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五个核心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五个核心理念
集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与苏州市副市长于一身的朱永新先生,因其《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创新教育论》《享受教育》等著作的相继问世和“新教育实验”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被人视作当今中国教育上的一匹黑马。

核心理念之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这里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

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

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

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

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

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

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

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行动”。

朱教授认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不要坐而论道。

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

不要瞻前顾后,不要犹豫彷徨。

从加入实验这一天开始,就要真正地动起来。

核心理念之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

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

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

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

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核心理念之三: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朱教授对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有点儿夸大。

他说,好多人都问他:你的身体怎么这样好呢?他说不是身体好,是精神好。

自己也有高血压、高血脂。

但有了好的精神,就有了一切。

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

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

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朱先生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

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核心理念之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

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

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惟一入选的亚洲城市。

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

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

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

对个体生命来说也是
如此。

朱教授荣登2003年度《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人物榜,就是因为他是一位最具人文气质的市长。

他透过历史的眼光,长久以来一直探问社会人心的发展,人类文明的演进,深切感到在万众一心发展经济,人文精神的教育严重缺失、人文关怀异常匮乏的当下,人心的异化、社会的失衡以及城市的病态繁荣已是愈演愈烈。

正是源自于这种“社会良心”深处的忧虑,朱永新一直在大力倡导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倡导民族精神的变革。

这就是个性,就是特色。

核心理念之五: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朱教授认为,如果说当今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注意的话,那么,真正对于人类的问题,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文明的进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文明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在我们这一代教育的手里走向衰落。

我们经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

要想让我们的孩子、老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他认为,阅读中外名著是对话的最好途径之一。

新教育实验有一个“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外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

每一个“行动”都有着独具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

现在只就“营造书香校园”略作铺陈,但愿读者能够从中窥一斑而见全豹,并进而领略这六大行动的无限风光。

朱永新先生相信“名师出高徒”这一古已有之的名言,但屈指可数的名师,往往令你投师无门。

但他说并非无路可走,人们
可以借助一个中介,去聆听名师的教诲。

这中介,便是富有文化品位的中外名著。

通过这些作品,穿越时空,去索取其思想文化的智慧。

从这个角度讲,名师就在你的身边,就教于名师的机会俯拾即是。

他说,在读这些作品时,他往往为先贤哲人出奇制胜的警策之语惊叹不已,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敬仰感。

也有这样一种情况,哲人之言,恰与自己所思所想不谋而合,这会令你激动不已,有一种与伟人心灵对话的美感体验,以及生命价值体认的特殊感受。

所以,几乎是每天雷打不动的两个小时读书,成了令朱教授心迷神痴的精神之旅。

他说这是父亲送给他的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在他年仅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让他每天书写两个小时的毛笔字。

这种持之以恒的练习虽未成就一个书法大家,但每天5时起床的习惯却沿袭至今。

他说,捧读一本好书,很快便将自己带到一个宁静的港湾,不知时间流逝,不知烦琐纷争,惟有将自己融入宇宙自然的洒脱与飘逸,从容与愉悦。

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可谓一语中的,读书是一道教师必须跨越的坎。

所以,朱教授在新教育实验区启动了“营造书香校园”读书工程。

要求在小学六年中,师生共读100本课外书;小学生背诵一本中华经典,中学生背诵一本属于美文的英文书。

他说,如果背诵了这些书,就会将其精华内化在学生的头脑里,后劲无穷,受益终生。

他认为,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

朱永新教授说,新教育实验的目的不单单让人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人拥有智慧。

他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

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
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思;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让师生拥有智慧是智者之言,也是新教育实验走向真正成功的内在归依。

也是新集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与苏州市副市长于一身的朱永新先生,因其《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创新教育论》《享受教育》等著作的相继问世和“新教育实验”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被人视作当今中国教育上的一匹黑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