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先心病房间隔缺损手术前后心电图对比研究

先心病房间隔缺损手术前后心电图对比研究

先心病房间隔缺损手术前后心电图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先心病ASD(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手术前、后的ECG(心电图)变化。

方法:对ASD患儿行常规ECG等检查。

结果:术后正常ECG例数显著多于术前,P<0.05。

结论:介入封堵手术利于改善部分ASD患儿心电图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先心病;介入封堵;ASD;心电图ASD指的是胎儿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房间隔出现异常,诱发左、右心房间产生间隙,属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能够合并不同类型血管畸形,也能够单独出现[1]。

ASD属常见先心病之一,在先心病总发病率中的占比约10%~20%,一般情况下ASD患者为女性,与男性相比,其发病率高出3倍左右[2]。

先天性ASD能够致使心房水平分流,诱发心脏房室间出现血液动力学障碍,心房水平出现由左向右分流导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诱发右心室以及右心房扩张、增大。

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内予以诊治,患儿容易出现程度不一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新时代介入技术以及封堵器持续发展,实施介入封堵治疗逐渐成为大部分患儿治疗首选方式。

基于此,本文详细探究了先心病ASD患儿介入封堵手术前、后的ECG变化,并实施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20年5月-2022年5月展开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0例行导管介入术成功的ASD患儿,男性患儿共105例、女性患儿共95例;患儿年龄最低为2最高为13岁,平均(7.5±2.19)岁;患儿身高最矮为98cm、最高为159cm,平均(123.75±5.62)cm。

手术开始前经ECG、心脏超声、胸部X线等检查确诊为ASD,同时经心导管检查予以证实。

其中193例患儿确诊为单孔型ASD、5例患儿确诊为双孔型ASD、2例患儿确诊为多孔伴ASD瘤状膨出。

ASD直径最长为29mm、最短为8mm,平均(12.75±2.36)mm。

所有ASD患儿均成功实施介入封堵手术。

预介入优点分析

预介入优点分析

预介入优点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接近100%,房间隔缺损(ASD)约80%,室间隔缺损(VSD),全世界总体先心病发病率为5‰~12.5‰。

我国先心病患病率在6.87‰~14.39‰,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来,我国先心病发病率迅速上升,10年内升高了4倍,连续10年成为我国出生缺陷的第一位。

而广东每年约有1万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发病率高达1%,为全国最高。

先心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留下一个针眼(3mm左右)。

由于创伤小,痛苦小,术后几天就能愈合,不留疤痕;也无需打开胸腔,更不需切开心脏。

2、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外循环,深低温麻醉。

患儿仅需不插管的基础麻醉就能配合,大龄患儿仅需局部麻醉。

这样,可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也不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

3、由于介入治疗出血少,不需要输血,从而避免了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4、相比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一般在30分钟至1个小时左右就开始进饮,术后20小时就可下床活动,住院1~3天即可出院。

5、目前,对合适做介入治疗的患儿,各种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在
98%以上,术后并发症少于外科手术。

它就像外科手术一样,可起到根治效果。

全胸腔镜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常规手术的比较

全胸腔镜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常规手术的比较

全胸腔镜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常规手术的比较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术的经验。

方法:32例患者均经心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CHD ASD,分为A组(全胸腔镜)和B组(常规手术)。

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A组经股动、静脉建立CPB;B组按常规方法建立CPB,均在CPB,主动脉阻断下完成ASD修补术。

结果:手术时间、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24 h胸腔引流量、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除A组1例术后肺部感染,1例术后室颤,均及时治愈外,无其他严重之并发症发生。

两组患者均在门诊随访1~20个月,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漏、无中度以上的三尖瓣关闭不全。

结论: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术可以获得与常规手术一样的疗效,但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有一定的学习曲线。

完全胸腔镜手术切口更小、更隐蔽,符合目前患者对美观的要求,是一种先进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技术。

上世纪90年代初,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蓬勃开展,而最为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就是经胸腔镜心脏手术,因其伤口小、美观、疼痛轻的优点而成为微创心脏外科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1-2]。

本科于2012年3月-2013年12月经全胸腔镜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CHD ASD)修补术16例,现将其基本手术情况与同期常规手术进行ASD修补术比较,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

A组(胸腔镜手术)16例,男3例,女13例;年龄17~63岁,平均(33.8±13.3)岁;体重40~66 kg,平均(43.3±22.3)kg。

B组(常规手术)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5~45岁,平均(28.7±11.6)岁;体重50~72 kg,平均(44.8±22.4)kg。

所有病例均经心脏超声诊断为CHD ASD,除有几例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术前判断不影响手术。

介入封堵和手术修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对照研究

介入封堵和手术修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对照研究
i a o ft e ls n sv p o c spu s n e trc s ei e ul a r ai n e o c iiain. A er s e tv nay n fv ro h e siva ie a pr a he ruig a b te o m tc r s t nd a mo e r to a r s ure utl to l z r to p ci e a l—
21 0 2年 8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 i a o r a f i e e P o l g He lh d c lJ u n lo n s e p e at Ch
Au 2 2 g, 01 Vol2 FH M No 1 _4 .5
第2 4卷
上半月
第 l 5期
【 论
月 , 院采用 内科介入封堵 、 我 右胸小切 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术治疗房 间隔缺损 22例 , 0 术前 和术后 随访 时行体格检查 和心脏超声 检
查 。结 果 : 内科介入封堵术共 18例 , 0 7 5例女性 ,3 3 例男性 , 平均年龄为 2 . 15岁( O 3 岁 ) 1 ~ 6 。其巾 8 例 缺损 的边缘均在 5m 以 ,8 O m 7 例封
g a c sr o cn u ta spa df t( S ) i l l ue f eud m a i e t e c A D .M e o sC nenhssm u ddaa dnn ovnin il es ro m c o s rl l e t d :ocr a u o n e bn oigcn et a m di t nt y h ol n e o
缺损有充分边缘者 (> 5mm) 封堵成功 。1 均 4例患者 1~2个边缘小于 5fm或边缘完全缺 乏 , l i 后边缘和下边 缘缺乏者使 用 4— rln 在 0 Po e线 e 心脏外 面贯穿缝合 固定封堵器 ,4例均封堵成功。外科修补 6 3 O例 ,8例女性 ,2例男性 , 3 2 平均年龄 2 . 9 3岁 ( 8岁 ~4 岁 ) 1 。单 发缺损 5 2例 , 8 例为双扎缺损 , 3孔缺损 , 1例 直径 l 6~4 m, 5m 平均 ( 13± . )mm。外科组 的手术成功率为 10 3. 93 0 %。各组均无 死亡病 例。随访 3个月 、 6个 月, 内科介入封堵 2例患者轻度残余分流 , 2组 均无残余 分流。内科介 入封堵 、 余 右胸小 切 口房 间隔缺损封堵术 与外科修补术平均住 院时 间为

介入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介入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器 在 影像 学 引导下 行 导 管封 堵 术 治疗房 间隔 缺损 ,并 在 术后 进行 复诊 观 察疗 效 。 结 果 3 6例患 者 手术 全部 成
功, 未见 并 发症 , 术 后 为 患者 行 心脏 超声 检 查 未见残 余 分 流 。 术后 患 者的 心功 能 得 到 明显 改 善 。 结 论 导管封 堵 介 入 治疗 老年 房 间隔 缺 损患 者 是一 种安 全 有效 的治 疗 方 法 [ 关 键词】 房 间隔缺 损 ; 心 导 管插入 数 ;老年人
m e n a n d 1 8 w o m e n )a g e d 5 5 t o 7 0( 6 3 . 5 - + 3 . 6 ) y e a r s u n d e r w e n t a t t e mp t e d t r a n s c a t h e t e r A S D c l o s u r e . T h e d i a me t e r o f
4 5 0 0 0 3
【 摘要】目的 探讨应 用 导管 封堵 介入 治疗 老年房 问隔缺 损 的安全 性及疗 效 。 方法 收集 2 0 0 9年 3月~ 2 0 1 2年 3 月 在 我 院行 导 管封堵 介 入 治疗 的老年 房 间 隔缺 损患 者 3 6例 , 男 1 8例 , 女 1 8例 , 年龄 5 5 ~ 7 0 ( 6 3 . 5 - + 3 . 6 ) 岁 。超声 下 测 量 房 间隔缺 损术 前 为 1 1 - 3 6 ( 2 5 . 8 - + 9 . 3 ) mm。 单 孔房 间 隔缺 损 患者 3 0例 , 双 孔 房间 隔缺 损 患者 6例 。 应用封 堵
h o me ma d e d o u b l e— — d i s c AS D o c c l u d e r t h r o u g h t h e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p r o c e d u r e u n d e r f l u o r o s c o p y a n d t r a n s t h o r a c i c

心脏外科手术与介入性心导管术镶嵌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与介入性心导管术镶嵌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与介入性心导管术镶嵌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心脏外科手术与接入性心导管术镶嵌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抽取48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与介入性心导管术镶嵌治疗,观察并发症、治疗效果等,并判定手术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45.83%,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两组患者射血分数,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对比每搏出量、心胸比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可考虑给予心脏外科手术与介入性心导管术镶嵌治疗,此方法创伤性小、操作简单,且并发症低,值得应用。

【关键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外科;介入性心导管术镶嵌;并发症先天性心脏病属于新生儿畸形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可在所有先天性疾病中占比30%左右。

2002年则提出了心脏外科与介入性心导管术镶嵌治疗联合使用,此后则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得到广泛性应用。

近年来,我院也引入了此治疗方式,且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研究分组研讨48例患儿,现作出以下报告: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研讨48例患儿,每组各24例。

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34.5±1.1)个月,13例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7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大体肺侧支血管,4例膜周室间隔缺损;研究组: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34.6±1.1)个月,14例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6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大体肺侧支血管,5例膜周室间隔缺损。

对比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与介入性心导管术镶嵌治疗。

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1 2
心 肺 血 管病 杂 志 2 1 0 0年 1 第 Cri acl & P loayDsae , nay2 1 , o.9 N . or l f ado sua n v r um n r i ssJ ur 00 V 12 , o 1 e a
DO :0 3 6 / .sn 1 0 -0 2 2 0 01 0 1 1 . 9 9 jis . 0 75 6 . 01 . .05
临 床 论 著
房 间隔缺 损 与室 间 隔缺 损介入 治疗 失 败 后外 科手 术疗 效分 析
张 南滨 汪 曾炜 韩宏光 朱洪玉 王辉 山 李新 民
co u e o ls r fASD n D fe hefiu eo ne v ni n lte a rm a uay20 0 t c mbe 0 7. Amo g a d VS a trt alr fitr e to a h rpyfo J n r 0 oDe e r2 0 n
te 1 ain s 7 e p re c d dso g n fd vc .Ote o l ain :c r ic p r r t n i l 。aro h 6 p t t , x ei n e ild me to e ie e h rc mp i t s a da ef ai n 3、l c o o o I t — i
Efe to ur ia l s eofa ra e t ld f c nd ve rc a e ald f c fe hef l eofi t r e f c fs gc lc o ur t ils p a e e ta nt iulr s pt e e ta t r t ai ur n e v n- to it r y ZHANG i na he ap Nan i bn,WANG Ze g i HAN n gu g,ZH U n y WANG uha n we , Ho g an Ho g u, Hu n,L nmi IXi n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体会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体会

实验组学生综合考核 、 基础 知识 型题 、 病例 分析题 成绩 均 高 于对照组 , 尤其 是病 例分析题成绩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过 t 经 检验 ,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0 0 ) 这 表 明 : 证 医学 理 念 更 有 利 于 培 养 P< . 5 。 循
从传播临床知识转变为教会学 习, 还使学生从被动吸收者转 变为
言, 这对于绝大 多数 临床医师是不可能实现 的。在成人 内科学 教 学过程 中, 医学成人 高等教 育学生 通过循 证医 学的学 习 , 学会 寻 找最佳证据 的技能 即网络资源的利用 , 主要是循证 医学资源库 检 索查询 , 以便使 他们 能在最 短时 间内查找 到科学 、 靠 的最佳 证 可
1 病例选择
腰卡入房缺 内, 然后 推出封堵器的右房面 。再行超声监测其 位置
是 否 位 于 缺 损 之 中 、 无 残 余 分 流 、 膜 口有 无 狭 窄 或 返 流 , 保 有 瓣 确 封 堵 器 位 置 合 适 , 残 余 分 流 后 , 放 封 堵 器 。撤 出输 送 系 统 及 无 释
指 导 临 床 实 践 的优 秀 临 床 医 师 。
作 出科学 的医疗方案 , 患者提供 有效 而合理 的建议 , 而达 到 为 从 最佳 的治疗效果和生存 质量 。 33 循证 医学教育有利 于培养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 生的综合 能 . 力, 促使其从 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 循证 医学 理念在成 人
学 习 的 设 计 者 和 主 动 者 , 而 积 极 进 行 科 学 研 究 , 养 自 己发 现 从 培 问 题 、 究 知 识 的 能力 。 探
医学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学 生 的综 合 能力 , 助 他 们 建 立 正 确 的 临 床 决 帮

二种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分析

二种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分析
志, 2 0 0 9, 2 9 : 1 1 2 1 ・ 1 1 2 3 .
发感 染。早期 肠内营养可 以促进肠道功能 的恢 复、 有利 于保 护
肠黏膜屏障的结构 和功 能 , 同时也可 显著减少肠源性感 染的 发生率 , 减少病死率 , 改善预后 。
6 张振华 , 梅海信 , 黄平 , 等. 早期 空肠 内营养对重症 急性胰腺 炎预后 的影 响 . 医药导报, 2 0 0 9, 2 8 : 2 1 1 - 2 1 3 . (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0—1 5 )
分、 年龄因素及 G l a s g o w昏迷 , 能较好 地 反映 患者 呼吸循 环 功
能、 肾功 能 及 与 胰 腺 坏 死 程 度 密切 相关 的指 标 。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e v e r e 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I n t J Ar t i f Or g a n s . 2 0 08. 3 1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7 3 8 6 . 2 0 1 3 . 0 4 . 0 1 8

论 著 ・
二 种 微 创 介人 手术 治疗 先 天 性 房 间隔缺 损 的 临床 分 析
杨 学永 张建 启 周 启 宇 王韬 渊 罗建
3 李强 , 赵建娟 , 朱曦. 急性重 症胰腺炎 患者死亡预 后因素 临床分析. 中国微创外科 杂志 , 2 0 1 0, 1 0 :8 1 6 . 8 1 8 . 4 刘东屏 , 巴静 , 贺庆娟 , 等. 急性胰腺炎早期 c反应 蛋白测定对其分 型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医学l 临床研究 , 2 0 0 8, 2 5 : 4 2 6 42 7 . 5 徐喜嫒 , 姚易凯 , 杨 敬平. A P A C HEⅡ与 T I S S - 2 8评 分 系 统 在 慢 性 阻 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治疗 中的预测价值. 中国实用 内科杂

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明 ,S A D介入 治疗 患者 中 , 手术探查 A D直径平 均3 l 较 术前 经彩 色 多普勒 超声 心动 图诊 断 的平均 直径 S 1mi, l
2 增大 ( 0 0 ) S 6mm P< .5 。A D部位为 中央型 5例 , 下腔 型 7例 , 术前 诊 断相符 率 4 . % , 与 17 不相 符 率 5 . %。 83
例, 5 , 女 例 年龄 5— 3岁 , 5 体重 2 9 g 0~ 2k 。术前
彩色 多 普 勒 超 声 心 动 图 检 查 A D 直 径 1 — S 8
3 l 均 为 中央型 , 中 1例 为 多 发性 。缺 损 上 0mi, l 其 缘 4—1 m 下缘 7~1 i。诊 断 V D4例 , 1 m, 5 ml l S 占 同期介 入治 疗 的 0 5 % 。3例 为 先天性 心脏 病 , .l 1
与 右上 肺静 脉 之 间 1例 , 口直 径 03~4m 破 . m。 A D部位 为 中央 型 5例 , S 下腔 型 7例 , 与术前 诊 断 相 符 率 4 . % , 相 符 率 5. % 。 A D 直 径 17 不 83 S ≤3 m者 9例 , 3 6m > 6mm者 3例 。V D直径 平均 S
好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复 复跳 , 常规关 胸 。
已广泛 应用 于临 床 , 取得 了良好 效 果 , 仍有 不 并 但
多见 而后 果严重 的并 发 症 发 生 , 进 行 外 科 手 术 需 治疗 。我 院 自 20 0 0年 1月 至 2 0 0 7年 l 2月 应
用介入 方法 治疗 A D95例 ,S 8 S 9 V D74例 , 分别 有
7 1岁 , 重 1 6 g 体 1— 3k。缺 损 部 位 为膜 部 2例 、

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临床观察

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临床观察
2 结果
本 组 14例 封 堵 器 选 择 8 2 (8 8 m 有 2例 0 - 8 1+ ) m,
11 对 象 经 查 体 、 心 电 图及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检 查 成 人 巨大 房 缺 ,选 择 3 、0 . 84mm封堵 器 ,0 16均 获 得 成 0r ) 断 为 房 间 隔 缺 损 ( 发 孔 )0  ̄E诊 继 16例 患 者 , 6 功 , 男 5 手术 成 功率 10 术 中未发生 任何 重要 并发 症 。 O %, 术 例, 4 例, 女 1 年龄 3 7 ~ 5岁 O其 中仅 有 2 为成 人 , 3例 其 后 1 个月、 个月复查 1 E 无一例存在残余分流。 例 3 , , r 2 余均为 3 1 ~5岁儿 童 。经 胸超 声 (T ) T E检查 14例 房缺 大房 缺 患者 术后右 心房 、 0 室缩 小 , 心功能 明显 改善 。 (S ) 径 3 2 (2 6mm, 2例 成 人 系 大房 缺 , A D直 ~ 1 1+ ) 另 直 3 讨 论 径分别为 3 、7 m。 23 r a 目前双 盘 A D封 堵 器 治疗 A D是一 种 有 效 的治 S S 1 器材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 . 2 常规右心导管
产与 进 口双 盘封 堵器 治疗 AS 比较 ,在 适 用 范 围 、 D 易 操作性 、 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差异 , 还 13 方 法 . 有利于封堵器的开展 , 可使更 1. . 1术前准备 : 3 全部病例行心电图、 x线 、 心脏彩超 、 能降低患者 的治疗费用 , S 血常规、 肾功能 、T A I’N 肝 P 、 Pf I R等检查 , I 、 术前 4 h禁 多 A D患者接受该治疗 。 31 适 应 症 . 食, 常规备皮 ,0 1 岁以下儿童给予静脉复合麻醉 , 其余 31 D 大小问题 : S .1 A S . A D小于 4m 4 J 病例通常 0 m,,r , 局麻 。 0 m, 应大于或等于 1 . 操作程序 : .2 3 穿刺右侧股静脉 ,常规右心导管检 直径小于或等于 3m 有足够的边缘 , a r 左 查, 选择性的左心室 、 肺动脉造影 , 除外其他复杂先心 5 m, 向右 分流 。 31 年 龄 问题 : .. 2 年龄 不是 主要 考虑 的条 件或 问题 。 年 病, 进一步明确为继发孔型 A D S o结合 ,’ 选择封堵 IE , I 担心输送鞘 的大小对静脉的影响 ; 年龄大 , 即使 器 的型号。注射肝素 10 /g将 6 端孔导管置于右 龄小 , 0 U k, F 端孔 导管 , 20m 长 6c 的较 硬 的导 引钢丝 。

介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临床疗效比较

介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临床疗效比较
有 统计学意义( P< O . 0 5 ) 。2组均未见并发症发生 。结论 介 入术和外科手 术治疗先天 性房 间隔缺 损临床疗效 无差 异, 但介人术后早期心功能及血流动力 学改善优于外科 治疗组 。
【 关键词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室 间隔缺损 ; 房间隔缺损 ; 动脉导管未闭
【 中图分类号l R 5 4 1 . 1 【 文献标识码l A 【 文章编号1 1 6 7 4 — 3 2 9 6 ( 2 0 1 4 ) 0 3 B一 0 1 0 9 — 0 2

介入术 与传统手术治疗先天性房 间隔缺损 临床疗效 比较
张 振 忠
【 摘 要】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C D F I ) 比较封堵术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术后心
脏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功能 的变化 。方法 2 0 1 1 年1 月 一2 0 1 3年 1月先 天性房 间隔缺损 患者 2 2例 , 根 据治疗方 法分 为介入组 1 2例 , 传统手术组 1 0例 , 分别于 术前及术后 1 周、 术后 1 、 3 、 6个 月行 C D F I 检查 , 比较 2组形 态功能 及血流
较 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介入 手术 组 R V E D d 、 P A 内径 术前 与术 后各 , 且术后 1 周与 1 、 3 、 6 个月 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R A长径 、 R V横径 、 R A横径术前 与术后 1 、 3 、 6 个 月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 ( P<0 . 0 5 ) 。介入组 R V横径 、 P A内径 、 R A长 径和横径 、 R V长径 与传统组 比较差异均
封堵器盘体 的螺丝 口旋 转盘 片完全浸在 肝素盐 水 中后 回拉输 送杆 , 使盘片装入负载导 管 内。将负 载导管 插入长鞘 管 内 , 向 前推送输送杆使封堵器至左心房 , 左心房面和腰部部分顶出长 鞘, 使其 恢复成盘状 , 回拉鞘管和输送杆 , 使封堵器在左心房面 垂直站立堵住 A S D, 彩色 多普勒超声心动 图指导下确诊 正面盘 片已关 闭 A S D, 位置恰 当后 , 固定输送杆 , 回撤 长鞘管 , 释放 出 右心房面部分 。再次通 过经彩色 多普勒 超声确认 封堵堵 器 的 位置. 无 左向右分 流后 , 逆向旋转 输送杆 , 释放 出封堵 器 , 撤 出

心脏介入治疗的优缺点你知道吗

心脏介入治疗的优缺点你知道吗

心脏介入治疗的优缺点你知道吗心脏介入手术是目前来说比较新型的一种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方式,它是处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治疗方式,虽然是有创的治疗,但是相比外科手术来说创伤要小很多。

但对于一项治疗方法来说一定有其优势以及缺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什么是心脏介入治疗心脏介入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它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诊治方法,进展也非常迅速,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 PTCA +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

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有: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肺动静脉瘘栓塞、冠状动脉瘘栓塞、二尖瓣狭窄、腔静脉狭窄、主动脉缩窄、法洛三联症等。

二、心脏介入治疗的优点1、对急性心肌梗死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方面,进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有它非常明显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2、创伤小手术完成后几乎看不到明显伤口或者切口,胸背部无切口,仅在腹股沟2~3毫米切口(一般不留疤痕)。

最为重要的是,不需要打开胸腔和心包和切开心脏,几乎没有损伤到心脏;3、保护心脏,降低死亡率冠心病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率,保护它心脏的功能,明显的改善预后。

4、无全身麻醉为了避免全身麻醉给患者造成手术以外等,医生一般是局麻在腹股沟,全身麻醉对脑、肝、肾等器官的毒副作用,全麻对患者的大脑也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局部麻醉对患者的身体危害降到了最低;5、无输血由于介入治疗出血少,不需要输血,避免输血可能引起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6、手术时间很多的患者对手术这个名词都非常的恐惧,感觉时间很长,而且会很痛苦,很多的人都选择介入治疗。

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

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

- 97 -①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 江苏 无锡 214200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李振东① 刘广林① 杨光① 陈丹① 李娜①【摘要】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术及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无锡明慈心血管医院收治的15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对象。

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 =79)及研究组(n =80),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几何结构指标[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内径(LV)、右心室内径(RV)]、血流动力学指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MV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MVA)、肺动脉压(PAP)、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PV)、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AV)、三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TVE)、三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TVA)]、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率(LVFS)、B 型利尿钠肽(BNP)]、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心脏几何结构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血浆CG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LA、LV、RV、MVE、MVA、PAP、PV 指标低于对照组,AV、TVE、TVA、LVEF、LVFS、BNP、CGPR 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血浆CGRP 水平,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运转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术 常规外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心功能 doi:10.14033/ki.cfmr.2024.02.0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2-0097-05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LI Zhendong, LIU Guanglin, YANG Guang, CHEN Dan, LI Na.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2): 97-1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and conventional surgery o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Method: A total of 159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Wuxi Mingci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March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observation. The control group (n =79) and the study group (n =80)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computer randomization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rgery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treatment. Cardiac geometric parameters [left atrial diameter (LA), left ventricular diameter (LV), 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 (RV)], hemodynamic index [maximum mitral valve orifice flow velocity in early diastolic stage (MVE), maximum mitral valve orifice flow velocity in late diastolic stage (MVA),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PAP), pulmonary artery orifice flow velocity (PV), aortic opening blood flow velocity (AV), tricuspid opening maximum blood flow velocity in early diastolic period (TVE), tricuspid opening maximum blood flow velocity in late diastolic period (TVA)], cardiac function indicator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rate (LVFS),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plasma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ardiac geometry, hemodynamics, cardiac function and plasma CGR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dexes of LA, LV, RV, MVE, MVA, PAP and PV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indexes of AV, TVE, TVA, LVEF, LVFS, BNP and CGPR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patients,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ardiac structure and hemodynamic indexes, increase the plasma CGRP level, reduce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Conventional surgical procedures Hemodynamics Cardiac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Wuxi Mingci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Wuxi 214200, China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患者在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也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类型,且占据活产婴儿患病率6%~10%[1-2]。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对比分析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 ;心脏导 管插 入术 ;外科手术 ;房间隔缺损
文 章 编 号 :10 0 4 (0 7 50 8—4 0 80 7 2 0 )0 —4 00 中 图分 类 号 :R5 1 1 4 . 文 献 标 识码 :A C nrs a ayib tentasah t n ri l l ue tosi ai t wt ti e tl eetWU G agw i o t t nls e e ncte rads g a c sr hd p t ns i ar l pa f / un - e, a s w r e u c o me n e h as d c
相同的入选标准 ,选择继发孔型 A D患者 18人 ,其 中介入治疗组 8 S 4 2例 ,外 科手术组 6 例 。应用 回顾性 对比研 6 究方法 ,比较两组 的疗效 、并症和费用情况 。结果 :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 组的成功率 分别为 9. %和 10 ( 51 0% P
=O 0 8 . 1 ),术 后 残 分 流 率 分 别 为 3 5 和 3 O ( .% . % P= 0 8 3 ) . 3 。心 律 失 常 为 最 常 见 并 发 症 ,介 入 组 低 于 外 科 组 (4 6 1 . ; 1 8 ,P 0 0 3. < . 5) ;介 入组 中无 1例 患 者 需 要 输 血 ,外 科 组 中全 部 患 者 需 要 输 血 ( < O 0 1) P . 0 ;介 入
随着海 拔的升 高 , 气 压力 进 行 性 下 降 ( 海 平 大 从 面升 到 34 4m 时其 大气 压 从 7 0mmHg降至 4 4 5 6 9 mmHg , 致 氧 分 压 进 行 性 下 降 ( 海 平 面 升 到 )导 从 34 4m 时 氧 分 压 从 1 9 mmHg降 至 1 4 mm— 5 5 0 Hg 跚 , 而急进 高原者 的 S O 急 剧降低 。 ) 从 a。 为适应 缺氧 环 境 ,机 体在 生 理 、内分 泌 等 方 面 会作 出反应 。 当失 代 偿 时 缺 氧 对 机 体 会 造 成 损 伤 。 缺氧损 伤 的表 现包括 氧 自由基 增 加 ,代 偿 性 的 S D O

心脏病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的选择

心脏病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的选择

心脏病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的选择作者:汪洋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056-02根据卫生局统计资料,近年来我国心脏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经成为影响死亡率的一大重要因素。

所谓心脏病,其实并不是特指某一种病,他是心脏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以及心肌炎等等。

由于心脏病病种繁多,发病机理各不相同,病情轻重缓急不一,这时,选择比较适当的手术时机以及治疗方式,可以降低死亡率以及优化治疗效果。

1 影响心脏病的主要因素:1.1 胆固醇的提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的提高,还缺乏相应的锻炼,人体中的胆固醇较多时,就会形成粥样的小斑块,就会出现冠血病。

1.2 消极的心理:疾病与人们的心理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毫不避讳的说,消极的情绪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消极的心理情绪会对心脏系统产生压力,久而久之,心脏将会不堪重负,产生病变。

1.3 肥胖:由于肥胖者的体内脂肪较多,而且大部分分布在人体的内脏,因此,肥胖会对心脏产生负担,并且会引起血压,盘脂等的增高,这将会促使冠状动脉形成并加重,引起心脏病。

1.4 吸烟的危害:“吸烟有害健康”,香烟中还有很多的致癌物质,它不仅会对我们的肺部产生伤害,还会伤害我们的心脑血管。

1.5 其他因素:除开以上列举出的因素,引起心脏病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长期的饮酒会对心脏产生直接的影响,再者,加班加点,无规律的生活以及经常的熬夜,都会对人体的心脏产生病变。

2 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2.1 手术治疗: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也被常称为开胸手术,包括主动脉的置换、心脏开刀、瓣膜的置换、三尖瓣的下移、二尖瓣置换分离等,心脏病手术主要运用的是体外循环原理,露出心脏以及大血管,这样就使得被阻塞的血管变得通畅。

手术治疗是治疗心脏病的传统方法,在社会的发展中,它积累了丰富的经历。

单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的比较研究

单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的比较研究

8 6 ZHONGGUO Y} × UEZHUANGBE .
旧医 学 装 叭 月 啮 期善 导 蓉 管 介 入 封 霪 堵 与 外 科 攘 微 创 封 堵 的 比 较 研 } 究 一 【 l r 茂 等
计量资料 采用均数 ±标 准差表示 、用两独 立样本f 检验 分析 ,计数资料用P e a r s o n 卡方检验 l用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 析识 别手术成 功的影 响因素 ,并按下 列标 准进行 二分 类量化 :年龄 :≤4 5 岁 =0 、>4 5 岁 =1 ;性别 :男性 0 、女性 =1 {射血分数 :L E VF <  ̄5 0 %=0 、 >5 0 %= 1 。检验标准 :以P<0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1 . 2 观 察指 标
选择 2 0 0 8 年4 月至2 0 1 2 年8 月期 间在 本院就诊 的8 0 例 单 纯继 发孔 房 间 隔缺 损患 者 为本 次 前瞻性 研 究 对 象 ,其中男性5 3 例 、女性 2 7 例 ,年龄2 9 ~5 7 岁 ,平均 年龄为( 4 1 . 3 5 ±6 . 3 8 ) 岁。采用随机法将8 0 例患者 随机 分 为观察组和对 照组 。观察组4 0 例患者给予导管 介 入 封堵治疗 ,对 照组4 0 例患者给 予外科微创封堵治疗 。 心 室射血 分数( 1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e j e c t i o n f r a c t i o n s , L VE F ) 。每个数据 均测3 个周期 ,取其平均值。 入选 标 准 :①不 同程 度 的心 悸 气喘 、乏 力 、肺 . 3 统 计 学 方 法 部感 染 、心 力 衰竭 、紫绀 等临 床症 状 ;②心 尖 搏动 1 采用S P S S 1 8 . 0 软件对 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 增强并 向左下移位 ,心 界向左下扩大 ,典 型体征 为胸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3种治疗技术的对比研究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3种治疗技术的对比研究

Dp r e tf C ri u e ,C pt e i l n e i f ie ei n e o i l ei 0 0 9 C i eat n o ad c r r m a S g y a i l d a U i r t a l t B i gA z nH s t ,B i g 1 0 2 , hn a M c v sy 无 明 显 差 异 。 结 论 : 种 技 术 均 是 治 疗 继 发 孔 A D的 有 效 方 法 。外 科 微 创 封 堵 术 适 应 3 S
症 广 、 x线 辐 射 、 无 术后 恢 复快 、 院 时 间 短 、 用 低 及 疗 效 可 靠 ; 住 费 而且 操 作 简 单 并 利 于 推 广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要 优 于 体 外 循 环 直 视 修 补 术 和 导管 介 入 封 堵 术 。 [ 键 词 ] 房 间 隔 缺 损 ; 科 微 创 封 堵 术 ; 管 介 入 封 堵 ; 外 循 环 直 视 修 补 术 关 外 导 体 [ 图分 类号 ] R 5 . 中 64 2 [ 献标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0 220 )1040 0756 (09 0.1.4
1 4
心肺血管病杂 志 20 年 1月第 2 09 8卷第 1期 Ju lo Crivsu x&PloayDsae,au珂 20 , 0.8N . oma f ad acl o a u nr i s8Jna 09 V 12 , o1 m e
d i1 3 6 /.sn.0 7 5 6 2 0 O .0 o :0.9 9j is 1 0 -0 2.0 9. 1 0 5

临床论著 ・
继 发 孔 房 间隔 缺损 3种 治疗 技 术 的对 比研 究
曾 文 孟 旭 张 纯 孙凌 波 许春 雷 高 峰

介入封堵和外科手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对比研究

介入封堵和外科手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对比研究

介入封堵和外科手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对比研究周文君;崔军凯;柳梅;尚小珂;胡志伟;刘义华;董念国;卢蓉;吴伟;张长东【摘要】目的比较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PVL)患者行介入封堵和外科手术住院期间相关指标以及随访情况.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PVL患者35例,其中行PVL介入封堵术患者15例(介入组),外科PVL修补术患者20例(外科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比例、围术期死亡比例、残余PVL比例、血红蛋白尿比例、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肺部感染比例、输血比例、新发心律失常比例、术后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术后12个月随访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比例均为100%,围术期无死亡.两组患者输血比例、肺部感染比例、新发心律失常比例、血红蛋白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介入组患者手术时间[(53.2±14.7)min比(287.5±38.2)min,P<0.001]、住院费用[(3.7±0.4)万比(6.5±0.8)万,P<0.001]及住院时间[(5.6±1.3)d比(9.8±2.1)d,P<0.001]显著低于外科组,而残余PVL发生比例(10/15比0,P<0.001)显著高于外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复查两组患者残余P V L、左心室射血分数(LV E F)、右心室收缩压(R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及左心房内径(LA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介入组患者术后6个月LVIDd[(48.3±6.2)mm比(58.4±9.5)mm,P=0.002]、LVIDs[(28.3±3.5)mm比(36.5±6.4)mm,P<0.001]、LAD[(32.7±4.9)mm比(39.2±5.5)mm,P=0.002]显著小于术前,而LVEF[(51.3±8.4)%比(40.2±5.3)%,P<0.001]显著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科组术后6个月LVIDd[(47.5±5.9)mm比(57.7±10.5)mm,P=0.001]、LVIDs[(26.1±4.3)mm比(36.3±7.3)mm,P<0.001]、LAD[(31.8±5.0)mm比(41.2±6.8 mm),P<0.001]显著小于术前,而LVEF[(50.2±5.3)%比(42.6±8.2)%,P=0.001]显著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残余PVL,NYHA分级Ⅰ/Ⅱ、Ⅲ、Ⅳ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和外科手术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但介入封堵治疗成本更低,创伤更小.【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26)009【总页数】6页(P504-509)【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瓣周漏;介入封堵;外科【作者】周文君;崔军凯;柳梅;尚小珂;胡志伟;刘义华;董念国;卢蓉;吴伟;张长东【作者单位】430015 湖北武汉,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麻醉科;430015 湖北武汉,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肝胆外科;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武汉市中心医院心外科;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1瓣周漏(perivalvular leakage,PVL)是外科瓣膜置换术或介入瓣膜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7%[1]。

82例老年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分析

82例老年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分析

治疗 。封堵前 Q / s P R分别 为 13 30 pQ 和 V . 8— .
(.6±04) 17~ .3 2 8 19 . 与 . 5 3 ( .7±10 Wod单 .) o 位 ( 附表 )sA 见 : P由 3 7 (27±1. ) m P 6~ 5 5 . 03 m Hg
下降至 l — 5 3. 63 m H ,P P由 1 8 4 ( 18± . ) m gd A 3~ 3 ( 0 1士4 2 m g下 降 至 1 O 2. . ) mH 0~2 1. 4( 68±
左房 有血 栓者 , 口服华 法林 3— 6个月后 重 复 T E E
检查 ; 左房无血栓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7天 , 术 前 1h停 用 。所有房 颤 者介入成 功后 均 口服华 法 2
林 。对 11 查 A D较 大 、 缘不 清楚者 也需 行 T I E检 S 边 T E检 查 , E 明确缺 损大小 及边 缘情 况 。根 据 1 E T/ r T E或 术 中球 囊 测 量结 果 , 择 合适 的 国产 或 进 E 选 口 A D封堵 器 , x线 下封堵 A D。1r 测封 S 在 S _E监
( O)03年 标 准 , 息 状 态 下 肺 动 脉 平 均 WH 20 静 压 ( P P) >2 m g 为 肺 动 脉 高 压 , 6 — mA 5 mH 2 3mmH 5 g为 轻 度 ,3 ~ 4 mmH 为 中 度 ,> 6 5 g
接受。两种方法在治疗 的成功率上基本相似 , 而 后 者并 发症 发 生率 更 低 , 院时 间更 短 _ 。成 人 住 3 J A D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S 临床症状显 著减轻 。本组 6 0岁 以上 的 A D患者 , S 经导管 封 堵 A D后 , Y A心 功 能 分 级 得 到 明 显 提 高 , S N H 同时 由 于 心 脏 畸 形 的 矫 正 , 能 改 善 心 室 重 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比较经导管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SD)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情况。

方法:采用相同的入选标准,选择继发孔型ASD患者148人,其中介入治疗组82例,外科手术组66例。

应用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并症和费用情况。

结果: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5.1%和100% (P=0.018) ,术后残分流率分别为3.5%和3.0% (P=0.833 )。

心律失常为最常见并发症,介入组低于外科组(14.6% ∶31.8%,P<0.05 );介入组中无1 例患者需要输血,外科组中全部患者需要输血(P<0.001 );介入组和外科组操作时间分别为(48±12.2)min和(158±16.4)min(P<0.001 );介入组住院天数短于外科组[(6.0±2.0)d∶(13.0 ±3.0)d,P<0.01]。

介入组和外科组治疗费用分别为(26729±1675)元和(22393±1739)元(P<0.05)。

结论:外科手术较经导管封堵术成功率稍高、适应症广,但经导管封堵术却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心脏导管插入术外科手术房间隔缺损Contrast analysis between transcatheter and surgical closure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WU Guang|wei, LIN Ying|zhong, W ANG Meng|jie,LU Zhi|hong,ZHAO Yi|lan, HU Chang|xing//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safety , efficacy, complications and cost between transcatheter and surgical closure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on 148 patients with seco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s: 66 case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and 82 cases were treated by transcatheter closure.The safety , efficacy, complications and cost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instant procedural success rate was 95.1% for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and 100% for the surgical closure group (P=0.018 ).Total complication rates both of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and the surgical closure group were 18.3% and 34.8 % respectively (P<0.05), Blood products were administered to 36 patients in the surgical group and no patient in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P<0.01).Mean operation time both of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and the surgical closure group was(48±12.2) min and (158±16.4) min(P<0.001 );days of stay in hospital were (6.0±2.0) days in transcatheter occlude group,(13.0 ±3.0) days in surgery group respectively.Cost both of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and the surgical closure group were RMB (26729±1675) and RMB (22393±1739) respectively (P<0.05).Conclusion: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secondum ASD with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is an efficient, non|surgical,and safe method although its success rate is lower.Author′s address: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Nanning,Guangxi,530021,ChinaKey words:Heart catheterization;Surgery;Atrial septal defect外科手术治疗单纯房间隔缺损(ASD)已经十分成熟,死亡率很低。

但外科手术需正中劈开胸骨或侧切截断肋骨,需体外循环,手术本身有时会产生心包积液、胸骨疼痛、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且术后住院时间长,患者留有永久疤痕,影响美观。

自从1974 年King 及1977 年Rashkind分别采用不同器械成功地实施介入性封堵术以来,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研制和发展,特别是1997年美国Amplatzer封堵伞及其后国内蘑菇伞的问世,使房间隔缺损封堵的技术和器材日趋完善,从而促进了其在全球的推广。

经导管法介入治疗ASD是一种微创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1~3]。

本研究比较经导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ASD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上提供优选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记录并随访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应用导管法介入治疗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和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继发孔型ASD患者,按如下标准选择病例:缺损直径5~36 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的继发孔型左向右分流ASD;年龄在3岁以上;超声心动图证实缺损边缘条件合适,既可行封堵术也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超声心动图ASD直径>36 mm,证实ASD解剖条件不适宜行封堵术;行封堵治疗失败;心房水平有右向左分流;合并其他需要手术矫治的心脏畸形或病变,但不包括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的情况。

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共148例。

其中介入治疗组82例,男46例,女36例;年龄3~71,平均(36.25±12.63)岁。

ASD直径平均为(25.00±5.60)mm,外科手术组66例,男35例,女31例;年龄3~56,平均(37.00±12.58)岁。

ASD直径为(29.75±5.06)mm,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1)介入治疗组:全部采用国产封堵器(类Amplatzer 封堵器,分别为深圳先健及北京华医圣杰医疗器械公司产)。

在局麻或全麻下,穿刺右股静脉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将6F或7F端孔导管置于右上肺静脉,行右心导管检查;静脉推注肝素100U/kg。

将直径0.035英寸(0.89 mm),260cm长的加硬导丝置于左上肺静脉内,沿该导丝送入测量球囊,明确ASD的伸展直径后再更换输送鞘管于左房内。

选择适宜的ASD封堵器经输送鞘管送至左房内,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测下,先打开封堵器的左房侧伞,待封堵器的左房侧盘及“腰部”张开后,回撤输送器内芯,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使左房盘与左房壁紧密相贴,“腰部”完全卡于ASD内,回撤鞘管使右房盘张开,经TTE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后,顺钟向旋转输送器旋钮将封堵器释放,撤出输送装置完成操作。

术后24 h及1、3、6月及1、2、3年行TTE,ECG和胸片检查,评价疗效;(2)外科手术治疗组:在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胸骨正中切口,切开右房,选择与缺损大小相一致的涤纶片或自体心包片作修补,部分直径较小缺损直接缝合关闭。

术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观察,后转回普通病房;(3)比较指标:①术前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ASD大小、合并症和手术情况;②技术成功率:成功闭合缺损,没有或者存在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没有主要并发症发生。

有中量~大量残余分流或有主要并发症发生则定义为技术失败;③并发症:按照Chessa等[4]标准,分为主要和次要并发症;④输血量:两组术中和术后输血量;⑤住院天数;⑥医疗费用:住院期间的各项费用总和;⑦辅助通气。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2.1 介入治疗组与外科手术组技术指标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介入组除在技术成功率稍低于外科组及住院费用稍高于外科组外,残余分流与外科组无差异,在并发症发生率、输血、操作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外科组。

表1 介入治疗组与外科手术组技术指标比较(略)介入组82例患者78例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95.1%。

未成功4例患者,其中3例因为部分边缘短而薄,不能支持封堵器送入,封堵器不能很好固定, 进行推、拉试验时很轻易的将整个封堵器拉入右心房,换大一号封堵器重试,仍然不能很好固定,遂放弃封堵术,建议外科手术。

另一例超声测缺损直径35 mm,送入42 mm 封堵器时封堵器滑入右房,重新送入左房回收时,封堵器右房盘中央小螺母脱落,封堵器脱落在左房,立刻送外科急诊手术,修补成功并取出封堵器。

外科组66例患者全部完成房间隔修补术(100%)。

采用涤纶补片62例,心包补片2例,直接缝合2例。

两组成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8)。

2.2 残余分流介入治疗组3例(3.5%)术后即刻超声显示仍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分流束宽度小于4mm;其中1例在术后3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

术后6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无1例存残余分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