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

合集下载

必纠的80个易错易混点

必纠的80个易错易混点

回扣四必纠的80个易错易混点1.地图(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

(4)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的统一。

(5)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数值、等潜水位线数值,均表示海拔高度,而不是相对高度。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2.地球(7)注意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并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8)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9)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

(10)晨昏线在地表自东向西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11)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3.大气(12)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那一部分,因此大气逆辐射本质上就是大气辐射。

(13)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高考冲刺】2020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二)

【高考冲刺】2020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二)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一)21.断裂与断层形成断层,岩体必定断裂,但岩体产生断裂,未必会形成断层,断层产生的关键在于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22.顺地形与逆地形顺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顺地形。

逆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不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逆地形。

背斜谷从地形上看是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看还是背斜。

23.河流各河段形成的地貌并不相同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严重。

24.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干旱地区一般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一定只出现在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我国云贵地区和新加坡。

一般而言,各地区的水量支出(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超过水量收入(主要是降水)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水危机)问题,其解决措施通常有开源(如跨流域调水)和节流(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两大方面。

25.火山、地震并非只有弊火山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

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26.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活动等。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的居住地变动。

27.人口增长率降低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增长率降低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才减少。

28.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城市化水平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速度反映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29.商业中心并非都分布在市中心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为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高考地理必备:易错点精析终极大盘点

高考地理必备:易错点精析终极大盘点

高考地理易错点精析终极大盘点郓城一中杨光跃易错点1 对地图三要素理解不清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关注以下相关知识: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书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然后进行判断。

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

在宇宙空间中,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二、比例尺复习点睛1.比例尺的缩放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

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

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2. 图幅的缩放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

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倍。

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

高中地理易错点汇总

高中地理易错点汇总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点汇总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老是指向北方,不可以指示其余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一定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取劣弧 ) ”的法例来确立方向;不可以简单地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例确立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能够利用这个法例确立方向。

3.进行比率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的一致。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曲折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 北京的地方时) 与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120° E 经线的地方时 ) 的差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地点关系,确立是应当加或减时间差( 东加西减 ) ;三要注意能否超出国际日期更改线 ( 向东超出日界限,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超出日界限,日期要加一天 ) 。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日夜散布情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计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经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

8.要注意差别中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中午太阳高度是特别时辰 ( 地方时为 12 时) 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注意南北半球月份同样、季节相反。

如7 月份,北半球为夏天,南半球为冬天。

10.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期点 (1 月初 ) 与冬至日 (12 月 22 日 ) 、远日点 (7 月初 ) 与夏至日 (6月 22日)的差别。

11.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要素下手剖析气压的高低散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有关:同一地址近地面气压老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2.剖析实质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划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最后与等压线平行;跟着高度的增添,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渐渐减小。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点整理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点整理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点整理一、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高考易错题解密地理篇掌握常见地理概念易混淆点

高考易错题解密地理篇掌握常见地理概念易混淆点

高考易错题解密地理篇掌握常见地理概念易混淆点高考易错题解密——地理篇:掌握常见地理概念易混淆点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常常让考生感到头疼。

在地理考试中,经常有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容易让考生产生困惑。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地理概念易混淆点进行解析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题。

一、自然地理概念易混淆点1. 海洋与海湾:海洋是指连接各大洲的广阔的咸水面积,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而海湾是指海洋向陆地方向伸入的岸线曲折的海水面积,如波斯湾、卡拉卡湾等。

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海湾也属于海洋的一部分,但区别在于海湾与陆地有明确的接触面,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形态和生态环境。

2. 海峡与海湾:海峡是指两片陆地之间相对狭窄的水域,如鸭绿江海峡、马六甲海峡等;而海湾已在前述中有所解释,是海洋向陆地伸入形成的曲折岸线的地理形态。

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地理位置上海峡与海湾常常相邻,但二者的形成机制与特征存在差异。

3. 地壳与地核: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围的岩石壳层,密度相对较低;地核是地球内部最内层的区域,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密度相对较高。

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地壳与地核都是地球的组成部分,但在位置、结构和物质组成上存在明显的差别。

二、人文地理概念易混淆点1. 开发与利用:开发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开拓和利用的过程,包括资源的勘探、开采和加工等;利用是指人们根据自身需求和目标,合理地使用和配置资源。

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开发和利用紧密相连,但两者重点不同:开发强调资源的发掘和开拓,而利用强调资源的有效使用。

2. 都市与城市:都市是指现代化的、高度发达的城市,具有完善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则是指人口、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因素集聚集中的人居聚集区。

易混淆的原因在于,都市是城市的一种特殊形态,但并非所有城市都可以称为都市。

三、区域地理概念易混淆点1. 区域与地区:区域是指在某种属性或条件下的一定范围,可以是特定的自然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等;地区是指区域的一部分,常常以行政区划为依据,如国内的省、市、自治区等。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很容易让同学们产生错误理解或出现答题失误。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些易错知识点。

一、地球运动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很多同学在计算地方时和区时时容易出错。

要记住,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间差异,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早。

区时则是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计算时要注意“东加西减”原则,同时要注意日期变更线的问题。

2、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一个易错点。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南半球则相反。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移动规律要牢记。

同时要注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大气环流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和位置容易混淆。

要清楚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分布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风向。

2、季风环流季风的成因和特点是易错之处。

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南亚季风除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

3、天气系统冷锋和暖锋的区别容易搞错。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降温、阴雨等天气;暖锋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

气旋中心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是高压,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三、水循环和洋流1、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环节,每个环节的作用和影响要理解清楚,容易在答题时遗漏某些环节。

2、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比较复杂,容易记错。

要记住各大洋的主要洋流名称和流向,以及寒暖流的分布。

同时,要注意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航海等方面的影响。

四、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1、褶皱和断层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地理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排查

地理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排查

2015年地理: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排查一、“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高中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排查

高中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排查

常考易错易混点排查
一、必纠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 Nhomakorabea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

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

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地理高考知识点易错

地理高考知识点易错

地理高考知识点易错地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很多考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和掌握也是不容忽视的。

然而,地理知识点繁多且内容广泛,其中有些易错点常常让考生们措手不及。

本文将针对地理高考知识点易错进行探讨,帮助考生们避免这些容易犯的错误。

1. 地理名词搞混在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相似的地理术语,很容易让人误解。

比如经度和纬度、高原和高原、内陆河和湖泊等等。

这些名词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却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特征。

考生们在备考中应该要仔细辨析这些名词的含义和用法,并通过多做题、多思考,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

2. 地理图形解读错误地理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地理图形的解读。

地图、图表、剖面等图形在高考中经常出现,且对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要求较高。

而很多考生在解读地理图形时容易出错,导致对问题的理解出现偏差。

这可能是因为考生对于图例、刻度、图形符号等不够重视,或者没有充分理解图形背后的地理特征。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对地理图形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对典型地图的分析和解读,提高自己的图形解读能力。

3. 地理基础概念理解不深地理学科中有很多基础概念,如气候、环境、土地利用等,这些概念是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

但是,由于概念的广泛性和抽象性,很多考生在掌握这些基础概念时难以深入理解。

他们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记忆,而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和特点。

因此,考生在学习这些基础概念时,一定要注重理解和运用,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4. 地理数据记忆困难地理学科中存在大量的数据,如人口数据、经济数据、自然地理数据等。

这些数据的数量庞大且繁杂,容易让考生们感到头疼。

很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对于数据的记忆和运用会出现困难。

他们可能只是死记硬背,而缺乏对数据背后特征和规律的理解。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要注重数据的整理和分类,通过统计分析、图表解读等方法,深入理解数据的内涵和变化规律。

只有真正理解了数据的背景和含义,才能在考试中准确运用。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高考地理作为高中生最后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对于考生来说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考易错的知识点。

在地理科目中,必考易错的知识点非常多,每个考生都需要认真地学习和掌握。

本文将涵盖几个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的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1. 交通运输地理交通运输地理是高考地理中必考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掌握交通运输地理的基本概念,例如交通运输的分类、运输方式的选择因素,以及交通运输的空间分布规律等。

在此基础上,考生还需要重点掌握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缺点以及其应用,例如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交通运输对于区域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掌握交通网络规划的方法。

2. 城市地理城市地理也是高考地理中必考的知识点,需要考生掌握城市地理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城市化进程、城市内部结构和城乡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城市规划、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考题。

因此,考生更需要深入了解城市规划和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回答考题。

3. 自然灾害地理自然灾害地理是高考地理中的重点考点,包括各种自然灾害的起因、发生规律以及各种灾害的应对和预防措施等。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地震、台风等。

考生需要掌握不同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理条件和形成机制,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和救援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地理试卷中的相关考题。

4. 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与保护也是高考地理中不可忽视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掌握土地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和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试中,通常会涉及到土地利用与保护的政策和计划,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了解各种政策和规划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措施。

5.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也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空间分布特征,例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等。

经济地理还包括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等方面的知识。

完整word版,地理: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排查

完整word版,地理: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排查

2021 年地理: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排查一、“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那么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那么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那么确定方向。

、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 (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 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 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上下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上下分布规律,气压上下与海拔上下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上下与近地面相反。

高中地理44个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高中地理44个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高考地理45个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1.判读等值线时要遵循“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规律,注意这里的“高”和“低”不是指高纬和低纬,也不是指高空和近地面,而是指等值线数值的高低。

同时还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海洋上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区,向下凸为低压区。

2.地方时和区时:进行时间换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

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

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界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3.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自然日界线是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线,该线的东侧比西侧早一天;人为日界线是国际日界线,该线的东侧比西侧晚一天。

注意: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重合。

4.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5.无霜期与生长期无霜期:指一年中终霜之后到初霜之前的一段时间。

一般在我国由南向北,沿海向内陆逐渐缩短,它与生长期(作物生长的时期)的长短呈正相关。

生长期:作物可能生长的时期或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时期,前者称气候生长期,纬度高地区生长期短,后者称作物生长期,同一农作物在高纬高山地区生长期长。

6.侵蚀岸与堆积岸平直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相反。

弯曲河道,受惯性离心力作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7.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河床:平水期时被河水淹没的部分,而不是整个河谷。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丰水期时被淹没,在枯水期时出露水面的滩地。

它因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

河流阶地:指经河流下切而后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阶地。

高中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二)(1)(1)

高中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二)(1)(1)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 40 个易混易错点〔一〕21.断裂与断层形成断层,岩体必定断裂,但岩体产生断裂,未必会形成断层,断层产生的关键在于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22.顺地形与逆地形顺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顺地形。

逆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不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逆地形。

背斜谷从地形上看是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看还是背斜。

23.河流各河段形成的地貌并不相同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严重。

24.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干旱地区一般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一定只出现在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我国云贵地区和新加坡。

一般而言,各地区的水量支出〔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超过水量收入〔主要是降水〕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水危机〕问题,其解决措施通常有开源〔如跨流域调水〕和节流〔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两大方面。

25.火山、地震并非只有弊火山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

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26.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活动等。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的居住地变动。

27.人口增长率降低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增长率降低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 0 时,人口数量到达最大值;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才减少。

28.城市化水平上下与城市化速度快慢城市化水平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速度反映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兴旺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开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兴旺国家。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点汇总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点汇总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点汇总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的时间(的地方时)与时间(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两地之间的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为昼半球;昏线以是夜半球.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XX度和太XX度,正午太XX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XX度。

太XX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XX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XX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XX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13、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光照与热量光照指的是太阳辐射,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

热量指的是温度,与纬度位置有关,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

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因为该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该地区海拔较高,温度较低。

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充足。

2.区时与地方时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

例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3.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4.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去考虑)。

气候因素是指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5.积温与气温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 C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某地气候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

而气温是某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6.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月均温与最冷月月均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大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引起的,常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导致海陆之间气压中心发生季节变化,从而引起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现象。

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会形成季风气候。

8.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季风区是指夏季影响到的区域,而不是冬季风影响到的区域。

非季风区是指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区域。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9.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大气环流:大气大范围运动的状态。

其影响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及大气内部南北之间热量、动量的相互交换等。

10.热力环流中的高、低气压热力环流中的高、低气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来说的。

在冷热不均的情况下,近地面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11.东亚的东南季风与南亚的西南季风东亚的东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

1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的。

就北半球而言相对于二分日,气压带、风带夏至日位置偏北,冬至日位置偏南。

13.气团与锋面气团:大范围内物理性质比较稳定均匀的大团空气。

在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单调,表现出与气团性质基本一致的天气特征。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锋面:不同性质气团相遇的交界处,天气复杂多变。

14.冷锋与暖锋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锋前是被迫抬升的暖气团;暖锋是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锋前是被迫后退的冷气团。

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总是向冷气团一侧倾科,降水也主要发生在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符号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

15.并不是所有气压场中都有锋面形成在水平气压场中,锋面一般形成于低压中心(气旋)周围,而不会形成于高压中心(反气旋)周围,因为低压中心周围气流是向中心幅合的,冷、暖气团可以在低压槽线处相遇,形成锋面。

高压中心不能形成锋面,因为高压中心周围的气流向四周辐散,冷、暖气团不能相遇。

16.热带雨林气候的特殊分布及成因(1)热带雨林气候并不都分布在赤道附近。

澳大利亚东北部南回归线附近的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的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暖流的影响有关。

(2)赤道地区并不都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17.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1)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

例如,黄河下游、长江的荆江河段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湖泊水与河流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湖泊的位置。

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全年都是湖泊水补给河流水;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而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对河流水起调蓄作用,洪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18.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河流水文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①径流总量,其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的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的多少、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有关);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其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③结冰期,其取决于气温的高低;④含沙量,其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流域内植被的覆盖率,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⑤航运价值,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稳,河道深且宽阔园,无瀑布、急流的河流,航运价值高;⑥水能资源,流量大、落差大的河段,水能丰富。

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的大小;③支流数量及形态;④河网密度;⑤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19.水资源与水能资源水资源是指所有能被人类利用的水体。

水能资源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20.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不一定比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低一般同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低,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不同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有可能比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如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比阿拉斯加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

21.断裂与断层形成断层,岩体必定断裂,但岩体产生断裂,未必会形成断层,断层产生的关键在于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22.顺地形与逆地形顺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顺地形。

逆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不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逆地形。

背斜谷从地形上看是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看还是背斜。

23.河流各河段形成的地貌并不相同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严重。

24.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干旱地区一般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一定只出现在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我国云贵地区和新加坡。

一般而言,各地区的水量支出(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超过水量收入(主要是降水)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水危机)问题,其解决措施通常有开源(如跨流域调水)和节流(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两大方面。

25.火山、地震并非只有弊火山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

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26.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活动等。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的居住地变动。

27.人口增长率降低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增长率降低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才减少。

28.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城市化水平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速度反映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29.商业中心并非都分布在市中心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为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30.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附近的郊区转变为城区的过程,是郊区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城市中心区衰败,即出现“空心化”现象。

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指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31.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求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即要求完整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例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地势低洼)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地形是其发展的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得到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得到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若这个条件得到满足,则该条件往往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资源,因此水资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流灌溉,水源就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32.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的地区;热带地区因为热量非常丰富,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

梯田一般适合布局在坡度比较小的山区,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33.立体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立体农业: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多级能量物质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农业经营模式。

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将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