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指标分析
综合财务分析指标
一、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4、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5、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
二、盈利能力分析:
1、主营业务毛利率=毛利(主营收入-主营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2、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企业基本获利能力
3、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4、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5、主营业务税金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
6、资产净利率=税后净利/平均总资产=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
8、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9、财务费用率=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10、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
三、营运能力分析
1、应收帐款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2、应收帐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365或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3、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4、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365或360)/存货周转率
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6、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365或360)/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7、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8、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
9、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模块4:统计分析-综合指标法
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
C、企业的设备台数
E、某企业月末职工人数
答案:1、ACE;2、AB;3、ACE
任务3:应用总量指标注意的问题
1. 对总量指标的实质,包括其含义, 范围作严格的确定 2. 计算实物总量指标时,要注意现象 的同类性
3. 要有同一的计量单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节首页
项目2 相对指标分析
子任务2:计算与应用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总体中各个构成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所得到的比值(即各部分占总体比重)。它说明总体的内部 构成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结构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100% 总体全部数值
注意: 1、以科学分组为基础 2、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且不可以互换。 3、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00%。
12 计划完成程度(%)= 100% 120% 10
用累计法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只要从计划期开始到某一时期 止,实际累计完成数达到了计划规定的累计数,就算完成了 计划。剩余的时间就是提前完成的时间。 计划提前完成时间 = 计划时间 — 自计划期初期实际累计数达到计划累计数的时 间 如某市“十五”计划规定,累计基本建设的投资额为50亿元, 截止到第四年末实际投资额已达50亿元,则提前1年完成计 划。
总量指标
案例2:1996年国家统计公报资料: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2366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67795亿元,工 业增加值28580亿元,钢产量10110万吨,粮食产 量49000万吨,年末人口数122389万人。 ——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等 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表现形式:绝对数
例题某商场销售洗衣机,1999年共销售60000万台, 年库存5000台, 则: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判断这两 个指标两种方法: 1. 从时间上(时期,时点) 2. 从可加性上(6000是一个累计结果,而5000则是一 次性的数据)
综合指标分析法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转换和标准化,以便于合 并和分析。
03 数据整理
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组、汇总等操作,以便于后 续的分析和报告。
信息汇总与归纳
01
信息汇总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得到全面的数据视图 ,便于后续分析。
02
信息归纳
将汇总后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取关键指标 和重要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缺乏灵活性
综合指标分析法通常采用固定的指标和算法,难以适 应不同组织和不同情况的需求。
局限性
综合指标分析法可能只关注一些表面现象,而忽略了 组织内部的深层次问题和本质原因。
改进方向与未来发展
简化方法
为了提高综合指标分析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以尝试简化方 法,例如减少指标数量、优化算法等。
个性化定制
VS
结果解释
对评估结果进行深入解读,指出评估对象 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或较差,并提出改进 建议。
05
分析结果的应用与建议
分析结果的应用范围与方式
用于决策支持
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制定政策、计划和决策的依据 ,帮助决策者了解整体情况并做出合理决策。
用于问题诊断
分析结果可以用
收集数据与整理信息
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
内部数据
来自公司内部的业务数据 、财务数据等。
网络数据
通过互联网获取的数据, 如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 体监测等。
外部数据
来自市场研究机构、政府 部门、行业协会等的数据 。
数据清洗与整理
01 数据清洗
去除重复、无效、错误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指标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01
验证指标体系的准 确性
通过实际数据验证指标体系的准 确性,确保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 反映分析目标的实际情况。
综合指标分析法
客户满意度是企业对客户满意程度的调查与评估,它反映的是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服 务的质量和价值。
员工满意度
员工满意度是员工对工作环境、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调查与评估,它反映的是企 业为员工提供的条件和机会。
综合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筛选标准
在确定分析指标时,需要考虑到指标的代表性、可操作性和可获得性,同时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和战略目标来确定筛选标准。
数据质量限制
数据来源和质量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主观性影响
分析结果可能受到分析师的主观判断和偏见的影响,难以完全 客观。
忽略非财务因素
综合指标分析主要关注财务指标,可能忽略其他重要的非财务 因素,如市场趋势、政策变化和竞争格局等。
05
综合指标分析法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企业绩效评估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综合指标分析法中,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对 其使用者提出的重要挑战。
综合指标分析法的未来前景
广泛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综合指标分析法将会得 到更广泛的运用,成为 政策制定、决策分析的 重要工具。
学术研究的热点
综合指标分析法的研究 将会成为经济学、社会 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热 点。
特点
03
04
05
1. 综合性:综合指标分 析法能够综合考虑多个 指标,而不是仅关注单 一指标,从而提供更全 面的评价结果。
2. 客观性:通过赋予不 同指标不同的权重,可 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各个 方面的贡献程度。
3. 可比性:综合指标分 析法可以用于不同对象 之间的比较,从而更好 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
案例三:行业对比分析
总结词
综合指标分析法能够有效地进行行业对比分析,通过选 取关键指标对不同行业进行比较,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 参考依据。
第3章 综合指标分析
总体 标志总量
说明总体各单 位标志值总和的 总量指标
对于一个总体,这种指标可能有多个
时 按 间 其 状 所 况 反 不 映 同 的 分
时期 指标
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 内变化过程的累计总量 时期指标
时点 指标
说明现象在某一时刻 上所处的水平状态总量 时点指标
计量单位
特点 具体、使用价值量 缺乏综合性能
众数 位置平均数 中位数 四分位数
种 类
数值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幂平均数
众数
概念
是指分布数列中频数最大或频率最 高的标志值,通常用Mo表示 。
计算方法
1. 未分组数据或单项式数列的众数
例3:某班级的一组学生在体育课的投篮考试 中所投中的篮球的个数分别为3、0、2、3、4、 7、9、7、3、5、7、6、7、3和10个,试求投 中个数的众数。
中位数
概念 计算方法
是指将全部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 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通常 用Me表示 。
1. 未分组数据或单项式数列的中位数
( 1)确定中间位置(n+1)/2。 (2)寻找数值
例6 某生活小区80户居民按家庭人口数分组资料:
按人口数分组(人) x 1 2 3 4 5 合 计 户 数(户) f 8 22 32 14 4 80 xf
练习3:某企业50名应聘者测试成绩如下图所 示,试求测试成绩的中位数。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2 6 7 7 2 6 2 1 8 3 2 2 4 8 8 4 6 3 2 8 5 7 3 1 6 0 9 4 6 1 2 2 3 5 0 4 5 1 5 8 8 5 6 6 0 6 5 9
抽象、价值量 具有高度综合性能 反映劳动量 具有综合性能
社会活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2019-2020年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和“拖拉”说再见,做得对的是()A.上课爱玩B.认真写作业C.不动脑筋2 . 我们现在会写字、会做手工、会跳绳……这些本领是()。
A.天生就有的B.后天学习的C.睡梦中获得的3 . 下列同学的行为,正确的是()。
A.小明见了老师主动问好B.老师在课堂上错怪了小刚,小刚当众顶撞老师C.同学不小心撞到了小壮,小壮非打同学不可4 . 马克思说:“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却是不容易的。
”以下能够帮助我们维护友谊的是()A.多交新朋友,冷落老朋友B.发生矛盾时主动先说“对不起”C.决不能先低头,这样会使我们没有尊严5 . 妈妈说,暑假要带我一起去云南旅游;期末考试时,我取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经过全体参赛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获得了拔河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观点是()A.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B.学校生活很丰富多彩C.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D.面对同一情况,每一个人的感觉都是一样的6 . 以下对于“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是()A.白日梦就是做不切实际的梦B.常常做白日梦的人是不务正业C.白日梦有时能够帮助我们放飞想象D.白日梦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二、填空题7 . 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8 . (______)泛滥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会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9 . 动手动脑,生活更 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 . 我们在学校里上课、做作业是学习,在家里洗碗、扫地就不是学习。
(______)11 . 爸爸妈妈都那么大了,就不用再学习了。
(______)12 . 每个人的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空间是相同的。
统计学第4章综合指标
直接观察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平均指标在统计分析中应用
描述统计
用平均指标描述数据的集中 趋势和一般水平,如用算术 平均数描述班级学生的平均 成绩。
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平均 指标,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 和联系,如比较不同班级的 平均成绩以评估教学效果。
推断统计
在总体分布未知的情况下, 利用样本平均指标对总体进 行推断,如通过样本均值推 断总体均值。
总量指标的作用
作为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总量指标种类与计算方法
总量指标的种类
01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 ,如年末人口数、股票价格等。
03
02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 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等。
04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直接计数法:对总体单位进行逐一计数, 然后汇总得到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种类与计算方法
结构相对指标
部分与总体之比,反映总
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之比,反映各部分之间的 比例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
同一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差异程度。
相对指标种类与计算方法
强度相对指标
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平均指标种类与计算方法
算术平均数
$bar{x} = frac{sum x}{n}$,其中$sum x$为所有数值之和,$n$为 数值个数。
几何平均数
$G = sqrt[n]{prod x_i}$,其中$prod x_i$为所有数值之积,$n$为 数值个数。
中位数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若数据量为奇数则取中间数,若数据量为偶数 则取中间两数的平均值。
综合分析指标
3.2.1 部门职责明确率= 职责明确可度量和可考核部门数/ 部门总数
3.2.2 岗位职责明确率= 职责明确可度量和可考核岗位数/岗位总数 3.2.3 生产人员作业率= 被观测正在作业的人次之和/ 被观测的人次总和 3.2.4 管理人员作业率= 被观测正在作业的人次之和/ 被观测的人次总和 3.2.5 最高决策班子平均年龄和年龄相对标准偏差 3.2.6 最高决策班子平均学历水平和学历相对标准偏差
11.企业是否建立并实施质量保证体系
12.企业是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13.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
14.企业内部组织间信息流通情况
15.企业主要装备与国际水平比较的情况 16.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程度 17.企业是否重视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8.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 19.职工参与创新活动情况 20.企业优势与劣势是那些。
五性分析方法
总资产报酬率 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 权益乘数 负债比率 所有者权益报酬率 销售利锐率 净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速动比率
销售收入增长率 流动比率
安全性 流动性
收益性
成长性
总资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税前利润增长率 固定资产增长率 人员增长率 产品成本降低率
生产性
固定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存款周转率
人均销售收 入 人均净利润 人均工资 人均资产总额
战略目标与经营结果分析
综合分析指标 1、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指标
1.1 财务效益状况 1.1.1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 / 平均资产总额 1.1.2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1.1.3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
3.4.6 人均收入对本地区平均水平的比率=本公司人均收入/本地区人均收入
综合指标分析法
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的毛利额与销售收入的比 例关系,毛利率正是其计算毛利额的依据。
区域经济发展评价
人均GDP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 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 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各 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人均GDP 越高,说明这个国家的国民越富有。
指标导致的片面性。
指标构建方法
01
02
03
主成分分析法
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指标 组合成一组各维度线性无 关的新指标,以提取研究 对象的主要特征。
层次分析法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层 次,逐层分析各指标的相 对重要性,并构建层次结 构模型。
熵值法
根据指标的变异程度计算 其熵值,从而确定各指标 的权重,适用于多指标综 合评价问题。
社会保障覆盖率
指享受社会保障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这 个比例越高,社会福利水平越能得到保障。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空气质量指数(AQI)
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其 数值越大、级别和类别越高、表征颜色越深 ,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 危害也就越大。
水质指数
通过数学方法将各种评价因子归一化,然后 计算其综合指数值。该指数可以宏观的、概
VS
失业率
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 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失业率 上升,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 有效的利用,失业者增加从而导致社会总 需求下降。
社会福利水平评估
人均可支配收入
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各种直接税、非税收入以 及储蓄后的余额,它反映了居民家庭的实际 购买力。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意味着社会 福利水平越好。
综合指标分析
综合指标分析:UNRISD的指标体系,PQLI指标体系,刘再兴指标体系UNRISD的指标体系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UNRISD的指标体系:(1)出生时的预期寿命;(2)人口中在2万人以上居民点居住的人口所占的比例;(3)人均每天动物蛋白质消费;(4)中小学入学人数总和;(5)职业教育入学人数;(6)每千人报纸发行份数;(7)每一居室平均居住人数;(8)职业人口中有电、水、煤气的人的比例;(9)工薪收入者在整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0)每个男性农业劳动者的农业产量;(11)人均电力消费;(12)人均钢材消费;(13)人均能源消费;(14)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15)人均外贸额。
前九项是社会指标,后六项是经济指标。
设立这个指标体系为了来综合反映社会的发展水平,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单一指标,只能衡量区域发展的某一方面,UNRISD的指标体系可以对整体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其中有些指标反映的是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如人均每天动物蛋白质消费,职业教育入学人数等;有些则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如每个男性农业劳动者的农业产量;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等。
其优点是坚持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速度与效益相结合、经济总量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因而更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反映的更为确切。
缺点是这些指标是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设计的,总是强调对产出的衡量,并且是根据结构变化而不是人民福利去衡量发展过程,在方法上包含着发展中国家必须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发展的假定,还有这些指标很难集中起来,以得到关于一个国家物质福利水平的全面评价。
PQLI指标体系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的指标体系:由一些容易获得并能够反映大多数人的不同基本需要的一系列指标组成的较为简便的综合指数,包括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等。
每个指标都由1~100之间的一个数字表示其好坏程度得分,1表示最坏,100表示最好。
第4章 综合指标分析法(二)
单项分布数列:求20名工人日产量的中位数
日 产量 (件) 14 x
15
16
17
18
合计
工 人人数 (人)
2f
4
8
5
1
20
向上累计 向下累计
人数
人数
2
20
6
18
14
14
19
6
20
1
-
-
排序:向上累计人数或向 下累计人数;
确定中间位置:(20+1)/2 =10.5位
确定中位数:第10.5位在 第三组,故他们日产量的 中位数是16件。
1.排序 2.计算中间位置(n+1)/2 3.确定中间位置的变量值--中位数 。
顺序数据的中位数
(例题分析)
甲城市家庭对住房状况评价的频数分布 解:这里的数据为
满意程度
甲城市
顺序数据。变量为
户数 (户) 百分比 (%) “满意程度”
非常不满意
24
不满意
108
一般
93
满意
45
非常满意
30
8
该城市中对住
不受极端值影响 具有不唯一性 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中位数 不受极端值影响
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均值
易受极端值影响 数学性质优良 数据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应用
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关系
均值<中位数<众数 均值 = 中位数 = 众数
众数< 中位数< 均值
左偏分布
对称分布
右偏分布
小结:集中趋势的度量
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
某企业60个工人的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
月工资 (元)
综合指标分析法
X XG XH
(四)众数 1.概念: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可近似地表明现 象的一般水平。
2.计算方法 (关键确定众数组,同时众数(M0)受邻组 次数的影响 )
M X f 2 f 1
0
L ( f 2 f 1)( f 2 f 3) i
工人月奖金
150—250 250—350 350—450 450以上
合计
人数
8 6 24 2 40
(五)中位数
1.概念:将总体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的各个数值按其大小 顺序排列,处于中点位置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
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2.确定方法 3.公式:
Me XL
f / 2 Sm 1 i
为了克服平均差的缺点可以先求出各个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将各项离差加以平方以消除离差的正负号然后再计算这些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其结果称为总体方差用2表示均方差用表示2公式
综合指标分析法
第一节 综合指标概述 第二节 总量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第三节 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第四节 平均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第五节 变异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A 说明总体的特征 B 反映事物性质的发展趋势,分析结构的演变规律。 C 反映总体的质量等情况是否合理 D 有助于分清主次,确定工作重点。
(三)比较相对数 1.含义:不同地区(单位)之间的同类指标静态对比得到
的综合指标。 2.表现形式:百分数、倍数、系数 3.公式:甲地区某类指标数值/乙地区同类指标数值 4.注意点:指标的可比性 (四)比例相对数 1.含义:反映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均衡
fm
工人月奖金
150—250 250—350 350—450 450以上
财务综合指标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公司财务数据的综合分析,全面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为决策层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成长能力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
二、盈利能力分析1. 盈利能力指标(1)毛利率:公司毛利率为XX%,较去年同期增长XX%,表明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和成本控制能力均有所提高。
(2)净利率:公司净利率为XX%,较去年同期增长XX%,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增强。
(3)净资产收益率: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XX%,较去年同期增长XX%,表明公司利用自有资金获取利润的能力增强。
2. 盈利能力分析(1)收入增长: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XX%,主要得益于产品销售价格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2)成本控制:公司成本费用控制效果明显,成本费用占收入比例较去年同期下降XX%,有利于提高盈利能力。
(3)投资收益:公司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增长XX%,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增加。
三、偿债能力分析1. 偿债能力指标(1)流动比率:公司流动比率为XX,较去年同期提高XX%,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2)速动比率:公司速动比率为XX,较去年同期提高XX%,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好。
(3)资产负债率:公司资产负债率为XX%,较去年同期下降XX%,表明公司负债水平降低,偿债能力增强。
2. 偿债能力分析(1)短期偿债能力: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主要得益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提高。
(2)长期偿债能力: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较好,主要得益于资产负债率的下降。
(3)融资结构:公司融资结构合理,债务融资比例适中,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
四、运营能力分析1. 运营能力指标(1)存货周转率:公司存货周转率为XX,较去年同期提高XX%,表明公司存货管理效率有所提高。
(2)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为XX,较去年同期提高XX%,表明公司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加快。
(3)总资产周转率: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为XX,较去年同期提高XX%,表明公司资产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第4章 综合指标法
1.计划任务数以绝对数形式表达 (1)短期计划完成情况检查 有两种不同算术法表示其计划完成的不同方面。其一是计划数与实际数是同 期的,则用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比较。其二是计划其中一段实际累计数与全期 计划数对比,用以说明计划执行的进度如何,为下阶段工作安排作准备。它的计算 公式是: 累计至本期止实际完成 数
4.2.2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 相对指标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不同,对比的基础不同,可以分为计划完成程度 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 相对指标几种。 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以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期内的实际数值与计划任务数 值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4.2
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只能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不能反映现象间的对比关系、现象的 内部结构、现象的计划完成情况,也不能反映现象的动态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计算相对指标。
4.2.1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及表现形式
1.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是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得到的反映现象数量关系的指标,也称 相对数。例如:人口的性别比例,人口密度,劳动生产率等。它是把两个具体的数 值抽象化,用以说明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所固有的数量对比关系和数量联系程 度,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2.相对指标的作用 首先,相对指标可使人们清楚地认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总 是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要分析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单从某一项指标是 很难对现象做出客观的正确的分析。
其次,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可以对比的基础,以使 统计分析更为有效。例如:甲、乙两企业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如下表4-2所示。
《物业统计》
社会活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社会活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社会活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程度和实力的重要体现。
评价一国或地区的社会活力,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社会活力的重要工具。
该指标体系应该包括诸如人口、经济、教育、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对社会活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一、人口因素人口因素是评价社会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
人口数量是反映社会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越多,其经济和科技水平越高,社会资源和市场需求越充足。
人口结构是指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
社会活力强的国家或地区应该具有人口结构合理、教育程度高、职业结构优化的特点。
此外,人口密度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高密度的人口容易引发社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评价社会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因素包括经济总量、GDP增长率、收入水平、就业率等。
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活力一般也比较强。
收入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活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高收入水平是社会活力强的一个显著标志。
三、教育因素教育因素是评价社会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包括受教育程度、教育资源、科研实力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也越强。
教育资源包括教育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的配备程度。
科研实力则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评价社会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资源。
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能够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活力。
文化产业是社会活力的另一个重要源泉。
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和就业增长。
五、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评价社会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不仅会危害人民健康和安全,还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也是评价其社会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综合指标分析
第五章 综合指标分析、单项选择题 1. A. 总量指标又称为(相对数指标 )B.平均数指标 C. 绝对数指标D.中位数指标 2. 总量指标是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 )A. 派生指标B. 基础指标C. 分析指标D.平均指标 3. 下列各项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 工资总额 B. 平均工资 C. 人口密度D.性别比例 4. 实物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A. 价值总量B. 劳动总量C. 货币总量D.使用价值总量5. 表示相对指标是用()A.绝对数 B. 相对数 C.平均数D. 序时平均数6. 反映总体的各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数量关系的综合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时期指标)平均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实际提咼14%,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
C. 117 %D. 1029. 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f 是( )A.总和量B.标志总量A.结构相对指标B.C. 时点指标D. 7. 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话机数量是( A .总量指标 B.C. 强度相对指标D.8.职工工资总额预定比去年提高12 %,.114%C. 权数D. 标志值10. 动态相对指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所代表的时期称为(、多项选择题 1. 时点指标的数值是( )A .不能加总 B可以汇总C. 间接计数的D.连续登记的E. 大小和时点间隔长短无关2. 下列各项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 .产品产量 B.年末人口数C. 总生产费用D.纳税总额E. 储畜存款金额3 . 在下列各项指标中是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均占有粮食产量C. 农业劳动生产率D . 产品单位成本E.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A. 基期B. 报告期C. 标准时间D.计划期 11. 中位数的标志值是总体中( )A. 出现次数最多的B. 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C. 调和平均数D.任一位置的12. 平均差和标准差是( )A. 平均指标B.统计绝对数 C. 统计相对数D 标志变异指标13. 各所有变量值都减去常数 A,那么算术平均数也()A. 增加常数AB. 不变C. 减少带数AD. 减去14. 任意变量取值是无限的, 如人的身高、体重和企业产量等,A. 任意型变量 B .连续型变量 C.离散型变量D. 整体型变量15 . .某单位职工的平均年龄为 32岁,这是对()的平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综合指标分析所谓综合指标分析就是将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等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揭示与披露,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
(一)综合指标分析的特点 P3921.指标要素齐全适当2.主辅指标功能匹配3.满足多方信息需要(二)综合指标分析方法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1)指标分解(参见教材394页的图12-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2)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其中: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从权益乘数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负债比率越高,权益乘数越高,即负债比率与权益乘数同方向变动。
(3)指标之间的关系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指标,是杜邦体系的核心。
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
营业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关系。
提高营业净利率是提高企业盈利的关键,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营业收入,二是降低成本费用。
总资产周转率揭示企业资产总额实现营业收入的综合能力。
企业应当联系营业收入分析企业资产的使用是否合理,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结构安排是否适当。
此外,还必须对资产的内部结构以及影响资产周转率的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
权益乘数反映所有者权益与总资产的关系。
权益乘数越大,说明企业负债程度越高,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偿债风险。
因此,企业既要合理使用全部资产,又要妥善安排资本结构。
【历年考题】(2005年)下列各项中,与净资产收益率密切相关的有()。
A.营业净利率B.总资产周转率C.总资产增长率D.权益乘数答案:ABD解析: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总资产增长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无关。
【历年考题】(2006年)在下列关于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和产权比率之间关系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B.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C.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D.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答案:C解析: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权益总额,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所以,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权益总额)=负债总额/权益总额=产权比率。
【历年考题】(2002年)已知某公司2001年会计报表的有关资料如下:资料金额单位:万元要求:(1)计算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的下列指标(凡计算指标涉及资产负债表项目数据的,均按平均数计算):答案:净资产收益率;答案:净资产收益率=500/[(3500+4000)÷2] ×100% =13.33%总资产净利率(保留三位小数);答案:总资产净利率=500/[(8000+10000)÷2] ×100%=5.556%营业净利率;答案:营业净利率=500/20000×100%=2.5%总资产周转率(保留三位小数);答案:总资产周转率(保留三位小数)=20000/[(8000+10000)÷2]=2.222(次)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10000+8000)÷2]/ [(4000+3500)÷2]=2.4(2)用文字列出净资产收益率与上述其他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式,并用本题数据加以验证。
答案: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2.5%×2.222×2.4=13.33%每股收益=净利润/平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每股净资产=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例题】某公司有关资料如下表。
单位:万元假定2003年、2004年每股市价均为4.8元。
要求:(1)分别计算2003年、2004年的如下指标(要求所涉及的资产负债表的数均取平均数):营业净利率;答案:2003年的营业净利率=3600÷28000=12.86%2004年的营业净利率=3780÷30000=12.6%总资产周转率;答案:2003年的总资产周转率=28000/[(28000+30000)÷2]=28000÷29000=0.972004年的总资产周转率=30000/[(30000+35000)÷2]=30000÷32500=0.92权益乘数;答案:2003年的权益乘数=资产平均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28000+30000)÷2]/ [(19500+22000)÷2] =29000÷20750=1.42004年的权益乘数=资产平均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32500÷23500=1.38平均每股净资产;答案:2003年的平均每股净资产=平均所有者权益÷普通股平均股数=20750÷18000=1.152004年的平均每股净资产=平均所有者权益÷普通股平均股数=23500÷18000=1.31每股收益;答案:2003年的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平均股数=3600÷18000=0.22004年的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平均股数=3780÷18000=0.21市盈率答案:2003年的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4.8÷0.2=242004年的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4.8÷0.21=22.86(2)用因素分析法分析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和平均每股净资产各个因素对每股收益指标的影响。
答案:现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各个因素对每股收益指标的影响:2003年度指标:12.86%×0.97×1.4×1.15=0.2 ①第一次替代:12.6%×0.97×1.4×1.15=0.197 ②第二次替代:12.6%×0.92×1.4×1.15=0.187 ③第三次替代:12.6%×0.92×1.38×1.15=0.184 ④第四次替代:12.6%×0.92×1.38×1.31=0.21 ⑤②-①=0.197-0.2=-0.003营业净利率下降的影响③-②=0.187-0.197=-0.01总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影响④-③=0.184-0.187=-0.003权益乘数下降的影响⑤-④=0.21-0.184=0.026 平均每股净资产增加的影响2.沃尔比重评分法(了解) P395沃尔比重评分法是指将选定的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作出评价的方法。
第四节业绩评价【例题】按照业绩评价体系,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包括()。
A.资本收益率B.净资产收益率C.营业利润率D.总资产报酬率答案:BD假如有一家企业实际净资产收益率为8%,则应该给多少分?评分指标值20×0.810.7%x 8%20×0.6 5.6%(x-12)/(16-12)=(8%-5.6%)/(10.7%-5.6%)综合评价报告(P406):综合评价报告是根据业绩评价结果编制、反映被评价企业业绩状况的文件,由报告正文和附件构成。
【本章总结】1.财务分析的含义、内容及其局限性2.财务分析方法的种类、含义、原理及应注意的问题3.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分析与计算方法4.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5.业绩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报告【本章历年考点】1、总资产报酬率(2004年综合题)2、速动比率(2005年综合题)3、流动比率(2005年单选题、2006年单项选择题)4、资产负债率(2004年综合题)5、资产周转率(2004年单选题、2004年综合题)6、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净资产收益率)(2004年单选题、2005年多选题、2005年综合题)7、每股收益(2005年单选题)8、市盈率(2005年判断题)9、产权比率(2004年综合题、2005年综合题)10、已获利息倍数(2004年综合题)11、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2004年综合题)12、资本积累率(2005年综合题)13、总资产增长率(2005年综合题)14、财务分析的内容(2006年单选题)15、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和产权比率之间关系(2006年单选题)16、综合财务指标体系要素(2006年多选题)17、趋势分析法(水平分析法)(2006年判断题)【历年考题评析】本章属于重点章。
本章是对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因此,掌握好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2007年教材的主要变化是:(1)增加长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或有负债比率和带息负债比率;(2)增加了其他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不良资产比率和资产现金回收率;(3)增加了获利能力评价指标:资本收益率;(4)增加了发展能力评价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和技术投入比率;(5)按照每股收益会计准则的要求,提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概念,同时对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作出规定;(6)新增第四节业绩评价。
本章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一般占11分左右。
每年不仅在客观题中分值较大,而且年年都要从计算题或综合题的考察中出现,因此要求考生要全面理解、掌握。
(一)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36000万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4000万元,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为8000万元。
假定没有其他资产,则该企业2003年的总资产周转率为()。
(2004年)A.3.0 B.3.4 C.2.9 D.3.2 [答案]A[解析]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本题中“假定没有其他资产”,所以平均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平均余额,所以2003年的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平均余额)=36000/(4000+8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