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钢液结晶

合集下载

钢液结晶1

钢液结晶1

第一章 钢液结晶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合金能在超高速冷却条件下(106~108℃/S )凝固成非晶态外,几乎所有的液态金属(包括钢液)在通常的冷却条件下都转变成晶体。

液态金属转变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凝固和结晶概念区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液态到固态的相变过程。

凝固:从宏观上来看,钢液通过散热,由液态钢水转变为固态铸坯的过程即为凝固。

凝固是从传热的角度来分析钢水到铸坯的过程,而不涉及(或不考虑)微观上的原子行为。

结晶:从微观上来看,钢液中原子由“近程有序”向“远程有序”的转变,使原子排列成为按一定规则排列的晶体。

从晶体的生核、长大等过程来研究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

对于非金属来说,甚至对于金属在超高速冷却冷却时,其凝固过程不一定是结晶过程。

如连铸保护渣的渣膜的凝固行为包括结晶和玻璃相凝固两种现象。

也就是说,凝固不一定以结晶的方式进行,但结晶的过程都造成凝固。

对于实际生产中的凝固过程来说,钢水到铸坯的凝固都是通过结晶来完成的。

钢液的结晶过程决定着铸坯凝固后的结晶组织,以及偏析、气体析出、缩孔和裂纹形成因此对铸坯的质量、性能以及连铸工艺过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章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观点出发,通过生核和生长过程阐述钢液结晶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节 结晶热力学液态金属的结晶是一种相变。

根据热力学分析,它是一个降低体系自由能的自发进行的过程。

各状态的体积自由能G 可用下式表示:TS H G -=式中 H —热焓T —温度,S —熵值因而,各种状态下体积自由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降低速率取决于熵值的大小。

液、固两相体积自由能L G 和S G 随温度而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由于结构高度紊乱的液相具有更高的熵值,自由能L G 将以更大的速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并于某一温度L T (为了与以后的表示方法一致)处与曲线S G 相交。

当L T T =时,S L G G =,固、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

钢液凝固的基本理论

钢液凝固的基本理论
(二)理论结晶温度:
凡是纯元素(金属 非金属)都有一个严格不变的温 度点,在这温度下,液体与晶体永远共存,这个温 度就称为理论结晶温度 。T0符号 。
理论上,上述温度 T0 当T>T0 S→L 当T<T0 L→S 当T=T0 LS
(三)自由能:
(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由液态转变为固态) (液态、固态平衡共存)
r>r*时,随晶胚长大,系统自由能降低, 凝固过程自动进行。
• 晶核形成的形式: *自发形核(均质形核) △T =200℃ *非自发形核(异质形核)△T =20℃
晶体的长大
不论是均匀形核还是非均匀形核,稳定的晶核形成后都要继 续长大。首先讨论纯金属晶体的长大,就是不考虑溶质成分对 晶体长大的影响。晶体长大同样需要一定的过冷度,以获得由 液态转变为固态的驱动力。
• A 均质形核 • 均质形核是在液相中直接产生晶核。即在一定的过
冷度下,液态金属中一些体积很小的近程有序排列的 “原子集团”转变成规则排列并稳定下来的胚胎晶核, 这一过程称为均质形核。从热力学的观点出发,这一 过程只有引起系统自由能的降低才能自发进行。形成 新相晶核系统自由能的变化包括: • (1)在液相中形成品核时引起体积自由能的降低; • (2)形成晶核时产生固、液交界面导致表面自由能 的增加。
• 过冷度的影响
形核率:难熔杂质 孕育处理异质形核
(二)未熔杂质的影响
金属熔液中或多或少要存在着一些熔融状态或 未融状态的杂质、当存在有在晶体结构上与金属相 近的未熔杂质时,晶核可在其表面产生,而使形核 容易→形核率N ↑,使晶粒细化。
变质处理:人们为了得到优良性能的细晶粒时,通 常故意加入某些难溶杂质(称“人工晶核”)来增 加形核率,这种细化晶粒的方法,称“变质处理”。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02金属的结晶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02金属的结晶
形核速率一定,长大速度越小,则结晶的时间越长,生成的晶核越多,晶粒越细 1.14小。单位体积内晶粒的总数目ZV与形核速率N和长大速度G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第2章 金属的结晶
2.1 纯金属的结晶与铸锭
3
ZV
0.9
N G
4
(2-2)
单位面积内晶粒的总数目ZS的关系式为 1
从金属结晶的过程可知Z,S 凡1是.1促GN进形2 核,抑制长大的因素,都能细化(晶2-3)
按照结晶时能量的条件,基底与晶体结构以及点阵常数越相近,它们的原 子在接触面上越容易吻合,基底与晶核之间的界面能越小,从而可以减少形核 时体系自由焓的增值,这样的基底促进非自发形核形成的效果较好,因此,当 杂质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与金属的结构相似或相当时,有利于形成非自发形 核,晶核就优先依附于这些现成的表面而形成,也有些难熔金属的晶体结构与 金属的结构相差甚远,但是其表面的凹孔或裂缝有时残留未熔金属,也可以成 为非自发形核的核心。在生产实际中,液态金属结晶时形核方式主要是非自发 形核。
1.8
第2章 金属的结晶
2.1 纯金属的结晶与铸锭
图2.4 金属结晶过程示意图 概括起来,液体金属结晶分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下面分别讨论形核和长 大的规律。 1) 晶核的形成 晶核的形成有两种方式:自发形核和非自发形核。 液态金属中存在大量尺寸不同的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这些原子集团称为晶坯 ,在理论结晶温度以上时,它们是不稳定的。当温度降低到T0以下并且过冷度 达到一定程度后,液体具备了结晶条件,液体中那些超过一定尺寸(大于临界尺 寸)的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不再消失,成为结晶的核心。这种从液体内部自发生 成结晶核心的方式叫自发形核。
1.12
第2章 金属的结晶
2.1 纯金属的结晶与铸锭

材料金属相图-钢液结晶.

材料金属相图-钢液结晶.

(3)总自有能变化: 1 G r 3 (2 3 cos cos3 )G r 2 ls (2 3 cos cos3 ) 3 1 (2 3 cos cos3 )( r 3 G r 2 lc ) 3 (4)求 G 和r
式中:T=T f -T称为过冷度; T — 实际体系温度。
由上式可知:
(1) 结晶时系统自由能要减少,而自由能减少就是内能的减少,而内能是以潜热形
式放出的; (2) 过冷度△T越大,△G越负,结晶越容易 。
1-2 均质形核
A
液相A中形成新相晶核B引起系统自由能的变化:
B
r
( 1 )体积自由能
Gr
代入( 1-12 )式:得 r 6 106 cm,相当于200~300个原子 但实际测定(实验室) :钢液结晶速度 T 几度~ 150 C。 为什么小于295 C?
1-3 非均质形核
均质形核△T≈0.2Tf,但实际上,△T比此值小得多。 原因:液相中的悬浮质点和表面不光滑模壁 → 核心的“依托”即发展为晶核 → 形核功↓。
(1- 20)
( G ) 0 令 r 3 2 (2 3 cos cos )(2 r lc r G) 0
∵ ∴ ∴
r
G
2 3 cos cos3 0 2 lc *
第一章
钢液结晶的热力学 和动力学
1-1 固液相变的驱动力
在熔化温度( Tf )下,金属固、液相处于平衡状态。 液 固,当 T T f 时
(1- 1)
G
系统的自由能 G H TS
G
Gs
式中,H — 克分子焓; S — 克分子熵
金属由液相 固相时的自由能变化: G ( H H l ) T ( S s Sl ) H TS (1- 2)

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共析钢的结晶过程钢的结晶过程是指在钢的冷却过程中,液态钢转变为固态钢的过程,从而形成钢材的晶粒结构。

下面将详细讨论钢的结晶过程。

钢的结晶过程可以分为凝固和晶粒长大两个阶段。

1.凝固阶段:在钢水冷却至共析温度以下时,开始出现凝固现象。

在这个阶段,钢液中的元素开始凝固,并且在凝固过程中形成了有序的晶粒结构。

晶粒是以晶粒核为起始点,由钢液中的溶质原子结合并连接起来形成的。

钢中的元素以固态结点引发钢液凝固,形成固相晶体。

通常情况下,固相晶体多由α相(铁的一种相)和铁碳间化合物(如Fe3C)组成。

这些固相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增大,形成晶粒。

在钢的凝固过程中,晶粒的形状是由凝固前的浸泡组织所决定的。

浸泡组织是指在凝固前的高温下由软化处理或烧结所形成的组织。

这个组织类型通常是由锥形晶粒组成,当凝固开始时,这种形状会影响晶粒的生长。

2.晶粒长大阶段:在凝固阶段后,晶粒开始在不断的冷却中长大。

这个阶段的晶粒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受原子的扩散和晶格结构的不断调整所影响。

晶粒的形态、大小和取向是钢材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晶粒大小通常由冷却速度决定,快速冷却会导致细小的晶粒。

细小的晶粒有更多的晶界,晶界可以阻碍晶界扩张和位错运动,因此细小的晶粒通常具有更好的强度和韧性。

晶粒取向是指晶粒的[100]、[110]和[111]等晶向分布。

晶粒取向的不同会影响钢材的各种性能。

例如,[100]取向的钢材具有良好的塑性,而[111]取向的钢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总结起来,钢的结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原子的凝固和晶粒的长大。

钢材的晶粒结构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钢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结晶过程,以获得优质的钢材。

钢液凝固原理(连铸技师培训)

钢液凝固原理(连铸技师培训)

科目钢液凝固原理基本课题第一讲金属结晶的条件授课日期07年9月7日,9月8日课时 4授课方式讲解法授课班级连铸技师班选用教具无教学目的掌握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金属的结晶过程,晶核的形成方式及条件,晶体的长大方式,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结晶过程中晶粒的控制教学重点金属结晶的动力学条件,结晶过程中晶粒的控制教学难点晶核的形成方式及长大方式授课内容金属结晶的条件新课引入钢液的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伴随有形态、体积、组织结构、性能、成分的变化。

一、液态金属的冷却曲线(三种不同冷却曲线)结晶过程中的热:结晶潜热(相变热)和逸散热(向周围环境的散热)1、结晶潜热=散热冷却速度很慢的平衡冷却结晶在恒温下进行冷却曲线出现水平台阶2、晶潜热>散热冷却速度较快结晶过程中出现温度回升3、晶潜热<散热冷却速度很快结晶过程温度在不断下降(小体积或局部区域)附:说明相变热和结晶潜热、理论结晶温度T m和实际结晶温度T n 过冷度△T的概念二、结晶的热力学条件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等温等压过程中,体系的自发过程沿着自由能减少的方向进行自由能G=H-TS (H—热焓S—熵T—绝对温度)即△G<0对于固体其G固= H固-TS固与温度的关系见下图对于液体其G液= H液-TS液与温度的关系见下图G L,Gs随T↑而↓但G L↓>Gs. ↓相交点对应的温度为Tm。

讨论:1) T=Tm时,G L=Gs △G=0 动态平衡,不熔化也不结晶;相交点对应的温度为Tm。

2) T<Tm时,G L<Gs △G<0 L→S 结晶3) T>Tm时,G L>Gs △G>0 S→L 熔化可见,结晶的热力学条件是:G L<Gs 或ΔG = Gs—G L<0结晶满足了热力学条件只是说明结晶具备了可能性,但能不能实现还依赖于动力学条件三、结晶的动力学条件1、金属的结晶过程结晶的一般过程是由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交错从叠组合而成的过程。

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1 钢液的凝固与结晶众所周知,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物质都具有不同的状态。

钢也一样,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可从固态转化成液态;钢液冷却到某个温度时,将从液态转化为固态。

钢从液态转化成固态称为凝固;从固态转化成液态叫熔化。

钢水凝固的过程主要是晶体或晶粒的生成和长大的过程,所以也叫做结晶。

1.1 钢液的结晶条件(钢液凝固的热力学条件)通常把固体转变为液态的下限温度称为熔点;把液态转变为固态的上限温度叫凝固点,又称理论结晶温度。

凝固点即物质在冷却过程中开始凝固的温度,钢液的结晶只有降温到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因为钢液的液相温度在冶炼和浇注操作中是一个关键参数,因此,准确知道要生产的钢的液相线温度对整个炼钢过程至关重要。

出于操作安全性和希望得到尽量多的等轴晶凝固组织而采用低过热度浇铸等因素考虑,一般要求浇注温度确定在液相线以上的一个合适的值。

一般根据钢中元素含量可以计算出该钢的液相线温度值。

通常用T S表示钢的凝固点或理论结晶温度。

对某一具体的钢种,凝固点通常可用以下公式理论计算出:T S=1536℃-(78C%+7.6Si%+4.9Mn%+34P%+30S%+5Cu%+3.1Ni%+ 2Mo%+2V%+1.3Cr%+3.6Al%+18Ti%)℃降温到T S以下某温度T叫过冷,并把T S与T的温度差值△T叫过冷度,即:△T=T S-T过冷是钢液结晶的必要条件,过冷度的大小决定结晶趋势的大小,即过冷度越大,结晶速度越快;反之,过冷度越小,结晶速度越慢。

1.2 晶核的形成(1)自发形核在过冷钢液中,有一些呈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其中尺寸最大的集团,就是晶体产生的胚,称之为晶胚。

晶胚时而长大,时而缩小,但最终必有一些晶胚达到某一规定的临界尺寸以上,它就能够稳定成长而不再缩小了,这就形成晶核。

(2)非自发开核因在钢液的凝固过程中,液相中非自发形核比自发形核所要求的过冷度小得多,只要几度到20℃过冷度就可形核,这是因为钢液中存在悬浮质点和表面不光滑的器壁,均可作为非均质形核的核心。

金属的结晶(第2讲)

金属的结晶(第2讲)

晶体的生长形态,按界面类型有两种情况。

粗糙界面 光滑界面
晶体生长的形态
液-固界面始终保持平直向液相推进;
正温度梯度+粗糙界面平面状长大; 正温度梯度+平滑界面锯齿状,宏观平面状长 大.
光滑界面
粗糙界面
晶体生长的形态
在负的温度梯度下
液、固两相均散热, 结晶潜热向液、固两 侧散失。


粗糙界面:树枝状长 大; 光滑界面:带小平面 的树枝长大。
中心等轴状晶粒区
过冷度小,N↓ 散热无方向,树枝晶可沿各向 长大。 非均匀晶核少
铸锭组织的控制


柱状晶性能:各相异性
平行于柱状方向性能好 垂直于柱状方向性能差 柱状晶之间聚集杂质
பைடு நூலகம்
※汽轮机叶片、导磁材料均希 望得到柱状晶。

等轴晶性能:各向同性
冷、热加工性能好。
※多数机械零件,希望得等轴晶。
树枝状长大示意图
2.4 金属铸锭的组织
1.表层细晶粒区 2.柱状晶粒区
3.中心等轴状晶粒区
金属铸锭的组织

表层细晶粒区
三 晶 区 的 形 成 机 理
冷速快,过冷度ΔT↑ , N↑ 模壁作为异质晶核,表面晶粒 细。 柱状晶粒区 垂直与模壁方向散热快,晶体 平行于散热方向长大迅速。



△T>0, △Gv<0: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一)。 △T越大, △Gv越小-过冷度越大,越有利于结晶。 △Gv的绝对值为凝固过程的驱动力。

结构起伏(相起伏):不断变换着的近程有序原子 集团,大小不等,时而产生,时而消失,此起彼伏。 温度越低,结构起伏尺寸越大。(必要条件之二)。 能量起伏:系统中微小区域的能量偏离平均能量水 平而高低不一的现象。(必要条件之三)。

钢液凝固的基本理论

钢液凝固的基本理论
过冷度越大,则自由能差越大,结晶潜热也越大;另外,结 晶时的潜热析出将补偿晶体物质向环境散热引起的温度下降, 使过冷度减小。其结果将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可使过冷度ΔT保 持不变,换句话说,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晶体的结晶温度是 不变的,结晶过程是在恒温下进行的,直至结晶结束。
利用上述现象,我们可以进行晶体实际结晶温度
T0 Tn
作出的τ-T曲线。(如右图)
冷却曲线中出现的水平台阶的
温度就是实际结晶温度。
纯金属结晶冷却曲线示意图
NETZSCH 404G3 高温差示扫描量热仪
主要用于对材料进行高温热分析,包括相转变温度及转变焓、多晶形 转变温度和转变焓、物质的比热、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比热变 化程度、熔点与熔化焓、晶体的结晶温度与结晶热焓、结晶度、固 化温度等。
图2—2是用热分析测定液态金属结晶时3种冷却曲线的情况。曲线中各转点表 示结晶的开始或终结。其中:a表示接近平衡的冷却,结晶在一定的过冷度下开始、 进行和终结,由于潜热的释放和逸散相等,所以结晶温度始终保持恒定,一直 到完全结晶后,温度才下降3b表示金属液冷却速度较快(实际生产的通常倩况) 的状态,结晶在较大的过冷度下开始,所以进行较快,而使潜热的释放大于热 的逸散,这样便使湿度逐渐回升,直至两者相等,而后结晶便在恒温下进行; 直到结晶完成后,温度才会下降;c表示冷却很快,结晶在更大的过冷度下开 始,而且浴热的释放始终小于热的逸散,所以结晶一直在连续降温的过程中进 行,直到结晶终结后,温度便又更快地下降。这后一种情况只能在较小体积的 液体中,或在大体积液体的局部区域内进行。
(二)理论结晶温度:
凡是纯元素(金属 非金属)都有一个严格不变的温 度点,在这温度下,液体与晶体永远共存,这个温度 就称为理论结晶温度 。T0符号 。

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钢液凝固得基本原理1 钢液得凝固与结晶众所周知,在不同得温度条件下,物质都具有不同得状态。

钢也一样,在加热到一定得温度时,可从固态转化成液态;钢液冷却到某个温度时,将从液态转化为固态。

钢从液态转化成固态称为凝固;从固态转化成液态叫熔化、钢水凝固得过程主要就是晶体或晶粒得生成与长大得过程,所以也叫做结晶。

1、1钢液得结晶条件(钢液凝固得热力学条件)通常把固体转变为液态得下限温度称为熔点;把液态转变为固态得上限温度叫凝固点,又称理论结晶温度。

凝固点即物质在冷却过程中开始凝固得温度,钢液得结晶只有降温到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因为钢液得液相温度在冶炼与浇注操作中就是一个关键参数,因此,准确知道要生产得钢得液相线温度对整个炼钢过程至关重要。

出于操作安全性与希望得到尽量多得等轴晶凝固组织而采用低过热度浇铸等因素考虑,一般要求浇注温度确定在液相线以上得一个合适得值。

一般根据钢中元素含量可以计算出该钢得液相线温度值、通常用TS表示钢得凝固点或理论结晶温度。

对某一具体得钢种,凝固点通常可用以下公式理论计算出:T S=1536℃-(78C%+7。

6Si%+4.9Mn%+34P%+30S%+5Cu%+3.1Ni%+2Mo%+2V%+1。

3Cr%+3。

6Al%+18Ti%)℃降温到TS以下某温度T叫过冷,并把T S与T得温度差值△T叫过冷度, 即:△T=T-TS过冷就是钢液结晶得必要条件,过冷度得大小决定结晶趋势得大小,即过冷度越大,结晶速度越快;反之,过冷度越小,结晶速度越慢。

1.2晶核得形成(1)自发形核在过冷钢液中,有一些呈规则排列得原子集团,其中尺寸最大得集团,就就是晶体产生得胚,称之为晶胚。

晶胚时而长大,时而缩小,但最终必有一些晶胚达到某一规定得临界尺寸以上,它就能够稳定成长而不再缩小了,这就形成晶核。

(2)非自发开核因在钢液得凝固过程中,液相中非自发形核比自发形核所要求得过冷度小得多,只要几度到20℃过冷度就可形核,这就是因为钢液中存在悬浮质点与表面不光滑得器壁,均可作为非均质形核得核心。

连铸工艺设备02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连铸工艺设备02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连铸工艺设备02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l ⑵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 l 若增加凝固速度,减小溶质在液相中的扩
散系数,减少液相中的温度梯度以及增加 溶质浓度,将增加成分过冷。
连铸工艺设备02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⑶成分过冷和温度过冷的区别 A.温度过冷
结晶中热量的散失使液体的实际温度下降到 凝固点以下获得的过冷。这种过冷完全受 散热条件控制。 B.成分过冷 l 结晶中纯粹由溶质成分偏析引起的过冷度 变化。溶质偏析越大,引起的成分过冷变 化也越大。
连铸工理
⑵树枝晶长大 一般结晶总是在溶质偏析最小和散热最快的地方优先
生长。由于棱角比其他方向导热性好,且离未被溶 质富集的液体最近,因此棱角方向的长大速度比其 他方向要快。铁为立方晶格,呈正六面体结构,从 八个角长成为菱锥体的尖端,就构成了树枝晶主轴 (一次轴),然后在主轴侧面长出分叉叫二次轴, 再生出三次轴,依次发展下去,直到晶枝彼此相遇, 形成一个树枝状晶体。各方向的主轴都得到较均匀 发展的树枝晶称等轴晶;只有某一方向的主轴得到 突出发展的树枝晶称柱状晶。 在实际钢锭或铸坯中,晶体有两种长大情况: A.定向生长—柱状晶 B.等轴生长—等轴晶
连铸工艺设备02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l 显微偏析程度可用显微偏析度来衡量: l A=C间∕C轴 l 当A ﹥1时,正偏析; l 当A﹤1时,负偏析; l 当A=0时,无偏析。
连铸工艺设备02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l 影响显微偏析的因素: A.冷却速度 l 加大冷却速度,缩短凝固时间,溶质元素没有足够
时间析出,则树枝晶的间距小,枝杈多,可大大减 轻合金的树枝偏析。 B.溶质元素的偏析倾向 l 所有元素在铁中都能形成偏析,其中,C、P、S是 强偏析元素。 C.溶质元素原子在固体金属中的扩散速度。 D.固态相变 E.钢液流动 引起钢液流动的因素: 注流的注入,钢水的温度差、密度差,铸坯鼓肚变 形,气体、夹杂的上浮等。

第1章钢液结晶

第1章钢液结晶

第一章 钢液结晶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合金能在超高速冷却条件下(106~108℃/S )凝固成非晶态外,几乎所有的液态金属(包括钢液)在通常的冷却条件下都转变成晶体。

液态金属转变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凝固和结晶概念区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液态到固态的相变过程。

(1) 凝固:从宏观上来看,钢液通过散热,由液态钢水转变为固态铸坯的过程即为凝固。

凝固是从传热的角度来分析钢水到铸坯的过程,而不涉及(或不考虑)微观上的原子行为。

(2) 结晶:从微观上来看,钢液中原子由“近程有序”向“远程有序”的转变,成为按一定规则排列的晶体。

从晶体的生核、长大等过程来研究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

凝固不一定以结晶的方式进行,但结晶的结果都会造成凝固。

对于非金属来说,甚至对于金属在超高速冷却冷却时,其凝固过程不一定是结晶过程。

如连铸保护渣的渣膜的凝固行为包括结晶和玻璃相凝固两种现象。

注:对于实际生产中的凝固过程来说,钢水到铸坯的凝固都是通过结晶来完成的。

钢液的结晶过程决定着铸坯凝固后的结晶组织,以及偏析、气体析出、缩孔和裂纹形成因此对铸坯的质量、性能以及连铸工艺过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章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观点出发,通过生核和生长过程阐述钢液结晶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节 结晶热力学液态金属的结晶是一种相变。

根据热力学分析,它是一个降低体系自由能的自发进行的过程。

各状态的体积自由能G 可用下式表示:TS H G -=式中 H —热焓T —温度,S —熵值由于0S >,各种状态下体积自由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降低速率取决于熵值的大小。

液、固两相体积自由能L G 和S G 随温度而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由于结构高度紊乱的液相具有更高的熵值,自由能L G 将以更大的速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并于某一温度L T (为了与以后的表示方法一致)处与曲线S G 相交。

(1) 当L T T =时,S L G G =,固、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

2钢液凝固的基本理论

2钢液凝固的基本理论

树枝状长大的实物照片
【说明】树枝状长大不一定在负 温度梯度才能出现,有成分过冷 的条件下晶体同样可以树枝状长 大,而且后者更为普遍。
晶核两种长大方式 :
平面生长
树枝状生长
晶核的树枝状长大方式
金 属 的 树 枝 晶 金 属 的 树 枝 晶
金 属 的 树 枝 晶 冰 的 树 枝 晶
在实际生产中,液态金属通常是在铸模或铸型中凝固成 固态的,可分别得到金属铸锭(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块,通 常需经一定的塑性加工变形后再使用)或铸件(具有特定产 品形状的金属部件,通常可经过一定的切削加工或不加工而 直接使用)。这个过程可称为铸造。
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
• 过冷现象: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 过冷度 : ΔT = T0 – T1 • 结晶热力学条件:必须具有一定的过冷度。
结晶的动力学条件
• 液体的结晶必须有核心 • 液态金属中有许多与固态金属结构相似、体积很小 的原子集团,在足够的过冷度条件下,这些原子集 团变成规则排列,并稳定下来而成为晶核,这一过 程即为均质形核; • 而以金属液相中已存在的固相质点和表面不光滑的 器壁作为形成核心的“依托”发展成为晶核的过程, 称为非均质形核。由于钢液的内部含有熔点不同的 杂质,因此钢液的结晶主要为非均质形核。实践证 明,均质形核需要很大的过冷度,而非均质形核需 要的过冷度很小,只要过冷度达到20℃就能形成晶 核。
结晶过程的一般规律
• 形核 • 长大
形核、长大
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动态演示:
液态金属 形核 长大 完全结晶
• (结构条件:晶胚临界形核半径晶核 ) • 稳定存在的晶核: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
晶核的形成
• • • 从液态金属中产生晶核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均 质形核(自发形核),另一种是异质形核非自发形核)。 实际金属结晶时,大多数是以异质形核的方式进行的。 A 均质形核 均质形核是在液相中直接产生晶核。即在一定的过 冷度下,液态金属中一些体积很小的近程有序排列的 “原子集团”转变成规则排列并稳定下来的胚胎晶核, 这一过程称为均质形核。从热力学的观点出发,这一 过程只有引起系统自由能的降低才能自发进行。形成 新相晶核系统自由能的变化包括: (1)在液相中形成品核时引起体积自由能的降低; (2)形成晶核时产生固、液交界面导致表面自由能 的增加。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02金属的结晶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02金属的结晶

1.5
第2 章
金属的结晶
2.1 纯金属的结晶与铸锭
1—电炉 2—坩埚 3—熔融金属 4—热电偶热端 5—热电偶 6—保护管 7—热电偶冷端 8—检流计 一般情况下,冷却曲线上出现的水平阶段,是液体正在结晶的阶段,这时的温 度就是纯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T1)。过冷度的大小用式(2-1)表示: T=T0-T1 (2-1)
1.8
第2 章
金属的结晶
2.1 纯金属的结晶与铸锭
图2.4 金属结晶过程示意图 概括起来,液体金属结晶分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下面分别讨论形核和长 大的规律。 1) 晶核的形成 晶核的形成有两种方式:自发形核和非自发形核。 液态金属中存在大量尺寸不同的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这些原子集团称为晶坯 ,在理论结晶温度以上时,它们是不稳定的。当温度降低到T0以下并且过冷度 达到一定程度后,液体具备了结晶条件,液体中那些超过一定尺寸(大于临界尺 寸)的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不再消失,成为结晶的核心。这种从液体内部自发生 成结晶核心的方式叫自发形核。
2.1 纯金属的结晶与铸锭
第2 章
金属的结晶
2.1 纯金属的结晶与铸锭
的自由能低,金属处于液态不是稳定的;低于T0时,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可使自 由能降低,于是便发生了结晶。因此,液态金属要结晶,必须处于T0以下。换 句话说,要使液体结晶,就必须产生一定的过冷度,造成液体和固体间的自由 能差F,这个能量差就是促使液体结晶的推动力。液体结晶时就必须建立同液 相隔开的晶体界面而消耗能量A。所以,只有当液体的过冷度达到一定的程度 ,使结晶的动力F大于建立小晶体界面所需要的表面能A时,结晶才能进行。 2. 纯金属结晶的一般过程 液态金属结晶是通过形核和长大这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金 属结晶可用图2.4来描述,将液态金属冷却到某一温度,在一定的过冷度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阶段,晶核以一定的速率N[1/(cm3s)]生成,并随之以一 定的线速度G(mm/s)长大。同时剩余液体金属中还不断产生新晶核并同时不断 长大,当液体结晶速度达到50%左右时,各个晶粒开始相互接触,液体中可供 结晶的空间随即减小,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液体全部凝固,结晶结束,最后得到 了多晶体的金属结构。

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和结晶组织

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和结晶组织

的原子、由于受到较多固相近邻原子的作用,因此比
较稳定,不易脱落或弹回。于是界面便连续、均匀地
垂直生长。
绝大多数金属从熔体中结晶时具有粗糙界面结构,
因此在很小的过冷度下就可以获得极高的生长速度。
上大冶金 先进凝固技术中心
晶体的生长-二维晶核长大机制 Shanghai University
G V GV σS


4 3
πr 3GV
4πr2σ
上大冶金 先进凝固技术中心
均匀形核机制
Shanghai University
晶胚在过冷的均匀熔体中一出 现,本身就包含了晶胚内部原 子引起体积自由能降低和表面 原子引起表面自由能增高这一 对矛盾。为了保证结晶顺利进 行必须满足条件:
上大冶金 先进凝固技术中心
均匀形核机制
Shanghai University
❖ 均质形核机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1)过冷液体中存在相起伏,以提供固相晶核的晶胚。 ➢ 2)形核导致体积自由能降低,界面自由能提高。为此,晶胚需
要体积达到一定尺寸才能稳定存在。 ➢ 3)过冷液体中存在能量起伏和温度起伏,以提供临界形核功。 ➢ 4)为维持形核功,需要一定的过冷度。
根据热力学理论,金属结晶时存在下列关系:
Gv=H-TS=E+pV-TS
式中 S——体系的熵
G——体系的自由能
E——体系的内能
P——体系的压力
T——体系的热力学温度 V——体系的体积
上大冶金 先进凝固技术中心 4
通常情况下,金属结晶可 以认为是在恒压下进行的, 故有:
上大冶金 先进凝固技术中心
晶体的生长-从缺陷处生长机理 Shanghai Universit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形核功△G﹡---形成临界晶核时需要的能量 虽然r〉r﹡的晶核长大能使自由能降低。但是r=r﹡时, △G为正,这说明形成临界晶核时,需要一定的能量,这个 补充的能量叫形核功△G﹡。
能量起伏:系统中微小区域的能量偏离平均能量水平而 高低不一的现象。(是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三)。 高能原子附上低能晶胚,释放能量,提供形核功。
(1)各向同性:玻璃的原子排列是无规则的,其原子在空间中具有统计上的均匀性。在理想状态下,
均质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各方向都是相同的。 (2)无固定熔点:玻璃由固体转变为液体是一定温度区域(即软化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它与结晶 物质不同,没有固定的熔点。 (3)介稳性:玻璃态物质一般是由熔融体快速冷却而得到,从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时,冷却过程中 黏度急剧增大,质点来不及做有规则排列而形成晶体,没有释出结晶潜热,因此,玻璃态物质比 结晶态物质含有较高的内能,其能量介于熔融态和结晶态之间,属于亚稳状态。从力学观点看, 玻璃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状态,比如存在低能量状态转化的趋势,即有析晶倾向,所以,玻璃是 一种亚稳态固体材料。 (4)渐变性与可逆性:玻璃态物质从熔融态到固体状态的过程是渐变的,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也是连续的和渐变的。这与熔体的结晶过程明显不同,结晶过程必然出现新相,在结晶温度点附 近,许多性质会发生突变。而玻璃态物质从熔融状态到固体状态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完成的,随 着温度逐渐降低,玻璃熔体黏度逐渐增大,最后形成固态玻璃,但是过程中没有新相形成。相反 玻璃加热变为熔体的过程也是渐变的。
实际液体结构是动态的
2 )结构起伏(相起伏):液态材料中出现的近程有序原子 集团的时隐时现现象。是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二)。 晶胚:尺寸较大、能长大为晶核的短程规则排列结构。
一定温度下,最大的晶胚尺寸有一个极限值,液态金属 的过冷度越大,实际可能出现的最大晶胚尺寸也越大。
第三节 均质形核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一次结晶:通常把金属从液态转变为固体晶态的过程; 二次结晶:而把金属从一种固体晶态转变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过程。
金属熔点 平衡结晶温度或理论结晶温度
Solidifi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from a liquid phase to a solid phase. The theory of solidification applies to the most widely-used group of materials, i.e. metallic alloys.
Lm T •相变驱动力:单位体积自由能的变化: G B Tm
a. △T>0, △GB>0是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一);
b . △T越大, |△GB|越大-过冷度越大, 越有利于结晶; c . △GB的绝对值为凝固过程的驱动力。
液 固
Tm
2.2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1)液态金属结构 结构:远程无序而进程有序。 特点(与固态相比):原子间距较大、原子配位数较小、 原子排列较混乱。
3、晶胞 (Unite cells ):从晶格中确定一个最基本的几何单元 来表达其排列形式的特征,这种最基本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代表原子排列特征的最基本几何单元)。
晶格
晶体
晶胞
4、三种典型的Leabharlann 属晶格晶格常数:a=b=c, α=β=γ=900
晶胞中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和中心 晶胞原子数:1/8×8+1=2 原子半径:r= a/4 属于这种晶格的金属有: α-Fe,Cr,W,Mo,V,Nb 等。

G-T曲线为下降曲线, 液态下降更快
△GB=GL-GS
=(HL-TSL)-(HS-TSS) =(HL-HS)-T(SL-SS) =Lm- T(SL-SS) (SL-SS)变化很小,视为常数,T=Tm时 △GB= Lm- Tm(SL-SS)=0 所以: SL-SS =Lm/Tm
Lm T Lm G B L m T L m (1 ) T Tm Tm Tm

Sl S s
Lf Tf
代入(2—1),则 (2-2)
Lf (Tf - T ) G Tf
式中:Tf-T=△T称为过冷度,T为实际温度。 由式可知:结晶时系统自由能要减少,而自由能减少 就是内能的减少,而内能是以潜热形式放出来; 过冷度△T越大,系统内结晶潜热放出来就越容易, 结晶就越快。 所以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结晶的必要条件是有一定的过 冷度。即实际温度低于熔点。而结晶的充分条件是液体中 必须有结晶核心。
第二讲
钢液的结晶
第一节 钢液结晶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钢液结晶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均质形核
第四节 非均质形核 第五节 晶核长大 第六节 凝固理论的应用
预备知识

1、晶体crystal:原子(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 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构成的物体。 即:远程有序 (long-range order)。 2、空间点阵(Space lattice): 将晶体中原子或离 子抽象为纯几何点(阵点 lattice point),即可得到 一个由无数几何点在三维空间排列成规则的阵列—空 间点阵(晶格)。
r

2Tf L f T
(2—4)
由(2-4)式知,临结晶核半径r﹡是与过冷度△T成反比。 —r<r﹡:晶核长大导致系统自由能增加,新相不稳定; —r>r﹡:晶核长大导致系统自由能减少,新相能稳定生长; —r=r﹡:形核和晶核溶解处于平衡。
结论:在一定温度下,任何大于临界半径的晶核趋于长大, 小于临界半径晶核趋向消失。
△ G﹡
3.3能量涨落---晶核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能量涨落:微元体积内自由能短暂的偏离平均值。
形核:母相(液相)中形成等于或大于一定临界大小的
新相晶核的过程。 形核方式: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液态金属本身的能
量变化获得驱动力,由晶胚直接成核的过程。 非均匀形核:在过冷液态金属中,晶胚依附在其他物质表 面上成核的过程。 (凝固形核的主要方式) 若H、S随温度变化很小,令:Hl-Hs=Lf,在液相线 温度Tf凝固时,△G=0则:
L+
纯镍 熔点

100
固相线 Ni
液固两相区
匀晶合金的结晶过程
T,C 1500 1400 c 1300 1200d 1100 1000 1083 Cu 20 40 60 Ni% 80 L
T,C
L
1455 a
L+ b

L
匀晶转变 L
L

Ni 100

冷却曲线
t
匀晶合金与纯金属不同,它没有一个恒定的熔点, 而是在液、固相线划定的温区内进行结晶。
体心立方晶格
晶格常数:a=b=c, α=β=γ=90 晶胞中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和六个 面的中心 晶胞原子数:1/8×8+1/2×6=4 原子半径: r =
2 a/2
属于这种晶格的金属有:γ-Fe,Al, Cu, Ag, Au, Pb 等
面心立方晶格
晶格常数:a=b≠c,α=β=90,γ=120;
a—六方柱体底边长,c—上下底面的距离; 六方晶格晶胞中,原子位于六方柱体的十二个 顶角, 上下底面中心,六方柱体中还有三个原子。 晶胞原子数:1/6×12+1/2×2+3=6 原子半径:r = a/2 属于这种晶格的金属有:Mg, Zn, Cd (镉),Be等
密排六方晶格
纯铁的结晶过程
δ-Fe→γ-Fe→α-Fe 固态下,一种元素的晶 体结构随温度发生变化的现 象 —— 同素异构转变
5、晶胚
根据液态金属结构模型,液态金属中有大量 大小不一、近程有序排列的原子小集团,即晶胚。
6、晶核
当温度高于结晶温度Tm时,它们是不稳定 的,当液态金属具有一定过冷度以后,某些较大 的原子集团借助结构起伏使其尺寸大于某一临界 尺寸才能称为一个结晶核心,即晶核。
7、玻璃
----非晶态固体,其原子不像晶体那样在空间具有长程有序排列,而近似于液体那样具有短程有序。
两个过程重叠交织
形核
长大
形成多晶体
1.2 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
【冷却曲线】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测定方法:热分析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金属结晶温度】开始结晶温度Tn,理论结晶温度Tm(两相平衡), 平台 【过冷】液态材料在理论结晶温度以下仍保持液态的现象。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T=Tm-Tn 【影响因素】金属纯度,冷却速度;金属越纯,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愈 快,过冷度愈大。
典型的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1)X1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T,C
1 2 183 T,C L L+
L


3
L+
c
L
d
L
L+
e
+ Ⅱ
Sn
+
g


{
Pb
f 4
X1
冷却曲线 t
第二节 金属结晶的基本条件

2.1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为什么需要过冷?

热力学条件:自由能降低
G-T曲线 : G=H-TS dG/dT=-S<0
8、脱玻、失透(devitrify)、晶化(devitrification)
脱玻作用是指:在加工或退火过程中,若玻璃停留在极易晶化的温度区域内 的时间过长,则可能会使玻璃失去光泽并被损坏的现象。 玻璃质岩石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特别是由于埋藏使温度、压力较高时,玻璃
质将逐渐转化为结晶物质,即产生脱玻化作用。酸性玻璃脱玻后,常具霏细结构,球
①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量。用N表示。 ②长大速度:晶核生长过程中,液固界面在垂直界面方向上单位时间内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