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山行课堂教学实录
《山行》课堂实录
《山行》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展开联想,体会意境”的训练和运用读中感悟的方法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课。
1、孩子们,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呢?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了?为什么呢?生1:我喜欢春天。
因为春天很美,各种花儿都开了。
生2:我喜欢夏天。
因为夏天可以游泳,打水仗。
生3:我喜欢秋天。
每到秋天,各种水果都成熟了。
生4:我喜欢冬天。
因为冬天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师:的确,一年四季各有不同,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就会发现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就像大家说的,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但是,在不同人的眼里,秋天的景色各有不同。
在散曲家马致远的笔下,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
在女诗人秋瑾的笔下,秋天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歌。
那秋天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中又有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山行》。
2、书题,解题。
1)、“行”是什么意思?那“山行”呢?师:是啊!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一辆马车上。
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
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
这如画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他即兴创作了古诗《山行》。
3、出示杜牧资料。
师:今天,老师把杜牧的资料带到了课堂上。
现在请大家默读资料,思考: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请大家把课本打到第5页,自由朗读古诗2遍。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词语,生认读。
《山行》课堂教学实录
《山行》课堂教学实录【小编寄语】《山行》课堂教学实录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优质教学案例。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 《山行》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先请问同学们,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生:喜欢冬天。
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而且冬雪后的景色也非常美。
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生: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冰糕,穿裙子;可以戴太阳帽,可以游泳。
生:我喜欢春天,春花灿烂、万紫千红、春风和煦、景色怡人。
师:确实,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只要我们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觉得四季都是美的。
但是,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却是一个悲凉的忧郁的季节,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清代女诗人秋瑾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歌,但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里,秋天却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的笔下,秋天更是有着“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壮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山行》,并和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进行比较阅读,跟随他们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去感受赏秋的情怀。
(板书:山行杜牧)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需要达到哪些要求哪?请看大屏幕: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以比较、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初读古诗下面,我们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
(屏显画面)同学们跟录音读。
自由朗读。
四、理解诗意。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诗意,有不懂的地方,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学生看注释,交流。
师:《山行》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课堂实录
(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学生把古诗读正确)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生:我们组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后半部分的意思: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组来帮助他们小组的同学补充一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是说远远看去,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知道“白云生处有人家”是说白云的深处有一户人家。
师:是吗?(师随机板画山中云雾缭绕的地方有几座房子)生(看了黑板上的画后举手):老师,我觉得不是白云的深处,应该是在山上有几户人家的房子。
师追问:那古诗为什么说是“白云生处”呢?(教室里一片沉默,片刻,有一名学生举手)生:因为山很高,比天上的云还要高,所以是“白云生处”。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同学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
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像刚才结合图画来读懂古诗,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其他组还读懂了哪几句呢?生:“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说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师:你说得不错,但这里的“霜叶”是指什么叶子呢?(教师随即出示书中的插图)生:“霜叶”指枫树的叶子。
老师,我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
师:那你说说看。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自己读懂了这首古诗的意思。
(这时,一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生:老师,我不知道“寒山”是什么意思?生:“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
师反问:真的吗?生:我认为不是。
师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要用“寒山”呢?(教室里鸦雀无声)师启发:同学们你们想想,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呢?生:秋天。
生:第四行为什么说“霜叶”呢?师:谁能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呢?生:天冷了,早上就会下霜。
所以说是“霜叶”。
师: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被霜打过的枫叶。
同学们,杜牧用短短的四句诗写出了深秋时美丽的景色,使我们看到了深秋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山行_教学实录
山行_教学实录第一篇:山行_教学实录《山行》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想象导入,初步感知: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有幸请来了一位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杜牧,今天啊这位大诗人想带着我们一起去山上行走一番呢,愿意和杜牧先生一起去的小朋友请闭上你的眼睛。
(配乐)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走在一条由小石子铺成的小路上,小路弯弯曲曲一直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远远望去,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为深山增添了许多生气。
再看,那一片被夕阳照射下的枫林,真是太迷人了,正是因为它的美丽,所以我得停下车来,好好的观赏一翻。
你瞧,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怎能不叫人喜爱呢!师:请大家睁开眼睛,回到我们的课堂,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都是我们到山上行走时所见到的,因此我们的杜牧先生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诗名就是-——《山行》(板书),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一)识字教学师:刚才老师用了很多句子描述了山上的美景,但诗人仅用了四句诗句,赶紧自己读读它的精妙之处吧!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全诗,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圈一圈,多读几遍。
师:诗中的词语宝宝都跑到老师的课件中来了,谁来读读?(课件)师:还有想读的吗?请你领读。
师:都会读吗?咱们开火车读读怎么样?师:瞧,老师把生字宝宝的朋友去掉了,你还能帮他们找找朋友吗?(课件)(二)通读全诗师:现在咱们的生字宝宝都跑到古诗中去了,你能把古诗读好吗?谁来试试?师:(板书:斜)第一句他读对了吗?谁来帮帮他?师:单个的这个字我们读xi,如斜坡,但是这个字放到古诗中要读xi,谁来读读?现在你会读了吗?请你再来试试。
(指刚才读错的学生)一起读读。
师:古诗虽然短,但是要读好它也不容易,谁能正确通顺的把它读一读呢?咱们男女同学比一比怎么样?(请一位女同学和一位男同学比赛着读)师:谁来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师:还想比吗?谁来试试?师:一起读读。
三、以画为媒,读中感悟:师:一开始,老师用了一段文字描述了许多景物,诗中也有吗?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些景物吗?请小朋友们默读全诗,把这些景物划下来。
《山行》教学实录(三篇)19页
《山行》教学实录(一)一、引入师:秋天在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笔下是“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在清代女诗人秋瑾的笔下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歌,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牧的《山行》,书写课题。
生:齐读《山行》。
二、初读感悟a) 自由读诗,把诗读正确,达到流利。
b) 指名读。
c) 师生合作读学生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老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老师读题目和作者,学生读诗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来,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诗的感觉生:美生:快乐师: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霜叶红于二月花)谁能用自己的理解来说一下这句话的意思,生: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师:那个字是比的意思?生:于师:你是怎么知道“于”是比的意思呢?生:从课后的注释里。
师:根据诗后的注释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三、熟读成诵,想象意境师:那是怎样的枫叶?生:红艳艳的枫叶生:象火一样的红的枫叶师:诗人是在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看到这如火的枫叶的?生:秋天生:傍晚师:你从哪里知道是傍晚?生: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晚”字就是傍晚的意思。
师: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生: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师:闭上你的眼睛,(师配乐朗诵)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山?怎样的路?生:高高的山生:弯弯的小路师: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走在一条由小石子铺成的小路上,小路弯弯曲曲一直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小路的尽头是连着天的白云,此时,这样的景让我们感到了什么?生:像仙境,很美生:静师:在这寂静的山林中,我抬头看见了白云深处的生:人家师:有人家就有生:炊烟生:犬吠生:小孩的嬉戏……〔板书:白云深处有人家〕在你们的《必背古诗》中“白云生处的”“生”就是“深”,请想一想,这两个sheng有什么区别?在这里用哪能个好呢?深与浅相对,生与死相对生:从“生”我们看到了活力与生机(掌声)师:这一静一动,让你感到了什么?生:就像一池静静的湖水起了涟漪,美极了!师:当“我”的目光由远及近时,“我”情不自禁的停下了马车,屏住了呼吸,陶醉了,是什么吸引了“我”?生:枫林师:这里的坐怎样解释?生:因为师:我惊奇地发现在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我看到这里,不禁念到:停车坐爱枫林晚,生:霜叶红于二月花;师:我看到这满山云锦,如烁彩霞,不禁念到:停车坐爱枫林晚,生:霜叶红于二月花;师:我看到这比二月的花还红还艳丽的红叶,不禁念到:停车坐爱枫林晚,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课堂实录
山行课堂实录概述这是一篇关于山行课堂的实录文档,记录了一次有趣而富有收获的山地徒步旅行。
本文将介绍行程安排、参与者感受和所学到的经验。
行程安排这次山地徒步旅行是由一家旅行社组织的,我们选择了一条著名的登山路线。
下面是我们的行程安排:•第一天:集合并启程,开始我们的徒步之旅。
在旅途中,我们欣赏到了壮丽的山景,并搭起帐篷过夜。
•第二天:继续徒步,攀登山顶,这是我们此行的重点。
山顶上的景色令人惊叹,我们感受到了登山的艰辛和挑战。
•第三天:下山回到起点,结束我们的徒步之旅。
参与者感受在这次山行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下面是几位参与者的心得:•张三: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山地徒步旅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虽然路途辛苦,但是登上山顶的那一刻,我觉得非常值得。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
•李四:徒步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大家互相帮助,一起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种团结和合作精神让我们成为了一个更紧密的集体。
•王五:登山不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意志力的磨练。
我在攀登山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坚持和力量。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学到的经验这次山地徒步旅行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美丽的山景和乐趣,还学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身体准备:在参加山地徒步旅行之前,要进行一些身体准备,包括增强体力训练和提高耐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徒步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装备选择:选择合适的装备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帐篷、睡袋、登山鞋等必需品要选择质量好、适合自己的产品。
•团队合作:在徒步过程中,团队合作非常重要。
大家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结论这次山行课堂实录带给了我们难忘的回忆和宝贵的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壮丽的山景,还学到了团队合作和身心方面的知识。
希望通过这次分享,能够激励更多的人爱上户外活动,并从中获得成长和乐趣。
以上是《山行》课堂实录的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注意:本文档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含图片和网址。
古诗三首《山行》《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古诗三首《山行》《夜书所见》教学实录《山行》《夜书所见》课堂实录一、秋言秋语,引入古诗师:孩子们看老师写的这个字,认识吗?秋师:一起来读。
秋。
看到秋字。
你的脑海当中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来说。
生:想到秋天师:想到了秋天,秋天里在你的脑海当中有怎样的景象?生:就想到秋天里面有枫树的果实。
师:这是一个丰收的秋,你来说。
生:我想到秋天里面菊花盛开。
师:看深秋,菊花盛开,多美的景色,你呢?生:我想到了银杏树叶变黄的时候。
师:金色的秋天是不是?关于秋的4字词语?你积累了哪些?你来说。
生:师:孩子们太棒了。
金秋时节,五彩缤纷,层林尽染,金秋还有刚才这名同学说别样的天气,秋高气爽,秋风习习,更有大家最喜欢的丰收的喜悦,你会读吗?秋收冬藏,硕果累累,很好,孩子们。
二、结合诗意,感悟情思师:那么当秋走进古诗当中,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意境呢?这节课张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古诗中的秋,去感受秋别样的意境。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首诗《山行》真好,读的时候再准一点就更好了。
师:自己试着读一读这首诗,注意红色的字是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开始。
师:看来同学们读的都非常好,而且能够一起来读出来这种声音。
谁能来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老师来请一名同学,好,请你。
生:师:第一遍读古诗,不但读的字正腔圆,而且还读出了节奏。
太了不起了。
谁还能试一试?老师相信一山还有一山高。
好,请你来。
生:师:非常勇敢的孩子。
好诗不厌百回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山行》,预备起。
生:师:孩子们,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但要把诗读通,读准,还要走进诗中,去感受诗人描绘的景色,去体会他们要表达的情感。
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起来找一找,在《山行》这首诗当中,你发现了哪些景物可以用笔来圈画,开始。
好,看一下哪些同学,你找到的是?生:寒山。
师:寒山是《山行》当中的深秋景物,你找到的是二月花,二月花,是不是《山行》当中作者描写的景物?我们留着。
一会儿咱们再来解答。
你来。
《山行》课堂实录
《山行》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展开联想,体会意境”的训练和运用读中感悟的方法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课。
1、孩子们,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呢?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了?为什么呢?生1:我喜欢春天。
因为春天很美,各种花儿都开了。
生2:我喜欢夏天。
因为夏天可以游泳,打水仗。
生3:我喜欢秋天。
每到秋天,各种水果都成熟了。
生4:我喜欢冬天。
因为冬天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师:的确,一年四季各有不同,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就会发现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就像大家说的,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但是,在不同人的眼里,秋天的景色各有不同。
在散曲家马致远的笔下,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
在女诗人秋瑾的笔下,秋天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歌。
那秋天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中又有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山行》。
2、书题,解题。
1)、“行”是什么意思?那“山行”呢?师:是啊!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一辆马车上。
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
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
这如画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他即兴创作了古诗《山行》。
3、出示杜牧资料。
师:今天,老师把杜牧的资料带到了课堂上。
现在请大家默读资料,思考: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请大家把课本打到第5页,自由朗读古诗2遍。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词语,生认读。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教科上册13.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山行》课堂实录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让学生说说眼中的秋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
2.指名读题,读准“行”字。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师:(课件出示山行图)是啊,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车上。
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
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
山中的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山行》3.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径、斜、枫、于”4个生字,指名认读,帮助正音。
全班齐读。
3.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师给予鼓励。
4.同桌互读古诗,并互相评价。
5.指名读诗,注意读出节奏,师评价。
6.指导全班齐读古诗。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1.指导学生初悟古诗:师: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一处处秋天的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生: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2.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师:那么诗人停车前看到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句。
生:齐声朗读一二句师:这样的景色美吗?生:美。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生:围绕从“石径斜”三个字体会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用石头砌成的小路很美。
师:从石径可以看出这条是一条用石头砌成的小路,那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这条小路是怎样的呢?生:弯弯曲曲的。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呢?生:从“斜”字可以看出了。
《山行》课堂实录(精选13篇)
《山行》课堂实录(精选13篇)《山行》篇1第一部分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着意描绘了秋天傍晚的美景,通过对几个关于“秋”的典型意象——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的点染,抒发了诗人的热爱之情。
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感情最复杂最丰富的一个,可悲可喜。
秋天也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季节,因此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发对秋天的联想。
历代关于秋的诗文也为数不少,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只要加以引导,容易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
课堂上,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强调学生的整合创造。
二、教学目标1、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2、以“秋”为主题,回顾有关诗文,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秋的意境。
3、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秋”的写景小文章,有一定的意境。
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是一个爱做梦的季节,因此教师比较容易调动他们关于生活的联想和想象,但教师应多作引导;我校的学生阅读面相对狭窄,阅读量不多,联想和想象能力相对一般,教师在课堂上可多作提示。
四、设计思路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注重实践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则从中协调,适时点拨。
可以在课前先请同学观察身边的“秋”,并搜集有关“秋”的诗文。
第二部分课堂实录师: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人称“小杜”的杜牧的《山行》。
(教师将诗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这首诗。
(学生自读)师:好,现在请一些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哪位同学来?(三位学生一一朗诵了这首诗)师:哪位同学读得最好呢?生:(较一致地)黄敏师:为什么大家一致认为黄敏同学读得最好呢?生1:因为她读得抑扬顿挫。
生2:因为她读得比较自然。
生3:因为她读得有感情。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我们为什么一致认为黄敏同学读得最好呢,主要是因为她确实是读出了诗中的韵味和感情,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自读一下这首诗,最好是闭上眼睛,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感情,读的时候尽量要表现出诗的韵味和感情。
古诗:山行课堂教学实录
古诗:山行课堂教学实录
一、设计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
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各种形式的朗读、小组内当小老师、我是小画家等活动形式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
、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
、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师:我国的北京是着名的旅游城市,你们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
生:香山
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幺?
生:枫叶。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山行》》听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山行〉》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通过展示几幅秋天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色彩和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对秋天的感受和印象。
3.简要介绍古诗《山行》的作者杜牧和背景,并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会描写怎样的秋天景象呢?”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感受秋天的色彩和氛围。
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对秋天的喜爱和感受。
3.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古诗《山行》产生兴趣,并猜测诗中所描绘的秋天景象。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提问的方式,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古诗作者和背景的简要介绍,为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指导:教师首先进行范读,注意语速、节奏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词句解析:•引导学生逐句朗读古诗,并解释古诗中的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重点分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等关键句,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意境感悟:•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诗中的‘寒山’、‘石径’、‘白云’分别代表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秋天山林的意境。
•组织学生闭眼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画面。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喜爱自然、向往隐居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范读,并尝试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和情感表达。
2.学生积极参与词句解析环节,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3.学生在意境感悟环节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古诗意境的感受和想象。
4.学生在情感体验环节中认真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拓展,通过朗读、解析、感悟和体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和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山行》教学实录
一、设计理念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
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根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二、教学目标1、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师:我国的北京是着名的旅游城市,你们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生:香山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枫叶师:是呀,到了深秋,香山上满山遍野,一片火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山上的红叶,那就随我到北京一游吧。
(播放仰天风光香山的枫叶)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一起说。
生:很美。
师:这么美的景色,假设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生: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画下来。
师:说的真好,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着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
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
板书:山行(杜牧)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生:先背诵这首诗,再学会默写,然后抄写诗意。
师:这种方法不错,想不想用另种方式来学这首诗(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
投影: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的(生自由朗读)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他的读音读准了吗生:他把斜xia读成了xie师:应该是生:石径斜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生:诗人被满山的枫叶吸引住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诗中这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说明诗人不再行走,要在这里欣赏一下枫叶。
生:他还写了连绵起伏的高山。
五年级上册《山行》教学实录
五年级上册《山行》教学实录《山行》是一首色调明丽、充斥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在石径曲折、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
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这首诗形象生动,色调鲜亮,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掌控“车”字笔顺。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3。
培育背诵古诗的爱好,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妙境界,留意“径、斜”读音。
教学预备:1。
课文挂图、字理演化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
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爱好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悦耳动听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渐渐走来,今日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
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留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漂亮的秋景。
真了不得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细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尝它,肯定会有新的发觉。
3。
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精美的语言把同学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回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由于漂亮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
小学语文《山行》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山行》课堂实录小学语文《山行》课堂实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
如何使儿童在读古诗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下面一个教学片断,我们会有所启发。
【案例片断】(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学生把古诗读正确)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生:我们组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后半部分的意思: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组来帮助他们小组的同学补充一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是说远远看去,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知道“白云生处有人家”是说白云的深处有一户人家。
生:我认为不是。
师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要用“寒山”呢?(教室里鸦雀无声)师启发:同学们你们想想,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呢?生:秋天。
师补充:而且是深秋时节,这里的“寒山”指的就是深秋时节的山。
因为深秋时节,天气转冷,因此作者在这儿用了“寒山”。
生:第四行为什么说“霜叶”呢?师:谁能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呢?生:天冷了,早上就会下霜。
所以说是“霜叶”。
师: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被霜打过的枫叶。
同学们,杜牧用短短的四句诗写出了深秋时美丽的景色,使我们看到了深秋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让我们也来赞一赞这美丽的深秋,好吗?(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教学反思】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以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
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山行课堂教学实录一、设计理念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
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各种形式的朗读、小组内当小老师、我是小画家等活动形式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
、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师:我国的北京是着名的旅游城市,你们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生:香山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枫叶师:是呀,到了深秋,香山上满山遍野,一片火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山上的红叶,那就随我到北京一游吧。
(播放仰天风光——香山的枫叶)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一起说。
生:很美。
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生: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画下来。
师:说的真好,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着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
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
板书:山行(杜牧)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生:先背诵这首诗,再学会默写,然后抄写诗意。
师:这种方法不错,想不想用另种方式来学这首诗?(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
投影: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的?(生自由朗读)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他的读音读准了吗?生:他把“斜xia”读成了“xie”师:应该是——生:石径斜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生:诗人被满山的枫叶吸引住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诗中这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说明诗人不再行走,要在这里观赏一下枫叶。
生:他还写了连绵起伏的高山。
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你们读的时候,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老师把这首诗贴在黑板上,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上来圈一圈,画一画。
(生上台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
山行的行石径斜生处晚红于坐爱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再和大家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呢?(愿意)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词典和手中的资料,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
(同桌互相讨论。
)师: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想)师:从大家的声音里可看出大家信心十足。
师:“行”你是怎么理解的?“山行”呢?(在山上行走)那么诗人在山上行走都看到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一句诗(投影:远上寒山石径斜)结合同学们画出的字词,谁先说说你的理解?生:“寒山”是深秋时的山。
生“远”是深远的意思。
“石径”是石头小路的意思。
“斜”是倾斜的意思。
师:谁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生: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
师:说得真棒。
师:请看第二句诗。
“深处”是——生:深处是飘浮的意思。
师:那白云深处呢?生:白云飘浮的地方。
师:那对这句诗是怎么的理解?生: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师:真不错。
前两句诗,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那后两句诗咱们一起说,行吗?(投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谁想来试试。
生:“坐“是因为。
“红于”是比……还要红。
师:那什么比什么还要红?生: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师:你理解的真棒。
生:晚是傍晚。
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霜叶树是经霜变红的树叶,多指秋天的枫叶。
师:查资料这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理解呢?生:我停下来,是因为喜欢在这美丽的枫树林,在夕阳照耀下显得格外红。
师:咱们能换种说法吗?生:四周枫叶如火,更显得红叶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所以诗人被这美景吸引住了,停下车来观赏。
师:说得太好了。
通过我们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
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
读诗讲究抑扬顿挫,老师试着给这首诗加上了停顿符号。
同学们,请看“︱”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
当然,你有不同的停顿方法也行。
(出示课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自由朗读)师: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谁能说说他读得怎样?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加上了感情。
师:听得真仔细。
是呀,读书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那么,我们就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师;通过读,你又发现了什么?生:有的诗中是”白云深处”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课前我看过两本书,一本书是“白云深处”,一本书上是“白云生处”。
师:研究古诗的学者也提出了两个问题,请看出示课件:各抒己见白云生处第一种解释:白云飘浮的地方。
第二种解释:在古代,人们以为云是“触石而生”。
,大山就是白云的故乡,在《山行》这首诗中,“生”可以理解为产生或生成的意思,白云生处就是白云生成的地方。
“晚”第一种解释:傍晚。
第二种解释:查字典,“晚“有6种解释,第二种解释为“时间靠后”,再看诗人所处的季节,是枫叶被秋霜打过且红似火的季节,时间靠后的秋季是深秋或晚秋。
在《山行》中,“晚”的解释应是晚秋或深秋。
师:他们对诗中的两个词理解有所争议:一个是“白云生处”,一个是“晚”都有不同的解释。
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些解释读一读,然后放到诗中想一想,你觉得哪种解释最有道理,你自己还有没有其他解释?请同学们试试。
(生自由读“各抒己见”)师:谁有自己的想法,请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是第二种解释,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云”是从深山或山洞里形成的,是飘出来的,杜牧是古代的人。
师:你是从诗人的年代出发的,还有吗?生:我赞同。
在古代有些字有不同的意思。
如“见”还读“xian”。
所以我认为是第二种解释。
师:还跟其他的诗联系起来了,不错!对于“白云生处”大家都谈了自己的观点,说的也挺有道理,不过,你觉得哪种解释最有道理,就采用哪种。
谁来说说“晚”的解释?生:师:大家都大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是我们学古诗应具有的精神。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诗中写了许多景物,你觉得哪处景物最美呢?生:枫叶。
它有顽强的生命力,还非常红。
师:你不光看到他的外面,还看到了它的生命力。
生: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它外表虽不美,但是它把自己埋起来,让人们从他身上走过,默默地让人们完成一天的旅途,而不求任何报酬。
师:你考虑问题真深刻,不光看到了它的外表,还看到了它的奉献精神,你们想不想具有它的这种精神。
(想)配乐朗诵一:《汉宫秋月》古筝。
师:如果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就更美了。
让我们配上音乐读读这首诗。
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朗诵二:《夕阳箫鼓》琵琶师:还想读吗?这次请同学们小声读,边读边想象诗中美丽的景物。
配乐:《秋日的私语》(钢琴)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随着第三段音乐,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师: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扰你们。
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生:满山遍野,全都是一片红色,小鸟飞来飞去,一股股清泉,山间飘着几朵白云,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师:远景渗着近景,淡雅掺着红叶,诗人看到此景,已陶醉。
我们也被这美景所吸引,现在让我们作个小画家,请看这幅插图,与你们心中的图画有不同之处。
生:这幅没有房子,没有小路。
如果让我来画,我会画上小鸟在唱歌,还有些游人在尽情观赏,加上几朵飘浮的白云。
生:画上一些绿草地,一大片片枫叶。
师:同学们真不愧是小画家,提出了这么多合理建议,课后,把你们心中的图画画下来。
这节课通过我们独立学习,在小组内当小老师等方式理解了这首诗。
通过学习各抒己见,谈心中的画,我也是小画家等活动对这首诗进行了探究,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我相信利用这些方法,你们一定会学到更多、更优秀的诗篇。
板书设计:山行杜牧迷住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