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全)
人教版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学案(4)
2012年新版初三化学寒假补习复习学案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原因:这是因为,从微观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
而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质量守恒。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4.应用:①求某个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③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练习一】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1 L芝麻和1 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 LC.在降温加压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2.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mg水受热形成mg水蒸气B.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C.煤燃烧留下的煤灰比原煤质量少D.10g食盐溶于70g水中得到80g食盐。
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4.已知X+Y═M+N,如果40gX和1g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N,则同时生成M的质量为()A.41g B.32g C.39g D.10g★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最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学案(精品)5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最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学案(精品)5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碳和碳的氧化物★碳的单质1.金刚石(C):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①物理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不导电,不导热.。
②用途:用于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制装饰品等.。
2.石墨(C):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做润滑剂等.。
①物理性质: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性,导热性,润滑性.。
②用途:用于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3.几种无定形碳的比较:4.其他碳单质:(1)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2)碳纳米管:由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分子.。
★碳的化学性质1.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2.碳跟氧气反应:①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碳在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②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碳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注意:①碳单质作还原剂一般需要大量的热,属于吸热反应,因此反应条件一般要写高温;②操作时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③配置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些,目的是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4.常见的反应:C+2CuO2Cu+CO2↑完全燃烧(氧气充足);C+CO2 2CO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
高温高温★氧化——还原反应1.还原性:C + 2CuO 2Cu + CO2↑(置换反应)高温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初三化学复习学案
专题4 探究物质变化单元1、单元2复习学案【要点考点】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除生成新物质外,常伴随着、、、、等现象。
2、将光亮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现象,再将铜丝的受热部分伸到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到现象。
在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铁溶液,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试管观察到现象。
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铝片,再加入2ml稀盐酸观察到现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有感觉。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的没有改变,构成物质的原子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分裂成,又重新组合而生成的过程。
5、质量守恒定律质量总和。
6、化学反应能通过提高,增加反应物的和增加反应物的接触等加快其反应速度。
7、催化剂能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典型例题】8、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1g氢气和8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9g水B、2g氢气和8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10g水C、2体积氢气和1体积氧气点燃后可生成3体积水D、24g镁完全燃烧后,生成40g氧化镁,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9、在2A+B2→2C+D的反应中,已知60克和A和3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5克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60B、65C、40D、7510、30、在化学反应A+B2=AB2中。
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将8gA与10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是()A、10gB、13gC、16gD、18g11、将4.6g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8.8克CO2和5.4克H2O,则该物质中( )A、一定含C、H元素 B 、一定含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D、无法确定【课时训练】12、你能确定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镁粉撒向酒精灯的火焰,发出耀眼的强光B、铜纱放在酒精灯上烧,由冷变热C、黄色的三氯化铁溶液加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D、用砂纸打磨铝片,铝片变得更光亮13、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A、蜡烛燃烧时会慢慢变短B、木炭燃烧后只剩灰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D、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14、在反应2AB+B2→2X中,X的化学式是()A、AB2B、AB3C、A2B3D、A2B415、在A+B→C+D的反应中,10gA和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g和20gD,则的质量为()A、36gB、14gC、16gD、12g16、4.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学案(四)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1、混合物:由混合而成的。
如、、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6)生铁/钢:(Fe))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2、纯净物:由组成的。
如、、等(有固定的组成及化学式)。
3、单质:由。
如等。
4、化合物:由。
如等。
5、氧化物:由。
如等。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1、分子是。
1)分子的特性:、、2、原子是。
原子团原子中:1)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氢无中子),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4)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6)化学变化的实质:3、元素:1)定义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其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它们组成的化学式为3)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 .B.表是例如:O的意义:4)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5)元素的分类6原子的总称4、离子:1)离子的形成:原子或原子团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2)核外电子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带电情况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电稳定金属元素一般 4个易电子带电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个易电子带电不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的。
元素的种类是由决定的。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离子符号表示式X n+或X n-6)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粒子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Cl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Mg2+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Cl-、S2-联系阳离子原子阴离子5.物质的构成与组成:6.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每—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一、学习内容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知识点及配套练习。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物质的、、及其科学。
练习:1、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食盐由什么成分组成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2、下列各项说法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对象的是( )A、汽车和摩托车行驶中的加速B、山羊和绵羊的DNA杂交生出一种特殊的动物—绵山羊C、把生铁炼成钢,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熄灭E、氧气有什么性质和用途F、食盐的微观结构(二)、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和。
(2)概念:物理变化: 叫做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3)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4)联系:化学变化中包含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练习: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电灯通电后发亮B.从海水中得到食盐C.食物腐败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 B.高粱酿酒 C.轮胎爆炸 D.金属导电3.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食物腐烂D.铁钉生锈4.下列过程或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B.食物腐烂C.冰川融化D.高炉炼铁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6.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A.雨后的彩虹B.夜晚的霓虹灯C.节日的礼花D.彩色的图画(三)、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性质分和。
(2)概念:化学性质: 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例物质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doc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I:基本知识梳理:课题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按 ________ 计算,大约是___________ 为78%、_______ 为21% (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 )、稀有气体为_______ 、二氧化碳为__________ 、其它气体和杂质为_________ o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_______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最早发现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法国的____________ 。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用途)A. ________________ 氧气可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登山、潜水、 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氧气还可以支持燃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焊、宇航等。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______________ ,可作____________ ,用于焊接金属;保存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防止食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C.稀有气体曾叫做惰性气体,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可作___________ ;通电时可_____________ 0 3、保护空气:对空气造成污染主要有排放到空气中的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 的燃烧和____________ 的废气。
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和_等。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三大与空气有关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
课题二、氧气1、物理性质:通常,密度比空气 ________ , ______ 溶于水,液氧是________ 色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一)实验部分一、常用的仪器1、试管2、烧杯3、锥形瓶4、集气瓶5、漏斗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液体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中称量。
9、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以下,形成“液封”,(防止)10、分液漏斗:用来制取气体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11、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③酒精灯的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或扑盖。
二、基本操作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固体只要。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6、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在仪器的正上方,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复习教案
复习专题gB之比为成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CaCO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g ,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量 /g t 反应时间/S 50025算结果保留配套练习九年级化学试卷本考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内。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煤气燃烧B.开水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2.人们常说“钙奶补钙”、“碘盐补碘”,这里的“钙”、“碘”指的是A.原子B.分子C.离子D.元素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A.硫粉B.细铁丝C.木炭D.红磷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点燃酒精灯C.称量固体D.倾倒液体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A.提倡使用清洁能源B.提倡节日燃放烟花爆竹C.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D.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灯泡中充入氧气可以延长使用寿命D.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符号为A.Ag B.Cl C.Ar D.Al8.下列做法符合“美丽北海,清洁城乡”活动主题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直接焚烧秸杆C.任意排放生活污水D.塑料袋随地丢弃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B.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C.煮沸可降低自来水的硬度D.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10.CO2和CO相比较,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分子构成相同C.都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元素的种类相同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C.金刚石用于制玻璃刀D.氦气用于充探空气球12.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资料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13.下列关于水的蒸发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之间间隔增大B.水分子体积增大C.水分子质量增加D.水分子个数增多14.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15.富硒大米中所含硒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学案
第七单元复习学案【考点梳理】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发生的一种、发热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着火点:所需的最低,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
3、当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中的碳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并生成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
为使燃料充分燃烧一是要有,二是要有。
4、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例:H2在Cl2中的燃烧,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请写出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的探究实验: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2) 隔绝;(3)使可燃物的温度。
2、简易灭火器中的药品是和,能在很短时间内快速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不能也不能,密度,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而使可燃烧物熄灭。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3、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⑴:扑灭一般和扑灭、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⑵:扑灭、贵重、等物的失火。
⑶:扑灭非水性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花等引起的失火。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使气体体积迅速而引起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的气体(如:、、、)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燃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⒊写出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意义:考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化学反应在生成的同时,还伴随着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
有些反应是的,如物质的燃烧、氧化钙与水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有些反应是的,如CO2在高温条件下与炭反应等。
考点5 化石燃料(包括、、等)⒈煤:⑴是一种物,主要含有元素,还含有、、等。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学案
第七单元复习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燃烧及其意义;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关系。
2.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事例,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依据所给实验方案,利用控制变量法,判断方案的可行性,初步掌握评价实验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任务1:知识梳理——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____________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条件(缺一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本129页实验装置的设计原理白磷的着火点:_________红岭的着火点:_________热水的作用: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①、②、③)两组实验探究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_______(选填①、②、③)两组实验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课本实验装置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左图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2:奇闻解谜(1)自来水为何能被点燃,你猜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上浇油为何能灭火,你猜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3:知识梳理——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自热火锅发热包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请写出其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量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煤的综合利用属于__________变化,石油的综合利用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知识点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知识点复习学案一、概览亲爱的同学们,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的学习之旅即将进入尾声,是时候对所学知识点进行一番系统的复习了。
在翻看这篇复习学案的此刻,让我们一起回忆这一学期我们的收获吧!在这个学阶段,化学向我们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现象和化学反应背后的神奇力量。
我们从基础开始,探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同时深入了解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些都将是我们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宝贵基础。
让我们开始这个复习之旅吧,一起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为未来的学习之路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们会详细梳理每个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回顾和巩固。
不要害怕挑战,相信自己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收获满满的知识与自信!1. 复习的重要性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九年级的化学学习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阶段,而复习更是关键时期。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或是日常的知识巩固,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
这不仅是对我们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我们掌握知识的程度的评估。
化学知识虽然复杂,但只要我们用心复习,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那么为什么复习如此重要呢?2. 学期知识点概述亲爱的同学们,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的学习旅程真是充实又精彩。
转眼间复习阶段到了,我们来梳理一下我们走过的路吧。
这学期的知识点其实就像是化学世界里的星星,有的亮有的闪烁,但都是帮助我们了解化学世界的指引灯。
咱们首先回顾一下基本概念,有没有记得什么是物质的三态变化?从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这些变化背后其实隐藏着物质的神奇秘密。
还有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生活中的小伙伴,有好有坏一起组成了多彩的世界。
再来看看生活中的化学常识,食品添加剂、金属腐蚀、环境保护等话题,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化学知识。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们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还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地生活。
所以这部分知识点一定要好好复习哦!因为它们和我们息息相关。
接着我们还得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速率、催化剂、平衡移动等概念,就像是化学反应背后的推手。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最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学案(精品)2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最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学案(精品)2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性质1.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练习一】1.(20xx衡阳中考2题)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D.铁生锈2.(20xx衡阳中考5题)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用于净水B.钨用于制灯泡中的灯丝C.焦炭用于冶炼金属D.液氮用于医疗上冷冻麻醉3.(20xx株洲中考2题)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 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C.花生米霉变了 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4.(20xx岳阳中考2题)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融化 B.湿衣晾干 C.纸张燃烧 D.玻璃破碎5.(20xx绵阳中考)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C.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6.(20xx济宁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 B.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C.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 D.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蜡烛燃烧实验;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①普通蜡烛的外观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手感滑腻,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②蜡烛被点燃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最明亮,焰心温度最低,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变黑.。
③蜡烛燃烧时,用一冷而干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倒转后倒入澄清的石灰水,震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④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蜡烛蒸气形成的白烟,点燃白烟,则蜡烛再次被点燃.。
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教案及练习)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缺)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一)实验部分一、常用的仪器1、试管2、烧杯3、锥形瓶4、集气瓶5、漏斗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液体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中称量。
9、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以下,形成“液封”,(防止)10、分液漏斗:用来制取气体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11、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③酒精灯的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或扑盖。
二、基本操作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固体只要。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6、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在仪器的正上方,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2)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在桌上,向着手心(防止)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A、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仰视读数。
6、物质的加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A:给液体加热主要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角,先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切不可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防止产生的)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注意: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三、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四、仪器的连接五、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溶液冲洗。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溶液冲洗。
D: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七、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二纸”指①②;“三靠”指①②③八、活动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2、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小结: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和而吸入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3、分子运动P50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九、设计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沼气或天然气、纸张、酒精)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2、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3、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4、设计实验证明汽水(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中含二氧化碳?4、设计实验证明鸡蛋壳(贝壳、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十、几种无色气体的鉴别方法:CO2的鉴别:1.鉴定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CO2的方法:将该气体通入中,观察现象。
2.检验某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可用内壁附有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检验某些液态或固态物质燃烧是否生成CO2的方法是:可向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观察现象。
CO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没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CO。
也可将其通入灼热的CuO:H2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H2。
CH4的检验: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CH4。
O2的检验:N2的检验:(二)三大气体的性质、制取、收集和用途(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及反应的原理:(1)高锰酸钾(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3、实验装置装置C4、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氧气;因为可采用收集氧气(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6、检验方法:,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2)停止反应时,应先撤,后移(防止(3)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9、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变化)10、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是还原剂)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及原理:用和反应原理:2) 装置的选择与设计:看书P111设计依据:A、发生装置:根据、来选择①固体+固体→气体(需要加热)②固体+ 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③固体+ 液体→气体(需要加热B、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排空气法:①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②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排水法(溶于水、水发生反应)3)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固体+ 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气体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二氧化碳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5)操作步骤:①按实验要求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并控制反应的速率⑤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⑥收集气体并验满。
6)注意事项;①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
②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③不能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因为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
而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并附着在碳酸钙表面,使得稀硫酸和碳酸钙不能充分反应。
4、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5、用途:1)灭火(因为灭火器原理:)2)干冰用于和 3)作气体的6、二氧化碳过多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导致。
(氢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2)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C、CO)(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2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和原理:2)制氢气的发生装置:固体+ 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3)气体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氢气,因为可采用收集氢气(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三)空气、水、碳及碳的化合物(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②同时,冷却后,水面上升约 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 ,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 为78%、 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属于 。
3、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 、 、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3、氧气的用途:供给 和4、氮气性质及用途:P24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6、保护空气:1)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 ; 2)保护空气的措施: ; ;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