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课《周庄水韵》教学案 语文版

合集下载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周庄水韵》。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周庄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拓宽文化视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周庄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色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周庄水韵》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周庄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对周庄水乡特色和风土人情的深入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视频资料。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图表等资料。

3. 生僻字词的解释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周庄水韵”,提问:“水韵”是什么意思?(3)简要介绍周庄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生僻字词的意思。

(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小桥流水”、“古镇风貌”等。

3. 感悟意境(1)教师播放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庄的美丽风光。

(2)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心中的周庄水乡。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可以采用朗读、表演、绘画等形式。

(2)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周庄水韵》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美景的作文。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水乡”、“古镇”、“石桥”等。

(3)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朗读和模仿,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对周庄文化特色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周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庄的美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周庄的了解。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周庄水韵》。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水乡”、“古镇”、“石桥”等。

(2)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生词和短语的用法。

4. 课文理解:(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和细节。

(2)回答学生对周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问题。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抄写并背诵《周庄水韵》。

(2)收集有关周庄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词和短语的练习。

(2)写一篇关于周庄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

(2)评估学生的课堂作业表现。

3. 学生反馈:(1)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

(2)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周庄的风景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水乡之中,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用法。

(3)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对优美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描绘画面,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珍惜家乡美好风光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用法。

3. 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表达方式。

2. 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进行生动描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周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庄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简介周庄的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2)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疑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优美文字和表达方式。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和讲解。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其用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表达方式,描绘自己熟悉的景物。

(2)学生互相交流,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周庄水韵》。

2. 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家乡风景的作文。

3. 收集有关周庄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021年八年级语文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周庄水韵教案2语文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学习全文清新优美又刻画精准的写景语言。

能力目标:
1学习作者按照时间转换而写景的游记创作手法。

2领略全文的境界和情韵之美。

3使学生在尝试写作散文时善于抒发真实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美的情操,细心体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简析
重点: 1掌握作者移季换景的游记创作手法。

2掌握文中大量的生字生词,增加词汇积累。

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文中的真实感情及学习以“情”为文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一些周庄的图片、幻灯片,介绍周庄之时可以向学生展示这此图像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释。

教学步骤
一、分析本文准确简练的语言风格
二、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三、字词积累
四、品味作品语言
第二课时
一、与《巴东三峡》进行比较阅读
二、朗诵并背诵课文
四、解决课后习题
A21052 523C 刼*33916 847C 葼Yx38465 9641 陁32130 7D82 綂q* [35786 8BCA 诊。

八年级上册《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学习目标】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学习重点】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学习难点】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导入二、明确出示目的三、预习导学检查,(用时5分).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娴熟搅动斑斓璀璨B.彩绸连缀仲春屋脊c.缤纷隐匿谛听参差D.覆盖眩目屋檐渗出来2三游周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截取三个不同的场景,多角度描写周庄的多姿多彩,美丽如画。

三次中详写_____,因为突出作者的印象如童话般的神奇美妙。

3研读课文作者三游周庄段落,思考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比一比。

赛一赛,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

四、高效课堂,自主学习点拨(10分钟)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朗读,感性感知:※展示播放周庄的四幅画面: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直接利用教科书上的插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配乐:以“高山流水”或“表现节日热闹气氛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2、“听”读感知内容结构:学生“听读”课文时,教师同时布置“听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

※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参考提示: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小桥流水人家”……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提问: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周庄水韵》教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周庄水韵》教案 (新版)语文版

3.《周庄水韵》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二)理清顺序,明确思路。

(三)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二、课时安排 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相关文字材料:周庄介绍周庄位于江苏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西南33公里,属昆山市管辖,在上海大观园旁的淀山湖畔。

周庄始建于北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

旧名贞丰里,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

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

由于它“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镇内河汊纵横。

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形,形成八道长街。

镇上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水而筑。

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

“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

拱桥、水巷、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

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

其中有国内仅存的桥楼(富安桥)及双桥,形成独特的风景。

周庄人文荟萃,至今仍有许多文人雅士的旧居保存完好。

双桥。

位于镇东北。

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

银子浜与南北市河在此交汇。

双桥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两桥相依,浑然一体。

桥身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故又称“钥匙桥”。

双桥是周庄的标志性景观。

出生于上海、现旅居美国的画家陈逸飞曾创作一幅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画中的景物便是周庄的双桥,在美国画廊展出,引起轰动,后为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收藏。

1984年11月阿曼德·哈默来华访问,将这幅画作为礼品,赠给了邓小平。

从此周庄更名扬海内外。

沈厅。

位于富安桥南侧南市街上,是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民居。

沈厅是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后裔沈本仁于1742年建成的。

七进五楼门,房屋100多间。

整个建筑由水墙门、河埠、墙门楼、正厅、大小堂楼、厅屋几部分组成,是典型的“前厅后堂”格局。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水乡”、“古镇”、“石桥”等。

(3)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课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周庄水乡风物的理解和描绘。

(2)对作者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周庄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周庄的美丽风光。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阅读分析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观点。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周庄的图片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2. 准备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列表,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3. 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用于课堂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周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庄的美丽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周庄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周庄水韵》。

(2)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生词和短语的发音和意义。

3.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其他小组请教来解决问题。

4. 阅读分析(1)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文,注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观点。

(2)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5. 课堂小结(2)学生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描绘。

6.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周庄水韵》。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山川的壮丽可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怀。

(2)欣赏散文中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的含义,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真情实感)(3)学习作者生动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2) 理解课文内容及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练习卷幻灯片等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课所学知识(5分钟)1、抽查重点字词(让学生分组抽签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钟)①橹lǔ: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艄或船旁,用人摇。

(1)组、②缀zhuì:用针线等使连起来。

③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④泊bó:船靠岸;停船。

⑤晶莹:光亮透明。

⑥斑bān斓lán:颜色错杂灿烂。

(2)组⑦眩xuàn目:耀眼。

⑧相看两不厌:相互之间怎么看也看不够。

⑨谛dì听:仔细听。

⑩如诉如泣: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形容声音柔细。

(3)组⑾娴xián熟:熟练。

⑿⒀张灯结彩:陈设辉煌的灯光,扎结美丽的丝绸。

⒁瞬shùn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

2、抽学生简介作者及周庄(1分钟)教师更正:(1)关于作者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

散文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

(2)简介周庄: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有9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但仍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全镇60%以上的民居是明清及明初建筑风貌,仅0.4平方公里的古镇就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同时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共同营造出一幅动人的风景画。

这里有桥、有水、有人,同学们想到哪位作者的名句?(参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非常写意。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1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1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1篇)《周庄水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理清写作思路。

3、品析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品析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要求:熟读课文,自行解决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周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被称为“漂浮之都”的“水城”是意大利哪个旅游城市?(威尼斯)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景点在哪?(周庄)这两个旅游景点的共同点是什么?(水多、桥多)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及周庄的材料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思考: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讨论、明确: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四幅——春夜(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3、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讨论、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讨论、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第一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水中的倒影是清晰的还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些词来形容,(斑斓)、(朦胧炫目)(斑斓迷离);作者还描写了小石桥,都举了哪些桥?这些桥都是一个样的吗?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很有特色,各呈风采;“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则化用于一首现代诗,诗的原句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2021年《周庄水韵》教案设计

2021年《周庄水韵》教案设计

2021年《周庄水韵》教案设计2021年《周庄水韵》教案设计1一、教材分析《周庄水韵》是一篇语言优美,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的游记散文。

作者从不同的时间、季节入手,分三次描写了周庄水乡给人的印象,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是,由于周庄离我们遥远,我们又地处山区,学习起来还不太容易;再者,本校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主动意识不强,在分析和表达方面也还是有待训练的,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内容及练习方面做了适当的调整,积极引导,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训练。

三、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游记,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这个要求,特制订了以下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

2、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情感目标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由学生预习的“水韵”入手,教师补充。

结合预习,说说对课题中的“韵”的理解。

从题目入手,直接切入__的题眼,更有利于学生对__的把握。

(二)品味“水韵”1、快速阅读三次游周庄,说说作者抓住了周庄什么特点来表现“水韵”的。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周庄水韵》的生字词。

(2)让学生理解并描述周庄的水乡特色和风土人情。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生字词。

(2)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描绘周庄的水乡特色。

(3)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周庄水韵》的生字词。

(2)让学生描绘周庄的水乡特色。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描述周庄的风土人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周庄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周庄的水乡特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描绘周庄的水乡特色。

(2)各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观察与思考:(1)教师展示周庄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周庄的风土人情。

5. 课堂小结:四、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周庄水乡的短文。

3. 调查家乡的风土人情,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水乡氛围,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1年周庄水韵教案(14篇)

2021年周庄水韵教案(14篇)

2021年周庄水韵教案(14篇)周庄水韵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设想]1、__是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认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3、__与《巴东三峡》都是写祖国山水的美丽,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如果能让学生从自身的变化,从自己家乡的变化中去感受,相信能更好的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出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这节课里,我们要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背诵作者“第二次游历周庄”的语段。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周庄的旅游宣传片。

2、播放威尼斯、丽江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对比画面。

3、教师同步讲解:图一:这是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

图二:这是云南古镇丽江我们现在把它们和周庄相比较的话,你觉得他们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三、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朗读课文。

2、配乐朗读。

__展示播放周庄的动画画面。

__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

3、检查生字新词。

4、提问: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觉得课文中什么地方、哪些语句或语段写得最精彩?说说你的理由?四、合作探究题:那么,作者间我们描述了周庄的哪儿幅图画呢?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

周庄水韵教案9篇

周庄水韵教案9篇

周庄水韵教案9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观赏散文清爽美丽的抒情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实情感;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风光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3、背诵精彩语段,增加语言的感悟及运用力量;4、体会山川漂亮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育审美力量。

学情分析:在学习《巴东三峡》的根底上,理解了山河的壮美得意。

现阶段的中学生感情丰富,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不行低估的想象力。

课文文字清丽,似一幅幅布满流淌感的画面,很简单激发学生的想象和个人内心的情感。

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留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存和情感体验。

教学建议和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敬重学生的共性,给与其自由发挥、进展的空间,在朗读、品尝课文的语言中观赏美,感悟美,把对课文的学习转化成个人独具共性的制造性审美活动。

教学思路与帮助手段:在清爽舒缓的音乐中配乐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美和意境美。

(预备清爽舒缓的背景音乐)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由对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或云南“丽江古城”的介绍引入;2、由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创设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引入;3、由对周庄的介绍直接导入。

二、导入新课: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家乡。

闻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被成为中国“第一水乡”。

今日就让我们伴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会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

三、整体把握: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在背景音乐中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在悠悠琴韵和朗朗书声中,大家初步领会了周庄的美,那么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周庄让我想起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

生:周庄布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水为周庄这座古城增加了神采和韵味。

可以说是周庄包涵了水的生气,水为周庄增加了活力。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周庄水韵》这篇课文。

(2)了解周庄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

(3)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周庄的美。

(3)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周庄水乡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周庄水韵》。

2. 掌握课文中所描述的周庄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

3. 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绘。

2. 深入体会作者对周庄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将课文中的美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周庄水韵》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生分组合作的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周庄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周庄的美。

(2)简介周庄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周庄水韵》。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品读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周庄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欣赏散文的心得体会。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指导。

(2)学生课后拓展学习,欣赏其他有关周庄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周庄水韵》,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描述周庄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

3.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周庄水韵》教学案语文

【学习目标】
1.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掌握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品读文章1-4自然段,体会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学习重难点】
1.掌握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

春秋战国时称摇城。

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的《周庄水韵》,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赵丽宏,中国当代作家,1951年生,上海人。

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

作品多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奖。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斑斓.(lán)眩.目(xuàn)晶莹.(yíng)参差
..(cēn cī) 谛.听(dì) 娴.熟(xián)
瞬.息(shùn) 璀璨
..(cuǐ càn) 摇曳.(yè)
3.理解词义。

斑斓:颜色错杂灿烂。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耀眼。

晶莹:光亮透明。

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仔细听。

娴熟:熟练。

摇曳:摇动。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三次游历的过程,都对周庄有一个整体比喻,你能把这三个句子找出来吗?
明确:第一次: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第三次: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明确: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小桥流水人家”……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2.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图画”。

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

明确: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


整体水韵图画(1—3自然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6自然段)
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二)品读课文1-4自然段。

1.你能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吗?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还有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2.写周庄时,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进行了比较,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明确:通过与威尼斯的比较,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3.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内容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吗?
明确:水中倒影斑斓迷离
水上石桥各呈风采
水傍古镇浑然一体
4.作者第一次游周庄,感受到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感受到周庄“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同是一幅画,为什么有“水墨画”与“版画”的不同?
明确:“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

第一次游周庄,春雨蒙蒙,像雾中观景,朦朦胧胧,故像水墨画。

而第二次游周庄,是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一种清晰的感觉,所以说像版画。

四、板书设计
周庄
水韵——总体印
象:水乡第一次仲春一幅画在宣纸
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一幅色彩对比
强烈的版画
五、课外拓展
周庄这么美,如果周庄的负责人请你为周庄写一段广告词,你打算怎么写?
示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

示例二: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5—6自然段,体会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2.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第一水乡”在周庄,拱桥、水巷、石板街、古屋,都是周庄特有的水乡风貌,在这里,更有斑斓荟萃的人文景观,让我们一饱眼福,让我们继续走进周庄,感受这人间仙境般的美景,感受这童话般的神奇与美妙。

二、自主预习
从全文的角度看,作者描述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展示不同时令周庄的不同风采;引出第三次到周庄的非同一般的景象和感悟。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文章第5—6自然段内容。

1.作者写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明确:按空间顺序写的。

①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

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②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由此可见作者三次到周庄,他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

如果说第一、二两次的游历,作者更多的是试图展示周庄古朴的美的话,那么第三次游历则是要表现出周庄所具有的另一种美,那就是极具现代意识的美。

这样的两种美糅合在一起,在周庄可谓一绝。

(二)语言探究
作者文学功底深厚,驾驭语言的能力极强。

文中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

请从文中选择一处,并试着说说它的妙处。

明确:(1)“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使用通感的修辞,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

“细细”“袅袅”“重重叠叠”等叠词的运用,产生了音韵的和谐美。

(2)“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

”长短句的交叉运用,形成节奏的参差美。

(3)“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比喻贴切生动,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给人意味深长的遐想。

(三)写法探究
读完本文,你能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三次游周庄的详略的吗?
明确: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所见的美景和感受,从不同季节、时间,进行多角度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

写第一次游周庄只用一句话,略写自己的印象,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写第二次游周庄,就稍微详细,写色彩,写声音,绘声绘色,更为动人,说周庄“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韵味十足。

写第三次游周庄,作者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所以浓墨重彩。

温暖的春夜,“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

写岸上,写河中,写花船,写音乐,写斑斓的礼花,写摇曳的彩带,淋漓尽致。

文章之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四、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
总体印象:古雅幽美诗情画意(水乡)略写
三游周庄一游:春雨蒙蒙水墨画略写
二游:冬天雪后版画略写
三游:温暖春夜如在梦境梦幻图详写
五、课外拓展
我们刚学过《巴东三峡》,你能说说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吗?两篇文章在构思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相同点:两篇文章均为游记。

《巴东三峡》展示的是旅行的全过程,本文则着重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巴东三峡》一文是按照时间和空间的双向顺序来记叙的,而本文记叙的对象、空间虽相同但随着时间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时的所见及感受,也各不相同。

28699 701B 瀛J 26636 680C 栌21362 5372 卲My39138 98E2 飢X #T 37267 9193 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