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

合集下载

成都理工大学(已有10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已有10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高等数学(一)2002——2005高等数学(二)2000——2005自然地理学2004——2005旅游资源学2004——2005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普通地质学2004——2005测量学2004——2005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04——2005,2010(2010为回忆版)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遥感地质学2004遥感导论2005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沉积岩石学2004——2005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环境化学2004——2005普通化学2004——2005地质学基础2004——2005油藏工程2004——2005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渗流力学2004——2005油层物理学2004——2005普通生物学2004——2005结晶学与矿物学2005能源学院普通地质学2004——2005油层物理学2004——2005沉积岩石学2004——2005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渗流力学2004——2005油藏工程2004——2005机械原理2004——2005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2004——2005工程岩土学2004岩土力学2004——2005结构力学2004——2005工程力学2004——2005环境化学2004——2005水力学2004——2005建筑设计原理2004——2005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普通生物学2004——2005机械原理2004——2005信息工程学院普通物理2004物理2005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地质学基础2004——2005信号与系统2004——2006通信原理2004——2006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数据结构2004——2006数字电子技术2004,2006计算数学2004线性代数2004——2005概率论2004计算方法2004——2005高等数学(一)2002——2005高等数学(二)2000——2005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高等数学(一)2002——2005高等数学(二)2000——2005普通地质学2004——2005分析化学2004——2005无机化学2004——2005普通化学2004——2005电子测量与仪器2005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核电子学基础2005普通物理2004物理2005机械原理2004——2005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高等数学(一)2002——2005高等数学(二)2000——2005无机化学2004——2005分析化学2004——2005有机化学2004——2005无机材料物理化学2004——2005 材料科学基础2004——2005材料科学概论2004——2005化工原理2004——2005结晶学与矿物学2005信息管理学院高等数学(一)2002——2005数据结构2004——2006计算数学2004线性代数2004——2005概率论2004最优化方法2004——2005计算方法2004——2005管理学研究2005现代管理学原理2004微观经济学2004——2005西方经济学2004——2005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4——2005 科学技术史2004——2005社会学原理2004——2005外国语学院综合英语2004——2006英语语言基础理论2004——2005 二外俄语2003二外法语2004——2006二外日语2004——2006沉积地质研究院高等数学(一)2002——2005高等数学(二)2000——2005普通地质学2004——2005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沉积岩石学2004——2005普通生物学2004——2005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无此试卷)。

211261542_基于测井解释的延安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211261542_基于测井解释的延安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58·2023年第10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3)10-0058-03基于测井解释的延安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杨泽1,张奔2,白雪松1(1.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城轨工程学院,陕西渭南714000;2.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地质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随着国内各大油气田步入开发中后期阶段,初期的地层划分精度已然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而在含油气地层的详细描述与对比中,测井技术是最为实用且高效的一种方法。

基于层序地层学与旋回地层学理论,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L 区延安组为例,运用对比标志层法、沉积旋回对比法、地层等厚法、邻井追踪法等方法,结合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电阻率等测井曲线特征,对该区块300多口井进行分析研究,完成了L区延安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阐述了测井曲线应用于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测井曲线;地层划分与对比中图分类号:P536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3.10.016地层划分与对比是沉积层序旋回性与储层非均质性相结合的体现,其直接影响到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对油藏分布规律的认识。

目前,随着国内大多数油气田开发进程步入中后期阶段,地层压力下降、含水率上升、层间和层内矛盾突出、小层变化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变强,建立油水井间有效的驱替系统并摸清储层注水见效规律已然成为开发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1-3],而对含油层系进行细致的地层划分是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

在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早期,勘探长庆油田以及延长油田时均对三叠系及侏罗系含油地层展开详细研究,并且将侏罗系下统延安组地层自下而上大致划分成延10—延1的10个油层组[4-5]。

现今这种粗略的划分已然不能满足油藏工程设计的需要,必须在原有的地层划分基础上进行精细划分。

成都理工大学-地科

成都理工大学-地科

地球科学学院COLLEGE OF EARTHSCIENCES◆教授(级)33人、副教授(级)3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百名跨世纪优秀科技人才培养计划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地球化学◆省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省级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矿产勘查地质学、矿床学、岩石学、铀矿地质◆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重庆城口巴山锰钡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理科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资源环境地质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省级教学团队:地球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质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矿勘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盆岭-盆山构造与油气、构造成矿学理论发展与实践◆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本科专业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地球化学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学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资源与环境遥感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化学沉积学(含:古地理学)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固体地质勘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共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矿产普查与勘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遥感沉积学(含:古地理学)古生物与地层学博士后流动站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共建)地质学本科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招生类别:理工专业剖析: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及时空演化的自然学科。

“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作者:柳广弟宋泽章陈冬霞姜福杰孙明亮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09期[摘要] “石油地质学”是资源勘查专业的主干和核心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引领课程思政,不仅增加了专业课学习的活力,也让思政教育增加了“亲和力”。

“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在把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结合各章节原有的教学内容,通过油气勘探历史、油气勘探實例和石油地质基本原理的讲解,有机地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学石油、爱石油、奉献石油”的专业教育、“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教育、“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教育和“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教育,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中,把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向而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 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资源勘查工程[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学改革项目“‘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XM10720190017);2019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级教改项目“资源勘查工程一流专业建设”(2019001)[作者简介] 柳广弟(1961—),男,天津人,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学和油气资源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9-0051-04 [收稿日期] 2020-10-28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带来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接触的信息海量增长。

由于信息良莠不齐,青年大学生辨识能力有限,多元价值观、多元信息甚至是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深化思政教育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Petroleum Geology》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修订)人:宋荣彩制定(修订)时间:2010年2月所在单位:能源学院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课程简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大致知晓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萌发对从事油气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教学内容: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化工原料,国际贸易物资;世界及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任务、内容、性质及主要相关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和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油气矿产的基本特点;大致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内容梗概。

对油气行业的现状,尽可能运用最新的统计资料。

对油气资源的展望和新的替代能源的研究可作适当介绍和讨论。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教学目的: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使学生对本课程所讨论的物质对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教学内容:石油的概念;石油的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组分等;石油的分类;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石油的物理性质。

(石油工程专业适当补习相关有机化学内容)天然气的概念(广义和狭义);天然气的产出类型;天然气的组成——烃类和非烃类组分;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稳定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式;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分馏效应;油、气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硫、氮、氧作简要介绍。

(石油工程专业只讲碳、氢同位素分布的表示及油气中碳、氢同位素的分布范围)油田水概述;油田水的产状,包括贮存状态、与油气的位置关系;油田水的来源;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油田水的水型;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了解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专业概念,理解石油不同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组分、馏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油、气主要物理性质(比重与密度、粘度、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明确油、气没有确定的物理常数,化学组成是决定其物理性质的本质因素。

石油地质学-1. 绪论

石油地质学-1. 绪论

解放后,在潘钟祥、黄汲青教授的陆相生油观点 的指导下,我国的石油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到1963年,就结束了一个多世纪靠洋油过日子的 悲惨历史;
到1978年,我国的石油产量便跨亿吨大关,进入 了世界石油大国的行列。
先后发现了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辽 河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江汉油田 等等。
相信,随着我国对石油勘探重视程度的提高,随着我国 海上石油的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的发展必将会再次取得辉 煌成绩。
Clq 2019/10/11
七、石油的化工产品
在炼油厂中石油中的不同成分被分离。分离出原油中 不同化合物是用沸点差异做出的。从原油中可以提炼出汽 油、柴油、煤油、取暖用油、润滑油等等产品。
特别是海上石油,近年来,我国勘探速度非常 快,例如,我国的渤海、南海、黄海等海域都有突 破性进展。目前,我国的南海、渤海等地海上石油 产量达1000多万吨。
2000年前后,我国的渤海又发现了6亿吨储量的 蓬莱19-3整装的大油气田。
Clq 2019/10/11
Clq 2019/10/11
Clq 2019/10/11
然而,后来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帝国主义的入 侵,近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很慢,旧中国从1904年到 1949年的45年间,仅发现了玉门老庙,陕北延长等67个油气田,年产量最高只有32×104t(32万吨)。
Clq 2019/10/11
四川发现的汉代砖画:显示利用天然气煮卤水制盐
Clq 2019/10/11
这一概念与国外某些国家所用的石油地质学概念 是不完全相同的。
C石油地质学含义即包 括我们上面所说的石油形成和分布的基础理论,又 包括了石油调查勘探以及油藏工程等内容。对于这 些,我们今后在接触国外使用石油地质学这一概念 时有所注意也就是了。

石油地质学简介课件

石油地质学简介课件

绪论
五.世界石油资源的储产形势
地球石油的蕴藏量是相当丰富的,但分布不均匀,中东是石油最丰 富的地区,大约拥有世界总储量的54%;拉丁美洲为13%;非洲为8%; 其余分布在北美、东南亚、北海、西西伯利亚、欧洲东部及我国东北等 地。
近年来世界石油的年总产量徘徊在30亿吨左右,中东占世界总产量 的1/3,前苏联和美国各占世界总产量的20%和15%。
第一节 石油
1.石油的元素组成 原油中氮含量平均值为0.094%,90%以上样品氮含量小于0.2%。 以N含量0.25%为界限,将原油分为高氮原油和低氮原油。 2.原油的馏分和组分
原油的馏分 原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 热蒸馏,将原油切割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 个馏分。
绪论
石油地质学前沿热点问题
在研究油藏形成与分布各项石油地质基础条件中,理论上涌现出来 的许多需要继续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1.陆相生油理论
我国北到内蒙古二连,南到广西白色,东到近海大陆架,西到新疆, 已经发现并开发了数百个油气田。目前,我国石油产量的90%、天然气 产量的50%均产自陆相油气田。但在生油理论方面还有许多领域未开展 深入的研究工作。
二.石油地质学的内容
主要内容就是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破坏 和再聚集这样一个过程,其体系如下:
阐明什么是石油和天然气及它们的特征,使其获得初步的 感性认识,随着认识的加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系统讲授石油(天然气)的成因及形成油气藏的基本原理, 分析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全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陆相生油理论 2.含油气盆地类型的划分
①中国东部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在中、新生 代形成了一系列拉张型的裂谷盆地-松辽、渤海湾、东北-内蒙 裂谷盆地群。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

第59卷第2期2013年3月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Vol.59No.2March 2013注:本文为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项目(编号200806160008)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02049)共同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2-05-08;改回日期:2012-12-12;责任编辑:黄敏。

作者简介:丁一,男,1987年生。

硕士研究生,石油地质学专业。

Email :693756053@qq.com 。

通讯作者:李智武,1976年生,副教授。

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和构造地质研究。

Email :lizhiwu06@cdut.cn 。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丁一1),李智武1),冯逢2),翟中华2),孙玮1),汤聪1),张葳1),张长俊1),刘树根1)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2)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遂宁,629000内容提要: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的主力产油层之一,通常认为储集体为高能介壳滩相的“纯”灰岩。

本文基于露头、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观察,认为川中龙岗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一套典型的湖相混合沉积,包括狭义的混积岩和广义的混合层系。

狭义混积岩成分以碳酸盐为主,由碳酸盐、陆源碎屑和泥质以不同比例混积而成,包括含砂泥质介壳灰岩、含泥砂质介壳灰岩、含介壳含泥钙质砂岩、含介壳含砂钙质泥页岩等岩石类型。

广义混合层系主要为介壳灰岩、泥页岩、砂岩与狭义混积岩等构成的互为夹层或近等厚互层。

混合沉积类型主要有间断混合、原地混合和相混合3种,分别受控于风暴作用、水动力条件和优势相。

由于后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无论是较纯的介壳灰岩还是混合沉积都极为致密,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溶蚀微孔、微裂隙和构造裂缝。

除了“纯的”介壳灰岩外,由介壳和粉砂—泥质混积而成的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由于微裂隙相对发育,部分物性好的层段也可以作为储层。

新工科时代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及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为例

新工科时代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及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为例

[收稿时间]2022-12-22[基金项目]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石油工程专业综合改革”(SZH1201);成都理工大学教改项目“课程思政引领下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外石油文化为例”(JG2130011)。

[作者简介]陈先超(1987—),男,山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复杂油气藏渗流理论研究与教学。

[摘要]随着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增大,石油行业对石油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文章以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为例,提出“厚基础、重实践、深创新、融产教”四维综合能力培养体系,论述了专业改革建设在营造工程创新实践环境、课堂教学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最后总结了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相融合的新工科时代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及优势。

[关键词]立德树人;实践创新;新工科;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1-0104-04石油被喻为“工业的血液”,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随着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增大,石油行业对石油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这个计划也为新工科教育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1]。

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可为国家石油行业良性发展专业提供高质量人才资源[2]。

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及经济建设需要,系统掌握石油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具有分析评价及解决石油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地质与工程相结合为特色,能在石油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具有从事油气开发、评价、科学研究、经营管理及教育等方面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3]。

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于1956年建校之初开始建设,60年代建成油气采收率研究室,1982年开办“油田开发”专科班,1994年获批“石油工程”本科专业,是成都理工大学传统优势特色专业。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8140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8140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81401)Geological Engineering (081401)一、专业简介(Ⅰ Major Introduction)地质工程专业门类为工科,一级学科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质工程是国内最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地学类专业之一,是我校双一流学科“地球科学”的主要支撑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是在原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探矿工程”两个专业的基础上,经过60余年的艰苦奋斗发展起来的。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始建于1956年,“探矿工程系”专业始建于1959年。

1993年原成都地质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探矿工程”专业改名为“勘察工程”专业。

1999年,因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和“勘察工程”专业分别调整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方向和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分别隶属于当时的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和勘察与机电工程系。

2001年底,成都理工学院重新组建并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和工程地质方向统一归属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2年,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调整要求,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更名为“地质工程”专业并沿用至今,仍设工程地质和钻掘工程两个方向。

地质工程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以地质学及机械学原理为基础,认识、分析和解决地质工程问题,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方法和手段,为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服务。

我校工程地质方向主要在山区复杂地质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钻掘工程方向在岩土钻掘工程材料、岩土钻掘机具、定向钻探与取心、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与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还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通讯

教学通讯

教学通讯教务处 2009年第九期(总第77期) 2009年6月30日我校新增4门省级精品课程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度四川省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川教函〔2009〕355号)文件,我校《形势与政策》等4门课程被列入“2009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名单(详见附表)。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现代化,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3年以来,我校绝大多数学院领导和教师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先后有3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其中2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进一步显现。

各院系应进一步加强课程后续建设,不断改善网络条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及时了解掌握课程教学内容的辐射效果,收集分析用户的反馈意见,统计课程网站的点击率,把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广、应用、共享与教育创新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此外,省教育厅正在公示期间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中,我校分别有:1、省级教学名师1名——信息管理学院郭科教授;2、省级教学团队1个——地球化学教学团队(带头人为倪师军教授);3、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化工与制药、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与计算科学、测绘工程;4、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地矿勘查实验教学中心;5、四川省地方属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1项——地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负责人为黄润秋教授)。

(教务处教学质量科)我校2009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顺利结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本科人才培养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研究工作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以塔河油田为例200604

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以塔河油田为例200604

2 超深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
通过联合攻关, 自 1998 年起所开发的超深层强 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方法系列, 具有国 际先进水平, 其主要技术可分为两类:( 1) 以大型溶 洞、中小溶洞群为检测目标的振幅变化率分析技术、 地 震 反 射 结 构 分 析 技 术 、频 率 差 异( FDA) 分 析 技 术;( 2) 以裂缝溶洞发育带为预测目标的地震三维 相干体分析、三维可视化古地貌古水系分析、地震属 性提取、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等。在实际应用中, 总结出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 震响应模式,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 陈红汉, 王群奇, 林忠民.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流体包裹体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 2002.
50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 第 11 卷 第 4 期
3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精细描述 技术
图 2 内幕缝洞发育带地震响应特征
强反射“, 串珠状”短强反射 ; 高 频 吸 收 强 , 强 FDA 异常。
洞缝系统特征 振幅平面图上具有网状不连续 性异常, 呈有规律的簇形条带状展布。
在实践中, 笔者还总结了不同地震预测技术在 不同区块的有效性, 提高了预测和表征碳酸盐岩缝 洞型储层发育带的精度, 从而进一步完善了适合于 塔 河 油 田 碳 酸 盐 岩 大 型 溶 洞 、缝 洞 发 育 带 的 地 震 预 测方法技术系列。例如, 不连续性检测分析方法对 塔河油田缝洞系统的预测效果最好, 吻合率在 77% ~95% ; 频率差异分析对塔河 3 区 ( 按先后开 发的次序顺序命名) 的地震预测效果较好。地震波 能量衰减因子不同的频率在各区块的响应结果差 异明显, 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储层类型对不同频带 的 地 震 波 的 吸 收 有 所 差 别 。一 般 高 频 衰 减 对 岩 溶 洞 穴型储层为主的地震预测效果最好, 例如塔河 4 区 ( 图 1 位 于 塔 河 4 区 ) 51 口 钻 井 的 吻 合 率 可 达 90% , 而对塔河 3 区以裂缝型储层为主的地震预测 的效果差些, 钻井的吻合率仅有 60% 。振幅变化率 对塔河 7 区的地震预测效果好, 是由于该区放空漏 失 在 地 震 上 表 现 为 强 振 幅 的 串 珠 状 反 射 。塔 河 南 部 由于上奥陶统覆盖厚度大, 岩溶发育程度明显比塔 河主体部位差, 钻遇大型缝洞储层的几率变小, 储 层 主 要 为 良 里 塔 格 组 裂 缝 型 、一 间 房 组 孔 隙 型 或 孔 隙—裂 缝 型 。 S105、S106、S97 和 S110 等 井 出 现 的放空或漏失现象, 主要是钻遇了裂缝发育带, 因 此对该区域的储层预测主要是针对加里东期中— 晚 期 岩 溶 和 裂 缝 作 用 形 成 的 储 层 发 育 带 。由 于 断 裂 对相干和振幅变化率的地震响应在该区块比较敏 感, 因此适宜采用这两种方法预测该区域的有利储 层发育区。

成都理工大学-地物

成都理工大学-地物
◆四川省“百人计划”海外特聘专家2人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
◆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人
◆国家级特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主要课程:空间物理学、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对地观测方法与技术、导航与空天通信、航空地球物理方法等。
学制及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招生类别:理工
专业剖析: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空间信息、数字地球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新兴复合型专业。本专业依托我校地学优势学科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数字工程系统设计与开发、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应用开发、3S技术集成及应用、空间信息软件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空间科学与技术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地球物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应用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岩石物理学
计算地球物理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地球物理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应用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主干课程:地震学、地球电磁学、重力学与地磁学、大地构造与地球动力学基础、勘探地球物理等。
学制及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勘查技术与工程
本科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招生类别:理工
专业剖析:勘查技术与工程是使用现代地球探测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地质结构、寻找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所需资源的专业,服务于能源、资源勘查、工程勘察、环境保护、地震监测及国防建设等领域。本专业培养学生从事勘查、勘探、工程设计的技术研发、生产实践及管理的工作能力。

《石油地质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思考

《石油地质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思考

・教学实践探索・《石油地质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思考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陈 雷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石油地质学(双语)》课程应立足于国际化视野,合理选用教材,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选择性的采取全英文或中英文教学方式,同时通过课后小作业、分组作业以及期末考试等方式考查学生对于专业词汇及英文表达的掌握能力、获取分析英文资料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石油地质学 双语教学 教学思考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7-03-0149随着“双一流”的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的开展,双语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骨干核心课程——《石油地质学》,已在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石油类高校开设了该门课程的双语课程教学,《石油地质学(双语)》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扩展其国际化视野。

但是笔者通过在国外的学习经历及目前随堂对《石油地质学(双语)》近一年的听课发现,《石油地质学(双语)》的教学现状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西南石油大学2014级《石油地质学(双语)》的教学大纲指出,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石油地质学》的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对石油地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内容要求能够用英语进行表述,要求熟读一些经典的石油地质学的英文原著,以便与国外相关研究人员进行直接交流。

由于国外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方式与国内存在差异,国外的石油地质学往往侧重对学生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因此,笔者认为《石油地质学(双语)》的教学目标除了基本的专业英语掌握之外,更应该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尤其是培养其与国外接轨的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选取双语教学一般得选择国外优秀的英文教材,但是由于国外教材普遍较贵且其编排的方式与国内教材存在很大差异,国外原版教材往往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但是由于其知识系统性不够,因此目前国内《石油地质学(双语)》教学往往不选择国外教材,而是选择国内的中文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教学目的: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使学生对本课程所讨论的物质对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油、气的化合物组成和油田水的特征及水型。

难点是石油的组分组成和生物标记化合物、天然气的相图以及油气的同位素分布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教学内容:石油的概念;石油的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组分等;石油的分类;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石油的物理性质。

(石油工程专业适当补习相关有机化学内容)天然气的概念(广义和狭义);天然气的产出类型;天然气的组成——烃类和非烃类组分;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稳定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式;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分馏效应;油、气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硫、氮、氧作简要介绍。

(石油工程专业只讲碳、氢同位素分布的表示及油气中碳、氢同位素的分布范围)油田水概述;油田水的产状,包括贮存状态、与油气的位置关系;油田水的来源;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油田水的水型;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了解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专业概念,理解石油不同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组分、馏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油、气主要物理性质(比重与密度、粘度、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明确油、气没有确定的物理常数,化学组成是决定其物理性质的本质因素。

了解组成油气的主要元素碳和氢的同位素变化特征。

了解油田水的基本特征,掌握油田水的苏林分类及油田水的主要水型。

特别是温度和压力(涉及地面与地下不同环境)对油气物理性质的影响必须讲深讲透,讲清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教学目的:认识油气的来源及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知晓如何评价油气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及与之相联系的烃源岩评价,天然气成因类型中的煤型气;难点是与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相适应的有利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以及深源油气无机成因机理。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教学内容:油气成因概述,包括研究意义、简史。

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阐述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原理。

早期成油说与未熟-低熟油——简介有机成因早期成油说与部分勘探现实。

关于无机生油说——介绍无机生油说的主要观点和二元论,以开阔油气成因思路。

天然气的成因与相关类型——集中讨论天然气的来源及成因类型。

烃源岩与油气地球化学对比,是基于油气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阐述烃源岩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油气藏中油气的来源研究。

(石油工程专业对未熟-低熟油和无机生油可略,对有利油气形成的地质环境要适当补习沉积环境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油气成因假说一直存在有机起源和无机起源两大学派,油气工业飞速发展的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有效指导油气勘探的主导理论是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即油气成因的现代概念;系统掌握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的理论体系及油气形成机理。

也要知晓存在未熟-低熟油和无机成因天然气。

了解天然气与石油在成因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理解天然气的四种主要成因类型,掌握其鉴别标志。

重点阐述当今油气成因主流理论-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对形成油气的原始物质及其生化组分,促使其向油气转化的因素及油气演化的阶段性,以及有利形成油气的地质条件或环境,必须讲清讲透。

本章涉及的概念、术语、参数较多,干酪根、地温梯度、门限温度、门限深度、液态窗口、有机碳、H/C原子比、O/C原子比、氢指数、氧指数、Ro、OEP值等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

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教学目的:认识地下油气的储集空间及储集岩的基本特性,主要储集岩类型;明确地下油气得以保存下来不致向上逸散所必需的盖层条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储层的储集物性——孔隙性和渗透性;盖层的封盖机理。

难点是主要储集岩相带、孔隙成因类型及孔隙演化史研究;这需要扎实的沉积岩石学、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教学内容:储集层和盖层概述,包括定义、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储集岩的特性——孔隙性和渗透性;解析孔隙性和渗透性及其度量参数-孔隙度和渗透率,包括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介绍从不同角度的孔隙分类及其类型,孔隙结构的概念及主要孔隙结构参数。

各种储集岩类型及其孔隙发育演化特征;介绍碎屑岩储集层和碳酸盐岩储集层这两类主要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孔隙成因类型及影响孔隙发育的因素。

简略介绍储集层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盖层的类型、封闭机理及评价;常见盖层的岩石类型。

要求学生了解储集层和盖层与油气的关系-都是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掌握储、盖层的概念。

了解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储集层的基本特性,理解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不同度量参数的概念及其与储渗油气的关系,掌握从不同角度的孔隙分类及其类型。

基本掌握碎屑岩储集层和碳酸盐岩储集层这两类主要储集层的主要特征。

了解盖层的物性封闭、超压封闭和浓度封闭机理,重点掌握物性封闭机理及岩性特征;了解石油和天然气对储、盖层要求的差别。

第四章圈闭和油气藏◆教学目的:认识地下可供油气聚集形成矿藏各种场所-盛装油气天然容器,分析了解其成因,学会评价圈闭和油气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要素和大小度量。

难点是各种圈闭类型空间概念的建立和作图识图,要适当加强这方面的课堂讨论和练习。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教学内容:圈闭和油气藏概述,包括概念、构成要素、分类和度量等。

圈闭和油气藏各主要类型的形成、特征及其图示。

(石油工程专业要适当补习构造地质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圈闭和油气藏概念,理解地下圈闭何以能够聚集并保存油气的道理;了解圈闭和油气藏的度量所涉及各参数的含义。

了解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依据-以成因划分大类,封闭条件(因素)划分亚类,无论何种圈闭类型,储集层和盖层都是形成圈闭的必要条件,掌握圈闭和油气藏各主要类型的特征(包括成因和封闭条件的差别)。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平面图(构造等值线图)与剖面图结合识别圈闭类型及圈闭范围。

着重介绍构造圈闭和油气藏与地层圈闭油气藏各亚类的成因、构成条件及其特征;构造圈闭中的背斜圈闭和断层圈闭是学习和理解其它各类圈闭的基础,应重点详细介绍。

第五章油气运移◆教学目的:油气运移是油气从生成时的高度分散状态到大量聚集起来形成可供开采的矿藏的必经过程;是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理论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没有油气运移就没有油气藏,本章的内容是下一章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是联系烃源岩-储集层-圈闭-油气藏的纽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机理。

难点是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和路径,二次运移中的浮力与水动力方向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教学内容:油气运移概述,包括概念和与不同油气成因观点相联系的各种油气运移机理。

基于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的油气运移机理,包括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时间、相态、动力、路径、距离等。

要求学生掌握油气运移(包括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概念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了解初次运移运移和二次运移可能存在的相态,理解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阻力、主要相态的相同与通道、动力差异的原因在于目标结果(成藏)的一致与环境条件的不同;掌握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主要相态、通道、动力因素及其运移机理以及水动力在二次运移中的两重性。

并通过了解油气在二次运移过程中的变化联系第二章的油源对比,加深对其参数选取应考虑运移因素的理解。

油气运移是与油气生成理论紧密相联的,回顾第二章油气成因现代概念有机质的分布状态,说明油气生成的初始状态与油气藏的显著差别,阐述油气运移是形成油气藏的必经过程。

第六章油气藏的形成与破坏◆教学目的:如果说前面各章的内容是纲,这一章就是领。

本章内容实质上是前面各章内容的综合链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成藏条件、油气在圈闭中的分布规律和引起油气藏破坏的地质因素。

难点是成藏时间的推定。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教学内容: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油气源、运移、储集层、生储盖组合、圈闭及其相互配置等。

油气聚集成藏机理——油气在单一圈闭和系列圈闭中的聚集过程和油气在圈闭中的分布规律。

引起油气藏破坏的因素和油气再聚集(再分布)的条件。

要求学生掌握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重点是生储盖组合(评价)和圈闭的有效性条件。

掌握油气聚集机理及规律和差异聚集的概念及条件。

了解致使油气藏破坏的因素,油气藏破坏的形式、程度及结果,历史地看待和分析油气成藏。

前面几章实际上是阐述了油气成藏条件的各个环节,本章是汇总,归纳总结油气成藏条件,阐述油气的成藏过程,包括单一圈闭内的油气聚集和系列圈闭的油气聚集,其内容主要是油气生成经运移进入圈闭后油气的充注与按密度分异调整其在圈闭中的位置,达成相对稳定状态的过程。

总的要求是建立油气藏形成的整体概念。

第七章含油气盆地与含油气系统◆教学目的:是在前面各章已建立起的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这一理论体系或基本原理纳入综合的实际地质环境具体应用。

考虑实际的地质条件,学会分析和解决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含油气盆地的相关概念及地壳中的各级含油气单元。

难点是对含油气系统的认识,特别是复合含油气系统。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教学内容:含油气盆地,包括概念、结构、构造单元划分、分类、形成条件及盆地内不同大小级别的油气聚集单位以及含油气盆地的研究方法等;含油气系统,包括概念的提出、含义、地质要素及其研究的技术方法等。

本章是运用前面各章建立起来的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基本原理,分析一个沉积盆地之所以能成为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要求学生在认识盆地内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气地质意义(地位)的基础上,了解地壳中各级油气聚集单元的含义。

含油气系统实质上是应用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基本原理的一种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着重于建立概念,为将来工作打基础。

要求学生了解含油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地质要素、成藏作用因素、关键时刻等)。

作业习题✧✧1、The main tasks of petroleum geology are to deal with theprocess of petroleum generation,migration ,accumulation anddistribution as well.✧✧2、Petroleum:Is a naturally occurring complex of hydrocarbons widelydistributed in the sedimentary r ocks of Earth’s crust. 或Petroleum is aflammable organic ore in pore space of rock underground ,whose maincomponents is liquid hydrocarbon . Petroleum is mixtures of hydrocarbons.✧✧3、Petrographic criteria for secondary porosity are: Partial dissolution,molds,inhomogeneity of packing,oversized pores and floating grains,elongate pores,corroded grains,honeycombed grains,fractured grains.✧✧4、油气聚集作用:油气在圈闭中受阻滞,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油气聚集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