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疑问解答(二)
03G101平法标注问题详解
03G101 平法标明问题详解在03G101-*平法标明中,有好多人有疑问,我在此外站看到现贴在这里供大家参照 ,也希望大家把疑问再提出贴在这里 ,供大家议论 .●墙问题( 1):在 03G101-1 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 时,能否只要锚入AL 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 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结构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达成墙与板的相互连结。
暗梁其实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增强带。
暗梁仍旧是墙的一部分,它不行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因此,当墙顶有AL 时,墙竖向钢筋仍旧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 2):剪力墙钢筋、 AL 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如何,图集中为何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仍是从下边过?直钩所在板中的地点能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 AL ,能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 AL 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添了一个 AL 钢筋直径?■答墙问题( 2):比较适合的钢筋绑扎地点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 AL 箍筋,第三层为 AL 纵向(水平)钢筋。
端头直钩与 AL 箍筋为同一层面,因此从面筋上过。
墙筋直钩在板中的地点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别状况下两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两者一平常,墙筋直钩地点在板的上部。
●墙问题( 3):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当伸入柱钢筋内侧仍是外侧,现实中大部分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感觉这样不当,但图集上没有详尽规定,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怎么样的?■答墙问题( 3):往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假如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
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
请参看03G101 勘误: 6、第 47 页端部暗柱墙结构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地点稍往退后,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平法常见问题答疑
平法常见问题答疑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平法已在全国全面普及并向纵深发展。
平法追求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平法会不断地否定自身并进一步完善。
随着平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也要求我们在对平法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理论和技术。
1、06G101-6P45第三条如ex尺寸大,较大者方向钢筋设置在下,请问到底是哪个方向?答:图集中注解第5条已经明确规定了水平为X方向,垂直为Y方向,而且图示也已经非常清晰了,ex指的是x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ey,指的是y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二者要判断大小,哪个值大,哪个方向的钢筋就放置在下。
2、06G101-6基础梁端无外伸构造与04G101-3P29不同,为什么?答:06G101-6和04G101-3所涉及的基础类型不同,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在新的图集中也考虑了一些新的处理方式,像柱的插筋构造也是有区别的。
3、06G101-6P53柱宽基础梁时,加腋筋竖筋如¢8@200在封闭范围内全部布置吗?还是仅图上示意根数?答:在加腋的这个位置,布置的是钢筋网片,如果只是图上的3根,那要200的间距干嘛!只是在计算的时候La长度范围是不用布置的,图示主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这一段距离是锚固了。
而且伸入相邻的基础梁,想布置钢筋也比较费事了,梁里面多的是钢筋。
4、06G101-6P61柱顶纵筋在承台内的锚固应伸至承台顶?答:图集中注解第3条已经说明这个问题了,只要伸入承台内的长度满足Lae和35d的要求就可以了,这个和柱的钢筋要到顶是不一样的。
桩和承台都是基础构件,承台是为了扩大受力截面,更好的承载上部构件,如果桩足够大的话,就没有必要设置承台了。
5、06G101-6 P51页,内容是否与04G101-3的内容相同?还有其他的内容,是否也相同?答:这个是不同的,看图的时候要仔细,非贯通纵筋在-3中取值除了L0/3以外,还有一个a 值来控制的,在-6中没有这个控制条件了。
平法问题汇总2
基础一、1、04G101-3图集第6页关于‚加腋‛注写的规定:‚b ×hYc1×c2‛,‚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但是,基础梁有两种‚加腋‛,一种是侧腋,另一种是顶腋。
第6页没有说明此标注是侧腋还是顶腋?不过,看了第33页‚基础主梁梁高加腋注写图示‛与第38页‚基础次梁梁高加腋‛的图形语言,我认为第6页说的是‚梁高加腋‛。
——这个认识对吗?2、而且,我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础主梁加侧腋‛,设计时,在施工图上是不必进行注写的,施工人员‚自动‛按照第31页‚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来进行操作即可。
——这个认识对吗?答:1.对.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2.对.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二、1、看了青来教授12月8日关于基础梁保护层的一个回复:‚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
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38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定(保护层)为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保护层)将大于40。
但对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再对比04G101-3图集第25页,感到现在有发布‚勘误‛的必要。
2、第25页‚保护层‛表中,‚基础底板‛的数据表现方式是好的,就是分别对‚顶筋‛和‚底筋‛列出保护层的厚度。
请教青来教授:括号里面的‚防水:50‛也是指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吧?3、建议‚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也按‚顶筋‛和‚底筋‛分别列出。
你看好吗?答:由于高板位筏形基础应用不多(中板位更少),所以不计划在101-3的构造详图中公布高板位和中板位的构造,而25页的通用构造主要服务于本图集的构造,且由于38页的构造中已明确梁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应用中不存在问题.对于低板位筏基,即便上翻基础梁中也可能有回填土,但属于无水"封闭土",不象自然土对钢筋有侵蚀性,所以基础梁侧面及梁顶的保护层不必采用40.就目前101-3所包括的低板位筏基构造,25页不存在勘误问题,但宜以加注解的方式适时修正以求全面.另外,防水为50系指低板位的板底筋三、在高层建筑中,有很多采用桩基方案,但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底下室,此时的底板和我们常说的筏板有什么区别呢?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采用怎样的计算模型呢?在这里柱下是独立的承台,承台之间设有拉梁,且底板的厚度也比较厚,一般都是500左右。
陈达飞老师关于平法的有关问答答平法
为什么梁的箍筋要使用“大箍套小箍”?CDF:过去,在“多肢箍”(例如4肢箍)的施工操作时,常常使用“等箍互套”的方法,即使用两个尺寸相同的双肢箍交错相套形成一个4肢箍。
前面讲过,当梁承受扭矩时,沿梁截面的外围箍筋必须连续,只有围绕截面的大箍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此时的多肢箍要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状。
如果梁不承受扭矩(仅受弯和受剪),可以采用两个相同箍筋交错套成四肢箍,但采用大箍套小箍能够更好地保证梁的整体性,且材料用量并不增加。
前面的话,是在2003年03G101-1图集推出不久时讲的。
但是在2003年11月03G101-1图集再版时,在第62-65页增加了“注1”写道:“当箍筋为多肢复合箍时,应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
”从而明确地推行“大箍套小箍的形式”。
并且,在后来出版的04G101-3 图集(筏形基础)中,也明确地提出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而且画出大箍套小箍的示意图。
无论什么梁,支座负筋延伸长度都是“Ln/3”和“Ln/4”?CDF:03G101-1图集第54页是“平法梁”的一个最重要的图(页),里面包含很多的信息,一定要完全、彻底地掌握它。
现在就从“Ln/3”和“Ln/4”说起。
一、框架梁(KL)“支座负筋延伸长度”来说,端支座和中间支座是不同的。
(1) 端支座负弯矩筋的水平长度:第一排负弯矩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1/3位置;第二排负弯矩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1/4位置。
(Ln1 是边跨的净跨长度)(2) 中间支座负弯矩筋的水平长度:第一排负弯矩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3位置;第二排负弯矩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4位置。
(Ln是支座两边的净跨长度Ln1和Ln2的最大值)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第一排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从字面上说,似乎都是“三分之一净跨”,但要注意,端支座和中间支座是不一样的,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对于端支座来说,是按“本跨”(边跨)的净跨长度来进行计算的;而中间支座是按“相邻两跨”的跨度最大值来进行计算。
建筑平法设计常见问题
建筑平法设计常见问题一、综合问题1、平法设计标准图籍包括哪几本,分别是什么内容?分别适用哪些构件?答:现行的G101平法系列图籍包括4本: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适用柱、剪力墙、梁三类构件;03G101-2《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九种常见的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04G101-3《筏形基础》,适用梁板式筏形基础(包括基础梁和基础平板)、平板式筏形基础;04G101-4《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板、屋面板;2、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概念定义?答:框架结构就是由框架柱和框架梁组成的空间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就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一些剪力墙,以加强结构抵抗水平地震力的作用。
纯剪力墙结构就是整个建筑物都采用剪力墙结构,包括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墙梁(连梁、暗梁、边框梁)。
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指下面为框架结构,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在中间以框支柱和框支梁作为结构转换层。
3、什么是框支柱,什么是框支梁?答: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因为建筑功能的要求,下部大空间,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构件连接。
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结构为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支撑框支梁的就是框支柱。
4、什么是短肢剪力墙?答:我国的容柏生院士首先正式提出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并扼要叙述了这种结构体系的构成、特点和设计原则。
指出,短肢剪力墙是指肢高厚比为4~6的剪力墙,它是介于异型框架柱(肢高厚比为2~4)和一般剪力墙(肢高厚比大于6)之间的一种剪力墙。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1.2条定义“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
目前,现行国家规范或规程中尚未给出有关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条款。
关于平法使用中易忽视问题之我见
关于平法使用中易忽视问题之管见近年来通过对平法相关理论和平法图集的学习,结合现场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接触平法不多,初涉施工管理工作的年轻管理者来说。
对于平法中未涉及的或实际工作中易歧异理解或忽视的问题,就我所掌握或理解的进行汇总,下面按结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做一些简要的介绍:一、基础部分1、筏形基础梁的锚固问题:在筏形基础中,基础梁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框架柱的支座。
因此,基础主梁(直接支承框架柱的基础梁)的钢筋(纵筋与箍筋)应在节点区连续布置;基础次梁(以基础梁为支座的基础梁)的钢筋应锚固在基础主梁中(可参考框架梁的锚固方式,但应注意其上下钢筋受力性质正好相反)。
筏形基础板尽端钢筋弯钩直段应≥12d,当板的上部与下部均配置钢筋,且两侧未用钢筋封闭时,应采用拉筋将板进行封边处理。
2、基础柱、梁上柱的一般锚固问题: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对于特厚基础(2米以上)在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满足锚固长度即可。
3、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的箍筋的设置问题:按要求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要求加密。
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砼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
4、基础梁、地梁的构造腰筋的锚固问题: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锚固。
若无设计要求时,可按框架梁的构造腰筋〔≥0.4 La(LaE);弯钩15d〕处理。
二、梁、柱部分1、抗震kz纵向钢筋的非连接区和一般连接构造的规定问题:柱纵筋非连接区的概念——所谓“非连接区”就是柱纵筋不允许在这个区域之内进行连接。
无论绑扎搭接连接、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都要遵守这项规定:a、基础顶面以上有一个“非连接区”,其长度是≥Hn/3(Hn是从基础顶面到顶板梁底的柱的净高)。
钢筋平法中所遇问题的整理
钢筋平法中所遇问题的整理来源:不详发表日期:09/06 浏览次数:2313作者:不详有关平法中所遇问题的整理(请大家一起补充)一、问剪力墙竖向钢筋与暗柱边多少距离排放第一根剪力墙竖向钢筋。
答:1/2竖向分布钢筋间距。
二、非抗震的框架梁中以及非框架梁中,是否有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答: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1、下部钢筋不少于1/2伸入支座(另外1/2可以不伸入支座);2、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至少为两根(角筋)。
三、1.在03G101-1第38页及44页的中柱封顶构造C节点图中,当直锚长度≥laE(la)时,此时柱纵筋是否不需要伸至柱顶后截断,只需一个锚固长度就足够了?2、在03G101-1第39页及45页的“梁上柱纵筋构造”中,插筋是否只需伸入梁内满足0.5laE(la)+弯折1 2d就足够了,而不必伸至梁底部?答:1、必须直达柱顶,否则柱未到头;2、必须伸至梁底,对柱“生根”决不可抠门。
四、在03G101-1第38页和第44页的"柱变截面下柱钢筋封顶,上柱钢筋从新插筋"的构造大样图中,关于下柱钢筋封顶锚固的问题:1、如果梁高hb-保护层≥la E(la)时,下柱钢筋是否伸至柱顶,不需要弯锚部分“c+200”?2、当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才需要弯锚,下柱钢筋伸至柱顶,且还需≥0.5laE(la)时,才加弯锚部分“c+200”?3、是否弯锚部分是固定的“c+200”,不需要再加长了?答:各种情况均须伸至柱顶,然后弯钩“C+200”,这是个封顶问题,不是锚固问题。
五、在03G101-1第57页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端支座锚固构造节点中,当直锚时,是否也需要满足≥la且同时满足≥0.5hc+5d的条件?答:可以直锚,请看图注,非抗震没有过中线加5d的要求。
六、1、剪力墙暗梁配筋构造见图集第51页。
但该页图主要说的是连梁的构造,暗梁只有一个截面图。
因此带来了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施工答疑
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
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
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墙问题(3):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答墙问题(3):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
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
请参看03G101勘误: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墙问题(4):请问陈总在03G101第47页中“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为什么取消了原00G101第33页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工,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中比较困难。
■答墙问题(4):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
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
●墙问题(5):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2)条是否和第(1)条相联系的,即:如果设置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如果设置补强纵筋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1)条“洞口每边加钢筋≥2Φ12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执行。
平法钢筋的答疑(最新整理版)
平法钢筋的答疑(最新整理版)一:梁部分G101系列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
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应按第一种算法。
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
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
”答:laE是直锚长度标准。
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
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
3、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
平法图集答疑
在03G101-*平法标注中,有很多人有疑问,我在另外网站看到现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把疑问再提出贴在这里,供大家讨论.● 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
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
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
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 墙问题(3):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 答墙问题(3):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
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
请参看03G101勘误: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图集的答疑
平法答疑1.问:在现浇楼板施工中存在以下问题:十字节点处由于有两层梁筋,两层板筋常无法满足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
为了盖住钢筋只能增加砼厚度,还有由于起拱梁中部也存在此问题。
比如梁的保护层为25上部板筋为∮14 保护层剩余最多11不能满足不小于15且不小于钢筋的直径的要求,而在中部起拱位置则几乎没有保护层。
03G101中是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那么是否可以适当减小箍筋高度答:板的保护层厚度小于梁的,因此板筋与梁箍筋在一个层面。
你提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向的框架梁在框架柱内交叉时,结构设计工程师是不是已经考虑一个方向梁的计算高度应该多减去一个相交叉的纵筋直径(这是必须应该考虑的,否则施工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保护层最小厚度要明白“最小”的含义,当一个方向梁顶保护层为最小时,另个方向的梁顶保护层应该比保护层最小厚度再多出一个钢筋直径,否则无法符合规范要求。
2.问:现浇钢筋砼板的上皮负弯距钢筋的锚固是否按03G101-1中的la,上皮负弯距圆钢钢筋深入支座弯锚后还要180弯钩吗?答:板扣筋(光圆钢筋)在施工界的习惯做法是不加弯钩,跨内端这样处理没有问题,但在端支座就要看原设计假定。
如果设计的端支座负弯矩筋为构造配置,则可不加180度小弯钩;如果端支座按刚接考虑(如以剪力墙为端支座并按刚接),则宜做180度小弯钩以保证满足锚固要求。
3.问:3.1.常见的筏板基础是梁底与板底一平,梁顶有可能比板顶高。
现在图纸上有另一种有梁式筏板,却是梁顶与板顶一平,梁底比板底低,为方便称呼,姑且称之为“倒筏板”(也许有更规范的名称,请陈教授指正)。
3.2.现在的问题是:“倒筏板”梁的上部纵筋放在筏板上层钢筋网的上面还是下面?(设计上什么也没有写,也问不出来)我的分析是:地基土压力通过筏板钢筋传递给梁,所以“倒筏板”上层钢筋网放在基础梁上部纵筋的下面。
平法系列图集疑难解析汇总
还有,Ⅳ级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级钢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并不合适,也不经济。
●综合问题(2):03G101与03G329有矛盾时依谁为准?
■答综合问题(2):03G101在编制时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与03G329协调一致。当设计者选用03G101时,应以03G101为准。当设计者既选用了03G101,又选用了03G329时,由于03G101中的构造是与平法施工图配套使用的正式设计文件(详见03G101总说明第4、5两条),如果设计者采用了平法制图规则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其构造应以03G101为准;如果未使用平法表达,则不应以03G101为准。
●综合问题(4):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26页10.1.5条规定板下不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我个人认为是否还应该满足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位置,这也是一贯的施工做法。
■答综合问题(4):请注意规范用语“不应小于”的意义。大学教科书中是“=”概念,而工程规范和规程是“≥”的概念,因此,可以伸至支座中心位置。
平法系列图集疑难解析汇总
综合问题
●综合问题(1):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Ⅳ级钢筋时,它得锚固长度应该如何计算?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混凝土验收规范上都没有出现Ⅳ钢筋,是否国家已经取消了该级别的钢筋用于建筑工程中。谢谢!
■答综合问题(1):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中,受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的限制,强度过高的钢筋发挥不出其全部作用(这正是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不设Ⅳ级钢筋的理论依据)。所以,即便是Ⅳ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与Ⅲ级钢筋相同),且当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时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于Ⅲ级的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按Ⅲ级钢筋即可。
平法问题
问:1、梁的下部纵筋一定要在中间支座锚固吗?2、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两边钢筋的切断点都在中间支座上,可否理解为两边钢筋在中间支座搭接?3、不是说“能通则通”吗?支座两边直径相同的钢筋贯穿中间支座,不是可以降低支座处的钢筋拥挤程度吗?答:1、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可以看出,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一般都在中间支座锚固。
其锚固长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 ≥LaE(2) ≥0.5hc + 5d (即是“超过柱中心线5d”)2、第54页图中所示的“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构造”,说的是“钢筋锚固”,而不是“钢筋搭接”。
“钢筋搭接”是两根钢筋之间的行为,“钢筋锚固”是一根钢筋对于支座的行为。
图中所标出的“锚固长度”是每根钢筋从支座边缘到切断点的距离。
按锚固长度两个条件之一的“≥LaE”来看,下部纵筋的切断点一般应该伸过支座的另一边了,而不是“在支座内部”了。
3、“能通则通”一般是对于梁的上部纵筋说的,梁的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上“能通则通”,而上部纵筋可以在上部跨中1/3跨度的范围内进行连接。
但是,梁的下部钢筋不能在支座上“能通则通”、而让钢筋在下部跨中进行连接。
因为,下部跨中是正弯矩最大的地方,钢筋是不允许在此范围内连接的。
问:“平法梁”的加腋构造有几种?在何处使用?答:1、综观03G101-1到04G101-3图集,“平法梁”的加腋构造有两大类,一类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另一类是水平方向的加腋(侧腋)。
2、03G101-1图集第60页“框架梁加腋构造”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具体说是在框架梁底部的加腋。
其构造特点是加腋部位的主筋伸进框架梁或框架柱内的长度≥LaE(≥La)。
这种加腋构造是设计指定的。
例如,在梁的集中标注中注写梁截面高度时标明300*700Y500*250其中“Y”后面的“500”表示腋长,“250”表示腋宽。
知道腋长和腋宽,就可以求出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加上直锚长度LaE,就可以计算出加腋主筋的长度。
平法常见问题答疑
平法常见问题答疑------陈青来平法讲座答疑(一)2007.91、03G101-1 第62页中,梁侧面纵向构造筋的构造要求是:当hw≥450时,设置纵向构造钢筋,且钢筋间距a≤200。
请问,如hw =450时,单侧设置多少道纵向构造筋?是1道还是2道?答:如果梁的净高正好等于450mm的时候,布置一道,那就是有两个空,450/2=225,按照图集要求已经大于200了,要布置两道,其实在这种情况下用不了两道,但是,在规范中有了这样的规定,所以我们一般见到的都是或者不布置,或者要布就布置两道。
另外,如果是设计人员则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是预算和施工人员,按图处理就可以了。
2、框架梁或梁截面较大时,拉筋的构造应如何设置?(当设计者无规定时)答:如果布置侧面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的时候,梁需要布置拉筋,拉筋的规定在平法图集中已经非常明确了,直接看03G101-1 P62注解第4条。
3、桩头已镶入承台处,桩顶的承台钢筋是否需考虑保护层?答:从平法的图示来看,桩的钢筋是从桩顶位置布置的,桩伸入承台50,100这个应该已经满足保护层的要求了。
不用从承台顶在考虑保护层了,否则太厚了。
4、抗震框架梁的底筋能搭接吗?在哪个位置搭接?答:抗震框架梁的底筋是可以搭接的,只要不在梁下部跨中位置就可以了。
5、箍筋两个弯钩的总长度应该是多少倍d?答:箍筋两个弯勾如果是135度,抗震的情况下是11.9d,不抗震的时候是6.9d。
6、当暗柱过长时,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是否应当伸至暗柱端或考虑与暗柱箍筋搭接?答:不管暗柱有多长,暗柱都属于墙的加强,它是墙的一部分,不是墙的支座,所以应该伸至暗柱的端部,不可以搭接。
7、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与圈梁,哪个是支座?答:在砖混结构中,二者都属于整个建筑物的构造加强构件,柱肯定是梁的支座,但是,在实际作用的时候,砖混结构中主要的承重构件是墙不是构造柱,所以,这种关系不像框架结构那么明显。
8、非框架梁L的底筋锚固长度是12d还是按03G101-1第33页第3点: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少于250mm?答:这个直接取12d就可以了,L的下部钢筋支座处属于受压区域,和框架梁不同,250mm指的是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钢筋平法问题解答讲解
钢筋平法问题解答(03G101、04G101、06G101)第一部分:柱问题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问题1、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lae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1.5倍的lae)2、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以个直角弯。
3、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10d,而早《03G10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12d,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4、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0.5lae,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5、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
是这样的吗?6、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底部,然后拐以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
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的3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4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吗?答柱问题:1、5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
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2、3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4、6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柱问题(2):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主筋大变小的问题。
试问:当柱子采用电渣压力焊时候有什么限制条件。
答柱问题(2):25mm碰焊14mm,直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如果施工规范对大小直径钢筋对焊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直径相差不要超过两级(25与20或18与14)。
问题(3)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
陈青来平法板问题汇总
陈青来平法板问题汇总平法板问题汇总●问题一:1、板负筋的长度到底是从梁侧边算起,还是从梁中算起,边梁上的负筋是否是从梁内侧处算起后再加一个锚固长度?如某一框架结构板厚120mm,边梁①轴梁宽为350,图上标注负筋φ10@200 ┌──┐1340。
我是这样计算负筋长度(即下料长度?)为90+1340+90=1520mm,而乙方送来的为90+1555+90=1735mm,乙方是用世纪胜算钢筋翻样软件做的,问负筋长度到底如何计算?2、还有一个就是中间梁上的负筋到底是从梁边还是梁中算起? 板厚120mm ⑤轴梁宽为300,图上标注负筋φ10@180 1150┌──┐1150,负筋是“横担”在梁的两侧的,我是这样计算负筋长度的 90+1150+1150+90=2480mm,我认为图上标的1150是从梁中计算的长度,而不是从梁边计算的长度,不必加梁宽了,负筋长不是90+1150+300+1150,而是90+1150+1150+90=2480mm 。
但乙方报送的长度为90+1505+1475+90,实在是让我不知怎么理解。
答:1、关于扣筋水平长度的标注,现在设计院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人按各人习惯的方法进行标注。
看看年底04G101-4图集(平法楼板)出版以后,这种局面有无改观。
2、看施工图的扣筋水平尺寸时,要注意它有没有“尺寸线”,看看它是从梁边算起,还是从梁轴线算起?如果某设计师连“尺寸线”也不给画出来,就太令人费解了。
3、还有一点设计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判断扣筋的水平尺寸,这就是:扣筋伸出梁外的水平长度(即“伸进板内的水平长度”),等于楼板净跨的1/4 。
4、至于“边梁上的扣筋”锚入边梁的水平长度,一般为伸到边梁外侧,再拐弯。
5、对于非宽扁梁宜伸至对边稍退后‘扎入’梁中,这样比全走梁外皮效果好。
●问题二:中间梁上的负筋到底是从梁边还是梁中算起?答:中间梁的负筋长度的计算方法是上皮负筋是相邻长跨净跨的1/3加梁或柱的宽度;第2皮负筋的长度是相邻长跨的净跨1/4。
陈青来教授钢筋平法答疑
陈青来教授钢筋平法答疑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
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
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
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答:问设计院。
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
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答:对。
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
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7》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答:不知道。
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6》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7》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8》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9》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0》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
如板底筋要求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指的是水平段外包长必须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但面筋要求伸入梁内La,此时弯钩已包含在La 内。
钢筋平法中所遇问题的整理
钢筋平法中所遇问题的整理</DIV><DIV align=center>有关平法中所遇问题的整理一、问剪力墙竖向钢筋与暗柱边多少距离排放第一根剪力墙竖向钢筋。
答:1/2竖向分布钢筋间距。
二、非抗震的框架梁中以及非框架梁中,是否有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答: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1、下部钢筋不少于1/2伸入支座(另外1/2可以不伸入支座);2、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至少为两根(角筋)。
三、1.在03G101-1第38页及44页的中柱封顶构造C节点图中,当直锚长度≥laE (la)时,此时柱纵筋是否不需要伸至柱顶后截断,只需一个锚固长度就足够了?2、在03G101-1第39页及45页的“梁上柱纵筋构造”中,插筋是否只需伸入梁内满足 0.5laE(la)+弯折12d就足够了,而不必伸至梁底部?答:1、必须直达柱顶,否则柱未到头;2、必须伸至梁底,对柱“生根”决不可抠门。
四、在03G101-1第38页和第44页的“柱变截面下柱钢筋封顶,上柱钢筋从新插筋”的构造大样图中,关于下柱钢筋封顶锚固的问题:1、如果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是否伸至柱顶,不需要弯锚部分“c+200”?2、当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才需要弯锚,下柱钢筋伸至柱顶,且还需≥0.5laE(la)时,才加弯锚部分“c+200”?3、是否弯锚部分是固定的“c+200”,不需要再加长了?答:各种情况均须伸至柱顶,然后弯钩“C+200”,这是个封顶问题,不是锚固问题。
五、在03G101-1第57页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端支座锚固构造节点中,当直锚时,是否也需要满足≥la且同时满足≥0.5hc+5d的条件?答:可以直锚,请看图注,非抗震没有过中线加5d的要求。
六、1、剪力墙暗梁配筋构造见图集第51页。
但该页图主要说的是连梁的构造,暗梁只有一个截面图。
因此带来了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2、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什么地方算起?当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1、梁的下部纵筋一定要在中间支座锚固吗?2、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两边钢筋的切断点都在中间支座上,可否理解为两边钢筋在中间支座搭接?3、不是说“能通则通”吗?支座两边直径相同的钢筋贯穿中间支座,不是可以降低支座处的钢筋拥挤程度吗?答:1、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可以看出,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一般都在中间支座锚固。
其锚固长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 ≥ LaE(2) ≥ 0.5hc + 5d (即是“超过柱中心线5d” )2、第54页图中所示的“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构造”,说的是“钢筋锚固”,而不是“钢筋搭接”。
“钢筋搭接”是两根钢筋之间的行为,“钢筋锚固”是一根钢筋对于支座的行为。
图中所标出的“锚固长度”是每根钢筋从支座边缘到切断点的距离。
按锚固长度两个条件之一的“≥LaE”来看,下部纵筋的切断点一般应该伸过支座的另一边了,而不是“在支座内部”了。
3、“能通则通”一般是对于梁的上部纵筋说的,梁的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上“能通则通”,而上部纵筋可以在上部跨中1/3跨度的范围内进行连接。
但是,梁的下部钢筋不能在支座上“能通则通”、而让钢筋在下部跨中进行连接。
因为,下部跨中是正弯矩最大的地方,钢筋是不允许在此范围内连接的。
再问:2005年10月21日听了陈青来教授的讲座:下部钢筋也能连通布置,可以在支座处1/3跨度的范围内连接(一般用机械连接)。
答:陈青来教授讲的是两点不同的意思:1、对于“非抗震框架梁”来说,可以在“支座处1/3跨度的范围内连接”,因为这里没有正弯矩。
——03G101-1图集也已经肯定了这一点。
2、如果采用一级机械连接,可以在任何位置上进行连接。
因为一级机械连接经过国家的多次试验,证明是相当可靠的(拉力试验的钢筋破坏点都不在机械连接处)。
问:03G101-1图集第65页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只在第一排钢筋上面标注尺寸“Ln / 3” 。
现在工程中出现了中间支座第二排上部纵筋,其延伸长度如何处理?是否可按“框架梁”的“Ln / 4”来处理?答:答案是肯定的,非框架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同“框架梁”。
根据如下:03G101-1图集第28页第4节“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 第4.4.1条:“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不包括井字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值为: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 / 3位置;第二排非通长筋延伸至Ln / 4位置。
”问: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图集第65页1、中间支座的上部纵筋(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为Ln1 /3 。
2、端支座的上部纵筋延伸长度标注值为Ln1 /5 ,然而后面还跟着一个“(Ln1 /3)”。
非框架梁端支座的上部纵筋延伸长度取Ln1 /5 还是Ln1 /3?什么时候取Ln1 /5 ?什么时候取Ln1 /3 ?答: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图集第65页1、一般情况下,梁端部上部纵筋取Ln1 /5 (Ln1为本跨的跨度值)。
2、图题“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的下方有一附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Ln1 /5 后面跟着的一个(Ln1 /3)”的意义为:弧形非框架梁的梁端部上部纵筋取Ln1 / 3 (Ln1为本跨的跨度值)3、本页的“注1”指出:当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或深梁时,梁端部上部纵筋取Ln / 3 ,Ln 为相邻左右两跨中跨度较大一跨的跨度值。
这一条必须注意。
当一道非框架梁两端支座的属性不同(例如一端为普通框架梁,另一端为剪力墙)的时候,这两个端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是不同的。
有人要问:什么是“深梁”?(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找不到“深梁”的定义。
)《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关于深梁的定义:对L0/h<5的钢筋混凝土梁宜按深受弯构件进行设计。
其中L0/h≤2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L0/h≤2.5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成为深梁。
此处,h 为梁截面高度;L0 为梁的计算跨度。
可取Lc和1.15 Ln两者中的较小值,Lc 为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n 为梁的净跨问:03G101-1图集第65页“L配筋构造”,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图示尺寸为直锚“12 d (La)” 。
1、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标注“(La)”是做什么用的?2、03G101-1图集第35页的注3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现在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直锚12d”是不是太小了?答:1、注意看图题“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下面括号内的标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 。
所以,“(La)”用于弧形非框架梁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
2、03G101-1图集第35页的表格题目是“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所以,该表格的注3:“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指的是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由于在设计中非框架梁不考虑抗震作用,所以非框架梁的正弯矩只存在于跨中,在支座附近没有正弯矩。
这样,非框架梁下部纵筋在支座附近为“受压钢筋”,所以不受图集35页“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的制约,直锚12d 就足够了。
3、还有请大家注意本页的注6:“梁下部肋形钢筋的直锚长度见图注;当为光面钢筋时,梁下部钢筋的直锚长度为15d 。
” 这就是说,直锚长度12d用于螺纹钢筋,直锚长度为15d 用于光面钢筋(一级钢筋)。
问:1、03G101-1图集关于“梁变截面”有哪些规定?2、有的设计把一道梁的某跨尺寸改变得与其他跨大相径庭,不仅截面尺寸不一样,而且梁顶面标高也不一样,还不如另设一个“梁编号”。
3、“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是如何解决“梁变截面”问题的?答:1、“梁原位标注变截面”是03G101-1图集所允许的。
(1) 03G101-1图集第26页指出: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即梁截面尺寸、箍筋……)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则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部位,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2) “梁原位标注变截面”在实际工程中是经常发生的。
2、“梁变截面”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1) “梁变截面”可能变截面高度,也可能变截面宽度。
由此引起的相邻两跨梁的截面关系,可能有多种情况:上平下不平、下平上不平、左平右不平、右平左不平或者是上面几种情况的组合。
(2) 由此引起的“钢筋”问题,不仅是“箍筋”,而且更为难于判断和处理的是:变截面跨与相邻左右两跨梁的纵筋的走向处理。
(详见03G101-1图集第61页)第61页有7个节点构造图。
其实,第61页的构造做法的基本点的就是:能通则通:能伸入另一侧梁的纵筋的直锚长度为LaE (La)不能伸入另一侧梁的纵筋就进行弯锚,即伸至对边后弯钩15d ,其直锚水平段要求≥ 0.4 LaE (≥ 0.4 La )〖注〗“能通则通”还表现在以下一点:当梁下部纵筋抬升的斜率≤1/6时:(节点⑥)支座两边相同直径的下部纵筋可连续布置即抬升穿越支座。
(3) 什么事情都有个“度”。
如果“梁变截面”变得太离谱了,造成某跨的截面长宽尺寸与邻跨大不相同,而且梁顶标高也不一样,那真的不明白把这样的两跨梁编成同一梁号还有什么意义?我以为,不同的各跨梁编成同一个梁号,是为了使梁的上部通长筋能够贯穿各跨。
如果连“梁顶标高”都不一致,则这样拼凑起来的“一根梁”还有什么意思?好不如分开编成两个不同的梁号算了。
3、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软件,先抓住最普遍的情况入手去解决“梁变截面”问题。
(1) 经过调查研究,实际工程中,最普遍的“梁原位标注变截面”方式是:只变“截面高度”——而截面宽度一般不变。
相邻两跨梁的截面关系是:上平下不平。
(2) 这样,处理起来就比较简单了:①变截面的“当前跨”——只需要把“箍筋尺寸”改变一下。
②整道梁的“上部通长筋”可以直通过去。
③而梁的“下部纵筋”可以采用“按跨锚固”的方法来解决。
(3) 在梁原位标注的属性框中有一栏的名称为“截面尺寸”。
这样,该栏可以接受以下格式的数据输入:300*700 ——加腋修正(当集中标注格式为300*700Y500*250时)300*700/600 ——悬挑端变截面(斜线前面为梁根的截面高度)300*600 ——(水平)变截面(当宽度与集中标注不同,要提示)【说明】“悬挑端变截面”还可能是“300*600/500”的格式,即梁根截面高度(600)不同于相邻跨的高度(700)。
问:“平法梁”的加腋构造有几种?在何处使用?答:1、综观03G101-1到04G101-3图集,“平法梁”的加腋构造有两大类,一类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另一类是水平方向的加腋(侧腋)。
2、03G101-1图集第60页“框架梁加腋构造”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具体说是在框架梁底部的加腋。
其构造特点是加腋部位的主筋伸进框架梁或框架柱内的长度≥LaE(≥La)。
这种加腋构造是设计指定的。
例如,在梁的集中标注中注写梁截面高度时标明300*700Y500*250其中“Y”后面的“500”表示腋长,“250”表示腋宽。
知道腋长和腋宽,就可以求出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加上直锚长度LaE,就可以计算出加腋主筋的长度。
此外,加腋部位的箍筋是变截面高度的。
框架梁加腋构造也可以在原位标注时标出,其注写格式同集中标注。
同时请注意,当在集中标注中规定了“梁加腋”的时候,如果在某跨梁的原位标注中注写相同尺寸的矩形截面(例如:300*700),则表示这跨梁取消“加腋”。
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具备在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中进行“加腋”标注的功能和钢筋计算功能。
3、04G101-3图集第33页和第38页分别为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的“梁高加腋构造”。
这也是垂直方向的加腋。
其加腋构造的特点与上述框架梁加腋构造相同,只是上下方向相反——“框架梁加腋构造”是在梁底部,而“基础梁加腋构造”是在梁顶部。
基础梁的“梁高加腋构造”也是设计指定的。
其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方式同框架梁。
4、04G101-3图集第31页表示“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
这是水平方向的加腋构造。
值得注意的是,基础主梁的这种“加侧腋”的构造不在施工图上进行标注,施工图也不给出结构详图,施工人员和预算人员自己根据04G101-3图集图集进行施工和计算。
“基础主梁加侧腋”的条件是:当基础主梁的截面宽度≤柱截面宽度时,基础主梁在柱的附近就必须加侧腋,以实现“梁包柱”的构造要求。
问:1、什么时候执行“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2、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0.1 Ln1——由于它离开了支座,会使梁失去支座的支承吗?3、03G101-1图集规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0.1 Ln1而00G101-1图集规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0.05 Ln1,如果现在执行用00G101-1图集设计的旧施工图,我们是采用“0.05 Ln1”还是“0.1 Ln1”?答:1、“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是由设计师指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