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商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9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9张PPT)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 濒海居民,私载海舡(chuán ),交通外国,因以 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 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 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 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4、根本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5、表现
(1)汉朝: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①措施
②原因
材料一:汉初,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 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 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 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材料二: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
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
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5、表现
(2)明清时期
①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 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②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耕稼之人”,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氏族公社 井田制
所有制
(土地国有)
封建土地 所有制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经济政策
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2、首倡者:商鞅(在秦国变法时)
农业
工商业
生产粮食布帛
脱离农业生产
本业
末业
鼓励
限制
3、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 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2020春历史北师大版必修2学案:第4课-商业的发展-Word版含答案

2020春历史北师大版必修2学案:第4课-商业的发展-Word版含答案

2020春历史北师大版必修2学案:第4课-商业的发展-W o r d版含答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4课商业的发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古代中国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工商食官”与民营商业的崛起1.“工商食官”制度(1)商业萌芽: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

(2)形成:商代出现贝类货币;商周时期形成“工商食官”制度,由官府控制商业。

2.民营商业: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工商食官”制度,形成中原市场;商业发展促使城市涌现;各种金属货币大量流通,大商人涌现。

3.秦汉商业的发展(1)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驰道;西汉开通陆、海两条丝绸之路。

(2)表现:西汉时,都城长安设九市,与居民区分开,设官署管理,定时开市、闭市。

唐宋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初步繁荣1.原因:隋朝大运河开通,唐代南方经济发展,农副产品及手工业品商品化。

2.表现(1)农村:出现大量草市和墟市。

(2)城市:唐长安、洛阳成为商业大都会;宋代都城汴京,人口众多,并彻底打破坊市制度。

(3)商业机构及货币:唐代出现邸店、柜坊及最早的兑汇飞钱;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的商帮1.形成原因(1)明朝中期,商品经济繁荣。

(2)从事全国性贸易活动的商人,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公所进行联络,形成地域性商人集团——商帮。

2.代表:徽商和晋商。

以巨额商业资本,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创办票号,足迹涉及海外。

3.经营之道: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以儒道经商。

【概念阐释】“工商食官”“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指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予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

内容标准要求从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概括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并从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这一学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重点:农具的变革及耕作方式的演变知识结构:1. 农业的起源(时间、特点)2.劳动对象: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地域格局:南稻北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3. 生产工具与技术:(1)生产工具:农具的变革(翻土工具、灌溉工具)材质变化:石骨木(原始)—青铜(商周)—铁(春秋战国)动力变革:人力—畜力(牛耕)—自然力(唐朝筒车)耕作工具:耒耜(原始)——战国铁犁用于牛耕——西汉犁壁——唐朝曲辕犁灌溉工具:翻车筒车(2)生产技术:刀耕火种——铁力牛耕,精耕细作4.劳动者: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5.小农经济:形成:生产力进步,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特点: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手工业结合,自然经济。

评价:积极: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巩固政权;消极:落后性,生产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发展,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力的因素。

脆弱性:承受风险能力差,不稳定,统治者过度剥削、天灾战乱,苛政造成自耕农破产,影响国家赋税徭役。

5.农业经济的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重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丝织、制瓷业的成就,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什么是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66节法商课

66节法商课

66节法商课第一节:认识商业创新商业创新是现代商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常规经营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商业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商业创新的意义商业创新的意义非常重大。

它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业创新可以带来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节:商业创新的核心要素商业创新的成功离不开几个核心要素。

首先,市场洞察力是商业创新的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开发出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创新团队是商业创新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创新团队可以提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不断创新。

此外,支持机制和资源投入也是商业创新的重要保障。

第四节:商业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商业创新有多种方法和技巧可以借鉴和应用。

首先,与行业相关的技术和知识是推动商业创新的基础。

企业应该积极关注行业动态,引入前沿技术和知识,以推动创新。

其次,用户体验和反馈也是推动商业创新的重要因素。

通过与用户保持密切沟通和反馈,企业可以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创新。

此外,合作与共享也是商业创新的重要路径。

通过与其他企业、机构的合作与共享,可以共同开拓新的商业机会。

第五节:商业创新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成功商业创新案例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商业创新的实际应用。

各种不同行业的商业创新案例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和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商业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第六节:商业创新的风险与挑战商业创新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企业在进行商业创新时需要面对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竞争风险等各种不确定性。

因此,企业在进行商业创新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以减少风险并提高成功的概率。

通过学习和应用66节法商课,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商业创新的意义、核心要素、方法和技巧,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请认真学习并实施本课程,相信我们能够在商业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优异的成果!。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练习-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练习-古代商业的发展

考点27 古代商业的发展【十年真题】1.(2019.4·浙江高考·4)“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

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2.(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3.(2019·天津高考·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耍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

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4.(2019·江苏高考·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5.(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6.(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说课】

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说课】
1.李元宝那么富有,他的小小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2.李元宝若想去扬州做生意,他该如何解决货款支 付问题?
走进古代商人的传奇人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1.李元宝生活的长安城有何特征? 2.他若想去广州与更多的外国商人做买卖发大财, 他可能要经过什么机构的批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隋唐之际的商业发展特 征、表现,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
古代商人的地位变肯化嫁趋与势商如人”何的?现象。
商人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的哪些特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感悟古代商人的杰出贡献
材料1: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 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 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佛教、基 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 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路 向西,在带来战争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 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利丝绸之 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
李元宝的后代在商业方面能看到哪些他祖辈无法看
到的东西?
走进古代商人的传奇人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宋元时期 商业发展的时代特征、表现,增强 学生的时空观念,发展学生的史料 实证素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走进古代商人的传奇人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情境, 了解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及对外政策,进一步强化学生 的时空观念。至此,也化解了 本课难点。
确立依据:高一学生空观念素养有待 提升
突破方法:自主学习、情境创设、史料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优势:思维活跃,参与性强, 学生基础较好,可塑性强。

第4课商业的发展-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4课商业的发展-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4课商业的发展-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商人的生活和状态。

3.比较中西方商业的异同。

4.探讨商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3.商人的生活和状态4.中西方商业的异同5.商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提问,商业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让学生观察现代社会的商业活动,体会商业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 学习(40分钟)2.1 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0分钟)商业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商业活动涵盖了人类生产、消费和分配中的各个环节。

教师可以展示商业活动的流程图,让学生对商业的作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2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1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阅读学习,然后组织讨论,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学生可以讨论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关系,商业的兴盛与衰落等方面。

2.3 商人的生活和状态(5分钟)商人的生活和状态是了解商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文献资料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商人的生活和状态,并让学生观察现代社会商人的生活状况,比较差异。

2.4 中西方商业的异同(10分钟)可以通过图表和统计数据等方式,对比中西方商业的异同,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形成的不同商业经济体系,促进学生对商业发展的更全面认识。

2.5 商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5分钟)商业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探讨商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3. 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激发学生对商业发展的兴趣,鼓励学生多了解商业知识,认识商业的价值和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1.提问考察——在授课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对接下来的学习做有针对性的安排。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商西周的更替
1 2 3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商朝兴起
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部落首领汤推翻夏朝, 建立了商朝,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 了巨大成就。
西周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朝 军队,建立了西周,进一步完善了奴隶制国家管 理制度。
手工业技术
这一时期,手工业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青铜器、 陶器和玉器等工艺品制作精美,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手工业 技术水平。
城市和建筑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和建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 现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城市和宫殿建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发展水平。
06
总结与思考
本课重点回顾
夏朝的建立与意义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变革与历史影响
社会制度变革
经济发展
夏商西周的更替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国家管理制 度逐渐完善。
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夏商西周时期的经 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手工业、农业、商业 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文化繁荣
历史影响
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青铜器、甲骨文、诗歌、音乐等方面都 取得了重要成就。
商朝时期,商业交流十分活跃 ,商人通过长途贩运,将各地
的商品进行交换和销售。
甲骨文
商朝时期,甲骨文成为了中国 最早的文字之一,为中华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3
西周的建立与统治
西周的建立
西周的起源
西周起源于中国西部地区,是夏商时期的一个部落,逐渐发展壮 大。
周武王伐纣
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发动战争,打败商朝军队,建立西周王朝。

高考历史培优补差思维导图课件: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高考历史培优补差思维导图课件: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之七八“以儒而贾,以贾而儒”,时人评价:“今为学者,其好则贾而已
矣”。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贸易体制的含义,分析“朝贡”
贸易瓦解的原因。(10分)
(2)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开放“海禁”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0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朝贡”贸易和“海禁”的关系。
得到发展,此后“朝贡”贸易名存实亡。
——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隆庆元年开放“海禁”,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所贸金
钱,岁无虑数十万”,濒海地区致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之谣。
到了万历年间,“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则钱之所行无几耳”。手中握有
大量白银的商人足迹遍及全国,这在徽商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徽州的士人十
C
做高考真题,提升应试能力
8.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图6中的动物 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 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五年(1760)发给 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
课程标准解读
五年(1760)发给 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
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解读
巩固知识 提升能力
辨析正误
小题快做
努力向前冲
高考真题
材料赏析
易错易混知识点
易错易混点一
海禁政策等于闭关锁国政策 吗?
易错易混点二
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防 范的对象一样吗?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一)含义: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重视农业,限制和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作为“末”业。

(二)演变商周时期: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和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

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战作用: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2、西汉:汉武帝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汉初经过长期战乱,民生凋敝,而商人却囤积牟利。

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汉朝政府规定商人的地位低于一般的编户齐民,凡从事商业者需向政府登记,并缴纳市租,其专门的户籍称为市籍,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作用: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造成阻碍。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促进西汉国力的强盛。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同时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但是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4、宋代:商人遭歧视开始转变(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宋朝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统治者改变了西汉以来的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富商地位显赫,官吏兼营商业者很多,促使了商业的繁荣。

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相继崛起,隔断了宋朝与国外的陆路联系,东南海路成了宋朝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海路贸易更加兴盛,促进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代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的时期。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规律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2.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商业发展3.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影响4.西欧工业革命及其影响5.西欧近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工业革命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欧封建社会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封建社会的特点。

2.讲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分析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3.讲解封建社会的发展:介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课时: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商业发展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讲解城市兴起的原因:分析农业发展、商业繁荣、政治稳定等因素。

3.讲解城市兴起的影响:介绍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以及市民阶级的形成。

4.讨论商业发展:让学生结合教材,探讨商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第三课时: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影响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其意义。

2.讲解文艺复兴运动:分析文艺复兴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3.讲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介绍文艺复兴对西欧经济、政治、文化的推动作用。

第四课时:西欧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其影响。

2.讲解工业革命:分析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3.讲解工业革命的影响:介绍工业革命对西欧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作用。

第五课时:西欧近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西欧近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讲解近现代经济发展:分析西欧经济体制、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变化。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高中历史教材课程目录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I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8课罗斯福新政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第一单元3-4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一单元3-4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必修2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栏目导引
(1)西周至唐:城市布局整齐划
城 一,市坊分隔
(1)商品经
市 (2)自宋朝起,市坊界限不复存 济的发展
布 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而设,(2)大运河
局 形成街市;同时市的启闭也不 的开通,
变 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出现 经济重心
化 了夜市、晓市等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 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 品转向市场。
必修2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栏目导引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来 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货币固定为 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 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必修2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栏目导引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 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 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 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 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 度。
必修2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栏目导引
3.(2011·江苏镇江4月)元代陆友仁《研北杂 志》载:“世所谓正月三日为田本命。”明 末清初周亮工《因树屋书影》载:“吴俗以 正月三日为田生日。”上述记载反映了( )
A.重农主义经济思想
B.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C.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
D.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第4课 商业的发展

第4课  商业的发展

二、古代商业的初步发展——秦汉
(一)原因:
1、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2、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二)特点:
严格的坊市制度,经商有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设官署,监管交易;政 坊:居民住宅区 治功能强。
市:集中贸易的场所
明 北 宫


汉长安城布局图
(三)、表现 1、长安、洛阳等商业中心 2、官府对商业活动严格限制; 每个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设专 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但发展 受到限制:如市区和住宅区分开(空间限 制),闭市后不得有经营活动(时间限制)
7、若来唐经商的外国商人在广州有 生意上的事情,应该找() A、柜坊 B、邸店 C、瓦子 D、市舶使
6、《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 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 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 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 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C.铁钱己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
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和手工 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 不富,无商不活”。
贝类货币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 期各种金属 货币
秦半两 (秦朝)
五铢钱 (汉)
开元通宝 (唐朝铸)
纸币“交子” (宋)
白银 (明朝开 始成为普 遍流通的 货币)
“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坊市制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 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经商有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商业的开展与经济政策【根底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开展1.商业开展历程(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

(2)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3)汉:商业开展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开展。

(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__________得到开展;______和飞钱相继问世。

(5)宋元①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__〞,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____________贸易开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

③出现了________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轻巧识记] 古代商业开展的"三先〞"三后〞2.市的变迁(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________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①北方:长安、、、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____________,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①西汉:由于开通陆海__________,中外贸易逐渐开展起来。

②唐朝: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__________专门管理外贸。

③南宋:海外________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④元朝: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⑤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一处,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以____________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

[图示总结] 古代城市的开展演变[概念阐释] 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制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历程
两宋时期,边境贸易繁荣。北宋与辽、西夏对峙,南宋与金对峙。两宋在与辽、西夏、金相邻的边境地区设榷场,进行双边贸易,互通有无,获利甚丰。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政府还特别重视海外贸易。这样,海外贸易发达起来。北宋时,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有几十个国家与中国进行贸易。南宋时,海外贸易更加发展,外贸税收成为国库财富重要来源之一。
隋唐时期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唐朝前期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出现商旅不绝的繁忙景象。安史之乱后,对外商业交通的重点,由西北陆路转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东南海道。广州是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外国商船的聚集之地。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4)两宋时期商业繁荣
两宋商业空前繁荣,首先,北宋建立以后,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第三,宋代市场上虽然仍然使用金属货币,但在北宋时,四川益州的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后来,官府在益州设立交子务,印制和发行交子。南宋时,纸币使用的地区广、发行量也大大增加。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北宋的纸币,归纳出纸币的出现对商业发展的影响。纸币的发行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第四,两宋时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晋商
晋商即山西商人。他们是和徽商齐名的明清时期我国又一大商帮。他们兴起和发展的经过与徽商如出一辙。晋商的兴起也是经营盐业。晋商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边防之便,为官府运送军粮,获取贩盐的权利,经营盐业致富,成为富有的大盐商。他们积累起巨额商业资本之后,逐渐扩大经营范围,贩卖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到清代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金融机构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也可以为官府代理钱粮。经过长期的经营和积累,晋商的财力不断壮大,到清代时,资产达百十万者不可胜数,晋商首富亢氏的资产多达数千万两。晋商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许多人甚至走出国门,到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去做生意。

商业模式课程大纲

商业模式课程大纲

李新章主讲《商业模式》课程大纲培训目标企业高层核心管理人员,在企业创业阶段、企业遇到发展瓶颈、企业准备进行多元化发展、企业转型升级和战略调整等,都有必要参加实战性极强的商业模式课程。

实战、实用、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原创整合模型、分析工具、管理模型、约20个成功商业模式案例分析和针对学员企业的商业模式重构和资源整合思路的研讨,将颠覆你的思维误区,彻底放大你的理想,掌握商业模式重构和设计的方法,突破你的事业发展瓶颈,为你未来五年找到十倍速事业发展的方法和思路!培训方式商业模式模型讲授、案例研讨、分组讨论、学员企业案例分析、学员分享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总监等高层管理人员课程时间:2天课程大纲:第一章典型商业模式案例1、案例:麦当劳是如何赚钱的2、案例:征途的商业模式3、案例:机顶盒的商业模式第二章什么是商业模式1.什么是商业模式2、M39两层次九模块商业模式模型3、商业模式创新与重构的目的4、商业模式创新与重构的方向5、商业模式创新与重构的环节第三章商业生态系统与企业价值链分析1.商业生态系统价值链模型案例研讨:阿里巴巴的商业生态系统2.企业价值链模型3.企业价值链分析第四章商业模式创新与重构设计1.商业机会的分析工具2.寻找市场核心需求,进行市场定位案例研讨:红孩子3.如何设计价值主张案例研讨:哈根达斯4.如何梳理客户关系案例研讨:百丽5.业务系统的复制能力6.如何找到关键资源和能力7.盈利模式设计盈利模式案例:平台模式、免费模式、开门模式、金字塔模式等8.现金流结构设计9.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因素研讨:资本市场如何给企业定价第五章企业成功商业模式选择1.中国市场十种成功商业模式推荐2.企业商业模式重构的启动:企业瓶颈分析3.企业起步期商业模式设计4.企业规模成长期商业模式重构5.企业垄断发展期商业模式重构6.商业模式设计与资源整合7、如何整合核心人才、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案例研讨:企业资源整合思路课程总结及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商业的发展(一)课标及考纲1、课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考纲: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商帮(二)知识结构工商食官“工商食官”与民营商业崛起秦汉以前商业唐代商业商业的发展唐宋元商品经济发展与初步繁荣北宋商业元代商业徽商明清的商帮晋商(三)重难点解析1、考点精要商周“工商食官”(官府控制商业)→春秋战国(中原商品市场和城市大量出现)→秦汉隋唐(抑商政策、坊市分区)→宋元(坊、市时空限制打破,纸币流通)→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市镇商业繁荣、商帮、闭关锁国)。

“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

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

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

2、考点升华角度1 从古代中国商业的兴起和发展看,制约商业发展的因素提示:(1)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

(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

(3)政府的决策和政策。

(4)内外交通是否便利。

角度2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提示:(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发展艰难曲折。

古代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3)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外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实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朝贡贸易。

(4)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城镇商业发展,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5)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各个时期、不同地域发展都不平衡。

(6)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四)知识拓展一、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市的变迁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市是货物交换的地方,开始时物物交换,货币产生后就成为买卖的场所,即市场。

1.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社会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

2.到了夏代,社会上游离出一部分专门从事物品交换的人。

(岳麓: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

)3.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人教)。

产生职业商人和人造货币(岳麓)。

(观点:“商人”的叫法,是在周武王灭商以后,商朝遗民地位低下,为了维持生计,只好从事商品买卖。

)4.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商业由官府垄断(岳麓、大象)。

[百度百科: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工商食官”按三国时韦昭解释是:“工,百工;商,官贾也。

《周礼》曰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

食官,官禀之。

”网上也有人解释为:工商食官,即工商食于官,就是手工业者、商人靠着官来吃饭。

靠谁吃饭就要被谁桎梏。

工商食官制至战国时期彻底终结,但其演化出的官营手工业一直存在。

《国语·晋语》:“公食供,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5.春秋战国时期:⑴市的发展: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人民)⑵商业的发展: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私营商业的兴起(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成为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如弦高、子贡、陶朱公范蠡、吕不韦等)。

金属铸币大量出现(岳麓、大象)。

(岳麓)早期商业的发展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和鼓励;但商业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兴起。

6.秦汉:初步发展⑴原因: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②统一局面的形成。

③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④西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⑤汉文帝一度将抑商政策改为宽商政策。

⑵市的发展:①在县治以上的城市,特定位置一般都有集中贸易的市,与居民所住的“里”“坊”是严格分开(城市首先是政治中心)。

②汉代在边境关隘还设有关市,亦称胡市,从事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贸易;驻军之处有时也立军市。

③在小县、县以下的邑和农村中,没有垣墙楼屋的定期集市比战国时期增多。

⑶商业的发展:①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行曰商处曰贾”)。

②对外贸易发展(商业突破了中国本土)。

③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如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和宛(南阳)“五都”。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品主要是各地的土特产,两汉时期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增多。

从《史记·货殖列传》“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可以看出,全国性的市场尚未形成。

)[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今新疆和葱岭以西),目的是军事外交,结盟大月氏、乌孙对付匈奴。

结果:虽未达成使命,但开通西域道路,促成中西文化交流,史称“凿空”,打通了与西方国家的交通与商务关系。

路线:长安→敦煌→西域→大秦(罗马帝国)。

]⑷对商业的管理:①秦朝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钱器中,违者受罚。

②汉官府设市令(长安)和市长对市进行管理;市周围有垣墙,市门按时开闭。

(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

所有的市都是朝廷设官管理的官市。

)③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统一生产和销售。

(汉初,盐铁由私人经营,国家设官征税。

一些大商人由此垄断这些影响国计民生的行业,不但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决定将这些行业收归国家经营。

汉王朝在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④王莽执政时曾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人民)。

⑸秦汉以来,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人教)。

原因: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赋税沉重;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

7.南北朝:发展相对缓慢⑴原因:社会动荡不安。

(由于种族文化的歧异及人为的新仇旧怨,造成族群间的残酷杀戮与破坏,中原地区战乱不断。

)⑵表现:货币在流通中的作用减小,以物易物成为主要的交换手段。

⑶市的发展:形成民间集市——草市,并设“草市尉”进行管理。

(注:草市出现的时间,不同版本的教材表述不一,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汉代说、魏晋说、东晋说、唐代说。

有论者称,“草市尉”至迟在东晋业已存在。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8.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⑴商业发展的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大运河的开凿,交通发达。

③对外政策开放。

④国家统一。

(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它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便利了南北交通,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沿线一些新兴商业城市的发展;它使南北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密切而愈趋稳固,从而加强了全国的统一。

当然,大运河的开凿在当时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⑵市的发展:①都市商业大量出现。

唐代长安城内有东、西二市,市内规划整齐,同类商店集中在一起,称为“行”。

②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③夜市广泛出现,突破了市场集散的时间限制(人民)。

⑶商业的发展:①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②对外贸易发展。

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司管理外贸;前期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安史之乱后转移到东南海道。

③水陆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人民)。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最早的银行雏形,是由供客商堆货﹑寓居的邸店衍生出来的。

飞钱又称“便换”,出现于唐代中期,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⑷对商业的管理:与汉代一样,市的设立与废止都决定于朝廷,所有的市都是朝廷设官管理的官市,市与坊仍然分开,交易时间受限制(《唐六典》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铮三百声,而众以散。

”)。

政府在广州设市舶司(官职为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注:从“应然”状态看,唐朝政府对“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并未取消;但从“实然”情况看,从唐代中后期起,坊市分立制度有所松动,交易时空有所突破。

商业开始越出两市渗入坊间,如长安城的中宣坊、延寿坊都相继设店肆。

晚唐更出现了夜市,打破了宵禁的规定;五代时,临街设铺已无法禁止。

到了北宋,坊市分区的封闭格局被彻底打破,民居与商业区融合为一体。

]9.两宋商业空前繁荣⑴原因:①国家走向统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

②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③两宋时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④一定程度上的租税货币化(如王安石变法“以钱代役”)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

⑵市的发展:①商业突破了汉唐时期“市”“坊”严格分开和日中为市的限制,“市”不再有时间地点的限制。

店铺可随处开设,分散在街巷形成街市(住户和商店可以朝着大街开门);时间早晚都可经营,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夜市直至三更尽,纔五更又复开张”)。

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草市已经具备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岳麓、人民:城郭和乡村被允许置市贸易。

)③(百科)宋在与辽夏金相邻的边境地区设置榷场,进行双边贸易。

⑶商业的发展:①北宋时,四川益州(今成都)的富商开始发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源。

③汴京城内,随处都是商铺、邸店、酒楼、食店,还有许多勾栏瓦肆等娱乐场所(大象)。

④商家更加注重包装、广告和品牌效应(岳麓)。

开始使用“商标”以加强对质量的保证。

⑤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人民)。

⑥与文化有关的商品增加(如勾栏瓦肆,风俗年画)。

⑷对商业的管理: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⑸北宋前后城市功能的变化:北宋之前,绝大多数城市是因为属于政治中心而发展起来,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

北宋之后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四大商业名镇。

两宋时期,“纯商业”的城镇就开始出现。

“纯商业”市镇多居江南)。

(镇在宋代以前仅是军事据点,北宋时逐渐向农村经济中心地演变。

)(注:有人从广义的角度考察宋代文化与前代的不同:从生产关系的变化看,宋代是从庄园农奴制向封建租佃制的重大转折时期;从经济观念的演变看,宋代是商品经济观念发生转折的时期;从学术思想的变化看,宋代是从传注之学向义理之学的转变时期;从政治体制演变看,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皇权—士大夫”体制转型的时期。

)10.元代商业继续繁荣⑴原因:①国家统一。

②疏通漕运(重新疏浚了大运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