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课内语段阅读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708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708

课外语段阅读题
阅读《相鼠》,回答问题。

相鼠
相鼠有皮,人则无仪。

人而有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1.这首诗的题旨是()
A.诅咒统治阶级,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

B.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

C.斥责统治阶级,说他们没有合于礼仪的外表和举止,简直不是人。

D.诅咒万恶的统治阶级,让他们早死。

2.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顶真、反问 B.拟人、夸张
C.比喻、拟人 D.顶真、反问
参考答案:
1.C(A、D概括太笼统,B由“止”易误解为“耻”致谬。


2.D(“鼠”在诗中是与人比较,而不是以“鼠”喻人,与《硕鼠》中的鼠喻人不同,夸张、拟人更无从谈起。

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与修辞上的排比也不同。

)。

高二语文(选修)同步测试: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这思考的窑洞》

高二语文(选修)同步测试: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这思考的窑洞》

高二语文电子题库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粤教版选修4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只有生命的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

具体地说,人的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

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

”第二,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

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没有了生命个体的存在,就不会有社会历史的产生、发展及所有的人类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就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

然而遗憾的是,在以往相当长的时期,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忽视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难以使孩子们养成对具体生命,对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等的爱心与同情,也无法收获爱心所带来的真诚回报。

殊不知,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最基本的现实,是个体生命的健康存在。

如果说生命价值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是倡导生命教育的内在依据,那么生命意识凸显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

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的生命意识凸显。

就宏观而言,人类在享受自身发明创造的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

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日益枯竭、恐怖主义泛滥、军备竞赛、贫困、疾病和犯罪等等,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销蚀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就微观而言,一方面,孩子、中青年人甚至老人都生活在追求成功的沉重压力之中,而成功并不一定使他们有幸福感。

另一方面,人们在就业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面前,有一种受伤的感觉。

这些都使人体会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有一种无所适从感。

国外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人类要幸免于难,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

因为只有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路,生命才有所皈依。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练习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练习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而.母立于兹B.汝.姊在吾怀C.大母过余.曰D.久不见若.影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等到)B.客逾.庖而宴(越过)C.凡再.变矣(第二次)D.比.去,以手阖门(等到)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文段一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文段二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501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501

课外语段阅读题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祭鳄鱼文韩愈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努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吏民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

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

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其无悔!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初眨为潮州刺史,到任不久,访民问苦,知道鳄鱼为患,便写了这篇祭文来驱逐它。

1.选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使军事衙推.秦济推:推官,刺史属官B.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亢:通“扰”,对抗C.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及:以及D.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揜:覆盖,踏涉2.选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涵淹:潜藏B.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睅然:胆小不安的样子C.伈伈..睍睍,为吏民羞如化;伈伈:恐惧的样子D.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冥顽:愚蠢3.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A.以肥其身B.以种其子孙C.傲天子之命吏D.无不容归,以生以食4.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译:封闭山川湖泽,用绳网利刃来消灭危害人民的虫蛇之类的恶物。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1、对本段有关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蕃”:多。

B.“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手抓、掐。

C.“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高大茂盛。

D.“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

2、对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甚者,爪其肤以①验其生枯,摇其本以②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③离矣。

A.①和②③不相同B.①②和③不相同C.三个“以”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D.三个“以”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长得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使他的本性得到发展罢了。

)B.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既然停止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

)C.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栽种时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栽好后置于一旁要像抛弃了它们一样)D.苟有能反是者(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

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

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

高二语文 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高二语文 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2010.12《纪念刘和珍君》(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 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①无恶意的闲人:。

②有恶意的闲人:。

2. 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的“至多”和“至少”分别是针对什么而言的?①至多:。

②至少:。

3. ①“煤的形成”比喻,“大量的木材”比喻,“一小块”比喻。

②“其中”指代的是。

4.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意思是。

“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意思是。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①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②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③此记念刘和珍君!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528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528

课外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深秋书简北京城最值得留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

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

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

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

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鸡毛状,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荡。

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好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把你看够就要走了呢?”时序已进十一月,难免会生发出这种眷恋的伤感情绪。

但是这种情绪之所以发生,倒不是由于经历了太久的夏季单调绿色的浸泡,也不仅是由于秋阳下大自然呈现出来的美丽色彩和对于温暖秋季的眷恋,而是因为眼前的和谐与美实在令人销魂,在于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的灿烂色彩是如此丰满、充足,它们在特定的角度里因阳光的照射而扩散出来的乡土情调和文学韵味竟然如此深沉、如此浓烈。

因此说秋天是色彩的世界或者说秋天是色彩错杂光影幻动的世界就都远远不够了。

为什么呢?因为生命才是最可宝贵的,没有生命的世界总是僵死的。

我们说某人画得好,那是因为他的画有灵气,而所谓灵气也就是生命。

秋天并非平静如水,秋天也非只闻虫吟。

秋天是炽烈的、喧闹的、跳动的。

生命在这个季节唱出了它的全部美丽,唱出了它最高亢的生命之歌。

而且愈是接近秋与冬的交界处,生命愈是顽强地表现自己,竭力要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面挤进或者留下自己的一滴颜色、一种声音或一份韵味,就像一位老画师在他的晚年把毕生功力都画到画布上去一样。

请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吧。

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了,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桠毕露,依然昂首向天。

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结曲身姿翘出坚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喊。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502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502

课外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做1~5题。

胡长孺字汲中,婺州永康人。

至元二十五年,诏下求贤,有司强起之,至京师,待诏集贤院。

即而召见内殿,拜集贤修撰,与宰相议不合,改教授杨州。

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

程文海方贵显,其家气焰熏灼,即违法,人不敢呵问,其树外门,侵官道,长孺亟命撤之。

至大元年,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阶将仕佐郎。

大德丁未,浙东大侵,戊甲,复无麦,民相枕死。

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

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

长孺察其有干没意,悉散于民。

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

”脱欢察虽怒,不敢问。

县有铜岩,恶少年狙伺其间,恒出钞道,为过客患,官不能禁。

长孺伪衣商人服,今苍头负货以从,阴戒驺(zōu)卒十人蹑其后,长孺至,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驺卒俄集,皆成禽。

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夜行无虞。

永嘉民有弟质珠步摇于兄者,赎焉,兄妻爱之,绐(哄骗)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

长孺曰:“尔非吾民也。

”叱之去。

未几,治盗,长孺嗾盗诬兄受步摇为赃,逮兄走官,力辩数弗置,长孺嗾曰:“尔家信有是,何谓诬!”兄仓皇曰:“有固有之,乃弟所质者”。

趣持至验之,呼其弟示曰:“得非尔家物乎?”弟曰:“然。

”遂归焉。

其行事多类此。

(长孺)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碑版焜煌,照耀四裔,苟非其人,虽一金一字,毅然不与。

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

(选自《元史·儒学二》)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俾.尽逮其党置于法俾:使B.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贵:贵重C.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摄:代理、兼理D.长孺亟.命撤之亟:屡次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孺察其有干没..意干没:侵吞公家或他人财物B.阅月..再至,索其钱阅月:过了一月C.浙东大侵..大侵:被全部侵占D.令苍头..负货以从苍头:仆人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尔家信有是,何谓诬(你家的确有这个东西,怎么是诬告)B.乡闱取士,屡司文衡(乡试中选拔人才时,他多次主持评卷工作)C.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宣慰的地方官脱欢察提议实行赈荒的命令)D.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岩中有人突然出来要和他同道,长孺正婉言谢绝)4.下列选项全部表现长孺光明宏伟、秉公执法的一项是()①与宰相议不合,改教授扬州②俾尽逮其党置于法③长孺察其有干没意,悉散于民④逮兄赴官,力辩数弗置⑤长孺亟命撤之⑥苟非其人,虽一金一字,毅然不与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⑤⑥D.③④⑤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长孺调任建昌录事的地方官时,他秉公执法,亟命权贵程文海砍掉侵占官道的门外大树。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原卷版+解析)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原卷版+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与“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719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719

课外语段阅读题阅读《沁园春·雪》,回答文后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给加点字注音。

蜡.()象分.()外妖娆.()今朝.()2.词的上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3.本词承上启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参考答案:1.làfân ráo zhāo2.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山、原等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壮志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C。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704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704

课外语段阅读题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完成1~2题。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颈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选出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前四句是说:明月如此皎洁,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拥衾而卧的人。

但满腹的忧愁使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眠,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

B.五六句是说客游他乡又有何乐可言呢?不如早点回家。

在当时那个时代,人们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退两难。

C.最后四句是开头四句的深进一层。

前面是在室内走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

于是主人公走出户外,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种孤独感袭上心头,但又能向谁倾诉呢?D.“引颈还入房,泪下沾裳衣”这一句紧承上句写主人公实在受不了“愁思当告谁”这种感情上的折磨,“引颈”即掉转头回到室内,但愁情已到极点,以致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2.选出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画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

本诗细致而具体地描写了主人公的神情举止,通过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B.看月、失眠、揽衣、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虽表明他醒着的时间长,但从中可以看出他忧愁很深。

尤其是“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C.五六句刻画出主人公想归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它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了主人公究竟为什么忧愁的原因,语有余意,耐人寻味。

D.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

而这行动是一个紧接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归的心理状态,手法很是高明。

参考答案:1.D(“引颈”是指伸长脖子向家乡方向眺望)2.A(没有肖像描写)。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513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513

课外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桥郭枫在旅途生活的烦躁和不安里,突然在前面出现了一座桥,即便是在零落的小村的尽头出现的一座颓圮的坏桥,都会给我的心以暂时的、片刻的慰藉。

我知道,踱过了一座桥,旅途便向前移进了一程……虽然在无涯的人生旅途上,这是多么些微可笑的一程,但用自己的劳苦向前迈进了一程,这时你的心理该是怎样的呢?也就在这时,我的幻想便飞越起来。

我看见,人一程又一程地前进,桥,永远站在那里,用现在,把你的过去的脚步和未来联系起来……当我在这喧嚣的小城市的郊外漫步时,对于醒目地显现在视野里的那塔和桥,我却有这样强烈的憎和爱。

那塔,是远远地便企望人们注意似的写在渺茫的远天上;那塔,是虚幻的,可望不可即的谎言似的,写在渺茫的远天上。

而且,我还有更奇妙的想头:那一层层地堆叠起来的塔,是代表所谓“功勋”的本身么?于是,我对于这人世的虚伪有了更固执的憎恶。

而那桥,却是显得那样平凡又像没有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了那一边。

地上有比它更真实、更亲切的形象么?我觉得它完全不希冀人们说一声“感谢”,沉默地像从没在那里一样地躺倒着。

人们漠不关心地从桥上经过,我们能有法子去计算每天有多少无事的人从桥上经过,有多少奔忙的人从桥上经过吗?而且,有谁来注意桥的坚贞呢?有谁来注意在艰险的溪流上守住最后一刻的木桥的坚贞呢?谁能想像到,那淫雨的夏夜,木桥怎样和暴涨的洪流抗逆到最后一刻的情景呢?……而在第二天,当人们站在岸边上惊骇于桥的毁灭时,我们是宁愿去体验它业已明白自己的命运,却有余暇去担心今后谁能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的那一刹那的心理;对于站在岸边上的那些假慈悲者的叹息,我们能说些什么呢?1.作者为什么说,桥“会给我的心以暂时的、片刻的慰藉”?(不超过20个字)2.作者说“我的幻想便飞越起来”,从第一段来看,“幻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3.(1)作者在第二段中对桥和塔进行了对比,对比的内容是什么?答:桥是真实的,而塔是______________的;桥是平凡的、沉默的,而塔却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2)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好处是什么?(不超过25个字)4.(1)桥的“坚贞”表现在哪里?(不超过15个字)(2)“桥”还有一种更令作者赞叹的精神境界,从文中来看,这种精神境界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5.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真实、平凡的赞美,对虚伪、谎言的憎恶,强有力地鞭挞了作威作福的反动统治者。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718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718

课外语段阅读题
1.对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短诗表现了和日本女郎依依惜别的深情,塑造了一位性情温柔,形态逼真的日本女郎的艺术形象。

B.以水莲花作比,突出了女郎柔媚的风姿,进而刻画了女郎的娴静与纯美。

C.“蜜甜的忧愁”是指诗人与女郎之间过去交往中的恩恩怨怨。

D.短诗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更有缠绵的情意,声情并茂,形神兼备。

2.对冰心的诗《繁星》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天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A.诗的开头,诗人面对深邃的天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那些闪烁着的繁星一定在频频对语。

然而他们的对语又难以听到。

B.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为读者展示了另一个想像的天地:听不到繁星的对语,并非意味着她们真正的沉默,更非意味着她们之间有什么隔膜。

C.这首诗通过想像,让星星相亲相爱、“互相颂赞”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的美好愿望。

D.这首诗运用比喻手法,融情入景,使诗篇收到了情景交融、意境深邃、饱蕴哲理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1.C(解说牵强附会。

不能推断是“诗人与女郎之间过去交往中的恩恩怨怨”,而应理解宽泛一点。


2.D(全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融情入景,赋予星星以人的动作与情感,使诗篇收到情景交融、意境深邃、饱蕴哲理的艺术效果。

)。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714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714

课外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邂逅
[台湾]席慕蓉
他把忧伤画在眼角
我将流浪抹上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
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
漠然地不再相识

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
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A.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

B.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如一的“雕琢”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便把“化妆”得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

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

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得既含蓄深沉又细致入微,他含蓄地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会使自己苍老。

参考答案:D
提示: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此处的“化妆”应理解为人们自寻烦恼的行为,不是“化妆打扮”的意思。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2高二语文下学期在线测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2高二语文下学期在线测试题(含解析)
C项,“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是说“大都是圣贤为抒发愤懑而创作出来的”。发愤:抒发愤懑。
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与虚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 称织女为“河汉女”而不用“织女星”,既做到了押韵,又避免与“牵牛星”重复而显得单调,同时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
C. “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这里“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纤纤玉手把织布当作游戏,足见其心灵手巧。
C项,“这里‘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纤纤玉手把织布当作游戏,足见其心灵手巧”分析不当。“札札弄机杼”意思是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写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弄”,是表现织女的思念之苦。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讲义 第12课《石钟山记》(解析版)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讲义 第12课《石钟山记》(解析版)

第12课 石钟山记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常用词语,了解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培养文言翻译能力。

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

落实文中的文言字词,顺畅翻译课文 结合背景,找出二疑,理解三笑,彻悟主题。

【作者简介】千古第一文人——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华横溢,成就斐然,但仕途坎坷,一生遭受政治磨难,一贬再贬,因“乌台诗案”几乎丢掉性命。

苏轼常年贬官在外,任地方官期间,同情人民,注意兴修水利、防灾、赈灾工作,为老百姓所敬仰。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诗作清新豪健,格调流畅,想象丰富,独具风格;散文明快犀利,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文理自然;其词突破前人局限,豪迈不羁,气势雄浑,想象丰富,才情奔放,开豪放一代词风。

苏轼亦善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北宋四大家”;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世称苏东坡、苏仙,“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探寻背景】苏轼一生饱受政治磨难。

入朝任职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行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改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等弹劾他作诗讽刺新法,以“谤目标导航知识精讲讪朝廷”罪被捕下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幸而未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

元丰七年(1084)被调赴汝州,这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经湖口县,游览了石钟山,写了这篇文章。

千古奇音第一山——石钟山石钟山,在今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

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40米左右,面积0.2平方千米。

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

高二语文试卷课文语段阅读题504

高二语文试卷课文语段阅读题504

课文语段阅读题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夙遭闵凶B.零丁孤苦C.常在床蓐D.门衰祚薄2.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A.慈父见.背君既若见.录B.舅夺.母志匹夫不可夺.其志也C.晚有儿息.老臣贱息.舒祺,最少D.臣侍汤.药赴汤.蹈火3.本段叙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讲了两层意思。

默背课文第三段,回答,第三段中哪两句话分别概括了这两层意思?哪一句话可以概括第一段全段的内容?概括层意的两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段意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从纵的方面写自己从出生到成人的历史,从横的方面叙述了家庭人丁衰微的状况。

B.“慈父见背”、“舅夺母志”,写祖母“躬亲抚养”的原因,“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写“躬亲抚养”之不易。

C.“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未曾废离”等词,直接描写其凄苦之情,令人读而生悲。

D.这段内容,是作者陈情不化的惟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参考答案:1.D2.D3.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②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4.C(“未曾废离”未直接描写)。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510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510

课外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奔流着,奔流着。

从荒凉的、粗野的往昔流到繁华的、文明的今天,从原始的、虎啸猿啼的群山流到现代的、街长楼高的人世间。

奔流着,奔流着,追求着。

追求着遥远的大海,追求着遥远的深渊,追求着海上庄严的日出与悲壮的日落,追求着不拘一格的烟涛和永不僵死的碧浪花。

大河,自从你告别高山之母的那一天起,你就认定大海是你的抱负..,你的所...,你的归宿爱.。

为了亲吻拥戴着太阳的那一派柔蓝(a),为了把自己汹涌的情思连结那永恒的存在(b),为了加入太平洋与大西洋那无比壮阔的蔚蓝色的事业(c),你竟奔走了数不清的路程,唱了千万载不倦的恋歌。

日月悠悠,关山叠叠,岸上一切山崩地裂的生死兴亡,水中一切龙蟠虎踞的怪石险滩,都未能阻止你的滔滔东去,浩浩前行。

许多少女般秀美的湖泊干涸了她的青春,许多琴弦似的小溪失去了她的小夜曲,许多浪子般的内陆河被埋葬了最后的徘徊。

唯有你,还在奔流,还在奔流,还在追求着你不朽的抱负和不朽的情侣。

不追求汪洋大海的水流,不是伟大的水流。

大河,你追求着汪洋大海,你是伟大的。

奔流着,奔流着。

当山岳在星辉下沉默的时候,当原野在月华下沉睡的时候,当月雪下的树林感到疲倦不再生长的时候,你还在奔流着。

停顿,你就会痛苦。

停顿,你就会寂寞。

那些企图迫使你停顿的岩礁,使你感到愤怒,激扬起你排空的巨流。

而在企图迫使你停顿的冰层下,你依然从容地歌唱着;依然流淌着美妙的、冻不死的旋律。

在遥远的昨天,高山也曾要你停顿,然而你却带着离去的雄心,穿过了高山的城堡。

那些险峻的峡谷,就是你劈开高山的明证,它们永远默默地礼赞着你的果敢的征服。

啊,奔流,斩不断的奔流,关不住的奔流,冻不死的奔流。

你不停顿,所以你充满着生命。

你不停顿,所以海岸线上到处是你的凯旋曲。

1.第一、二节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总写大河的奔流。

2.第四节,写出了大河追求的对象,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语段阅读宝典(一)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这给谁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听得有人问他,但他并不答应;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1.指出第一段中画线处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二段画线处的内容,分析“那人”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画线处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华老栓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第四段末尾处提到“古□亭口”这个地方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陈奂生自问自答,左思右想,总是不妥。

忽然心里一亮,拍着大腿,高兴地叫道:“有了。

”他想到此趟上城,有此一番动人的经历,这五块钱花得值透。

他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

试问,全大队的干部、社员,有谁坐过吴书记的汽车?有谁住过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他可要讲给大家听听,看谁还能说他没有什么讲的!看谁还能说他没见过世面?看谁还能瞧不起他,唔!……他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

老婆已不在他眼里了;他有办法对付,只要一提到吴书记,说这五块钱还是吴书记看得起他,才让他用掉的,老婆保证服帖。

哈,人总有得意的时候,他仅仅花了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他愉快地()着快步,像一阵清风()到了家门……1.在括号内依次填上动词,最恰当的是()A.迈飘 B.跨吹 C.划荡 D.踏刮2.“有此一番动人的经历”,这“一番动人的经历”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陈奂生为什么觉得“这五块钱花得值透?”答:4.“他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陈奂生为什么觉得“顿时高大”了?这种“高大”的感觉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觉的婴儿。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

“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

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1.不说葛朗台,而称“老头儿”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交易”指。

“划得来”反映。

3.这段文字主要刻画葛朗台的什么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衰老了。

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

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1.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段描写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有关语段,回答问题。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

1.是对宝玉的描写,用的是的手法;2.是描写,突出宝玉的。

3.是模拟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性格,用的是的手法。

(六)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①地爆响。

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②地烧着。

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

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就伏门边③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门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

三个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拔两位用心!回到京城,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

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涣二位干这件事。

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下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

”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1.同是写“火”声,为什么①处用“必必剥剥”来形容,而②处用“刮刮杂杂”来形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③处写林冲“听到外面有人说将话来”,“就伏门边听”,不写他径直开门出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段文字反映的情节在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

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

”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

”平曰:“参军差矣。

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次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

’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

今观此山,乃绝地也。

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谡曰:“汝莫乱道!孔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

’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

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犄角之势。

倘魏兵至,可以相应。

”马谡不从。

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

王平欲辞去。

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

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且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

1.这段文字刻画了两个人物,他们思想性格有哪些明显的差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写这两个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十娘冷笑一声道:“①为郎君画此计者,乃大英雄也。

②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③发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

那千金在哪里?”公子收泪道:“未得恩卿之诺,金尚留彼处,未曾过手。

”十娘道:“明早快快应承了他,不可错过机会。

但千金重事,须得兑足交付郎君之手,妾始过舟,勿为贾竖子所欺。

”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

”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

装束方完,天色已晓。

孙富差家童到船头候信。

十娘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乃催公子快去回话,及早兑足银子。

公子亲到孙富船中,回复依允。

孙富道:“兑银易事,须得丽人妆台为信。

”公子又回复了十娘,十娘即指描金文具道:“可便抬去。

”孙富甚喜,即将白银一千两,送到公子船中。

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

乃手把船舷,以手招孙富道:“方才箱子可暂发来,内有李郎路引一纸,可检还之也。

”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

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屉小箱。

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

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铒,充轫于中,约值数百金。

十娘遽投之江中。

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

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

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

岸上之人,观者如堵,齐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

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

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

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

众人齐声喝采,喧声如雷。

十娘又欲投之于江。

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痛哭,那孙富也来劝解。

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向孙富骂道:“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又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

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