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实习报告(精选4篇)
电子线路实习报告(精选4篇)电子线路篇1:通过一个星期的电工实习,使我对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了日后学习电工技术课的基础。
同时实习使我获得了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际连接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
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具体如下:1.熟悉手工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路的连接。
3.熟悉控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及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电器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控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器元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器元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数字万用表。
6.了解电器元件的连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实习内容:1.观看关于实习的录像,从总体把握实习,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讲解电器元件的类别、型号、使用范围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元器件2.讲解控制电路的设计要求、方法和设计原理 ;3.分发与清点工具;讲解如何使用工具测试元器件;讲解线路连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4.组装、连接、调试自动控制电路;试车、答辩及评分5.拆解自动控制电路、收拾桌面、地面,打扫卫生6.书写实习报告实习心得与体会:对交流接触器的认识交流接触器广泛用作电力的开断和控制电路。
它利用主接点来开闭电路,用辅助接点来执行控制指令。
主接点一般只有常开接点,而辅助接点具有两对常开和常闭功能的接点,小型的接触器也经常作为中间继电器配合主电路使用。
交流接触器的接点,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烧蚀性。
它的动作动力来源于交流电磁铁,电磁铁由两个“山”字形的幼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固定,在上面套上线圈,工作电压有多种供选择。
为了使磁力稳定,铁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环。
交流接触器在失电后,依靠弹簧复位。
另一半是活动铁芯,构造和固定铁芯一样,用以带动主接点和辅助接点的开断。
电子线路设计 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搭建电子线路,掌握电子线路搭建与调试的基本技能,加深对电子线路原理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与仿真。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选取了一个常见的电子线路——放大电路作为设计对象。
放大电路是一种将输入信号放大的电子线路,由一个或多个放大器组成,常用于音频放大、视频信号处理等领域。
设计一个放大电路的基本步骤如下:1. 确定放大电路的参数要求,包括输入信号幅值、放大倍数、最大输出幅值等。
2. 选择合适的放大器型号。
3. 根据放大电路要求,计算电路中的元件数值。
4. 利用软件进行电路模拟与仿真,查看电路的输出情况。
5. 搭建实际电子线路,进行调试。
三、实验过程本次实验以设计一个音频放大电路为例进行说明。
1. 确定放大电路参数要求假设我们的放大电路要求输入信号幅值为0.1V,放大倍数为50,最大输出幅值为5V。
2. 选择放大器型号根据放大电路参数要求,我们选择了一款标称放大倍数为100的放大器。
3. 计算电路中的元件数值根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电压放大倍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元件数值:- 输入电阻:RI = Vin / Iin = 0.1V / 0.001A = 100Ω- 输出电阻:Ro = 1.8Ω- 输入电容:CI = 10uF- 输出电容:Co = 100uF- 反馈电阻:Rf = (Av + 1) * Ro = (50 + 1) * 1.8Ω= 90Ω4. 电路模拟与仿真利用电子线路设计软件,我们可以对电路进行模拟与仿真。
通过输入目标信号,观察电路的输出情况,优化电路设计。
5. 搭建实际电子线路根据模拟与仿真结果,我们可以在实验室搭建实际的电子线路。
按照之前计算的元件数值,选择相应型号和数值的电阻、电容进行连接。
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电路的调试和测试。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音频放大电路,并在实验中得到了相应的结果。
将不同幅值的音频信号输入到放大电路中,观察输出信号波形。
电路课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电路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报告总结了我在电路课中所完成的几个实验,包括基本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稳压电路等,并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心得体会进行了总结。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1. 基本放大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研究交流放大器的工作情况,加深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
(2)实验过程:搭建基本放大电路,调整电路参数,测量静态工作点,分析电路性能。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掌握了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分析了电路的增益、带宽、输入输出阻抗等性能指标。
2. 差分放大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提高对差分放大电路性能及特点的理解,学习其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2)实验过程:搭建差分放大电路,调整电路参数,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等性能指标。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了解了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了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分析了电路的共模抑制能力、温度稳定性等特性。
3. 稳压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稳压电路的设计原理,提高对稳压电路性能指标的理解。
(2)实验过程:搭建稳压电路,调整电路参数,测量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纹波电压等性能指标。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掌握了稳压电路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电路的稳压精度、负载调节范围、温度稳定性等特性。
三、实验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路课实验使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才能更好地理解电路原理,提高动手能力。
2.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电路原理,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使我更加自信地面对实际问题。
3. 团队合作:实验过程中,与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讨论,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将使我受益匪浅。
电子线路设计 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报告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线路设计是电子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电子设备的功能实现和性能优化。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电子线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字电子线路,以实现特定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数字电子线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逻辑门和触发器来设计一个计数器。
计数器是一种常见的数字电子线路,它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输出相应的计数结果。
三、实验步骤:1. 确定计数器的位数和计数范围。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即可以计数0-15的数字。
2. 根据计数器的位数,选择适当的逻辑门和触发器。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四个D触发器和逻辑门AND、OR和NOT。
3. 根据计数器的功能要求,设计适当的逻辑电路连接方式。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级联连接的方式,将四个D触发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
4. 绘制电路图,并进行仿真验证。
使用电子设计软件,绘制出所设计的电路图,并进行仿真验证,确保电路的功能正确。
5. 制作实际电路板,并进行实验测试。
根据电路图,制作实际的电路板,并进行实验测试,验证电路的功能和性能。
四、实验结果:经过仿真验证和实验测试,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
在输入信号的变化下,计数器能够正确地输出相应的计数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计数器的性能稳定可靠,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数字电子线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电子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并了解了电路设计与实验测试的流程。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例如在实际电路板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布线的规范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子线路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线路实验是电子工程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项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可以加深对电子线路原理的理解。
本次实验以电子线路相关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探讨了电路的电流、电压以及电阻等重要概念,并利用示波器等仪器进行实时观测和测量。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测量和分析电子线路,加深对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掌握使用常见仪器进行有效观测和测量的方法。
实验设备与材料1. 示波器2. 电源3. 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4. 电路板、导线和接线柱等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与结果1. 单电池串联电路实验首先,我们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单电池串联电路。
通过接线柱和导线将电池与电阻连接起来,并利用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电阻值的增加,电路中的电流减小,而电压保持不变。
这说明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经过每个电阻时都会减小,但电压保持一致。
2. 并联电阻电路实验接下来,我们搭建了一个并联电阻电路。
通过接线柱和导线将电阻与电池连接在一起,并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实验结果显示,在并联电路中,电压保持一致,而电流随着电阻值的减小而增加。
这表明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总和等于输入电流。
3. 电容充放电实验接着,我们进行了电容充放电实验。
通过将电容器连接到电源和电阻上,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并利用示波器测量电容器上的电压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电容器充电时电压逐渐增加,放电时电压逐渐降低。
同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呈现出指数性质,即初始快速增长或减小,然后逐渐趋于稳定。
4. 交流电路实验最后,我们进行了交流电路实验。
通过接线柱和导线将交流电源与电容、电感等元件连接在一起,并利用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且相位差可以通过调整电路中的元件实现。
我们观察到不同频率下电路的响应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了交流信号的特性。
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课程实验实验一 Ni 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一、实验要求熟悉Ni 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应用Ni Multisim软件分析、设计电子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用Ni Multisim软件验证习题2.14,2.15;3.5,3.6,分析实验结果。
写出分析报告。
(1) 习题2.14电路图如下:分析:调节R2,使Ic电流为2mA,此时R2的电阻为10*0.46=4.6千欧。
后调节R1,使输出电压在5到7伏范围之内,当输出电压为7V左右时,R1为10*0.25=2.5千欧;当输出电压为5左右V时,R1为10*0.34=3.4千欧,故R1的阻范围为2.5—3.4千欧,R2为4.4千欧。
而通过计算可得R2理论值为5.65千欧,R1电阻范围为2.5—3.5千欧,理论值与测量值相差比较小。
误差原因:造成这种误差主要原因是题中晶体管所示参数跟试验中并不完全一样,因为题中晶体管是一种理想情况,实际中并不一定存在。
将器件改成PNP管,电路图如下分析:首先调节R2,使Ic电流为2.105mA,此时R2的电阻为10*0.46=4.6千欧,然后调节R1,使输出电压在5到7伏范围之内,当输出电压为7V时,R1为10*0.26=2.6千欧,当输出电压为5V时,R1为10*0.36=3.6千欧,故R1的阻范围为2.6—3.6千欧,R2为4.3千欧。
而理论值为R2为5.65千欧,R1电阻范围为2.5—3.5千欧,理论值与测量值相差比较小。
早成试验与理论误差的原因通上面一样,也是由于晶体管特性并不是完全理想。
习题2.15由以上测试可知,Ic=18mA,Ib=304mA,Vce=2.845V。
当Re=0,Rb2开路时,电路如下,习题3.6分析:漏极电流Id=-0.907mA,漏栅电压Vds=-2.917V,栅源电压Vgs=-0.021V,gm=0.34mS,Rds为2.058Mohm趋于无穷大。
实验二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1.要求(1)建立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全)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班级:2013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号: **********实验一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原理图转化成接线图的方法;2.掌握定理的实验验证方法;3.深入理解欧姆定律。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1.直流稳压电源(1台);2.万用表(2只);3.滑动变阻器一只。
4.电阻100Ω、200Ω、300Ω、360Ω、510Ω、620Ω、1kΩ、1.8kΩ、2.7kΩ、3.3kΩ各一只。
三.实验内容如图所示电路,电阻R分别用:100Ω、200Ω、300Ω、360Ω、510Ω、620Ω、1kΩ、1.8kΩ、2.7kΩ、3.3kΩ,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并设计表格记录测量值。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2 3 4 5 6 7 8 9 10I/mA0.09 0.10 0.11 0.12 0.13 0.15 0.18 0.22 0.25 0.31 100ΩU/mV9.1 10.2 11.1 12.3 13.2 15.3 18.2 22.3 25.5 31.6I/mA 0.10 0.12 0.15 0.16 0.20 0.24 0.29 0.31 0.35 0.39 200ΩU/mV 20.1 24.5 30.8 31.8 40.4 49.7 58.3 61.8 70.7 78.2U/I图像如下:实验证明欧姆定律成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有图像可知U-I关系几乎为一条直线,满足R=U/I的关系。
五.问题与讨论1.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什么?答:改变接入电路的阻值,得到多组电流和电压值,同时可以减小误差。
2.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电路验证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
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
试分析为什么在这个实验中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电阻/Ω 5 10 20电流/A 0.4 0.3 0.2答:在接入的R改变的时候,总电阻在改变,导致a、b两点的电压在改变,无法达到控制变量法,所以导致不成反比。
电子线路实习报告
电子线路实习报告电子线路实习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子线路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子线路实习报告1一、实习意义及目的提高自身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掌握一种CAD软件(Altium Designer)的使用;了解前沿技术;就业的方向之一。
熟悉Altium Designer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了解PCB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流程,掌握PCB设计的一般设计方法;锻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的方法。
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1)新建原理图文件。
在进人SCH设计系统之前,首先要构思好原理图,即必须知道所设计的项目需要哪些电路来完成,然后用Altium Designer来画出电路原理图。
(2)设置工作环境。
根据实际电路的复杂程度来设置图纸的大小。
点击“设计”→“文档选项”→“方块电路选项”、“标准风格”,图纸的大小都可以不断地调整,设置合适的图纸大小是完成原理图设计的第一步。
(3)放置元件。
从元件库中选取元件,布置到图纸的合适位置,并对元件的名称、封装进行定义和设定,根据元件之间的走线等联系对元件在工作平面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得原理图美观而且易懂。
上图为元件库,几乎所有的电子元件都能在这里面找到(4)原理图的布线。
根据实际电路的需要,利用SCH 提供的各种工具、指令进行布线,将工作平面上的器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5)建立网络表。
完成上面的步骤以后,可以看到一张完整的.电路原理图了,但是要完成电路板的设计,就需要生成一个网络表文件。
网络表是电路板和电路原理图之间的重要纽带。
(6)原理图的电气检查。
当完成原理图布线后,需要设置项目选项来编译当前项目,利用Altium Designer 提供的错误检查报告修改原理图。
电子线路的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的实验报告电子线路的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线路是现代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实验学习电子线路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子技术的工作原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电子线路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一:串联电路的特性在本实验中,我们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来观察串联电路的特性。
首先,我们使用万用表测量了电源电压和电阻的阻值。
然后,我们将电阻串联连接,再次测量了电流和电压。
我们发现,电流在串联电路中保持不变,而电压则分配到每个电阻上。
这说明串联电路中电流是相同的,而电压则按照电阻的大小进行分配。
实验二:并联电路的特性在本实验中,我们构建了一个并联电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来观察并联电路的特性。
同样地,我们首先测量了电源电压和电阻的阻值。
然后,我们将电阻并联连接,再次测量了电流和电压。
我们发现,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分配到每个电阻上,而电压保持不变。
这说明并联电路中电流按照电阻的大小进行分配,而电压是相同的。
实验三: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
首先,我们将一个电容器连接到一个电源,通过示波器观察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我们发现,电容器的电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直到达到电源电压。
然后,我们断开电源,通过示波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我们发现,电容器的电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直到降为零。
这说明电容器能够存储和释放电荷。
实验四:二极管的整流特性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二极管的整流特性。
我们首先将一个二极管连接到一个交流电源,并通过示波器观察电压的变化。
我们发现,二极管只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通过,从而将交流信号转化为直流信号。
这说明二极管具有整流功能,可以用于转换电流的方向。
实验五: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在本实验中,我们构建了一个放大电路,通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来研究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子线路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2.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1. 基本电子元件测试2. 模拟电路基本电路分析3. 数字电路基本电路分析4. 电路仿真与测试5. 电子线路设计三、实验过程1. 基本电子元件测试(1)测试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参数,包括阻值、电容值、电感值等。
(2)分析元件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2. 模拟电路基本电路分析(1)搭建模拟电路,如放大器、滤波器等。
(2)测量电路的性能参数,如增益、带宽等。
(3)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 数字电路基本电路分析(1)搭建数字电路,如逻辑门、触发器等。
(2)分析电路的逻辑功能,如与、或、非等。
(3)测试电路的输出波形,验证电路的正确性。
4. 电路仿真与测试(1)利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观察电路的性能和波形。
(2)分析仿真结果,优化电路设计。
5. 电子线路设计(1)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个电子线路。
(2)绘制电路原理图和PCB板图。
(3)制作PCB板,焊接元器件。
(4)测试电路性能,验证设计是否满足要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本电子元件测试通过测试,掌握了电子元件的参数和特性,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2. 模拟电路基本电路分析通过搭建和测试放大器、滤波器等电路,了解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 数字电路基本电路分析通过搭建和测试逻辑门、触发器等电路,掌握了数字电路的基本逻辑功能。
4. 电路仿真与测试通过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了电路的性能和波形,优化了电路设计。
5. 电子线路设计设计了一个满足实际需求的电子线路,并通过测试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电子线路基本原理和组成的学习,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学会了电子线路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杭电电子线路实习实验报告
杭电电子线路实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掌握基本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
3. 学习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为电子线路安装与调试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根据电路图搭建电路;2. 正确使用仪器进行测试;3. 分析测试数据,判断电路是否存在问题;4. 调整电路参数,使电路达到预期性能;5. 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过程1. 根据实验指导书给出的电路图,搭建电路。
在搭建过程中,要注意元器件的极性、引脚顺序等,确保电路的正确性。
2.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初步判断电路是否正常。
3.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的信号波形,分析电路的性能。
如有问题,需调整电路参数,如电阻值、电容值等。
4. 针对电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次调试,直至电路性能达到预期。
5.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调试,最终使电路达到了预期性能,信号波形稳定,电路工作正常。
2. 结果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测试数据,我们学会了判断电路是否存在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进行调整。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也使我们更好地完成了任务。
五、实验收获1. 掌握了电子线路安装与调试的基本方法;2. 学会了使用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3.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加深了对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理解。
六、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谨认真,确保电路搭建的正确性;2. 学会分析测试数据,判断电路是否存在问题;3. 调整电路参数时,要耐心细致,切勿急躁;4. 加强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总之,本次电子线路实习实验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还加深了对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理解。
2024年电子线路实习报告范文(二篇)
2024年电子线路实习报告范文通过为期一周的电工实习,本人对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形成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电工技术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习过程不仅提升了自动控制电路设计与实际操作技能,而且强化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实习还培养了我与团队成员的协作精神,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以下是实习的具体收获:1. 熟练掌握手工常用工具的使用,以及工具的维护与修理方法。
2. 基本掌握电路连接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电路的连接。
3. 熟悉控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方法及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和电器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控制电路板。
4. 了解常用电器元件的分类、型号、规格、性能及使用范围。
5. 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电器元件,并熟练使用数字万用表。
6. 掌握电器元件的连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1. 观看实习录像,明确实习目的和意义;讲解电器元件的分类、型号、使用范围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元器件。
2. 讲解控制电路设计的要求、方法和设计原理;分发与清点工具;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线路连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组装、连接、调试自动控制电路;进行试车、答辩及评分。
4. 拆解自动控制电路,整理桌面、地面,保持环境卫生。
5. 撰写实习报告。
在实习心得与体会方面:对交流接触器的认识:交流接触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开断和控制电路,通过主接点和辅助接点实现电路的开闭。
交流接触器的接点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烧蚀性。
其动作原理基于交流电磁铁,结构包括固定铁芯和活动铁芯。
交流接触器失电后依靠弹簧复位。
对中间继电器的认识:中间继电器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器,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
其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相似,但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因此仅用于控制电路。
对连接自动控制电路实习的感受:实习过程中,连接电路是对动手能力的一大挑战。
我认识到细心和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在连接过程中应避免的常见错误。
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其性能参数。
2. 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连接方法和调试方法。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4. 学习使用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2. 电子线路实验箱:包含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等。
3. 示波器:用于观察电路输出波形。
4. 信号发生器:用于提供实验所需的信号。
5. 万用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
三、实验内容与过程1. 电阻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测量(1)目的:验证电阻串联与并联电路的规律。
(2)步骤:①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阻串联与并联电路。
② 使用万用表测量各电阻的阻值。
③ 比较串联电路中电阻的总阻值与实际测量值。
④ 比较并联电路中电阻的总阻值与实际测量值。
(3)结果与分析:串联电路中电阻的总阻值等于各电阻阻值之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总阻值等于各电阻阻值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2. 二极管电路的测量(1)目的:验证二极管单向导电性。
(2)步骤:① 按照电路图连接二极管电路。
② 使用示波器观察二极管导通和截止时的波形。
③ 使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导通和截止时的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
(3)结果与分析:二极管导通时,正向电压较小;截止时,反向电压较大。
3.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测量(1)目的:验证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性能。
(2)步骤:① 按照电路图连接三极管放大电路。
② 使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③ 使用万用表测量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
(3)结果与分析: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大于1。
4. 集成电路应用电路的测量(1)目的:验证集成电路应用电路的功能。
(2)步骤:① 按照电路图连接集成电路应用电路。
②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出波形。
③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3)结果与分析:集成电路应用电路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电子线路的基本连接方法和调试方法。
电子线路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使用。
2. 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小信号分析等。
3. 熟悉电子线路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
4. 通过实验,验证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子线路是指由电子元件组成的电路,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信号的传输、处理和转换。
本实验以共射放大电路为例,介绍电子线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箱:包括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板、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
2. 电子元器件: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等。
四、实验内容与过程1. 实验内容(1)共射放大电路的搭建与测试(2)直流工作点分析(3)交流小信号分析2. 实验过程(1)共射放大电路的搭建与测试首先,根据实验电路图,在实验板上连接共射放大电路。
然后,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并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的直流工作点。
(2)直流工作点分析根据晶体管的直流工作点公式,计算晶体管的静态电流和电压。
然后,用示波器观察晶体管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分析放大电路的增益。
(3)交流小信号分析根据放大电路的交流小信号模型,分析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电压增益等参数。
然后,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验证分析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共射放大电路的搭建与测试根据实验数据,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为0.5V,输出信号为4V,放大倍数为8倍。
2. 直流工作点分析根据晶体管的直流工作点公式,计算晶体管的静态电流为10mA,静态电压为5V。
3. 交流小信号分析根据放大电路的交流小信号模型,计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为10kΩ,输出电阻为1kΩ,电压增益为80。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搭建方法,熟悉了电子线路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了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提高了动手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电路搭建过程中元件焊接不良、实验数据误差较大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
电子线路实验总结报告
电子线路基础实验总结报告总结一——实验原理篇基础实验1、认识常用电子器件(1)电阻色环识别:色环标示主要应用圆柱型的电阻器上,如: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金属氧化膜电阻、保险丝电阻、绕线电阻。
在早期,一般当电阻的表面不足以用数字表示法时,就会用色环标示法来表示电阻的阻值、公差、规格。
主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的每一条色环都是等距,自成一组,容易和第二部分的色环区分。
四个色环电阻的识别:第一、二环分别代表两位有效数的阻值;第三环代表倍率;第四环代表误差。
五个色环电阻的识别:第一、二、三环分别代表三位有效数的阻值;第四环代表倍率;第五环代表误差。
如果第五条色环为黑色,一般用来表示为绕线电阻器,第五条色环如为白色,一般用来表示为保险丝电阻器。
如果电阻体只有中间一条黑色的色环,则代表此电阻为零欧姆电阻。
颜色对照表:(2)电容:电容可分为电解电容和无极电容两种。
在本实验课中,最需注意的参数是耐压值,也即额定电压值。
电容大小识别:在电容上标注的数字如果带有小数点,则单位是uf。
(例如:0.01即代表0.01uf)。
反之如果没有小数点,则字母p的位置代表小数点,单位是pf(例如:1p5即代表1.5pf)。
(3)晶体二极管:在本实验课中,应用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即当二极管正极与电源正极连接、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时,二极管能通,反之二极管不能通。
由此得到控制电流的特点。
(4)三极管:三极管主要分为PNP型与NPN型。
两种型号的检测方法:在万用表的检测口上接入三极管,PNP型的三极管示数均小于0.9,NPN型三极管示数均为1。
三极管基极、集电极、发射极的判断:如果是NPN型,使红表笔接基极,黑表笔接其他两脚,示数较大的是发射极,较小的是集电极。
如果是PNP型,则用黑表笔接基极,红表笔接其他两脚,示数较大的是发射极,较小的是集电极。
两种型号的三极管结构示意图:(a)为NPN型,(b)为PNP型。
(5)LED的识别和使用:在本实验中,仅需要主要LED的极性。
电路实验报告通用8篇
电路实验报告电路实验报告通用8篇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路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路实验报告1一、实验题目利用类实现阶梯型电阻电路计算二、实验目的利用类改造试验三种构造的计算程序,实现类的封装。
通过这种改造理解类实现数据和功能封装的作用,掌握类的设计与编程。
三、实验原理程序要求用户输入的电势差和电阻总数,并且验证数据的有效性:电势差必须大于0,电阻总数必须大于0小于等于100的偶数。
再要求用户输入每个电阻的电阻值,并且验证电阻值的有效性:必须大于零。
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且该函数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临界判断,若所输入数据不满足要求,要重新输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本实验构造了两个类,一个CResistance类,封装了电阻的属性和操作,和一个CLadderNetwork类,封装了阶梯型电阻电路的属性和操作。
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并赋给CladderNetwork的数据,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输出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以便检查,,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PrintEveryPart()函数实现的。
根据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换算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
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Calculate ()函数实现的。
最后输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PrintResult()函数实现的。
此程序很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技术:封装性:类的方法和属性都集成在了对象当中。
继承性:可以继承使用已经封装好的.类,也可以直接引用。
多态性:本实验未使用到多态性。
安全性:对重要数据不能直接操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电子线路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电子线路实习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子线路基本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掌握以下内容:1. 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使用;2. 电路原理图与实际电路之间的转换;3.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4. 电路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基础实验:电路元件识别与测试(1)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测试方法。
(2)实验内容:识别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电子元件,并使用万用表测试其参数。
(3)实验步骤:a. 准备实验器材:万用表、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b. 识别电子元件:根据元件的外观、颜色、符号等特征,识别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电子元件。
c. 测试元件参数: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反向电阻等参数。
2. 基础实验:电路原理图与实际电路转换(1)实验目的:掌握电路原理图与实际电路之间的转换方法。
(2)实验内容:将给定的电路原理图转换为实际电路,并进行组装。
(3)实验步骤:a. 分析电路原理图:了解电路的结构、元件参数、连接方式等。
b. 转换电路原理图:根据电路原理图,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绘制实际电路图。
c. 组装实际电路:按照实际电路图,将电子元件焊接在电路板上,连接好导线。
3. 基础实验: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使用(1)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使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仪器,对电路进行测量。
(3)实验步骤:a. 了解仪器原理:了解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仪器的原理和功能。
b. 操作仪器:按照仪器说明书,学习仪器的操作方法。
c. 测量电路参数: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的电压、电流、波形等参数;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幅值的信号;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的电阻、电容、电感等参数。
4. 综合实验:电路故障诊断与排除(1)实验目的:掌握电路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电子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实验名称:XXX电子电路实验实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实验地点:XXX实验室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XXX电子电路,验证电路原理,掌握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应用,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所涉及的XXX电子电路,其基本原理为XXX。
具体来说,电路通过XXX元件实现XXX功能,其工作过程如下:1. XXX元件的输入信号经过XXX处理,转换为XXX信号;2. XXX信号通过XXX元件,进行XXX操作;3. 处理后的信号通过XXX元件输出,实现XXX功能。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根据实验原理图,将电路元件按照要求连接起来,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2. 测试电路性能: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对电路进行测试,观察电路输出信号是否符合预期。
3. 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电路性能的优缺点。
4. 调试电路:根据实验结果,对电路进行调试,优化电路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路性能测试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电路输出信号稳定,符合预期。
通过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清晰,无明显失真。
2. 电路性能分析:a. 电路整体性能良好,达到了实验目的;b. 电路元件选择合理,性能稳定;c. 电路布局合理,布线清晰,便于维护;d. 电路调试过程中,发现XXX元件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扰,需进一步优化。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搭建了XXX电子电路,验证了电路原理,掌握了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2. 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电路性能稳定,输出信号符合预期。
但在调试过程中,发现部分元件存在干扰,需进一步优化。
3. 本次实验提高了学生对电子电路设计和调试的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电子电路技术奠定了基础。
4. 针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a. 优化电路布局,降低元件干扰;b. 选用更高性能的元件,提高电路整体性能;c. 加强对电路原理的理解,提高电路设计水平。
电路实验报告(9篇)
电路实验报告(9篇)电路试验报告1一、试验仪器及材料1、信号发生器2、示波器二、试验电路三、试验内容及结果分析1、VCC=12v,VM=6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整输入幅值使输2、VCC=9V,VM=4、5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整输入幅值使输3、VCC=6V,VM=3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整输入幅值使输出波形最大且不失真。
(以下输入输出值均为有效值)四、试验小结功率放大电路特点:在电源电压确定的状况下,以输出尽可能大的不失真的信号功率和具有尽可能高的转换效率为组成原则,功放管常工作在尽限应用状态。
电路试验报告2一、试验目的1、更好的理解、稳固和把握汽车全车线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
2、稳固和加强课堂所学学问,培育实践技能和动手力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和技术创新力量。
二、试验设备全车线路试验台4台三、试验设备组成全车电线束,仪表盘,各种开关、前后灯光分电路、点火线圈、发动机电脑、传感器、继电器、中心线路板、节气组件、电源、收放机、保险等。
四、组成原理汽车总线路的组成: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总线路,包括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和信号装置、仪表和显示装置、帮助电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电子燃油喷射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电子掌握系统。
随着汽车技术的进展,汽车电器设备和电子掌握系统的应用日益增多。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1、汽车线路的特点:汽车电路具有单线、直流、低压和并联等根本特点。
(1)汽车电路通常采纳单线制和负搭铁,汽车电路的单线制.通常是指汽车电器设备的正极用导线连接(又称为火线),负极与车架或车身金属局部连接,与车架或车身连接的导线又称为搭铁线。
蓄电池负极搭铁的汽车电路,称为负搭铁。
现代汽车普遍采纳负搭铁。
同一汽车的全部电器搭铁极性是全都的。
对于某些电器设备,为了保证其工作的牢靠性,提高灵敏度,仍旧采纳双线制连接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Ni 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
要求:熟悉Ni 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应用Ni Multisim软件分析、设计电子电路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Ni Multisim软件验证习题2.14,2.15;分析实验结果。
写出分析报告。
2.14
当R2处于2.5KΩ~3.5KΩ时,集电极电压在5~7V之间。
换成PNP型三极管以后
R1仍为5.65KΩ,当R2处于2.5KΩ~3.5KΩ时,集电极电压在5~7V之间。
集电极电压与Ic 电流都不变。
2.15
I
B
= 344uA
I
C
= 16.3mA
V
CE
= 4.33V – 783mV = 3.547V > 0.3V 所以处于放大模式。
R E = 0, R
B2
开路, V
CE
= V
C
= 240mV < 0.3V, 所以电路处于饱和模式。
实验二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要求
(1)建立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分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放大性能。
(3)分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频率特性。
(4)分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实验数据及结论
(1)画出示波器显示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并计算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
数。
黄线为输入电压曲线,蓝色为输出电压曲线。
电压放大倍数A v = 3.37V/20mV=168.5
(2)在图1-2中,利用直流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到的集电极电压、集电极电流、以及基极电压、基极电流。
判断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集电极电压:2.79V
集电极电流:1.53mA
基极电压:638mV
基极电流:19.6uA
β=78.6≈80 所以处于放大模式。
(3)如果将图1-l中基极电阻由580kΩ改变为400kΩ,测量集电极电压,集电极电流,以及基极电压,基极电流。
判断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再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观察输出波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属于什么类型的失真。
集电极电压:1.51V
集电极电流:1.54mA
基极电压:639mV
基极电流:39.1uA
β=39.4 < 80 所以处于饱和模式。
实验三三种基本组态晶体管放大电路
要求
(1)分析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性能。
(2)分析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性能。
(3)分析共基极放大电路性能。
实验数据及结论
建立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
NPN型晶体管取理想模式,电流放大系数设置为50,用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lkHz、幅值为10mV的正弦信号,输入端电流表设置为交流模式,电路中用I键控制的开关选择电路输出端是否加负载。
用空格键控制的开关选择发射极支路是否加旁路电容。
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
单击示波器上Expand按钮放大屏幕,测量输出波形幅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根据输入端电流表的读数计算输入电阻。
Ri = 40.0mV/6.01uA = 6.66kΩ
Av = 1.09V/40.0mV = 27.3
利用L键拨动负载电阻处并关,将负载电阻开路,适当调整示波器A通道参数,再测量输
出波形幅值,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输出电阻Ro 。
L O
L
OC O R V R V R -=
其中V o 是负载电阻开路时的输出电压。
V oc(p-p) = 1.63V V o(p-p) = 1.09V R L = 10k Ω Ro = 4.95 k Ω
连接上负载电阻,再利用空格键拨动开关,使发射极旁路电容断开,适当调整示波器A 通道参数,再测量、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并说明旁路电容的作用。
Av = 117mV/40mV = 2.9
旁路电容可以使反馈电阻在直流时起到直流反馈的作用,稳定电路,在交流时短路掉反馈电阻,是放大倍数提高。
建立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如图2-2所示。
NPN型晶体管取理想模式,电流放大系数设置为50,用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lkHz、幅值为10mV的正弦信号,输入端电流表设置为交流模式。
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
单击示波器上Expand按钮放大屏幕,测量输出波形幅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根据输入端电流表的读数计算输入电阻。
仿照步骤3求电路输出电阻。
Ri = 20mV/69.6nA = 287 kΩ
Ro = 5.1 kΩ
Av = 19.9mA/20mA = 0.995
建立共基极放大电路,如图2-3所示。
NPN型晶体管取理想模式,电流放大系数设置为50。
用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lkHz、幅值为10mV的正弦信号,输入端电流表
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
单击示波器上Expand按钮放大
屏幕,测量输出波形幅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根据输入端电流表的读数计算输入电阻。
仿照步骤3求电路输出电阻。
Ri = 40mV/1.15mA = 34.8Ω
Ro = 1.67kΩ
Av = 47.5
实验四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要求
(1)建立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分析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性能
结型场效应管共源放大电路,波形如下,蓝色为输入波形,黄色为输出波形,输出波形的幅值为201.005 mV,输入波形的幅值为19.989 mV 电压放大倍数约为10倍。
(3)建立如图3-3所示的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
打开仿真开关,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静态参数。
实验五差动放大电路
要求
建立差动放大电路。
分析差动放大电路性能
示波器观察到的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
测到的输出波形幅值,计算电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单端差模放大倍数A d = 2.61V/16.1mV = 162
单端共模放大倍数Ac =38mV/39.9mV = 0.95
共模抑制比等于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与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之比= A d/Ac = 162/0.95 = 170.5
实验六负反馈放大电路
要求
(1)建立负反馈放大电路。
(2)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性能。
实验内容及步骤
(1)建立如图3-2所示的结型场效应管共源放大电路。
结型场效应管取理想模式。
用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lkHz、幅值为10mV的正弦信号。
(2)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
测量输出波形的幅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实验数据及结论
(1)示波器上显示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
测量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的幅值,计算得电压放大倍数,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Vim = 9.994mV
V om = 1.068V
电压放大倍数A v = 106.86
电压放大倍数理论值为:1+10000/100=101
(2)对于电路反馈电阻Rf进行参数扫描分析结果,并分析结果
反馈电阻变大,闭环增益减小,频带宽度扩展。
实验七求和电路
要求
(1)建立反相求和电路。
(2)分析电路性能。
实验数据及结论
示波器显示的反相求和电路波形。
测量电路输出波形幅值,换算成有效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当V1 与示波器输入相连时,波形如下:紫色为输出,黄色为输入
当V2 与示波器输入相连时,波形如下:紫色为输出,黄色为输入
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反相。
输出峰峰值为4V,有效值为1.41V 与理论计算值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