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汽车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设计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步骤,熟悉汽车设计的常用软件和工具。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汽车设计,能够使用汽车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汽车设计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于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汽车设计的物理原理、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等。

2.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汽车设计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模型制作、试验验证等阶段。

3.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包括CAD、CAE、CAM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汽车设计的案例分析:通过对汽车设计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探讨汽车设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汽车设计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汽车设计》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相关的教学PPT、视频、图片等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哈工大机床课程设计

哈工大机床课程设计

哈工大机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机床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掌握机床的主要性能参数;2. 掌握机床的运动学原理,分析机床的运动轨迹;3. 了解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理解其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4. 掌握机床的编程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编程。

技能目标:1. 能够操作机床进行基本操作,如启动、停止、换刀等;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床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3. 能够运用机床编程软件,进行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写和调试;4. 能够分析机床性能,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床及机械制造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床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但对机床的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床概述:介绍机床的定义、分类、结构及性能参数,使学生全面了解机床的基本概念;教材章节:第一章《机床概述》内容列举:机床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性能参数。

2. 机床的运动学原理:分析机床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为机床操作和编程打下基础;教材章节:第二章《机床的运动学原理》内容列举:机床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运动方程。

3.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讲解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教材章节:第三章《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内容列举: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调试方法。

4. 机床编程:学习机床编程的基本方法、技巧,掌握零件加工编程;教材章节:第四章《机床编程》内容列举:编程的基本概念、编程方法、编程技巧、零件加工编程实例。

哈工大威海教学设计

哈工大威海教学设计
哈工大(威海)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授课对象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0级本科生
总学时
32
讲课
30
社会实践
2
其他
1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ຫໍສະໝຸດ 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5
•第四讲: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多媒体应用、启发式教学,学导式教学
思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
•第五讲: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多媒体应用、启发式教学,学导式教学
思考: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了解公共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努力做维护公共秩序的模范。
1 突出对学生实际行为的引导,做到知行统一。
2 采取专题教育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形成了稳定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3 身教与言教结合,积极探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4 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了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5 逐步展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哈工大机器人课程设计

哈工大机器人课程设计

哈工大机器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机器人基本原理,包括机械结构、传感器应用和编程控制。

2. 学生能够了解哈工大机器人课程中所涉及的数学、物理和工程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机器人的设计特点及其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完成特定任务。

2.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机器人的精确控制。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的机器人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机器人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年级本科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具备一定数学、物理和工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机器人设计与控制。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机器人原理概述:包括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重点介绍哈工大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成果。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器人概述2. 机器人机械结构与设计:学习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原理,包括传动系统、执行机构和传感器布局。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器人机械结构与设计3. 机器人传感器及其应用:介绍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器人传感器4. 机器人编程与控制:学习机器人编程语言及控制方法,掌握基本编程技巧,实现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器人编程与控制5. 机器人项目实践:通过团队协作,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应用的机器人项目,涵盖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编程调试等环节。

哈工大机械臂课程设计

哈工大机械臂课程设计

哈工大机械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哈工大机械臂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机械臂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控制系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知识目标:了解机械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掌握机械臂的运动学、动力学及其控制原理;熟悉机械臂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编程。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和力矩需求;具备机械臂的组装、调试和编程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臂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臂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控制系统。

1.机械臂的基本原理:介绍机械臂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阐述机械臂的运动学、动力学及其控制原理。

2.机械臂的结构:讲解机械臂的硬件组成,包括执行器、传感器、控制器等,以及它们在机械臂中的作用。

3.机械臂的控制系统:介绍机械臂的控制算法、编程方法和调试技巧,分析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和力矩需求。

4.机械臂的组装与调试:讲解机械臂的组装步骤、注意事项以及调试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5.机械臂编程与应用:教授机械臂的编程语言和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臂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控制系统,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机械臂的应用案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机械臂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机械臂的组装、调试和编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哈工大机械臂教程》作为主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学习。

哈工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cad

哈工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cad

哈工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cad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2. 学习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能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3. 掌握机械设计中的工程制图标准,能在CAD软件中准确地表达机械设计意图。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具备一定的绘图技巧与速度;2. 学会运用CAD软件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并能进行简单的装配与动画演示;3.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工程图纸的输出,掌握图纸的修改与标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国民经济与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机械设计课程,以CAD软件为工具,结合机械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与工程制图基础,对CAD软件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强调学以致用,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CAD 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具备基本的机械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CAD软件基础知识:介绍CAD软件的发展、功能与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CAD在现代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CAD技术概述2. CAD软件操作技巧:讲解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绘图环境的设置、图层管理、视图控制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CAD软件操作基础3. 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结合机械设计原理,教授CAD软件中进行机械零件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包括二维图形绘制、尺寸标注、三维建模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4. 三维模型构建与装配:介绍三维模型构建的基本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CAD软件进行装配设计与动画演示。

哈工大综合课程设计转台

哈工大综合课程设计转台

哈工大综合课程设计转台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综合课程设计转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编程知识,完成转台的设计与制作。

3.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转台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及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转台零件的设计,并绘制出相应的工程图纸。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转台的组装和调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实现对转台的自动控制,培养编程和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工程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哈工大综合课程设计转台,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工程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转台基础知识:- 转台的分类、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 转台相关机械原理和电子技术基础。

2. 转台设计与制作:- CAD软件的使用,进行转台零件设计。

- 转台结构设计,绘制工程图纸。

- 转台材料选择及加工工艺。

3. 转台组装与调试:- 转台零部件的组装及调试方法。

- 传动系统、控制系统调试及优化。

4. 转台自动控制:- 编程语言基础,如C/C++、Python等。

- 转台自动控制算法及编程实现。

- 调试与优化,实现转台的精确控制。

5. 转台应用案例分析:- 分析转台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

哈工大威海教学设计

哈工大威海教学设计
8
•第七讲:从抗日战争看中日两国的历史和未来
讨论教学,分组制作课件、组织发言
分组合作,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论述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赢得胜利的历史经验,说明民族精神凝聚力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中日关系的理性处理。
9
•第八讲: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多媒体应用、启发式教学,学导式教学
思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开设“纲要”课,并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与基本线索问题。
2
•第一讲: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多媒体应用、启发式教学,学导式教学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思考:中国为什么由昌盛走向了衰落?
介绍中国由盛而衰的过程与原因,并分析西方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3
•第二讲:近代中国先进人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多媒体应用、启发式教学,学导式教学
小论文: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与意义,明白是中国革命的实践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7
•第六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阶段
多媒体应用、启发式教学,学导式教学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2
有关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沙健孙等专家编写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内容充实全面,结构严谨合理,理论阐述清晰。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救亡图存革命之路、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走向解放之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奔向富强的三条线索出发,阐释了中国近现代史反帝反封建和走向现代化的两个历史任务。每编之下都设有综述,概括了该编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问题,使学生一目了然每一阶段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历程。但教材的内容丰富,无法在规定的18课时中面面俱到地讲授,只能通过选择专题的方式进行授课。

哈工大电气课程设计

哈工大电气课程设计

哈工大电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哈工大电气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知识目标:•掌握电气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

•能够使用电气测试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和调试。

•具备电气工程图的阅读和绘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的态度。

•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气专业的基本概念、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电气专业基本概念:介绍电气工程的基本定义、分类和特点。

2.电气设备工作原理:讲解电机、变压器、电缆等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学习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设计和应用,包括PLC编程和控制系统调试。

4.电气工程图:学习电气工程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包括原理图、接线图和电气设备安装图。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电气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哈工大电气专业推荐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哈工大电气学院课程设计

哈工大电气学院课程设计

哈工大电气学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运用复数表达法进行交流电路的计算。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电路定理,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简单的电气网络。

3.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图,并进行模拟计算,验证电路性能。

2. 学生通过实验和模拟软件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气工程相关软件进行基础电路设计与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在电路设计和分析中,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本课程针对哈工大电气学院高年级学生设计,课程性质以实践与应用为主,结合理论教学。

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气工程有初步了解。

教学要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达成,为学生未来从事电气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分析基本原理:复数表达法,相量图绘制,交流电路的阻抗与导纳分析。

- 教材章节:第三章“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2. 基本电路定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节点分析,回路分析。

-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路定理及其应用”3. 电子元件特性: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频率响应特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路元件及其特性”4. 电路设计与仿真:利用Multisim、LTSpice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模拟与验证。

- 教材章节:第六章“电路仿真技术”5. 实践项目: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放大电路,测试其性能参数。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电路分析基本原理,复数表达法的应用。

第二周:基本电路定理学习,进行相关习题练习。

哈工大plc课程设计

哈工大plc课程设计

哈工大plc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PLC编程语言,如梯形图、指令表等,并运用这些语言完成基础程序设计。

3. 学生能了解PLC的输入/输出接口特性,理解信号输入输出过程,并完成简单的电路连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PLC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程序。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具备编程、调试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3. 学生能够结合工程实际,分析控制系统的需求,提出合理的PLC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动化技术及PLC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PLC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实践操作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年级本科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概念与原理- PLC的发展历程- PLC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2. PLC编程语言- 梯形图编程- 指令表编程- 逻辑功能图编程3. PLC编程软件使用- 软件安装与配置- 编程界面操作- 程序的编写、下载与调试4. PLC输入/输出接口- 输入/输出信号类型- 接口电路设计-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连接5. PLC程序设计与应用- 基础程序设计- 实际工程案例解析- 小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6. PLC故障排除与维护- 故障诊断方法-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PLC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PLC基础理论、编程方法、实践操作等方面,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材的章节及内容,确保教学进度与课程目标相匹配。

哈工大声控灯课程设计

哈工大声控灯课程设计

哈工大声控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声控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声控灯电路的设计过程,了解不同类型的声控灯电路特点。

3. 学生掌握声控灯的控制方法,了解声音信号的处理和转换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声控灯电路的搭建和调试。

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对声控灯电路进行故障排除和优化。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具有创意的声控灯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尊重事实,严谨求实,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相互尊重、沟通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声控灯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声控灯原理介绍:讲解声音信号的特性,声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声控灯电路的基本组成。

- 教材章节:第三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第5节“声音传感器”2. 声控灯电路设计:学习声控灯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放大电路、比较电路和执行电路的设计。

- 教材章节:第四章《模拟电子电路》第2节“放大电路”3. 声控灯电路搭建与调试:指导学生动手搭建声控灯电路,并进行调试,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子电路制作》第1节“电路搭建与调试”4. 故障分析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分析声控灯电路的常见故障,并进行优化改进。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子电路制作》第3节“故障分析与优化”5. 创意声控灯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声控灯项目。

哈工大机械学课程设计

哈工大机械学课程设计

哈工大机械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哈工大机械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2. 了解现代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热爱和兴趣;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项目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机械设计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敢于面对挑战,勇于解决问题;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机械工程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3. 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关心环境和社会,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机械设计中。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设计及相关领域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基础理论- 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摩擦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材料力学:研究材料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 机械设计:涵盖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机械制图等内容。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四章。

2. 实践应用-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设计;- 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六章。

3. 创新与拓展- 了解现代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等;- 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加机械设计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哈工大课程设计

哈工大课程设计

哈工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章节所介绍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公式、定律、概念等,并能够准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够培养和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本章节的相关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计算方法等,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章节一:基础理论- 知识点:相关概念、原理、定律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章节二:实践应用- 技能培养: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计算方法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章节三:案例分析- 知识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

4. 章节四:拓展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四节。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章节一,基础理论学习。

第二周:章节二,实践应用技能培养。

第三周:章节三,案例分析及知识运用。

第四周:章节四,拓展提高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哈工大c课程设计

哈工大c课程设计

哈工大c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哈工大c课程的核心知识,包括(具体知识点),能够运用(具体技能),并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些目标具有可衡量性,以便学生和教师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具体知识点),教材选用哈工大c课程教材,并按照教材章节进行教学安排。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这些方法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这些资源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我们将根据教材和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估题目,确保评估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规定了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等。

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教学安排还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如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我们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差异化教学,我们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反思和调整在实施课程过程中,我们将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和调整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九、教学创新为了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互动性,我们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在线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

十、跨学科整合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整合性,我们将促进跨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和学科素养的综合发展。

哈工大自动化课程设计

哈工大自动化课程设计

哈工大自动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与结构;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描述自动化系统的动态行为,分析系统性能;3. 引导学生了解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自动化系统设计与调试的实践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引导学生认识自动化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自动化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涵盖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等内容,对应教材第1-3章。

2. 控制系统设计:介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控制器参数整定技巧,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对应教材第4-6章。

3. 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对应教材第7-8章。

4.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自动化系统设计与调试,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等。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第1-3章):6学时,讲解基本概念、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等内容。

2. 控制系统设计(第4-6章):8学时,介绍设计方法和控制器参数整定技巧。

3. 自动化技术应用(第7-8章):4学时,分析自动化技术应用案例。

4. 实践教学环节:6学时,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实验。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哈工大综合课程设计

哈工大综合课程设计

哈工大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哈工大综合课程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课程涉及的主要概念和原理;2. 学生能了解课程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拓宽知识视野;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课程所学方法,设计并实施综合课程项目;2. 学生能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工具,完成课程项目的设计与制作;3. 学生能通过团队协作,有效沟通,解决课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对综合课程设计产生浓厚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2.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综合课程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3.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4. 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欲望,但对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如项目管理、设计思维、工程伦理等;- 课程涉及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 哈工大综合课程设计的要求、评价标准及流程。

2. 实践操作:- 综合课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实施与调试等;- 相关软件工具的使用,如CAD、MATLAB、Project等;-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如项目分工、进度控制、问题解决等。

3. 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共分为八个课时,每个课时涵盖相应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 教材章节:第一章介绍综合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章分析课程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第三章讲解项目设计与实施方法;第四章介绍软件工具的使用;第五章讨论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哈工大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哈工大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哈工大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课程的核心理论知识,如力学、材料科学、结构设计原理等;2. 了解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包括项目策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阶段;3. 熟悉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图绘制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投身工程领域的兴趣;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3.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工程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部分:- 力学原理:介绍力学基本概念,分析静力学和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材料科学:讲解常见工程材料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 结构设计原理:阐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各类结构形式的优缺点。

2. 实践技能部分:- 工程项目实施流程:详细介绍项目策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阶段的工作内容;- 施工图绘制:教授施工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工程项目管理:讲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周:力学原理;- 第二周:材料科学;- 第三周:结构设计原理;- 第四周:工程项目实施流程;- 第五周:施工图绘制;- 第六周:工程项目管理。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章节,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础工程课程的核心知识。

同时,教学大纲的制定明确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有助于教师有序开展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一、基本描述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英文译名: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课程学时: 70h讲课: 60h,实验:10h开课教研室: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课程类型:技术基础课授课对象:通信工程系0105101~0105105班,共142人授课时间: 2003年秋季(01级大学第五学期)先修课程:积分变换、大学物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教材及参考书:梅晓榕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鄢景华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哈工大出版社2000年出版李友善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年出版王彤主编《自动控制原理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哈工大出版社2000年出版二、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工科专业学生的技术基础课,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目前,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技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工科各专业的技术人员都应掌握这门技术基础课的基本理论。

课程主要研究: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要求2.控制系统教学模型的建立3.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4.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5.用根轨迹分析控制系统的方法6.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7.现代控制理论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1.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原理,各元部件的作用2.掌握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3.对本学科本领域的自动控制系统能够进行维护、调整,提出改进的方案4.掌握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价的方法5.在“机电仪一体化”的设备开发研制过程中,能用总体的、系统的观念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与协作。

三、教材的选择与分析目前各高等工科院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很多,主要可分为自动控制专业使用教材和非自动控制专业使用教材两大类。

自动控制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中,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和李友善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的《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上、下册比较受欢迎。

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是在前三版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多次修订而形成的,曾多次获奖。

该书原是航空类院校自动控制专业的教材,现得到许多各类院的选用。

该书内容丰富全面,有大量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例题,其配套的习题集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目前国内比较经典的教材。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李友善老师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分上、下两册,上册主要是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包括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线性离散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等内容;下册主要是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包括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最优控制与系统辨识等内容。

该书理论分析推导严谨、内容广泛,适于自学。

与之配套的《自动控制原理200题》由工大出版社出版,今年又发展成《自动控制原理470题》,该书是我校自动控制专业的教材。

该书于2005年重新修订,出版了第三版。

非控制类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材很多,篇幅相对较少,现在提倡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所以教材通常包括机械类专业和电类专业两方面的内容。

鄢景华主编,哈工大出版社出版的《自动控制原理》曾多年作为我校非控制专业使用的教材。

该书内容较丰富,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根轨迹分析,连续系统,离散系统,非线性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等内容都包括,字数较多。

于2000年修订时删减了一部分内容,但作为40~60学时的教材内容仍显得多一些。

该书被许多其它院校使用,台湾地区也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梅晓榕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自动控制原理》现作为我校非控制专业的教材。

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根轨迹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非线性对系统的影响,现代控制理论等传统内容,例题和习题比较丰富。

该书新增加了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设计与仿真,加强了用计算机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训练,对于以前教材中较繁琐和相对陈旧的内容进行了删改。

该书字数较少,适合非控制专业课时较少的“自动控制原理”课使用。

该书不足之处是有些章节字数压缩了,但内容没减少,自学不太容易,讲课时需展开。

四、本次授课对象分析授课前应了解授课对象的情况,包括所属院、系及专业,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等,作到“知彼知己”。

本学期授课对象是通信工程专业01级0105101~0105105班,共五个班,142名学生,属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大学第五学期。

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入学分数较高,通常数学、外语基础较好,理解力较强。

通信工程属电类专业,学过与“控制原理”课有关的先行课“积分变换”,“代数与几何”,“电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

这个专业学生的力学和机械方面知识相对薄弱,但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学过一些力学方面的知识。

该专业没学过“电机学”和“控制电机”等课程。

在讲课“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一章推导交直流电机教学模型时,需加强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

他们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学过电磁感应方面的内容,在高中也学过电磁感应及与电机有关的内容。

他们每个人也都在使用电机,例如,收录机中的电机,应该对电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有所了解。

关于时域分析的内容,他们在“电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中接触过,对典型输入信号,一、二阶系统的响应有所了解。

因此在讲授时域分析时应把重点放在典型二阶系统,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稳定性等关键问题上。

关于频率特性的概念,他们在“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已经建立了,讲课时不要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可以进行深入一些的探讨和对比。

比较一下在不同课程中概念提出的方法和工程应用的背景,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概念在不同学科中的不同名称,不同的习惯表示方法。

要注意联系学生学过的课程,熟悉的例子,这样有利于理解新的概念,有利于巩固学过的知识,有利于将不同课程中的知识融会贯通。

关于零极点的概念、传递函数的概念,学生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已经建立。

在本课程中要强调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讲清怎样对系统进行综合,改变系统的零极点,使之满足对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

五、本课程各章的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第一章自动控制概述 2h基本要求:1.掌握该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2.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3.了解控制系统组成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介绍自动控制系统在学生所在专业领域中应用的现状和前景,举一些相关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例如通信专业可介绍雷达天线伺服系统,航天专业可介绍飞行器控制,机械专业可介绍机器人控制等。

对于控制类专业要强调这门课的基础作用,对于非控制类专业,特别是学时较少,作为考查课的专业要指出掌握跨学科的知识,对于增强择业能和不同学科间的工作协调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章系统的数学模型 8h基本要求:1.微分方程的建立是最基本的方法2.传递函数概念和定义3.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和传递函数4.方框图变换和化简方法重点与难点:方框图变换的规则要熟练掌握,一条基本的原则是“变换前后输入及输出量不变,而中间量,中间的结构可以变化。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2h基本内容1.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2.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控制系统的稳定性4.劳思稳定判据5.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6.复合控制难点与重点:1.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是该章的一个重点,在高等数学中,二阶微分方程是微分方程部分的重点,在“物理学”、“电路”、“信号与系统”、“机械振动”等课程中都把二阶系统作为一个重点。

一方面是因为在工程中,许多系统的数学模型是二阶的或可以简化成二阶,另一方面,从二阶系统分析中得到的一些概念和结论可以推广到高阶系统中去。

二阶系统极点的性质不同,其响应也不相同。

极点的实部决定系统稳定还是不稳定。

若极点都具有负实部,系统是稳定的,其响应收敛,实部绝对值的大小决定了收敛的速度。

而极点虚部决定了响应的振荡频率。

2.劳思稳定判据要熟练掌握,包括两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若出现某行全为零,或某行第一个元素为零,系统就不可能是稳定的。

特殊情况经处理后,若劳思阵列第一列都为正,则属于临界稳定,决不能认为是稳定。

3.系统的稳态精度由稳态误差来描述,要熟练掌握0型、1型、2型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的终值。

掌握用终值定理,稳态误差系数、动态误差系数计算稳态误差的方法。

要掌握根据闭环误差传递函数所含s=0的零点个数确定系统无差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但适用于参考输入信号引起的稳态误差,也适用于由扰动信号引起的稳态误差。

第四章根轨迹法 8h基本内容:1.绘制根轨迹的原则,相角条件和幅值条件2.绘制根轨迹的十条规则3.按根轨迹分析控制系统重点与难点:画出根轨迹不是目的,目的是根据根轨迹图分析系统参数变化时闭环极点变化的趋势,系统动态响应和稳定性变化的趋势。

第五章频率特性法 18h基本要求:1.频率特性的概念2.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3.典型环节对数频率特性图4.奈氏稳定判据5.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6.开环频率特性与闭环系统性能指标的关系7.PID控制的基本原理8.相位超前补偿的原理与方法9.相位滞后补偿的原理与方法10.按期望频率特性设计补偿难点与重点1.要学会使用单对数坐标纸,画出对数频率特性图掌握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直线段的斜率公式在没有单对数坐标纸的条件下,在白纸上通过计算也能准确地画出对数幅频特性。

2.奈氏稳定判据要掌握全频、正频的判断方法,对于在原点处有开环极点的系统要掌握将频率特性图补全的方法。

3.熟练掌握剪切频率及相角裕度r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掌握超前补偿和滞后补偿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这两种补偿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八章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12h基本内容:1.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3.由状态空间表式求传递函数4.线性状态方程的解5.线性系统的可控性6.线性系统的可观测性7.状态反馈配置系统的极点8.状态观测的设计重点与难点:1.熟练掌握建立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各种方法,了解其相同与不同之处,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2.可控性与可观测性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要通过实际系统的例子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可控性与可观测性判断的方法3.用状态反馈配置系统的极点是现代控制理论对系统进行综合的最常见的方法,应重点掌握。

4.状态观测器设计的思想有独到之处,要掌握观测器设计的思想方法。

这种思想方法值得借鉴,可应用到其它工作和生活中去。

六、教学环节(一)课堂讲授1.认真备课,熟练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内容,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先行课的情况。

2.课堂教学注意采用启发式,加强课堂上的问答对话、创造条件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