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大体框架1.古代文学史的划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文学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修辞手法的逐渐成熟、文体多样化、作家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二、夏商周文学1.夏代文学:《夏小正》、《史记》中记录的文学成果2.商代文学:甲骨文、《诗经》3.周代文学:《周易》、《尚书》三、秦汉魏晋文学1.秦汉文学:《楚辞》、史书体裁的发展2.魏晋文学:建安文学、乐府诗、骈文、魏晋之难3.创造性的文学理论:刘勰的《文心雕龙》四、南北朝隋唐文学1.南北朝文学:乐府民歌、士人诗、佛教文学2.隋唐文学:唐诗的发展、辞章体诗、玄宗时期的文学繁荣3.文化交流与诗歌的发展:唐代与西域的交流、唐代与日本的交流、诗歌和绘画的结合五、宋元明清文学1.宋代文学:唐宋八大家、宋词的发展、宋代戏剧3.明代文学:洪武年间的文艺运动、明代小说的发展4.清代文学:四大传奇、三言、八旗文学六、文学理论1.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治身、齐家、治国、和天下2.文学批评的发展:修辞手法的研究、文体论争、诗歌的审美标准3.审美观念的转变:宋代理学对文学的影响、《红楼梦》的写作风格对小说的影响七、作家人物1.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屈原、诗经的作者、严子陵、张衡、刘勰、杜甫、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杨万里、陆游、曹雪芹等2.文学作品的背后人物:《红楼梦》的曹雪芹与高鹗、《水浒传》的施耐庵与罗贯中、《西游记》的吴承恩、《活佛骑鲸记》的吴祯八、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比1.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与世界文学的异同2.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与影响3.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九、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1.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与分析2.对历史背景的研究3.对文学理论的研究4.文学批评和评价方法的探索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详细拓展和调整。

最后,希望你能够有效地复习,顺利通过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1.《诗经》又名诗三百,共311篇。

按照音乐类分为三种,分不是风、雅、颂。

共有15种国风,举出其中五种:周南、召南、邶、卫、王。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诗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2.楚辞的代表作者是屈原,除了《离骚》之外,屈原创作的楚辞有《九章》、《天咨询》。

名:屈平,字:原楚辞作家除了屈原,还有宋玉,他的作品有《九辨》、《风赋》。

3.《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4.最早的一部国不体史书《国语》:5.先秦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论语》。

6.先秦时代最富有诗意的哲学著作《庄子》。

7.先秦时代认为集大成思想家:荀子。

8.汉大赋的闻名作家除了司马相如以外,还有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

9.奠定汉大赋作品基础的是《枚乘》的《七发》。

10.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古诗十九首》喻为五言诗之最。

1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作者是孟浩然12.汉赋在进展过程中记忆了三个时期:XXX赋、大赋、抒情小赋。

其中张衡的一篇《归田赋》是抒情小赋的代表。

13.魏晋的诗人喜爱谈玄讲道,他们谈论的主题有三玄,这三玄分不是《老子》、《庄子》、《周易》。

二、默写: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别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胖脓,命曰腐肠之药。

(七发)。

3. 《终南不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4.《咏史》左思皓天舒白日,灵境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脚万里流。

5.《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别关怀。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咨询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诗歌第一章上古歌谣第一节上古歌谣一、基础知识(1)《尚书·尧典》云:“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2)《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吕氏春秋·古乐》:“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

(4)《周易》《贲(bi)卦》六四爻辞:“贲如,皤(po)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反映原始社会的抢婚习俗。

(5)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的《弹(dan)歌》:“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古“肉”字)。

”这是一首远古流传下来的猎歌,表现了先民从制造弹弓到打猎的生活情状。

二、简答1、举例说明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上古诗歌的表达形式是载歌载舞的。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和表现形式,初民该如何表达情感呢?《毛诗大序》解释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尚书·尧典》云:“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说:“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些记载虽然都在文字形成以后,但确实具有初民生活的踪影:手握牛尾边舞边唱,或是带着各种野兽的标志,模仿野兽的动作,随着敲击石器的节奏而手舞足蹈,体现着初民载歌载舞的情状。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一、基础知识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包括十五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三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另有6篇笙诗,仅存诗题,不在305之内。

2、《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唐 poetry1. 李白: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杜甫: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白居易: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4. 王之涣: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5. 孟浩然: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6. 骆宾王: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7. 元稹: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8. 刘禹锡: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二、唐 prose1. 韩愈: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柳宗元: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白居易: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4. 颜真卿: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三、唐 fiction1. 《红楼梦》:作者、主题、作品特点、结尾的含义2. 《长恨歌》:作者、主题、作品特点3. 《玉簪记》:作者、主题、作品特点四、唐 drama1. 《长生殿》:作者、主题、作品特点、结尾的启示2. 《汉宫秋》:作者、主题、作品特点3. 《钟馗捉妖记》:作者、主题、作品特点五、唐诗词典故解析1. 李白《将进酒》: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2. 杜甫《登高》: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4. 王之涣《登鹳雀楼》: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5. 孟浩然《登高》: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六、宋词1. 李清照: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辛弃疾: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苏轼: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4. 杨万里: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5. 文天祥: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七、元曲1. 关汉卿: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白朴: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马致远: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八、宋元戏曲1. 《西厢记》:作者、主题、作品特点2. 《庐山谣》:作者、主题、作品特点3. 《南柯太守传》:作者、主题、作品特点九、文艺理论1. 《文心雕龙》:作者、主要内容2. 《诗经》:主题、作品特点、影响3. 《红楼梦》:主题、作品特点、结尾的含义十、阅读理解题1. 《诗经》中,“庖丁解牛”的“牛”,代表什么?2.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古原草”与离别的主题关系如何?3.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中,对“游山西村”的描写,反映了什么?。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先秦文学《诗经》篇鬥&时代:305+6西周初-春秋中叶作者:社会多阶层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

《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

赋铺陈直言比(1)类似于修辞的“比”(2)“比体诗”兴(1)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兴句(2)烘托环境,创造气氛的兴句。

(3)与下文IA)容无关联的兴句《春秋》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以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外交、军事活动为主,真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矛盾。

散文成就:主要表现在叙事、记言两方面。

叙事:1.长于写人在事件中写人,塑造人物真实、生动,有个性。

善写人物性格的发展(重耳)。

即使是出场次数不多的人物也塑造得非常生动。

(季隗、怀赢、崔抒)2.善于叙战“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全景式地叙写,如晋楚城濮之战:基本不写战争,而重在写战前、战后与战争有关的许多事件,如秦晋殽之战。

注重描写战争中的人。

写战争情节细大不捐,生动逼真。

记言:用简练而接近U语的文句,表达当日巧妙词令,尤其长于外交辞令。

如烛之武退秦师事。

如重耳对楚王,虽落难,亦极自尊,不卑不亢,不失国家尊严。

文学成就1.发展了《春秋》编年体,为历史著作撰述方法提供典范。

自此,修史重文采,重叙事和刻画人物,《战国策》、《史记》受其影响。

2.叙事、记言的艺术经验长远影响着后代叙事与议论散文的创作。

唐宋以后古文家多摹《左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古代小说的发展。

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

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己,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诸子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语录体:《论语》(《老子》)对话式的论辨体:《孟子》、《庄子》论文体:《荀子》《韩非子》儒家《论语》《孟子》《荀子》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

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一)杂剧的体制1.“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全剧用楔子开场,中间四折,结尾用两句或四句对句,叫做题目正名,以概括全剧内容。

2.在乐曲上每折使用一个宫调,全剧四折由四大套曲组成。

用北曲演唱。

3.一角独唱的演唱体制,根据主唱角色的不同性别,分为“末本”和“旦本”(由男主角唱者为“末本”,由女主角唱者为“旦本”)。

4.杂剧演出的三要素:科、白、唱、综合歌唱、舞蹈、念白一体,是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特点。

5.杂剧的角色的行当:末、旦、净、杂四大类。

比之前代戏剧,角色增设和细分。

(二)南戏的体制元戏剧活动形成为两个戏剧圈。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流行杂剧;南方戏剧圈为杭州第一章关汉卿二、《窦娥冤》(一)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1、不幸的生活遭遇和她善良性格的体现。

2、社会恶势力把窦娥平静而又可怜的生活也破坏了,种种迫害造成了她的反抗性格。

3、封建官府一手制造了窦娥的冤狱,使她的反抗性格进一步发展。

4、临刑前对天地的愤怒质问、指责与发下的誓愿,是对神圣的最高主宰者――天地的大胆怀疑,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的社会形象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代作品鬼魂形象出现的思想意义及其不同倾向。

(二)窦娥形象的意义:有力地揭露了黑暗与残酷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吏治的腐败,表现了被压迫者要求伸冤复仇、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作品使用浪漫主义手法,对悲剧气氛的渲染,所获得的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一、《救风尘》与关汉卿的喜剧创作二、《单刀会》与《西蜀梦》第四节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一、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二、关汉卿杂剧的语言艺术场上之曲尽快入戏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善于设置悬念第二章王实甫和《西厢记》二、崔张故事的演变(一)唐元稹《莺莺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否定莺莺不合封建礼教的行为:为好色无情、负心背义的张生开脱、辩护。

(二)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完全保存了《莺莺传》的内容的倾向,只是将文言小说改变成韵散相间的讲唱体鼓子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前秦时期的文学1.前秦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前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衰荣交替的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由于战乱和政治压迫,文学创作受到严重限制,出现了文学的衰落。

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1.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政治动荡,社会动荡,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悲壮、抒情的特点。

2.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陈情表》、《孔尚任表状》等,代表作家有陈寿、陆机等。

三、隋唐时期的文学1.隋唐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隋唐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豪放、骚气和儒雅的特点。

2.隋唐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鹿柴》等,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岑参等。

四、五代时期的文学1.五代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五代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忧愤、辽阔和浪漫的特点。

2.五代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观差》,代表作家有李煜、李清照等。

五、宋元时期的文学1.宋元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风华绝代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元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纤细、含蓄和深沉的特点。

2.宋元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代表作家有杨万里、文天祥等。

六、明清时期的文学1.明清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但思想封闭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明清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懦弱、顺从和自卑的特点。

2.明清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儿女英雄传》等,代表作家有施耐庵、吴敬梓等。

七、现代文学1.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接受和吸收西方文学的同时,保留了中国文学传统的一些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绪论1. 文学与外在环境之关系2. 中国文学与宗教之关系3. 「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专史」的特性与重要著作4. 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5. 历代文体兴盛与帝王提倡之关系6. 中国「文体」观念的演进与代表著作7. 「文学运动」的特质先秦诗经1. 简述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2.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3. 何谓「六义」,试举例说明。

4. 何谓「四始」?各家说法中裴普贤先生认为《史记》的四史说最为乎实,何故?5.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散文1. 请简述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2. 先秦散文中,《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先秦楚辞1. 何谓「楚辞」?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为何?2. 何谓「离骚」?〈离骚〉写作的时代背景与情志内容为何?3. 何谓「九歌」,九歌的文学特征为何?4.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神话1. 何谓「神话」?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有哪些?2. 请介绍几本保存中国古神话的重要典籍。

先秦文论1.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莫不同祖风骚」,李白〈古风〉:「劣于汉魏近风骚」,何谓「风骚」?其代表的文学精神为何?汉赋1. 「赋」的文学特征如何?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与演变如何?2. 汉代辞赋分「写物」、「言志」两大系统,请举例说明。

3. 汉赋全盛时期,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4. 汉赋兴盛的的原因为何?5. 汉赋受到儒家何种理念的支持?此理念与实际相符的情形如何?6. 两汉赋体的演变与发展。

汉散文1. 两汉散文概述。

2. 请概述汉代散文的成就。

3. 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4. 史记的文学价值。

5. 王允说:「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王固认为:「司马迁著书,……微文刺讥。

」《史记》是否为谤书?试抒己见。

6. 试比较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文章风格、取材、内容之异同。

7. 试述王充之文学见解。

汉代诗歌1. 何谓「乐府」?乐府官署的兴废时期为何?与文学的关系如何?2. 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关汉乐府之分类如何?试列举诗例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υ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υ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υ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υ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υ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古代文学期末考提纲

古代文学期末考提纲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
隋唐:诗歌(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代表性作家、派别、作品)
初唐,自高祖武德元年(618)到玄宗开元初(713),约一百年。

盛唐,自玄宗开元初年(713)到代宗大历初(766)年,约五十年。

中唐,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约七十年。

晚唐时期,是指文宗大和以后的约八十年(828?907)时间。

三国→建安风骨
曹操:发起/倡导者
曹丕:组织
曹植:主力军
曹操:汉末实录,文章改革第一人
曹丕:燕歌行,典论
曹植(文学成就最高):以曹丕登基为界,前期志满意得,后期愤懑不平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他以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后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由于前期有争为太子一段经历,对他深怀猜忌,横加压抑与迫害,他虽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却“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懑与苦闷中死去。

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建安七子:王灿(七子之冠冕)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阮籍嵇康华丽
西晋陆机太唐诗风
东晋玄言诗(积极价值景物描写→山水诗意在言外)
以景说理为后来的说理诗提供文学经验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艺术特征
南朝
永明体(概念)
宫体诗。

中国文学史文学常识期末复习提纲

中国文学史文学常识期末复习提纲

利,霸道)《韩非子》(刑名法术之学)(二者形成一种“专论体”或称专题论文: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标志我国说理散文正式形成。

专论体开始成为我国散文主要形式。

影响:叙事散文的写作方式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方式,说理散文对于后世说理文主要有一些寓言,譬喻,形象性抒情性直接性的影响,提供丰富文学范例。

三.屈原和《楚辞》1.楚辞:是一种文体,是基于具有楚国特色的乐调和寓言而创作的诗歌,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明显区别,有南方一种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

2.屈原代表作:《离骚》,长篇抒情诗,共2500+个字。

离骚: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遭遇忧愁(司马迁认为)。

3.《离骚》主旨:忠君,爱国。

2个意向(传统):香草,美人——代指人格高洁,端庄美好,并具有南方巫术情景的体验(人神相恋)4.屈原的地位: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

人格魅力:他的遭遇是很多人都具有的,因此受人理解,易产生共鸣,而他之所以盛名远扬,特立独行的节操,坚持真理反抗丑恶的精神,是不得志的士大夫的代表,其人格和情操鼓舞了后世文人,是士大夫们安放自己痛苦的居所,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了刚烈深沉之气,突破了“明哲保身,温柔敦厚”的处事为人风格的限制,开始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扬爱国之风,感召后世。

艺术成就:楚辞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样式,与试镜相比富于变化,情感表达激烈,字数灵活;突出了浪漫迷离的诗歌精神,突出人物形象,有许多虚幻故事,想象奇特,有别于现实淳朴的诗歌;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影响“香草,美人”,“男女君臣”四、秦汉文学1.秦:仅有一人一书——李斯(留下作品《谏逐客书》)+《吕氏春秋》(吕不韦门客所写)2.两汉:两汉作家群体生产原因:汉代统治阶级对文学的热爱,臣子争相献词赋的风气流传;两汉一些文化机构的设立,如乐府,文人有了安身之地,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本风格:整个王朝是呈上升形态的,因此进取精神明显,汉文学有种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以下只是一个简单复习提要,教材目录中成章立节的重要作家、作品还要重点复习。

一、识记知识要点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2.《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

诗中刻画了秋景的种种凄凉寂寞,并将其和自身的惆怅失意之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

3.《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因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所以《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

4.刘勰的文论专著《文心雕龙》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5.“建安七子”中,有“七子之冠冕”之称的是王粲。

6.李白《蜀道难》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两句出入意表的想象来形容蜀山之高。

7.晚唐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小李杜”是指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8.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加工而成的《三国志演义》。

9.先秦散文分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10.《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是阮籍和嵇康。

12.《正气歌》的作者是文天祥,《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是元好问。

13.以语录体形式记述的先秦诸子著作是《论语》14.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等。

15.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之“玉箸”是指眼泪。

16.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人是白居易、元稹、李绅等人。

17.“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二语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文。

18.一般将唐代文学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二、名词解释(部分附参考答案)1.诗经六义2.春秋笔法3.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作品。

原非一时一人所为,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歌词内容,大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

中国古代文学教程 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程  复习提纲
❤魏晋小说的历史意义 1. 是《山海经》等先秦神话的嫡传和承袭; 2. 结合当时弥漫朝野的“万物皆灵”的宗教迷信思想,在本质上成 为一种“极具初民性和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的文字形式”; 3. 神话的幻想和虔诚的神仙崇拜有机的结合是最主要的特质; 4. 完成了由神话雄奇壮美的神圣天国向人间现实社会的转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去表现了基本的—“人性尚未泯灭”。 1. 荥阳生的思想性格
表现出生活的复杂面貌。体现出了唐代门阀制度和等级观念造 成了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无情。 ❤代表作品《霍小玉传》(作者:蒋防) 反映了中国古典小说在形式体制,思想艺术上都走上成熟。 1. 小说所表现了一个具有时代内容的深刻的社会主题 a) 东汉(魏晋南北朝)之后,社会上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所谓门阀
a) 艺术风格以平淡自然著称,创造了平淡与淳美和谐统一的艺术风 格。白描,是陶渊明创作的基本手法
b) 善于取材,善于驱遣字词老表达意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中“见”字很好地表达出本自采菊,偶一抬头,恰好看到 了南山的那种不期而遇,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神情。
c)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语言质朴而简练,用字不追求新 奇和藻饰,自然贴切恰到好处,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a) 《蒹葭》 体现了“国风”中民间乐歌的某些基本特征: 四字一句,除每章末句外,均为四言。章节复沓,反复歌唱, 读来韵味绵长,耐人吟诵。 成功运用“兴”的手法,以景托情以情融景,使之相得益彰。 (“兴” 在一首诗或一章诗开头,以一两句诗,或写眼前之 景,或状心中之事,借以引起下文) 善于以富于质感的重叠词状物写景,通过对客观事物写景。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逼真描写来表现人物心境。
表(10):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迹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填空与连线:1、话本小说兴盛:市民娱乐的需要,宋代话本分四家:小说、话经,讲史,合述话说艺术:小说、讲史、说经、合声2、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元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倩女离魂》是郑光祖(还有作品《王粲登楼》《 梅香》)的代表作。

本出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钟嗣成——《录鬼簿》马致远“曲状元”——《汉宫秋》。

《陈抟高卧》神仙道化剧白朴——杂剧《梧桐雨》《墙头马上》;词集《天籁集》3、大都作家群4、赵氏孤儿(纪君祥):王国维说是世界悲剧。

民族意识、人道色彩。

复仇的主题。

程婴的形象以男子负心为题材——杨显之《潇湘雨》5、河北作家群6、山东作家群元代水浒戏的双壁: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和康进之《梁山伯黑旋风负荆》7、山西作家群石君宝《秋胡戏妻》《曲江池》李潜夫《灰栏记》吴昌龄《西天取经》高文秀《秋胡戏妻》中,罗梅英的思想性格主要是通过两场尖锐的冲突凸显出来的:1、反抗李大户的逼婚2、秋胡不认识梅英了,见她长的漂亮,调戏她8、《琵琶记》是南戏传奇的开山之祖四大南戏:《荆钗记》《拜月亭记》《白兔记》《杀狗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1、《张协状元》:北曲曲牌(沉醉东风)的使用:五矶山的强人说自己“一条扁担,敌得塞幕里的官兵”2、《宦门子弟错立身》3、《小孙屠》9、“曲中李杜”指乔吉与张可久张可久,字小山,散曲集《苏堤渔唱》《小山乐府》,专攻散曲并存世作品最富者乔吉:杂剧《两世姻缘》马致远《天净沙》张养浩《潼关怀古》睢景臣杂剧《屈原投江》单列文学传《后汉书》在元代诗文领域中,最突出的倾向是理学与文章合一。

(取消文学的独立价值,强调伦理对文学的决定作用》理学思想对元代诗文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为“雅正”的文学观念以及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10、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是杨维桢。

回族诗人萨都剌擅写宫词、乐府词。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明代部分: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反映:《三国演义》既包含正史的观念,又富有文人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人群的需求和生活态度,比如反对暴政和战乱,渴望仁君贤臣来治理国家,患难相扶,以义相交等内容。

它传达了一个时代的情绪。

1、正邪之辨与民间的审美趋向:A、刘备集团B、曹操集团正邪之辨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的心理(英雄救世、宣泄功能)。

与特定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欣赏水平有关历史意见:制度实施期间的意见时代意见:后代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表达的看法。

“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历史意见……”这两者之间,该有精义想通,并不都是一种矛盾与冲突。

”2、“义”与明代市民意识的萌生:义——宜,正当的,应该做的事情,合理的在《三国演义》中,小说设计了桃园三结义的情节,将其作为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就表明作者对“义”这一原则的重视。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所以受到颂扬主要是因为他们兄弟间的情义而不是君臣之义。

在《三国演义》中,“义”是绝对的,关羽首先将刘备视为朋友,然后是兄弟,最后才考虑到他们自己的君臣关系,这本身就是对忠的漠视。

(关羽:我与玄德是朋友而又兄弟,兄弟而又君臣也。

)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是处于受恩必报的“义”,但他这种行为恰恰背离了“忠”的原则,甚至可以说是不忠的表现。

但《三国演义》中,他的这种行为却是受到赞扬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三国演义》中“义”的价值远远高于“忠”之上。

“义”是市民社会建立起来的新的人际关系。

3、对智勇的崇尚二、《水浒传》的思想倾向:“忠义”的“义”和《三国》中“义”的区别1、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水浒传》客观地揭示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历史规律。

《水浒传》通过梁山泊的故事,正确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这就是“逼上梁山”、“官逼民反”。

书中形象地描写了从皇帝到大小官吏和土豪劣绅的种种罪恶,一百单八将正是在他们的压迫、迫害下,从不同的道路,最终走上梁山参加起义的。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1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1

中国古代文学B(2)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复习基本要求及考核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的学生。

二、考核依据1、教学大纲;2、《简明中国文学史》(韩兆琦、李道英编著)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韩兆琦、韩传达等编写)三、复习应考资料1、《简明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平时作业册3、《期末复习指导》4、电大网上教学资料5、电大期末复习课件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每学期四次,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布置。

(二)终结性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命题,考卷的卷面分数为100分。

五、试题类型填空题(约30分)、默写题(约10分)、简答题(约20)、分析论述题(约40分)等。

六、终结性考试要求终结性考试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掌握和分析。

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了解和认识;掌握是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以所学理论和知识为指导,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分析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

七、计分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终结性考试的卷面成绩占学期课程总成绩的80%。

两者相加即为本学期本课程的总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

八、应考技巧1、沉着冷静,先易后难。

2、每题必答,不留空白。

3、答论述题时既要有观点,也要进行阐述,字数符合要求。

4、控制好90分的考试钟时间。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第五编宋金文学第一章宋初诗文宋初文坛概况。

王禹偁的诗文创作。

西昆体和以林逋为代表的晚唐体。

宋初词人。

北宋的古文革新的历史背景。

王禹偁古文代表作。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文学风尚的转变欧阳修的重要贡献首先是在古文领域确立了时代新文风的地位。

欧阳修的古文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文学《诗经》篇目&时代:305+6 西周初-春秋中叶作者:社会多阶层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

《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

赋铺陈直言比(1)类似于修辞的“比”(2)“比体诗”兴(1)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兴句(2)烘托环境,创造气氛的兴句。

(3)与下文内容无关联的兴句《春秋》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以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外交、军事活动为主,真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矛盾。

散文成就:主要表现在叙事、记言两方面。

叙事:1.长于写人在事件中写人,塑造人物真实、生动,有个性。

善写人物性格的发展(重耳)。

即使是出场次数不多的人物也塑造得非常生动。

(季隗、怀嬴、崔杼)2.善于叙战“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全景式地叙写,如晋楚城濮之战;基本不写战争,而重在写战前、战后与战争有关的许多事件,如秦晋殽之战。

注重描写战争中的人。

写战争情节细大不捐,生动逼真。

记言:用简练而接近口语的文句,表达当日巧妙词令,尤其长于外交辞令。

如烛之武退秦师事。

如重耳对楚王,虽落难,亦极自尊,不卑不亢,不失国家尊严。

文学成就1.发展了《春秋》编年体,为历史著作撰述方法提供典范。

自此,修史重文采,重叙事和刻画人物,《战国策》、《史记》受其影响。

2.叙事、记言的艺术经验长远影响着后代叙事与议论散文的创作。

唐宋以后古文家多摹《左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古代小说的发展。

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

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诸子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语录体:《论语》(《老子》)对话式的论辨体:《孟子》、《庄子》论文体:《荀子》《韩非子》儒家《论语》《孟子》《荀子》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

《论语》的文学价值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语言精炼平实,含蓄隽永,概括力强,且长于用各种语气词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孟子: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学说,主张“法先王”,行仁政,保民而王。

散文特点长于论辩。

文章笔锋犀利,步步紧逼,而且笔端情感充沛,极有气势。

善于随处取譬,巧妙地、深入浅出地论理。

语言富于文采,既严谨又流畅,既雄放又委婉,有纵横家风格。

道家《老子》《庄子》庄子思想(1)顺应自然,反对人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政治主张:不为(3)处世哲学:处于材与不材之间(4)人生理想:逍遥游《庄子》的艺术特征:1.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2.意出尘外的想象和虚构。

3.寓有诗意的语言。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的特点。

楚辞诗体——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

作品——战国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及后来汉代部分作家用上述诗体所写的一批诗作。

作品集——西汉末刘向对诗作进行辑选而成的一部书。

《离骚》《离骚》反映的思想1.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感。

2.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

3.高洁坚贞的人格形象。

4.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

《离骚》的艺术成就灵均形象的塑造。

创作方法的突破。

“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极开阖抑扬之变,而其中自有不变者存。

”(刘熙载《艺概·赋概》)表现手法的开拓。

香草、美人意象司马迁:“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形式和语言的创新。

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

大量采用楚地方言和联绵词迭词以及对偶等语言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美。

《九歌》古曲之名具有明显的表演性。

有一种绮靡感伤的抒情色彩。

秦汉文学汉赋汉代的标志性文体。

今人以为,汉赋的艺术生命力似已微弱构造上的板滞沉重,辞藻的堆砌、壅塞,文字的生僻难懂,都是汉赋明显的缺点。

汉赋在汉代曾有过蓬勃、旺盛的生机,有过空前绝后的辉煌。

发展三阶段(一)初期:骚体赋(二)全盛期:大赋(散体赋)(三)转变期:抒情小赋初期:骚体赋赋作以贾谊的骚体赋为代表。

特点规模大,篇幅长。

句式参差不齐,韵散结合,主客对话虚构夸张的笔墨,精细叙事和描绘汉大赋特点内容上歌颂与讽喻。

特点“劝百而讽一,曲终而奏雅”(扬雄语)。

(2)结构宏伟,体制庞大。

(3)写法上铺张扬厉。

大赋不重抒情重状物,重铺叙,文采绚烂,语汇丰富。

“赋体物而浏亮”(4)主客问答形式,语言上韵散结合。

汉诗(1)楚歌(2)乐府(3)文人诗乐府民歌作者: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1)产生地域之广。

(2)特征:民间的真实的情感的抒发。

内容写实。

继承《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传统。

叙事性。

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作者:东汉中后期的中下层失意的知识分子。

成就与影响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委曲宛转,反复低徊。

感情真切动人。

魏晋南北朝五言诗以此为创作标准。

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浅近自然,又意蕴丰富。

谢榛“格古调高,句平意远”刘勰称其“五言之冠冕”,钟嵘评其“一字千金”。

史记与汉书《史记》纪传体通史叙事艺术“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人物性格塑造在故事中完成。

皆能表现人物之特有个性。

有重大场面:鸿门宴、完璧归赵etc.也有小故事:张汤杀鼠、陈胜辍耕etc.人物形象塑造一是人物特立独行、不同凡俗的气质。

李斯、主父偃二是人物多有悲剧色彩。

项羽、韩信、屈原、李广、伯夷三是人物形象的立体化。

人物性格复杂,多层面。

项羽语言1.明白畅晓,“发于情,肆于心”,无束缚,不求四平八稳,仍保有战国散文纵横恣肆的气势。

2.塑造人物所用语言的传神与个性化迁之叙述语言写孔子、伯夷就用庄重、简淡的语言,写屈原多用感叹、悠长的语调,写项羽、刺客,语言则简捷、干脆得多。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一)史家之绝唱1.创立体例。

清◎赵翼“史家之极则”非凡的史识,不与圣人同是非。

2.“考信”、“实录”的精神。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二)无韵之离骚《史记》的抒情性鲁迅称《史记》“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一是指《史记》具有诗一般的内在韵律。

二是指司马迁抒写的感愤与屈原相似。

1.诗的内在韵味。

褒贬唱叹中寄寓着司马迁强烈的情感。

如写失败的英雄项羽;写文士亦有英雄豪杰气,如郦食其就是一些次人物,司马迁也倾注了很多感情,如《田儋列传第三十四》中田横五百士。

2.诗的外在韵味。

有许多直接议论、抒情的文字。

引入大量诗赋和民间谚语、歌谣,传中人物即景作歌,增强文章抒情色彩。

语言的抒情性。

汉书“前四史”也称《前汉书》。

《汉书》是奉诏而作的官书,班固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较多,因此批判与颂扬的标准是儒家伦理道德标准,书中正统气息较浓。

总结:《汉书》与《史记》各有短长。

论历史观、散文语言,《汉书》逊于《史记》;论体制整齐,为后代法,《汉书》优于《史记》。

《汉书》新特点:1.《汉书》更具历史文献特征。

保存大量诏令、奏议等原始材料,极珍贵。

2.附录了大量辞赋、散文,为研究汉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但也影响集中叙事和塑造人物。

3.第三是比《史记》更重视学术文化。

在人物传记中增学术活动事迹;注重给学者立传;直接论述学术源流。

增《艺文志》。

魏晋南北朝学魏晋南北朝诗建安风骨:建安文人的作品情调慷慨悲凉,境界苍茫开阔,语言质朴刚健,这些总特征被后人称作“建安风骨”。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太康诗人诗歌特征内容上的拟古,形式技巧上讲究藻饰,风格追求繁缛。

代表作家《诗品·序》称“三张(载、协、亢兄弟)、二陆(机、云兄弟)、两潘(岳、尼叔侄)、一左(思)”。

清以前,人们一直推崇潘陆“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张协)为辅。

”(《诗品》)左思太康最杰出诗人3.艺术特色将咏史与咏怀结合,开“咏怀”先河情调慷慨激昂,文笔矫健雄劲语言简劲,虽有工巧之致但不刻意雕琢陶渊明诗1.陶诗的题材包括田园,咏怀、咏史、行役、赠答等,然最具特色,最能代表陶渊明思想的是田园诗。

2.陶还有很多诗作是对历史和人生的直接咏叹,可视为咏怀。

平淡之中有沉郁。

诗风1.陶诗从内容说是写个人生活题材,其情感是自然真淳的。

从艺术上说,完全以本色毫无点染地与世人相见。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2.用白描的手法创造了优美而又高远超俗的意境。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3.陶诗在自然平淡中又极富于哲理。

陶渊明的贡献与影响1.艺术上最大贡献:扩大诗歌题材范围,田园诗自成一派。

2.(1)当时作为隐士出名。

见《晋书》、《宋书》、《南史》的《隐逸传》。

《诗品》“古今隐逸诗人之宗”(2)梁昭明太子萧统为之编集。

(3)唐以后越来越得到重视,文名至宋而极。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谢客谢康乐“谢公屐”2.谢诗创作的得与失:(1)得:在诗歌语言上创造大量描摹、比喻物状的词汇。

重视声、色的描绘,追求绘画式、音乐式的美感。

讲求对偶。

(2)失:“有句无篇”。

诗中保留着一些玄言佛理,缺乏浑融完整的意境。

词句显繁芜,结构又不太紧凑完密鲍照成就(1)在颜谢富丽风气笼罩诗坛的时代,情感充沛地唱出雄劲的别调。

(2)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

鲍从民间吸取营养,大量写作七言乐府诗,使这种形式大大发展,为盛唐七言歌行的兴盛铺平了道路。

新体诗永明体为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有意识运用声律规律写作的新体诗谢朓“竟陵八友”永明体诗人中最杰出者“大小谢”“谢宣城”贡献(1)创构了融情于景、寄意象外的意境,给盛唐山水诗歌提供了经验。

(2)俪偶精切、音律渐谐的新体诗体制,给唐诗准备了严整成熟的律、绝诗范式。

(3)清丽圆融语言的风格,有助于唐代清新朗润、优美自然的诗风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文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初唐文学通论:中国古代文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诗、词、散文、小说等各种基本文学形式在唐代都已出现并迅速繁荣。

诗和文的创作更是取得了高度成就。

作者众多,大师辈出。

初唐诗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杨善五律,卢骆擅七言歌行。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1.淡到看不见诗。

2.“语淡而味终不薄”。

3.“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4.“韵高而才短”。

王维题材丰富,体裁亦多样。

五律、五绝造诣最高。

艺术特色画意、禅趣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高岑之异同同:边塞豪迈雄壮七言歌行异:高雄浑悲壮;岑雄奇壮丽高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长于写景,寓情于景高多写实,现实主义;岑瑰奇峭拔,浪漫主义高直追汉魏风骨;岑融汇六朝诗风韩孟诗派与李贺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