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一部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获得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2、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明清专制主义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3、清朝时期的闭关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重点: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作用;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闭关政策的内容。

难点:摊丁入亩对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教学方法:讲述法、文献法、对比法

授课:

一、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从我国封建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上看,明清时期处于衰落阶段。

2、明清封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使封建经济还在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

芽。

3、具体表现:

①、边疆地区获得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②、适应农业商品化趋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③、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商业空前繁荣,但商品流通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基础

⑤、明清闭关锁国,使中国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中,日益落伍。

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1.一条鞭法

A、实施:1581年张居正改革,将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嘉靖八年即1529年在局部地区已

开始实行)

B、目的:缓和阶级矛盾、改革赋税制度

C、内容: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役,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

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D、意义:①、将部分力役摊入田赋,把户丁银的一部分摊入田赋征收,相对减轻了农民

的负担;

②、纳银代役的规定,使农民摆脱了一部分封建国家的徭役束缚,农民对封建国家

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③、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促进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总之,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更名田

A、内容:1669年,康熙帝宣布的“更名田”,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

人所有。

B、意义:是清初恢复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更名田”的实行,对于鼓励农民从事生

产及开垦荒地,具有积极作用。

3.摊丁入亩与地丁银

A、内容: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的丁税额数作为定额,以后“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雍正元年(1723)开始,在全国逐渐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征收统一的地

丁银。

B、意义:①、丁随地起,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地亩上,使得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

税废除。

②、摊丁入亩与地丁银的实施,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有

利于人口统计和人口增长。

封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康乾盛世因此出现。

例:(2003年全国文综)清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赋役制度的改革有利于:

A、人口自由流动

B、土地兼并

C、稳固自然经济

D、减轻地租

答案:A

例:清朝建立之前,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完成了两次重要的转变:一是收税的依据由人丁为主转为以财产为主;二是收税的形式从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转变。第一次转变发生在唐朝,第二次转变发生在什么朝代?简述产生这次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明朝(或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的消弱

影响:促进了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

例:归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及其沿革特点:

A、主要赋税制度:

初税亩、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

其中两税法是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转为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为主。

B、特点:

①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转为以土地财产为主

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发展

③征税时间由不定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⑤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

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三、农业生产的发展

1.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不可分。

2.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第一,经济作物品种的增加和种植面积的扩大;棉花由江南推向江

北。

第二,从国外引进了高产作物和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玉米和甘

薯。

第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还形成了

一些农业专业生产区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

物种植面积扩大。

3.特点:①、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促进手工业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②、农业商品化趋势增强。

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例:(2004年全国文综) 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①养活了众多人口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四、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

1.手工业的进步

表现:①、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②、生产技术的提高,增加了产品种类。

③、分工日益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④、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

⑤、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是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的生产关系

(1)、基本条件:一方面有较大的作坊主或商人,另一方面有人身比较自由的雇佣劳动力。这

样才有可能把劳动力作为商品,才会出现与封建生产关系不相同的、带有雇佣性

质的生产关系。

比较: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市场、原料、资金、技术、劳动力)

①原有的社会基础(市场、原料)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技术) ③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劳动力) ④利润的刺激(资金)

比较: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地点

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

(2)、时间、行业:明朝中后期的棉纺织业

(3)、史实:“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所得报酬是按照“计日受值”的方式付给的,说明机户

与机工之间的雇佣关系,实质是商品货币关系。

(4)、发展状况:

A、明朝中后期:仅在江南一些地区、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清朝前期:在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后,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表现在:

①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②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分工细密;

③一些大商人向手工业生产投资。

④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也诞生了早期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5)、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A、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