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小学生焦虑心理的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小学生焦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分析讨论一例小学生的焦虑心理,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求助者的焦虑心理因为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的错误认知观念。其主要表现为:意识清晰,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等。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以消除错误的认知观念,建立新的合理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心理咨询后,求助者焦虑情绪缓解,自卑感消退,自信心增强,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焦虑心理有效。

关键词:焦虑一般心理问题错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小婕,女,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汉族,无宗教信仰。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自幼性格内向。从出生到上学前,一直和农村的奶奶住在一起。四年前,随父母到城里租房住。父母亲下岗,在街上卖烧烤。晚上孩子放学后,是父母买卖最好的时候,经常给孩子一两块钱,自己买饭吃。等父母忙完回家时,孩子已经睡着了。

3.精神状态意识清晰,无感知觉障碍及思维联想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智能均正常。情绪焦虑,易激惹,自卑,易烦躁。

4.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均无阳性发现。

5.社会功能不喜欢和父母、老师、同学交流,作业应付,上学迟到。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一个月来,我心烦、紧张、爱发脾气,不喜欢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不喜欢上学。爸爸妈妈打我是因为不爱我。爸爸把我送到公安局,就成小偷了。老师和同学知道后,会瞧不起我。

2.个人陈述假期里喜欢到奶奶家,奶奶给钱花,做错事了,奶奶也不打。妈妈和爸爸太忙,不喜欢自己,特别是爸爸,几乎不见笑脸。只要做错事,就会连打带骂。其实,已经给爸爸妈妈拿了好几次钱。因为家里的钱经常放到桌子上,爸爸妈妈也没有发觉。开始不敢多拿,不超过一元,爸爸妈妈没发现,就大胆起来。一个月前,见爸爸把那么多钱放在茶几上,就拿了四十五元买了一块手表。被爸爸发现后,暴打了一顿,心里十分难过,感觉爸爸妈妈根本不爱自己。最重要的是爸爸说要把我送到公安局,要是这样的话,同学和老师会知道我是小偷,丢死人了。现在,我不喜欢和同学玩,也不喜欢上学。心里总感觉紧张、烦

闷,老师讲的课我也听不进去。回到家,不喜欢和爸爸妈妈说话,总想找个人发发脾气。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母亲的诉述

孩子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平时没时间交流,也不喜欢和爸爸、妈妈交流。自从拿钱被打后,回家不和爸爸说话,和妈妈说话也是能省则省。妈妈唠叨几句,就烦躁、发脾气。早晨上学时总是磨磨蹭蹭的,已经迟到好多次了。

2.老师的反映

小婕学习成绩良好,性格内向。最近情绪不稳定,和同学关系紧张。作业应付,经常迟到。几番教育后,没有很大变化。

3.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第一次是由妈妈陪着到咨讯室的。表情紧张、焦虑、自卑感强,希望咨询师能帮助她。对一个月前的那件事,叙述清晰、记忆犹新。近一个月了,不喜欢上学,怕同学和老师知道后,瞧不起她。回忆往事时,孩子泪流满面,特别是复述爸爸打她时说的话时,更加紧张,几次不想再说下去。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该求助者性格较内向,情绪不稳定,焦虑、自卑、敏感,智力水平正常。问题主要表现在求助者错误的认知观念:爸爸妈妈打她是因为不爱她。爸爸把她送到公安局,她就成小偷了。老师和同学知道后,会瞧不起她。病程1个月。

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1个月,精神痛苦程度并不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内容尚未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4.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的

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均不严重,病程仅1个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评分不足6分,内容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仅1个月,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影响,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

(2)社会性因素父母工作忙,关爱不足。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引起负性刺激事件。与老师同学交流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3)心理因素存在不良认知;性格内向,敏感,情绪不稳定。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求助者错误的认知观念,改善焦虑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平衡自卑心理,纠正负性情绪和错误认知。

2.近期目标纠正求助者错误认知,改善紧张、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克服自卑心理,争取早日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3.长期目标鼓励求助者多和同伴交流,学会自我心理调控。

4.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i]

原理:求助者的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和情绪的变化;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找原因;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会使心理问题变得越发严重;认知行为疗法,是在认知和行为及情绪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错误的认知观念。整个咨询过程应以消除求助者的错误认知观念,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