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机械工程专业部分课程教材版本xls
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修读方式:必修学时:16学分:1学分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考核方式:考查先修或同修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金工实习等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导论》是机械工程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的总纲,也是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
本课程以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为目的,旨在使学生对机械工程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本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但课时数有限,在内容上不要求精深而要求全面,尽可能将今后四年的知识给学生以非常具体的感性认识,解决学生专业教育问题,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课程简明介绍机械工程概况及涉猎领域、机械工程简史、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机构及机械零部件、机械设计方法、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先进制造技术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机械工程的相关知识和本专业的专业学习概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增强专业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专业学习方向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1. 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机械工程涉猎的领域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要求:了解机器、机械、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了解机械的分类、机械产品的基本要求;机械工程的主要内容;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2. 教学内容(1) 机械与机械工程(2) 机械工程导论的基本内容(3)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关系3.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二)机械工程简史及其发展1. 目的和要求通过机械工程历史及发展,说明机械工程在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
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和世界机械发展简史(2)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 教学内容(1) 中国机械发展史简介(2) 世界机械发展史简介(3) 现代机械工程(4) 现代机械工程展望3.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三)机械基础知识简介1. 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对机械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材料、液压和气压、机构、机械零部件、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有大致的了解。
机械工程系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安排表2015-1-30(第一版)
32#403
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
陈菡菡
32#401
数控产品营销与支持
吴融生
32#402
数控141
(41人)
数控铣加工编程与操作
赵庆新
实训车间
数控铣加工编程与操作
赵庆新
实训车间
模具加工与装配
林占光
32#403
MASTERCAM
关昕晓
机房1
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
陈菡菡
32#401
数控铣加工编程与操作
赵庆新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
毛晗
汽修131
汽修132
汽车业务接待价格结算
郑淑琼
汽服131
汽车业务接待价格结算
郑淑琼
汽修131
汽修132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郑南豆
汽修131
汽修132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郑南豆
汽修131
汽修132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
曹劲
汽服131
汽车业务接待价格结算
郑淑琼
汽服131
汽车业务接待价格结算郑淑琼
汽修131
郑庆权
33#303
自动检测
陈捷
33#202
自动检测
陈捷
33#202
33#302
汽服141
(47人)
毛泽东思想
郑庆权
33#303
大学英语(2)
陈叶仙
32#203
体育(2)
林德强
汽车电工与电子
黄松峰
汽车电工与电子
黄松峰
营销心理学
徐英杰
大学英语(2)
陈叶仙
33#301
计算机基础
郑庆翔
机房2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篇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简介第一部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工程图学学分数:7 总学时数:112 课程内容:正投影原理和基础知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和相对位置;立体表面交线(截交线、相贯线)的投影;绘制和阅读组合体视图;形体构型设计基本方法;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机件的尺寸标注;标准件与常用件;计算机交互绘图;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和阅读。
教材: 1.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画法几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6版;2.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 机械制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 月第 5 版。
前修课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
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学分数: 3 总学时数:48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医学影像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研究基本电路、基本磁路的应用科学,是该专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学科。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单相和三相交流电路的计算和分析;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应用;交直流电机及其特性的研究;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研究。
教材:秦曾煌主编.电工学(第6版)(上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前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课程名称: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学分数: 5 总学时数:80课程内容: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是研究机器零件常用材料和加工方法,即从选择材料,制造毛坯,直到加工出零件的综合性课程。
它是高等学校工科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学生在金工实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常用工程材料及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培养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具有选用工程材料的初步能力。
掌握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
全套机械工程施工资料表格
全套机械工程施工资料表格1. 项目信息表
2. 设备清单表
3. 工器具清单表
4. 施工人员名单表
5. 工程进度计划表
6. 施工安全措施表
7. 质量控制记录表
8. 施工变更通知表
9. 工程验收记录表
10. 项目总结报告表
备注:以上表格仅供参考,根据实际项目需要进行调整。
该文档包含了全套机械工程施工资料表格的完整版,以帮助记录和管理机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信息。
以上表格可根据实际项目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内容。
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应的内容,并做好相关记录和备份。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辅助,请随时联系我们。
机械工程专业高等数学教材
机械工程专业高等数学教材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们,无论是在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都需要学习数学这门科目。
高等数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基础能力。
因此,编写一本适合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教材非常重要。
本教材的编写着重强调实用性和理论联系实际。
下面我们将介绍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一章:数列与级数本章主要介绍数列和级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通过引入机械工程专业中常用的工程实例,如物体的运动轨迹问题和能量守恒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列和级数的概念。
第二章:函数与极限本章重点介绍了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极限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在介绍极限的概念时,可以结合机械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如材料的疲劳寿命和机械系统的稳定性,来帮助学生理解极限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三章:导数与微分本章主要介绍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微分的概念和应用。
可以通过机械工程领域的实例,如机械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工程设计中的优化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导数和微分的应用。
第四章:微分方程本章介绍了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可以通过机械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如振动系统的行为预测和流体力学中的流动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微分方程。
第五章:定积分本章重点介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可以结合机械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如机械系统的能量转换和动力学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定积分的应用。
第六章:多元函数与多元微分学本章主要介绍多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可以通过机械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如多变量优化问题和热传导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多元微分学。
第七章:多重积分本章介绍了多重积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以结合机械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如物体的质心和转动惯量的计算,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多重积分。
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本章主要介绍向量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向量的运算和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
《机械工程基础 (5)》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48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ofMechanica1Engineering课程学分数:2.5课程学时数:40(32+实验8)授课对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工实习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工科非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为热工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创造条件。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绪论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课程的重点、难点:本课程在热工专业技术工作的作用;初步建立机械工程慨念与意识;学习本课程方法。
课程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了解机器的组成,掌握机械在工程中作用。
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在本章节中要讲清楚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并有机地串成运动副、运动链、机构和机器等基本概念,进而由常见传动方式导入机械传动分类,为后面几章进行铺垫。
掌握机构分析的基本方法、自由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运动副、机构的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平面机构概念,掌握运动副及其类型、构件等表达方法,达到能绘制简单机器的运动简图,并能对一般复杂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课程教学内容:从分析平面机构入手,介绍连杆机构在生产、生活的运用开始,带入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的讲解,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基本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课程教学要求: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基本特性,了解连杆机构设计的方法第3章凸轮机构课程教学内容:凸轮机构组成特点、应用和类型、分析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选用。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基础【D0605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4计划学时:68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1.前言1.1课程定位《机械工程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气压传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以岗位职业技能为导向,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就业岗位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从机、电、气综合考虑自动机和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针对标准零件选型、常用机构选型与设计、电气控制气压传动的运用,为日后从事自动化机构工程师的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思路为了与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本专业课程体系相呼应,本门课程的设计始终坚持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强化以理论知识指导操作实践的智力技能培养,摒弃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注重知识分析与操作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取舍,有效整合,以“够用”为原则。
将课程内容根据合理分块,通过基本理论、实践操作、结合实际典型机、电、气压控制技术,将标准件选型、常用机械传动装置、气压传动等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
课程设置的依据为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来自企业的工作实践,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程学习与实践,学生能在机、电、气压控制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知识结合,使得机电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在项目编排上,先介绍标准件选型和机械传动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一般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接着安排一个模块将气压传动与电气控制通过仿真联系起来,实现机、电、气联合控制。
最后通过机械基础实训环节,让学生掌握标准件选型,常见机构选型和设计,简单非标件设计方法和步骤。
通过三维装配与运动仿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为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和今后从事自动化机构工程师的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机械工程完整课表
杨伟东
(七教 7C-403)
5-18周 刘丽冰
5:20~6:10:10~6:00 5
晚 第
07S12C0108 嵌入式控制技术
07S12A0105 机械振动与随机 振动
5-18周 侯书军
07S12A0109 控制系统计算机 接口技术
14-18周 赵海文 (七教 7C-403)
07S12C0112 现代CAD技术
打印时间:2012-2-1 15:28
第八小节
5:10~6:00
第九小节 7:00~7:50 第十小节 8:00~8:50
打印时间:2012-2-1 15:28
14-18周 张思祥
14-18周 焦永树
07S12A0205
微机电系统设计与 制造 14-18周 杨伟东
07S12C0106 现代制造系统
5-18周 郭兰申 (224)
45
40
第 41 44
40
45 42 43 44
42
43 44 45
40 07S12C0207 实验技能强化训 练
5-18周 耿世钧 41 42 43
39
40 41 42
42
43 44 45 40 42 43 40 41
07S12C0107 现代机电控制系 统 第五小节 第五小节
5-18周 戴士杰 2:00~2:50:00~2:50 2 (七教 7C-403) 第六小节 第六小节 3:00~3:50:00~3:50 3
07S12A0201 数字信号处理
第三小节 第三小节 10:20~11:10 10:10~11:00
07S12A0203
二 午 大 节
07S12A0301 振动力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1. 课程介绍1.1 专业概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是一门集机械、电气、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学科,涉及到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控制、传感器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技术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师。
1.2 课程目标本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提高机械自动化和机械设计的水平,能够在企业和科研院所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2. 课程设置2.1 专业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与机械液压传动•机械设计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控制•传感器技术与智能控制•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机器人技术基础2.2 选修课•机械CAD•机械制图•数控技术•机械加工工艺与工具•机电系统维护•机械与电子质量检测技术•车辆动力学与控制•机械振动分析与控制•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3. 课程特色3.1 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校外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3.2 专业方向为不同领域的学生成才定制相应的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领域的课程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比如: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
3.3 前沿技术的更新课程设置注重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兴技术,为学生提供前沿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比如: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
4. 培养方案4.1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宽广的科学素养、较强的人文素质、较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掌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4.2 选用教材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选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前沿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优秀教材和参考书。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预备技师、高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二、课程管理系、部教研室机械工程系、机械基础教研组三、教材版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二版)四、大纲说明1、本课程适用于3年高技或4年预备技师机电、电子、电气等专业学生。
2、本课程计划71学时,行课1学期。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以闭卷考试为主,采用百分制评定。
执笔:审核:审批: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我校机械工程系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中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
内容以机构和零件为主线,介绍机械中常用传动装置、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与应用及简单的设计方法等,同时简要地介绍国家有关标准、标准零部件的选用原则及机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2、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培养学生掌握机械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零件的性能、分类、应用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能对一般机械传动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计算;3、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机械传动装置、常用机构及轴系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应用特点;掌握分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能进行有关的计算并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
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理解和运用,尽量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讲清原理,强调并突出应用,使学生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能建立知识体系,并能灵活地掌握和使用所学的知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课程涉及知识面广,要根据教学对象专业的不同,适当增补(删减)内容,充分利用教具、实物、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避免抽象地作理论推导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同时与我校实训设备联系起来,多让学生去看,去观察。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拆装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机械设备。
学时分配表:绪论教学要求1、掌握机器和机构、构件和零件、运动副的概念。
机械工程课程标准
机械工程课程标准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分析、设计和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2.1 基础知识- 机械工程基础概念- 材料力学和力学原理- 热力学基础- 流体力学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2.2 专业课程-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加工与自动化- 机械系统动力学- 机器人与自动控制- 航空航天工程- 汽车工程2.3 实践教学- 实验室实践- 项目设计- 实地考察3. 课程目标3.1 知识目标- 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原理- 理解材料力学、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等相关概念- 熟悉机械设计和制造、机械加工与自动化等专业领域知识3.2 技能目标- 具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掌握机械加工和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技能- 能够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3.3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4.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实验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小组讨论与项目设计相结合- 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研究相结合5. 教学评估- 课堂作业和实验报告- 平时表现和课堂参与-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项目设计成果评估6. 参考教材- 《机械工程基础》-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加工与自动化》- 《机械系统动力学》- 《机器人技术与控制工程》以上为机械工程课程的标准内容及目标,并提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供参考。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0803333201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英文名称:BASIC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10学分数:4适用对象: 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的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是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本科生一门主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根据非机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机械类多门专业平台课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处理一般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理论,了解处理一般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丰富学生的一般机械工程常识,并对机械工程中的常用平面机构和有关简单问题初步具有分析与选用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的特征、机构的组成,掌握零件、部件、构件和运动副的概念,能看懂机构示意图。
2.掌握力、力矩、力偶等基本概念,掌握零件典型受力分析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3.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熟悉材料的基本变形形式,掌握低碳钢在常温、静载下的拉、压力学性能,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4. 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防松措施。
掌握螺旋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5.了解轴的类型、结构,了解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特点、应用,掌握滚动轴承基本代号含义6. 掌握各种机械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并会计算有关主要几何参数。
7. 掌握液压、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元件分类及功能,熟悉相应的基本回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①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特点。
+2.静力学基础①掌握力的概念、力的定义,约束与约束反力②掌握力的表示方法、受力图、力矩及力偶③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能看懂机构示意图。
3.材料的强度和刚度①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材料的基本变形形式②掌握材料的强度条件③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4.常用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基础①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力学性能②掌握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基本知识③了解工业用钢、铸铁、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材料分类5.常用机构①掌握运动副及其分类②了解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的结构和特点③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6.联接①掌握螺纹的形成、分类和参数②了解螺纹联接类型、结构尺寸及应用场合③了解键联接级其他常用联接简介7.轴承①了解滑动轴承的结构②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及代号,能进行基本的滚动轴承设计选型8.轴①掌握轴的类型及材料②了解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轴的结构工艺性9.液压传动①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液压传动的两个基本参数②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③了解液压元件的基本分类④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回路10.气压传动①掌握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②了解气压传动元件的基本分类③了解气压传动的基本回路四、实践环节实验10学时。
机械类专业课部分-6页word资料
机械类专业课部分.txt点的是烟抽的却是寂寞……不是你不笑,一笑粉就掉!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
绑不住我的心就不要说我花心!再牛b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活着的时候开心点,因为我们要死很久。
请你以后不要在我面前说英文了,OK?本文由0k67dry6ts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机械类专业课部分一、考试范围和考试形式考试范围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和汽车修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本专业有关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包括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及机械专业开设的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床数控技术应用和汽车修理专业开设的汽车构造、汽车材料,重点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专业操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分专业理论和技能测试两项,其中理论考试采用书面闭卷测试的形式;技能测试采用每个考生选报一项内容,按实际操作水平打分测试的形式。
二、书面考试试卷结构(一)试卷内容比例试卷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机械基础理论必答题;第二部分为选答题。
机械专业的考生选答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床数控技术应用的试题,汽车修理专业的考生选答汽车构造、汽车材料的试题。
必答题约占试卷总分值的 80%,其中,机械基础约占 50%,机械制图约占 30%。
选答题约占总分值的 20%,其中,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约占 15%,机床数控技术应用约占 5%,汽车构造约占 15%,汽车材料约占 5%。
(二)试卷题型和比例单项选择题约占 40% ;判断题约占 5% ;填空题约占 10% ;简答题约占 10% ;计算题约占 15%;独立绘图题约占 20%。
(三)试题难易比例较容易题约占 70%;中等难度题约占 20%;较难题约占 10%。
三、书面考试内容和要求机械基础(一)理论力学 1.理解力的基本性质。
《机械基础》教案(机械部分—劳人社五版) 教案电子版资料
(2)啮合型带传动:同步带。
小结:
带传动的组成;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带传动的传动比;
带传动的类型。
预习:§1-2 V带传动
作业:P5~8:一、二、三、四。
课时计划
教材章节
第一章带传动
课题
§1-2 V带传动
教学
目的
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传动比的计算;熟悉皮带传动主要参数及其意义;能对主要参数进行计算;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及技改、技革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2、课程内容
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和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掌握分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能作简单的有关参数计算;能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重点
带传动的传动比的计算;皮带主要参数及其意义;
难点
带传动主要参数的计算
课的类型
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模型、作图工具
教学进程
备注
讲评作业:
复习上讲内容:
讲授新课:§1-2 V带传动
V带传动是由一条或数条V带和V带带轮组成的磨擦传动。
类型:普通V带、窄V带、多楔V带。
一、V带及带轮
1、V带
V带是一种无接头的环形带,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工作面是与轮槽相接触的两侧面。结构如图1-2所示。
第8页
教学进程
追备课
与备注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 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熟悉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要求了解机械行业的发展概况;了解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机械制造相关基础知识;了解机电产品常用材料及其选用;能正确理解表面粗糙度、极限和配合、形位公差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常用零件技术测量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常用机构的种类、工作原理及应用;熟悉机械传动的种类、传动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轴的种类及应用特点;熟悉轴系零件的主要类型、应用特点等相关知识。
三、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及CAD。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四杆机构;极限与配合;铸铁、碳素钢及合金钢;螺纹;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名称、主要参数;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尺寸计算;轴;液压传动。
难点: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机械制造。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辅助手段:图片、视频、现代教学设备。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6学时)1.教学内容(1)机械的组成;(2)运动副及平面机构;(3)机械设计的基本准则;(4)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5)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内容。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运动副及平面机构;(2)难点机械设计的基本准则。
第二章工程力学基础(4学时)1.教学内容(1)理论力学的基础知识;(2)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2)机械零件基本变形形式的强度计算。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理论力学的基础知识、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2)难点是机械零件基本变形形式的强度计算。
机械电工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国家级规划教材对照表
附件2机械电工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国家级规划教材对照表课程名称部颁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案)名称对应规划教材书号机械制图《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机械制图》(第五版)978-7-5045-6178-7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三版)978-7-5045-6191-6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五版)978-7-5045-6147-3 机械基础《机械基础》(第四版)978-7-5045-6297-5 电工学《电工学》(第四版)978-7-5045-6136-7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第四版)978-7-5045-6047-6 数控加工基础《数控加工基础》(第二版)978-7-5045-6146-6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五版)978-7-5045-6172-5 计算机制图《计算机制图——AutoCAD》978-7-5045-6823-6 钳工技能训练《钳工制作》978-7-5045-7264-6机械制图与技术测量《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行动导向课程教学方案》《机械制图与技术测量》978-7-5045-6179-4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978-7-5045-6316-3 机械零件与传动《机械零件与传动》978-7-5045-6428-3 机床电气控制《机床电气控制》978-7-5045-6517-4 数控加工基础《数控加工基础》(第二版)978-7-5045-6146-6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五版)978-7-5045-6172-5 计算机制图《计算机制图——AutoCAD》978-7-5045-6823-6钳工技能训练《钳工制作》978-7-5045-7264-6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和《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行动导向课程教学方案》中“专门工艺学与技能训练”课程《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978-7-5045-6547-1 《车工工艺学》(第四版)7-5045-2350-X 《车工技能训练》(第四版)7-5045-2351-8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978-7-5045-6940-0 《钳工工艺学》(第四版)978-5045-2532-1 《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 7-5045-2353-4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978-7-5045-6234-0 《铣工工艺学》(第三版)7-5045-2354-2 《铣工技能训练》(第三版)978-5045-2266-5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978-7-5045-6542-6 《焊工工艺学》(第三版)978-5045-2463-8 《焊工技能训练》(第三版)7-5045-2465-4 《电焊工工艺学》(第二版)978-7-5045-2457-7 《电焊工技能训练》(第二版)7-5045-2459-X电工基础《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电工基础》(第四版)978-7-5045-5891-6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978-7-5045-6043-8安全用电《安全用电》(第四版)978-7-5045-6129-9机械与电气识图《机械与电气识图》(第二版)978-7-5045-5912-8机械知识《机械知识》(第四版)978-7-5045-5440-6电机与变压器《电机与变压器》(第四版)978-7-5045-6917-2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工仪表与测量》(第四版)978-7-5045-5865-7电工材料《电工材料》(第三版)7-5045-3486-2/TM.192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第二版)978-7-5045-5809-1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978-7-5045-5989-0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第四版)978-7-5045-6451-1电工基础《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模块化课程教学方案》《电工基础》(第四版)978-7-5045-5891-6机械与电气识图《机械与电气识图》(第二版)978-7-5045-5912-8 机械知识《机械知识》(第四版)978-7-5045-5440-6 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工基本技能训练》7-5045-5424-3钳工基本技能训练《钳工基本技能训练》7-5045-5473-1焊工基本技能训练《焊工基本技能训练》7-5045-5484-7模拟电子电路《模拟电子电路》7-5045-5558-4脉冲与数字电路《脉冲与数字电路》7-5045-5570-3电动机《电动机》7-5045-5373-5变压器《变压器》7-5045-4584-8PLC操作技能《PLC操作技能(西门子系列)》7-5045-5428-6 《PLC操作技能(松下系列)》7-5045-5415-4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7-5045-5533-9 常用机床电气设备维修《常用机床电气设备维修》7-5045-5576-2 说明:1.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了本表中所列机电类规划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9023
液压伺服系统
109012
计算机图形学
1. David F.Rogers著,石教英,彭群生等译.计 算机图形学的算法基础,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2.1 2. 苏小红等著.计算机图形学实用教程(第2 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9 敖荣庆,袁坤 编 伺服系统 北京:航空工业 出版社 ISBN:9787801837318 2006-09-01
109017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
109018
数005
现代设计方法
109021
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
109006
先进制造技术
109002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109008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09022
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
109010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
109011
机械加工数控技术
课程编码 109007
课程名称 专业英语
参考教材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第12版) ,施平 (编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模具制造工艺》主编:杨金凤,机械工业出 版社 1、王福军,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5.5 2、韩占忠等,FLUENT流体工程仿真计算实例 与运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 工程管理研究方法(第三版),作者:(英)费 勒斯,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 主编:谭建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 机 械 工 程 测 试 技 术 基 础 》主编:黄长艺,出 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1. 张世昌著. 新世纪高等学校研究生适用教 材〃先进制造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1 2. 王隆太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 规划教材: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2.1 《有限元基础理论与ANSYS应用》,张洪信主 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集成制造》(美)雷格(Rehg, J.A.),(美)科瑞博(Kracbber,H.W.) 著,夏链,韩江 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业工程导论》,作者:罗振璧 朱立强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作者:王岚,赵丹, 隋立明,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主教材:《数控技术》主编:董玉红, 高等 教育出版社。(参考教材 《 数控技术 (第2版)》(国家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朱晓春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