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为了确保工作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对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和管理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下面是我对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目标与原则: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目标是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风险,确保工作和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

其原则包括科学、规范、公正、透明和持续改进。

2.组织架构:建立适当的组织架构,明确风险评价管理的职责和权责。

例如,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价管理部门或岗位,由负责人对其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

3.风险评估方法: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风险评估方法,如风险矩阵、风险图、事件树分析等,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进行评估和分析。

4.风险评估标准:制定明确的风险评估标准,包括风险的等级划分和评估指标。

风险等级可以分为低、中、高,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概率、影响、控制措施等。

5.风险管理措施:在评估风险后,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风险的预防、减轻、传递和接受等。

将这些措施纳入管理制度中,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6.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定期对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进行监测和预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或减轻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7.员工培训与宣传:组织开展风险评价管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对风险评价与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8.持续改进:建立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意在降低风险和提高工作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制定和实施这一制度时,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规范企业风险评价行为,采取科学、有效、全面、客观的方法对企业生产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保障企业生产安全,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

合用于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范围的划分与评价方法的选择、风险的评价、风险的控制、风险信息的更新。

企业总负责人负责企业的危(wei)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负责审批企业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清单。

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并指导企业危(wei)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管理、实施、监督、检查。

各部门负责人在安全员的组织指导下对本部门的危(wei)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填写“危(wei)险有害因素调查表”,并上报安全环保部汇总。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企业常规活动(如生产、办公)和非常规活动(如暂时抢修设备)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人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顾客、承包商、供应商和访问者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企业周边环境;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性灾害;各部门进行危(wei)险、有害因素辨识时,可采用问询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如事故记录、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危(wei)险和可操作行研究等方法进行。

危(wei)险、有害因素辨识时要考虑危(wei)险有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1)要考虑:存在什么危(wei)险(伤害源)?谁(什么)会受到伤害?伤害怎样发生? 2)要考虑:过去、现在、未来三中时态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3)要考虑:异常事故(包括启动、运行、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 /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泄漏、其他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者重大环境污染等)。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023最新版)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023最新版)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023最新版)1.目的为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危险因素识别、更新与评价的全过程。

3.相关文件及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4.职责4.1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整改工作。

4.2主管副总:负责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3其他各副总:确保各主管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各主管部门编制危害识别评价记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4安全管理部:负责制、修订“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负责组织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5生产设备部:负责开展装置工艺过程及生产操作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设备及设备检维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电气、仪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

监督检查各车间危害因素的识别,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6各车间及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由安全管理部进行监督检查。

5.控制程序5.1风险的分级管理5.1.1风险级别的判定:据《风险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分级。

5.1.2作业风险:作业风险评价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进行评价。

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作业由安全环保部审批签字,总经理负责复检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安全环保部直接批准。

5.1.3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3篇)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3篇)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以下为本制度的具体内容。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生产、管理、检测等各个环节。

三、风险评估方法1. 风险辨识:通过分析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条件,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2.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辨识结果,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及严重程度。

3. 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4. 风险监测与反馈:定期对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风险评估责任及流程1. 各部门负责人应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工作,并组织相关人员参与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

2. 风险评估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包括安全专家、环境工程师等。

3. 风险评估流程: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与反馈。

五、风险评估报告1. 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对潜在风险的详细描述、风险等级和严重程度评估、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评估等内容。

2. 风险评估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并保存备查。

六、风险控制措施1. 风险控制措施应具体明确,包括安全设施的安装与维护、操作规程的制定与培训等。

2. 风险控制措施应经过专业人员的论证和审批,并在实施过程中监督其有效性。

七、风险监测与反馈1. 风险监测应定期进行,并记录监测结果,包括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2. 风险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八、奖惩制度1. 对于在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于严重失误或忽视安全生产风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公司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九、制度宣传1. 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评价能力。

2. 对新员工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的培训和教育,使其迅速适应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

十、制度监督与改进1. 公司应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负责对风险评价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风险评价管理,预防和控制风险,保障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评价,是指对公司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的过程。

第三条公司应当树立全面风险管理观念,将风险评价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确保公司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

第四条公司风险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对公司所有业务领域、所有层级和所有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价。

(二)重要性原则:对对公司运营有重大影响的风险进行重点评价。

(三)及时性原则: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确保风险得到及时控制。

(四)动态性原则:根据公司经营环境变化,适时调整风险评价内容和标准。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五条公司设立风险评价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风险评价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

风险评价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组成。

第六条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应设立风险评价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本分支机构的风险评价工作。

风险评价工作小组由部门、分支机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组成。

第七条公司风险评价管理委员会和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应分别指定风险评价负责人,负责具体实施风险评价工作。

第三章风险识别第八条公司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风险识别:(一)内部调查:对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查找潜在风险。

(二)外部调研:关注行业动态、政策法规、市场竞争、客户需求等方面变化,识别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的风险。

(三)案例分析:总结过去发生的风险事件,分析原因和教训,为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四)风险预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预警。

第九条公司应定期组织风险识别活动,确保风险识别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四章风险评估第十条公司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一)定性评估:通过对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可能产生的后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职责与任务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职责与任务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职责与任务一、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风险已经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为了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风险,目前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实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通常包括四个方面:风险评价、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

其中,风险评价是整个制度的核心,意在对风险进行全面而系统地识别、评估和分析,以便为风险控制和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本文将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角度,介绍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在其中所承担的职责与任务。

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各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与任务1. 管理层(1)确定组织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方针,以及相关的规程和制度;(2)指导和监督风险管理工作;(3)确定整个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框架和流程;(4)确保风险评价结果得到适当的考虑和应用;(5)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定期的审查,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2. 风险评价部门(1)负责风险评价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2)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价方案和计划,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实施;(3)负责对风险进行全面而系统地调查、识别和量化评估,确立风险的成因和危险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4)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价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为组织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风险信息;(5)定期评价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相关部门(如安全、生产、质量等)(1)根据风险评价的要求和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负责其实施和检查;(2)加强对相应领域的管理和监督,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3)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共同完成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工作;(4)与风险评价部门紧密合作,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尽早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

4. 员工(1)遵守组织的风险管理规定和制度,全面参与风险控制工作;(2)发现和报告潜在风险或风险隐患,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3)定期接受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4)保密组织涉及的所有风险信息,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5篇)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5篇)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四、评价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该制度旨在帮助企业或组织全面、系统地识别和评估可能对其业务活动、财务状况和声誉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或控制这些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岗位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岗位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岗位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岗位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企业针对各岗位工作中存在的安全与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程,保障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该制度的目的是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减少和控制工作中的风险,并优化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效果。

一、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岗位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企业应针对不同的岗位,结合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频率等因素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任务的风险评估: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并评估其可能对员工造成的伤害。

2.工作环境的风险评估:对办公场所、生产车间、设备设施等工作环境进行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

3.人员因素的风险评估:对员工的培训状况、工作经验、注意力等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其对工作安全的影响。

4.外部因素的风险评估: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天气、地震、火灾等灾害进行评估,分析其对工作安全的可能影响。

二、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完成后,企业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确保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控制和预防。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工作规程: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规程,明确工作操作、工作流程、工作质量要求等,为员工提供具体的工作指导。

2.提供安全培训:对每个岗位的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使其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具:对存在高风险的岗位,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具,确保员工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工作。

4.定期检查和维护:企业应定期对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5.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三、监督与改进对岗位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执行,企业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风险评价作业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作业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风险评价作业管理,规范风险评价行为,提高风险评价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风险评价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以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风险评价作业管理应遵循合法、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风险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风险评价作业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风险评价组织体系,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资源,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风险评价组织与管理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风险评价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风险评价工作。

第六条风险评价机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和相关工作程序;(二)组织实施风险评价活动;(三)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审核和汇总分析;(四)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五)组织风险评价培训和交流;(六)其他相关工作。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风险评价的需要,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价团队或者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价。

第八条风险评价团队或者专业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与评价对象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三)具备相应的评价工具和设备;(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行。

第三章风险评价程序与方法第九条风险评价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收集资料: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历史数据、现场情况等信息;(二)识别风险:根据收集的资料,识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风险;(三)分析风险: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四)评价风险:根据分析结果,评价风险的优先级,确定主要风险;(五)制定控制措施:针对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六)跟踪监测:对实施控制的措施进行跟踪监测,评估控制效果,必要时进行调整。

第十条风险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二)故障树分析;(三)事件树分析;(四)模糊综合评价;(五)其他科学、适用的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为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遇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以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特制定本制度。

1、风险评价的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活动、作业过程中能够控制及必须施加影响的风险的识别、评价和管理。

2、定义2.1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2.2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包括:能量源、能量的载体、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的缺项和作业环境不良等。

2.3风险评价:评价风险大小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2.4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级。

2.5重大风险(极高风险):指事故发生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极高)的风险类型。

2.6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工作职责3.1总经理(主要负责人):组织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对本公司的风险评价及分级管控工作全面负责;确保建立、实施风险评价分级管控所需的资源。

3.2安环部:负责督促、指导和组织各部门进行风险评价与分级,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审核,跟进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3.3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内风险排查、风险评价与分级工作,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3.4全体员工:参与本岗位风险排查、风险评价与分级工作。

4、风险评价准则4.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

4.2有关行业的规范,技术标准。

4.3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4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4.5公司的安全生产规定、客户要求及其他其他要求。

5、风险评价程序5.1准备5.1.1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应包括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并明确各自职责。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本制度。

1、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是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与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确定公司内部风险评价标准,考核、验收并指导风险评价、控制效果。

第四条负责组织本部门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建立、更新本部门重大危险源档案,负责本部门风险的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第四条各级岗位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

第三章管理内容第五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活动的实施步骤(一)安全第一责任人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

(二)收集识别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有关规定,组织职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三)全员以岗位为单位对作业活动进行分解。

(四)以岗位为单位收集整理辨识危害因素、风险评价结果及控制措施,逐级进行讨论签字后,提交本部门评价组织。

(五)评价组织成员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六)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评价组织成员必须实施现场检查,明确危险有害因素。

(七)评价组织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评价等级。

(八)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管理等级,根据管理等级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与管理。

第六条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一)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二)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三)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第七条控制措施的内容应包括:(一)工程技术的措施,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实现本质安全;(二)管理措施。

学习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安全管理;(三)教育措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目的;(四)个人防护措施,根据岗位职业卫生需要配备的防护用品,保证防护用品质量,减少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识别、评估和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风险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旨在帮助组织识别潜在的风险,评估其可能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和管理这些风险。

以下是一个标准格式的文本,详细介绍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过程。

一、背景和目的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保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可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降低损失,并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二、范围本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部门和岗位,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层、员工和合作伙伴。

三、术语和定义1. 风险:指可能对组织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

2. 风险评估:指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以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风险管理:指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以最小化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四、风险评估流程1. 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识别潜在风险。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风险优先级评估: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优先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5.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6. 风险监测和回顾:定期监测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定期回顾和更新。

五、风险评估工具和技术1. 风险矩阵:用于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并确定其优先级。

2. SWOT分析:通过分析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识别潜在风险。

3. 事件树分析:通过构建事件树模型,评估潜在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4. 专家访谈:通过与相关专家进行访谈,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辅助风险评估。

六、风险管理措施1. 风险避免:通过采取措施避免可能的风险事件发生,例如改变工作流程、使用更安全的设备等。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通用7篇)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通用7篇)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通用7篇)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篇11、总则1.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电网建设工程的安全、高效,提高电网建设安全施工水平,加强和规范施工风险的评估管理,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结合广东电网公司电网建设的具体情况,制订本办法1.2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电网公司新建、扩建和改造的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风险评估。

11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风险评估参照此办法进行。

具体规定由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2、依据和参照文件2.1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南方电网计[20xx]27号2.2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三欣”标准评价体系》2.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xx)。

2.4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

3、定义3.1输变电工程――指220千伏及以上新建、扩建和改造的输电线路工程和变电站工程。

3.2运行管理部门――指承担诸如电力、公路、铁路、航道、通信等各种设备、设施、物业管理等的有关部门。

3.3建设单位――指受广东电网公司(业主)委托的承担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

3.4涉及电网运行安全的施工――指在电力生产设备附近或在带电区域内施工、与运行设备有关联或因施工改变运行方式的施工。

3.5施工方案――指为指导工程项目或施工项目、作业活动按预定目标实施的书面文件,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措施、作业指导书等。

4、职责4.1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各类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评估施工方案的安全风险等级,提出处理措施。

4.2监理单位负责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4.3各建设单位负责对已经监理单位审查的涉及电网运行安全的施工方案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查或批准,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或者由建设单位通知有关部门,监理单位组织方案审查会,经各方通过的方案,由监理批准实施。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公司的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公司资产不受损失,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单位在生产工作中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包括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储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1.3 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程序、方法和职责,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效果的验收。

二、风险评价的组织与管理2.1 公司应设立风险评价领导机构,由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确定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职责。

2.2 安全领导小组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各部门确定的风险评价准则,负责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和控制效果的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2.3 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低风险等级判定为重大风险以下(不包括重大风险)各级风险的风险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2.4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三、风险评价的程序与方法3.1 风险评价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危害辨识:识别公司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2)风险分析: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可能导致的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后果,以及发生的可能性。

(3)风险评估:对分析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

(4)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应急措施和监测措施等。

(5)风险信息的更新和沟通:定期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更新,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沟通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风险评价计划1.1风险评价重点(1)设备、设施风险评价。

如作业现场照明、楼梯护栏、手栏等防护设施是否完好,与装配、操作、维护、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设备、装置、机械是否存在危险因素。

(2)危险物料风险评价。

如工具、物料等从高处坠落、可伤害眼睛的物质试济、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等。

(3)交通、运输风险评价。

各种交通运输机具安全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4)火灾和爆炸风险评价。

油库、库房(尤其是炸药库)各种安全措施是否完好。

(5)行为性风险评价。

如在平地上滑倒或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员工的暴力行为等。

(6)工程地质风险评价。

对各项工程从图纸设计到工程质量情况进行全面审查,了解其安全性,是否存在危险源。

1.2实施风险评价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1)风险评价应包括下列职业危害因素:粉尘、高温与低温、振动、噪声、辐射、毒物、照度、生物危害、人机功效危害、心理因素等;(2)人机功效调查应包括重要重复运动、使用电动工具、作业姿势、座位舒适度、环境条件、易接近程度;(3)在火灾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不同水来源,包括:地下水源、地表水源、降雨及径流、老窿水源;(4)在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价时须考虑不同的致因因素,包括矿岩性质、结构面与软岩夹层、水文地质条件与雨水冲刷、支护、爆破震动等;(5)在中毒窒息风险评价时应考虑致因因素主要有:爆破作业、有害气体积聚区域、通风不良、火灾影响等;(6)在机械伤害风险评价时须考虑不同的致因因素有:运输机械、提升机械、装载机械、钻探机械、破碎机械、通风机械、排水机械、支护机械等。

1.3风险评价保障措施(1)组建风险评价小组,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其控制工作。

(2)设立专项资金,为风险评价计划配备相应的资源。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2.1概述根据对矿山现有生产作业场所、使用的设备、生产过程和《开采设计》的分析,矿山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坍塌危害、高处坠落、爆破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雷击、火灾、高温中暑、粉尘危害、噪声危害、触电及振动危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各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与任务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各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与任务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风险评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辨识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它们进行分析评价,评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主要从风险管理的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和风险信息更新等环节进行规定。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及实施的具体操作指南,执行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申报登记、监测、评估、监控管理,执行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第二章风险评价组织及职责第一条风险评价组织机构: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安全总监成员:安全环保处、机动工程处、生产处、技术处、质检处、工会有关人员、催化车间主任、常减压车间主任、气分车间主任、储运车间主任、动力车间主任、仪电车间主任、机维修车间主任第二条危险源等级可分为以下四级:A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引起火灾、爆炸,造成设备、厂房设施毁灭性破坏者,或虽事故程度不太严重,但事故频率高,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影响生产者。

B级,可能造成一人死亡或虽未死亡但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终身致残重伤)的伤害,或造成局部停产一个班以上者。

C级、可能造成人员局部丧失劳动能力(愈后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重伤)的伤害,或造成生产中断一个班以上者。

D级、可能造成人员微伤、轻伤、或伤愈后能在原岗位工作的一般性重伤的伤害,并未造成生产中断。

第三条职责(一)有关责任人职责1、总经理的职责(1)组织领导开展全公司危险化学品系统的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检查危险源管理办法及有关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5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5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等。

3职责____公司行政总监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3.2安全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公司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低风险即等级判定为重大风险以下(不包括重大风险)各级风险的风险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____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要求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5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项工作的从业人员参与评价。

评价初期,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评价,从业人员风险评价可与技能考核相结合。

3.6非本公司施工单位到公司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由施工单位为主、公司为辅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分析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分人员。

审核审定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负责。

4管理程序4.1风险的分级管理4.1.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准则》进行分级。

4.1.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1.3作业风险。

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全部复检签字后,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全部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该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终审批准。

风险评估人员管理制度及流程

风险评估人员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规范风险评估人员的管理,提高风险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公司风险可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从事风险评估工作的全体人员。

三、职责1. 风险评估人员应具备以下职责:(1)负责对公司内部、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析;(2)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3)参与风险应对方案的制定和实施;(4)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风险评估工作进展情况;(5)参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改进。

2. 风险管理部门应负责以下职责:(1)负责制定风险评估人员管理制度及流程;(2)对风险评估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3)监督风险评估人员的工作,确保风险评估工作质量;(4)对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四、管理制度1. 风险评估人员选拔与培训(1)选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担任风险评估人员;(2)对新选拔的风险评估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包括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工具、风险评估流程等;(3)定期对风险评估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风险意识。

2. 风险评估流程(1)风险评估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制定风险评估计划;(2)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风险识别;(3)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4)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5)将风险评估报告提交给上级领导审批;(6)实施风险控制措施,跟踪评估效果。

3. 风险评估质量控制(1)风险评估人员应严格按照风险评估流程开展工作;(2)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核,确保风险评估结果准确、可靠;(3)对风险评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五、考核与奖惩1. 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评估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风险评估质量、工作效率、业务水平等;2. 对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3. 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直至达到要求。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对本公司存在的各类危险、危害和环境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其风险程度,确保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术语和定义(一)危险、危害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

(二)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三)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四)危害因素辨识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五)风险某一特定危险、危害情况或环境影响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六)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七)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企业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企业周围环境;(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科室)、车间生产、经营、管理及其他相关活动和相关方等所有业务范围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和环境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第四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环保主管领导负责:(一)本公司危险、危害和环境因素辨识和评价的领导工作;(二)批准本公司高度风险及控制措施。

第五条公司安环部职责和任务:(一)负责全公司危险、危害和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的组织工作;(二)负责对各车间危险、危害和环境因素辨识和评价的监督;(三)汇总并建立各单位高度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四)对各单位高度风险及其控制情况进行监督;(五)负责组织公司机关危险、危害和环境因素辨识和评价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位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

为对公司生产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使风险达到可接受的程度,确保生产活动安全进行,保障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下列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企业周围坏境;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3 引用标准和相关文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江苏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指导意见(暂行)》(苏安监〔2009〕71 号2009年3月20日)《重大危险源监管等级评估分级实施导则》的通知》(苏安监〔2009〕144 号 2009年7月)4 职责与分工4.1 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

4.2 公司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本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班组长骨干组成。

1)总经理(或分管副总)负责组织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负责审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2)安全部负责编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表,指导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开展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负责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有效性验证。

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分别负责分管区域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

4)各级员工应积极参与所从事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工作。

主动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掌握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自行评价。

4.3 施工部门(单位)到基层单位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以施工部门(单位)为主,基层单位为辅一起讨论、分析,评价与分析的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门人员。

审核审定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负责人员进行。

4.4 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部位作业的(如设备、电气、仪表、几个施工单位等),由各部门自行分析评价后,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总。

5 内容与要求5.1风险分级管理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级。

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3)作业风险: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全部负责人复审签字后,报公司领导批准;较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全部审核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核批准。

4)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降低风险。

5)风险评价职责(1)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机构从事设立安全评价。

(2)项目的建设应由项目组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3)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风险由各车间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关键、重要装置或系统的开停车风险由生产部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工艺变更应由技术部做好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5)设备、设施新增或拆除由设备部负责组织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6)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由所在车间进行评价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7)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均由所在车间进行作业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8)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的风险应由据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9)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5.2风险评价方法选择1)直接作业环节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

2)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评价方法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3)重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

4)新生产工艺线路的设计评价方法宜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其它评价方法。

5.3 风险评价准则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本公司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本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具体风险评价参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

5.4 风险评价实施步骤1)生产副总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

组织成员由有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和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

2)危害辩识,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3)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

5)得出评价结论。

6)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高温等异常环境;人机工程因素(指人员、设备、工作环境合理匹配、使设备、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心里特征,从而使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电击、触电及电弧烧伤;物体或人员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噪声;设备的腐蚀、缺陷;潜在危险及其变异;其它5.5 确定重大风险1)依据有法律法规的要求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3)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关注度等5.6风险控制内容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安全性(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公司的经营运行状况(4)可靠的技术保障及服务2)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并按如下顺序:(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实现规范管理(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3)风险控制管理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对于确定的重大风险项目,需建立档案,内容包括:(1)风险评价报告及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算情况等(4)时间表和负责人(5)竣工验收报告5.7风险信息更新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风险评价的频次为每年一次,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公司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a)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b) 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c) 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d) 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e) 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动。

5.8重大危险源5.8.1重大危险源的辩识:按照《重大危险源的辩识》GB18218-2009规定,识别公司生产区域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

公司现有重大危险为:。

5.8.2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执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5.9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安全部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6 风险控制6.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6.2 公司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须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6.3 公司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6.2安全部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6 附则6.1 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6.2 本制度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附录: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方法1术语风险: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结合。

风险(R)=可能性(L)×后果(S)2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3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及风险等级判定3.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流程3.1.1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3.1.2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办理作业证等不必作为步骤分析,可将其列入控制措施。

3.1.3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怎么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3.1.4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故生发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严重性也应识别。

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就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3.1.5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几大项。

每一项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3.1.6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个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首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

3.1.7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3.2风险级判定轻微或可忽略风险值(L×S=1-3);可接受风险值(L×S=4-8);中等风险值(L×S=9-12);较大风险值(L×S=15-16)重大风险值(L×S=20-25或L、S单项为5)风险评价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可编辑可编辑4安全检查表分析(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 SCL)4.1 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将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和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形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评审。

4.2 检查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

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有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工艺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