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爬行纲的分类
爬行纲动物-分类
2、龟科
代表:乌龟、四爪陆龟、 黄喉水龟
图18-27 乌龟
3、海龟科
代表:海龟、玳瑁
图18-29 海龟和玳瑁
4、棱皮龟科:我国仅1属1种
鳖
三、蜥蜴目
(一)特征: (二)分类:现存约3750种,16科;我国约150多种
1、壁虎科:无蹼壁虎、大壁虎、西域沙虎
爬行纲的分类
现存6 550多种,我国有380种,分4目,我国有3目
一、喙头蜥目
(一)特征: (二)现存种:只有1种,即楔齿蜥(喙头蜥)
图18-25 楔齿蜥
二、龟鳖目
(一)特征:
图18-26 龟 鳖类的背甲 和腹甲
(二)分类: 现存250多种,13科; 我国产37种,5科
1、平胸龟科: 我国仅1属1种—平胸龟
四、蛇目
(一)特征: (二)分类:现存3 200种,13科;我国210种,
其中毒蛇50种
1、盲蛇科:
图18-38 盲蛇
2、蟒蛇科
图 1839 蟒 蛇
3、游蛇科:黄脊游蛇、赤链蛇、黑眉锦蛇、
虎斑游蛇、乌梢蛇、中国水蛇
图18-40 赤链蛇、黑眉锦蛇
4、眼镜蛇科: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
图18-41 眼镜蛇和银环蛇
5、海蛇科:长吻海蛇 6、蝰科:蝮蛇、尖吻蝮(五步蛇)、烙铁头
图18-42 竹叶青、蝮蛇和尖吻蝮
五、鳄目
(一)特征: (二)分类:现存22种,我国特产——扬子鳄
图18-43 扬子鳄
图18-32 无蹼壁虎和大壁虎
2、鬣蜥科:
斑飞蜥、 草原沙蜥
图18-33 裸耳飞蜥
3、石龙子科: 蓝尾石龙子、 北京石龙子 4、蜥蜴科: 北草蜥、 丽斑麻蜥
大学《普通动物学》第四版 爬行纲课件
类肢骨退化.
13
14
15
16
4.4 肌肉系统:
由于骨骼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肌肉也 发展的专门化。皮肤肌(尤其是蛇类)发 达,与肋骨、腹鳞一起完成陆上运动。咀 嚼肌发达。
17
4.5 消化系统
▲牙类型多样:
牙齿着生方式: (1)端生齿; (2)侧生齿;(3)槽生齿 牙型: (1) 同型齿;(2)异型齿 毒牙:仅毒蛇有;分为沟牙、管牙;
• 3.卵内有一大的卵黄囊,储存大量养分,保证胚 胎不经变态直接发育的可能性.
• 4.在胚胎发育期间,胚胎本身还发生一系列保 证能在陆地完成发育的适应.即产生三种胚膜: 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
6
• 3.2 羊膜的发生; • 发育:原肠期后,胚胎周围开始突起环状褶,并不
断生长,逐渐向中间愈合成围绕胚胎的两层保护 膜:内层为羊膜,外层为绒毛膜.羊膜与胚胎之间 为羊膜腔,其内充满羊水,使胚胎免于干燥和损 伤.同时,原肠的后部突出形成一个囊:尿囊.是储 存代谢废物和进行呼吸的器官. • 3.3 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 意义:适于在陆地上繁殖.
7
8
9
10
4. 躯体结构对陆生生活的适应
4.1 外形:
分蜥蜴型、蛇型、龟鳖型三类
4.2 皮肤:
干燥、缺乏腺体,具有来源于表皮的 角质鳞或兼有来源于真皮的骨板。
11
12
4.3 骨骼系统:
骨化程度高,软骨少,分区明显. ▲脊柱:分为颈椎、胸腰椎、荐椎和尾椎. ▲头骨:全为硬骨,单枕髁、具颞窝,出现
31
爬行纲五个目特征比较
特征 体表
龟鳖目
背腹具坚甲
喙头目
体被细鳞
第二节 爬行纲分类
外形特点:
海龟上颌平出,下颌略 向上钩曲,颚缘有锯齿状缺 刻。前额鳞1对。背甲呈心 形。盾片镶嵌排列。椎盾5 片;肋盾每侧4片;缘盾每 侧11片。四肢桨状。前肢长 1爪于后肢,内侧各具1爪。 尾短。前肢的爪大而弯曲呈 钩状。背甲橄榄色或棕褐色, 杂以浅色斑纹;腹甲黄色。 体长约1米,重约 300kg~400kg。
玳 瑁
外形特点:
其最大的龟壳长近1米,重27公斤。通常所见的壳长仅60厘米左右,重 9-14公斤。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所以得名“十三鳞”。有扁平 的躯体、保护背甲、以及适于划水的桨状鳍足,成体甲壳为鲜艳的黄褐色, 平滑有光泽。尾短,前后肢各具2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背甲和 头顶鳞片为红棕色和黑色相间。颈及四肢背面为灰黑色,腹面几为白色。 背及腹部均有坚硬的鳞甲。头部具前颧鳞甲2对。鼻孔近于吻端。上须 钩曲,嘴形似鹦鹉,颌缘锯齿状。玳瑁雄性体长相若,体型较大者可达1米, 而体型最大者甚至可达1.7米。平均体重一般可达45-80千克,历史上曾经 捕获的最重的玳瑁达到210千克。玳瑁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上颚钩曲尖锐,这 也是其俗名之一“鹰嘴海龟”得名的原因。玳瑁的头较长,前额具2对深红 棕色或黑色鳞甲,鼻孔离嘴较近,吻侧内收扁平,前鳍足端各有2爪,后鳍 足端各有1爪,前足大,较窄长,背面鳞甲,早期呈覆瓦状排列,随年龄增 长而变成平置排列,表面光泽,有褐色与浅黄色相间而成的花纹。中央为 脊鳞甲5枚,两侧有肋鳞甲4对;缘鳞甲25枚,边缘呈锯齿状。腹面由13枚 鳞甲组成,呈黄黑色。四肢均呈扁平叶状。前肢较大,具2爪,后肢2爪。 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玳瑁雕松树
玳瑁手镯
里达利龟
是小型海龟,甲宽而圆。大西洋里达利龟(L. kempii)灰色,甲长约60~79公分。产于墨西 哥湾,偶见于墨西哥湾流,北至新英格兰, 东至大不列颠和欧洲。这种龟俗称「杂种 龟」,此名源于人们误认为大西洋里达利龟 是绿色龟和蠵龟的後代。太平洋里达利龟(L. olivacea)栖于印度洋-太平洋区的温水区域。 体大于大西洋的种类,略呈绿色,以动植物 为食。
17.7 爬行纲的分类
我国主要毒蛇
眼镜蛇
金环蛇
眼镜蛇王
银环蛇
竹叶青(青竹蛇)
烙铁头
蝰蛇
5.鳄目
• 最高等的爬行类。全世界约有21种。 • 双颞窝类。 • 心室已有几近完全的分隔(潘氏孔);有完整的
次生腭;体被角质鳞片,背部鳞片下有骨质板; 有槽生齿,齿已有大、小的分化;具横隔,胸腔 和腹腔完全分开。
衍生的角质盾片(龟类)戒软皮(鳖类)形成, 并不脊椎骨和肋骨相愈合。胸廓丌能活动,头 和尾可自由伸缩。无齿。
乌龟
海龟Biblioteka 黄喉拟水龟绿毛龟中华鳖
斑鼋
3.蜥蜴目
• 种类最多的类群(约3,000种),成功地 生活在多样的陆地生境中。
• 具发达四肢,趾指端具爪,有长尾,具有 能活动的眼睑和外耳。
• 颞上窝保留,颞下窝缺失。
大壁虎
科莫多巨蜥
避 役(变色龙)
4.蛇目
• 蛇类是蜥蜴进化过程中高度特化的一个分支。 • 体细长,披鳞,四肢(蟒蛇有残余四肢)、
胸骨、肩带均退化,以腹部贴地爬行。 • 脊椎骨数目多,肋骨多。
毒蛇不无毒蛇的区别
几种常见毒蛇头部 A. 尖吻蝮;B. 烙铁头;C. 竹叶青;D. 草原蝰;E. 白头蝰;
扬子鳄
17.7 爬行纲的分类
现生爬行动物共6550多种,依据体形、颞窝分类
龟鳖目 喙头目 鳄目 蜥蜴目 蛇目
1.喙头蜥目
• 现仅存1种——楔齿蜥(喙头蜥),有活化石之称。
• 体形似蜥,成体头部前端呈鸟喙状,口内无齿。仍保留一系 列最原始的特性。
喙头蜥
2.龟鳖目
• 约330多种,特化类群。 • 具有背甲和腹甲,是由真皮衍生的骨板和表皮
爬行纲动物资源
4
2、龟鳖目:
最为特化的一类。身体宽短,背腹具甲, 外有角质板或厚皮。
脊柱和肋骨与被甲愈合,无颞窝,上下颌 无齿,有角质鞘。
例:龟科、海龟科、棱皮龟科、平胸龟科。
5
6
3、有鳞目:
现存最为兴盛的一个类群。
有 鳞 目
:
蜥蜴亚目
蛇亚目
7
8
9
4、鳄目:
现存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心室分两室,仅留一孔相 通,血液循环已接近完善 的双循环,次生腭较完整, 槽生齿,小脑发达。 代表种类有:扬子鳄、湾鳄、 长吻鳄等。
10
11
三
1
药用资源价值
2
3
肉用资源价值
工艺资源价值
12
1
医药用我国用于入药的蜥蜴至少 有10多种,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产于 广西的大壁虎,药名为蛤蚧,据 《本草纲目》记载有补肺气、益精 血、定喘止咳、疗肺痛消渴、助阳 道的功能。以蜥蜴作为蛤蚧代用品 的在西藏和新疆有鬣蜥,内蒙古有 荒漠麻蜥,甘肃省有西域沙虎等。
22
人体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但这8种氨其酸人体本 生是不能合成制造出来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而 蛇肉中这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
蛇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中包括
另外,蛇肉中还含有一种叫谷氨酸的特殊物质, 它具有增强脑细胞活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它还含有钙、铁、磷、锌等无机 盐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微量元素。
13
14
蜥蜴的药用价值
化痰散结,利尿。用于癫痫,小便不 利,气郁结滞;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疮 毒。麻蛇子具有驱风湿、滋补健身的功 效,可治腰痛、腿痛和骨痛,治疗和预 防肿瘤等疾病。
动物生物学18 爬行纲
脱落; ❖ 发达的色素细胞:爬行动物真皮薄,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
构成,在真皮的上层,有发达的色素细胞,形成鲜艳的体色。
四、现生爬行动物的分类
全世界现生爬行动物约有6300多种,分为4个目。
喙头目(Rhynchocephalia) 龟鳖目(Chelonia) 有鳞目(Squamata)
蜥蜴亚目(Lacertilia或Sauria) 蛇亚目(Ophidia或Sauria) 鳄目(Crocodilia)
喙头目(Rhynchocephalia)
和腭骨本身等突起构成的水平隔。硬腭出现将口腔 和鼻腔分开,内鼻孔位置后移,呼吸和食物在咽头 处交叉。
(2)脊柱、胸骨和肋骨
脊柱: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 第1、2枚颈椎分别为寰椎和枢椎,寰椎与头骨的枕 髁相关节,又与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使头 部有了更大的活动性,是陆栖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 胸骨:1块,开始出现肋骨,形成胸廓,
囊状交接器。 多为卵生,少数有卵胎生。
9、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神经系统 神经中枢向大脑转移,具新脑皮(神经细胞开
始聚集成层,灰质),原脑皮的功能是嗅觉中枢, 而新脑皮则为高级的神经活动中枢。但爬行类的新 脑皮尚处于萌芽状态;底墙(纹状体)加厚。
开始具有12对脑神经; 中、小脑较两栖发达,中脑视叶仍为高级中枢。
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
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
鳄蜥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 体长15—30厘米,尾长23厘米左右,体 重50—100克,身体可以分为头部、颈 部、躯干部、四肢、尾5个部分。头部 较高,头部和体形与蜥蜴相似,颈部以 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既有棱 嵴状的鳞片,又有许多黑色的宽横纹, 则又很象扬子鳄,所以被称为鳄蜥。
第十二章 爬行纲
具体表现在口腔与咽有明显的分界。由于颈长,食道随之
加长。 口腔内富有腺体,依据位置和结构可分为:唇腺、腭腺、 舌腺、 舌下腺,分泌物可湿润食物。其中,毒腺是特化的上唇腺, 与 特化的毒牙相连接,靠肌肉的收缩压迫毒腺,可将毒液注入捕 获的猎物体内。
牙齿着生在上下颌的边缘,也有着生在腭骨和 翼骨上的,
胚胎的两层保护膜:内膜是羊膜,外层为绒毛膜。羊膜腔内充满 羊水,浸泡胚胎,使胚胎避免干燥和机械损伤。绒毛膜紧贴卵壳 里面。在形成羊膜的同时,从原肠的后部发生突起形成尿囊。尿 囊位于羊膜和绒毛膜的空腔内,尿囊内的腔称为尿囊腔。尿囊的 外壁与绒毛膜紧贴,其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为胚胎的呼吸和排 泄器官。
达,特别是发展了陆栖动物所特有的肋间肌和皮肤
肌。肋间肌牵引肋骨的升降,协助腹壁肌肉完成呼
吸运动。皮肤肌可用于活动鳞片,在蛇类尤其发达,
牵引腹部鳞片完成特殊的运动方式。
四.骨骼系统:多数为硬骨,中轴骨分化程度高。包括中轴骨和附
肢骨。
(一).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和胸骨
1.头骨:骨化完整,仅有少数的膜原骨,覆盖在颅顶。头
精管是由吴氏管(中肾管)演变而来。
蛇类和蜥蜴类的交配器成对,称为半阴茎,
龟鳖类和鳄类只有一个阴茎。阴茎内有海
绵组织,可勃起,但不发达。
2.雌性生殖系统:是卵巢、输卵管组成,输卵管分化成具有不
同功能的部分:输卵管的中部有分泌蛋白
的腺体,称蛋白分泌部;输卵管的下部能
分泌形成革质或石灰质的卵壳,称壳腺。
得的溶解氧,是潜水时的辅助呼吸器官,也有储水
的功能。
七.循环系统:心脏四腔,不十分完全的双循环。
1.心脏:不完全的四腔心脏,心室分隔不完全,动脉圆锥消失
不见,静脉窦退化。鳄类的心室分隔完全,只在左、
爬行纲分类
鼋 Pelochelys bibroni
• 体大,是鳖科动物中最大的一种。 背盘宽圆,长约500~800 mm,重50 kg左右。头中等, 头背较平宽。吻圆,吻突极短, 长不及眼径之半。鼻孔位于吻端。 头体被复柔软的皮肤,无角质盾 片。四肢形扁,蹼发达,均具3 爪。雌性尾短,仅稍露出盘外, 雄性尾长。体背灰黑色,略带橄 榄色。腹黄白色。 [分布] 云南、 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岛、广西。国外分布于缅甸,泰 国,马来西亚,北加里曼丹,印 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新平胸龟或称大头龟、大头平 胸龟Platysternon magacephalum一种,分 布于亚洲,有些类似啮龟而体型小。
• 头大而不能缩回,四 肢和尾也不能缩回, 嘴成钩状,脚上有尖 利的爪,可以爬到水 边的树上。
(淡水)龟科:
云南闭壳龟Cuora yunnanensis
齿缘龟Cyclemys dentata
鳖科Trionychidae
• 外表为皮肤而非角质盾片,主要分布于亚洲淡水中, 非洲和北美洲也有分布,而澳洲只有化石。 • 鳖科有7属23种。鳖科是游动迅速的淡水肉食性龟鳖 类,性情比较凶猛,其皮肤有在水中辅助呼吸的功能, 可以在水下保持较长的时间。鳖科中最出众的种类是 分布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的鼋Pelochelys bibroni,其 背甲长可达1.29米,是体型最大的鳖类之一,与我国 其它的鳖相比,吻部较短。鼋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 护野生动物。
黄喉(拟)水龟 Mauremys mutica
• 头背光滑无鳞;头较小; 吻部超出下颚,向内侧斜 切;上颚前端中央略凹缺。 背甲平扁,具3条纵棱。头 背绿黄色;咽部及喙部黄 色;头侧自眼后沿鼓膜上、 下各有1条黄色纵纹。背甲 灰棕色或棕黄色,其纵棱 及每一盾片周缘色较深。 甲桥及腹甲黄色,每一盾 片后缘中央有一方形大黑 斑。四肢灰褐色。尾侧有
动物学爬行纲
内容: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爬行纲的分类;爬行纲的起源及适应辐射;爬行动物和人类的关系重点:膜卵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行纲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躯体结构难点: 爬行动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爬行类是身体被有角质鳞片、卵生、在陆地上进行繁殖的变温动物。
脊椎动物由水生转变为陆生,在生存斗争中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在陆地上生存,能够在陆地上繁殖。
第一节爬行纲的主要特征一、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对陆生生活的完全适应:解决了陆地上的存活和繁殖问题,怎么解决的呢,主要是出现了羊膜卵.由两栖动物产无羊膜卵转变为爬行动物产羊膜卵是一个极重要的进步。
羊膜卵的结构和发育特点使羊膜动物彻底摆脱了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确保了进行陆地繁殖,这才确立了脊椎动物完全陆生的可能性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了解1、羊膜卵;2、羊膜卵的形成;3、羊膜卵出现的意义.卵外有输卵管壁分泌的卵膜,通常为3层,由内而外依序为蛋白、内外壳膜和卵壳,。
卵壳是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膜,主要是防水蒸发、机械损伤和细菌感染。
卵壳表面有小孔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代谢。
卵内有一大的卵黄囊,储存大量养分,保证胚胎不经变态直接发育的可能性。
胚胎发育期间发生羊膜、浆膜、尿囊、卵黄囊等一系列胎膜,保证了羊膜动物在陆地上完成发育。
胚胎发育过程:原肠胚形成后,外胚层折皱形成羊膜褶,伸长在背侧汇合,愈合形成二层膜,内层叫羊膜,外层叫绒毛膜,二者之间的空腔叫胚外体腔。
羊膜围成的腔叫羊膜腔。
羊膜腔内有羊膜细胞分泌的羊水,胚胎悬浮在其中。
羊水对胚胎有保护作用。
羊膜褶向胚体下方包围卵黄形成卵黄囊,该囊与胚体肠相通。
消化管后部向外凸出一个囊叫尿囊,逐渐长大充满胚外体腔,紧贴绒毛。
尿囊外壁与绒毛膜上有血管形成,其紧贴卵壳可通过卵壳小孔完成气体交换。
在发育过程中尿囊贮存代谢废物,当动物出壳时,尿囊及胚外部分被遗弃在壳内。
羊膜卵的出现解除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对水的依赖,使脊椎动物完全陆生成为可能,使陆生脊椎动物能向陆地的各种不同栖息环境发展。
爬行纲
五、爬行纲:(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1.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使之完全适应陆地繁殖;2.皮肤角质化程度高;3.骨骼骨化良好,有颞窝,单枕髁;4.完全的肺呼吸;5.心脏三腔(2心房1心室,心室有不完全的中隔),为不完全的双循环;6.消化道化更多,出现盲肠;7.后肾排泄;8.神经系统较发达,出现新脑皮。
(二)爬行类形态结构特点:1.外形:分头、颈(明显)、躯干、尾、四肢五部分,为典型的陆生动物体型。
2.皮肤;角质化程度高,外被角质鳞片(表皮来源);3.骨骼系统:头骨:骨化程度高,在鳄类还产生次生硬腭(使内鼻孔后移),单枕髁;脊柱;脊椎化为颈椎(多枚,且有寰椎和枢椎的分化),胸腰椎,荐椎(2枚)、尾椎。
带骨: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前乌喙骨、锁骨、间锁骨构成;腰带:骼骨、耻骨和坐骨形成闭锁式骨盆;四肢:为五趾(指)型。
4.肌肉系统:分化复杂,具有肋间肌和皮肤肌。
5.消化系统;始具盲肠和肌肉质的舌,颌骨上生有齿(分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均为同型),有的特化为毒牙;具有口腔腺,分泌粘液润滑食物,有的特化为毒腺。
6.呼吸系统:内鼻孔后移;出现气管和支气管;肺囊内褶壁增加;不仅保留了咽式呼吸,还发展了胸腹式呼吸。
7.循环系统;具三腔心脏,心室具有不完全中隔(在鳄类有潘氏孔),行不完善双循环。
8.排泄系统;胚胎期功能肾为中肾,成体功能肾为后肾,后肾管为输尿管、有的具膀胱。
排泄物主要是尿酸9.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1)神经系统:大脑半球大为发达,出现新脑皮,中脑的综合作用开始向大脑转移;脊髓在颈部、腰部膨大;脑神经12对;(2)感觉器官:a.嗅觉器官:除龟鳖类外均具犁鼻器;b.视觉器官:具环状肌,能改变晶状体凸度调节视距;具有可动物的眼睑和瞬膜;c.听觉;出现了外耳道雏形;d.红外线感受器:蝰科腹亚科和蟒蛇科。
10.生殖系统:雄性:睾丸一对,吴氏管输精,苗氏管退化,具交配器;雌性:卵巢一对,吴氏管退化,苗氏管输卵。
第十八章爬行纲_普通动物学
爬行纲
脊椎动物学
第十八章
爬行纲(Reptilia)
定义:体被角质鳞或硬甲,指趾具爪,在陆 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Zoology
爬行纲
脊椎动物学
第一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Zoology
爬行纲
脊椎动物学
爬行纲的定义、类型和繁殖方式
四肢:
间锁骨
坐骨联合 髋臼
图18-7 蜥蜴的肩带和胸骨
图18-8 蜥蜴的腰带
图18-9 爬行动物的四肢姿态与其活动方式的关系
A原始爬行类和蜥蜴;B鳄类和兽齿类;C恐龙及沙蜥
(三)肌肉系统
1、出现了肋间肌(intercostal muscle) 2、出现了皮肤肌(skin muscle)
五、鳄目
(一)特征: (二)分类:现存22种,我国特产——扬子鳄
图18-43 扬子鳄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 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 体内受精; 产羊膜卵; 体温不定。
二、羊膜卵的特点及其进化上的意义
特点:
1.卵外包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 膜,防水蒸发、机械损伤和细菌感染。
爬行纲的定义、类型和繁 殖方式
定义:被角质鳞,指趾具爪,运动时腹 部贴地,鳖型、蛇型、蜥蜴型
爬行纲的分类
现存6 550多种,我国有380种,分4目,我国有3目
一、喙头蜥目
(一)特征: (二)现存种:只有1种,即楔齿蜥(喙头蜥)
图18-25 楔齿蜥
二、龟鳖目
3、咬肌(masseter)发达
四、消化系统
1、有发达的口腔腺:唇腺、腭腺、舌腺和舌下腺 2、具发达的肌肉质舌
3、龟鳖类颌上无齿,其他颌上有齿,多为同型齿 (homodont)。按着生位置可分为端生齿、侧生齿 和槽生齿
4、毒牙(fangs):沟牙、管牙
意义:适于在陆地上繁殖.
三、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一)皮肤: 特征:表皮角质化程度高(保水);真皮加厚,
皮肤腺不发达;有丰富的色素细胞(干燥)。 表皮衍生物:角质鳞,龟甲的角质盾 真皮衍生物:骨板和腹膜肋
普通动物学:爬行纲的分类
黄 缘 闭 壳 龟
(二)海龟亚目
海产,背甲不隆起,头、颈、四肢不能缩入,颈短,其 横突很不发达。四肢成桨状,指趾骨扁平。肋骨伸出肋板与 缘板相连。
1、棱皮龟科: 背甲由小盾片或骨板构成,成体在甲外复以革质皮
肤,背甲上有7条纵棱。我国仅一种,棱皮龟
孟加拉眼镜蛇
5、海蛇科
包括所有生活于海水中的蛇,由古眼镜蛇进化而来,本 科有16属、约50种。海蛇科的躯干后部略侧扁,尾部扁平
如 浆,善于游泳。头部偏小,体形不大,少有超过2米以上 的,但化石表明,远古时期曾存在长达十几米的大海蛇。海 蛇有从头延伸至尾的肺,但也可用皮肤呼吸。海蛇的鼻孔朝 上,有瓣膜可以启闭,吸入空气后,可关闭鼻孔潜入水下达 10分钟之久,可下潜数十米。海蛇身体表面有鳞片包裹,
盲蛇科有6属150-226种,是蛇亚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的一科,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南部和大洋洲,少数分布于 中美洲,此外有一种出现于南欧,两种见于美国佛罗里达。 盲蛇科最著名的种类当属钩盲蛇,钩盲蛇是所有蛇类中唯一 孤雌生殖的成员,只有雌性而无雄性。钩盲蛇也是体型最小 的蛇类之一,身长仅15厘米。钩盲蛇原产于亚洲,但是由于 潜伏于花盆的土壤中而被人类带到世界其它地方,现在除了 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外,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部分地区 以及很多大洋的岛屿上都能见到,成为分布最广泛的蛇类之 一,钩盲蛇也是我国最常见的盲蛇,最北可见于重庆和宜昌。
现存约240种,分属4个亚目。我国有3个亚目,即曲 颈龟亚目、海龟亚目和鳖亚目
龟鳖目
(一)曲颈龟亚目
当颈部缩入甲中时。弯曲成“S”形,颈椎横突不发达 或
退化。带骨不与甲相愈合。 1、平胸龟科
动物学第三节:爬行纲分类
图18-41 眼镜蛇和银环蛇
22
5、海蛇科:长吻海蛇 、海蛇科: 6、蝰科:蝮蛇、尖吻蝮(五步蛇)、烙铁头 )、烙铁头 、蝰科:蝮蛇、尖吻蝮(五步蛇)、
竹叶青、 图18-42 竹叶青、蝮蛇和尖吻蝮
23
五、鳄目
(一)特征: 特征: (二)分类:现存 种,我国特产 分类:现存22种 我国特产——扬子鳄 扬子鳄
图18-43 扬子鳄
24
25
26
27
28
蝰蛇
尖蝮
烙铁头
29
次生腭: 指口腔顶壁的数块骨形成的水平分隔, 指口腔顶壁的数块骨形成的水平分隔,爬行动物中以 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作用是使内鼻孔后移, 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作用是使内鼻孔后移,将鼻腔和口 腔分开。 腔分开。 卵胎生: 某些鱼类和爬行类, 某些鱼类和爬行类 , 受精卵留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发育 直至胚胎完成发育成为幼体时才产出, , 直至胚胎完成发育成为幼体时才产出 , 胚胎发育的营 养来自卵黄。 养来自卵黄。
其中毒蛇50种 其中毒蛇 种
18
1、盲蛇科: 、盲蛇科:
图18-38 盲蛇
19
2、蟒蛇科 、
图 18 39 蟒 蛇
20
3、游蛇科:黄脊游蛇、赤链蛇、黑眉锦蛇、 、游蛇科:黄脊游蛇、赤链蛇、黑眉锦蛇、
虎斑游蛇、乌梢蛇、 虎斑游蛇、乌梢蛇、中国水蛇
赤链蛇、 图18-40 赤链蛇、黑眉锦蛇
21
4、眼镜蛇科: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 、眼镜蛇科:眼镜蛇、银环蛇、
第三节
爬行纲的分类
现存爬行类约6.550(5.700)余种,我国已知约 380(320)种。通常分四个目(或亚纲)。 爬行纲各自特征比较如下表:
1
喙头蜥目 Rhynchocephaliformes
实验七爬行纲分类
常见种类: 山瑞鳖、甲鱼、海龟、平胸龟、 常见种类: 山瑞鳖、甲鱼、海龟、平胸龟、乌 龟
(二) 有鳞目 1、蜥蜴亚目 、 头、颈、躯干、尾、四肢 躯干、 具发达四肢,趾指端具爪, 具发达四肢,趾指端具爪,少数种类四肢退化 活动的眼睑 鼓膜内陷为外耳
常见种类:大壁虎、棕背树蜥、昆明龙蜥、 常见种类:大壁虎、棕背树蜥、昆明龙蜥、脆蛇 中国石龙子、 中国石龙子、蓝尾石龙子
(三)蛇亚目
身体细长,四肢、胸骨、肩带均退化,以腹部贴地爬行, 身体细长,四肢、胸骨、肩带均退化,以腹部贴地爬行, 围颞窝的骨片全部失去,脊椎骨数目多,可达 围颞窝的骨片全部失去,脊椎骨数目多,可达500多块 多块 犁鼻器发达。 犁鼻器发达。 (1)盲蛇科:钩盲蛇 )盲蛇科: (2)蟒科:蟒蛇 )蟒科: (3)游蛇科:赤链蛇、紫灰锦蛇、黑线乌梢蛇 )游蛇科:赤链蛇、紫灰锦蛇、 中国水蛇、铅色水蛇、 中国水蛇、铅色水蛇、 (4)眼镜蛇科: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 )眼镜蛇科:金环蛇、银环蛇、 (5)蝰科:白头蝰、尖吻蝮、竹叶青蛇、烙铁头 )蝰科:白头蝰、尖吻蝮、竹叶青蛇、
蟒蛇科(Boidae) 蟒蛇科( )
包括体型最大无毒蛇 背鳞小而光滑 腹鳞大而宽,一列 腹鳞大而宽, 上下颌全具齿 具后肢的残余(角质爪) 具后肢的残余(角质爪) 成对的肺(其他蛇多右肺) 成对的肺(其他蛇多右肺)
盲蛇科(Typhlopidae) 盲蛇科( )
外形似蚯蚓的小型蛇 体被光滑圆鳞 背、腹部鳞片无区别 方骨不能活动,口不能张大 方骨不能活动, 无明显颈部 眼睛退化 隐于皮肤鳞片之下, 隐于皮肤鳞片之下,故称盲蛇
海龟海龟科chelonidae背甲扁平心脏形肋骨长四肢桨状指趾骨扁平而长12爪棱皮龟科dermochelyidae最大的龟类背甲由几百枚多边形小骨板镶嵌而成外被革质皮肤背甲上有7中小型淡水生种类背腹面革质软皮吻端尖出成可动吻突四肢具蹼内侧3鳖科trionychidae鼋蓝团鱼3750种我国150头颈躯干尾四肢具发达四肢趾指端具爪少数种类四肢退化活动的眼睑鼓膜内陷为外耳壁虎科gekkonidae皮肤柔软体表颗粒状小鳞片头部鳞片不对称眼大无活动眼睑指趾端具膨大吸盘尾易折断大壁虎蛤蚧吸盘头部无对称大鳞体表鳞片具棱覆瓦状排列头或体背有一行或多行竖起的鳞片尾丌易折断树栖变色身体侧扁体被粒鳞背部有脊棱四肢长前后肢五指趾形成相互对生的两组眼大而凸出各眼能独立向各方观看尾长舌长避役蜥蜴科lacertidae四肢发达各具5指趾尾长而尖易于折断头顶具对称大鳞腹部鳞片较大呈方形鼓膜外露或下陷舌宽扁平鳞片状的突起石龙子科scincidae中国石龙子四肢发达各具5指趾尾粗而圆易于折断头顶具对称排列大鳞其它
动物的类群--爬行纲
羊膜卵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 体内受精,受精无需借助水作为介质。 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 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振 动,以防机械损伤。 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飞跃。 羊膜卵的出现解除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对水的依 赖,使脊椎动物完全陆生成为可能,使陆生脊椎动 物能向陆地的各种不同栖息环境发展。
2.皮肤
爬行类的皮肤切面
蜥蜴和蛇表皮具有双层角质层,其外层在定 期蜕皮时脱落。蛇蜕皮完整脱落,而蜥蜴成片脱 落。
爬行动物真皮薄,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
成,在真皮的上层,有发达的色素细胞,形成鲜 艳的体色,具保护(避役)、警戒(鳄蜥)。
3.骨骼
• 头骨:爬行类头骨的重要特点是颞窝的存在, 次生腭的出现。 • 脊柱: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颈椎多块,荐椎2块,。 • 四肢骨: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四肢骨与 中轴骨呈直角关系。 • 胸廓:首次出现 • 腰带骨:之间出现孔洞
巨蜥
变色龙
巨蜥
急速奔跑的蜥蜴
白唇竹叶青
白 眉 蝮 蛇
金环蛇
银环蛇
烙铁头
4.鳄目:半水生,种类较少,如扬子鳄。 特征:
体型蜥蜴型; 皮肤革质,覆有骨质方形大鳞; 具横膈、槽生齿; 泄殖腔纵裂
鳄 鱼
湾鳄
扬子鳄
为什么取名扬子鳄呢?扬子鳄的名字与它产地 有关,当地人把这种动物叫做“土龙”或者叫做 “猪婆龙”,扬子鳄这个名字,是外国人定的,根 据它的栖息地——长江(扬子江)而命名。扬子鳄 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恐龙同 时,历经几次“大灭绝”而奇迹般繁衍至今,在地 球上已生存了2.3亿年,有“活化石”之称。 中国鳄鱼湖即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位 于宣州区南郊。鳄鱼湖始建于1979年,是我国最大 的扬子鳄保护基地,占地面积100公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蹼 趾 壁 虎
多米尼加球趾虎
2、鬣 蜥 科
鬣蜥科有40-53属,300-377种,比较原始,椎体 双凹。体被方形鳞,背鳞具棘。头顶无大而对称盾片。 端生齿。具活动眼睑,四肢发达,具长的指(趾)和爪。 尾细长柔软,不易折断。分布遍及旧大陆的大多数温暖 地区,只是不出现在马达加斯加岛等一些岛屿上,而在 亚洲南部和大洋洲最丰富,非洲和欧洲则较少。鬣蜥科 最独特的类型可以在亚洲南部和大洋洲找到。亚洲的飞 蜥属体侧有肋骨撑起的皮膜,可以在空中滑翔。澳洲的 伞蜥头上有大的皮褶,遇到危险时撑开以威吓敌人。我 国有40余种常见有:草绿攀蜥、丽纹攀蜥等
颈、尾、四肢均可缩入甲中。四肢扁平,指趾间具蹼。 草食性或杂食性。如乌龟、陆龟等
黄 缘 闭 壳 龟
(二)海龟亚目
海产,背甲不隆起,头、颈、四肢不能缩入,颈短,其 横突很不发达。四肢成桨状,指趾骨扁平。肋骨伸出肋板与 缘板相连。
1、棱皮龟科: 背甲由小盾片或骨板构成,成体在甲外复以革质皮
肤,背甲上有7条纵棱。我国仅一种,棱皮龟
中国石龙子
黄纹石龙子
4、蜥蜴科
蜥蜴科有27属230-277种,是旧大陆的陆栖蜥蜴类, 蜥蜴科成员主要为卵生,也有少数为卵胎生
身体中小型,四肢发达,具五指(趾),尾长而尖, 易于折断。鳞下无骨板。头顶大多具大型对称盾片, 腹部鳞片较大呈方形,和侧鳞区别明显。鼓膜外露或 下陷。有股腺或鼠鼷腺。如麻蜥,草蜥等
现存约240种,分属4个亚目。我国有3个亚目,即曲 颈龟亚目、海龟亚目和鳖亚目
龟鳖目
(一)曲颈龟亚目
当颈部缩入甲中时。弯曲成“S”形,颈椎横突不发达 或
退化。带骨不与甲相愈合。 1、平胸龟科
头大、尾长、体扁平。 有桥甲。我国有一种:平胸龟
平胸龟
2、龟科 无桥甲,背腹甲直接相连。头小,背甲突出有纵棱,
体似蜥蜴被细鳞,双凹椎体且有脊索和腹肋,有犁骨 齿,顶眼发达,无鼓膜和鼓室,雄无交配器。
栖洞穴中,每次产卵8—12枚,孵化期达12个月,20 年性成熟,寿命长达百年。以昆虫和蠕虫为食。
喙头蜥
喙头蜥的分布 喙头蜥尾的再生
二、龟 鳖 目
现存最特化的爬行类具有龟壳,有背甲和腹甲组成, 它们在体侧相连,称为甲桥,头尾和四肢能缩入壳内。 背腹甲均由表层的表皮角质盾片(角质鳞)或厚的软皮 和内层的真皮骨板构成。但两者的位置和数目和位置不 相吻合。部分种类无盾片而复以革皮,有的骨板也退化 成小骨片。方骨不能活动。无胸骨,肋骨与躯椎和背甲 的骨板愈合。上下颌无齿,而具坚韧的角质鞘。舌无伸 展性。具眼睑和瞬膜。泄殖腔纵列,雄性交配器单个。 卵生,有石灰质或革质的卵壳。陆栖、水栖或海栖、底 栖。寿命很长,最长可达180年。
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体长15-30厘米,尾 长23厘米左右,体重50-100克,身体可以分为头部、颈部、 躯干部、四肢、尾5个部分。头部较高,头部和体形与蜥蜴 相似,颈部以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既有棱嵴状 的鳞片,又有许多黑色的宽横纹,则又很象扬子鳄,所以 被称为鳄蜥
北草蜥
5、蛇 蜥 科
蛇蜥科有10-13属,90-110多种,可以分成4个不同的 亚科,两个亚科的成员四肢健全,另外两个则没有四肢而 外形似蛇或蚯蚓,身体细长,四肢消失,但具带骨和胸骨, 背腹鳞片皆为方形。头顶具大型对称盾片。尾长,易折断 能迅速再生。舌特殊,不能伸缩。侧生齿。如细蛇蜥、脆 蛇蜥
6、鳄 蜥
1、壁虎科
壁虎科有不下90属900-1000种,是蜥蜴中的第二大 科,遍及世界各地,包括一些岛屿和高山。小型蜥蜴, 头顶不具大型对称鳞片,无活动眼睑,瞳孔竖直。指趾 端具吸盘,上具横排鳞片。身体扁平,尾可自行截断再 生,多在夜间活动。壁虎主要为森林中的树栖蜥蜴,脚 有粘附能力,但在沙漠等其它环境中种类也不少,也有 一些成员在白天活动。善于攀爬,捕食蚊虫,对人有益。 我国的如,蹼趾壁虎、大壁虎(俗称蛤蚧)壁虎中也包 括一些体型最小的爬行动物,如加勒比海岛屿上的一些 球趾虎属成员全长不过3厘米。
2、海龟科 甲外被大型角质盾片,被甲上无纵棱,四肢 桨状,具一或二个爪。如海龟、玳瑁
3、鳖亚目
骨板外无角质盾甲,而复以柔软革质皮肤。腹甲骨板 退化缩小,不愈合。颈能缩入甲内呈“S”形,吻长,鼻孔
开 于吻端。四肢蹼发达。我国仅产鳖科一科。如鳖(俗称甲 鱼)
三、蜥蜴目
是现代爬行动物中最大的一类,多达4000余种,多数体型 较小,包括现存最小的爬行动物,也有少数体型较大。典型的 鬣蜥科成员背上有鬣鳞,略似楔齿蜥,均四肢完整,不少种类 可以变换身体的颜色,并包括一些相貌最独特的蜥蜴。鬣蜥科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美洲鬣蜥亚科主要分布于 新大陆,而另外两个亚科限于旧大陆。鬣蜥科树栖和水栖的成 员均比其它科更多,但也有不少陆栖的成员。中小体型,躯体 分部明显,颈部发达,尾部长,多数能自断并再生(尾椎不能 再生)。体被角质鳞,四肢强健,少数四肢退化,但仍残留有 带骨和胸骨。眼发达,有能活动眼睑。一般有鼓膜、鼓室和耳 咽管。左右下颌骨以骨缝相连,口不能作大幅度扩张。多数无 毒。 蜥蜴目下分19个或更多的科,美洲鬣蜥科、避役科、 鬣蜥科,壁虎科、鳞脚蜥科、夜蜥蜴科、双足蜥科、非洲蜥 蜴科、蜥蜴科、美洲蜥蜴科、石龙子科、蛇蜥科、蚓蜥科、 异蜥科、毒蜥科、婆罗蜥科、巨蜥科等
爬行纲的分类
生活环境:淡水或海水、水生或陆生; 鳞片:形状、排列分布; 附肢:有或无、形状; 鼓膜:是否外露; 趾:趾端是否具爪; 尾:形状(圆形、侧扁、具棱否)、长短; 腺体:鼠蹊窝、股窝; 颊窝:一种红、蜥蜴目、蛇目、鳄目
一、喙 头 目
最原始的现存陆生种类--鳞龙类,其绝大多数生存于 中生代,在三叠纪时曾经比较繁盛,但后来基本上全部 灭绝,楔齿蜥科的化石纪录并不久远,仅有2.5万年。现 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仅有楔齿蜥科的喙头蜥一种,分布 于新西兰北部小岛,数量很少,十分珍稀,为爬行类 “活化石” 。
伞蜥 飞蜥
丽纹攀蜥 裸耳攀蜥
雄 蜥草 绿 攀
雌
巴塘攀蜥
3、石龙子科
蜥蜴中的最大一科,有85属1200-1300种,包括蜥蜴 中约1/3的种类,四肢健全或退化。中、小体型,被光滑 圆形鳞,下有骨质板。头顶具对称大型盾片。尾长,无股 腺或鼠鼷腺。侧生齿。卵生或卵胎生。如中国石龙子,黄 纹石龙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