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课改抓住契机提高质量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县教研室召开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对我们上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就今后的教学工作作了中肯的指导,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这是教研室工作更为科学化、人文化的又一具体表现,使我们又一次接受了新课改的洗礼。在冷静反思的基础上,我对岔口联校的教学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刻剖析,努力寻找存在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使教学质量卓有成效的提高。
结合岔口联校教学实际,下面我以“立足课改,抓住契机,提高质量”为题,谈谈我们今后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思路和做法,与在座的各位共勉。
第一、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
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决定实践。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对学校发展的思路深刻影响并决定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摆布。众所周知,目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而生存是发展的基础,改革是发展的保障。所以对于一所学校来讲,教学质量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校长必须引领全体教职员工,通过学习、讨论和平时工作,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抓教学质量上来,要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提升。小学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奠基阶段,是为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做铺石垫路的准备阶段。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小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质量,我有如下认识。
一是要树立科学的质量意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的质量观应该以人为本。这种质量观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质量观。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育人观,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用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教学行为。
二是树立全面的质量意识。新课改给我们指明了育人的原则,那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尊重规律和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次备课,所上的每一节课,布置与批改的每一道作业题,辅导每位优秀生或学困生时都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认知规律。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全面的质量观要求我们小学务必按要求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绝不能再有片面追求分数的做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往往比得到一百分更具有发展的潜力。
三是要强化领导责任意识。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一定要切实承担起学校的教学质量责任,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同时明确强化责任意识,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实效性,找准提升质量的每一个点,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明确学校一切工作都为教学这个中心工作服务,从而自觉围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来开展学校工作。
第二、要把精力集中到提升教学质量上来。
校长既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理所当然要腾出主要精力抓教学。以教学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观念的转变上,更要体现在抓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我们提倡校长亲自代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参加教研活动,以实际行动引领教师重视校本教研活动,并指导其改进教学工作。以利于长期有效地监控学校教学工作。试想,校长如果长期不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那么教学秩序就易涣散,想取得好成绩恐怕是不可能的。
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教学上,校长也要注意协调好教学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尤其是要避免在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打转转,确保自己忙到点子上。
第三、要把落脚点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
有了好教师,才能有好教育。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基础,是关键、是根本。抓住了这一根本也就抓住了教学质量。对学生一生影响最大的,往往不是学校优美的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而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业务素养。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是离不开科学的规范化管理和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二是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三是让教师明确阶段工作目标并施以适度的压力;四是为教师营造舒心的工作氛围,在管理中做到以教师为本。
第四、一定要把提高质量的主阵地设在课堂上。
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我们在视导调研中感觉到课堂效率不高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一个共性问题,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长时间下大力气进行探索。我想,其中的原因主要是:
1、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和学的矛盾,或者说没有处理好讲、学、练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很怕学生听不懂,该讲的不该讲的统统嚼一遍,再喂给学生,结果不必要的讲解和缺乏思考价值的提问挤占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巩固练习时间,课堂练习和作业只好丢给课后,形成恶性循环。而事实上,学习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活动,没有学生亲自充分参与实践的课堂不能
称其为真正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讲永久代替不了学生的学,教师的讲只能起到启发、引导和组织的作用,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把有效的时间还给学生。
2、不重视课前准备环节的作用。
备课不充分,导致课标把握不准,或教材挖掘不透,或学情了解不清。那么课堂就成了无的放矢,甚至无矢可放或有矢乱放。教学用具或媒体准备不足,导致教的方式落后和学生探索不利,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大有人在。这样的课堂,效率怎能不低。
3、思考题、练习题、作业题的设计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可接受性,学困生转化工作不扎实。以上三个方面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教师的教学素养确实有待提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必须建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放眼国内有影响的一些小学,他们的高质量无一不是源自高效课堂。
建立高效课堂,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教学流程重心前移,重视课前准备。加强备课管理,建立集体备课制度,转变单兵作战方式,强化合作意识,注重对课标的把握和教材的钻研,以及学情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精选习题和作业。加强预习环节的指导,培养预习习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二是课堂上学、讲、练有机结合,做到多学、精讲,巧练。多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学习,最终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进一步学习的能力;精讲就是要针对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解决重点和疑难,让学生理解新知;巧练的基本要求是要充分地练,分层次地练,抓住基本地练。充分地练是要保证练的时间,分层次地练是指习题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程度,抓住基本地练是指练习内容必须紧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不巧练不足以理解新知,不巧练不足以形成技能,不巧练不足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讲、练是统一的整体,不可人为地割裂开来,学是讲的依据,讲是学的保证,学和讲是练的基础,练是学和讲的检验和巩固,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三是及时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学困生的产生,多数往往不是智力方面的差异,更何况智力是多元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发展是主要原因,尤其是情感、兴趣、态度、习惯、注意力等几个方面落后于身体发育,而导致学习上的障碍。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摸清他们智力与非智力的基础,对症下药。尤其要注意从简单的要求开始,逐步培养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否则,这部分学生将严重影响高效课堂的建立。六年级已经进入小学最后阶段,在梳理知识体系,查缺补漏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并抓好学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