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孙子兵法中的集中兵力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孙子兵法中的集中兵力原则(修改稿)

2009-12-15 20:41

内容提要

集中兵力原则是战略指导作战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战略的奥妙所在,是以弱胜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中国革命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方法之一。

孙子兵法中就自始至终贯穿着这条原则,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精髓之一,是毛泽东同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军事思想的源头。但是孙子在其兵法中对此的论述是比较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所以笔者就以集中兵力这条红线为中心,把孙子兵法中有关的论述贯穿起来,联系起来,用穿针引线的手法,把珠子穿成串,进行了全面思考,全面审视,统揽全局,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孙子兵法的集中兵力原则,并且结合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对比说明。不仅论述了集中兵力原则在军事方面的应用,而且还进行了多领域,多角度,多方面的延伸拓展,推广发挥,从而有力地阐明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确实是博大精深,理通百代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马克思英明地指出: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兵力。恩格斯也主张:集中兵力总是最重要的。古往今来的战争经验都验证了这条战略原则是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具有很高的战略指导价值的。

中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完全正确的,是我党我军由弱胜强走向胜利的诀窍所在,是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从古今中外无数次战争胜利的经验来看,集中兵力,创造局部优势,是弱军战胜强军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无比珍贵的战略战术,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只要采取了这条战略指导原则,战争总是能够获得成功的,而只要违反了它就会失败。这是一条通过流血牺牲获得的宝贵经验。

孙子兵法中就包含有集中兵力原则的论述,是孙子军事思想的精髓之一,值得我们深入发掘整理,吸取其精华,从而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以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作战指导的需要。

为了论述的条理性,分几个部分来进行解读:

一、孙子兵法集中兵力的总原则在《形篇》:“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孙子主张要战胜敌人,就要有雄厚的实力,象以镒称铢那样占绝对优势(镒是铢的576倍)。胜方要力求制造“多数”,造成败方的绝对优势,使败方处于绝对劣势,用牛刀杀鸡,用大炮打蚊子,从而绰绰有余,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在冷兵器时代,军事实力是体现在参战人员的数量上的,人多实力强,人少实力弱。所以就要依靠集中兵力,才能占据优势。孙子在《谋攻篇》中还提到:“识众寡之用者胜。”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怎样配置兵力的众寡才能够获胜。孙子还说:“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兵力的集中和分散是以夺取战争的胜利为出发点的,该集中时要集中,该分散是要分散,集中是为了消灭敌人,分散是为了牵制敌人或者保存实力。毛泽东同志说过:集中以消灭敌人,分兵以发动群众。都是根据实际需要对于兵力集中和分散的收放自如的运用。

二、在具体的战术方面的指导原则在《谋攻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守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这明显是说要用集中兵力原则来作战,如果有十倍于敌人的优势兵力,就包围敌人,歼灭它;五倍于敌人就展开攻击,消灭敌人;一倍于敌人就分散切割敌人;势均力敌就坚守不战;兵力不如敌人就要逃跑,摆脱敌人的攻击;兵力与敌人相差悬殊就避免作战。所以力量弱小的军队如果自不量力,死打硬拚,就会沦为强大敌人的俘虏。这个论述与毛泽东同志在《十大军事原则》(原文见《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所讲的不谋而合。

毛泽东同志说: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甚至五倍或六倍于敌的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可见,面对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要识时务,晓变通,机动灵活,随机应变,这样才能稳操胜算,避免损失。

三、那么如何达到敌众我寡,以弱胜强呢?孙子在《虚实篇》中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要用“示形”的方法,以假象来诱骗敌人,想方设法来牵制和调动敌人。孙子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共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就是要诱使敌人暴露形迹,而我却隐藏形迹,想方设法调动敌人,牵制敌人,使敌人处处陷入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被动境地。这样我就能集中兵力,集中为一个整体,让敌人分散为十个部分;这样我就能以十倍的绝对优势兵力来共同对付敌人的十分之一的劣势兵力,就能在敌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从而达到了以多击少,以众击寡的目的。当然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的同时也不排除在次要方向上使用必要的兵力来进行牵制和调动敌人,分散其兵力。

四、孙子在《行军篇》告诫道:“兵非多益。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孙子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意识到兵不在多而在精,要走精兵之路,采取质量建军原则,这是十分有远见的。他认为不能兵力集中了,依恃人多势众,就自以为万无一失了,而是更要提高警惕,谨慎小心,以防万一。兵不在多而在精,就像现在的特种兵,精锐强悍,武艺高强,可以一当十,以寡敌众。如果碰上这样的精锐之师,那就麻烦了,十倍于敌的数量优势也不一定会获胜。

所以在兵力众多,力量强大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谨慎,不要恃武冒进,轻举妄动,而要正确分析判断敌情,在加上集中兵力,并且得到部众的真心拥护,就能战胜敌人。那些自恃兵力强大,不深思熟虑,轻举妄动的,必定会被敌人所擒获。例如齐、魏两国的马陵之战,魏国将军庞涓就是中了齐国军师孙膑的减灶骄兵之计而被擒杀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这条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强调士卒要精锐强悍,以一当十。这样的部队集中兵力才能够有十足的把握,必胜的信心。也要防备敌人是精锐之师,自己要有把握击败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