日,在利比亚内战爆发后,联合国安理会为解除其国内人道主义危机做出相应的决议,在其中禁飞区的设立上,各国在从理论上的一致通过到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过度使用武力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利比亚内战向西方国家与中东间的国际战争。
北约及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打击还有利比亚境内不断地军事冲突升级以及带来的战乱残局带来的是一波一波的质疑。
让人道主义干涉这样极易产生争议的现象是否应该存在,怎样存在并让其得到良好的实施是值得明确分析并慎重规划的。
三、利比亚事件中人道主义干涉的性质分析人道主义干涉在《奥本海国际法》一书中有权威地界定。
二战后,为了追求世界和平的发展与稳定,国际社会在联合国的维持还有各个国家开放地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在合作以及约定中让联合国的授权干涉合法化。
《联合国宪章》作为其合法化地位的支撑,在理论上同样也支撑了此次安理会针对利比亚战争灾难所做的决议是合法的。
利比亚事件中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的立足点在于实践过程中北约是否按照决议的内容对利比亚实施干涉,安理会的第1970号与第1973号决议表明安理会的目的在于保护利比亚的平民,在决议中决定设立禁飞区以及武器禁用的一系列措施恰恰是在避免武力冲入冲突升级。
回顾利比亚事件的发生过程,北约在决议作出的初期就已经迫投入军事力量进行武力打击,速度之快是满足不了情势判断所需要的时间或者一个决策下达所需要的缓冲期的。
我眼中的新干涉主义
我眼中的新干涉主义何谓新干涉主义?所谓新干涉主义,就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
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新干涉主义在行动中日益模式化,在理论上也日益完备。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大肆鼓吹“人权无国界”、“主权有限论”、“人权高于主权”等论调,特别是科索沃战争结束之后,美国政府直接抛出“克林顿主义”,至此,西方新干涉主义的理论框架得以明确。
支撑新干涉主义的两大理论支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其观点之一是“人权高于主权论”。
新干涉主义在人权和主权关系上大做文章,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主权过时论”和“人权无国界”等论调,大力鼓吹所谓“人权外交”和“道德贸易”。
观点二是“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公开宣扬人道主义、民主与法治是西方共同的价值观,维护西方价值观与“被压迫民族”权利符合西方战略利益。
然而综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的每一次扩张和侵略都笼罩着美好的光环,都是声称要把“欧洲之光”带到“黑暗”的非洲和亚洲。
西方鼓吹新干涉主义,挑战和否定的都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生存权和发展权;西方以“人类普遍的价值观”为理由,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强制推行符合西方利益的西方模式。
新干涉主义的实质,其实就是西方国家打着人道主义旗帜,借口人权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维护自身国家利益,谋取世界霸权。
首先,新干涉主义与合理的国际干预是根本不同的。
《联合国宪章》在强调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的同时,对国际干预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国际保护和国际干预主要是政治、经济领域的活动,军事手段是迫不得已的最后行动,而且必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但是西方国家奉行新干涉主义,越过联合国,直接对别国内政进行干预。
其目的是维护自身国家的利益,是霸权主义的行径。
其次,新干涉主义要维护的所谓“人权”,实际上是西方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利益。
利比亚战争之我见
利比亚战争之我见持续了七个个月的利比亚内战终于结束了,统治了利比亚四十多年的卡扎菲政权,随着首都的黎波里的被反对派攻陷,卡扎菲的去世,而宣告跨台。
以卡扎菲家族为首的旧政权核心人物必将遭到新政权的清算。
卡扎菲将成为一个历史人物,给人类历史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启迪人类不断进步的经验和教训。
每一次战争无论结果怎样,受苦的还是广大百姓,他们的生活,事业甚至家庭可能会遭受很大的伤害。
我不认为我们有必要去谈论什么战争过程,战争结果,因为战争的原因似乎早已注定的接下来要发生的。
我在这里主要通过对利比亚战争和利比亚人民所遭受的战争迫害的现象分析,和对爆发利比亚战争原因的探讨从而剖析出这场战争实质从国家法的角度对正常战争的实质进行解读,从而得出其是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假借联合国的名义,其发动战争,程序是合法的,但实质是非法的,是过度使用武力的是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
接下来我将对法美英等主要国家对利比亚发动战争的动因,战争给利比亚带来的影响,以及其解决的方法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运用国际法理论对这场战争是否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和正义性进行分析。
首先我先分析一下率先表态并且最先采取行动的法国,法国最先采取行动基于两个原因,第一的是自然原因即,地理位置原因,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十分重要,因为法国领土距离北非的利比亚领土较近且法国曾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一直到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才结束统治。
另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
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接下来就是美国了,美国的外因首先是要体现其大国的身份,一向喜欢在国际事务上指手画脚的美国肯定不会放弃这次机会,其次就是经济利益了,因为利比亚的领导人卡扎菲作风硬朗,从未向英美等西方国家低头,并且对于西方国家的各种制裁措施都采取强硬的抵抗,所以在国际上一直不被西方国家所接纳。
利比亚战争以来法国对非干涉政策新趋势
西非 西非 中非 西非
军事干涉 ( 解 救人 质) 军事 干涉 军事 干涉 军事 干涉
是 是 是 是
这一时期 ,法 国对非干涉政策主要体现为三个特点 : 第一 ,干涉手段 以军事手段为主 ,人道 主义干涉 为辅 。法 国在这一 时期
对非干涉以军事手段为主 ,由法 国政府 派兵到非洲 国家支 持 当地政府抗 衡反
问题决议 的通过 ,法 国在利 比亚战争 中都处于领导地位 。 ①时隔两年 ,马里 陷 入军事冲突 ,法 国是第一个介入马里军事 冲突 的西方 国家 。法 国在 干涉马 里
军事冲突 中的投入和 态度前 所未 有 ,在冷 战后法 国对 非干涉 中也 是少见 的。 可以看出 ,法 国近些年在非洲 的军事行 动异常活跃 ,军 事干涉对象 的范 围有
A f i r c a . h t t p:/ / ww w . c f r . o r g / f r a n c e / f r e n c h - mi l i t a r y - a f r i c a / p 1 2 5 7 8 #p 4: Re u t e r s .T i me l i n e:Ma l i — t h e l a t e s t F r e n c h mi l i t a r y f o r a y i n A f r i c a . h t t p :/ / w w w. r e u t e s. r c o n/ r a r t i c l e / 2 0 1 3 / 0 1 / 1 3 / u s — ma l i — r e b e l s — f r a n c e .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i d US BR E9 0 C 0 9 1 2 0 1 3 0 1 1 3 .
浅析新干涉主义
浅析新干涉主义张松明 肖军(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摘要]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霸主。
新干涉主义随之成为国际政治中一股新的思潮。
在这一思潮的推动下,美国举起“人道主义”的旗帜,在世界范围内推销美国的价值理念。
在“9·11”事件发生以后,新干涉主义更是发展成了“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成为美国外交中的主流思想。
因此,分析美国的外交,有必要探析美国的新干涉主义理论。
[关键词]新干涉主义;合理之处;异化一、新干涉主义的理论涵义及其特点(一)新干涉主义的涵义和理论基础新干涉主义,即指当出现一国专横地残酷地迫害某一类本国国民,特别是宗教或人种的少数者时,别的国家起来对那些被压迫的少数者给予支援,并以各种形式向该政府施加压力。
人道主义干涉思想是新干涉主义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思想基础。
人道主义干涉是以人道、人权的名义对主权国家迫害本国国民的罪行进行国际干预,作为国际人权保护的一项措施,人道主义干涉突破了主权绝对不受干涉的威斯特伐利亚遗产范式,与超国家组织的成立发展共同构成了人权国际保护的不同路径。
新干涉主义的产生所基于的是两大理论,其一是人权高于主权论,这是新干涉主义思想的核心基础。
主张新干涉主义的学者认为,基于人道理由干涉的理论承认一国有权通过武力对另一国违反人道法的对内主权行为实行国际管制。
但是,执行这一干涉的主体应是联合国或者是经过联合国授权的国家。
这就牵涉出另外一个问题,即在这种干涉过程中国家主权应该摆在何种位置?新干涉主义者认为,一旦出现了这种干涉行为合理存在的前提时,国家主权是有限的,是次要的。
即主张尊重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组成,但主权国家在对内、对外享有充分的统治权独立的外交权的前提下,在必要时要对国家主权进行约束。
新干涉主义的第二个理论基础就是“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认为人道主义、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应该在必要时对这一人类的普遍的价值观进行干涉和维护。
新干涉主义
四、“新干涉主义”的危害
由于“新干涉主义”的实质是维护西方
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是霸 权主义的发展和新表现,以为给国际社会 带来了及其严重的危害。
(一)“新干涉主义”是反人权、反人道的
“克林顿主义”的形成
1、1993年1月21日,克林顿入主白宫不久就抛出了带有 “克林顿色彩”的对外政策构想,即“三大支柱”和“扩 展战略”。 2、 1993年6月1日 ,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指出美国应在世 界上发挥领导作用。 3、 1994年7月21日,提出《国家参与扩展安全战略》报告。 4、1995年2月接着公布了《接触与扩大安全战略》报告
谢 谢
(二)“新干涉主义”破坏了主权平等 原则和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
(三)“新干涉主义”动摇了联合国集 体安全制度,从而企图摆脱联合国对其 霸权的制约
结束语
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和 平、发展、合作依然是时代主流。“新干 涉主义”不仅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 原则相违背,而且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因此,我们要抵制“新干涉主义”,防止 “新干涉主义”的蔓延要时刻保持警惕。
三、“新干涉主义”的实质
“新干涉主义”的实质:
借口人权干涉他国人权和内政,维 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谋求世界霸权。
(一)“新干涉主义”与合理的国 际干预是根本不同的
1、《联合国宪章》中强调,只有安全理事会有采 取行动的权利,包括使用武力,其他任何国家不 得干预别国内政。 2、1965年通过的《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 立与主权之保护原则》、1970年通过的《干预各 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关系 原则宣言》指出: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理由直 接干预他国内政、外交。
从利比亚冲突看“暴力的政治”的国际传播再现
从利比亚冲突看“暴力的政治”的国际传播再现自今年2月份开始的利比亚冲突持续发酵,到目前为止北约开展对利比亚政府军的空袭也已经超过了100天。
在2011年,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国际政治冲突。
在这场冲突的背后,我们明显地看到了一次国际政治传播的较量。
冲突中的政治传播,是媒体与战争这个议题的一种典型体现。
在这个旷日持久的冲突中,我们看到利比亚政府军、反政府“全国过渡委员会”和北约三方的力量不但在战场上形成了直接冲突,而且在国际传播环境中进行了全面的较量。
由于冲突爆发的时间长、涉及面广、形成的议题也在不同阶段持续发酵,因.此这给我们一个观察国际政治传播的重要观测点。
这其中的主要手段和内容,反复形成了“暴力的政治”,其外延不断扩大到国际媒体的报道中。
不同冲突阶段的议程变化国际政治传播,只是对外传播中主要针对政治这一领域进行的传播活动。
国际政治传播的主要对象是海外媒体,行为方式也比较固定地使用了媒体手段,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对外传播有一定的相似处。
国际政治传播中的战争宣传,往往从“暴力的政治”入手,通过塑造、强化、引导战争暴力的概念,形成战争宣传中的政治议题,从而完成超越国界的政治传播活动。
在利比亚冲突中也是如此,由于大量的各国媒体记者云集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加之利比亚冲突双方自身的媒体动员能力较为薄弱,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仍然成为了利比亚冲突双方依赖的主要方法。
这种议程设置可以通过四个阶段来实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个阶段是利比亚国内冲突刚刚开始的一个月时间中,由于在这个阶段,利比亚双方宣传力量差距悬殊,利比亚国内的新闻媒体主要一边倒地支持卡扎菲,用平息叛乱的议程制约反对派的言论,而反对派没有建立自己的媒体,只是在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利比亚反对派的情况,攻击卡扎菲政权,而国际媒体多从外围展开报道。
这个时期的议题,主要是战争行为命题,这些报道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努力,推动了联合国1973号决议的产生。
利比亚战争观后感
利比亚战争观后感作为一个普通的观察者,我对利比亚战争的局势和影响感到震惊并深感忧虑。
从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利比亚战争在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该地区和整个国际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利比亚战争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动荡。
这场战争导致了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的垮台,为利比亚带来了新的政治格局。
然而,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内战,各个利比亚武装组织之间的冲突和分裂导致了长期的政治不稳定。
这给利比亚的民众带来了严重的生活困境,政府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无法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其次,利比亚战争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富有石油资源的国家,利比亚战争导致了石油生产的停滞,进而导致利比亚经济的崩溃。
这不仅使利比亚的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也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了影响。
石油价格的波动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加剧了利比亚的经济危机。
利比亚战争还给人道主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冲突导致了大量的流离失所者和难民,这些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流离失所。
他们面临着饥饿、疾病和安全威胁的风险。
然而,由于战争导致的政治动荡和安全形势的恶化,救援行动往往受到限制,难以为这些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利比亚战争的影响也延伸到了整个地区。
该地区的许多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政治不稳定和经济困境。
无政府状态的利比亚成为非法移民和恐怖分子渗透的温床,对于整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造成了威胁。
当我思考这一切时,我不禁对利比亚战争背后的真正目的和原因产生疑问。
战争往往是为了争夺资源、追求权力、实现政治目标或维护国家安全等原因而发生的。
然而,在利比亚战争中,人们很难看清楚到底是谁在为了什么而战。
国际干预和外部利益的介入更使利比亚战争变得复杂起来。
对于我来说,利比亚战争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它提醒我们,战争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战争只会带来痛苦、死亡、分裂和毁灭。
我们需要更多的谈判、对话和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
新干涉主义
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新干涉主义,指的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
新干涉主义不同于以武装侵略、军事颠覆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干涉主义,重视为其干涉行动“正名”,即披上合法外衣,以抢占道义制高点。
以科索沃危机为契机,新干涉主义正在西方乃至全球日渐抬头。
它作为一种处理国际问题的模式,日益显示出对国际关系的危害。
而且在美国及其盟国的推动下,新干涉主义在理论上日渐完备,在行动上日渐机制化、制度化、模式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需求,经常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以各种名义对别国发动战争。
仅20世纪以来,就连续发生了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这几场战争充分暴露了西方大国对外奉行干涉主义的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同上述历次战争相比,西方国家在对利比亚等西亚北非国家的干涉行动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战争。
北约于1999年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并没有得到联合国的许可,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不仅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甚至连美国的重要盟友法国和德国等西欧国家也始终持反对态度,由此造成了北约内部的矛盾和分歧。
由于缺少联合国的授权,这两场战争的合法性始终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发认可。
第二,全力扶植反动政府力量。
为了在发生动荡的国家培植能够取代现政权的反动势力,西方可谓不遗余力。
以此削弱其针对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利用各种手段配合军事打击。
西方国家充分利用经济、情报信息、传媒、外交、国际司法等手段,密切配合军事打击。
第四,直接插手动荡国家的政治安排。
西方以保护利比亚广大平民免受卡扎菲军队的屠杀为由,采取军事打击的手段,强行推行西方的“民主化”。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表示要帮助利比亚反对政府的建设,并要求持续影响利比亚未来的政治设计和安排、对外政策的制定等。
是否应该取消国际军事干预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国际军事干预的辩论辩题正方,应该取消国际军事干预。
国际军事干预往往会导致更多的混乱和破坏,而不是解决问题。
首先,国际军事干预往往是基于一些国家的私人利益而进行的,而不是为了真正的人道主义目的。
例如,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干预就被指责为是为了获取石油资源和地缘政治利益,而不是为了解决当地的问题。
这种私人利益驱动的军事干预只会加剧当地的冲突和动荡,而不会带来真正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国际军事干预往往会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
经典案例就是利比亚,2011年的北约军事干预导致了成千上万的平民死亡和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流离失所。
这种军事干预不仅没有解决利比亚的问题,反而让当地的局势更加混乱和不稳定。
最后,国际军事干预往往会破坏当地的主权和自主权。
名人名句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是“不要以解救你为借口侵犯我的主权”,这句话反映了很多国家对国际军事干预的反感和抵制。
当国际干预者越过当地政府的意愿进行军事行动时,不仅会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也会破坏当地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国际军事干预往往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破坏,因此应该取消这种行为。
反方,不应该取消国际军事干预。
国际军事干预是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必要手段。
首先,国际军事干预可以阻止犯罪行为和人权侵犯。
例如,1999年北约对南斯拉夫的军事干预就阻止了塞族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大规模屠杀,保护了当地的平民。
其次,国际军事干预可以推动民主和法治的发展。
例如,国际联军在阿富汗的军事干预为当地的民主改革和法治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护,帮助当地人民摆脱了塔利班极端主义的压迫。
最后,国际军事干预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名人名句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是“和平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这句话反映了国际军事干预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当有些国家的独裁政权或恐怖组织威胁到世界和平时,国际社会有责任进行军事干预,保护全球公共利益。
综上所述,国际军事干预是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必要手段,应该继续进行。
美国“新干涉主义”动向观察
美国“新干涉主义”动向观察《人民论坛》(2012年第10期)沈丁立美国干涉主义的内涵从地区干涉到全球干涉,从保障地缘利益到声称保护人道,已发生重大变化,武力干涉几成家常便饭,这不由使人提高警惕去年以来,随着“阿拉伯之春”的泛起,美国深为西亚北非一些国家的政局动荡所困扰。
受到冲击的所谓集权国家,其中一些是美国的长期友邦,而另一些则是美国的眼中钉。
如何应对,颇使美国为难。
由此,“新干涉主义”甚嚣尘上。
所谓“新干涉主义”是指时代变化赋予“干涉主义”新的形式和内涵。
具体而言,美国针对不同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国别政策。
对巴林等君主立宪制国家,因美国军事机构设置于此,华盛顿则予力保,允许沙特和阿联酋部队进入也门给以“保驾”。
对于沙特本身,美国更予关注,确保突尼斯的“茉莉花香”不会飘入利雅得。
对于埃及这一美国长期盟友,美国积极两面下注,无论穆巴拉克是否执政,美国都希冀埃及政府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不会改变。
对于利比亚,美国和北约国家不仅给卡扎菲政权的反对派以经济和军事援助,而且以人道主义保护为名,在联合国安理会谋求通过对利比亚政府军单方面予以压制的制裁措施。
在获得了安理会的相关授权后,西方国家又利用安理会决议文本的某些漏洞,滥用权限,由北约空军直接打击利比亚政府军的地面部队,最终导致卡扎菲政权的倒台。
对于叙利亚,它们整合“叙利亚全国委员会”这一反政府联盟,给予其政治与经济支持。
现在,一些西方国家正在酝酿即使未获授权,也要向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提供军事援助,大有不推翻阿萨德当局誓不罢休之势。
对于伊朗,西方一方面支持伊朗国内外的反对派,对伊朗政府施加压力。
另一方面,西方针对伊朗的核发展不断发出武力打击的威胁。
美国顾及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所将产生的可能的严重后果以及今年的总统大选,近期不断放言要再给政治解决以一定机会,但同时也在加强武力干预的实质准备。
总结这两年来西方国家在北非西亚地区的干预行动,不难看到有这样一些共同特征。
其一,试图在《联合国宪章》的人道主义保护条款或联合国安理会先前的有关决议中找到依据。
美国新干涉主义及影响
美国新干涉主义及影响作者:蒋筱然来源:《商》2013年第09期摘要: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失衡,随之产生了新干涉主义。
新干涉主义是一种新的思想,也是冷战后的特定的历史产物。
其核心是人道主义干涉,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维护其自身利益及在国际社会中所建立优势地位的一种外交政策。
但是新干涉主义的实质仍然是霸权主义,其对世界的恐怖主义形成,世界经济发展及世界和平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新干涉主义;人道干涉主义;世界和平;经济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俄罗斯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国力衰退,在国际事务中力不从心。
中国致力于国内经济建设,在国际舞台上主要采取一种“韬光养晦”的守则。
美国等西方国家则开始雄心勃勃地构筑西方主宰的国际格局,表现出极强的进攻性,提出了新干涉主义,想以此建立国际新秩序。
一、新干涉主义的内涵及特点所谓干涉主义,就是超级大国或其纠集某些国家或发达国家组成的国际集团,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把本国意志强加于他国,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
[1]“新干涉主义”也称为人道主义干涉,是传统干涉主义的继续和发展,是指基于人权或人道的理由而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而对一个国家实行干涉,目的是使被干涉国家改变政策、制度甚至政府形式,具有很强的政治意味,因此,这种干涉又被称为“人道主义干涉”。
[2]这种干涉本质上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目的是在维护西方大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优势地位,建立以西方价值观为主的强权秩序。
1、新干涉主义的实质是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权高于主权,人权至上等观点,重点强调必要时在捍为卫人权的情况下可不顾国家主权。
个别强权国家,如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权对发生“人道灾难”或者可能制造“人道灾难”的国家与地区进行经济制裁和军事干涉。
美国会对他们认定的恐怖活动进行支持,或者为一些民族激进分子提供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来借以打击他所认定的无赖国家,推翻那些所谓违反人权的政府。
从军事打击和比亚看国际干预的法律标准
法 治 研 究
从军事打击利比亚看国际千预的法黼
李伯 军
摘
米
要 :0 1 3月 1 21 年 9日, 国依据联合 国安理会 通过的第 17 法 9 0号决议和第 1 7 号 决议 . 了保护 93 为
利 比亚的平 民和在利 比亚强制执 行“ 禁飞 区” 计划 , 率先对利 比亚进行 军事打击 。 实上 , 事 干预 与反干预 的
斗 争从 来都是 国际关 系的一个永恒主题 。 果说 大 国单边 干涉行为如今 已经为 国际社 会所诟病 , 么, 如 那 通
过 国 际 组 织 尤其 是 联 合 国 所 开展 的 国 际干 预 行 动 已 然 获 得 了一 定 的 正 当性 和 合 法 性 。 而 。 战 结 束 以 然 冷
来, 西方 国家借助联合 国名 义对 外进行 的种种 所谓 “ 国际干预 ” 已经或将 继续证 明, 这种 军事干预 在 国际关
讨。
国 际干 预 的合 法 性 何 在
当前 , 西方多 国部 队针对利 比亚的轰炸声还在继续 轰 鸣 , 纯粹 的军事角度 讲 , 从 这无 疑是联 合 国授权下开 展 的一种 国际军事 干预行 动 , 其干预 的理 由而言 . 从 无
势 在外部 力量 的介入下进 一步恶 化 , 而且 暴力升 级 . 同 时出现 了国际社会所不愿 意见到的平 民伤亡 现象。 有鉴 于此 , 安理 会接着 又于 3月 1 7日通过第 17 (0 1号 932 1) 决议 , 决定在 利 比亚设 立禁 飞 区, 要求有 关 国家 采取 并
海 盗 为 视 角 ” 项 目编 号 :9 J 80 9 ) ( 0 Y C 20 8 的阶 段 性 研究 成果 ,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研 究项 目基 金 资 助 。 受
对叙利亚利比亚问题的反思
对利比亚和叙利亚问题的反思首先先谈一下利比亚问题,利比亚战争已经发生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中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反思还是有不少值得思考的地方。
虽然利比亚问题看似与中国的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当我们仔细思考以后,不管是中国与利比亚的经济还是战略利益上都是有合作的地方。
首先,据我认为不管是利比亚,美国,还是中国,每个国家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重,这是不争的事实。
对与利比亚,国内的安全,经济的发展才是这个国家的利益,而对于美国,推翻一个与自己相抗衡的政权是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中国保持自己在利比亚的经济利益,保持自己与利比亚的战略地位才是自己的国家利益。
我们先分析一下利比亚的国家历史矛盾的渊源。
有分析称,利比亚此次动荡的根源,其实是长期存在的部族矛盾。
利比亚的国土由3块原来相对独立的地区合并而成,包括西北部的黎波里尼亚、东部的昔兰尼卡以及西南部的费赞地区。
卡扎菲虽然是位政治强人,但绝对控制的区域也只限于西部。
利比亚社会由众多的部族组成,每个部族领袖在“辖区”内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无形中削弱了卡扎菲的统治基础。
而且,这样的社会形态,增加了卡扎菲协调各部族利益的难度。
比如,利比亚东部是产油区,但卡扎菲在经济上偏重于发展西部,因而引起东部地区部族领袖们的不满。
此次骚乱发生后,生活在班加西市附近、占利比亚总人口1/6的瓦法拉部族,2月21日加入了反卡扎菲的阵营。
该部族的领袖瓦尔弗利声称,“卡扎菲已不再是兄弟”,应该离开利比亚。
而同样生活在东部地区的阿祖维部族,则以中断石油输出相威胁。
要命的是,“基地”组织也来添乱。
被认为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极端组织“利比亚伊斯兰战斗团”,就以利比亚东部山区为根据地,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反对卡扎菲。
因此,卡扎菲在骚乱发生后,曾指责“基地”组织是这次危机的“幕后策划者”,“他们想在利比亚建立伊斯兰王国”。
他还说,“基地”组织提供的“兴奋剂”和“梦幻剂”,是利比亚青年上街游行的原因。
卡扎菲还警告说,美国可能以打击“基地”组织为由,对利比亚发动军事进攻。
论新干涉主义
论新干涉主义范跃江 [内容提要] 新干涉主义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其他国家以“人道主义”为由进行的军事干涉。
绕过联合国对其他主权国家动武,是违反联合国宪章的。
新干涉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权高于主权”。
“人权无国界”等。
其主要动作是北约东扩和重新订立美日安全合作指针。
新干涉主义与美国霸权主义膨胀直接有关,对发展中国家包含着隐忧和危险。
[关键词] 新干涉主义 人权高于主权 霸权主义[作者简介] 范跃江,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北京,邮编: 100091。
科索沃战争是发生在世纪之交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巴尔干和欧洲的范围,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性意义。
对于美国和北约来说,其意义更是巨大,他们通过这场战争推出并检验了“北约战略新概念”,推出了打着人道主义幌子的“新干涉主义”政策。
美国等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充满了霸权主义的进攻性和冒险性,其重要的表征就是“新干涉主义”政策的实施。
因此,剖析研究“新干涉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干涉主义是霸权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新干涉主义,是指冷战后特别是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奉行的军事干涉政策。
1999年4月,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不干涉原则必须在一些重要方面加以限定”。
“国家主权并不及人权和防止种族灭绝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价值观的传播会增进我们的安全”。
①1999年9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54届联大发言时重申,“国家主权”不能成为一些“践踏人权的国家”免受“国际干预”的借口,军事干预有时是“必须”的。
②根据北约国家一些头面人物的说法,所谓新干涉主义,“是指人道主义干涉,即出于维护人权等道义原则而进行的军事干涉”。
人道主义干涉的思想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
近代法学奠基人格老秀斯早就指出:如果国内司法管辖表现为对人类施暴,那么,国家主权的排他性就不存在了。
这就是西方所谓的“主权有限论”的法理依据,它在西方传统国际政治思维中具有较为普遍而持久的影响。
这一观点认为,主权的合理公正行使具有一定的限度,人道主义干涉就是为使别国人民免遭超出限度的专横和持续的虐待而正当使用的强制。
是否应该废除军事干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军事干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军事干预。
首先,军事干预往往会导致无辜平民的伤亡。
历史上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军事干预往往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尤其是在冲突地区。
例如,伊拉克战争期间,大量平民在战争中丧生,这种无辜生命的流失是无法挽回的。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战争是一种集体犯罪。
”军事干预只会加剧冲突,加重人民的痛苦。
其次,军事干预往往会导致地区动荡和不稳定。
许多国家在进行军事干预时,往往没有考虑到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导致了地区动荡和不稳定。
例如,利比亚战争后,利比亚陷入了长期的内战和混乱,成为了恐怖主义活动的温床。
正如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所说,“战争的结果是无法预测的,它可能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痛苦。
”。
最后,军事干预违背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根据联合国宪章,成员国应当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威胁或武力干预他国内政。
军事干预不仅违反了国际法,也违背了人道主义的原则,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威胁。
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所说,“战争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只有和平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
综上所述,军事干预不仅会导致无辜生命的伤亡,还会加剧地区动荡和不稳定,违背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的原则。
因此,我们应当废除军事干预,寻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军事干预。
首先,军事干预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社会中,存在着许多的冲突和争端,有些国家可能会采取军事干预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
例如,美国在二战期间采取了军事干预,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我们不会选择战争,但如果有人挑衅我们,我们将毫不犹豫地采取军事行动。
”。
其次,军事干预可以阻止恐怖主义和暴力扩散。
在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和暴力活动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一大威胁。
一些国家可能需要采取军事干预来打击恐怖主义组织,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安全。
例如,美国在阿富汗进行了军事干预,成功推翻了塔利班政权,阻止了恐怖主义的扩散。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军事干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军事干预辩论辩题
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全球军事干预。
全球军事干预往往会导致更多的冲突和矛盾。
历史上有很多案例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干预导致了该地区的动荡局势,甚至还引发了恐怖主义的滋生。
正如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不是世界警察。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国家不应该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的观点。
此外,全球军事干预也会带来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例如,利比亚战争期间,外部势力的军事干预导致了该国的政治局势更加混乱,数以千计的平民丧生。
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所说,“军事干预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道主义灾难,而不是解决问题。
”。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全球军事干预。
全球军事干预可以帮助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在一些情况下,只有通过军事干预才能制止一些独裁政权的暴行,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的军事干预才最终打败了纳粹德国。
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我们应该坚决对抗那些侵犯人权的独裁政权,而
不是袖手旁观。
”。
此外,全球军事干预也可以帮助解决一些国际性的问题,比如打击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全球性的威胁,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军事干预才能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组织。
正如美国前总统布什曾经说过,“我们将与我们的盟友一起,坚决打击恐怖主义,保卫自由和民主。
”。
综上所述,全球军事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解决一些国际性的问题。
当然,军事干预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以避免带来更多的冲突和人道主义灾难。
新干涉主义
新干涉主义“新”在哪里?新干涉主义: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
以科索沃危机为契机,新干涉主义正在西方乃至全球日渐抬头。
它作为一种处理国际问题的模式,日益显示出对国际关系的危害。
而且在美国及其盟国的推动下,新干涉主义在理论上日渐完备,在行动上日渐机制化、制度化、模式化。
从本质上讲,新干涉主义与二战后出现的各种旧干涉主义并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它产生于冷战后国际格局失衡和全球化趋势强劲的特殊大背景下,从多个层面对现行的国际关系提出挑战,进行冲击,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新干涉主义的两大理论支点或曰两大借口更具有迷惑性。
其一是“人权高于主权论”。
新干涉主义在人权和主权关系上大做文章,提出什么“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主权过时论”、“人权无国界”,大力鼓吹所谓“人权外交”和“道德贸易”。
其二是“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公开宣扬什么人道主义、民主与法治是西方共同的价值观,维护西方价值观与“被压迫民族”权利符合西方战略利益。
英国首相布莱尔声称“我们不是为土地而战,而是为价值观而战”,各国可以高举人道旗帜介入主权国家事务。
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声称要为在世界范围内停止民族清洗而进行干预。
但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每一次扩张和侵略都笼罩着美好的光环,都是要把“欧洲之光”带到“黑暗”的非洲和亚洲。
西方鼓吹新干涉主义,挑战和否定的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生存权和发展权;西方以“人类普遍的价值观”为由,是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强制推行符合西方利益的西方模式。
新干涉主义模式不仅撇开联合国,而且在联合国内也有人为其鼓吹抬轿。
科索沃危机的处理是新干涉主义的最新试验。
意大利总理达莱马说,如果联合国无法行动,就需要建立能够维护和平、能够制止屠杀的“由民主国家组织的国际组织”取代联合国。
一些联合国的重要官员在科索沃危机前后不但没有批评西方撇开联合国的行径,而且还为西方辩护、鼓气,跟着西方鼓吹“人权高于主权”,甚至还说什么“联合国作为一个机构一直把人权置于每项工作的中心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利比亚战争为例,谈谈你对新干涉主义的理解
摘要:利比亚战争,是以北约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的一次武装侵略,在这次局部战争中,显示出了“新干涉主义”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干涉主义人权民主利比亚和平
新干涉主义,指的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
以科索沃危机为契机,新干涉主义正在西方乃至全球日渐抬头。
它作为一种处理国际问题的模式,日益显示出对国际关系的危害。
而且在美国及其盟国的推动下,新干涉主义在理论上日渐完备,在行动上日渐机制化、制度化、模式化。
2011年3月19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发动了名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以武力方式推翻了卡扎菲政权。
这场战争成为西方国家强行武力介入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一个新“范例”,“新干涉主义”成为笼罩在国际关系中挥之不去的一块阴云。
新干涉主义的有两大理论支点:
其一是“人权高于主权论”。
新干涉主义在人权和主权关系上大做文章,提出什么“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主权过时论”“人权无国界”,大力鼓吹所谓“人权外交”和“道德贸易”。
这一次的利比亚战争,从一开始,西方社会,尤其是西方媒体,就极力凸显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在国内犯下了一系列反人类的有违人权、道德的罪行,为其下一步武力出兵,寻找法理依据。
其二是“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公开宣扬什么人道主义、民主与法治是西方共同的价值观,维护西方价值观与“被压迫民族”权利符合西方战略利益。
这次的利比亚战争,北约国家从一开始就是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干涉利比亚内政,表面上看是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实际上是暗度陈仓,以此为掩护,向利比亚反对派提供大量的武器等军事支持。
最近,在西亚北非地区相继发生的所谓“阿拉伯之春”造成了这个地区一些国家的政治动荡,西方则借机鼓吹“民主化”,目的是将这些国家纳入自己所设置的所谓的“民主化”轨道。
利比亚爆发社会动荡伊始,西方舆论便立即认定这
是一场反对专制、要求民主的群众“起义”,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卡扎菲本人。
卡扎菲决定派兵镇压反对派给西方国家采取军事干预行动提供了难得的借口。
新干涉主义模式有时会撇开联合国,如伊拉克战争,有时则会利用联合国为其干涉别国内政披上合法外衣。
利比亚军事冲突的起因是今年年初利比亚国内爆发的社会动荡。
面对利比亚的乱局,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积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作出授权动武的决议。
3月17日,安理会通过了批准设立“禁飞区”的第1973号决议,两天之后,法国的战机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轰炸行动。
此后,北约的军事行动实际上已经大大超越了联合国的授权范围,把建立“禁飞区”以保护平民的行动演变成以空中打击为手段彻底打垮卡扎菲政权的战争。
很显然,其目的是为其干预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
这与此前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和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形成鲜明对比,因为那两场战争由于缺少联合国的授权,其合法性始终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在国际关系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
“新干涉主义”是冷战后时期发展出来、并仍在演变着的一种帝国主义扩张模式,它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社会帝国主义”有相似的内容:它致力于输出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价值观念,向全世界推行全球化、市场开放、西方模式多党选举的"套餐",主张西方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实行"开明"殖民主义。
它的产生取决于三个主要条件,那就是:全世界范围内反帝反殖运动的低落和瓦解、以及西方统治层全球化战略和意识形态的形成,以及是西方国家的国内政治条件,特别是"新干涉主义"的形成与西方国家内部左派政治力量的蜕变的关系。
“新干涉主义”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与以赤裸裸的武装侵略、军事颠覆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干涉主义相比,“新干涉主义”披着合法的外衣,抢占所谓道义制高点,为其干涉行动“正名”。
这次的利比亚战争,北约就是打着保护平民和儿童的幌子,武装干涉利比亚内政。
其实,所谓“民主”“自由”,只是西方“新干涉主义”的一个幌子。
“老干涉主义”也好,“新干涉主义”也罢,就其本身而言,两者没有本质性区别,都是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目的是维护西方的战略利益,唯一的区别在于后者更具迷惑性。
无论西方怎么狡辩,都无法抹去“新干涉主义”给当事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在利比亚战争刚结束不久,以英国和意大利为首的相关国家就积极借入利比亚的战后重建,尤其是大肆抢夺利比亚的油田开采权,和利比亚过渡政府签订了
一系列石油协议,其帝国主义的殖民本性暴露无遗。
“新干涉主义”在国际上也不得人心。
《联合国宪章》强调主权平等、反对武力干涉一国内政原则。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在国际关系当中不应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也不应通过外来干预去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权。
这样的原则立场符合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特别是广大中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令世人不安的是,西方大有继续推行“新干涉主义”势头。
人们注意到,西方国家已经将叙利亚列为继利比亚之后的又一个目标,将推翻巴沙尔政权作为其“终极目标”。
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西方国家试图将“利比亚模式”复制于叙利亚,如同利比亚问题一般,将叙利亚问题国际化,如将叙利亚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进行表决;推动举行“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等等。
叙利亚会是下一个利比亚?结果还很难说,但“新干涉主义”在国际上,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是最近持续动荡的中东地区,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深重灾难。
可以预见的是,最近抬头的“新干涉主义”肯定会给世界格局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会破坏难得的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