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设 计 讲 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设计讲座

(一)常用词汇和三种传热方式

热设计是设备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连载将为大家讲解热设计中的常见词汇,然

后结合习题,学习三种传热方式及各种方式的作用,以及能够简化散热措施相关计算的“热欧姆定律”等。

关于“热”,最重要的定律是“能守恒定律”,因为热也是一种能量。热能出现后不会消失,只能转移到其他物体或转移成其他形式。也就是说,制造散热机构的目的,就是想办法让热尽快转移。水会蒸发但是不会消失,与热类似。下面就以水为例来解释热(图1)。水从水龙头中流出相当于发热,积存的水量(L)相当于热量(J),水位(m)相当于温度(K 或℃)。

图1:用水打比方,思考热的移动

从宏观来看,热是“能量的集合”,可以认为与水相同。热量的单位是“J(焦耳)”,温度(相当于水位)由单位时间产生的热能及其移动量决定,因此,热计算中主要使用的公式是热流量(J/s或W)。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守恒的,但温度不守恒。守恒意味着加法成立,例如,1J 热量加上1J热量等于2J热量。但另一方面,就像容器改变大小后水位会发生变化一样,温度也会随状态改变,加法自然不成立。

根据守恒守恒定律,热能只能转移,因此,要想实现散热,就必须要把热释放出去。如果水龙头一直出水,容器(图1中的水箱A)的水位就会一直上升,最终灌满整个容器。而散热措施的作用,就是防止水位上升。因此,我们通过用管道将水箱A与其他容器(图1中的水箱B)连接的方法来放水。管道越粗,释放到水箱B里的水就越多,A的水位也就越低。这种对管道的控制就是热设计。

热设计中的常用词汇

电子产品中经常会用到“热阻”(K/W)这个词。在图1的示例中,连接A和B的管道越细,

水就越难流出,A和B之间的水位差也就越大。相反,加粗管道后,AB之间的水位差将会消失。这种阻碍水流动的作用就相当于热阻。举例来说,当热流量为1W、温度上升1K时,热阻就是1K/W。在热设计中,热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只要知道热阻,就能构思出散热措施,例如“如果要制造热阻为5K/W的散热片,尺寸大约会达到50mm×50mm×30mm”、“热阻为0.1K/W、因此必须要有风扇”等等。

发热量和散热量也是热设计的常用词汇,但二者都属于“热流量”(W),表示1秒的时间中产生或转移的热量。

“热容量”(J/K)也是一个重要参数。热容量相当于图1中水箱A的底面积。如果底面积大,即使加入大量的水,水位也不容易上升。相反,如果底面积小,即使只加入少量的水,水位也会猛涨。热也是如此,如果是热容量大的大铁块,就算发热量大,温度也很难升高。相反,如果是热容量小的小塑料容器,哪怕发热量不大,温度也会迅速升高。

也就是说,热容量代表的是水位上涨1m需要注入多少L水,即使温度升高1K需要多少J热量。假设热容量为1J/K,热流量为1W。此时,1秒钟将有1J的热能流入;而每吸收1J的热量,温度会升高1K。因此,如果忽略热量的流失,1秒的时间中温度会升高1K。由此可知,只要知道了热容量,就能推算出温度的升降。

热容量等于“比热×重量”,计算非常简单(注1)。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单位为J/kg·K(或J/kg·℃)。质量则是体积×密度。比热和密度都是物理性质,可以在手册中查到,而且,体积是由尺寸决定的,因此,只要知道材料和尺寸,就能计算出热容量。至于印刷电路板等复合材料,在计算出各种材料的热容量之后,相加即为总的热容量。(注1)热阻的计算方式因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热移动的方式而异,非常复杂。

“热流密度”(W/m2)在图1中指的通过管道时热流量的密度,也叫热通量。通常来说,通过的热量是发热量,发热量除以表面积即为热流密度。因为发热量代表发热能力,表面积代表散热能力,所以,热流密度就相当于发热能力与散热能力之比。因为物体内的热量只能通过该物体与空气接触的面、也就是表面释放,所以,在热量通过的部分中,表面积是最重要的条件。

热流密度与温度的上升量成正比,热流密度越大,温度上升越多。反言之,通过管理热流密度,可以使温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例如,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部件时,热流密度等于部件的总发热量除以印刷电路板的总表面积。如果采用自然空冷,一般来说,热流密度达到400W/m2以上就容易发生故障,因此要控制在300W/m2左右。如上所述,通过计算热流密度,可以实现安全的设计。因此,在分割电路板时,要尽量考虑到热流密度,做到均匀分割。而且,不只是整块电路板,对于每一个部分也要遵循这样的思路。假设整块电路板的热流量为5W,如果把2W和1W的部件集中在一起,这一部分的热流密度就会增加,导致散热效率降低。

通过像这样综合管理整体和单独的热流密度,散热措施的设计会变得轻松许多。

传热有三种基本方式

下面来看热的转移。热转移的本质是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电子的动能向外传播。传热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图2)。这三种方式有层次之分,并非平等关系。大致可以区分为“物质传热”和“电磁波传热”两种。热传导和热对流属于前者,是利用物质的振动传递热量的现象,热辐射属于后者。

图2:微观的热移动

传热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热传导与热对流都是利用物质传热,热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传热。

首先,热传导依靠的是晶格振动的传播,以及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移动。金属的电导率与热导率成正比。这是因为二者的原理相同,自由电子的移动越容易,金属就越容易导电、导热。因此,自由电子越容易移动(电阻小)的金属,热导率越高。

热对流是利用流体的运动传热。每一个分子的运动其实都是热运动,热运动会产生热能,在不受拘束的流体中,热能是以整体的形式流动。

第三个方式热辐射是经由电磁波的移动,无需物质。太阳热穿越宇宙空间抵达地球的现象就属于这种方式。携带电荷的粒子振动会产生电磁场,释放出电磁波。只要温度不是绝对零度,任何物体都在振动,物质必然释放电磁波。某种物质释放的电磁波在抵达温度较低的物体后,会激发振动,转化成热能。因此可以说,热辐射是在与可见的所有空间进行热交换。

热传导与热对流不是独立的现象。比如,把空气封闭在狭小的空间内时,空气将停止运动(热传导),但开放空间后,空气将恢复运动(热对流)。这样一来,根据缝隙大小的不同,空气时而发生热传导,时而发生热对流。但热辐射是与二者完全不同的现象,热传导不可能转化成热辐射。

如果按照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分别推导热移动的公式,公式将大相径庭。对于热设计而言,这样的情况很让人头疼。整合不同的公式费时费力,如果可能的话,公式最好相同。

这就到了“热欧姆定律”登场的时候了,具体内容将在下次介绍。

(二)热欧姆定律及三种传热方式在散热中的作用

热设计是设备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连载将为大家讲解热设计中的常见词汇,然

后结合案例,学习三种传热方式及各种方式的作用,以及能够简化散热措施相关计算的“热欧姆定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