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

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商山早行》,理解诗句含义,掌握诗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中描绘的早行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从具象到抽象的思考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自然美、意境美,感受诗人对旅途的感慨与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商山早行》,增进学生对中国古代旅行文化、诗词艺术及思乡情怀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理解《商山早行》的诗意,把握诗人描绘的早行景象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温庭筠在旅途中的微妙心境,以及这种心境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体验与诗词鉴赏相结合,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商山早行》的朗诵音频或视频•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原文、注释、译文、背景图片等)•温庭筠生平及时代背景介绍资料五、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讲解法:结合注释和译文,讲解诗歌大意和关键词汇。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诗歌主题、意象、情感等问题展开讨论。

六、教学过程要点(一)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播放一段清晨山林间的鸟鸣声或轻音乐,营造清晨出行的氛围,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踏上一段旅程。

•引言导入:简述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借旅途所见抒发情感的传统,引出《商山早行》这首诗,并介绍诗人温庭筠及其创作背景。

(二)新课教学1.初读感知•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标注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教师播放朗诵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2.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和译文,讲解诗歌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4.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这四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月夜忆舍弟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谁吗?预设:杜甫(出示课件4)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诗人。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世人尊为“诗圣”。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

因此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等。

2.诗歌背景教师:了解本诗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诗背景吧。

预设:(出示课件6)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客居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下面我们把诗歌疏通一下,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朗读停顿。

)朗读提示: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长沙过贾谊宅》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学生经过本节课学习,掌握和累积咏史诗这一题材的常有内容和感情。

2、掌握解读诗歌的五个切进口,全方向理解诗歌中表露出来的怜“君”也是怜已,伤先人也是伤自己的感情。

二、教课重难点要点:理解刘长卿诗中借怜贾谊来自怜,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咏史诗这一类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难点:怎样经过题目、作者、题材、意象等要素读懂诗歌,领会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感情。

三、教课课时:1课时四、教课过程(一)导入古诗词阅读能够说是语文学习中间最难的部分,很多高三学生在经过一年系统的学习以后,关于诗歌阅读仍旧不知从何下手。

诗歌阅读难,原由之一是我们此刻读得少,累积少,自然乍一接触就感觉隔阂,没法理解,诗句读不通,感情掌握不到。

但若是我们读时多花点心思,或许说试试全方向地去掌握理解,古诗词真没有那么难!我们不如来看看今日要学习的这首七言律诗,“五言长城”刘长卿所写的《长沙过贾谊宅》。

此后读诗,我们不如试试从以下五个角度来看,题目、作者、说明、题材和意象。

(二)解题目题目长沙过贾谊宅,“过”是拜见的意思,“长沙”和“贾谊宅”点了然地址,同时“贾谊”也点了然意象。

解读题目,我们能够初步感知诗歌大概的内容,在长沙拜见了往日贾谊居住的宅子,凭吊了贾谊。

(三)明题材怎样明确这首诗是咏史诗呢?明确:一是由诗歌的题目所指向的内容能够初步确立这首诗的内容是咏史诗。

二是由这首诗处于咏史诗这一个板块内容,这也可初步判断。

咏史诗的一个最重要特色是,所咏对象是古的,所抒感情是今的。

(四)知作者刘长卿,唐朝诗人。

字文房。

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

年青时在嵩山念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

后因事冒犯,贬为岭南的南巴尉。

由于性格刚强,冒犯了鄂岳察看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盘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走开随州。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与杜甫有关的文学常识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4.背诵,默写全诗.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望月思弟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是的大意.教师适时设疑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咏月诗词大比拼(出示一轮明月图片)师:各位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佳节,良辰美景,让我们对月怀远,望月诉情。

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由的吟诵……师:各位同学,听了你们精彩的吟诵,我仿佛随你们一起到唐宋咏月诗的星空中遨游了一番,去领略了一轮皓月相辉映的锦绣诗篇。

是啊,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由的吟诵那脍炙入口的《静夜思》,会吟诵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之诗,顶峰中顶峰”的《春江花月夜》,更不会忘记“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

”这一千古名句。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杜甫的咏月诗,叫《月夜忆舍弟》,看看杜甫诗中的一轮明月给我带来了什么?二、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1.情人民,如“三吏” “三别”,“羌村”三首等;2.爱祖国,渴望统一,如《春望》、《闻官兵收河南河北》等3.统治阶级的种种罪行,如《兵车行》《丽人行》等;4.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夜喜雨》等。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生平及创作背景;2.把握全诗悲愤的感情基调;3.感受雄阔的画面和磅礴的气势;4.体悟作者以文为诗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韩愈生平及创作背景,把握全诗悲愤的感情基调。

难点:感受雄阔的画面和磅礴的气势,体悟作者以文为诗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生平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二、创作背景1.直言上书,获罪被贬唐代中叶,宗教迷信盛行。

当时长安凤翔县法门寺的护国真身塔内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佛骨”舍shè利。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迎佛骨入宫供养,善男信女、宫廷官员奔走施舍,声势浩大。

此时官居刑部侍郎的韩愈完全可以缄口不言,随波逐流,换取仕途的平坦。

但他实在忍不住自己的担忧,写下了《论佛骨表》一文,呈给皇帝。

“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长沙过贾谊宅》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长沙过贾谊宅》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 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诵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结构,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刘长卿对贾谊的怀念之情,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2. 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一)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1. 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基调。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二)诗歌语言的鉴赏1. 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及其用法。

2. 诗歌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一)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1. 理解诗歌中隐含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2. 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及其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二)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引入主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贾谊是谁吗?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贾谊的身份和贡献,激发他们对课文背景的兴趣。

接着,简要介绍贾谊作为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那么,刘长卿又是谁?他为什么会写这首诗来怀念贾谊?继续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刘长卿的身份和创作动机。

简要介绍刘长卿是唐代的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2. 背景介绍,铺垫情感(1)贾谊被贬长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能从哪些历史资料中感受到?通过讨论贾谊被贬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他可能的心理状态,为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基调做铺垫。

可以引用一些历史资料或贾谊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他的孤独与无奈。

(2)刘长卿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自己又经历了什么?这与贾谊的遭遇有何相似之处?介绍刘长卿的生平,特别是他被贬的经历,让学生看到两位历史人物在命运上的相似之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主课件配套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主课件配套教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每首诗的作者及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熟练背诵默写。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的作者及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月夜忆舍弟》杜甫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朗读诗歌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翻译诗句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赏析诗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选入了多首经典的古诗词,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本册书中的诗词既有唐代大家的豪放派作品,也有宋代词人的婉约派佳作。

这些诗词在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和情感抒发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古诗词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课业压力大、学习任务重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所选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意境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词朗诵、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理解诗词意境的学习氛围。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朗诵教学法:通过诗词朗诵,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词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同时,播放与诗词相匹配的音乐,营造氛围。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侧重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比较两首贬谪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由士而仕,投身宦海。

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

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

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

韩愈也未能逃脱。

你对韩愈了解有多少?二、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

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

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之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的诗也独创成就,向来亦称大家。

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奇特雄浑、光怪陆离。

韩愈写诗的方法。

是“以文为诗”。

三、初通诗意,整体感知先听朗读,学生跟读,疏通诗意后学生再读,体会情感。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你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古人借诗倾吐心声,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凄切(清人纪云认为此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四、研读文本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写景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微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微课教学设计
不足之处:学生对诗歌比较陌生,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对诗歌内容的自
6
学也就不那么到位,应该更好的为学生创设学习诗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7
尾联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了解背景,有助 于理解文章内容。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 首尾照应
思想感情
反复朗读,帮助 学生理解诗歌内 容。
通过此活动,让 学生了解诗歌大 意。
3
通过这个环节,让 学生深入理解各节 内容。
通过此活动,帮助 学生体会根的意义
通过此活动,学生 能熟练背诵,在背
《商山早行》教学设计
科目:语文
课题:商山早行
课型:微课
设计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商山早行》是五言律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
这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体会早行。
2.结合赏析,分析本诗表达 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分析体会早行以及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意象的品味,以及此诗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4
诵中体会根的意义
1、熟练背诵诗歌。 2、比较《根》和《悬崖边的树》的异同。 八、板书设计
通过小练笔,提高 写作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
5
1、点明写作对象
2、根的生存状态和追求

3、根的心境
4、根的辛福观
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介绍诗歌写作背景,通过范读、齐读、小组读等形式反复朗读,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歌蕴含的象征意义 ,通过课堂小练笔,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内容,具体包括《月夜忆舍弟》这首诗。

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异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其诗歌特点及艺术成就。

2. 诵读《月夜忆舍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在月夜中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3.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通过描绘月夜景象所传达的情感。

4. 探讨诗歌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思考作者在动荡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5. 结合实际,联系自己在生活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悟诗歌的现实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诵读、分析《月夜忆舍弟》,体会杜甫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了解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探讨诗歌中所蕴含的国家命运关注,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现实意义,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月夜忆舍弟》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具体包括:a. 诗歌的韵律美: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诗歌的音乐性。

b.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月夜"、“舍弟”等,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c. 诗歌的情感:深入理解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以及体会诗人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赛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赛课获奖教案_0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群诗组读,抓住每首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意象的特征,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会用意象解析法品析诗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比较三首诗歌的作者面对贬谪的人生态度,树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意象解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儒家文化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学而优则仕”。

步入仕途,提拔与贬谪就不可避免。

于是就有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于是就有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诗人遭受贬谪后的人生思考与处世态度。

我们一起来学习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柳宗元《江雪》、刘禹锡《秋词》三首贬谪诗。

二、初读群诗知其意师:我们先初读三首诗歌,感知每首诗的大意。

1.同学们先自行朗读三首诗歌,要求读通读顺。

2.请三位同学分别为大家范读三首诗。

3.读完三首诗,哪首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三、精读群诗品其景师:大家说的都很好。

阅读一首诗歌怎样准确快速把握诗歌呢?老师今天带领大家用意象分析法来品读三首贬谪诗。

(板书:意象品析法)先观看一节微课来了解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1.微课展示(3分钟)2.通过微课学习,谈谈你有哪些收获?点2个人回答。

3.现在请大家拿起笔,快速勾画出三首诗的意象。

请三个人说出意象。

《江雪》:千山、鸟、万径、人、孤舟、蓑笠翁、寒江雪《秋词》:晴空、鹤、云、碧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雪、秦岭、蓝关、马4.小组讨论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要求:在以上圈出的意象里挑一个你最喜欢的意象,简要分析其特点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注意要抓住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

5.小组汇报师:咱们班小组合作的氛围真浓厚!老师迫不及待地想听到各个小组的精彩发言。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抽签决定小组发言的顺序。

如果有二个及以上的小组同时选择了同一首诗歌合作探究的,那首先被老师抽到的小组就拥有优先鉴赏权,剩下的一到二个小组就负责对这个小组进行补充、质疑或者点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柳宗元引入新课)二、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1、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

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2、背景知识补充: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

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

左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

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三、鉴赏诗歌1、诵读全诗,理解大意: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2、整体感知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

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3、讨论交流(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并能初步鉴赏温庭筠的诗歌2.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

3.继续学习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本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教学方法】诵读与鉴赏【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及背景简介:1.作者简介: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祁人。

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

才思敏捷,作诗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八吟”。

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2.写作背景: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引起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

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

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二、自学朗读诗文1.注音:铎槲枳凫2.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

(1)注释①征铎(duó):征,远行。

铎,远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②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槲寄生”(《〈物种起源〉导言》)(补充:斛hú,容器;檞jie,一种木质像松的树。

)③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

驿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明”使…明艳。

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④凫(fú):野鸭。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清早起马车铃响声叮当,出门人想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残月当空,踏寒霜人脚印留板桥上。

槲树叶纷纷落满山满路,月光下枳树花映照驿墙。

思故乡我昨夜梦回杜陵,春天里凫和雁布满池塘。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注释及释解给四首诗归类:羁旅思乡、被贬诗。

2.能正确划分诗歌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能感悟诗中所蕴含复杂的情感、人生追求及政治追求并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划分诗歌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感悟诗中所蕴含复杂的情感、人生追求及政治追求【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诗歌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能走进诗歌,能在不同的文豪之间感受他们的不同生活经历,以此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在他们的精神追求中建立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的迷惘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只是我们学习古代先哲重要作品的一部分价值和意义。

今天编者给我们选的四首诗充分说明了以上我们所说的价值,我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温度。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诗歌右侧的注释及诗下的释解,把四首诗归为两类。

《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开始二、任务导学任务一:初品古诗,感知诗情1.请同学们把《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诗情有何异同?2.我们如何才能将这些不一样的情感更好的品悟出来呢?任务二:再读古诗,品析诗情诗人用精炼的语言传递情感,以不同的写作手法让诗歌变得不同凡响,这也成了我们赏析诗歌的方向。

下面请同学们使用:1.我认为____________一句中的_______字用的好,因为它写出_______________氛围,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了情感。

2. 我认为________一句好,因为它使用了___________(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一句好,因为它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2.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阅读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体会《无题》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习《咸阳城东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诗人师:咸阳在古时候叫什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学生回答)师:当诗人和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市相遇的时候,会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咸阳城东楼》。

想要对一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对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

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著有《丁卯集》。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他。

资料助读2: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夕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设计意图】解读题目,了解作者,熟悉背景,这是理解诗歌的三个基础要素。

通过这三个要素,学生对诗人和诗歌有了一个整体印象,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二、熟读古诗,明白诗意1.读通顺,读准字音节奏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学生自主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预设:蒹葭..(tīnɡzhōu)绿芜.(wú)秦苑.(yuàn)..(jiānjiā)汀洲2.找意象,明确特点,发挥想象,生动描绘句意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3、准确、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一、教学重难点
1、自主熟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引导品赏诗歌,探究学习、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3、迁移延伸,激发积累兴趣,养成诵读习惯。

二、教学设想
统编教材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以四首诗为一组,配合注释和精要的赏析语段,分置于两个单元之后,是对有限的古诗词课文内容的重要补充。

对于这一板块,本设计试着将第三单元后的四首课外古诗词与第三单元古诗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分散到课内课文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自主发掘每一首古诗与课文的相关点(不作要求,可以是在内容上、情感上、表达技巧上等等各方面),依“读、解、赏、诵、评”五个环节,先自主学习诗歌,再以小组为单位,整合和总结,随第三单元课文的学习利用课堂或课外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班级小展示。

旨在期望对这些经典的优秀古诗词做不止于简单的积累背诵要求。

我国的古代诗文,无论作者何人,朝代何时,在写作内容、表达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均能找到诸多相通点。

尤其是同一册同一单元的诗文,更容易找到相关之处。

四首诗歌分散教学一则可以减轻集中背诵的压力。

二则为学生构建了更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更利于实行课内外延伸,帮助学生培养积累兴趣和养成诵读习惯。

三则给予一个赏析点,能放中有收,利于学生勾连前后所学,较科学地做整合和总结。

由于第一单元是诗歌探究活动单元,探究活动和背诵任务均较重,而第二单元识记内容相对较少,所以设计从第二单元课文学习开始,布置自主学习任务。

当然,提前到暑假布置也可。

三、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任务单
1、读
独立朗读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四首诗歌,不参考任何资料,初步感受音韵和意境之美。

2、解
依旁注和赏析短文,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或者网络,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背景资料,初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做到准确熟读,力争背诵。

(此环节可落实到摘抄本上)
依照第三单元六篇诗文的进度,在每一篇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试图找到课文与课外古诗词的相关点,围绕这个点,借鉴课堂上学习的方法,去自主进一步赏析诗歌,并能进行更广阔的迁移,再分别积累两到三首同类诗歌。

相关点的选择老师可不做要求,尽量放手学生去自主探究选择。

可做适当引导,如下:
《月夜忆舍弟》、《水调歌头》:以月抒怀、思念弟弟。

《长沙过贾谊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被贬、用典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醉翁亭记》:贬谪题材《商山早行》、岳阳楼记》:写景特点
《商山早行》、《水调歌头》、《行路难》:虚实结合
《岳阳楼记》、《月夜忆舍弟》:家国情怀
《长沙过贾谊宅》、《湖心亭赏雪》:志趣抱负
……
此环节可落实为课堂练笔等形式,围绕一个点,创造一点赏析成果,形式不限,可以是赏析性文字,也可以是诗配画、自由创作等等。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推荐优秀鉴赏家。

4、诵
可个人,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与人合作,以多种朗诵形式,加强记忆背诵,加深欣赏领悟。

(二)展示要求
1、在第三单元课内课文学习的过程中,随堂利用课内或课外碎片化时间展示。

每次展示时间不宜过长,以十分钟以内为宜。

六篇诗文,共展示6次。

2、每组展示一次,顺序由各小组长和科代表负责安排。

展示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3、形式可丰富多彩,能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所得即可,但必须包含诵和赏的环节。

以下几种可供参考
诵:可独诵、唱和对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表演朗诵等等。

赏:可分享赏析性文字、作画解说、诗歌创造等等,但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即课文与诗词的相关点。

4、6次展示结束后,集体评选一组最佳学习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5、为落实古诗背诵效果,进行一些背诵默写、文学常识的测试,以检查积累情况。

附参考检测题
1.【中考·天水】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中考·上海模拟】“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考·山东模拟】《长沙过贾谊宅》中于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的诗句是,!
4.《长沙过贾谊宅》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考·遂宁】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考·兰州】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

8.【中考·泸州】檞叶落山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月是故乡明”虽是写景,却与上句“露从今夜白”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主观感情的心中之景。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作者的怀家愁绪和忧国难之情。

3.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4.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6.“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作者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7.人迹板桥霜
8.枳花明驿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