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
分子克隆——主要步骤
笔记3(分子克隆2——主要步骤)分子克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离制备待克隆的DNA片段————将靶DNA片段与载体在体外进行连接————重组DNA分子转入宿主细胞————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子————重组子的扩增。
1.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的获得:可以用限制内切酶降解基因组DNA,再配合使用其他实验手段得到待定的DNA片段,可以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出具有特定核苷酸组成的DNA片段,可以用mRNA做模板,用反转录酶合成互补DNA,即cDNA,也可以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直接合成一段DNA。
2.重组DNA分子的构建:重组DNA分子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外源DNA,即目的DNA片段,另一部分是载体DNA。
用作载体的,有质粒、噬菌体或病毒DNA。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能够独立复制。
如果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这两种DNA,则它们的末端完全相同,由于有互补的单链末端序列存在,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就可以形成重组DNA 分子。
在没有互补单链末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酶学方法造成一个互补单链末端之后再进行连接。
3.重组DNA分子的转化和重组克隆的筛选:重组DNA分子必须进入宿主细胞中,才能得到扩增和表达.这个过程叫做转化。
大肠杆菌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宿主细胞。
除此以外.其他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也可作为宿主细胞,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加以选择。
在被转化的宿主细胞中,不同的单个细胞(在平板上表现为单个菌落,亦称克隆)中可能含有不同的重组质粒或非重组质粒,因此必须进行筛选,以便确定哪些是重组克隆。
筛选可以使用抗菌素抗性或其他方法,依载体的性质而定。
4.特定重组克隆的鉴别:由于重组克隆往往是较多的,而在某一克隆实验中,我们感兴趣的目的克隆只有一个或几个,所以需要进一步鉴别。
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杂交法和免疫化学法。
此外,找出了目的克隆之后,还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进一步弄清目的克隆中外源DNA片段上的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有酶切图谱的制定,基因在DNA 片段上的精确定位,确定是否有内含子,DNA序列分析,离体翻译实验,外源基因在某些宿主细胞中的表达及产物的提纯等。
基因片段与载体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筛选
1、DNA分子的体外连接
DNA分子的体外连接就是在一定条件下,
由DNA连接酶催化两个双链DNA片段组 邻的5’端磷酸与3’端羟基之间形成磷酸 酸脂键的生物化学过程, DNA分子的连接 是在酶切反应获得同种酶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DNA连接酶
常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种:
制备感受态细胞
现在制备感受态细胞通常用CaCl2处理,在低温中 与外来DNA分子相混合. DNA分子转化分以下几步: 1.吸附--双链DNA分子吸附于受体菌表面; 2.转入--双链DNA分子解链。一条链进入受 体菌,另一条降解; 3. 自稳--外源质粒DNA分子在细胞内复制成 双链; 4.表达一供体基因随同复制子同时复制,分裂, 转录翻译。
四.结果与分析讨论
1.计算转化率。 2.根据转化率和阴性对照分析实验结果。 问题与讨论: 1.根据本实验认为影响转化率的因素有哪
些? 2.抗性法筛选和互补筛选原理是什么?
2.重组子的筛选
这和受体菌:质粒DNA的选择相关,
原则
上要注意: 1.受体菌必须是限制与修饰系统缺陷的菌 株; 2. 根据质粒基因型和受体菌基因型互补原 则而定。 重组子的筛选方法常用的有两种方法:
1.抗生素筛选法
菌株为某种抗生缺陷型, 而质粒上带有 该抗性基因(如氨苄青霉素, 卡拉霉素等 )这样只有转化子才能在含该抗生素的培养 基上长出。 本实验利用抗生筛选转化子。
四.结果与分析
电泳检查连接结果
1.如何判断连接效果的成功性?
问题与讨论:
1.简述T4DNA连接酶作用机理。 2.简述一个完整外源DNA的克隆过程。 3.连接反应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及如何提
DNA的酶切、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第二次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DNA的酶切、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特性与作用原理,掌握载体和外源目的DNA酶切的操作技术。
2、学习利用T4 DNA 连接酶把酶切后的载体片段和外源目的DNA 片段连接起来,构建体外重组DNA 分子的技术,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的连接方法。
3、掌握利用CaCl2 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学习和掌握热击法转化E. coli 的原理与方法。
4、学习并掌握使用红白菌落法筛选获得重组子以及α互补筛选法的原理及方法。
5、学习和掌握使用试剂盒抽提质粒的方法;6、复习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7、通过对重组子进行重组质粒DNA 的抽提与酶切鉴定,进一步确定重组质粒中含有外源目的DNA 片段,并验证重组子是期望的重组子。
二、实验原理1、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 双链结构的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在限制性核酸内切限制酶的作用下,侵入细菌的“外源”DNA 分子便会被切割成不同大小的片段,而细菌自己固有的DNA 由于修饰酶(通常是一种甲基化酶)的保护作用,则可免受限制酶的降解。
目前已经鉴定出3 种不同类型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即Ⅰ型酶、II 型酶和III 型酶。
Ⅰ型酶切割位点是随机的,至少距识别位点1000bp。
Ⅲ型限制酶的切割位点距识别序列3'端为24—26bp。
Ⅱ型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一般在识别序列上或与之靠近,而且具有序列特异性,故在基因克隆中有特别广泛的用途。
Ⅱ型核酸内切限制酶具有3个基本的特性:①在DNA 分子双链的特异性识别序列部位切割DNA 分子,产生链的断裂;②2个单链断裂部位在DNA 分子上的分布通常不是彼此直接相对的;③断裂结果形成的DNA 片段往往具有互补的单链延伸末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 底物的酶切作用是否完全,直接关系到连接反应、重组体分子的筛选和鉴定等实验结果。
何水林版基因工程第五章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
带酶切位点的PCR产物 5’- GCAGAATTC
PCR产物 PCR产物
GGATCCGCG CCTAGGCGC BamH I位点
-3’
-5’
3’- CGTCTTAAG
EcoR I位点
EcoR I BamH I 5’AATTC 3’- G PCR产物 PCR产物 G -3’ CCTAG -5’
两头各有一个粘性末端!
4. DEAE-葡萄糖转染法 二乙氨乙基(DEAE)葡聚糖为多聚阳离子试剂,能 促进哺乳动物细胞摄入外源DNA。
葡聚糖
++ ++++++ ++ + + + 二乙氨乙基 + + (DEAE) ++ ++ ++++
++ ++++++ ++ + + + 二乙氨乙基 + + (DEAE) ++ ++ ++++ - - - -- - DNA - - --- -
4、在培养基中生长数小时之后,球形细胞复原并增殖。
操作步骤: 10ng 载体DNA 100L 感受态细胞 10-100L转化液 涂Amp+平板
(p140)
吸附DNA 冰浴30min
摄入DNA 42℃ 1~2min
37℃ 振荡培养1h
加入1mL LB培养基 (Amp-)
转化率:106-108/g DNA
(一)转化率的计算:
转化率 = 产生菌落的总数 / DNA的加入量
重组质粒的构建、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重组质粒的构建、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姓名:郑小煜学号:201100140069班级:11级生技班同组者:赵莉、高瑞【实验目的】1、学习在实现DNA的体外重组过程中,正确选择合适的载体和限制性内切酶,并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载体和目的DNA进行切割,产生利于连接的合适末端。
2、通过对DNA的酶切,学习设计构建重组DNA分子的基本方法,掌握载体和外源目的DNA酶切的操作技术。
3、学习利用T4 DNA连接酶把酶切后的载体片段和外源目的DNA片段连接起来,构建体外重组DNA 分子的技术,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的连接方法。
4、掌握利用CaCl2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
5、学习并掌握热击法转化E.coli的原理和方法。
6、在使用红白菌落法筛选获得重组子的基础上,本实验学习通过对重组子进行重组质粒DNA的抽提鉴定,以进一步确定重组质粒中含有外源目的DNA片段,验证重组子是期望的重组子的方法。
7、通过学习掌握重组DNA分子鉴定的基本方法。
8、掌握α互补筛选法筛选重组子的方法。
并鉴定体外导入目的DNA片段的大小。
9、学习用试剂盒提取重组质粒DNA的方法。
10、复习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原理】外源DNA与载体分子的连接即为DNA重组技术,这样重新组合的DNA分子叫做重组子。
重组的DNA分子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有Mg2+、ATP存在的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载体分子和外源DNA分子连接起来。
将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中,将转化后的细胞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可以通过α互补筛选法筛选出重组子,并可通过酶切电泳及PCR检验的方法进行重组子的鉴定。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酶切反应体外构建重组DNA分子,首先,要了解目的基因的酶切图谱,选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不能目的基因内部有专一的识别位点,即当用一种或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外源供体DNA时,能得到完整的目的基因。
其次,要选择具有相应的单一酶切位点的质粒或者噬菌体等载体分子作为克隆的载体。
重组子筛选与鉴定
(3)插入表达筛选法——利用目的基因插入载体后能激活 标记基因而筛选
与(2)法相反,该法是利用外源目的基因插入特 定载体后能激活筛选标记基因的表达,由此进行 转化子的筛选。
蓝-白筛选示意图
蓝-白筛选
利用蓝色化合物的形成作为指示剂,筛选带重组质粒的细菌。
载体:编码β-半乳糖 苷酶N端序列
(IPTG 存在下)
宿主: 编码β-半乳糖 苷酶C端序列
α-互补
细菌表达: β-半乳糖苷酶活性↑
5-溴-4-氯-3-吲哚( X-gal) → 形成蓝色菌落
当在质粒中插入外源DNA→β-半乳糖苷酶的N端基因失活→
Luc基因在植物细胞内正常表达,可用于监测各种启动子 活性,测定与Luc基因嵌合的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也用 于调控序列和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③ 荧光素酶(LUC)基因
特点:迅速,灵敏,成本低,不存在放射性同位 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生态危害,也无内源荧光产 生的背景干扰,故Luc是一种理想的报告基因。
① β-葡萄糖酸苷酶(Gus)基因
Gus基因最早是从E.coli 12中克隆出来的,能编码稳定的 Gus产物。与抗生素抗性基因不同的是Gus基因并非正选 择标记。
作为报告基因的重要依据:作为一种水解酶,转化植物细 胞所产生的β-葡萄糖酸苷酶,能够催化某些特殊反应的进 行,通过荧光、分光光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这些特殊反 应产物的检测,即可确定gus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从而 区分是否是转化子。
②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
DHFR催化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dhfr突变 体细胞不能够合成四氢叶酸,阻断了正常核酸代 谢途径,故不能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
转化子的筛选和重组子的鉴定
转化子的筛选和重组子的鉴定在重组DNA分子的转化、转染或转导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受体细胞都能被导入重组DNA 分子,一般仅有少数重组DNA分子能进入受体细胞。
再者,在这些被转化的受体细胞中,除部分含有我们期待的DNA分子外,另外一些还可能是由于载体自身或一个载体与多个外源DNA片段形成的非期待重组DNA分子导入所致。
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方法将重组子从大量的受体细胞中筛选出来。
一、基本定义:1、转化子:导入外源DNA分子后能稳定存在的受体细胞称为转化子。
2、重组子:含有重组DNA分子的转化子称为重组子。
3、阳性克隆子(期望重组子):含有外源目的基因的重组子称为阳性克隆子或期望重组子。
4、筛选(选择):经过各种方法将外源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后,获得所需阳性克隆子的过程称为克隆子的筛选或选择。
二、将目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操作步骤:1.获得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2.形成重组质粒;3.制备感受态细胞,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细胞;4.培养大肠杆菌,让重组质粒及外源目的基因形成大量拷贝;5三、转化子的筛选1、根据载体标记基因筛选转化子。
(1)方法:将转化处理后的受体细胞接种在含适量选择药物的培养基上,在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根据菌落生长情况挑选出转化子。
(2)举例:抗药性标记插入失活选择法、根据载体除草剂抗性基因、β-半乳糖苷酶显色反应选择法、根据生长调节剂非依赖型筛选转化子、根据核苷酸合成代谢相关酶基因的缺失互补筛选。
2、根据报告基因筛选转化子。
(1)报告基因的定义:一个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即表达产物易被鉴定的基因。
由于受体细胞内报告基因的表达,出现新的遗传性状,以此来识别被转化的细胞或未被转化的细胞。
(2)成为报告基因的条件: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物应是便于检测、定量和灵敏毒高的基因。
如:gus葡醛糖酸酶基因、Lus荧光虫荧光素酶基因、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3、根据形成噬菌斑筛选转化子。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因工程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工作思路,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及参加相关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门课是以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上述课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基因工程载体、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大肠杆菌基因工程、酵母菌基因工程、高等动物基因工程、高等植物基因工程等。
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与技术,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
课程的基本内容随着本学科的发展而调整并限定其广度和深度,在保证达到一定培养规格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负担,同时注意本课程和其它相关课程的相互联系与衔接,防止疏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三、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因工程载体、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
教学难点: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熟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该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合适的形式进行教学,提倡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英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也可以阅读一些感兴趣的参考资料,训练其针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1学时)1.教学内容(1)基因工程的概念;(2)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历史;(3)基因工程的研究意义。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基因工程的概念;(2)难点:基因工程的基因原理及在生物工程中的地位。
目的基因的4种获取方法
目的基因的4种获取方法目的基因的4种获取方法目的基因是指科学家们在研究某种生物学现象时,所需要的特定基因。
获取目的基因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实验的前提条件之一。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
一、PCR扩增法PCR扩增法是一种常见且简便的获取目的基因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在模板DNA上进行反复扩增,从而获得大量目标序列。
PCR扩增法适用于已知序列或有已知序列片段可供引物设计的情况下。
具体步骤如下:1. 设计引物:根据目标序列设计出适当长度、互补性良好、不含二级结构和非特异性引物。
2. 提取模板DNA:从样品中提取出含有目标序列DNA片段的模板。
3. PCR反应:将引物与模板DNA加入PCR反应体系,通过多轮温度循环反复扩增出目标序列。
4. 纯化PCR产物:通过凝胶电泳等手段纯化出PCR产物。
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是一种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从而获得目标序列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DNA双链中寻找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将其切割成特定长度的DNA片段。
具体步骤如下:1. 设计引物:根据目标序列设计出适当长度、互补性良好、不含二级结构和非特异性引物。
2. 提取模板DNA:从样品中提取出含有目标序列DNA片段的模板。
3. 选择限制性内切酶:根据目标序列中存在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
4. 消化反应:将模板DNA与选择好的限制性内切酶加入反应体系,进行消化反应。
5. 纯化产物:通过凝胶电泳等手段纯化出所需长度的DNA片段。
三、基因克隆法基因克隆法是一种将外源基因插入到载体中并进行繁殖复制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PCR扩增或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等手段获取目标基因,并将其插入到载体中,再通过细胞培养等手段进行繁殖复制。
具体步骤如下:1. 设计引物:根据目标序列设计出适当长度、互补性良好、不含二级结构和非特异性引物。
2. 提取模板DNA:从样品中提取出含有目标序列DNA片段的模板。
重组子的筛选方法
重组子的筛选方法一、引言重组子筛选是基因工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用于识别和分离含有目的基因的克隆。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组子筛选方法也日益多样化,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重组子筛选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比较其优缺点。
二、常见重组子筛选方法1. 蓝白筛选法:蓝白筛选法是一种基于λ噬菌体载体和lacZ基因的筛选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lacZ基因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可以将无色底物X-gal转化为蓝色产物。
当载体上含有目的基因时,lacZ基因被破坏,无法产生β-半乳糖苷酶,菌落呈白色。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量筛选。
2. 抗性筛选法:抗性筛选法是利用标记基因赋予宿主菌抗药性或营养缺陷型特性,从而筛选重组子的方法。
例如,利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eo)对细菌进行筛选。
当载体上含有目的基因时,neo基因被破坏,重组子对卡那霉素产生抗性。
这种方法成本低廉,适用于实验室条件。
3. 荧光标记筛选法:荧光标记筛选法是利用荧光标记探针与目的基因杂交,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来筛选重组子的方法。
该方法灵敏度高,可实现自动化操作。
然而,荧光标记探针制备成本较高,且对实验操作要求较高。
4. 测序法:测序法是通过对目的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已知序列来确定重组子的方法。
该方法准确度高,适用于所有基因型重组子的筛选。
然而,测序法成本较高,操作复杂,不适合大量筛选。
三、比较与讨论蓝白筛选法、抗性筛选法和荧光标记筛选法各有优缺点。
蓝白筛选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用于大量筛选;但灵敏度较低,可能会漏掉一些弱阳性克隆。
抗性筛选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但标记基因可能会影响目的基因的表达,导致结果不准确。
荧光标记筛选法灵敏度高、可自动化操作;但成本较高,对实验操作要求严格。
测序法则准确度高,可适用于所有基因型重组子的筛选;但成本较高、操作复杂,不适合大量筛选。
因此,在选择重组子筛选方法时,应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和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基因克隆转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学习基因克隆转化实验技术;3. 验证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表达。
二、实验原理基因克隆是指将目的基因从基因组中提取出来,并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复制、表达的过程。
基因克隆转化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目的基因的提取、克隆载体构建、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连接、转化受体细胞、筛选阳性克隆、鉴定阳性克隆等。
三、实验材料1. 材料:大肠杆菌DH5α、克隆载体pUC19、目的基因片段、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质粒提取试剂盒等;2. 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仪、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等;3. 试剂:LB培养基、氨苄青霉素、IPTG、X-gal等。
四、实验方法1. 目的基因的提取: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目的基因片段与克隆载体连接;2. 克隆载体构建:将目的基因片段与克隆载体pUC19连接,构建重组克隆载体;3. 转化受体细胞:将重组克隆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中;4. 筛选阳性克隆: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上培养转化后的菌落,挑选白色菌落进行PCR验证;5. 鉴定阳性克隆:对PCR验证阳性的菌落进行菌落PCR,将扩增产物进行电泳,观察条带是否与预期大小一致。
五、实验结果1. 目的基因提取: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显示,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2. 克隆载体构建:重组克隆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后,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到白色菌落;3. 筛选阳性克隆:PCR验证结果显示,白色菌落中含有目的基因片段;4. 鉴定阳性克隆:菌落PCR结果显示,阳性克隆中含有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基因片段。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DNA连接酶和限制性内切酶的用量、转化效率等因素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2. 实验中,菌落PCR验证和鉴定阳性克隆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的关键步骤;3. 基因克隆转化实验技术在生物科研和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因克隆的一般流程
平端连接图示
匹配粘端连接图示
不匹配粘端连接图示
连接反应的建立
连接反应的温度:
粘性末端,按A-T,G-C含量计算,±5℃。 如 Pst I(CTGCA↓G,12℃ ),EcoRI(G↓AATTC,8℃)。 平末端,如EcoRⅤ(GAT↓ATC),可在室温进行,不超过30℃, 酶的用量要比粘性末端加大10-100倍 。
DNA量:
摩尔数之比 载体:目的 DNA = 1 : ( 1~3 ) 载体摩尔数 目标DNA摩尔数 目标基因片段碱基数×载体重量 目标基因片段重量×载体碱基数
载体和目标基因的连接反应
如未定量可以按回收效率75%计算DNA浓度,按载体与 目的基因摩尔数比1:3进行连接。
连接反应在灭菌的 0.5ml离心管中进行。 15 l 体积反
重组子筛选
下游工作
载体的选择
基因工程载体一般要求:
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繁殖,有较高的自主复制能力。 易进入宿主细胞,进入效率越高越好。 合适的多克隆位点(MCS)可接受外源片段,且不影响其进入宿主细 胞和在细胞中的复制。
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来, 便于重组操作。
有筛选标志,当其进入宿主细胞、或携带着外源序列进入宿主细胞都 能容易被辨认和分离出来。便于克隆操作。
NGF-sense: NGF-antisense:
6
5
pEGFP 荧光质粒表达载体
质粒DNA的酶切反应结果
质粒 M 酶切反应 M 酶切反应
pEGFP
pT-NGF
酶切产物凝胶回收操作步骤
(Gel Extraction Kit)
仔细切下含DNA的凝胶,置一称重的1.5ml离心管中。称重。 按300lS1溶液/100mg凝胶加入的比例加入S1溶液,置50℃水浴10分钟, 使凝胶完全溶化,每2分钟颠倒混匀一次。 将溶化后的凝胶溶液移入吸附柱,置收集管中,9000g×30秒,倒掉收集 管中的液体,再将吸附柱放入同一收集管中。 在吸附柱中加入500l W1溶液,9000g×15秒,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再 将吸附柱放入同一收集管中。重复一次洗柱。 将吸附柱放入同一收集管中。9000g×1分钟。 将吸附柱放入一新1.5ml离心管中,在吸附膜中央加入30lddH2O,静置1 分钟,9000g×1分钟。备用。
DNA重组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重组DNA技术二、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DNA重组技术理论基础;2.掌握质粒载体、外源DNA的准备、酶切、连接技术方法;3.掌握连接产物的转化方法及操作;4.掌握阳性重组体的的鉴定和筛选方法;三、实验原理:1.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是指在体外通过人工“剪切”和“拼接”等方法,对各种生物的核酸(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微生物或真核细胞内,使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者改造、创造新特性的生物类型的技术。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目的基因的获取:主要有化学合成、PCR、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构建等。
cDNA文库是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DNA,再复制成双链cDNA片段,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这些受体菌包含了所有cDNA信息,总称cDNA文库。
常用于筛选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基因组DNA文库是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组织或细胞染色体DNA切割后,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这些受体菌包含了所有基因组DNA信息,因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②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常用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病毒DNA等。
分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
克隆载体:用于目的基因的克隆、扩增、序列分析和体外定点突变等。
表达载体:用于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目的基因,获得大量表达产物。
选择好的载体与目的基因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成合适片段。
③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通过粘性末端连接法(同源互补粘性末端连接、非同源互补粘性末端连接)、平端连接、人工接头连接、同聚物接尾、经部分补平的不匹配末端的连接等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进行连接。
④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将连接有目的DNA的载体导入宿主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a、转化:将质粒或其它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常用大肠杆菌),并使其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
b、转染:将外源DNA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
c、感染:以λ噬菌体、柯斯质粒和病毒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在体外经过包装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或噬菌体颗粒,才能感染适当的细胞,并在细胞内扩增。
基因工程目的基因获得的方法
基因工程目的基因获得的方法1. 引言基因工程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来实现特定目的的科学技术。
基因工程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改善农作物品质、开发新药物、治疗遗传性疾病等。
在基因工程中,获得目的基因是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
2. 目的基因获得方法2.1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最常用且经典的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感兴趣的DNA片段插入到载体DNA上,形成重组DNA。
通过转化等手段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中,使其复制和表达。
具体步骤如下:2.1.1 DNA片段获取首先需要从源生物体中获取所需DNA片段。
可以通过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合成等方式获得。
2.1.2 载体构建选择适当的载体,如质粒或噬菌体,并进行线性化处理。
然后将待克隆的DNA片段与载体进行连接,形成重组DNA。
2.1.3 转化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中。
常用的转化方法包括热激转化、电穿孔法、化学法等。
转化后,通过筛选和鉴定,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克隆。
2.2 基因合成基因合成是一种直接合成目的基因序列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目的基因序列的情况,或者需要对基因序列进行修改和优化时使用。
具体步骤如下:2.2.1 设计和优化根据所需功能和特定要求,设计目标基因序列。
可以根据已有序列进行修改和优化,如引入特定限制性内切酶切位点、调整密码子使用频率等。
2.2.2 合成将设计好的目标基因序列提交给合成公司进行合成。
合成公司通常采用化学方法或PCR扩增方法来合成目标基因。
2.2.3 克隆将合成好的目标基因插入到载体中,并进行转化过程,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克隆。
2.3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通过直接修改生物体基因组来实现目的基因获取的方法。
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TALENs和ZFN等。
具体步骤如下:2.3.1 设计和构建编辑工具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适当的编辑工具。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及重组子的筛选
活化菌种,扩大培养,使其 处于对数生长后期 (OD600=0.4)
3-4 ml菌液冰水浴中10 分钟,4 ℃离心集菌
转 入 37 ℃ 水 浴 上5 min, 加入 1 ml不含选择性 药 物 的 LB 培 养 基
转入42 ℃水浴 上 2 min , 使 感受态细胞吸 收重组DNA。
0.2 ml新制备好 的感受细胞中加 入缓冲液溶解的 重 组 DNA , 置 于冰水浴中1 h 以上,期间轻摇 几次
第三节 重组子的筛选
在重组DNA分子的转化、转染或转导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受 体细胞都能被导入重组DNA分子,一般仅有少数重组DNA分子能 进入受体细胞。再者,在这些被转化的受体细胞中,除部分含 有我们期待的DNA分子外,另外一些还可能是由于载体自身或 一个载体与多个外源DNA片段形成的非期待重组DNA分子导入所 致。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方法将重组子从大量的受体细胞中 筛选出来。 ■转化子:导入外源DNA分子后能稳定存在的受体细胞称为转 化子。 ■重组子:含有重组DNA分子的转化子称为重组子。
受体细胞在遗传密码的应用上无明显的偏倚性。 具有较好的转译后加工机制,便于真核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 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3.各种类型受体细胞的优缺点
(1)原核细胞 ■优点 大 部 分 原 核 细 胞 没 有 纤 维 素 组 成 的 坚 硬 细 胞 壁 , 便 于 外 源 DNA的进入。 没有核膜,染色体DNA没有固定结合的蛋白质,这为外源DNA 与裸露的染色体DNA重组减少了麻烦。 基因组简单,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便于对引入的外 源基因进行遗传分析。 原核生物多数为单细胞生物,容易获得一致性的的实验材料, 并且培养简单,繁殖迅速,实验周期短,重复实验快。
基因克隆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DNA提取、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连接、转化、筛选等基因克隆技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基因克隆是指将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载体中,使其在宿主细胞中复制、表达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以下原理:1. DNA提取:利用细胞裂解、蛋白酶K处理、酚/氯仿抽提等方法提取目的基因片段。
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这些序列上切割DNA分子,产生具有黏性末端或平末端的DNA片段。
3. 连接:利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4. 转化: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使其在细胞内复制、表达。
5. 筛选: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株。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DH5α、质粒pUC19、目的基因片段、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Taq DNA聚合酶、PCR引物、酚/氯仿、无水乙醇、氯仿等。
2. 实验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DNA纯化仪、PCR仪、电热恒温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1. DNA提取:取一定量的大肠杆菌DH5α菌液,加入细胞裂解液,充分振荡,加入蛋白酶K,37℃水浴30min,加入酚/氯仿抽提,离心,取上清液,加入无水乙醇沉淀,离心,洗涤,溶解,得到目的基因片段。
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将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pUC19分别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酶切产物经电泳鉴定后,切胶回收酶切产物。
3. 连接:将切胶回收的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pUC19在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连接产物经电泳鉴定后,取适量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
4. 转化:将连接产物加入大肠杆菌DH5α菌液中,在冰浴中振荡,加入CaCl2,热冲击,涂布于含有抗生素的琼脂平板上,37℃培养过夜。
5. 筛选:挑选单菌落,进行PCR扩增,鉴定阳性克隆。
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
4.4 kb
PstI EcoRI BamHI
2.2 kb
DNA序列测定法
DNA序列测定是精确鉴定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上流行采 用Sanger发明的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DNA序列,其工作原理是在DNA 聚合反应的进程中,通过位点特异性终止测定。
DNA序列其关键技术有:
DNA链聚合反应时的定点随机中断(ddNTP)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高分辨率(600 bp / 601 bp) 电脑自动检测、记录、编辑程序 用于DNA测序的专一性试剂盒(Kit)
双脱氧末端终止测序法的基本操作:
ssDNA ssDNA ssDNA ssDNA
Prime Prime Prime Prime rKlenow rKlenow rKlenow rKlenow dNTPs dNTPs dNTPs dNTPs ddATP ddCTP ddGTP ddTTP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
对图示的克隆片段,转化子 质粒DNA用EcoRI酶切开后, 只出现2.0 kb和2.7 kb两条带 子,实际上2.0 kb的条带中含 有两种不同的分子
2.0 kb BE
2.0 kb
E
B
4.0 kb
HindIII SphI PstI SalI BamHI SmaI KpnI EcoRI
lacZ’
2.7 kb 2.0 kb
基本原理图示:
Lys−
Lys+
Lys−
Lys+
常见的营养缺陷型筛选标记:
用于大肠杆菌的营养标记基因常选用色氨酸生物合成基因trp+ 用于高等哺乳动物细胞的营养标记基因常使用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tk, 相应的受体细胞则选择tk-缺陷型 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两条dTTP的合成途径:
目的基因T载体克隆实验步骤
目的基因T载体克隆实验步骤目的基因T载体克隆实验步骤PCR产物的T载体克隆一. 重组质粒的构建:重组的DNA分子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有Mg切的载体分子与外源DNA分子进行连接。
DNA连接酶有两种:T4噬菌体DNA连接酶和大肠杆菌DNA连接酶。
两种DNA连接酶都有将两个带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分子连在一起的功能,而且T4噬菌体DNA连接酶还有一种大肠杆菌DNA连接酶没有的特性,即能使两个平末端的双链DNA分子连接起来。
但这种连接的效率比粘性末端的连接率低,一般可通过提高T4噬菌体DNA连接酶浓度或增加DNA浓度来提高平末端的连接效率。
T4噬菌体DNA 连接酶催化DNA 连接反应分为3 步:首先,T4 DNA 连接酶与辅因子ATP形成酶-ATP复合物;然后,酶-ATP复合物再结合到具有5’磷酸基和3’羟基切口的DNA上,使DNA腺苷化;最后产生一个新的磷酸二酯键,把切口封起来。
连接反应通常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片断相连。
很多DNA聚合酶在进行PCR扩增时会在PCR产物双链DNA每条链的3’端加上一个突出的碱基A。
pUCm-T载体是一种已经线性化的载体,载体每条链的3’端带有一个突出的T。
这样,pUCm-T载体的两端就可以和PCR产物的两端进行正确的AT配对,在连接酶的催化下,就可以把PCR产物连接到pUCm-T载体中,形成含有目的片断的重组载体。
连接反应的温度在37℃时有利于连接酶的活性。
但是在这个温度下粘末端的氢键结合是不稳定的。
因此采取折中的温度,即12-16℃,连接12-16h(过夜),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连接酶的活性,又兼顾到短暂配对结构的稳定。
2 、ATP存在的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酶二. 感受态制备原理细菌在0 C CaCl2低渗溶液中胀成球形,丢失部分膜蛋白,成为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
三. β-半乳糖甘酶显色反应选择法(蓝白筛选)原理 LacZ基因是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中的一个基因,可以编码β—半乳糖核苷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题目:单元二: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指导老师:丛佩清日期:2013/10/24-2013/10/26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DNA片段胶回收的方法。
(2)学习DNA连接的有关技术。
(3)掌握用CaCl2 法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原理和方法。
(4)学习和掌握质粒DNA的转化和重组质粒的筛选方法。
(5)掌握质粒提取的基本方法。
(6)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cDNA的TA克隆:Taq酶能够在PCR产物的3’末端加上一个非模板依赖的A,而T载体是一种带有 3’T突出端的载体,在连接酶作用下,通过粘性末端连接,把PCR产物插入到质粒载体的多克隆位点,称为 T-A克隆。
可用于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
(2)感受态细胞制备原理: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叫感受态,细菌处于0℃,CaCl2的低渗溶液中,细胞膨胀,细胞壁通透性增强,在冷热变化刺激下细胞膜表面产生裂隙,使外源DNA进入。
(3)蓝白斑筛选:载体带有一个LacZ基因的调控序列和头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编码α-互补肽;宿主细胞编码C端部分序列。
诱导物IPTG 和乳糖的结构相似,可以与乳糖操纵元的阻遏蛋白结合,从而解除阻遏蛋白的作用,使载体得以合成α-互补肽,与宿主细胞编码的C端部分结合形成β-半乳糖苷酶,而X-Gal是β-半乳糖苷酶的显色底物,在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下会产生蓝色产物。
可用于重组克隆的筛选,重组克隆无法产生α-互补肽,因而无法使X-Gal显色,培养基上表现为白色菌落。
三.实验材料:大肠杆菌DH5a、LB培养基、0.1mol/L CaCl2溶液、Binding Buffer、spin-column、SPW 溶液、1µl pMD19-T Vector、5µlSolution Ⅰ、250µlSolution Ⅰ、250µlSolution Ⅱ、350µlSolution Ⅲ、HiBind ® Mini Columns (I)、500 µlBuffer HB、1400 µlDNA Wash Buffer等四.实验步骤、现象、结果及分析:Ⅰ10月24号(1)cDNA电泳及胶回收1. 取上周制备的置于-20℃冰箱保存的目的基因产物1、2、3组DNA样品,选取其中2号组及3号组进行琼脂糖电泳,因1号组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有杂带故弃而不用,1、3号组DNA样品(已加入loading buffer)分别加入SYBR Gold2µl,1%琼脂糖电泳,紫外灯下切胶。
2.把所割胶放入1.5 ml EP管,称重如下表一。
表一:cDNA琼脂糖凝胶重量3.按1g/1ml 的量,大致各加入400µl Binding Buffer,65℃水浴7min;(每隔2-3 min,摇一下);4.把溶液转移至spin-column,10000g 离心1 min ,倒出套管内残液;5.在柱子中加入300µl Binding buffer,10000g 离心1min,倒出套管内残液;6.在柱子中加入700ul 的SPW 溶液,放置3min,10000g 离心1min ,去残液;7.10000g 离心1min(去乙醇);8.把柱子放入干净的1.5ml EP 管。
加Elution Buffer 20µl。
室温放置1min,10000g 离心1min。
9.检测DNA的纯度和浓度,如下表二所示。
选取质量好的2号组进行接下来的连接转化。
表二:cDNA吸光度测定(2)感受态细胞制备1.从新鲜培养的LB平板上挑单个DH5a大菌落接种到3mlLB培养液中,37 ℃剧烈振荡培养过夜(教师准备)。
2.取过夜培养的大肠杆菌DH5a按1:50 取1ml菌液接种到50ml LB 培养基中,37 ℃振荡培养,1hr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其OD值为0.182,1.5 hr后再测其OD值,为0.304,到达其对数生长期(细菌对数生长期OD 600 为0.2-0.4)。
3.分别取1ml 菌液至1.5 ml 离心管中标记为1号、2号、3号,培养物冰上放置10 min,5000 r/min,离心2 min ,用枪头吸取废液,弃去,收集底部菌体。
4.分别加入500µl预冷的0.1 mol/L CaCl2,用枪头吹散,使菌体悬浮于预冷的CaCl2中,冰上放置10分钟。
5.离心机5000r/min,离心2min,用枪头吸取弃上清,分别加入100µl预冷的0.1 mol/L CaCl2,小心用枪头吹散,0℃保存3hr 。
(3)连接和转化注:LB/Amp/IPTG/X-Gal平板配制:取固体LB培养基于微波炉中融化,在超净工作台中冷却至55℃左右,加入80µl氨苄青霉素,混匀,倒入四个已消毒并做好标记的平板,分别是:样品组100µl、样品组200µl、正对照组、负对照组,然后在遮光条件下分别用三角玻璃棒涂布X-Gal 40µl和IPTG 10µl。
Ⅱ10月25号(1)取出过夜培养的4个平板,拍照并计数。
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一:样品组-100µl图二:样品组-200µl图三:正对照组图四:负对照组从上述四图可以看出,图三正对照组出现大面积蓝色菌落,证明空载质粒转化成功,平板边缘菌落呈白色,是因为LB/Amp/IPTG/X-Gal 平板配制时是使用三角玻璃棒涂布X-Gal ,导致边缘不含或少含X-Gal 。
图四负对照组无菌落出现,因培养基中含氨苄青霉素,而感受态细胞无抗性,因而不能生存。
图一样品组-100µl 出现白色和蓝色菌落,证明重组质粒转化成功,图二样品组-200µl 也出现白色和蓝色菌落,但密度比图一高。
白色菌落密度偏高(与其他组相比)的原因:空载质粒的摩尔数=660g/mol×2692/g 10×1μμ×μl /ng 5-9ng=3×10-15mol插入DNA 片段的摩尔数=molg ngg /660×460/10×μl /ng 718.146×μl 49-=1.933×10-12mol空载质粒的摩尔数:插入DNA 片段的摩尔数≈1:1000,该比值远小于1:2到1:10的范围,待插入DNA 片段过多,当时未稀释待插入DNA ,直接进行了转化实验,导致重组白色菌落密度偏大。
对图三正对照组蓝色菌落进行计数,将平板划均分为8块扇形,计数2块扇形部分内菌落数分别为850、650,平均为750,总计6000,空载质粒转化效率计算如下:1µl5ng/µl 即5ng 的质粒加入2号100µl 感受态细胞EP 管中,取50µl 加入LB/Amp/IPTG/X-Gal 平板,最后加入玻璃珠,摇动混匀涂布平板,第二天记录蓝色菌落共计6000,此时转化效率=6000cfu/110050 5ng=2.4×103cfu/ng=2.4×106cfu/µg 质粒(2)在超净工作台中,从样品组-100µl 中用牙签挑取白色阳性菌落接种于400µl LB-amp 培养基中,挑选4个菌落,分别接种于1号、2号、3号、4号试管中,于37℃振荡摇菌5hr 。
(3)配制10µl 反应体系,进行PCR 。
10µl 反应体系如下:菌液 DNA 2 µl 引物1(10 µM) 0.4 µl 引物2(10 µM) 0.4 µl 2 ×PCR Reaction Mix 5 µl Taq 聚合酶(2.5 U/µl ) 0.2 µl 超纯水 2 µl由于全班共配置100个反应体系,每组50µl ,从老师处领取后,自行分装8µl/管,分别标号1、2、3、4,再对应上午振荡培养的1号、2号、3号、4号菌液培养EP 管并从中取出2µl 作模板加入,后进行PCR 反应。
PCR 反应条件如下:94 ℃变性3 min ;94 ℃ 30 sec ,60℃ 30 sec ,72 ℃ 1 min ,30 个循环; 72 ℃ 10 min 。
(4)电泳:桌面薄膜依次点上marker 及1、2、3、4号PCR 产物各4µl ,再分别加入1µl SYBR Gold ,充分混匀,于1%琼脂糖凝胶中点样电泳。
(5)电泳完毕,取出凝胶,在紫外灯下观察染色后的电泳胶板,于凝胶成像系统中拍照并保存之,电泳照片如下图五所示:bp20001000750500250100图五:菌落PCR产物电泳示意图由上图可以看出,1、2、3、4号重组白色菌落PCR产物条带均在600bp左右,证明转化成功。
(6)随机从1号、2号、3号、4号菌液培养EP管中选取1号、2号,将菌液倒入1号、2号3ml LB-amp培养管中,37℃摇床过夜培养。
Ⅲ10月26号(1)质粒提取:1.取出过夜培养15hr的1号、2号试管,分别从中取1.5ml 的菌液加入1号、2号EP 管,于室温下10,000 xg离心1min 以沉淀菌种,由于菌液超过3ml,本实验步骤重复2次。
2.倒出培养基,往沉淀中加入250 µl SolutionⅠ/ RNaseA 混和液,漩涡振荡使细胞完全悬浮。
3.往重悬混和液中加入250 µl Solution Ⅱ,轻轻颠倒混匀7次。
避免剧烈混和裂解液,否则会使染色体DNA 断裂而使得到的质粒纯度降低。
4.往上述混和液中加入350 µl Solution III ,温和地上下颠倒离心管数次混匀,直至形成白色絮狀沉淀。
室温下,13,000 x g 离心10min.。
(提高离心速度有利于沉淀贴壁更加紧密)5.取两干净的HiBind ® Mini Columns (I) 各装在一个2 ml 收集试管上。
小心转移上清液至柱內,室温下10,000 x g 离心 1 min ,使裂解液完全流过柱子。
弃去收集管中的过滤液。
6.把柱子套在5所用的收集管上,加入500 µl Buffer HB 到柱子中,室温下10,000 xg 离心1min 洗涤柱子,除去残余的蛋白质。
7.弃去收集管中的滤液,加入700 µl DNA Wash Buffer ( 用无水乙醇稀释) 至柱子,室温10,000 x g离心1min ,弃去洗涤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