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合集下载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

(3)方式:以复兴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 以抨击教会腐败和反对虚幻的神学说教为主要目 标,以文学艺术作品为主要形式且较多借助宗教 题材,在思想领域开展斗争。
在这场运动中,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体 系是资产阶级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为天 主教会不仅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而 且还严重妨碍了资本积累,同时教会的精神 奴役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一大障碍,直接影 响到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提高。
彼特拉克 (1304-1374)
我只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2)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画家达.芬奇等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根据自己的
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一扫中世纪
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达·芬奇1452年出生于佛
罗伦萨。受过良好教育,兴趣
广泛,学识渊博,不仅是世人
瞩目的画家,也是当时著名的
思想家、工程师和自然科学
家。他身后留下了7000多页手
稿,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各种
观察记录和读书笔记,也有数
达·芬奇(自画像) 学公式、几何图形、建筑设计 和机械草图等。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高420厘米,宽910厘 米,现藏米兰圣玛丽亚·戴列·格拉契修道院) 反映了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之一。此 画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利亚·戴列·格拉契修 道院食堂所画。他试图通过运用姿态和动作 描绘出人物的特征和内心世界。整个画面严 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 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 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达·芬奇艺术的代表。
(4)程度: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完整的思想 体系,只是借助古典文化中的现实主义成分 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停留于对旧 秩序的批判,没有彻底批判教会和封建专制。

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不同点: ③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
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宗教改革从德意志开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社会运动。
④产生的作用不同:
文艺复兴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 然科学的产生; 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都扫荡了封建势力,产生 的新教还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封建势力强大(世俗封建主或封建宗教势力) 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人性的复苏 5、文艺复兴的扩展
(1)地域: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16C ); (2)领域:从文学艺术到自然科学等多领域
6、欧洲其他国家的成就
(1)文学领域: 英国莎士比亚 (2)自然科学领域:
拉斐尔
(1483 —1520)
拉斐尔的《圣母子》
中世纪圣母子
达· 芬奇自画像 米开朗琪罗自画像 拉斐尔自画像 美术三杰
1、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失败、受挫或妥协的一般性原因
2、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披着宗教的外 衣? 3、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助古典文化,而且作品的题材中 也有关于宗教的东西?
③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还俗
符合资本原始积累需要
④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激发民族意识,得到封建诸侯支持
义人
• 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
知识链接
• 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 •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随着 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分为以希腊语地区为 中心的东方教会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中心的西方教 会。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分别成为东方教会和西方 教会的中心。1054年,东西方教会大分裂。东方 教会以“正宗”自居,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方 教会以“普世性”自诩,称公教,即天主教。 • 16世纪宗教改革之后出现的各种新兴的基督教派, 统称为新教。

第六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公开课课件

第六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公开课课件

80%
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印刷技术使得知识和文化的传播 变得更加便捷,加速了文艺复兴 的进程。
起源与发展
01
02
03
04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萌芽
佛罗伦萨作为工商业发达的城 市,率先掀起了文艺复兴的浪 潮。
扩展至全欧洲
文艺复兴的影响逐渐扩大,从 意大利传至法国、德国、英国 等国家。
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等艺术家在绘画、雕塑和建筑 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神学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现代神学思想产生了影响, 促进了神学与科学的对话和融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第六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公 开课课件
CONTENCT

• 文艺复兴的背景与起源 • 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 •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现代意义
01
文艺复兴的背景与起源
历史背景
中世纪后期经济复苏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欧洲经济逐渐复苏,为 文艺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
改革的原因与动力
01
02
03
对天主教会的反叛
天主教会内部的腐败和教 义僵化引发了众多信徒和 知识分子的反叛,他们呼 吁宗教改革,重振教会。
新思想的传播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为宗 教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 强调人的自由、理性和个 人价值。
国家主权的增强
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情绪高 涨,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对教皇的控制产生抵触情 绪。
01
02
03
04
思想解放
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思想垄 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自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
教士俱乐部
1.宗教改革的原因
(1)文艺复兴使教会权威受到质疑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 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 登,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
皇帝的年平均收入高出好几倍,
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 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宗教改革的原因
(1)文艺复兴使教会权威受到质疑 (2)教会对德意志过度的掠夺 (3)导火索:赎罪券事件
赎 罪 券
价目表 谁杀害了父母、兄弟、 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 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 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2.马丁·路德的改革
(1)序幕:“九十五条论纲”
2.马丁·路德的改革
(1)序幕:“九十五条论纲” (2)马丁·路德的理论
第28条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
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 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 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 意旨为转移。
(1)因信称义
人们只能通过信仰,而不 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 帝。
———马丁行 称
信 称
义义
教众
(2)圣经权威
马丁·路 德翻译成 德文的 《圣经》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 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 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 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彼特拉克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蒙 娜 丽 莎
达 芬 奇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米 大开 卫朗 》琪

《 创 世 纪 》
米 开 朗 琪 罗
《 草 地拉 上斐 的尔 圣 母 》
思考: 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
的作品多以宗教作为其主 要题材?

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

“因信称义”的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教徒
罗马教会
因行称义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本质为加强罗马天主 教会的绝对权威,是 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 神垄断而服务的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教徒(信仰上帝) 上帝
直接对话、得救
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 魂得救自主权,具有鲜 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性质 宗教外衣掩盖下,反对封建统治,罗马神权 统治的政治运动。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一)背景 1.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出现新兴资产阶级。 3.文化:有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根源
(14、15世纪)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
• 生产力发展 • 城市兴起 • 商品经济繁荣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萌芽)
(五)影响 1.地位: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思想:促进人的觉醒 3.经济: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4.政治: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动员 5.人的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宗教改革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 宗教改革运动,通常指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 《九十五条论纲》,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 亚和约》的出台为止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天主 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该运动打破了天主 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 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宗教改革期间,代 表人物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约 翰·卫斯理等。
3.影响 思想: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 政治: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文艺复兴(14—17C)宗教改革
(16—17C) 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反封建 同 斗争;都波及到西欧广大地区;矛头都对准 教会神学统治;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课件1: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1: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最后的晚餐》

《大卫》、《摩 塑像体现人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西》
气质
拉斐尔
擅长画圣母,绘画优雅、和谐、 《西斯廷圣母》 高度完美,被视为是古典美术精
神的典范。
人物介绍
但丁是中世纪 的最后一位诗 人,同时又是 新时代的最初 一位诗人。
—恩格斯
拿着《神曲》的但丁
《神曲》分“地狱”、 “炼狱”、“天堂” 三部。
(四)文艺复兴的成果
时领 期域
最文 早学
文 早学 期文


鼎画
盛雕
美塑

三 杰
绘 画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地位
但丁
《神曲》
跨世纪诗人
彼特拉克 薄伽丘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歌集》
提出“人学”对抗“神学”,人 文主义之父
《十日谈》
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反对封建 等级观念
《蒙娜丽莎》、 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 的“九十五条论纲” 。
2、马丁·路德的主张:
①核心:只要有 虔诚的信仰 ,即因信称义灵魂便可 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②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 》的权 利,不要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看下面两则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 1: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 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 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 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 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 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滕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 “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 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课件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3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课件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36张PPT)
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 教等新教
二、与上帝直接对话
--宗教改革
4.意义:
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
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影响: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 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 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 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 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 动; “世界”被发现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 开辟;
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神学的各种传统观念占据统治地位
文化全靠跪着背圣经 艺术只画上帝一家亲 科技全赖寸头铁匠铺 外交就是突突穆斯林
文艺复兴的意义
A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解放思想, 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B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C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 教持什么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了教会 的腐朽、罪恶,但并没有放弃天 主教,对教会报和解态度,不愿 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自然风光。在风景秀丽的地方,
在远离城市喧嚷的田园山庄中,
彼特拉克挥笔写下了许多著名的
彼特拉克
诗作。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
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
的影响,彼特拉克因此被授予“桂冠诗人”称号。
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文学三杰
薄伽丘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 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 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 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 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 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 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 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 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 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 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 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 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 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 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 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 的中心。

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543年初版)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
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
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
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
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
进”。
——恩格斯
伽利略(1564-1642)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三杰”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憎恶教会 以“人的学问” 代替“神的学问”
展现人性的美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文学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关注人及人生 活的世界
文艺复兴前三杰 1、薄伽丘 《十日谈》
薄伽丘(1313—1375) 意大利作家。他是个多产作家, 写过传奇、叙事诗、史诗、短篇 故事等。他的杰作是短篇小说集
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 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 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 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 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 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 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 自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 米开朗基罗自画像 和雄伟的气魄。
雕像充分体现了 一种顽强、坚定和 正敌 人的威武姿态。是 雕塑史上最杰出的 作品之一。
米开朗基罗《大卫》
拉斐尔自画像
拉斐尔(1483—1520)的 绘画代表着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水 平,他在其一生短暂的 37年中创作了数不清的 天主教主题绘画和其他 神话及世俗主题的绘画, 而其创作的众多美丽的 “圣母画像”则更是世 人为之倾倒的艺苑奇葩、 画坛绝笔。
拉 斐拉 尔斐 的尔 ︽的 西︽ 斯圣
《神曲》
《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共18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共18张PPT)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
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自主学习
一、文艺复兴 (一)背景 1.经济条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2.阶级条件: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发展
3.思想条件: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4、影响:
(1)宗教改革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如瑞士、 英国宗教改革。
(2)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教派,统称为新 教派,如: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3)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开始打破对罗马教 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问题探究
1、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意志兴起?开始的标志 是什么?
信仰即可得救、简化宗教仪式、驱逐天主教会势力
引发农民战争、确立教随国定、取得合法地位
2、瑞士宗教改革
加尔文
否定教会权威、建立民主教会
激进派、影响遍及欧洲
3、法国的宗教战争 胡格诺
两大集团三十年宗教战争 天主教仍为国教,但允许信仰新教
4、英国的宗教改革 英国国教
断绝与罗马教皇的关系、教义、制度、仪式不变 建立英国国教、清教徒运动
4.文化条件: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一、文艺复兴 实质:不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
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 时间:14世纪
• 国家:意大利
• 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 经济基础: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 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打破 教会权威实现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一场思想 变革首先在意大利出现了。

[课件]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 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 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 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 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 路德借助了 《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 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 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 丁· 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为什么 “在意大 利,这层纱幕最 先烟消云散”了?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 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 —一直处在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 眠和半睡眠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 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 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 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 先烟消云散。 ————布克哈特
8.《十日谈》的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 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程,路遇一群 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 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 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 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 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 )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2.兴起: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1).主要思想
信仰上帝就可 获得救赎
材料一: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 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马丁· 路德
每个基督徒都可 以直接阅读和解 释《圣经》 材料二: 马丁路德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 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 可以对《圣经》的 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 解,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别人信仰自由的权利。

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ppt课件

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ppt课件

一、文艺复兴
• 核心:人文主义 • 成就:
领域 文学
艺术
代表人物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达.芬奇
代表作
《十日谈》


《神曲》

《歌集》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一、文艺复兴
• 扩展:16实际,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 欧洲其他国家,达到高潮。
• 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 出来,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越来越强的 挑战。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实文质艺:不复是古兴典文化的复兴,而
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 时间:14世纪 • 国家:意大利 • 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 经济基础: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生了新
兴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打破教会权威实现 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一场思想变革首先在意大利出 现了。 • 人才和文化基础:意大利所具有的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丰厚的文化遗存。
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 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 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
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 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
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
二、宗教改革
• 影响: • 基督教会进一步发生分化。 • 教会对人们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控制逐
渐削弱。
但丁(1265-1321) 彼特拉克(1304-1374) 薄伽丘(1313-1375)
二、宗教改革
• 什么是宗教改革? • 16世纪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各
国的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 由早期资产阶级领导的在宗教改革外衣下 开展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 为什么会发生宗教改革? • 文艺复兴的影响 • 天主线:出售赎罪券 • 马丁·路德的主张: • 第一,他认为信仰上帝就可得救,这实际

课件4: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4: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
1、背景: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经济掠夺。
2、导火索:出售赎罪券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
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 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 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 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 魂就能升入天堂。
3、序幕: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 主义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 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 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带有资产 阶级倾向。
把人的精神从天主教会的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4、宗教改革有哪些影响?
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建 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
1、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1)经济基础:意大利各城市在竞争中出现了资本主义 萌芽。 (2)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生 了新 兴的资产阶级。 (3)人才和文化基础:意大利所具有的古代希腊、古代 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
2、文艺复兴的成就
⑴ 意大利“文学三杰”
薄伽丘 《十日谈》
彼特拉克 《歌集》
但丁 《神曲》
《神曲》分“地狱”、“炼
狱”、“天堂”三部。
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
恶。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
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
诗人。
——恩格斯
⑵ 文艺复兴之“美术三杰”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
中世纪的圣母子
拉斐尔的圣母子
比较两幅画在面部表情、人物服饰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课件2: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2: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 代替“神的学问”,被 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
思考: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对待宗教的态度?
答案提示:在一定程度上认识 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 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 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人文主义者对教会势力抱和解 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 道路。
5、文艺复兴的扩展
莎士比 亚
16世纪以后:高潮
哥白尼 意大利
欧洲各国
文学艺术
科学
5、文艺复兴的传播与发展(16世纪)
意大利→西欧诸国 杰出代表:莎士比亚 代表作: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梦》
英国思想家培根、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 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 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 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 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 物的灵长!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 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 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 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就在这片 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 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可·波罗等伟大的人 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 尼和暴君。
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条件)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推动
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是人文主义
内容
A以人为中心 B反对教会
C崇尚理性与科学知识
表现 文学三杰 艺术
影响(意义)A、B、C
推动了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导火线 赎罪券 经过: 德意志 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四: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 留在意大利。…… 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 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拜 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 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因此意大 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此外, 意大利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
4、人才和文化基础:意大利大量保有古希腊 罗马文化遗产和人才优势
材料一: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 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穷荣辱, 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 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这并 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 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 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 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 而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来证明自己 是上帝的选民。
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中世纪神学观念: 原罪说:亚当、夏娃偷吃禁果, 犯下罪恶,所以人生来是有罪的。 注:中世纪是指从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灭亡 赎罪说: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 公元476年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是古 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 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 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欧洲的封建时代 来世说: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 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三)核心: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把人性从教会的束缚中解救出来)
宗教神学 以神为 中心 人文主义 以人为 中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禁欲和 等级 来世 观念 现世的 自由 享受 平等
蒙昧 主义 理性 和科学
(四)成就
时间 国别领域 14 文学 世 纪 “三杰” 意大利 人 物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代表作 《十日谈》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基督教的演变
一世纪诞生 1054年第一次分裂
基督教
天主教(西派)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东正教(东派)
路德派 新 教 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派
天主教
5、性质:
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反 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 当时宗教改革斗争为什么借助宗教来反对 天主教神学的形式? 天主教会在西欧垄断一切,势力强大, 根深蒂固,而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封建的 思想理论不够成熟。
课堂练习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 义当作自己的旗帜,颂扬“人”,蔑视 “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 “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一现象的 关键在于( ) A.天主教会宣扬神权封建思想 B.资产阶级个人私欲的膨胀 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下,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封 建束缚,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 D.资产阶级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D
A 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主要历史任务是 ( ) A.把人从禁欲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 B.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把人从罗马教皇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控制下解放出来
一、文艺复兴 (14~17世纪)
(一)背景 根本原因 天主教会垄断了教育和思想文化, 1、社会背景: 压抑人性。
2、经济基础: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教会的 思想障碍 4、人才和文化基础: 意大利大量保有古希腊罗 马文化遗产和人才优势
探究: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把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称为“文艺复兴”?其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 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资 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表面是思想文 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实际是思想 家们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实质: (三)核心内容: 人文主义
(2)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天主教会阻碍
材料三:德意志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 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诸侯割 据,这使得德意志皇帝不得不依赖于教会的力 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 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 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 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 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 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 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人文主义 者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 宗教改革的道路。
(16世纪,德意志) 二、宗教改革 结合材料思考:宗教改革兴起于什么时间?最早 兴起于哪里?
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 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 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 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灵魂得救靠什么?普通圣徒是否可以与上帝直接交 流?两者争论的核心是什么?
3、路德的思想主张
第一,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 需购买赎罪券 (1)(因信称义) 第二,基督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不 必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 《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 (1)(2)---------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第三,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6、影响:
①思想上: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 了思想, 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 展。 ②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 精神枷锁。 ③政治上: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对后来 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 展。
•一个根源: •两大运动: •一种精神: •共同影响: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 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 积极: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 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 我意识,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 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 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 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 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 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 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解放思想
本课小结
(14-17世纪)文艺复兴:本质是以人 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 (16世纪)(文艺复兴影响下的)宗教 改革: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 罗马教会的统治。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 自由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 义的主要诉求。
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 理性。
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材料二:我自己个人奋斗,发家致富,不是我 自己贪财,而是上帝要我去当商人,让我去奋 斗的,因为上帝早就定好了。所以,个人财富 是合法的,谁都要尊重,不可以夺走。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关于宗教 世界上三大宗教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14、15世纪先后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 罗伦萨一些城市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经济基础: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三:基督教教义含有明显反商意识,也禁止 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物质追求。14世纪崛 起于意大利中北部城市的新兴资产阶级,由于拥 有财富从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 关于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 3、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教会的思 想障碍
(16世纪,德意志) 二、宗教改革 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宗教改革是在什么样的背 景下兴起的? 1、背景: 材料一: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使天主 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人们对教会 精神禁锢和腐败批评更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 望日趋强烈。 (1)文艺复兴的影响
材料二: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 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 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神曲》
《歌集》
15 世 纪
艺术 “三杰”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拉斐尔 文学 英国 莎士比亚
达· 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大卫》 《西斯廷圣母》 《哈姆雷特》 等悲剧和喜剧作品
16 世 纪
下图为达· 芬奇在绘画、人体研究、人体解剖、 机械、妇女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 些成就的取得从本质上说明达· 芬奇
(一)背景: (二)实质: (三)核心: (四)成就
(五)评价: 积极: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 意识,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 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消极:过分推崇个人意志,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
【合作探究】2:阅读P28【学思之窗】,请 你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 么态度?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强调人的 解放,人的价值,主张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崇尚 科学,追求知识 。 A.把高度的科学观察、分析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结合在一起 B.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范围广阔而又登峰造极的成就 C.实现了文艺复兴时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 D.在艺术与科学领域都是新时代的巨人
一、文艺复兴 (14~17世纪)
探究: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14—17世纪的意 大利会首先发生这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一)背景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 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禁欲 主义,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
1、社会背景:天主教会垄断了教育和思想文化, 压抑人性。
(4)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王权高于教权。 --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4、宗教改革的扩展 受其影响,瑞士、法、英等亦开展宗教改革
加尔文,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 文宗教的创始人。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 教原理》一书,全面阐述了加尔文的改革派神学 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