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性质

合集下载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全册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全册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3)、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主要原因是:
a.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
B.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与电极发生反应,消耗了氧气。
(4)、结论: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9、氢气
(1)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①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H2O)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iiii)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三)氧气制取
1、工业制取: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方法):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氮气的沸点低,先分离出来
b镁带、铝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MgO 、Al₂O₃)。
c铜丝在空气中灼烧
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CuO)。
(ii)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d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在烧杯壁上出现水珠(H2O)。
(iii)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2、加热液体的方法: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试管夹持试管,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管口切勿朝人。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纯碱的性质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纯碱的性质
木条熄灭
Na2CO3能与酸反应,放出_C_O_2_气体。 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 —+—H—2—O—+C—O—2↑
3.与澄清石灰 水反应:
产生白色 沉淀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鲁教版初四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
第二课时 纯碱的性质
你知道是什 么物质让这 些食品松软 可口吗?
猜谜语
• 小小白末用处大,工业生活离不了。 • 面团发酸它来和,蒸出馒头松又软。 • 多年使用靠进口,侯氏钻研破垄断。 • 从此改掉洋名字,请你猜猜我是谁?
谜底( 纯碱 / 碳)酸钠
(答一常见化学物质)
复分解反应实质的探究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Na+
Na+
CO32-
实质:
H+
CO2
旁观者: Cl-和Na+
H+
H2O
Cl-
H+
Cl-
结论:
有_气__体__和__水__生成时,
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
:温故知新 除去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你能获取那些信息?
Ba2+
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
Mg2+
Ca2+ Cl-
加入适量
பைடு நூலகம்
H+
的盐酸
CCOO232- H2O Cl-
Na+ OHH2-O
CO32Ca2+ OH-
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
Cl-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①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②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③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④加热器皿:酒精灯。

⑤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空气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 2 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 、CO2 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 2 ,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①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②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 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第3节-酸和碱的性质》ppt课件(32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第3节-酸和碱的性质》ppt课件(32页)

A、氢原子 B、氢离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
B、用稀盐酸可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主要成分是
CaCO3和 Mg(OH)2
C、用含Al(OH)3的药物胃舒平可治疗胃酸过多
D、铁制零件在电镀前,放在盐酸池中浸泡时间越
长越好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① 铁制零件在电镀前,要放在盐酸池中浸泡。
Fe

实验探究
加入稀盐酸后的Biblioteka 象 镁条 生锈铁钉碳酸钙 氯化铜溶液
产生无色气体,镁条消失 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过一会有气泡产生
产生无色气体产生 无现象 Mg + 2HCl = MgCl2 + H2↑ Fe2O3+ 6HCl = 2FeCl3 +3H2O 氯化铁 Fe+ 2HCl = FeCl2 + H2↑ 氯化亚铁 • CaCO3+ 2HCl = CaCl2 + H2O + CO2↑

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符合 GB622-89

符合 GB622-89
(一)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敞开瓶口 (g/cm3) 发生的现象 密度
1.19
溶质的 颜色 状态 气味 质量分数
浓盐酸 无色 液态 刺激性
气味 粘稠 38%
其他 挥发性
有白雾
浓硫酸 无色
液态 无气味
98%
1.84
无现象

溶质的 颜色 状态 气味 (g/cm3) 质量分数 浓盐酸 无色 液态 刺激性 1.19 气味
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稀盐酸和镁条(Mg)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 稀盐酸和铁(Fe)反应 Fe+ 2HCl = FeCl2 + H2↑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 鲁教版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 鲁教版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一、两种变化、两种性质1、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区别:有新物质(新分子)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反应。

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二、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1、定义:2、区别:举例:(1)有水生成的化合、分解反应(2)有水参与的化合、分解反应三、置换反应1、定义:2、不同种类的反应:(1)活泼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3)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4)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四、复分解反应1、定义:2、条件:3、不同种类的反应:(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2)酸+碱→盐+水(3)酸+盐→新酸+新盐(4)碱+盐→新碱+新盐(5)盐+盐→两种新盐五、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反应的基本类型)一氧化碳+氧化铁→铁+二氧化碳物质(得到或失去)氧,被,作,发生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或失去)氧,被,作,发生还原反应;巩固提高:1、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A.碳循环 B.氧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铜丝用来做导线 B.二氧化碳用来作灭火剂C.天然气用来作燃料 D.稀硫酸用来制氢气3、成语、诗词话科学——对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中包含化学内容的解释,你认为错误的是()成语或诗词用化学知识解释A.唐代李白诗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分子运动唐代张九龄诗句“松叶堪为酒,春来清香的美酒来自于粮食缓慢氧化B.酿几多?”C.明代于谦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描述的是物理变化过程通过反复锤炼,减少铁合金中碳元素的D.成语“百炼成钢”含量4、下列镁条燃烧的现象中,能说明镁条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放出大量热 B.有耀眼的白光 C.白色固体生成 D.固体不断减少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H2CO3 ==H2O+CO2↑ B.NH3+HCl==NH4ClC.2HI+Cl2==2HCl+I2↓ D.NaOH+HCl==NaCl+H2O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7、2022年5月20日,一个有华人参与的研究团队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辛西娅(Synthia)”诞生。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知识解读】12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知识解读】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

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

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

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性质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绿色化学(热点)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

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第二节化学之旅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知识解读】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7.1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7.1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7.1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案单元教学计划节次教学课时主要知识点探究活动第1节 2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酸的腐蚀性;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共性;复分解反应与盐的概念。

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盐酸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硫酸和盐酸性质的比较。

第2节 2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碱的腐蚀性;碱的俗名。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1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溶液分别呈酸性和碱性的原因;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测定溶液的pH。

第四节 2中和反应的探究;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及应用。

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寻找酸和碱反应的规律;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到实验室去1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的其他化学性质。

单元复习 1 见单元综合课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第节课课型:新授课课题: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1课时常见的酸盐酸的化学性质课标要求:1.认识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溶液的稀释方法。

内容和学情分析:通过上册二氧化碳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碳酸、盐酸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中学生也接触到不少酸性物质,也知道酸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什么是酸、酸有哪些性质,学生不是太清楚。

学习建议:1.温故知新,通过对二氧化碳内容的复习,让学生对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准备好实验用品,组织学生做好实验探究。

3.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的事物与现象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增强对酸知识的认识,增强学习积极性。

学习目标:1.了解浓盐酸与浓硫酸的特性,学习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复分解反应与盐的概念。

4.通过对盐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盐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1__酸及其性质(物理性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1__酸及其性质(物理性质)

2.(2012年四川自贡,5题,2分)实验室中 D 下列物质因没有密封保存而使质量减少的是__ A.浓硫酸 B.生石灰 C.烧碱 D.浓盐酸 3.(2012年四川自贡,6题,2分)酸具有酸 A 的通性的原因是____ A.酸都能电离出H+ B.酸都含有酸根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 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我的收获
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
浓盐酸 颜色状态 密度 气味 质量分数 无色液体
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 FeCl3而略带黄色 浓硫酸 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
1.19g/cm3 有刺激性气味
37% 瓶口有白雾 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1.84g/cm3 无气味
98% 无现象 有吸水性、脱水性和腐蚀性
打开瓶塞时的现象
其他
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出来的HCl气 体溶解在空气中的水蒸气中,形成盐酸小液滴。 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 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Nhomakorabea在生活中你接触过或知道一些有酸味的物质 吗? -----酸
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H+
酸性物质
柠檬酸
醋酸
盐酸
硫酸
碳酸
结论
酸的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方程式

H2SO4 =2H+ +

HCl
=H+
+
HNO2 亚硝酸 H2CO3 碳酸 H2SO3 亚硫酸
无氧酸:“氢某酸” 如:HCl 氢氯酸 H S 氢硫酸……
小结:酸的分类和命名
一元酸 二元酸 三元酸 命名原则

鲁教版化学知识点(九年级)

鲁教版化学知识点(九年级)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的化合物叫做酸。

如H 2SO 4,HNO 3,HCl 等。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如KOH ,NaOH ,Ca (OH )2等。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如KNO 3,K 2SO 4,NaCl 等。

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 ;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一定含有金属元素的是 ;一定含有酸根的是 ;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例如:NaOH HCl NaCl H O +=+2 22222HCl Ca OH CaCl H O +=+() 思考:(1)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是(2)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反应: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H OH H O +-+→2 NaOH HCl NaCl H O +=+2 22222HCl Ca OH CaCl H O +=+()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酸碱指示剂通常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滴定在试纸上,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为酸性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为碱性溶液。

2. 酸碱度与pH 的关系: 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显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

pH 试纸使用方法:用玻璃棒蘸取试样溶液滴在pH 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就可以粗略地确定溶液的酸碱度。

酸类物质的溶液一定显酸性,碱类物质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应注意:显酸性的溶液原物质不一定是酸,显碱性的溶液原物质不一定是碱。

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

氨水显碱性,但3NH 不是碱而O H NH 23⋅(一水合氨)是碱。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常用指示剂,需要注意的是酸或碱的溶液使指示剂变色,千万不要说酸或碱溶液变色。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 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 <7时呈酸性,pH >7时呈碱性。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及其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鲁教版化学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化学知识点,涉及到了物质的分类、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技巧等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对九年级化学知识点进行详细回顾与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其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

在鲁教版化学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其中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1. 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

鲁教版化学教材中介绍了常见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等相关知识。

我们还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性规律的特点。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鲁教版化学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化合物,如氧化物、酸、碱等,并学习了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在鲁教版化学教材中我们学习了混合物的分类、制备和分离技术。

例如,我们了解了溶液的制备和过滤的原理与方法。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为新物质的过程,而能量变化则是在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

在九年级鲁教版化学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

1. 反应类型鲁教版化学教材中介绍了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我们学习了这些反应类型的特点、示例以及方程式的写法。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和化学式描述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在鲁教版化学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具体情况编写化学方程式。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以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3. 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会引起反应的特性和速度的变化。

在鲁教版化学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底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3、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拟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有水雾〔3〕检验产物 H2CO: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2〔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响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准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大小、质量一样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外表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完毕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一、物质的组成1.原子:介绍了原子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的电子结构、质子数、中子数等。

2.元素:介绍了元素的特征,包括元素的性质、周期表排列等。

3.化合物:介绍了化合物的特征,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的区别。

二、物质的变化1.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物质的状态变化:介绍了物质的状态变化的条件和特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物质的化学变化:介绍了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特征,包括颜色变化、发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酸和碱:介绍了酸和碱的性质和区别,包括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以及中和反应的原理。

2.盐:介绍了盐的性质和常见的用途,包括盐的分类以及盐的制备方法。

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介绍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包括导电性、延展性、硬度等。

四、化学能与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能:介绍了化学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燃烧反应和其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速率: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五、物质循环与资源利用1.大气和水的循环:介绍了大气和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等。

2.石油和煤的利用:介绍了石油和煤的形成过程以及利用方式,包括化石燃料的利用、石油化工等。

3.非化石能源的利用:介绍了非化石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六、化学实验技能1.实验器材与操作:介绍了常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包括试管、烧杯、量筒等。

2.常见实验操作:介绍了常见的实验操作,包括过滤、结晶、滴定等。

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了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图表的绘制、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全册的知识点概述,包括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能与化学反应速率、物质循环与资源利用以及化学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基础,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科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2课时 氧气的性质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2课时 氧气的性质课件

⑴ 木炭(碳)在氧气中燃烧,然后倒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发白光,生成一种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
C O2
CO2
⑵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Fe O2
课堂小结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单质和化合物 反应。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C O2
铁 + 氧气
点燃
CO2
四氧化三铁
与金属单质反应
Fe O2
Fe3O4
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与化合物性,与氧气产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注意事项:
Fe3O4
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铁丝系火柴: 引燃铁丝
火柴即将燃尽时伸入集气瓶: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
集气瓶底铺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 防止溅落的四氧化三铁炸裂瓶底
⑶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然后倒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发白光,集气瓶内壁有
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换水、使用增氧气泵、 养水草等。
鱼缸里养一些水草是增加水中 氧气含量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那 么你能用实验证明吗?
1、取A、B两个密 闭的玻璃钟罩,在 A、B钟罩中如图 分别放入植物和蜡 烛,然后将两个钟 罩放在阳光充足的 地方。
2、视察到的现象:
A钟罩中蜡烛一会儿就熄灭,B中很长时间才熄灭 。
3、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化学九年级上册 L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性质决定用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性质决定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课后习题 1. 为了飞艇的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A. 空气B. 氧气C. 氦气D. 二氧化碳解析要使飞艇飞起,充入气体的密度一定要比空气小,而且该气体的性质要稳定。

氦气是属于稀有气体的一种,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爆炸,且密度比空气小很多。

故答案为C。

2.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放置片刻后,饮料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A. 氮气B. 氧气C. 水蒸气D. 二氧化碳解析因为从冰箱中拿出来的饮料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水,使饮料瓶外壁变得潮湿。

故答案为C。

请根据空气中有关成分的特性和用途,在下表中填空。

保护气、制化肥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高温、高能量条件下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用于制化肥;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氩气——蓝紫色光;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氙气——特强白光),可用于霓虹灯和激光技术;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很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答案氧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氩气用于霓虹灯、激光技术氦气点拨上述三道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准确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并能根据这些性质了解其相应的用途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题 1.以下关于氮气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可用于充氮灯泡B. 氮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取多种化肥和炸药C. 空气中约78%是氮气,氮气能供给呼吸D. 可利用液氮给手术刀降温,作制冷剂2. 相信你能“举一反三”。

“举一”:空气可用于制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反三”:请你举出实例,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

(1)空气中含有氧气:。

(2)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2024年秋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4.2 氧气的性质

2024年秋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4.2 氧气的性质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辨别正误时要细辨反应物的种类、燃烧 现象的特点,生成物的特征。
导引: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A 错误;氢气在 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 正确;镁条在空气中 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 错误;铁丝在 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 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D错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注意事项
在空气中燃烧发
出红光;在氧气
木炭 (黑色 固体)
中燃烧更旺,发 出白光,放出热 量,生成能使澄
碳+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夹木炭的 坩埚钳应 由上向下 缓慢伸入 集气瓶中
感悟新知
知2-讲
物质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
注意事项
在空气中红热,
铁丝 不 燃 烧 ; 在 氧
(2)液氧是液态的氧气,不是不同于氧气的新物质。 (3)虽然生物能在水中生存,但氧气并不易溶于水,水中 生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生存的。
感悟新知知1-讲活巧记:氧气的物理性质可联系生活实际来记忆:空气为无
色,所含的氧气也是无色的。液氧为淡蓝色(贮存在蓝 色钢瓶中),不易溶于水。
感悟新知
考向 判断氧气的物理性质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4. 2 氧气的性质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氧气的性质
氧化物与氧化反应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知1-讲
1.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氧气不易溶于水,室温下(1 个大气压),1 L 水中只能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性质》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性质》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性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氧气的性质》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中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基本性质、氧气与物质的反应以及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描述氧气与常见物质的反应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与常见物质的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能准确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对氧气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氧气的性质。

五、教法和学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氧气与木炭、铁丝的反应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氧气的化学性质。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自我探索答案。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学习的空气的组成,特别是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氧气的性质,让我们一起探索氧气的奥秘。

(二)、新知讲解1. 物理性质:展示氧气的样品,介绍氧气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物理性质,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氧气的其他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氧气的助燃性。

再通过其他反应(如硫磺在氧气中燃烧)进一步验证氧气的氧化性。

3. 氧气的用途: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氧气在医疗、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一、如何识别酸1、电离(1)定义: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2)、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3)、电离方程式:(溶于水)①HCl=H++Cl-②H2SO4=2H++SO42-2、由①②得: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例:硝酸、碳酸、硫酸、盐酸、醋酸等二、酸的性质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学性质(浓)(1)盐酸(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工业盐酸因具有杂质而略显黄色。

(2)、硫酸(物理性质)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引流到水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

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稀)因为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2)酸+金属——盐+氢气③Na2CO3=2Na++CO32-④CuSO4=Cu2++SO42-由③④得: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例: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等A、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Zn+2HCl= ZnCl2+H2↑2Al+6HCl=2AlCl3+3H2↑Mg+H2SO4=MgSO4+H2↑Fe+H2SO4=FeSO4+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Zn+H2SO4=ZnSO4+H2↑2Al+3H2SO4=Al2(SO4)3+3H2↑B、用途:验室制氢气(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①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②用途:金属除锈(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①化学方程式2HCl+Na2CO3=2NaCl+H2O+CO2↑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HCl+AgNO3=AgCl↓+HNO3用于检验氯离子H2SO4+BaCl2=BaSO4↓+2HCl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②实例: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2024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技能;2. 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常见化学反应;4. 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1. 化学研究方法2. 实验室的基本器皿与仪器3. 常用试剂的性质及质量分析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2.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关系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第三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1. 金属的性质与反应2. 非金属的性质与反应3. 盐的性质与反应4. 酸的性质与反应5. 碱的性质与反应第四章: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1. 热能与能量转化2.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3.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制三、教学方法1. 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解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2. 探究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供框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互相启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资源1.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2. 实验室设备:实验器皿、试剂等;3. PPT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源;4. 化学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评价方法1. 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讨论表现等。

2. 作业评价:包括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

3. 考试评价:包括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

4. 实验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态度。

六、教学安排本学期化学共设9个单元,每个单元约2-3周,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3周)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周)第三单元: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3周)第四单元: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3周)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第一单元)第二周: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第一单元)第三周: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第一单元)第四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二单元)第五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二单元)第六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二单元)第七周: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第三单元)第八周: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第三单元)第九周: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第三单元)第十周: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第四单元)第十一周: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第四单元)第十二周: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第四单元)注:教学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量适度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本册教材包括七个单元,内容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基础、物质性质与变化、化学计算等方面。

二、化学基础知识本册教材首先介绍了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原子与分子的概念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对于后续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注重实验基础的教学。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化学现象,理解化学规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中介绍了实验的基本操作、试剂的取用、仪器的使用等,教师应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安全意识。

四、物质性质与变化物质性质与变化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本册教材详细介绍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转化和化学反应的类型。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涉及了一些基本的化学计算内容,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浓度的计算等。

通过学习化学计算,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六、实际应用与探究本册教材注重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教材中还设计了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总结与展望本册教材的内容较为广泛,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基础、物质性质与变化、化学计算等方面。

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一:1.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有负电荷。

3.周期表: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它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指的是元素的电子层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族指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位于同一列。

4.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其中,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都随着元素周期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5.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6.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酸的氢离子(H+)和碱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水。

7.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获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8.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变化: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来改变其组成和性质。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组成,而化学变化会导致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

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二:1.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有负电荷。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它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指的是元素的电子层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族指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位于同一列。

4.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5.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知识拓 展
关于氧气、二氧化碳,简述你知道的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1.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 示 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2. 变化是真实发生的客观事实,而性质只是一种能力的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化学性质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物理性质 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 D.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物理性质 E. 木棒受力折断。 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
主讲:魏兰听
物 质 的
性 质
一、物质性质的定义
1
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 导电、导热、挥发性、延展性等。
一、物质性质的定义
1 2.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 金属活动顺序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稳定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