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优秀3篇】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优秀3篇】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优秀3篇】《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篇一《南辕北辙》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揭示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有了《亡羊补牢》打基础,讲这则故事的时候,我就感觉挺轻松的。

在这节课中,有两个环节学生表现十分出色。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假如你遇到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生:我想对他说:“你应该听从朋友的劝告。

”生:我想对他说:“你走的方向反了,到不了楚国。

”生:我想对他说:“你错了,要及时改正,这样你还能到楚国。

”生:我想对他说:“如果你听朋友的话,你很快就能到楚国。

”。

二、揭示寓意,展现学生个性。

师: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我懂得了做人不要太固执。

生:我懂得了有了错误,要马上改正。

这样,做事才能成功。

生:我懂得了行动和目的相反,就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生: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选对方向。

教后反思:1.讲完课后,我习惯地让学生写收获,发现学生用五六分的时间就写完了,写得还不错。

只有少数照着黑板上的板书抄下来。

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理解了故事内容,明白这则寓言所含的道理。

2.我觉得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心深入体会,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求固定的答案,学生将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懂得做人的道理。

3.课后,我查阅了网上关于《南辕北辙》的教学案例,发现那里面的学生比我教的学生素质高出许多,其中有一个观点比较新颖:地球是圆的,那个楚国人有一天能到达楚国。

学生们据此展开讨论,课堂变得热闹了,学生变得聪明了。

学生素质的差距怎么才能弥补呢?我认为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多开展一些智力开发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文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附答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用心阅读文章,完成后边问题。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其人弗.能应也弗.:________⑵不可同世而立立..:________(2)找出下列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 )。

①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②其人弗能应.也 儿应.声答曰。

(3)《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诫人们什么?2.小古文阅读。

陈晋之读书法①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④良为得法⑤云。

⑥【注释】①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

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④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

⑤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

⑥云:语气词。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只画一处)所 谓 日 计 不 足 岁 计 有 余 者(2)解释下列句中的下划线字。

①岁计有余者 岁:________②然旋读旋忘 旋: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

(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3.小古文阅读。

卧薪尝胆吴既赦①(shè)越,越王勾践反②国,乃苦身③焦思,置胆于坐④,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⑤(rǔ)忘会(kuài )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 ɡ)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

辽宁省朝阳市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朝阳市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朝阳市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48分)1.看拼音,写词语。

jì qìdàng yàng zhòu rán fèng xìgān zhe kāng kǎi kū wěi tuí rán2.选择合适的音节、词语填空。

(1)唱和.(hè hé)血.液(xuè xiě)刚劲.(jìng jìn)运载.(zài zǎi)(2)喜爱/挚爱/热爱①我们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②他的作品洋溢着对祖国的之情。

③印第安人雨后清风的气息。

3.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画横线,并在横线上改正。

疲备不堪慢不经心形色匆匆粉末登场轻歌漫舞余音绕粱唯妙唯肖不曲不挠4.按要求写成语。

(1)写出两个含有反义词的成语:、(2)写出两个含有人体名称的成语:、(3)声音高人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都止住了。

形容歌声嘹亮。

5.按要求写句子。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是缺水地区。

人们对水格外珍惜。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寂静地睡着。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王老师对张华说:“我在办公室坐着,你把作业送来。

南辕北辙同步练习题答案

南辕北辙同步练习题答案

南辕北辙同步练习题答案南辕北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行动和目的相反,比喻做事方法错误,结果适得其反。

这个成语源自《战国策·齐策三》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要到南方去,却驾车向北走,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个成语的同步练习题答案。

1. 填空题:- 请将“南辕北辙”填入下列句子中合适的位置。

- 他想要减肥,却每天大吃大喝,这真是________。

- 答案:南辕北辙。

2. 选择题:- 下列哪个选项最能准确描述“南辕北辙”的含义?A. 事半功倍B. 事倍功半C. 适得其反D. 事半功倍- 答案:C3. 改错题:- 原句:他想要去北京,却买了去上海的车票,真是南辕北辙。

- 答案:原句正确,无需修改。

4. 解释题:- 请解释“南辕北辙”的含义,并给出一个现代生活中的例子。

- 答案:含义是指行动和目的相反,比喻做事方法错误,结果适得其反。

例如,一个人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却总是加班到深夜,导致第二天精神不集中,效率反而降低,这就是南辕北辙。

5. 造句题:- 请用“南辕北辙”造一个句子。

- 答案:他想要通过熬夜来完成更多的工作,结果第二天因为疲劳过度而效率低下,真是南辕北辙。

6. 简答题:- “南辕北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时,正确的方向和方法非常重要。

如果方向错误,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可能适得其反,离目标越来越远。

7. 论述题:- 请论述“南辕北辙”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 答案:在现代社会中,“南辕北辙”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论是个人的职业规划,还是企业的战略发展,都需要明确目标和正确的方法。

例如,在教育领域,如果教师采取错误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在商业领域,如果企业在市场定位上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产品滞销,影响企业的发展。

因此,正确理解并应用“南辕北辙”的道理,对于个人和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阅读专项练习 文言文阅读 全国通用(含知识点、、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阅读专项练习 文言文阅读 全国通用(含知识点、、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
临(

遂(
) 尝(

苟且(
) 或(
) 易(

2.翻译下列句子: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3.文徵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试结合自己实际谈下体会。
【注释】 (1)临:临摹。 (2)日:每天 (3)率:标准。 (4)书:书法水平。 (5)遂:于是,就。 (6)于:对,对于。 (7)平生:一生。 (7)尝:曾经。 (8)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 (9)或:有时。 (10)简札:信件,书信。 (11)少:通“稍”,稍微。 (12)易:改换,更换。 (13)不厌:不嫌烦。 厌:嫌麻烦而讨厌。 (14)故:所以。 (15)愈益:愈加,更加。 (16)书遂大进中的“书”字:书法。 (17)平生于书中的“书”字:写字。 【译文】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而讼于 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 空远矣。 1、解释加点的词。
⑴将援.引射之
⑵宜燔.
⑶已而索.雁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
3、回答下列问题。
兄弟二人争论的焦点是
而结果是

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鲁有好钓者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
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鲁人有好.钓者(

②以桂为.耳(

③故.曰(

2.翻译画线的句子。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 久阔①不复来, 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 蒙赐酒, 方欲饮, 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 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 谓客日: “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 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 久别不见。

②河南: 郡名, 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 角弓, 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 久治不愈的病。

疴, 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 分别很久不见再来, 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 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 承蒙你给我酒喝, 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 看见杯中有一条蛇, 心里十分恶心, 喝了那杯酒后, 就得了重病。

”当时, 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 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 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 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 朋友心情豁然开朗, 疑团突然解开, 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 广问其故故:2、既饮而疾疾: 沉疴顿愈愈: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乐广再次招待, 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 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 不可入, 横执之, 亦不可入, 计②无所出。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诸灵康曹怿岚顾伟陆锦花徐董梅初中文言文训练1-40参考答案1.《君子志道》1、①登上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的意思。

③被④所以⑤波澜⑥光辉⑦小的缝隙⑧满⑨流走2、君子立志于大道,如果不一点一滴去积累知识,培养美德,使文采表现出来,就不能通达。

3、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应该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厚积而薄发。

(意对即可)2.《晋人伐刑》1.①讨伐,攻打②通“早”③灭亡④衰疲,衰败⑤地位重要⑥有利2、①况且扶持处于危险之中的国家的功德,不如使灭亡的国家获得重生的功德大。

②等到刑国灭亡了,再去援助它重新复国,那样的名声才真正更美好。

3、想以此削弱晋国的国力,达到渔翁得利的目的。

(意对即可)3.《以身作则,心平气和》1.①像②教诲③使……行为正直④表率⑤行为⑥急躁的举动2、有道德的正人君子,如果行为有过失,小人肯定会因为嫉妒而以此作为攻击的借口。

(意对即可)3、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为子女兄弟作出表率(意对即可)4、必平其气以待人;洁身自好,遇到问题尤其要保持冷静,不可有急躁的举动而中小人的诡计。

(意对即可)4.《王维宁嗜酒》1.①擅长②资财③喜欢,酷爱④到⑤有人⑥等到⑦停止⑧走⑨使……快乐2、别人又劝他说靠卖字也可以养活自己。

(意对即可)3、性豪侈,嗜酒;如果恃才傲物,没能端正自己人生态度的人,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玩物丧志,落得可悲的下场。

(意对即可)5.《裴略自赞》1、解释:①担任②放臵不用③让④凋零⑤遮挡⑥惭愧⑦给予,授予2、翻译:①肚皮不能容纳国家的有志之士,皮外何必生枝节。

②这是扳了您的肋骨,何止是伤害了胳膊!(意对即可)3、不仅是裴略自身的真才实学,更是裴略一语道破为官要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让温彦博感到自惭。

(意对即可)6.《白云山岳皆文章》1、①领悟②光芒四射的艳丽③灵秀挺拔的气概④博大宽广的胸怀⑤都、全⑥虚心有节⑦高风亮节⑧傲然不屈的性格2、①观赏天空漂浮的白云,可以领悟到它舒卷自如烂漫多姿的妙态。

人教版小学语文《南辕北辙》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南辕北辙》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南辕北辙》课文原文及赏析《南辕北辙》课文原文:
从前,有个人要到南方去,他却驾着车往北方走。

有人看见了,就问他:“你要到南方去,为什么要往北方走呢?”那个人回答说:“我的马跑得快,车子也坚固,我带的路费也多,为什么不能到南方去呢?”这个人不明白,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法到达目的地的。

赏析:
《南辕北辙》这篇课文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向小学生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法,否则即使拥有再好的条件和努力,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

故事中的主人公想要去南方,但却驾着车往北方走。

他的马跑得快,车子坚固,路费充足,这些都是他自认为的优势。

然而,他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他的行动方向与目标方向完全相反。

这个故事寓言性地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的资源多么丰富,能力多么强大,如果方向错了,所有的努力都可能白费。

这篇课文的语言简洁明了,故事情节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理解。

同时,它也蕴含着深远的人生哲理,引导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目标,选择正确的道路,避免做出“南辕北辙”的错误决策。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让他们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是否存在类似的“南辕北辙”情况,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也可以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南辕北辙文言文答案

南辕北辙文言文答案

南辕北辙文言文答案【篇一: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南辕北辙》阅读答案附翻译】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南辕北辙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篇二:南辕北辙阅读及答案】;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留下的痕迹。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掩耳盗铃”讲述了怕别人听到声音,却又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暴露的故事。

2.“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

3.“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

4.删除该段,因为不是填空题。

5.XXX的老师是XXX。

6.“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屠夫。

7.“曲高和寡”比喻曲调越高级,能和他一起喝酒的人就越少。

8.“千金买首”中的“首”是指千里马的头颅。

9.菱角是生在水里,寓言《自护其短》中那个北方人以为菱角生在山上。

10.“XXX”是著名的教育孩子要讲诚信的寓言故事。

11.“二人相马”的主人公是伯乐。

12.“滥竽充数”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是XXX先生。

13.“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14.删除该段,因为题目是填空题。

15.“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

16.“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XXX。

17.在《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狼吃掉了。

18.“买椟还珠”中的“椟”是指箱子。

19.“狐假虎威”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

20.“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子期。

21.“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

22.“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山和王屋山。

23.“XXX买履”中的“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是故事中的一句名言。

2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XXX和钟子期的故事。

25.XXX是模仿美女XXX皱眉的丑女。

26.“杯弓蛇影”讲述了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的故事。

27.“井底之蛙”是比喻见识狭隘的人。

28.“XXX”中的XXX是围棋的高手。

29.“不龟手药”中的“手药”是指治疗冻疮的药物。

30.“强取人衣”比喻自己丢了一件黑衣服,就要扒下人家的衣服。

二、改写:1.“掩耳盗铃”是一则关于怕别人听到声音,却又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暴露的寓言故事。

2.“画蛇添足”这个寓言故事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久别不见。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广问其故.故:既饮而疾.疾:沉疴顿愈.愈:2、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3、乐广再次招待,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D.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 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

③自道:自己所说。

[文言知识]说“顾”。

“顾”解释为“看”、“回头看”、“拜访”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它另外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一、指“只是”、“但”。

上文“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意为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

又,《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又,《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上述两例中的“顾”,也解释为“只是”。

二、指“反而”、“却”。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病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学问________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译文】您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了(您)自己所说的从师学习和做官(的事),就知道(您的)弊病的所在之处了。

(我)体察了您学习询问的用意非常美好,只是自身已经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阅读书籍的时间又少,然而人的一生又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有充分的闲适散淡呢?“三人同行,肯定会有我的老师”,这是担任州官或县官的拜求老师的方法。

【直接打印】小学必读书目《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直接打印】小学必读书目《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

(30分)1.《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

2.《杯弓蛇影》中,酒杯里的蛇实际上是。

3.《庖丁解牛》中,庖丁进宫为解牛。

4.《纪昌学射》中,纪昌的老师是。

5.《此地无银三百两》中,“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

6.《东郭先生与狼》中,那头狼被射中了前腿。

7.《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吃掉了。

8.《田忌赛马》中,设计谋害了孙膑。

9.自己丢了一件黑衣服,就要扒下别人的衣服。

出自故事《》。

10.鹬蚌相争的结果是从中得到了好处。

二、选择题。

(30分)1.《郑人买履》中,郑人为什么没买到鞋?()A.去买鞋没带钱B.去买鞋没带尺子C.去买鞋没带脚的尺码D.去买鞋发现鞋店关门了2.《买椟还珠》中,买主为什么要将珠子还给商人?()A.因为他想买的是那只匣子B.他嫌弃那珠子不好,想换一个C.家里珠子太多,不需要再买了D.价钱谈不拢,商人不想卖给他了3.《井底之蛙》中,在青蛙口中,井底那么好,大鳖却没有进去,是因为()。

A.它不想进去B.它更喜欢待在外面C.它太大了,进不去D.它还有其他事情,没空去4.“比喻机械地模仿别人,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给忘了”的故事是()。

A.邯郸学步B.刻舟求剑C.叶公好龙D.惊弓之鸟5.关于《朝三暮四》的内容,正确的是()。

A.猴子很聪明,能够识破了狙公的诡计B.因为家里非常富有,所以狙公养了猴子C.狙公不喜欢猴子,所以要减少它们的食物D.后来,狙公每天早上给猴子四颗橡树果实,晚上给猴子三颗橡树果实6.《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

A.公明仪B.张僧繇C.孙叔敖D.宋元君7.《狐假虎威》中,老虎没有吃了狐狸,是因为()。

A.狐狸太小了B.它跟狐狸是好朋友C.狐狸说它是上天派来管理百兽的D.老虎觉得狐狸比自己强大,不敢吃狐狸8.《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认准方向。

B.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地去做C.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变通,不要固步自封D.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对待,持之以恒9.《截竿进城》中,为了进城,老头儿给卖竿人想的办法是()。

文言文南辕北辙阅读答案

文言文南辕北辙阅读答案

文言文南辕北辙阅读答案【篇一: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近日结束的北约成员国防长会议重点推出4项扩军和改革计划,这种“秀肌肉”的做法对于缓解乌克兰危机可谓是。

②日本众院7月16日强行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案。

日媒对此撰文批判安倍,指其“动摇了民主政治的根基”,走上了一条与战后日本路线的路。

③加拿大一项网上民意调查显示:1年级至12年级的家长中,超过三分之一认为学校给予子女的功课太多,并感到不满,而华裔家长的看法则,抱怨作业太少。

a.背道而驰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b.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背道而驰c.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d.大相径庭背道而驰南辕北辙2.下列句子全是比喻句的一组是(3分)①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⑤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⑥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d.②③④3.下列各句中用语不得体的的一项是(3分)a.王老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写作的指导,今奉上力作一本,由于鄙人才学尚浅,书中存在不少谬误,特此敬请斧正。

b.日前本人不慎丢失支票一张,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

明天我打算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稍候。

c.我们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些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期盼学校领导能加以研究。

d.近来听说宝号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帮助的话,我们将竭尽全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突破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突破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突破训练及答案一、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要从魏国到楚国去。

楚国明明是在魏国的南方,可这个人却乘着车一直向北走。

路人有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要向南走。

你这样走,方向不对。

”那人回答说:“不要紧,我的马好。

”“不管你的马多好,朝着这个方向走,是到不了楚国的!”“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很多。

”“路费再多,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也不碍事,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依仗自己条件优越,始终认识不到错误,还是坚持错误的方向,继续向北走去。

其实,照这样走下去,他的条件越好,就会离他要去的楚国越远。

1.这个人要从_______到________去,楚国在魏国的______,他却一直向_____走。

2.这个人始终不肯改变方向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B.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清楚以后再去做。

C.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以为是。

D.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方向正确,才能充分发挥有利的条件。

4.你还积累了哪些寓言故事?请把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沙漠中也有鱼和虾沙漠中有鲜鱼活虾,这并非“天方夜谭”。

澳洲西部是片大沙漠,干旱少雨,水坑中即使有水,含酸量也极高,很少有生物能够生存。

但是,就在这片沙漠里,却奇迹般生活着一种“蝾螈(rónɡyuán)鱼”。

原来,当水坑干涸(hé)时,“蝾螈鱼”全部钻进地下较湿的地方,待水坑里有水后,再出来活动,为了适应环境,它能用皮肤呼吸,并磨炼出了长期忍饥挨饿的超凡本领。

沙漠中不仅有鱼,还有虾。

美国科学家在美国的一个大沙漠中发现了一种淡水虾,它的虾卵能在沙漠干燥的缝隙(xì)中存活20~50年。

每逢沙漠降下特大暴雨(这种机会往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遇上一次)时,受雨水湿润的虾卵便迅速被孵(fū)化成小虾。

南辕北辙练习题以及答案

南辕北辙练习题以及答案

南辕北辙练习题以及答案1. 请解释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2. 用“南辕北辙”造一个句子。

3. 根据成语“南辕北辙”,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 他想要减肥,却每天吃很多甜食。

B. 他想要学习,却每天玩游戏。

C. 他想要赚钱,却每天投资失败。

D. 他想要健康,却每天锻炼身体。

答案1. 成语“南辕北辙”意味着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适得其反,即想要达到某个目的,但采取的方法或方向却与之相反,导致结果与预期相反。

2. 他想要节约时间,却总是拖延,这真是南辕北辙。

3. 正确答案是 A、B、C。

这三个选项都描述了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情况,符合“南辕北辙”的含义。

选项D描述的是行动和目的一致的情况,不符合成语的含义。

练习题4. 请用“南辕北辙”来描述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5.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最初是描述什么情况的?6. 判断题:成语“南辕北辙”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行为和目的完全相反。

()答案4. 一个学生想要提高成绩,却每天熬夜玩游戏,这显然是南辕北辙的行为。

5.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最初是描述一个人想要去南方,却驾车向北走,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的情况。

6. 判断题:正确。

成语“南辕北辙”确实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行为和目的完全相反。

练习题7. 请解释“南辕北辙”和“背道而驰”的区别。

8. “南辕北辙”可以用来形容哪些类型的行为?9. 用“南辕北辙”来描述一个商业上的例子。

答案7. “南辕北辙”和“背道而驰”都描述了行为和目的相反的情况,但“南辕北辙”更侧重于行动的方向与目的相反,而“背道而驰”则更强调行为与目标的背离,不一定涉及方向。

8. “南辕北辙”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目的明确但采取了完全相反方法的行为,如减肥却吃高热量食物,想要成功却不断失败等。

9. 一个公司想要增加市场份额,却不断推出质量低劣的产品,结果导致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南辕北辙的商业例子。

通过这些练习题和答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意为行驶方向和目标完全相反。

这个成语出自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即鲁仲连误信谗言的故事。

以下是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相关阅读题和答案:阅读题: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什么?答案:南辕指的是往南的辕车;北辙指的是往北的辙车。

成语南辕北辙的字面意思是车辆行驶的方向刚好相反。

阅读题:为什么南辕北辙会被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和目标相反?答案:这个成语出自一段历史故事,讲的是两位战国时期的英才鲁仲连和孙膑的故事。

有一次,鲁仲连误信谗言,认为自己面临危险,决定南辕北辙地逃离。

后来他反而落入敌军手中,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和死亡。

因此,南辕北辙成为了后人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和目标完全相反的情况。

阅读题: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南辕北辙的情况?请举例说明。

答案:个人回答。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确实有很多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1. 职业选择的南辕北辙:有些人在选择职业时可能会遇到南辕北辙的情况。

他们可能热衷于某个领域,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却选择了与自己兴趣相悖的职业。

比如,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因为社会的压力,最终选择从事金融行业。

这种情况下,他的行为和目标就是南辕北辙的。

2. 恋爱观念的南辕北辙:有时候在恋爱关系中,两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可能完全相反。

例如,一个人追求稳定和家庭生活,而另一个人更注重自由和个人发展。

这种情况下,两个人的行为和目标就是南辕北辙的。

3. 教育方式的南辕北辙: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能希望孩子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但孩子却对学习不感兴趣,更喜欢其他的活动。

父母强行推动孩子学习,而孩子则反抗或逆反。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的行为和目标就是南辕北辙的。

4. 政策目标的南辕北辙:有时政府的决策可能与实际目标相悖。

例如,某个地区政府制定了环保政策,但却放任某些企业进行环境破坏行为。

这种情况下,政府的行为和目标就是南辕北辙的。

5. 个人生活的南辕北辙:有时个人可能会设定一些目标,但他们的行为却与之相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一(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一(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请为文段加个小标题,写在文段前面的横线上。

2.找出文中表示造纸过程中的动作的字词,用这些字词把造纸流程图补充完整:剪碎或(________)→(________)→捣烂→(________)→(________)。

下面的图片对应的步骤是(________)3.为什么蔡伦的这种造纸方法能够传承下来?结合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4.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三大发明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5.照样子,写词语。

挨挨挤挤(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一自然段中第________句描写荷叶。

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形状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________。

7.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按荷花开放的程度排序,填序号。

________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________花瓣儿全展开了。

________还是花骨朵儿。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文言文南辕北辙原文及阅读答案

文言文南辕北辙原文及阅读答案

文言文南辕北辙原文及阅读答案文言文南辕北辙原文及阅读答案篇1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 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2分)①我欲之楚②将奚为北面③吾马良④此数者愈善小题2:翻译(2分)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小题3: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参考答案:小题1: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小题1: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小题1: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含义的考查,要求学生多识记带有故事的成语,拓展自己的视野。

文言文南辕北辙原文及阅读答案篇2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北,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者臣来臣:我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C.我欲之楚之:往,去。

D.吾用多用:用处。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的现代汉语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诸灵康曹怿岚顾伟陆锦花徐董梅初中文言文训练1-40参考答案1.《君子志道》1、①登上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的意思。

③被④所以⑤波澜⑥光辉⑦小的缝隙⑧满⑨流走2、君子立志于大道,如果不一点一滴去积累知识,培养美德,使文采表现出来,就不能通达。

3、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应该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厚积而薄发。

(意对即可)2.《晋人伐刑》1.①讨伐,攻打②通“早”③灭亡④衰疲,衰败⑤地位重要⑥有利2、①况且扶持处于危险之中的国家的功德,不如使灭亡的国家获得重生的功德大。

②等到刑国灭亡了,再去援助它重新复国,那样的名声才真正更美好。

3、想以此削弱晋国的国力,达到渔翁得利的目的。

(意对即可)3.《以身作则,心平气和》1.①像②教诲③使……行为正直④表率⑤行为⑥急躁的举动2、有道德的正人君子,如果行为有过失,小人肯定会因为嫉妒而以此作为攻击的借口。

(意对即可)3、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为子女兄弟作出表率(意对即可)4、必平其气以待人;洁身自好,遇到问题尤其要保持冷静,不可有急躁的举动而中小人的诡计。

(意对即可)4.《王维宁嗜酒》1.①擅长②资财③喜欢,酷爱④到⑤有人⑥等到⑦停止⑧走⑨使……快乐2、别人又劝他说靠卖字也可以养活自己。

(意对即可)3、性豪侈,嗜酒;如果恃才傲物,没能端正自己人生态度的人,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玩物丧志,落得可悲的下场。

(意对即可)5.《裴略自赞》1、解释:①担任②放置不用③让④凋零⑤遮挡⑥惭愧⑦给予,授予2、翻译:①肚皮不能容纳国家的有志之士,皮外何必生枝节。

②这是扳了您的肋骨,何止是伤害了胳膊!(意对即可)3、不仅是裴略自身的真才实学,更是裴略一语道破为官要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让温彦博感到自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辕北辙》阅读答案
,“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
2.将奚为北面( )
3.吾马良( )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
南辕北辙阅读答案

1.马虽然是匹好马,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目标就越远。

此文让我们明白违反客观规律,结果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辙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正确的努力方向,使实际行动的主观愿望一致,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