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户事迹材料
种粮大户申报先进事迹材料
![种粮大户申报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486e7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f.png)
种粮大户申报先进事迹材料《种粮大户申报先进事迹材料》亲爱的评审委员会:我是某某地区的种粮大户,有幸参与了今年的先进事迹申报活动。
在此,我诚挚地希望能够向您介绍一下我的申报材料,分享一些我在种粮生产中的先进事迹和经验。
作为一名种粮大户,我深知粮食生产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不断提高种粮的产量和质量,努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首先,我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方法,通过科学施肥、合理排水、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我的种田实践中,我不仅关心产量,更注重环保和品质。
我遵循“绿色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种植理念,努力打造高产、高效、高质的农业生产模式。
其次,我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和人才培训工作,致力于帮助他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力。
我主动开展技术交流活动,经常邀请专家学者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帮助农民朋友们学习先进种植技术。
同时,我还组织农业科技培训班,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技术骨干,为地方农业生产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我积极参与地方农业扶贫工作,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活条件,实现稳定增收。
我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分享给有需要的农民朋友们,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政府扶贫项目,为扶贫对象提供资金帮助、技术指导和就业机会,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种粮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也为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先进事迹申报活动,与更多的农友分享我的种植经验,也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谢谢各位评审的耐心阅读!此致申报人:XXX 敬上。
烤烟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
![烤烟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7a02523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d.png)
烤烟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烤烟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烤烟行业的加速发展,种植烤烟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这个行业中,有一些烤烟种植大户的先进事迹,着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先进事迹的详细内容。
一、积极推广优良品种,促进产业发展作为一个烤烟种植大户,张先生一直关注着烤烟行业的市场动态和潜在变化,不断努力引进新的优良品种,并通过大规模种植进行试种。
对那些表现出色的品种,他会毫不犹豫地加大投入,努力推广。
最终,他的种植规模逐年增加,他通过这种方式强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烤烟产业的发展。
二、坚持科技创新,增强种植效益作为一个注重科技创新的种植大户,王先生会密切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并引进各种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不断进行试验和改良。
他还与各地的农业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在生产中加入新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力求提高种植效益。
这种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极大地增强了该地区烤烟种植业的竞争力。
三、优化经营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作为一个务实的种植大户,李先生发现保持销售渠道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便开始寻找并开辟新的销售渠道,不断寻找更多的销售机会。
他尝试着让自己成为直销代理商,做起了全国通销售,这种拓宽销售渠道的经营模式,让他的收益水平获得了明显提升,并为他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重视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作为一个具有远见的种植大户,刘先生非常重视品牌建设,认为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
他积极探索和开展品牌建设工作,依靠自己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这样的努力,最终帮助他在市场上赢得了更多的商机,并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五、关注并服务于大众,增强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种植大户,黄先生非常重视对其他农村居民的帮助和支持,并且对农村的环境卫生和文化建设也格外关注。
他常常帮助别的农户解决种植上的问题,并且主动组织居民参加公益活动,为当地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树立了他的崇高社会形象。
蔬菜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
![蔬菜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69fda85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e.png)
蔬菜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种植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通过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推进,一批蔬菜种植大户应运而生,他们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成为了行业的领袖和代表,对于推进我国蔬菜种植行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技术带动农业发展在我国的蔬菜种植领域,许多大户不仅独具创新思维和市场敏感度,而且注重技术装备的引进和应用。
例如,在现代蔬菜种植过程中,许多种植大户或团队都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借助互联网+产业链和农产品溯源,推动蔬菜种植行业向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方向转型升级。
其次,这些大户也注重挖掘和培养人才,带动产业的持续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例如,他们聘请优秀的设计、技术、管理人员,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落实“人-机-物”的完整链条体系,实现高效、稳定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二、优化产业链提升特色产品品质在蔬菜种植大户的框架内,实现规模化生产,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科学而有效的蔬菜产业链条。
将产品特色明显化、标准化、留住根、增加附加价值。
不仅优化了单一的生产运营模式,也为整个蔬菜生产链条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蔬菜销售系统中,他们积极与商家合作,利用电商平台、绿色食品市场等多种销售渠道,着力推广自己的品牌,树立了农村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在大户的协调和引领下,形成的蔬菜生产体系,也有着非常优秀、健康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使蔬菜种植行业产量大幅提升、也让品质更加优良,产业链条也越来越完整,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三、生态农业和新模式的探索种植大户在种植生产过程中也注重环保和节能减排,不断创新种植技术模式,推广秸秆还田、绿肥轮播、植物和动物调理系统等新型农业种植技术,既能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又能较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经济,为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时,种植大户们也在尝试创新的经营模式,例如直接销售模式、农家乐模式和农旅融合模式,通过多种模式的探索,不断发掘商机,搭建平台,吸引游客,推动蔬菜和农产品消费的升级和市场的开拓。
农村种植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农村种植致富能手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17b25fa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4.png)
农村种植致富能手事迹材料•相关推荐农村种植致富能手事迹材料(精选5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事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
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种植致富能手事迹材料(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种植致富能手事迹材料1张村任,原本是泽州县晋煤集团赵庄煤矿的一名矿机维修工人,可政府的一项政策却改变了他的人生。
2011年县政府积极扶持南部山区发展万亩核桃基地,向全县果农免费提供核桃苗木,这个政策让他动心了。
于是带头承包了村里400多亩弃荒地,带动全村人员,打坑栽树,见空地就栽,连田间路塄上都栽得满满当当的。
结果县林业局技术人员看了后,说栽的太密了不合理,又返工移植。
终于,树栽下了,他又去煤矿上班。
想着过几年核桃树结果,卖了果就可以把钱赚回来,只是他把核桃树种植技术想的太简单了。
当年快立冬的时候才发现核桃地草比树还高,许多苗都干枯了。
由于栽植核桃苗死亡多损失大,县林业技术人员知道后和他在地里找原因。
告诉他“树栽活了仅是个开端,400亩核桃园没有专人管理、没有劳力投入是见不到效益的”。
带头管理:严格按照县林业局“提质增效项目”要求,他和表哥迅速组建了“群山绿果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25户,其中贫困户19户。
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来管理核桃园,同时聘请核桃专家指导讲解,从一般防治常识学起,刨根问底甚至到为难老师的地步。
不仅请进来,他还跑出去,到运城,下河南,去汾阳,上新疆,哪里有不错的核桃园,就去哪里学习取经。
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丰富着他的管理技术,现在他已成了泽州有名的核桃土专家。
2018年举办在全市举办的“十棵树”核桃整形修剪比赛中,张村任和他表哥搭档,十棵树修剪第一完成,展示岀精湛的修剪技术功底。
今年“十棵树”回头看,哥俩修剪的树形合理,挂果率高,又给来年丰收打下了基础。
县林业局局长赵亮福带队深入到万杴村进行核桃管理调研指导。
当看到400亩核桃园全部“清杂涂白”,果园干净整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农村种植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
![农村种植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bc67d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f.png)
农村种植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农村种植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
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种植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种植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1如果站在你的面前,你看不出他与别的农民有任何不同,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了,他身材瘦小,皮肤黝黑,不善言谈,甚至有点木讷。
但在县乡以及附近地区,他却是个名副其实的能人。
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脱贫致富点子多、帮助别人心肠热的人。
在乡,有很多人曾经得到过他的帮助,也有很多人经他带动脱了贫。
“我要让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文化程度不高。
由于家庭贫困,刚读完初中就辍学了,但辍学没有挡住他继续学习的脚步,贫穷没有压倒他不断进取的志向。
他利用进城、串门、走亲戚等一切机会,搜集借阅书报资料,刻苦学习农业科技,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党的农村政策。
他没有资金,要发展,只能靠一身力气,在自己的承包地里想办法。
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推广地膜洋芋覆盖技术,组织了大量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推广。
当时,大多数群众对这项农业增产技术还持怀疑态度,抵触情绪很大,但他却主动试种了3亩,因为通过平时的学习他知道,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增产技术,特别适用于高寒阴湿地区。
果然,到了收获的季节,他覆盖地膜的洋芋产量大大高于其他群众土法种植的,给周围的群众上了生动的一课,当年他将自己吃不完的部分卖掉,增加了经济收入。
第二年,大部分群众看到了好处,都开始接受地膜覆盖技术。
随着地膜覆盖面积增大,洋芋产量出现了大幅度提高,引起了洋芋价格下滑。
由于增加了投入,价格却下降了,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看到这种情况,又在改进种植技术上打起了主意。
他想,如果利用地膜的保温作用,把种植时间提前一些,那么新洋芋的上市时间也可以提前,利用干部群众喜欢尝新物的习俗,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棉花种植大户个人事迹材料
![棉花种植大户个人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fc82cc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9.png)
棉花种植大户个人事迹材料
《棉花帝国的创业之路:一个种植大户的个人事迹》
作为一个棉花种植大户,张先生创业之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
他从一个小农民逐渐发展成为棉花帝国的掌舵者,这其中的艰辛和辛劳令人敬佩。
张先生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非常热爱农耕劳作。
他勤劳好学,从不怕吃苦,一心想要改变家族的贫困状况。
他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乡种植棉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最初,他面临着资金不足、技术不全、市场不畅等诸多问题。
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而是努力学习技术知识,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不断投入资金改善设施,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同时也积极寻找市场渠道,拓展销售网络。
他的毅力和坚持使他的棉花产量逐年增加,品质也不断提升,逐渐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除此之外,张先生还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在种植过程中尽可能使用绿色环保的种植技术,保护土地资源,回报家乡社会。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张先生成功地打造了自己的棉花帝国,成为当地的种植大户。
他的个人事迹也成为当地的典范,激励着更多的农民朋友不断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
张先生的创业之路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他的经历告诉
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水稻种植大户典型示范户事迹材料
![水稻种植大户典型示范户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a3c528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e.png)
水稻种植大户典型示范户事迹材料大户王老师位于湖南省一带,他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是当地的种植大户。
王老师擅长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水稻产量,他引进了水稻新品种和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精细管理、定位播种等现代农业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通过科学施肥、优化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他的水稻产量每年都能稳定在8000公斤以上。
除了技术手段,王老师还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他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组建了一个高效的团队,专门负责种植、管理和销售工作。
团队成员们相互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使整个种植过程更加顺利和高效。
除了王老师,湖北省的李大户也是一个典型的水稻种植示范户。
他在水稻种植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采用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绿色种植方式,不但提高了水稻产量,还保护了土壤和水资源,实现了生产与环保的良好结合。
李大户还注重与科研机构和大学院校的合作,不断开展科研试验和技术示范,探索出适合当地条件的种植模式和管理经验。
他还积极参加水稻种植的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自己成为了当地水稻种植的佼佼者。
在辽宁省,刘大户是另一位水稻种植典型示范户。
刘大户注重品质和市场,他的水稻主要出售给高端市场和出口市场,因此他在种植过程中非常注重品质和安全。
他购买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包装设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品相,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刘大户还注重创新和品牌建设,在水稻种植中尝试了不同的培肥方案和播种方式,取得了一些创新的成果。
他还开展了水稻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使自己的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以上这些典型示范户在水稻种植中展现出了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他们的事迹值得广大农民和种植大户借鉴和学习。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在水稻种植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种粮大户事迹材料
![种粮大户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e62c9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e.png)
种粮大户事迹材料种粮大户王先生是我国河北省一个小县城的杰出代表。
尽管他的故事在农村居民中间广为人知,但我还是想分享一下他的壮举和取得的成就。
王先生是当地一家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不仅使自己的家庭致富,也对当地农民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王先生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曾是一名普通农民,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好。
从小,王先生就对农田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勤奋好学,上了大学后选择了农业专业。
大学期间,他就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研究了一些种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毕业后,王先生毅然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种田事业。
他首先加入了当地的农民合作社,积极参与社员的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不久后,他被选为合作社的负责人。
在王先生的带领下,合作社开始大规模发展。
他首先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耕种技术,采用了科学的播种、施肥和灌溉方法,使作物产量大幅提高。
同时,他还鼓励社员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另外,王先生还引进了一些农业机械设备,减轻了农民劳力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
他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和信贷支持,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他的努力下,合作社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地农民的精准扶贫基地。
除了经济效益,王先生还非常注重农田的生态环境保护。
他鼓励社员采取有机农业的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他不仅提供了有机肥料和有机种子,还帮助社员们建立了农田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社的发展成绩斐然。
王先生带领的团队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致富,也对周边农民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鼓励大家勤劳致富,同时也帮助一些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
在社会影响力的推动下,王先生所在的县开始推行农村合作社经营模式。
他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更多支持和资源。
他还将自己的经验和管理规范写成手册,向其他村庄推广,并帮助他们组建和管理合作社。
如今,王先生所在的县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的典范。
水稻制种致富之星事迹概述
![水稻制种致富之星事迹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74de5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0.png)
水稻制种致富之星事迹概述
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有一位水稻制种的致富之星,他凭借着对农业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他,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包立新。
包立新不仅在种粮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更在推广有机水稻种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投入千万身家,种出了塞上江南规模最大的有机稻田,使得宁夏大米的零售价格得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包立新不仅在国内种粮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还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中。
他曾多次赴国外考察学习,与国际水稻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提高中国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包立新的成功并非偶然。
他始终坚持科学种植、精细管理,注重土壤改良和品种选育。
同时,他还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和经营方式,通过合作社等方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了整个地区的水稻种植水平。
除了在种植方面的成就,包立新还非常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公益事业。
他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就业机会,
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他还倡导环保理念,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包立新的成功事迹不仅鼓舞了广大农民朋友,也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榜样。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辉煌的成就。
大棚蔬菜种植大户XX事迹材料
![大棚蔬菜种植大户XX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7f521cf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5.png)
大棚蔬菜种植大户XX事迹材料如今,在xx县xx乡,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十里八村的村民没人不知晓他。
他就是xx乡xx村xx组大棚蔬菜种植大户黄有昆。
今年50岁的黄有昆,早在10多年前,他家还是全村有名的困难户,一家9口人挤在一幢破旧不堪的老土屋里,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头脑灵活的他却不甘于过着贫穷日子,也许是穷则思变的缘故,黄有昆便寻思着如何才能找到发家致富的路子,摆脱贫困的日子,他经常一个人独自到县城农贸市场去找“出路”,他发现市场有很多鲜活的蔬菜一年四季都能摆在摊贩上叫卖,而且销路很好,再加之xx村距离县城近,他眼前一亮,于是决定选择种植大棚蔬菜发家致富。
说干就干,1990年,黄有昆向亲朋好友借来1000元钱,带着全家人尝试着种植大棚蔬菜;刚开始种植大棚蔬菜,由于没有经验,他先在自家的责任田先搞2亩田试种,主要种植当时市场上比较行销的黄芽白、卷心菜、辣椒等蔬菜,每天天没亮他就带着家人下到蔬菜棚劳作,渴了喝点井水,饿了就吃几口早上从家里带来的饭团,晚上,别人早已吃完了晚饭,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地里回来。
有时遇到不懂的种植技术难题就到乡农技站和农技中心虚心请教农业技术人员,为了种好大棚蔬菜,撑握新技术,他还自费500多元订购了《农家致富经》、《大棚蔬菜种植要点》等书籍,并参加县、乡组织的农业种植技术培训班,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2亩大棚蔬菜收入达2000元余元,比正常种植的农作物增收近1000元,初尝甜头的他,第二年便进行规模扩种,以后种植蔬菜品种也逐年增多,从2003年起,他又开始发展“猪-沼-菜”一体化种养模式,日积月累,已有种植18年大棚蔬菜历史的黄有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也过硬,种植效益也得了很大的提高。
到目前为止,他家的大棚蔬菜面积由当初的2亩发展到现在的10亩,年出栏生猪50多头,年收入达8万余元。
致富后的黄有昆不忘众乡邻,他积极帮助本村及周边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无偿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并凭借他的销售渠道,帮助他们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村已有20多户村民搭起了大棚,种上了反季节蔬菜,使种植户过上了致富之路,而不甘现状的黄有昆,今年,在乡、村两级的大力扶持下,准备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使现有的10亩大棚蔬菜扩大到50亩。
种粮养殖大户事迹简介
![种粮养殖大户事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747c5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b.png)
种粮养殖大户事迹简介如下:
在农村,有一位名叫黄小克的种粮大户。
他有着18年的种植经验,一个人经营、种植着260亩田地。
他坚持农业产业标准化,注重农业科技的运用,努力降低种田成本。
他积极应用免耕、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使得每亩能增收节支120多元。
此外,还有一位名叫高XX的养殖大户。
他面临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土地抛荒严重的问题,但毅然放弃了网吧经营,投身农业生产。
他承包了农田1000余亩,通过科学管理、机械操作,节约了成本。
在种植水稻过程中,他坚持农业产业标准化,注重科技运用,有效降低了种田成本。
这些种粮养殖大户的事迹表明,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农民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8篇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9cbb5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9.png)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方案大全、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mprehensive plans, insights, surve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袁隆平的优秀事迹8篇事迹材料的编制需要保持客观、真实,避免夸大或歪曲事实,在事迹材料写作中突出人物的谦虚和谨慎,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卓越品质和风范,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袁隆平的优秀事迹8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农机大户种粮个人事迹材料
![2023年农机大户种粮个人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75e230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7.png)
2023年农机大户种粮个人事迹材料1. 前言:农机大户李军,生于1970年,祖籍山东,现居于江苏省南通市。
多年来,李军秉持着勤劳致富的信念,坚持致力于种粮事业,成为一个成功的农机大户。
以下是李军的个人事迹材料。
2. 种植经验:李军在农田管理和作物种植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他深入研究各种农作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需求,并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科学的种植调控。
他采用现代化农机设备进行土地耕作,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3. 引进先进技术:李军注重学习和引进先进的农机技术和种植技术。
他聘请专业农业顾问,定期学习最新的农业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自家的农田管理中。
他还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参与新品种的试验种植,以推动农业的发展。
4. 探索新的种植模式:李军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种植模式,致力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他试水了无土栽培、水培耕种等新技术,不断挑战自我,探索不同的种植方式。
这些探索为他带来了不少成功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5. 推广农机化种植:李军积极参与农机化种植的推广工作,他致力于将现代化农机设备引入农田管理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劳动效率。
通过亲身经历,他向其他农民介绍和宣传农机化种植的优势,并帮助他们申请政府的农机补贴,促进地方农机化水平的提升。
6. 社会贡献:除了自身的种粮事业,李军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他加入当地的农民合作社,并担任理事职务,为农民争取利益,促进合作社的发展。
他也积极参与当地的农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与其他农民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提高当地农业的水平。
7. 荣誉奖励:由于他在农机化种植方面的出色表现和对农业的突出贡献,李军多次获得当地政府颁发的表彰奖励。
他被评为“先进农民”和“农业创新先进个人”,并多次受邀参加地方农业领域的重要会议和论坛,分享他的种植经验和成功之道。
总结:李军作为一个农机大户,他的个人事迹展示了他在农业领域的坚持与创新。
通过不断学习和尝试,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还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材料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1349e1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d.png)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材料
在农村,种粮大户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
勤劳,每年都能在田间地头创造出丰厚的收成。
江苏省泰兴市的王大爷就是一位种粮大户,在过去的几年里,他
通过对传统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不断提高产量
和品质,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称赞。
王大爷深知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不易,在他的田野上,每一天都是
灰头土脸的辛劳。
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顽强地战斗在了农田里。
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民,他时刻关注作物的生长发育,认真统计每一块
田地的肥力和作物的情况,调整施肥量和时间。
同时,王大爷还注重科学管理,加强对种植成本的把控,切实提
高效益。
他采用了科技化的管理模式,引进了先进的设施和装备,提
高作业效率和精度。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他总结了一套高效、科学、可持续的种植模式。
王大爷的成果不仅仅是丰收和效益,更是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借鉴
和指导。
他积极传播农业技术知识,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助
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种粮大户王大爷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只要用心去耕耘,认真学习科技创新,依靠科学管理,就一定能够生
成出更好的收成。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智慧和勤劳将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玉米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
![玉米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f3413d3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1.png)
玉米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玉米种植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农民朋友们的重要收入来源。
然而,在大户种植玉米方面,有一位先进的种植者,他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在业界赢得了广泛赞誉。
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玉米种植大户的先进事迹。
这位玉米种植大户名叫李明,来自湖南省的一个小县城。
他家族世代务农,种植玉米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李明从小就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心将这个传统种植业发展得更加现代化和高效。
李明注重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种植。
他深入研究玉米的生长规律和需求,结合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
他精确计算种植密度和行距,合理施肥和灌溉,确保每一棵玉米植株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此外,他还利用现代农业技术,采用精准播种和遥感监测,不断优化管理措施,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李明注重品种选择和病虫害防治。
他经过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选择了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玉米品种。
同时,他积极引进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并采用轮作和间作种植,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
他还加强了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保证了玉米的健康生长。
李明注重市场营销和产业链拓展。
他与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了玉米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
他还积极加入玉米产业协会和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参加各种农业展览和交流活动,不断学习和更新种植技术,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
通过李明的努力,他的玉米种植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的玉米产量每年都能稳定增长,品质也得到了市场认可。
他的种植模式也得到了业界的肯定,成为当地农民学习的榜样。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开始关注和学习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通过李明的先进事迹,我们可以看到,玉米种植大户在科学管理、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和做法。
他们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个人的努力和智慧,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种植大户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种植大户致富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4b9a882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9.png)
种植大户致富先进事迹材料种植大户致富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1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事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
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种植大户致富先进事迹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种植大户致富先进事迹材料篇1xxx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
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
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
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
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
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
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
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种植大户致富先进事迹材料篇2xxx,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初中文化,现任东岸村党支部书记。
烤烟种植大户推荐先进事迹材料
![烤烟种植大户推荐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76720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7.png)
烤烟种植大户推荐先进事迹材料《烤烟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第一篇:勤劳致富的种植大户李先生,男,现年45岁,山西省某县人,是当地烤烟种植大户,被誉为勤劳致富的典范。
多年以来,他致力于烤烟种植事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智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李先生从年轻时期就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家乡农村长大的他,对土地、农作物的种植有着独特的感觉和理解。
他懂得农业的辛苦和艰辛,但更懂得农业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丰收的喜悦。
因此,他决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烤烟种植事业。
多年来,李先生积极学习研究烤烟种植技术,不断探索和实践。
他善于倾听农民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提高烤烟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他也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李先生的艰苦努力也得到了回报。
他的烤烟产量逐年提高,品质逐渐提升,成为当地烤烟产业的佼佼者。
不仅仅是烤烟产量上的突破,他还积极参与烤烟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带动农民从传统的种植模式转变为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方式。
通过他的带动和影响,当地农民的收入明显提高。
李先生不但是他们的领军人物和榜样,还积极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指导。
他组织了一支农民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模式,帮助其他农民更好地发展烤烟种植事业,实现共同富裕。
李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大户。
他把园区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任务,积极倡导绿色种植、生态农业,注重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
他还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为当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先生的先进事迹激励着广大农民。
他认为,只有辛勤努力和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他提倡农民要弘扬劳动精神、创新精神和务实精神,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科技引领的烤烟种植大户王先生,男,现年52岁,江苏省某市人,是一名烤烟种植大户。
他通过科技引领,实现了烤烟种植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业内赫赫有名的创新型种植户。
王先生从小就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始终坚信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种植大户先进事迹
![种植大户先进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e889411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f.png)
种植大户先进事迹种植大户先进事迹(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
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种植大户先进事迹(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种植大户先进事迹1这是一片绿色的茶园,这里是茶农增收的希望。
2000年朱村乡党委、政府提出“以茶立乡、以茶兴乡、以茶富乡”思路后,身为朱村村党支部书记的叶伟良,就看到了茶叶发展的前景,开始思考茶叶发展的路子。
通过近5年的发展,叶伟良不但自己致富还带动了当地茶农增收。
2001年6月,叶伟良开始承包茶山,他克服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从整地到苗木栽种,共投资20余万元,开发基地120亩。
经过他的精心管理,2002年春就产茶青2000多公斤,创利2万多元。
茶叶基地良好的生产效益,让广大村民看到了茶叶发展的前景,村民们种植茶叶的积极性高涨。
在他的引导和帮助下,至2005年底,朱村村已发展茶叶基地600多亩,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
随着全乡茶叶开发面积的扩大,叶伟良又在茶叶加工、销售上动脑筋、做文章。
他提出了“建一片基地、树一个龙头,创一个品牌、促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去年,宁波北伦集团丽水天恩茶厂落户朱村村,叶伟良作为村里的主要干部,积极投身到茶厂建房征地的工作中,同时,做好农民思想工作,为今后天恩茶厂带动朱村乡茶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叶伟良的茶叶基地每年可收入15万元,但他并不满足,还在不断摸索新的茶叶管理经验,寻求更大的效益空间。
他还利用平时与村民朋友闲聊的时间,向他们传授自己的管理方法、加工经验和市场信息,鼓励农民多种茶叶,种好茶叶,并努力使村民树立品牌意识,以提高经济效益。
种植大户先进事迹2李忠义,男,中共党员,四川夹江县人,1965年12月出生,现任建川村党委副书记、村委委员。
老李头发有些许花白,个子虽小,但是说起话来声音洪亮,淳朴亲厚,在建川村,说起李忠义,没有人不熟悉他,他既是村里的“能人老李”,也是大家的贴心书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大户种植典型材料
奉新县冯川镇城郊村失地菜农余家模,现年56岁,2007年投资五十万元,在宋埠镇青湖村个人承包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解决周边村富余农村劳动力30人就业,实现了依靠科技共同致富。
该基地主产辣椒、茄子、长豆角、黄瓜、葫芦及反季节的多种蔬菜品种,每日平均供应1500-2000斤鲜菜,丰富了市民的蔬菜种类,确保市场供应,平抑了蔬菜价格,同时当地农户因土地流转获利在8万元左右。
2009年他推广的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菜,年产150吨,纯收入31.5万元,此方法省工省投入高收益,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薯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07以来,余家模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
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2008年—2009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2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1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000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
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及周边村百姓。
同门兄弟人余家水家贫如洗,两年前,余家模得知余家水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余家水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
如今,余家水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
得到余家模直接帮助的还有余同付、洪克均、宋士云、洪振国等12户。
在余家模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城郊村、青湖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
现在城郊村蔬菜种植再次成为该村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农户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篇二:农村种植大户先进材料
---种植大户---典型材料
1975年出生的---,1998年毕业于-----学院。
从农村里跳出“龙门”的他,毕业后再次回到农村当起农民,靠着自我摸索在农村创业,他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每个创业的人都有过不同的坎坷,认准了创业的方向就要做出百倍努力。
刚开始,---养过虾、种植过西瓜,但是慢慢地他发现这些不是他要发展的方向。
于是他决定重新寻找创业的方向,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他决定引种北海1号哈密瓜,进行大棚种植。
对于没有大棚种植经验的他来说,大棚种植是个全新的领域。
于是他从头学习,每天泡在大棚里十几个小时,精心的护理自己种植的哈密瓜,一天天看着它们的成长,就像盼望自己的孩子快点长大一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首批哈密瓜成熟后,瓜肉香甜可口、口感清爽,一上市就被客商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抢购一空。
首次的成功使---更加坚定了走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道路的信心。
去年秋天,他把哈密瓜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亩。
为做好技术管理,他请来农业专家授课,并大胆采用滴灌技术、整枝茎部涂药、人工授粉等高科技技术,达到抗病虫害、提高哈密瓜品质的效果。
到11月份,他一个成熟的哈密瓜可以达到2公斤,又以每公斤11元的高价被客商抢购一空,---再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的棚室哈密瓜种植成功后,村民们赶来参观学习,他总是热情接待,耐心的解答,并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他们,希望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
他还说,希望今后可以成立哈密瓜种植培训基地,承担起向周围村民无偿提供参观学习和培训服务的工作,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民做点好事。
今年村委换届选举,---高票当选---党总支部委员。
村民们都说:“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热心,我们相信他能有一番作为,相信他是一个热爱土地、心里装有群众的人,因此大家毫
不犹豫地选他。
”对于今后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划。
他说:“村民的信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自己只是在埋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却不曾想到,也能给他人带来帮助,这更加鞭策我要加倍认真工作,不辜负群众的希望。
”---村是一个咸水养殖大村,有一千多亩规模的对虾养殖。
---看到虾塘对虾出售完后,大片虾塘空闲着,白白浪费了土地资源,觉得非常可惜。
因此他想是不是可以把虾塘里的水放完,试种哈密瓜。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积极上网查找资料,发现浙江三门县已经有这样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
从三门县的经验来看,虾塘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种出来的哈密瓜特别甜,皮色也好看。
另外,一般情况下瓜类在同一块土地上是不能连作的,但在虾塘内每年都可以种植,因为对虾与哈密瓜轮作后,土地肥力足,瓜种了后有根瘤菌,对对虾和哈密瓜都有好处,肥料省,发病少。
三门县的“种养结合、瓜虾轮作”模式,对---有很大的借鉴和推行价值。
虽然---与三门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方面有不同之处,但只要开发利用得当,技术到位,这个新模式是能够在---出成果的。
有了这一发现,---决定要抽出时间,确定几个虾塘,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投入成本不会过大。
如果试验成功,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这样不仅能给村民创造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还能让---村生产的哈密瓜香飘天下!篇三:种植大户刘继良先进材料种植大户先进材料
--刘继良
刘继良,男,汉,现年50岁,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完成场党委、管委下达的各项工作。
自第一轮土地承包开始,年轻的他抓住机遇,承包良种队100亩荒地,当年创收8000元,积极鼓舞了他种植的热情,以及使周围群众看到实惠。
他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富裕的生活。
特别是2010年,我场掀起林果业种植,对于一直从事蔬菜产业的村队,林果业对大家都比较陌生。
场领导首先找到刘继良,做思想工作,让他带头种植林果业。
为了能更好地种植林果业,他先后十余次到三乡、四乡参观考察观摩,并查阅书籍,收集信息,随后便把自己的50亩地用来做试验种植林果业,同时动员自己的其他兄弟四人一起种植,使我场的林果业种植达到了连片种植150亩的规模,并在林间进行套种土豆、花生、西瓜、大白菜等,每亩西瓜产量预计达5吨,平均销售价格0.8元/公斤,西瓜亩产值可达4000元;每亩马铃薯预计产量1吨,平均销售价格1.5元/公斤,马铃薯亩产值可达1500元;每亩大白菜预计产量2吨,平均销售价格0.5元/公斤,大白菜亩产值可达1000元。
三项合计,每亩总产值达6500元,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极大地提高了周边群众种植林果业的积极性。
为农牧民提高经济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11年我场着力打造集中连片1000亩地的“林经一体化”示范园,刘继良同志为了发挥林果业在促农增收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宣传优惠政策及经济效益。
采用果树套种西瓜的栽培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优质农家肥、马铃薯套种、大白菜套种等实用技术,力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按照场管委的“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苗木的管护工作;“六统一”:统一开沟、统一施肥、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管理;坚持推行农业精耕细作节水、节能、节种、节约、节地“五节”措施;向大家推广种植技术:在苗木栽种前,用生根剂对苗木进行清泡。
栽植时,按照技术要求挖坑施底肥,统一进行苗木定干、封口,及时对经济林苗木进行灌溉,确保了苗木的成活率;在春播期间,加强对农机手的管理培训监管,防止因农机作业时损害果树苗木;加强对果农的宣传教育,禁止果农套种作物施用剧毒农药,以免损伤果树苗木;积极宣传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实现集中连片种植,提高集约化程度;不断加强科技服务,加大果园密植力度,大力推广“矮、密、早”等建园模式,长期开展技术服务,注重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果农管理技术。
2011年度种植(养殖)大户、优秀劳务经纪人推荐表牧业队牧民,今年47岁。
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他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