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精读笔记!!
一.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3.电子层数=周期序数4.碱金属元素: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变大,自上而下反应越来越剧烈银白色金属,密度小,熔沸点低,导电导热性强5.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单质与水(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单质间的置换6.卤族元素: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越来越弱,生成氢化物稳定性渐弱7.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单质间的置换8.质量数: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相加9.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10.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天然稳定存在的同位素,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在相同状况下,各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几乎完全一样),物理性质有所不同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1个原子的质量/(1/12 C12的原子质量)13.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14.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A·a%+B·b%…15.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各同位素质量数的平均值= A·a%+B·b%…二.元素周期律1.K、L、M、N、O、P、Q(1,2,3,4,5,6,7,)层数越大,电子离核越远,其能量越高2.能量最低原理3.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4.最外层不超过8,次外层18,倒数第三层325.原子半径: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6.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实质)7.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8.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9.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价=8—最外层电子数10.各周期元素种类:2,8,8,18,32,3211.稀有气体原子序数;2,10,18,36,54,8612.同族上下相邻的原子序数差:2,8,18,3213.同周期IIA族与IIIA族原子序数相差:1,1,11,11,2514.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均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15.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不同时,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16.电子层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17.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递增而减小选修三.原子结构与性质1.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4.洪特规则的特例:对于一个能级,当电子排布为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比较稳定的5.元素电离能: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AD
4、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 是( ) D A、16 B、26 C、36 D、46
5、某周期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 III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D A、只能是x+2 B、可能是x+8或x+18 C、只能是x+1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6、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
主族序数=最 外层电子数
零 族 ( 1 个) 稀有气体 元素 (最右边一个纵行)
归纳: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Ⅷ族
元素的种类及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 元素种类 稀有气体 原子序数 1 2 2 8 3 8 18 4 18 36 5 18 54 6 32 86 7 (32) (118)
2 10
须 加 热
光照或 点燃爆 炸化合
最高价氧化 NaOH Mg(OH)2 Al(OH)3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物对应水化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弱酸 中强 强酸 最强 物的酸碱性 氧化物 酸 酸
稀 有 气 体 元 素
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递变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
34号:
第三周期第ⅢA 族。
第四周期第ⅥA 族。
53号:
第五周期第ⅦA 族。
2、 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取 决于该元素的 (A)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量 (B)原子量和核外电子数 (C)次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 (D)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D
3、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
(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X为35的是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结论1: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
人教版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第讲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必备(一)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制作了元素周期表2、元素周期表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横排:电子层数相同,并且从左往右原子序数增加竖排: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往下电子层数增加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①一个横排称为一个周期,同一周期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②共有7个周期,1、2、3为短周期,4、5、6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
③1周期有2个元素;2和3周期各有8个元素;4、5周期各有18个元素;6周期有32个元素,其中镧系有15个元素;7周期有锕系,也有15个元素。
(2)族①有18个纵行,16个族②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VIII族、1个零族③第IA族(除H外)又称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外称为卤族元素、0族元素也称为稀有气体元素。
(3)区域: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界线5、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除O 和F ) 6、元素符号周围不同位置的含义阴阳离子的电荷数原子数目表示构成分子或离子的化合价质量数质子数R二、推断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1、根据以0族为基准给元素定位稀有气体元素 氦 氖 氩 氪 氙 氡周期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2、原子序数-稀有气体原子序数(相近且小)=元素的纵行数,从而推出族数。
周期数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周期+1。
【特别提醒】若为六、七周期的元素,3—17为镧系和锕系元素(即III B ),若大于17,它的纵行数需再减14。
三、利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断元素1、根据每周期元素的种类给元素定位周期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元素种类 2 8 8 18 18 32 ①一、二周期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2 ②二、三周期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③三、四周期同族元素中,1、2主族原子序数相差8,其他相差18 ④四、五周期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8⑤五、六周期同族元素中,1、2主族原子序数相差18,其他相差32 ⑥六、七周期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32 2、设未知数列式求解知识必备(二)一、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周 纵向
ⅠA到ⅦA
期 18个纵行 7个副族(仅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族)ⅠB到ⅦB
表
第VⅢ族(3个纵行,含Fe、Co、Ni等9种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
思考1 :16个族的排列顺序如何? 2个1到8
思考2 :族序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思考3 :为什么第四、五、六周期元素种数较多?
ⅠA→ⅡA→ⅢB→……→ⅦB→……→Ⅷ→ⅠB →ⅡB→ ⅢA→……→ ⅦA→0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知识回顾: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七个横行七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全; 十八纵行十六族,七主七副八和零。
元
横向 7个周期
3个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种数2、8、8 3个长周期(第4、5、6周期)元素种数18、18、32 1个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目前排有26种元素
素
7个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
5s25p6
6 32
6s2
6s26p6
1、1-6周期元素外围电子排布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周期
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原子,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 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按照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 分成五个区域:s区、p区、d区、ds区、f区
(2)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3)确定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I1越大 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I1越小 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三、元素电负性周期性变化
1、定义 用来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物理量。 2、衡量标准 F-4.0
问题解决
高三化学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短周期:3个(第1、2、3周期)
周期
7个
长周期:4个(第4、5、6、周期,
周期表 (七个横行) 其中第7周期为不完全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
16个 (共18个纵行)
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A.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B. 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C. 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价数
⑤ (d)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族
半径由大变小
1半
2径
3
由 小
4
变 大
5
6
7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
金
B
金
属
属
性
Al Si
性
逐
渐
Ge As
逐 渐
增 强
Sb Te
增 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Po At
再见
网上订花 买花 订花 网上订花 买花 订花
A、非金属性强弱为: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为X、Y、Z
C、原子半径大小是:X<Y<Z
D、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减弱
3.指出原子序数为5、17、20、35的元素的 位置在哪里?(用周期和族表示)
4.下列各组原子序数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 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A )
7、 X、Y、Z为短周期三种元素,已知
X和Y同周期,Y和Z同主族,又知三种元 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和为14,而质子数 总和为28,则三种元素为(D) (A)N、P、O (B)N、C、Si (C)B、Mg、Al (D)C、N、P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相同(He除外) 小→大
最高正价由+1到+
主要化合价 7价除(O、F) 最低负 价由-4到-1价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依次减弱 依次增强 依次增强 依次减弱 一般相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认识同周期(以第 3 周期为例)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 依次减弱 ,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1)Na、Mg、Al 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Na>Mg>Al 。 (2)Si、P、S、Cl 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l>S>P>Si 。 2.认识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 同主族元素从上而下金属性 依次增强 ,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 (1)ⅠA 族(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Li < Na < K < Rb < Cs (2)ⅦA 族元素的非金属性 F > Cl >Br > I
AC
3.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测正确 的是( B )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 序数:R>M
4.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 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 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 表示为H3YO4 C.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 最稳定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体现 (3)位置―――→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或推测 同一周期(左→右)→最外层电子数递增→非金 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1.周期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周期。具有相 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 列的一系列元素,称为一个周期。 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 各周期里元素的数目不同,第一周期只有2个元 素,第二、第三周期各有8个元素。第四、五、 六、七周期元素都比8个元素多。第一、二、三 称为短周期,其余称长周期。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一般规律 1.先看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 电子层数相同,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 大,半径越小。 3.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也相同,看最外 层电子数,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四.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变化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1
氢
2
氦
3
锂
4
铍
5
硼
6
碳
7
氮
第16号元素是硫也是非金属。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是 SO3,SO3对应的水化物是H2SO4。硫酸是一种强酸。在 加热时硫可以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硫化氢。
第17号元素氯也是非金属。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是Cl2O7, 对应的水化物是HClO4,它是已知酸中最强的酸。氯气与 氢气在光照或点燃时会发生爆炸而化合,生成气态氢化 物氯化氢。
一.核外电子 排布的周期性
部分元素原子 的电子层排布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 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情况。也就是 说,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呈 周期性的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同一周期内,从ⅠA到ⅦA(卤族)随着原子序数的递 增,原子半径由大变小。如Na原子的半径为: 1.86×10 -10米递减到0.99×10 -10米。 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随着元素电子层的增加,原 子半径增大。
1.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2、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的原子,重复出现原子的半 径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半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3、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的原子,重复出现化合价正 价由 +1到+7、负价由-1到-4的变化趋势——随着原 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 现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
2.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②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半径为纵坐标,绘折线图。
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半径 0.18 0.16 0.14 0.12 0.1 0.08 0.06 0.04 0.02 0
11 3 12 13 4 5 14 15 16 17
原子半径
6
7
8
9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原子序数
③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 合价为纵坐标,用不同颜色的笔出绘折线图。
原子序数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 8
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
7 6 5 4 2 1 0 -2 -4 -6 1 2 0 3 4 5 1 2 3 1 0 0 6 7 8 9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1 18 -2 -2 -3 -3 -4 -4 4 2 3 4 5 6
(D )
A.KCl
B.Na2S C.Na2O D.K2S
练习4:
考点3: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B
)
A.r(K+)/r(K)
C.r(S)/r(P)
B.r(Ca)/r(Mg)
D.r(Cl)/r(Cl-)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数量关系:质⼦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数 = 原⼦序数。
质量关系:质量数(A) = 质⼦数(Z) + 中⼦数(P)≈相对原⼦质量。
电量关系:核外电⼦数 = 质⼦数 ± 离⼦电荷数。
周期序数 = 核外电⼦层数 = 能级组序数。
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数/价电⼦数/特征电⼦数 = 最⾼正价。
副族序数 = 最多可失去的电⼦数/价电⼦数/特征电⼦数。
元素周期律: 定义:元素性质随原⼦序数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发现者:门捷列夫。
内容: ①原⼦半径: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半径越来越⼩。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半径越来越⼤。
分类:共价半径、⾦属半径、范德华(Van Der Waals)半径。
共价半径: 定义:相邻两同种原⼦以共价单键相连时核间距的⼀半。
共价半径 < 真实半径。
⾦属半径: 定义:⾦属晶体中相邻两同种原⼦核间距的⼀半。
⾦属半径 = 真实半径。
范德华半径: 定义:相邻两同种原⼦以范德华⼒相连时核间距的⼀半。
范德华半径 > 真实半径。
适⽤范围:稀有⽓体。
②化合价:同周期从左到右,最⾼正价越来越⼤,最低负价越来越⼩。
同主族从上到下,最⾼正价和最低负价不变。
③第⼀电离能(势):同周期从左到右,第⼀电离能(势)越来越⼤,同主族从上到下,第⼀电离能(势)越来越⼩。
特例:铍 > 硼。
氮 >氧。
镁 > 铝。
磷 > 硫。
砷 > 硒。
定义:⽓态基态原⼦失去⼀个电⼦变为⽓态⼀价正离⼦时吸收的能量。
符号:I。
单位:国际单位(SI):焦(尔)每摩(尔)(J/mol)。
常⽤单位:千焦(尔)每摩(尔)(kJ/mol)。
第⼀电离能(势)越⼤,失电⼦能⼒越弱,得电⼦能⼒越强,⾦属性越弱,⾮⾦属性越强。
第⼀电离能(势)越⼩,失电⼦能⼒越强,得电⼦能⼒越弱,⾦属性越强,⾮⾦属性越弱。
④第⼀电⼦亲和能(势):同周期从左到右,第⼀电⼦亲合能(势)越来越⼤。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归纳: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相似性: 1)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铯略带金色) 2) 较柔软,有延展性 3) 密度小 4) 熔点低(均小于200℃) 5) 导电、导热
递变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 密度增大 (但K 反常) • 熔、沸点逐渐降低
2、卤族元素
(1)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1.颜 色: 颜色逐渐加深 2.状 态: 气态~液态~固态 3.熔沸点: 逐渐升高 4.密 度: 逐渐增大
(2)原子结构
(3)化学性质
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剧烈程度:F2>Cl2>Br2>I2 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HF>HCl>HBr>HI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颜色
溶于水
溶于CCl4
Cl2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Br2
深红棕色 橙黄色
橙红色
I2
紫黑色
褐色
紫红色
实验1—1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57
6 55 56 -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71
7 87 88 89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过渡元素
镧 系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碳有两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镁有三个电子层, 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2)族(16个) 七个主族 七个副族 一个第Ⅷ族(3个纵行) 一个0族
17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B. 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 金属元素
C. 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周期表中左右相邻两主族元素 原子序数间的关系
例:已知A为ⅡA元素,B为ⅢA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 分别为 a、b ,若A、B为同一周期元素,则a和b的关系 如何?
七主七副零八族
主族:ⅠA , ⅡA , ⅢA , ⅣA ,ⅤA , ⅥA , ⅦA
共七个主族
副族:ⅢB , ⅣB ,ⅤB , ⅥB , ⅦB ,ⅠB , ⅡB
族
(纵向)
共七个副族
第VIII 族:包含三列(Fe,Co,Ni)
零族:稀有气体元素
同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族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煤油的密度(0.88g / cm3)还小,所以不能保存在煤油中,而通常 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4) 6C: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最难形成离子。该元素 的一种单质—金钢石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另一种单质— 石墨具有金属光泽且能导电但不是金属。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
的元素;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
根据元素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预备知识1:熟悉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 He:2 Ne:10 Ar:18 Kr:36 Xe:54 Rn:86 预备知识2: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第1、2纵行为ⅠA、ⅡA; 第13-17纵行为ⅢA-ⅦA; 第18纵行为零族
若序数小于56,则序数减去比它小而相近的稀有气体的 原子序数,既得该元素所在的纵行数。 若序数大于56,则序数减去比它小而相近的稀有气体 的原子序数后,再减去14,既得该元素所在的纵行数。 周期数:相近的稀有原子所在周期数加1。
1第2讲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第2讲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各电子层由内向外依次为1,2,3,4,5,6,7……,分别称为K,L,M,N,O,P,Q ……。
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
2.排布规律:①由内层向外层排布——能量最低原理;②每一层最多排2n2(n表示电子层数);③最外层最多排8 ,次外层最多排 18 ,倒数第三层最多排 32 。
3.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 2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18二.元素周期律:1.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本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是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具体内容(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呈现从1到8 的周期性变化;(2)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①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②同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3)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呈现由+1到+7 ,最低负化合价呈现由-4 到-1 的周期性变化;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除O、F)。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除H、O、F)。
例1.短周期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X在周期表中所在的族是()A.ⅡA B.ⅣA C.ⅥA D.0【答案】C【解析】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X为-2价,最外层电子数为6。
(4)元素的金属性呈现由强到弱,非金属性呈现由弱到强的周期性变化。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Na>Mg>Al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Si<P<S<Cl4.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越强,则:①原子半径越大;②单质还原性越强(即“强制弱”);③单质越容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④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越强,则:①原子半径越小;②单质氧化性越强(即“强制弱”);③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剧烈,产物越稳定;④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1.元素周期表
横行: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纵行: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递增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粒子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最高价阳离子、最低价阴离子(稀有气体除外)的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2.同主族元素的粒子
同主族的原子和离子均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
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电子数相同,离子的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少
4.同种元素形成的粒子
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5.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粒子,可通过选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例题精讲一、选择题宝山、静安、杨浦、青浦二模13.以下进行性质比较的实验,不合理的是A .比较镁、铝金属性:氯化镁、氯化铝溶液分别加入过量NaOH 溶液B .比较氯、溴非金属性:溴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 .比较Cu 、Fe 2+的还原性: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D .比较高锰酸钾、氯气的氧化性:高锰酸钾加入盐酸中 崇明13、氮化钠和氢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 3N +3H 2O → 3NaOH + NH 3↑,NaH +H 2O → NaOH +H 2↑。
有关Na 3N 和NaH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Na +>N 3->H + B .加热熔化时,都只破坏离子键C .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D .与水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19、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H 2O 的电子式为+H O H ⎡⎤⎢⎥⎣⎦-B .4℃时,纯水的pH 7=C .D 216O 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D .273K 、101kPa ,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d (气态)>d (液态)>d (固态)奉贤3.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 .次氯酸电子式:B .Cl ―的结构示意图:C .Cl -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226261s 2s 2p 3s 3pD .NH 3的电子式:H N H H∙∙∙∙∙∙ 4.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O 4,有关O 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O 4的摩尔质量是64g B .O 4与O 2互为同位素C .相同质量的O 2、O 3、O 4所含原子个数之比为2∶3∶4D .O 2、O 3、O 4互为同素异形体 虹口9.科学家设想用结构相似的C 60与Si 60合成一种类似工艺品“套球”(如图示)的球型碳硅化合物Si 60C 60,外层球壳原子与里层球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该物质与碳化硅(SiC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该物质结构中,外层球壳为C 60,内层球壳为Si 60 C .该物质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 D .该物质的熔点高、硬度大19.氮化钠(Na 3N )和氢化钙(CaH 2)均属于离子化合物,微粒结构和化学性质方面均存在某种相似性。
+17 2 8 8· · · · · · · ·下列与之相关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的大小:Na +> N 3—B .构成这两种化合物的化学键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C .它们与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将两者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足量盐酸中可以获得三种不同的盐 黄埔1.科学家对石墨进行处理,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减少,最终获得目前已知的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如右图)。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是一新型的纳米化合物 B .石墨烯与C 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D .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 2.氮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达式为A .1s 22s 22p 3B .C .D .浦东2.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微粒之间的三种作用力。
下列晶体中含有两种作用力的是A .ArB .SiO 2C .Na 2O 2D .金刚石 4.下列符号代表的微粒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 .H ∶S ∶H ∶ ∶B .C HHHOCOC .X 3+:1s 22s 22p 6D . 6.关于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热稳定性:Ca(HCO 3)2 > CaCO 3B .常温时的溶解度:NaHCO 3 < Na 2CO 3C .等浓度时溶液的pH :KHCO 3 > K 2CO 3D .等质量时与酸反应耗酸量:KHCO 3=CaCO 3 普陀7.能用键能大小解释的事实是A .硝酸比磷酸易挥发B .金刚石的熔点比晶体硅高C .惰性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D .通常情况下单质溴呈液态、碘呈固态 12.依据有关化学原理推断止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弱酸A 的浓度小于弱酸B ,则A 的电离程度一定大于B B .晶体A 易溶于CCl 4,则A 一定是分子晶体C .在溶液中单质A 能置换出金属B ,则单质A 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D .能量越低越稳定,故自然界的物质都以能量最低的形态存在 徐汇2.日本福岛地震发生核泄漏后,许多地区检测到微量放射性物质,如137Cs 、134Cs 、131I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3455s C 和13755s C 形成的单质物理性质相同B .13455s C 比13153I 多3个中子C .13455s C 和13755s C 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 D .13455s C 和13755s C 都是铯的同素异形体+172 8 811.以共价单键相连的非金属单质中,1个原子与相邻原子成键的数目为8―N个,N为该非金属元素的主族序数,化学家称这一现象为(8―N)规则。
右图是某非金属单质结构模型,构成该单质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A.ⅢA B.ⅣA C.ⅤA D.ⅥA13.右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1~4周期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W的叙述错误的是A.X、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为Y<XB.Y、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Y<ZC.Z有5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D.W的原子序数比Y大19杨浦2.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4He形式存在,月球上存在大量的3H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3He的原子轨道表示式为:②3He、4He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③3He的核聚变(由轻的原子核聚合为重的原子核)是化学变化④3He液化是物理变化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5.右图是干冰的晶体结构模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构成干冰的微粒是C原子和O原子B.干冰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C.干冰溶于水时有共价键生成D.干冰与冰的晶体类型、微粒间的作用及分子的极性均相同9.周期表中同主族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不可能为A.2 B.6 C.26 D.4413.下列对教材中某些数据的利用,错误的是A.用沸点数据推测利用分馏的方法分离一些液体混合物的可能性B.用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不同可逆反应的反应程度和反应快慢C.用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数据判断对应反应的热效应D.用晶体熔沸点的数据作为判断晶体类型的依据之一闸北3.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生活、生产必需品。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NaCl的电子式为B.23Na37Cl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是8:7C.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氯气和金属钠D.欲配制1.00 L 1.00 mol/L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00L水中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能够选择性吸附捕获CO2的新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材料对各种气体都有很强的吸附性B.CO2的电子式为C.镁条失火燃烧,可用CO2灭火D.CO2分子中键角为180°,是直线型分子长宁2.下列物质中一般不会因见光分解的是A.NaHCO3B.HNO3C.AgI D.HClO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化学模型正确且能确定为对应物质的是A.——甲烷B.——二氧化碳C.——次氯酸D.——NH4Cl6.下列各项说法或比较中正确的是A.氧化性:Ag+ >Cu2+ >Fe3+B.热稳定性:HF>H2Se>H2OC.酸性:CH3COOH>H2CO3>H2SiO3D.离子半径:Cl->S2->Mg2+上海十校4.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A、密度:CH3CH2CH2Cl>CH3CH2Cl>CH3ClB、水溶性:HCl>H2S>SO2C、还原性:HF>HCl>HBr>HID、热稳定性:HF>H2O>NH312.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外太空的某个星球的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的CH2=CHOH,此物质常温下为液体,不稳定,易转化为CH3CHO,方程式为CH2=CHOH→CH3CHO +Q(Q﹥0)。
据此,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星球表面温度很低B、低温下稳定性:CH2=CHOH < CH3CHOC、该星球表面温度很高D、高温下稳定性:CH2=CHOH > CH3CHO18.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实验事实结论A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Cl2是电解质B 将燃烧的镁条放入CO2中能继续燃烧还原性:Mg>CC 将Na2CO3溶液与苯酚浊液混合溶液变澄清酸性:苯酚>HCO3-D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非金属性:P>N十三校2.H、D、T、H十可以用来表示()A.氢元素的四种不同微粒B.四种不同的元素C.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D.四种不同的氨元素Ti和6.金属钛对体液无毒且有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因而有“生物金属”之称。
下列有关482250T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2A.2248Ti和2250Ti原子中均含有22个中子B.分别由2248Ti和2250Ti组成的金属钛单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C.2248Ti和2250Ti为同素异形体D.2248Ti和2250Ti核外均有4个电子层9.金属元素铊的相关信息如下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卡片信息解读错误的是()A.Tl是铊的元素符号B.铊元素的中子数=204-81=123C.铊位于第六周期ⅢA族D.铊的金属性比铝的金属性强10.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推出Tl2O3是两性氧化物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价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IO13.碱金属元素可形成离子型氢化物,下表是同一短周期X、Y、Z三种元素氢化物的某些性质元素熔点(℃)沸点(℃)与水作用纯液体的导电性X —183 —162 不与水反应也不溶于水 不导电 Y —102 19 放热,形成的酸是弱酸 不导电 Z680—剧烈反应生成H 2,溶液呈碱性导电则这三种元素的原予序数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 .X 、Y 、ZB .Z 、X 、YC .Y 、X 、ZD .Z 、Y 、X二、填空题 崇明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填空,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共8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IA 0 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 ③ ④ 3⑤⑥⑦⑧23、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