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辐射防护标准

合集下载

第三讲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辐射防护标准

第三讲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辐射防护标准
(此法中)放射性污染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 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 质或者射线。
3.2 辐射防护标准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国家标准(GB)制定: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编制计划, 组织草拟,统一审批、标号、发布
现行国标: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卫生部发布 《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 环保局发布
间接作用:射线在细胞内可能和另一个原子 或分子相互作用产生自由基,它们可以扩散 到达靶并造成损伤。
DNA损伤(分子水平)
单链断裂: 可以实现无差错
C
修复
双链断裂: 错误修复
细胞死亡和细胞变异
间期死亡:大剂量照射时,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核遭到破坏 立即死亡
增殖性死亡:照射后,有丝分裂受到抑制,细胞增殖时死亡 受照一段时间后死亡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3)剂量限值(dose limits) A)基本限值:有效剂量限值 B)导出限值 C)管理限值 D)参考水平
A)有效剂量限值
受照群体
放射 工作 人员
一般公众
照射条件 全身 眼晶体 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 孕妇 有计划的特殊照射 全身 眼晶体 皮肤
剂量限值
20mSv(5年平均,但其中 任何一年<50 mSv)
干预水平(intervention levels): 超过此值时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隐蔽、撤离)
3.3 辐射防护领域的国际组织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CRP)
性质:非官方、非营利的国际学术团体

03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辐射防护标准

03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辐射防护标准
电离辐对人体的危害及 辐射防护标准
主讲: 崔 莹
1
电离辐对人体的危害 及辐射防护标准
核能的开发与利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危害。 但是只要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辐射的危害是可以减小和防止的。 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原子能工业的事故年平均死亡率及职业病年平均 死亡率远小于一般工业,成为安全记录较好的工业。 原子能工业良好的安全记录,是由于高度重视了安全防护而获得的。
10
致死剂量 口腔、咽喉发炎,体温增高,迅速消瘦。第二周出现死亡,死亡率可能达100%
5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作用
一些生物效应的剂量阈值
眼睛(X射线照射)
单次照射剂量阈值/Gy
晶体混浊 0.5~2.0; 100%白内障 5
男性性腺(睾丸) 女性性腺(卵巢) 骨髓
精子减少 0.15; 永久不育 3.5~6.0
生物自由基 激发反应
与生物分子反应
化学阶段
秒至数年
生物阶段
代谢 突变
分子变化
代谢

辐射的作用效果
远期损伤
代谢 生物化学变化 亚显微损伤
可见损伤 细胞死亡
辐射的作用效果5
机体死亡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作用
辐射效应出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叫躯体效应,如放射病,辐射诱发 癌症等;出现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称为遗传效应。 辐射效应分为随机效应和确定性效应(组织反应)。随机效应的发生不存 在剂量的阈值,其发生的几率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有关,如遗传效应及某些 躯体效应(即癌症)。确定性效应(随机效应、组织反应)的发生只有当 受照剂量超过某一阈值时才会发生,也就是说效应的发生时存在剂量阈值 的,其效应的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的大小而异。性细胞的损伤引起的生育 能力的损害、眼晶体损伤引起的白内障等,就是确定性效应。

第三章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标准

第三章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标准

2.2 作用的效果
影响因素:剂量大小、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用:一类是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即使受照射细胞死亡或受伤, 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减低,结果影响了受照组织或器官的功 能,表现为确定性效应,如急性放射病,造血功能障碍。 一类是对细胞的诱变作用,主要表现为诱发细胞发生癌变(致
癌),诱发基因突变 (致突)和先天性畸形(致畸)。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概论
第三章 辐射对第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标准
第一节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来源及其水平
第三节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第一节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辐射作用的过程
1. 辐射的初始作用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了解辐射损伤的机理。 基础:电离和激发,改变原子或分子的状态,从而导致细
辐射效应按剂量—效应分类 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几率(而非其严重程度)与剂
量 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阂值。主要指致癌效应和遗传效
应。 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受剂量的大小。 这种效应有一个明确的剂量阂值,在阂值以下不会见到有害效 应,如放射性皮肤损伤、 生育障碍。
a.随 机 效 应特点: (1)发生概率与剂量有关. (2)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3) 线性比例、无阈
——核电站 反应堆运行: 大气,Kr、Xe、I、3H、14C、16N、35S、41Ar; 水中,3H和裂变产物。
后处理:
长寿命核素,3H、14C、85Kr、90Sr等,以及超铀元 素的同位素。
核能生产所致居民人均年剂 量当量,美国、加拿大为
310-8Sv,英国为2.510-6Sv
核电力生产持续到2500年时的年人均当量剂量预计值 项目
可能造成机体死亡、远期癌变以及后代的遗传改变等。

辐射防护第三章1

辐射防护第三章1
30
表3-9 2004年各国期望寿命(200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序号 1 国 家 阿富汗 男 42 女 42 序号 44 国 家 古巴 男 75 女 80 序号 115 国 家 莫桑比克 男 44 女 46
2
3 5 9 10 14 20 23 29 31 33 35 36 37
阿尔巴尼亚
安道尔 安哥拉 澳大利亚 奥地利 孟加拉国 不丹 博茨瓦纳 柬埔寨 加拿大 中非 智利 中国 哥伦比亚
24
1.
2.
3.
系辐 中射 的剂 决量 定: 因剂 素量 。- 效 应 关
25
物理因素总结(一)
(1)辐射类型 外照射: 内照射 :
g>b>a (危害程度) a>b>g (危害程度)
(2)剂量率、受照时间间隔 剂量率 生物效应 时间间隔 生物效应
26
物理因素总结辐射效应
植入前期(0—8天)
孕体发育:
主要器官发生时期 (9—60天)
胎儿发育时期(60—270天)
自受精卵至孕龄8周前称为胚胎,
8周以后称 为胎儿。
14
胚胎不同发育阶段,2Gy X射线照射下死胎或畸形的发生率
15
(2) 辐射的敏感性
表3-5 不同生物种系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29
北京晨报报导
2006年8月15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 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报告显示,至2005年年底,北京 市居民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80.09岁,比2001年提高 了4.24岁,其中女性为81.76岁。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 寿命是71.4岁,2004年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8岁。平 均每年提高0.1岁,而北京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近年来增 速则是每年1岁,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分析认为,目前日本、 瑞典等国家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84岁到85常岁之间, 属于世界上的最高水平。北京的平均寿命虽然比这个最 高水平低,但已经接近一般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电离辐射的危害与个人剂量防护

电离辐射的危害与个人剂量防护

电离辐射的危害与个人剂量防护1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危害1.1电离辐射的概念及特点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X射线及γ射线。

其共同特点为: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人的五官不能感知,只有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照射到某些特殊物质上能发出可见的荧光;透过物质时能产生电离作用。

每一种辐射来源都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它会给人类带来剂量,二是我们能够比较容易的采取一些措施影响此种剂量。

1.2电离辐射的来源按辐射的来源可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来自地球本身的γ射线、空气中氡的衰变产物以及包含在食物及饮料中的各种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

人工辐射包括医用X射线,来自大气核武器试验的放射性落下灰,由核工业排出的放射性废物,工业用γ射线等。

1.3电离辐射的危害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2000年出版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所有人平均的年剂量约为2.8mSv,其中天然氡约占43%,天然宇宙射线占14%,天然体外来源占18%,天然体内来源占11%,医疗占14%,核工业占0.25%。

人类为了生产和保护健康诊治疾病的需要使用的α、β、γ、X及中子射线都能引起物质的电离,被我们所利用,但若无有效防护,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

电离辐射一般来说都是以以下两种方式进入人体,即通过体外照射与通过体内照射。

贯穿辐射、高能量和射线都可以以体外照射方式照射人体。

放射性物质一旦进入体内就会发生体内照射,它在体内放出γ或β粒子,有的也同时放出β、γ射线。

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

人体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的一次或数次照射,可发生急性放射病,平时见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疗病人。

在接触各种射线的放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机体长期受超容许剂量的体外照射,或有放射性物质经常少量进入并蓄积在体内,则可引起慢性放射病。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

电离辐射的来源
天然来源
天然放射性物质,如铀、钍、镭等,存在于地球的土壤、岩 石和水中,释放出电离辐射。
人为来源
人类通过核能、核医学、放射性同位素等领域的应用产生电 离辐射。
电离辐射的特性
穿透性和散射
01
电离辐射能够穿透物质并散射,其穿透能力和散射程度取决于
辐射的类型和物质密度。
能量沉积
02
电离辐射在物质中释放能量,导致原子或分子的电离和激发。
国内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国家核安全局
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国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如《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 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卫生部
制定了一系列医疗领域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准,如《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 。
特定行业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辐射源的分类与标识
分类
根据辐射的性质、来源和用途,将辐射源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医用、工业、科研等。
标识
对各类辐射源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辐射类型、强度、使用范围等信息,以便使用者和管理者识别和管理。
辐射源的使用与操作规范
操作人员资质
规定使用辐射源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确保其具备安全 操作知识和技能。
状态。
维护保养
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包括清 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以延长 设备使用寿命和保证安全性能。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的应 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处置和救 援等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 损失和影响。
06 电离辐射事故处理与应急 响应
电离辐射事故的报告与调查
报告制度
建立完善的电离辐射事故报告制度,规定事故报告的程序、时限和内容,确保及时掌握 事故情况。

预防电离辐射危害及防护

预防电离辐射危害及防护

03 电离辐射对生物的免疫系 统产生影响,导致免疫功 能下降或免疫系统紊乱
04 电离辐射对生物的生殖系 统产生影响,导致生殖功 能下降或生殖系统疾病
电离辐射的来源
自然来源
1
2
3
4
宇宙射线:来自宇 宙空间的高能粒子
地壳中的放射性元 素:如铀、钍等
宇宙射线与地壳中的 放射性元素相互作用
产生的次生辐射
预防电离辐射危害及防护
演讲人
目录
01. 电离辐射的危害 02. 电离辐射的来源 03. 预防电离辐射的方法 04. 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
电离辐射的危害
对人体的影响
01
02
03
04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 细胞和组织造成损 伤,可能导致癌症、
白血病等疾病。
电离辐射对生殖系 统有影响,可能导 致不孕不育、胎儿
03
防护手套:保护手部免 受辐射伤害
04
防护口罩:保护呼吸道 免受辐射伤害
05
防护帽:保护头部免受 辐射伤害
06
防护靴:保护脚部免受立辐射监测网络:对辐射源进行实
时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02
制定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制定
预警级别,提前采取防护措施
03
加强个人防护:佩戴辐射防护设备,
A 核能发电站:核反应堆产生的辐射
预防电离辐射的方法
减少接触时间
减少使用手机、 电脑等电子设
备的时间 1
保持良好的生 4
活习惯,增强 身体抵抗力
避免长时间待
2 在辐射源附近
3 合理安排工作、
学习和休息时 间
增加距离
01
原理:电离辐射 强度与距离的平 方成反比,距离 越远,辐射强度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国际合作项目:如国际核安全合作项目(INSC)、国际核安全倡议(INSI)等,加强各国在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 源安全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技术进步:随 着科技的发展,
电离辐射防护 与辐射源安全 标准将不断提

法规完善:政 府将加强对电 离辐射防护与 辐射源安全的 监管,制定更 加完善的法规
国际合作:加 强国际间的合 作,共同应对 电离辐射防护 与辐射源安全
2007年,ICRP发布了ICRP 103号建议书,提出了 “辐射防护系统”的概念,强调辐射防护的全面性 和系统性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制定了一系列电离辐射防 护标准,包括辐射剂量限值、辐射防护措施等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发布了一系列电离辐 射防护标准,包括辐射剂量限值、辐射防护措施等
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在满足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剂量 辐射防护个人剂量限制原则:个人剂量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 辐射防护剂量限制原则:辐射剂量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 辐射防护监测原则:定期进行辐射剂量监测,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1928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成立,标志着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的开始
监管机构:国家核安全局
评估方法:定期检查、监测和评估
监管内容:辐射源的储存、运输、使用 和处置
评估标准:辐射源的安全性、稳定性和 可靠性
评估结果:对辐射源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提出改进措施
监管与评估的互动:监管机构对评估结 果进行审查,确保辐射源的安全性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 射源安全标准的实 施
保护公众健康:减少电离辐射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
明度和信任度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 射源安全标准的未 来发展
挑战:新技术和新 应用可能会带来新 的辐射源和辐射风 险

电离辐射危害预防

电离辐射危害预防

电离辐射危害预防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足够能量的电磁波或粒子在物质中发生相互作用并使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荷。

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伽马射线和X射线等。

虽然电离辐射在医疗、工业和科学研究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长期接触或高剂量的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

因此,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环境中,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识电离辐射危害、控制电离辐射的方法以及应急响应等方面详细介绍电离辐射的预防措施。

一、认识电离辐射危害电离辐射的危害主要包括遗传影响和健康影响两个方面。

1. 遗传影响:电离辐射可以引起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进而影响后代。

大剂量或长期的辐射暴露会增加遗传病、先天畸形和胎儿死亡的风险。

2. 健康影响:电离辐射对人体细胞和组织有直接的损害作用。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可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如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等。

此外,电离辐射还可以引起放射性皮肤病、骨髓抑制、放射性性腺不孕等健康问题。

二、控制电离辐射的方法为了预防电离辐射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控制电离辐射的程度:1. 时间限制:减少暴露时间可以有效降低电离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在进行电离辐射工作时,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尽量缩短工作过程,减少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

2. 距离限制:增加与电离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减弱辐射剂量。

通过远离电离辐射源,或在工作环境中设置屏蔽装置,可以降低辐射暴露程度。

3. 屏蔽保护:在进行电离辐射工作时,应采取合适的屏蔽装置来减少辐射剂量。

常见的屏蔽材料包括铅、混凝土和厚重的金属。

4. 个人防护装备:进行电离辐射工作时,应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辐射服、护目镜、防辐射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剂量对身体的影响。

5. 控制辐射源:在工作环境中,应采取措施来降低辐射源的强度和数量。

如安装辐射源快速关断装置、定期检查和维护辐射源设备以确保其安全运行等措施。

三、应急响应在电离辐射工作中,应急响应非常重要。

电离辐射对人体会哪些危害和该如何抵抗辐射

电离辐射对人体会哪些危害和该如何抵抗辐射

电离辐射对人体会哪些危害和该如何抵抗辐射辐射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动的型态传送,可分为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专指一种高能量辐射,会破坏生理组织,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一般是具有累积效应的,核辐射属于典型的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远没达到将分子分解的能量,主要以热效应的形式作用于被照射物体。

如无线电波产生的电磁辐射照射一般只有热效应,不会伤及生物体的分子键。

一般谈“辐射”指的是电离辐射。

辐射如何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人体从吸收辐射能量开始,到产生生物效应,乃至机体的损伤和死亡为止,涉及许多不同性质的变化。

在辐射的作用下,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会被电离或激发。

实验证明辐射可引起DNA断裂或染色体损伤。

此外,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大量水分子中,当辐射作用于水分子时,水分子亦会被电离或激发,产生有害的自由基(如OH-1、H+自由基等),继而使在水分子环境中的生物大分子受到损伤。

虽然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但如剂量不高,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过程对受损伤的细胞或局部组织进行修复,这种修复作用程度的大小,既与原初损伤的程度有关,又可能因个体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受到照射后对健康造成的影响有哪些?当辐射剂量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就可能带来直接影响,比如皮肤发红、脱发、辐射烧伤以及急性放射病(ARS)。

急性放射综合症是全身受到的辐射剂量超过1希沃特时可能出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

这与产生血细胞的骨髓受到损伤有关。

当发生核电站事故时,普通人群不太可能接触到造成此类后果的高剂量辐射。

救援人员以及核电站工作人员更有可能接触到高剂量的辐射,造成急性影响。

辐射暴露预计可带来哪些长期影响?辐射暴露可增加罹患癌症的危险。

在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中,发生辐射暴露几年之后才使白血病的风险出现上升,而罹患其它癌症的风险则在暴露后的十多年才有所上升。

出现突发核事故时,可以释放出放射性碘。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电离辐射是指能够从原子或分子中剥夺电子的辐射,并且具有足够能量将物质电离的能力。

电离辐射包括了电磁辐射的一部分,如X射线和γ射线,以及带电粒子辐射,如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

这些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电离辐射的危害:1. 细胞损伤:电离辐射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和组织,损坏和破坏DNA分子,导致细胞死亡或遗传物质的突变。

这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

2. 癌症:电离辐射是引起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可以增加癌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对于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的人群,如核电厂工人、医学工作者和岩石工人等。

3. 遗传影响:电离辐射可以改变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导致遗传物质的突变,并在后代中传递。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会增加遗传疾病的发生率。

4. 生殖系统损伤:电离辐射对生殖系统产生严重的损害,导致不孕症和先天缺陷的发生率增加。

对于孕妇来说,接受电离辐射暴露可能会导致胚胎畸形和流产。

5. 照射伤害:高剂量的电离辐射会引起急性辐射病,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脱发、出血等症状。

严重的照射伤害可能导致器官损伤、休克和死亡。

预防电离辐射的方法:1. 辐射防护装备:对于需要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人员,应该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铅衣、铅眼镜和手套等,以降低辐射的接收量。

同时,应该确保这些装备的质量和有效性。

2. 接触剂量控制: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场所,应该有严格的剂量控制措施,包括监测辐射水平、限制辐射时间和距离、使用遮挡物和屏蔽设备等。

3. 消除辐射源: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量消除辐射源,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暴露。

这可以通过使用无辐射的替代品或改变工作流程来实现。

4. 教育与培训:对于潜在暴露于电离辐射的人群,如医学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应该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他们对辐射危害和预防措施的意识和知识。

5. 检测与监测:对于可能接触电离辐射的人群,应该进行定期的辐射检测和监测,以确保辐射水平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是指能够使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而产生离子的辐射,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X射线等。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电离辐射,因此了解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会导致细胞变异、癌症甚至基因突变,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障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其次,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时间、距离和屏蔽。

在接触电离辐射时,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并且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使用防护屏障等。

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另外,辐射安全基本标准是指在使用放射性物质、设备或参与辐射作业时,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定。

这些规定包括个人防护、辐射监测、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确保辐射作业的安全进行。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加强对辐射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辐射安全意识,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辐射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辐射安全隐患,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总之,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是保障人们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措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辐射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人们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促进社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电离辐射是一种具有高能量的电磁辐射或粒子辐射,可以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种形式,常见的有X射线、γ射线、β射线和α射线等。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首先,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损伤:电离辐射能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细胞DNA的损伤,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此外,电离辐射还可以导致细胞突变和基因突变,影响后代的健康。

2. 遗传影响:电离辐射对生殖细胞的损伤对后代的遗传有很大的影响。

遗传疾病、胚胎畸形和智力缺陷等都与电离辐射有关。

3. 电离辐射还会引起急性放射病,包括放射性烧伤、中毒和放射性综合征等。

这些病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辐射剂量和辐射持续时间。

其次,为了降低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保护屏蔽:使用透明的防护材料,如铅、钨、混凝土等,对电离辐射进行屏蔽,减少辐射的穿透以及对人体的损害。

2. 避免过度曝露:尽量减少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

在进行X 射线或核能行业工作时,要严格遵守职业安全规范,确保个人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3. 定期检测:定期进行辐射检测,了解辐射水平是否超标,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 个体防护: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铅衣、铅帽、护目镜、手套等,减少电离辐射对身体的直接伤害。

5. 远离放射源:远离可能的放射源,避免接触电离辐射源,尤其避免在放射源附近居住或工作。

6. 饮食保健: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物质,可以增强身体的抗辐射能力,减少电离辐射对身体的损伤。

7. 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对环境中的辐射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辐射源的情况,确保环境的安全。

总而言之,电离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电离辐射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电离辐射的危害。

只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的质量。

第三章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护标准

第三章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护标准
分子,它能够与其它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形成化学键,因此化学性质很活泼、不稳定。
水的辐射产物:
H 2O H * *OH eaq H 2 H 2O2 H 3O
pH为中性时,水辐射产物的产额
OH 和水合电子 eaq 是两种最重要的水辐解自 其中羟自由基
*
由基,前者具有强氧化作用,后者具有强还原作用
> 0பைடு நூலகம்4
辐射对细胞的杀伤作用
辐射的致突作用
突变(Mutation):是细胞的遗传特征以不连续的跳 跃形式发生了突然变异,其化学本质是DNA结构的变
化。体细胞突变可诱发癌症,性细胞突变可导致遗传
效应。 电离辐射是人类首先证实的致突剂。1927年,Müller H.J.用x射线照射果蝇诱发了基因突变。1942年才 证实化学物质有致突变作用。
修复:在自由基反应阶段(10-5s内)若 介质中存在能供氢的分子,如含巯基
化合物(谷胱甘肽G-SH等),则生物
分子自由基可被修复,称化学修复。
氧效应:在有O2情况下,生物分子自由
基被氧化成超氧自由基而难以修复。
辐射对DNA的作用:
1、碱基变化 2、DNA链断裂:是辐射损伤
的主要形式。
-单链断裂(可以实现无差 错修复) -双链断裂( 难以修复,是 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轻度敏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 不敏感组织:肌肉组织、软骨、骨组织和结缔 组织等
5. 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放射敏感性 同一细胞不同亚细胞结构的辐射敏 感性有很大差异。细胞核的放射敏 感性显著高于胞浆。细胞内各不同 “靶”分子相对辐射敏感性顺序如 下: DNA > mRNA > rRNA > 蛋白质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电离辐射是一种高能量的辐射,包括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

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对人体及环境都有潜在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离辐射的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

首先,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损伤:电离辐射能够破坏DNA或其他细胞组分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遗传物质的损伤。

这种损伤对生殖细胞尤其严重,可能导致后代的遗传疾病。

2. 癌症发生:长期接触辐射会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电离辐射能够改变细胞组织的结构和性质,引发细胞的异常增长和分裂,最终形成肿瘤。

3. 性功能受损:辐射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可能导致不育或妊娠问题。

辐射暴露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和儿童发育不良。

4. 早衰和生活质量下降:长期接触辐射会加速人体细胞的老化,导致早衰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辐射还可能导致皮肤病变、免疫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电离辐射的危害,以下是几项重要的预防措施:1. 避免辐射源:避免接近辐射源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在工作或生活中,尽量减少接触放射性物质和辐射设备,同时避免进入辐射区域。

2. 屏蔽和隔离:使用防护措施,例如使用铅屏蔽材料、穿戴防护服等,可以有效减少辐射的暴露。

在实验室和工作场所,应建立合适的隔离措施,确保辐射不会对员工造成危害。

3. 定期监测和测量:对潜在辐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测量,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定期体检和辐射剂量监测也是必要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

4. 教育和培训:为从事辐射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了解辐射的危害性以及使用防护设备和措施的正确方法。

5. 合理使用辐射技术:在医疗和工业领域,合理使用辐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的危害。

使用低剂量辐射和尽量缩短辐射暴露时间,是常见的措施之一。

除了以上措施,科学研究和政府监管也是预防电离辐射危害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应加强对辐射的研究,找到更安全和可持续的替代技术。

政府应加强对辐射相关行业和活动的监管,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标准版)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标准版)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标准版)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放射作业属特殊管理的作业,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除近期发生躯体效应,还可能出现遗传和胚胎等远期效应。

可能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必须做好防护。

射线探伤,放射源运输、安装、计量、监测等环节,医用X线透视、摄片以及钻井、测井等工作场所,均存在电离辐射。

石油化工行业所使用的放射源均为密封源,均以外照射方式作用于人体。

受到照射危害健康外照射,也叫贯穿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及中子,可照射整个身体或作用于身体某个部位,高能量β粒子也能以外照射的方式作用于人体。

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就能起到有害作用。

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

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

人体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可发生急性放射病。

在从事放射性工作中,如防护不当,机体长期受超容许剂量的体外照射,或有放射性物质经常少量进入并蓄积在体内,则可引起慢性放射病。

防控措施务须严格外照射防护的三大原则是尽量减少接触时间、实行远距离操作和采取屏蔽防护。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电离辐射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回避的一种环境污染。

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建立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是必要的。

电离辐射防护是指为了保护人员免受电离辐射伤害而采取的措施。

在进行电离辐射防护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控制电离辐射源的强度和时间;二是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遮盖物和屏障,使辐射源的辐射不会泄漏到环境中;三是采用防护装置,如防护用手套、眼镜、服装等,保护工人免受辐射伤害。

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是指制定和实施可使辐射源使用和处置安全的管理措施。

在进行辐射源安全管理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辐射源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

具体来说,辐射源安全管理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规范辐射源的购置、使用、处置、维护等活动,加强辐射源的监控和管理,制定坚实的辐射应急预案。

制定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标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例如:国家安全监管局发布的《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规定》、《放射性物质管理条例》等。

二、制定标准的具体目的和要求。

例如:保护人员免受电离辐射危害,保障公众安全,确保辐射源安全使用和处置。

三、制定标准的范围与适用对象。

例如:涉及核材料、放射性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同时,在辐射源的管理范围内应包括使用、保管、运输、处置等环节。

四、制定标准的具体内容。

例如:辐射源管理工作的责任分工,辐射源的监测、检测和评价,辐射源事故应急预案,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求等。

五、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管理。

标准不仅是一份纸面文件,更多的是需要确保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实施。

标准的实施需要要求负责人或监管部门进行实地检查、监督,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行为进行纠正。

在制定和实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提高标准的专业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是用于保护人员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

以下是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的一些重要方面:
1. 辐射限值:规定了人体能够承受的辐射剂量限制。

这些限值根据不同放射性源和辐射类型进行了分类,包括职业性暴露和公众暴露。

2. 辐射剂量测量:确保对辐射剂量进行准确测量,并确保各种辐射测量设备的准确性。

3. 工作场所监测:对核设施、医疗机构和其他可能存在辐射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以确保辐射水平不超过安全限值。

4. 工作场所设计和材料选择:确保工作场所的设计、布局和材料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暴露。

5. 个人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衣、手套和防护眼镜,以减少辐射接触。

6. 训练和教育:提供辐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了解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7. 废物和泄漏处理:制定适当的废物管理和泄漏处理措施,以防止辐射释放到环境中。

8. 紧急响应计划:建立紧急响应计划,以应对辐射事故和灾难。

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响应措施。

这些基本标准的目的是确保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受到电离辐射的危害,并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Co治疗计划的剂量计算 错误(多为过量)
英国
1988 207
校准60Co射线束出现错误 ( 过量25% )
事故后果
事故后果
事 故 后 果
事故后果
第二节 受照器官或组织的危险度
第三节 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关于辐射防护体系 3.1 辐射防护法规 3.2 辐射防护标准 3.3 与辐射防护相关的国际组织 3.4 我国现行辐射防护标准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A)法律效力 (实施区域或领域及立法的效力范围) 生效日期:1989年10月24日 效力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
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 装置的单位和个人。 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他们的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止法
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确 定 性 效 应
小剂量刺激效应(hormesis)
定义: 低剂量照射可以刺激某些细胞功能, 提高机体自然防御功能的现象。
机制:刺激DNA修复酶 免疫学机制
放射治疗中的重大意外事件
国家 美国 德国
日期
受累患 者
可能原因
1974-76 450 1986-87 86
绘制60Co衰减曲线错误
接受曝露后T天,造成曝露群体中50%死亡的 全身急性剂量为 LD50/T 。
如: LD50/30 表示接受这个剂量的人,在30天內
会有一半的人死亡。(约 5 Sv)
早期效应
接受急性辐射曝露的早期效应和血液有关。
急性剂量 3 Sv 后的血球数变化
早期效应
日本核临界事故(99.09.30)
事故发生时的位置图
• 辐射源(Radiation Source): 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 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实体。
辐射防护体系(System)
• 照射(Exposure): 受照的行为或状态。 外照射、内照射 正常照射、潜在照射 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
3.1 辐射防护法规
法规:是使辐射防护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管理
一、作用机理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
物理阶段 机体获得能量
物理-化学阶段
化学阶段 分子结构变化
功能变化
生物学阶段 细胞水平变化 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整体损伤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大分子化学键断裂 水分子电离、激发
直接作用:射线被生物物质所吸收时,直接 和细胞关键的靶超作用,靶的原子被电离或 激发从而启动一系列的事件导致生物改变。
间接作用:射线在细胞内可能和另一个原子 或分子相互作用产生自由基,它们可以扩散 到达靶并造成损伤。
DNA损伤(分子水平)
单链断裂: 可以实现无差错
C
修复
双链断裂: 错误修复
细胞死亡和细胞变异
间期死亡:大剂量照射时,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核遭到破坏 立即死亡
增殖性死亡:照射后,有丝分裂受到抑制,细胞增殖时死亡 受照一段时间后死亡
第一节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1 原子核裂变或聚变时可以放出巨大的能量,既可造福人类, 也可能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
2 核辐射同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能量和动量传递 的过程; 没有能量和动量传递就没有作用。
3 通常遇到的核辐射主要是对物质的电离作用,会 对物体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人体也不例外。
定义: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是研究核射线的能量传递给生物机 体后引起的机体的变化和反应。即电离辐射的能量传递给生 物机体后造成的后果。
依据效应发生的时期 1.潜伏期(latent period):
从受到照射到临床上特定效应的发生所需的时间 2.早期效应(early effects)
受到照射后数周之内发生的效应 3.晚发效应(Late effects)
受到照射后数月以后发生的效应
早期效应
致死剂量(Lethal Dose), LD
辐射防护体系(System)
• 实践(Practice): 任何引入新的照射源或照射途径,或扩 大受照人员范围、或改变现有的照射途 径网络,从而使人们受到的照射或受到 照射的可能性或受到照射的人数增加的 人类活动。
辐射防护体系(System)
• 干预(Intervention): 任何旨在减小或避免不属于受控实践的或 因事故而失控的源所致的照射或照射可 能性的行动。
轨道的保障
标准:是开展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的科学依据
法规 条例
安全准则 安全标准 工业标准
法律性质的 技术性质的
3.1 辐射防护法规
我国发展历史
60年代:技术 管理 70年代:行政管理 80年代:法制管理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时间:1989年10月24日
性质:法律地位最高的专门法规
细胞变异:受照后没有发生细胞死亡 出现错误修复 错误信息传给后代
分子水平
细胞水平
临床症状 效应
DNA损伤
细胞死亡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功能障碍 不孕
确定性效应 多细胞死亡导致
细胞变异
体细胞 生殖细胞
肿瘤
随机性效应 单一细胞变异导致 遗传效应
三、分类与应用
电离辐射所致生物效应的分类
依据效应发生的个体:
1.躯体效应(somatic effects) 定义:发生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效应 2.遗传效应(hereditary effects) 定义:发生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效应
晚期效应的潜伏期
白血病
白血病之外的肿瘤
0 2年 10年 20年 30年 40年 日本原爆受害者肿瘤发生率随时间的变化
依据效应-剂量关系分类
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
(deterministic effects) (stochastic effects)
有剂量阈值
无剂量阈值
效应的严重程度 与剂量成正比
发生几率与剂量 成正比
剂量(Gy)
可能效应
1.5 短期的不孕
2.5 1至2年不孕
5-6 大部分的人永远不孕
8
所有的人永远不孕
晚期效应
1. 癌症 2. 白內障 3. 不孕症 4. 突变 5. 萎縮效应 6. 寿命減短
(当急性剂量在0.2西弗到2西弗之间 时,突变的几率是正常情況的2倍) (大剂量对組织器官的伤害,造成
新陈代谢失常)
O氏(17Gy): 意识丧失、呕吐、 腹泻、淋巴细胞数
S氏(10Gy) 20分钟后感觉麻木、 呕吐、腹泻
晚期效应
1. 癌症 2. 白內障 3. 不孕症 4. 突变 5. 萎縮效应 6. 寿命減短
(当剂量小于1西弗时,发生白血病 的几率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別) 当剂量小于2西弗时不会发生)
g 射线对人体生殖腺的可能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