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作业和答案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一、填空题1、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
答案:金融机构2、()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答案:政策性银行3、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4、我国第一家民营性质的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民生银行5、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是()。
答案:中央银行6、专业银行的存在是()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
答案:社会分工7、()是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答案:商业银行8、()是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答案:投资银行9、不动产抵押银行的资金主要是靠发行()来筹集的。
答案:不动产抵押债券10、()是通过金融渠道支持本国对外贸易的专业银行。
答案:进出口银行11、1988年以前,我国的保险业由()独家经营。
答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2、新中国金融体系诞生以()的建立为标志。
答案:中国人民银行13、70年代末以前,我国金融领域的“大一统”格局取决于高度集中的()体制。
答案:财政信贷管理14、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工商银行二、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具体职责的是()A、发行人民币B、给企业发放贷款C、经理国库D、审批金融机构答案:B2、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一般职能时,与商业银行的最大差别在()问题上。
答案:CA、信用中介B、支付中介C、信用创造D、分配职能3、我国现行的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机构体系,其核心银行是()。
答案:AA、中国人民银行B、国有专(商)业银行C、股份制银行D、非银行金融机构4、我国的财务公司是由()集资组建的A、商业银行B、政府C、投资银行D、企业集团内部答案:D5、下列不属于证券机构的是()答案:DA、证券交易所B证券公司C证券经纪人和证券商D证券监督委员会6、我国最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的的国有商业银行是()A、中国工商银行B、中国银行C、中国农业银行D、中国建设银行答案:C7、投资银行是专门对()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微观经济第五章作业(附答案)

1、已知某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为32921L L L Q -+=。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L AP 函数和边际产量L MP 函数;(2)分别计算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最大值;(3)证明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时,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等。
解:(1) 根据32921L L L TP L -+=可得:2921L L L TP AP L L -+== 231821L L dQdTP MP L L -+==(2)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最大即 0318212=-+L L解得 7=L (1-=L 不合题意)代入24592132=-+=L L L TP L同样,对于平均产量函数2921L L AP L -+=L AP dLd L 29-= 令 0=L AP dLd 即 029=-L 得 5.4=L(5.4=L 也可用L L MP AP =,即 2231821921L L L L -+=-+求得)又因为 02<-=⎪⎭⎫ ⎝⎛L AP dL d dL d 所以5.4=L 为平均产量达到极大时厂商雇用的劳动。
代入 2921L L AP L -+= 得平均产量AP L 的最大值为41.25 。
同样,对于231821L L MP L -+= L MP dLd L 618-= 令 0=L MP dLd 即 0618=-L 得 3=L又因为 06<-=⎪⎭⎫ ⎝⎛L MP dL d dL d 所以3=L 为边际产量达到极大时厂商雇用的劳动。
将3=L 代入231821L L MP L -+=得到边际产量MP L 的最大值为48。
(3)证明:从(2)中可知:当5.4=L 时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为41.25而当5.4=L 时,劳动的边际产量25.41318212=-+=L L MP L所以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时,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等。
2、已知某企业的单一可变投入(X )与产出(Q )的关系如下:Q=1000X+10002X -23X ,当X 分别为200、300、400单位时,其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各为多少?它们分别属于哪一个生产阶段?该函数的三个生产阶段分界点的产出量分别为多少?解:TP=1000X+10002X -23X MP=1000+2000X-62X AP=1000+1000X-22X X=200 MP=161000 AP= 121000X=300 MP=61000 AP= 121000X=400 MP= -159000 AP= 81000MP= AP, X=250MP=0,1000+2000X-62X =0,610060001000+=X =334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分界点是X =250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分界点是334因此,X=200处于第一阶段,X=300处于第二阶段;X=400处于第三阶段。
作业第五章含答案作业

四种膳食调查方法对照表(先熟背“记帐法、回顾法”的调查步骤和调查表格表5-8、表5-10)表头:调查法名称、定义、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步骤、表格名称、特点、优点、缺点、注意事项作业2:某人群进行3天全餐次的膳食调查,其中能量供给量为1900kcal的有8人,2700kcal的有3人,2000kcal的有6人,该人群的蛋白质平均摄入里为50g/人日。
1)计算该人群中三种不同能量需要的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系统数;解:某一类人的折合系数=某一类人的能量供给量(千卡)÷2250(千卡)能量供给量为1900千卡人群的折合系数为:1900÷2250=0.84能量供给量为2000千卡人群的折合系数为:2000÷2250=0.89能量供给量为2700千卡人群的折合系数为:2700÷2250=1.22)计算该人群的混合系数;解:混合系数=∑(某类人的折合系数×某类人的人日数)÷总人日数=(0.84×8×3+1.2×3×3+0.89×6×3)÷(8×3+3×3+6×3)=46.98÷51=0.923)计算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蛋白质摄入量。
解:折合标准人的人均蛋白质=人均蛋白质摄入量÷混合系数=50÷0.92=54.3(克)(默认保留一位小数)有一群体人,按能量供给量的不同分成3类人,其中能量供给量为2000千卡A类有10人,能量供给量为2400千卡的B类有8人,能量供给量为2700千卡的C类有5人,均进行3天的膳食调查,其中A类每天早餐就餐人次都是7人,午餐8人,晚餐4人;B类每天早餐就餐人次都是6人,午餐5人,晚餐3人;C类每天早餐就餐人次都是3人,午餐2人,晚餐1人。
1)求各类人群的人日数、总人日数?(餐次比分别为30%、40%/30%)解:公式:人日数=早餐人次×早餐餐次比+中餐人次×中餐餐次比+晚餐人次×晚餐餐次比A类人日数:(7×30%+8×40%+4×30%)×3=19.5(人日)B类人日数:(6×30%+5×40%+3×30%)×3=14.1(人日)C类人日数:(3×30%+3×40%+1×30%)×3=6.0(人日)总人日数:19.5+14.1+6.0=39.6(人日)2)求各类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系数?解:公式:某一类人的折合系数=某一类人的能量EER(千卡)÷2250(千卡)A类人的折合系数=2000千卡÷2250千卡=0.89B类人的折合系数=2400千卡÷2250千卡=1.07C类人的折合系数=2700千卡÷2250千卡=1.23)求该群体的混合系数?解:公式:混合系数=∑(某类人的折合系数×某类人的人日数)÷总人日数混合系数=(0.89×19.5+1.07×14.1+1.2×6)÷39.6=1.04)假设C类人群的人均蛋白质实际摄入量为70克,求C类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的人均蛋白质摄入量。
初级会计·课后作业·第五章

第五章费用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应当计入()。
A.主营业务成本B.其他业务成本C.累计折旧D.营业外收入2.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产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售价为1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7000元;甲公司已收到乙公司支付的货款为117000元,并将提货单送交乙公司;该批产品成本为80000元。
甲公司应确认的收入为()元。
A.100000B.117000C.97000D.800003.甲公司为一家生产自行车的企业,2011年5月份甲公司销售自行车一批,实际成本为20000元,出售制造自行车的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30000元,出售自行开发完成的一项非专利技术,该非专利技术实际成本为300000元,甲公司5月份应结转的其他业务成本为()元。
A.20000B.30000C.300000D.3500004.某公司10年增值税为10万元,消费税为8万元,营业税为5万元,适用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为3%,该公司应该列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金额为()万元。
A.15.3B.25.3C.23D.19.85.A公司2010年5月实际应交纳增值税200000元,应交消费税100000元,应交营业税80000元,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3%。
A公司5月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的金额为()元。
A.300000B.380000C.538000D.2180006.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资源税属于营业税金及附加B.实际应交增值税的多少不会影响营业税金及附加的金额C.期末应将“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D.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属于附加税,是按企业当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税额的一定比例计算。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销售费用的是()。
A.保险费B.广告费C.装卸费D.咨询费8.在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的状态之后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应计入()。
第五章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关分析一、判断题二、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四、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五、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六、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2、×3、×4、×5、√.七、单项选择题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2.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随机关系3.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4.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5.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6.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7.现象之间线性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 。
8. A.越接近于-1 B. 越接近于1 C. 越接近于0 D. 在0.5和0.8之间9.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10. A.不相关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复相关11.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 。
12. A.相关表 B.相关图 C.相关系数 D.定性分析13.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14.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5.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16. 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17. 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18.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第五章 1光的干涉作业答案

1光的干涉一、双缝干涉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2.双缝干涉实验(1)实验过程:激光束垂直射到两条狭缝S1和S2时,S1和S2相当于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源,从S1和S2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叠加而发生干涉现象.(2)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3)实验结论:光是一种波.3.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光从两狭缝到屏上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λ2的偶数倍(即波长λ的整数倍)时,这些点出现明条纹;当路程差为半波长λ2的奇数倍时,这些点出现暗条纹.二、薄膜干涉1.原理:以肥皂膜为例,单色光平行入射到肥皂泡液薄膜上,由液膜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两列光是相干光,它们相互叠加产生干涉,肥皂泡上就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或区域.2.图样:以光照射肥皂泡为例,如果是单色光照射肥皂泡,肥皂泡上就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或区域;如果是白光照射肥皂泡,液膜上就会出现彩色条纹.3.应用: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原理:空气层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两只相同的手电筒射出的光在同一区域叠加后,看不到干涉图样的原因是干涉图样太细小看不清楚.(×)(2)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此处为暗条纹.(×)(3)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条纹,是油膜表面反射光与入射光叠加的结果. (×)(4)观察薄膜干涉条纹时,应在入射光的另一侧.(×)2.如图1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10-7 m,屏上P点距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95×10-7 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________(填“亮条纹”或“暗条纹”).图1答案暗条纹一、杨氏干涉实验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2)单缝的作用: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也可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3)双缝的作用:将一束光分成两束频率相同且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2.光产生干涉的条件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靠“一分为二”的方法获得两个相干光源的.3.干涉图样(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2)白光的干涉图样:中央条纹是白色的,两侧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例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已知红光与绿光的频率、波长均不相等,这时(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D.屏上无任何光亮答案 C解析 分别用绿色滤光片和红色滤光片挡住两条缝后,红光和绿光的频率不等,不能发生干涉,因此屏上不会出现干涉条纹,但仍有光亮.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1.两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离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大.白光的干涉条纹的中央是白色的,两侧是彩色的,这是因为:各种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都在中央条纹处形成亮条纹,从而复合成白色条纹.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条纹不能完全重合,这样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条纹.2.亮、暗条纹的判断如图3所示,设屏上的一点P 到双缝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程差Δr =r 2-r 1.(1)若满足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Δr =kλ(其中k =0,1,2,3…),则出现亮条纹.k =0时,PS 1=PS 2,此时P 点位于屏上的O 处,为亮条纹,此处的条纹叫中央亮条纹或零级亮条纹.k 为亮条纹的级次.(2)若满足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r =2k -12λ(其中k =1,2,3…),则出现暗条纹.k 为暗条纹的级次,从第1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例2 如图4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使用波长为600 nm 的橙色光源照射单缝S ,在光屏中央P 处观察到亮条纹,在位于P 点上方的P 1点出现第一条亮条纹(即P 1到S 1、S 2的路程差为一个波长),现换用波长为400 nm 的紫色光源照射单缝,则( )A.P 和P 1仍为亮条纹B.P 为亮条纹,P 1为暗条纹C.P 为暗条纹,P 1为亮条纹D.P 、P 1均为暗条纹答案 B解析 从单缝S 射出的光波被S 1、S 2两缝分成两束相干光,由题意知屏中央P 点到S 1、S 2距离相等,即分别由S 1、S 2射出的光到P 点的路程差为零,因此中央是亮条纹,无论入射光是什么颜色的光、波长多大,P 点都是中央亮条纹.而分别由S 1、S 2射出的光到P 1点的路程差刚好是橙光的一个波长,即|P 1S 1-P 1S 2|=600 nm =λ橙.当换用波长为400nm 的紫光时,|P 1S 1-P 1S 2|=600 nm =32λ紫,则两列光波到达P 1点时振动情况完全相反,即分别由S 1、S 2射出的紫色光到达P 1点时相互削弱,因此,在P 1点出现暗条纹.综上所述,选项B 正确.三、薄膜干涉1.薄膜干涉中相干光的获得光照射到薄膜上,在薄膜的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是由同一个实际的光源分解而成的,它们具有相同的频率,恒定的相位差.2.薄膜干涉的原理光照在厚度不同的薄膜上时,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等于相应位置膜厚度的2倍,在某些位置,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于是出现亮条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相互削弱,于是出现暗条纹.3.薄膜干涉是经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叠加的结果出现亮条纹的位置,两束光的路程差Δr =kλ(k =0,1,2,3…),出现暗条纹的位置,两束光的路程差Δr =2k +12λ(k =0,1,2,3…).4.薄膜干涉的应用(1)检查平面平整度的原理光线经空气薄膜的上、下两面的反射,得到两束相干光,如果被检测平面是光滑平整的,得到的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如果被检测平面某处凹下,则对应条纹提前出现,如果某处凸起,则对应条纹延后出现.(2)增透膜的原理在增透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形成相干波,当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光波相互削弱,反射光的能量几乎等于零.例3 用单色光照射位于竖直平面内的肥皂液薄膜,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为( )答案 B解析 由于在光的干涉中亮、暗条纹的位置取决于两列光波相遇时通过的路程差,则在薄膜干涉中取决于入射点处薄膜的厚度.因肥皂液薄膜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上薄下厚的楔形膜,厚度相等的位置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故同一条干涉条纹必然是水平的,由此可知只有选项B 正确.1.由于薄膜干涉是经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叠加而形成的,所以观察时眼睛与光源应在膜的同一侧.2.在光的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的厚度决定,所以薄膜干涉中同一亮条纹或同一暗条纹应出现在厚度相同的地方,因此又叫等厚干涉,每一条纹都是水平的.3.用单色光照射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用白光照射得到彩色条纹.1.(双缝干涉实验)(2018·北京卷)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 )A.干涉条纹消失B.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D.中央条纹变成红色答案 D解析 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只透过红光,屏上出现红光(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中央条纹变成红色.2.(亮、暗条纹的判断)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 点的距离之差为0.6 μm ,若分别用频率为f 1=5.0×1014 Hz 和f 2=7.5×1014 Hz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 点出现亮、暗条纹的情况是( )A.用单色光f 1和f 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亮条纹B.用单色光f 1和f 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暗条纹C.用单色光f 1照射时出现亮条纹,用单色光f 2照射时出现暗条纹D.用单色光f 1照射时出现暗条纹,用单色光f 2照射时出现亮条纹答案 C解析 单色光f 1的波长:λ1=c f 1=3×1085.0×1014 m =0.6×10-6 m =0.6 μm. 单色光f 2的波长:λ2=c f 2=3×1087.5×1014 m =0.4×10-6 m =0.4 μm. 因P 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Δx =0.6 μm =λ1,所以用单色光f 1照射时P 点出现亮条纹.Δx =0.6 μm =32λ2, 所以用单色光f 2照射时P 点出现暗条纹,故选项C 正确.3.(多选)用红光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如果将其中一条缝改用蓝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光屏上出现红蓝相间的干涉条纹B.只有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才能在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此时不产生干涉现象C.频率不同的两束光也能发生干涉现象,此时出现彩色条纹D.尽管亮、暗条纹都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但此时红光与蓝光只叠加而不产生干涉现象答案 BD解析 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是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红光和蓝光的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现象,不会产生干涉条纹,A 、C 错误.4.(多选)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 )A.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B.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整数倍处,可能是亮条纹,也可能是暗条纹C.屏上的亮条纹一定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地方D.屏上的亮条纹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答案 AB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是振动加强处,不一定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地方,也可能是波谷与波谷相遇的地方,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整数倍处,可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暗条纹),也可能是半波长的偶数倍(亮条纹),B选项正确;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应是暗条纹,D选项错误.5.(多选)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点距双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P点是O点上侧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已知红光波长大于绿光波长,绿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点是红光的亮条纹B.红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C.O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D.蓝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答案AB解析中央O点到S1、S2的路程差为零,所以换不同颜色的光时,O点始终为亮条纹,选项A正确,C错误;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所以红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上方,蓝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下方,选项B 正确,D错误.6.(多选)下列现象中可以用薄膜干涉来解释的是()A.海市蜃楼B.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呈彩色C.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下呈现五颜六色D.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晶莹透亮答案BC解析海市蜃楼是光在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选项A错误;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晶莹透亮是全反射的结果,故选项D错误;油膜在阳光照射下呈彩色、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下呈现五颜六色都是薄膜干涉的结果,故选项B、C 正确.7.(多选)如图4所示,一束白光从左侧射入肥皂薄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从右侧向左看,可以看到彩色条纹B.人从左侧向右看,可以看到彩色条纹C.彩色条纹水平排列D.彩色条纹竖直排列答案BC解析一束白光射到薄膜上,经前、后两个面反射回来的光相遇,产生干涉现象,从左侧向右看可看到彩色条纹,又由于薄膜同一水平线上的厚度相同,所以彩色条纹是水平排列的,故正确答案为B、C.8.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所用单色光是用普通光通过滤光片产生的,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C.a 的下表面和b 的上表面D.a 的下表面和b 的下表面答案 C解析 干涉法的原理是利用单色光的薄膜干涉,这里的薄膜指的是标准样板与待测玻璃板之间的空气层.在空气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反射的光会发生干涉,观察干涉后形成的条纹是否为平行直线,可以判断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因此选项C 正确.9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双缝处的两束光的频率均为6×1014 Hz ,两光源S 1、S 2的振动情况恰好相反,光屏上的P 点到S 1与到S 2的路程差为3×10-6 m ,如图所示,则:(注意和同频同步结论刚好相反)(1)P 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2)设O 为到S 1、S 2路程相等的点,则P 、O 间还有几条亮条纹,几条暗条纹?(不包括O 、P 两处的条纹) 答案 (1)暗条纹 (2)5条暗条纹,6条亮条纹解析 (1)由λ=c f得λ=5×10-7 m n =Δs λ=3×10-65×10-7=6 由于两光源的振动情况恰好相反,所以P 点为暗条纹.(2)O 点到S 1、S 2的路程差为0,也是暗条纹,OP 间还有5条暗条纹,6条亮条纹.。
第五章 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关分析一、判断题二、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四、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五、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六、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七、1.2.3.4.5.6.7.8.9.22. A.r=0 B.|r|=1C.-1<r<1 D.0<r<123.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c=56+8x,这意味着()24. 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25. 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 D.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1、B2、A3、A4、C5、B6、C7、C8、D9、B10、C.八、多项选择题1.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2.A、对现象做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估计标准3.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有()4.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5.C、国内生产总值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6.变量x值按一定数量增加时,变量y也按一定数量随之增加,反之亦然,则x和y之间存在()7.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8.E、非线性相关关系9.直线回归方程y c=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10.A、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C、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D、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11.E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12.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c=76-1.85x,这表示()1九、1.2.3.4.5.6.7.8.1、1≤r<06、十、1.一种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有机化学第五章作业(缩减版)

1. 【单选题】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A、3-甲基-5- 氯庚烷B、3-氯-5-甲基庚烷C、1-乙基-3- 甲基-1-氯戊烷D、2-乙基-4- 氯己烷答案:A2. 【单选题】在NaOH水溶液中,(CH3)3CX(I) ,(CH3)2CHX(II) ,CH3CH2CH2X(III) ,CH2=CHX(IV) 各卤代烃的反应活性次序为:A、I>II>III>IVB、I>II>IV>IIIC、IV>I>II>IIID、III>II>I>IV 答案:A3. 【单选题】下列化合物按SN2 反应时相对活性最大的是:A、2-甲基-2- 溴丙烷B、2-溴丙烷C、2- 溴-2- 苯基丙烷D、1-溴丙烷答案:D4. 【单选题】SN1 反应的特征是:(Ⅰ)生成正碳离子中间体;(Ⅱ)立体化学发生构型翻转;(Ⅲ )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和亲核试剂浓度的影响;( Ⅳ)反应产物为外消旋混合物A、I、IIB、III 、IVC、I、IVD、II 、IV答案:C5. 【单选题】SN2 反应的特征是:(Ⅰ)生成正碳离子中间体;(Ⅱ)立体化学发生构型翻转;(Ⅲ )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和亲核试剂浓度的影响;( Ⅳ)反应产物为外消旋混合物A、I、IIB、III 、IVC、I、IVD、II 、III 答案:D6. 【单选题】下列化合物进行SN1 反应的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A、氯甲基苯>对氯甲苯> 氯甲基环己烷B、氯甲基苯>氯甲基环己烷> 对氯甲苯C、氯甲基环己烷> 氯甲基苯> 对氯甲苯D、氯甲基环己烷>对氯甲苯>氯甲基苯答案:B7. 【单选题】最易发生SN2 反应的是A、溴乙烷B、溴苯C、溴乙烯D、2-溴丁烷答案:A8. 【单选题】SN2 表示()反应A、单分子亲核取代B、双分子亲核取代C、单分子消除D、双分子消除答案:B9. 【单选题】对卤代烷在碱溶液中水解的SN2 历程的特点的错误描述是A、亲核试剂OH-首先从远离溴的背面向中心碳原子靠拢B、SN2 反应是一步完成的C、若中心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产物外消旋化D、SN2反应的活性和空间位阻有关答案:C10. 【单选题】下列化合物进行SN1 的活性最大的是()A、CH3ClB、(CH3)3CClC、CH3CH2ClD、CH2=CHCH2Cl 答案:D 11.【单选题】下列化合物进行SN2 反应时,哪个反应速率最快?答案:A12. 【单选题】卤代烷烃发生消除反应的取向应遵循( )A、扎依采夫规则B、次序规则C、马氏规则D、休克尔规则答案:A13. 【单选题】(CH3)3CBr 与乙醇钠在乙醇溶液中反应主要产物是A、(CH3)3COCH2CH3B、(CH3)2C=CH2C、CH3CH=CHCH3D、CH3CH2OCH2CH3 答案:B14. 【单选题】1-溴丙烷与2- 溴丙烷分别和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则A、产物相同B、产物不同C、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D、碳溴键断裂的位置相同答案:A15. 【单选题】最易发生消去HX 反应的是A、2-甲基-3- 溴丁烷B、3-甲基-1-溴丁烷C、2-甲基-2- 溴丁烷D、1-溴丁烷答案:C16. 【单选题】下列化合物中,最不易发生取代的是A、CH3CH2CH2IB、CH3CH2CH2FC、CH3CH2CH2BrD、CH3CH2CH2Cl答案:B17. 【单选题】下列反应中,属于消除反应的是:A、溴乙烷与NaOH 醇溶液共热B、在液溴与苯的混合物中撒入铁粉C、溴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D、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到170 ℃ 答案:A18. 【单选题】CH3CH2CH(Br)CH3在KOH的乙醇溶液中共热,主要产物是:NaOH 醇溶液中脱HBr 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答案:C20. 【单选题】下列卤代烃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作用,生成沉淀最快的是答案:B21. 【判断题】有机物中,卤素直接连在叔碳原子上的卤代烃为叔卤代物答案:√22. 【判断题】卤代烷与碱作用的反应是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同时进行的:卤代答案:A19【单选题】下列化合物在烷与碱的水溶液作用时,是以取代反应为主。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5章作业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章作业一、选择题1.下面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叙述中,______是不正确的。
A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B操作系统只管理内存,而不管理外存C UNIX、Windows 2000属于操作系统D计算机的内存、I/O设备等硬件资源也由操作系统管理。
2.下面几种操作系统中,______不是网络操作系统。
A MS-DOSB Windows 2000C LinuxD Unix3.下面有关Windows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Windows文件夹中只能包含文件。
B 在Windows环境中,安装一个设备驱动程序,必须重新启动后才起作用。
C 在Windows环境中,一个程序没有运行结束就不能启动另外的程序。
D Windows是一种多任务操作系统。
4.进程______。
A与程序是一一对应的。
B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C是不能独立运行的。
D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而引入的。
5.交换技术是对______技术的改进,其目的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系统的各种资源。
A虚拟存储 B Cache C调入调出D自动覆盖6.Word编辑的文件属于______。
A 系统文件B 文本文件C二进制文件D输出文件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处理速度。
(× )2.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就不能工作。
(×)3.Linux发行版的发行商拥有其发行版中所有软件模块的版权。
(×)4.引入进程可以改善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提高吞吐量,但增加了系统的空间和时间开销。
(√) 5.在没有虚存的系统中,采用覆盖技术就可以利用较小的存储空间处理较大的程序。
(√ ) 6.文件目录必须常驻内存。
(×)三、填空题1.配置操作系统主要有两个目的:管理计算机资源和提供用户界面。
2.进程可定义为一个数据结构,及能在其上进行操作的一个程序的执行活动。
3.Linux是与Unix类似的、可以免费使用的操作系统。
第五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的规律与教育作业答案(1)

《心理学》课后作业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第五章情绪、情感和意志的规律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当人们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D)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行为反应D.生理唤醒2.刘老师发现,上课铃响后,学生们会自觉停止聊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并拿出上课所需要的课本进行阅读。
这体现了学生们的意志具有(A )。
A.自觉性B.坚韧性C.果断性D.自制性3.成语“百折不挠”体现的意志品质主要是(C )。
A.自制性B.果断性C.坚韧性D.目的性4.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受人讥笑。
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A)。
A.趋避冲突B.双避冲突C.双趋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况是(A)。
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6.学生放学回家后既想看电视又想做作业的心态体现的是( A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7.科学家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进行试验。
在一次试验中,爆炸空前猛烈,浓烈烟雾冲天,诺贝尔从烟雾中冲出,满脸鲜血淋漓,但他却发疯似地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这种情绪状态属于(B)。
A.心境B.激情C.理智感D.应激8.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时,他们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全部的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该情绪状态为( C)。
生物药物分析第五章作业答案

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酶分析法要求的条件是1/79A.待测物质应是酶的底物B.待测物质是酶的抑制剂C.待测物质是活化剂D.待测物质是酶底物复合物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底物复合物是酶与底物相结合产生的中间产物。
所以答案为D。
2、酶终点法测量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不可以通过间接测量哪类物质的含量来获得2/79A.产物的含量B.底物复合物的含量C.底物残余量D.物的产量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终点法的原理:利用酶的生物催化反应,使待测物质发生转化,然后测定产物产量或底物产量或底物残余量,通过定量分析,从而明确待测物质的含量。
所以答案为B。
3、下列不属于终点法进行药物分析的注意事项是3/79A.反应产物的促进性B.酶促反应的平衡性C.反应液中加入的酶量和酶促反应时间D.酶对底物的特异性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采用终点法进行生物药物分析的注意事项:(1)酶对底物的特异性;(2)酶促反应的平衡性;(3)反应液中加入的酶量和酶促反应时间;(4)反应产物的抑制。
所以答案为A。
4、下列属于酶免疫测定法中常用的标记物是4/79A.胰蛋白酶B.甲状腺素C.辣根过氧化物酶D.H2O2-邻联甲苯胺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在酶免疫测定法中最常用的标记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
所以答案为C。
5、单酶反应测定法无须测量下列哪种物质的含量5/79A.底物B.产物C.辅酶D.中间产物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单酶反应定量法需测量底物减少量、产物增加量和辅酶变化量。
所以答案为D。
6、还原性辅酶I和还原性辅酶II的特征性吸收峰为6/79A.360nmC.340nmD.260nm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还原型辅酶I(NADH)和还原型辅酶II(NADPH)在340nm处有特征性吸收峰。
所以答案为C。
7、下列不可用作酶指示剂的是7/79A.NADB.NADPC.氧化型色素DD.氧化型色素H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除NAD或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类被广泛用作指示剂以外,还有些酶可用作指示剂。
第5章 细胞因子作业及答案--医学免疫学

A、免疫调节作用
B、特异性杀伤肿瘤,受MHC-I类分子限制作用
C、促进炎症引发恶液质和发热;
D、抗肿瘤作用;
E、不会造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临床应推广应用
8.下列哪些作用特点是CK所具备的()
A、多效性
B、协同性
C、多向性
D、特异性
E、旁泌性
四.B型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为接近的)
五问答题
1 CK分类
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生长因子(GF)
2 CK共性
1理化性质:大小(KD):8--30kD;组成:多肽、糖蛋白;结构:大多单体,少数双体或叁体
2产生特点:a.多源性b.多样性c.自限性d.存在:分泌型和细胞膜型。
问题:
1.立生素和非格司亭属于哪种药物?
2.为何使用它对该患者进行治疗?
二单选题
1.A 2.C 3.B 4.B 5.B 6.D 7.D 8.A 9.A 10.E
三多选题
1.BE 2.ABCDE 3.CD 4.ABDE 5.CDE 6.ABCE 7.BE 8.ABCE
四B型题
1.B 2.C3.A 4.B 5.D 6.D 7.A 8.B
六.病例分析题
患者孙某,女,62岁,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应用紫杉醇+多柔比星方案化疗,6天后出现发热,体温达38℃,血常规检测显示严重骨髓抑制:白细胞0.08×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基本为0),红细胞2.10×1012/L,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90×109/L。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同时皮下注射立生素200μg/d,2天后患者发热无明显改善,血常规监测骨髓抑制症状无明显改善,遂静脉滴注非格司亭300μg/d,每日监测血常规。3天后体温下降至正常,骨髓抑制症状逐渐好转,避免了患者严重感染,挽救了其生命
(完整版)编译原理第五章作业参考答案

SELECT(F PF/ )=FIRST(P)={(,a,b,^};
SELECT(F/ *F /)={*}; SELECT(F/ ε )=FOLLOW(F/)={(,a,b,^,+,),#};
SELECT(P (E))={(}
SELECT(P a)={a}
SELECT(P b)={b}
SELECT(P ^)={^} 可见,相同左部产生式的
if(CH== ’ aR’E)AD(CH);// 产生式 S a else if(CH== ’ ^ ’ ) READ(C产H)生;//式 S ^ else if(CH== ’产( ’生)式// S (T) {
READ(CH); P_T(); IF (CH= =’ ) ’TH)EN READ(CH) else ERROR } else ERR; } void P_T()// 非终结符 S 的子程序 { if(IsIn(CH,FIRST_SU)) //FIRST_SU 为 T SU 的右部的 FIRST 集合 { P_S(); P_U(); } } void P_U()// 非终结符 U 的子程序 { if(CH== ’ , ’产生)//式 U , SU
3.已知文法 G[S] :
S MH|a
H LSo| ε K dML|ε
L eHf
M K|bLM 判断 G是否是 LL( 1)文法,如果是,构造 LL( 1)分析表。 解: 首先求各非终结符的 FIRST 集合:
FIRST 集合有:
FIRST(E)=FIRST(T)=FIRST(F)=FIRST(P)={(,a,b,^}; FIRST(E / )={+, ε }
FIRST(T)=FIRST(F)=FIRST(P)={(,a,b,^}; FIRST(T / )=FIRST(T) ∪ { ε }={(,a,b,^, ε };
作业第五章答案

5.1已知处于基态的氦原子的一级电离能为24.6 eV ,求将它的电子逐一电离,外界必须提供多少能量?解:从2He He ++→的能量2413.654.4Z hcR eV =×=,总能量54.4 + 24.6 = 79 eV5.2氦原子电子基组态21s 的一个电子被激发到2p 态,试作出能级跃迁图说明氦原子向可 能的低能级跃迁时,将出现几条光谱线的跃迁?解:五条,如图示5.3按照LS 耦合,碳原子的电子组态221s 2s 2p3d 可能形成哪些原子态?解:仅考虑非闭壳层电子2p3d ,L=3,2,1,S=1,0,因此可形成111333123210321432,,,,,P D F P D F5.4指出下面所列的原子态中,哪些原子态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3253134203/2302127/2S ,S ,P ,P ,D ,D ,F ,F答:由原子态符号的意义21S J L +,知3S 0,2S 3/2, 4F 2,不可能,其他均可能5.5锌(Zn ,Z=30)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其基组态为24s ,若其中一个电子被激发到5s 态,在LS 耦合情况下,锌原子向可能的低能态跃迁时有几种可能跃迁?解:五条,如图示5.6试根据泡利原理证明:原子的闭合支壳层和壳层的总轨道角动量、总自旋角动量和总角动量都等于零。
证:由泡利不相容原理,闭壳层所有量子态均被一个电子占据,m l 有(2l+1)个取值,m s 有两个值,由于m l 和m s 的正负值总是成对出现,因此有0L l M m ==∑,0S S M m ==∑所以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0,总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0,总角动量量子数J=0,相应的总轨道角动量,总自旋角动量和总角动量均为零5.7试对K 个等效电子组成的电子组态k (n )l ,求可能的电子态ks (n, , m, m )l 数目是多少? 解:(nl )电子共有2(21)l +个量子态,泡利不相容原理要求每个电子不能有两个相同的量子态,这是典型的组合问题,即从2(21)l +态中随意挑出K 个电子,组合数为2(21)K l C +5.8按照LS 耦合,下列电子组态可形成哪些原子态?其中哪个原子态的能量最低?(1)np (2)5np解:(1)223/21/2,P P ,由轨道自旋耦合知基态为21/2P(2)np 5的原子态和np 的原子态相同,223/21/2,P P ,但倒转次序,由洪特定则知23/2P 为基态5.9试计算原子态23/2D 的i L S 值解:L=2,S=1/2, J=3/2, 222[(1)(1)(1)]/2(3/25/2231/23/2)/23/2L S J L S J J L L S S +=⇒⋅=+−+−+=×−×−×=−5.10证明具有给定L 和S 值的原子状态的简并度为(2S +1)(2L +1)。
第五章 表面和界面作业及答案

γ αα = γ αβ
( γ A) = (1 .8 4 0 .7 5) γ α β 晶内
2
2 r α β= 2 .5 9 r α β
2
γ αβ
( γ A) ( / γ A) = 晶界 晶内
2 .5 9 r α β γ α β 2 r αβ γαβ
2
1 .2 9 5
图 5-12-1
第二相在晶界上
图 5-12-2
β 相在晶粒内部
材料物理化学
湖南工学院
(1)若球状 β 相体积与冠状体积相等。则有球状 β 相半径 R
1
R=
3 2π r 3 αβ
2 3 cos 60 cos 3 4π
3
60
3
γ OL 0 . 41 J/m
题中 γSS 是硫化物之间界面张力;γOO 为氧化物之间界面张力;γOL 是氧化物与液体 间界面张力。 11、在石英玻璃熔体下 20cm 处形成半径为 5× 10-8m 的气泡,熔体密度 ρ=2200Kg/m3, 表面张力 γ=0.29N/m, 大气压力为 1.01× 105Pa, 求形成此气泡所需最低内压力是多少? 解:P1(熔体柱静压力)=hρg=0.2× 2200× 9.81=4316.4kg/m· s2 =4316.4N/m2=4316.4Pa
12、 假如在母相 α 晶粒内由一个球状的第二相 β,当 β 相移动到两个 α 晶粒的晶界上 时,它所具有的形状是双球冠形,如图 5-12 示。
2[ r α β (
3
2 3 cos cos 3
3
双冠的体积=
)]
;双球冠的面积= 2[ 2
操作系统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5章习题答案3、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移动技术有什么优点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要做哪些工作答:消除外部碎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配回收后,会产生很多碎片,这些碎片都很小,不足以满足程序分配重内存的要求,但总和可以满足程序的分配要求.通过移动技术,在适当的时候,在内存中移动程序,把所有空闲碎片合并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闲空间放在内存一端,就可以满足分配的要求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需要修改被移动进程的地址信息,还要复制进程空间;而且在移动时必须停止所有其他程序的运行。
4、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时,假定主存中按地址顺序依次有五个空闲区,空闲区的大小依次为32K,10K,5K,228K,100K。
现有五个作业J1,J2,J3,J4和J5。
它们各需主存1K,10K,108K,28K和115K。
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能把这五个作业按J1~J5的次序全部装入主存吗你认为按怎样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答:(1)不行。
列表模拟J1~J5进入内存情况如下:(2)以J1,J2,J3,J5,J4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这样可以将五个作业全部装入内存,使得内存利用率最高。
6、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是如何实现存储保护的答:因为段是按逻辑意义来划分的,可以按段名访问所以段式存储管理可以方便地实现内存信息的共享并进行有效的内存保护。
段式管理的保护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地址越界保护法,另一种是存取方式控制保护法。
具体措施有:(1)利用段表及段长来实现段的保护,防止程序执行时地址越界。
(2)存取权限保护法:在段表中设有“存取权”一项,可对程序的保护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3)存储保护键保护: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还采用存储保护键保护。
地址越界保护是利用表中的段长项与虚拟地址中的段内相对地址比较进行的。
若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系统就会产生保护中断。
不过,在允许段动态增长的系统中,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是允许的。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在此处键入公式。
统计学第五章作业一、判断题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B.众数C.算术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A.权数不等B.权数相等C.变量值相同D.变量值不同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
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B.实际产值C.工人数 D.企业数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A.13%-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 /113%)-100%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5.10 用分度号为K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温度,在没有采取冷端温度补偿的情况下,
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而这时冷端温度为60℃。
试问:实际温度应为多少?如果热端温度不变,设法使冷端温度保持在20℃,此时显示仪表的指示值应为多少?
解: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时,查表可得此时显示仪表的实际输入电势为20.644mV
由于这个电势是由热电偶产生的,即()0,t t E =20.644mV
同样,查表可得:()436.2)0,60(0,0==E t E mV
则()()()0,,0,00t E t t E t E +==20.644+2.436=23.08mV
由23.076mV 查表可得:t =557℃。
即实际温度为557℃。
经查表:550℃对应22.776mv ,560℃对应23.203mv 线性插值得到:
当热端为557℃,冷端为20℃时,由于E (20,0)=0.789mV ,故有:
()0,t E ()0,t t E =()0,0t E -=23.08-0.789=22.291mV
由此电势,查表可得显示仪表指示值应为538.6℃。
经查表:530℃对应21.924mv ,540℃对应22.35mv 查表线性插值得到:6.538)924.21291.22(924
.2135.22530
540530=-⨯--+
题5.11 如题图5.11所示热电偶回路,只将电极[B]一根丝插入冷筒中作为冷端,t 为待测温度,问[C]这段导线应采用哪种导线(是A 、B
还是铜线)?说明原因。
对t 1和t 2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解:[C]这段导线应用[A]导线代替,并且要求1t =2t 。
因为这相当于由于[A]和[B]两种材料组成的热电回路,t 为热端,0℃是冷端,加入第三根导线是铜线在分开点处温度t 1=t 2时测量回路电势不变,仍为E AB (t ,0℃)。
这就是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律。
560550
550(23.0822.776)557.12
23.20322.776-+⨯-=-
题5.16 用套管式温度计测量管道内蒸汽温度,已知套管壁厚为1.5mm ,长度为50mm ,套
管导热系数40=λW/m ℃,蒸汽与套管间对流系数100=αW/m ℃,并忽略辐射换热。
当温度计读数为160℃,管壁温度为40℃时,求:①蒸汽实际温度是多少?②如果要求测量误差小于0.5%,温度计插入管道的最小深度是多少?
解:①首先计算m :f
U
m λα=
其中:套管导热系数40=λW/m ℃;蒸汽与导管之间对流系数100=αW/m ℃;套管周长d U ⋅=π;套管的横截面积δπ⋅⋅=d f ,δ为壁厚1.5mm 。
将以上各值代入m 计算如下:
82.40105.1401003
=⨯⋅⋅⋅=
-d d
m ππ(1/m )
当插入长度l =50mm 时,041.2105082.403
=⨯⨯=-ml ,
由误差表达式,)
cosh(1
ml t t t t =
--=
实测实δ
其中:160=测t ℃,400=t ℃代入上式计算解出2.201=实t ℃ ②要求误差5.0≤δ%,即
005.0)
cosh(1
=ml ,可算出ml =6
所以得温度计插入最小深度147.082
.406
==
l m
补充作业:用pt500热电阻测量温度,测得其电阻值分别为577.70Ω,616.20Ω,587.35Ω,624.85Ω,求被测温度。
(注:分度表中没有的用线性插值。
) 解:
经查表:60℃对应123.24Ω,40℃对应115.54Ω
经查表:60℃对应123.24Ω,80℃对应130.9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