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ppt
合集下载
信用与信用工具PPT课件
![信用与信用工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0c7db90740be1e650e9acc.png)
汇款人自带或由银行寄给异地收款人,凭此向指定银 行兑取款项。
(三)支票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
账户上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四)信用证:有商业信用证和旅行信用证两种。
商业信用证是商业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支 付能力并保证支付的信用凭证。
旅行信用证又称货币信用证,是银行发给客户据以支取 现款的一种凭证。
人。
商业票据的贴现
• 贴现:商业票据的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卖 给银行,银行则按市场贴现利息率扣除自贴 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将票面余额支 付给持票人。
• 计算公式为: • 客户所得现金=票据面额(1—年贴现利率x未
到期天数/360天) •
(二)银行票据:有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两种。
银行本票是由银行签发,也由银行付款的票据。 银行汇票是银行开出的汇款凭证,它由银行发出,交由
第三章 信用
【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本质; 短期信用工具。
【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 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本章结构
• 第一节 信用的形式 第二节 信用工具
• 第三节 信用在现代 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 信用的形式
一、信用的产生 信用是一种体现着特定经济关系的
借贷行为。 信用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以偿还为前提;二是需要支付利息。
• 银行信贷,出口信贷,政府信贷,国际 金融机构信贷
国际信用类型
• (一)国际商业信用 1、来料加工 2、补偿贸易 (二)国际银行信用 1、出口信贷 2、进口信贷 (三)政府间信用 政府间信用通常是指财政部出面借款的信用形
式。
第二节 信用工具
• 一、信用工具概述
– 早期的信用是利用口头承诺方式进行的,后 来进一步发展为挂账信用形式,最后完善的 书面信用工具出现了。
(三)支票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
账户上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四)信用证:有商业信用证和旅行信用证两种。
商业信用证是商业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支 付能力并保证支付的信用凭证。
旅行信用证又称货币信用证,是银行发给客户据以支取 现款的一种凭证。
人。
商业票据的贴现
• 贴现:商业票据的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卖 给银行,银行则按市场贴现利息率扣除自贴 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将票面余额支 付给持票人。
• 计算公式为: • 客户所得现金=票据面额(1—年贴现利率x未
到期天数/360天) •
(二)银行票据:有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两种。
银行本票是由银行签发,也由银行付款的票据。 银行汇票是银行开出的汇款凭证,它由银行发出,交由
第三章 信用
【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本质; 短期信用工具。
【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 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本章结构
• 第一节 信用的形式 第二节 信用工具
• 第三节 信用在现代 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 信用的形式
一、信用的产生 信用是一种体现着特定经济关系的
借贷行为。 信用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以偿还为前提;二是需要支付利息。
• 银行信贷,出口信贷,政府信贷,国际 金融机构信贷
国际信用类型
• (一)国际商业信用 1、来料加工 2、补偿贸易 (二)国际银行信用 1、出口信贷 2、进口信贷 (三)政府间信用 政府间信用通常是指财政部出面借款的信用形
式。
第二节 信用工具
• 一、信用工具概述
– 早期的信用是利用口头承诺方式进行的,后 来进一步发展为挂账信用形式,最后完善的 书面信用工具出现了。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PPT课件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2f0dd8964bcf84b8d57b26.png)
高利贷信用是原始的、古老的信用形态, 借贷资本是现代资本运动形态。社会主义 信用是以银行信用为主体的全社会信用资 金的运动形式。
(一)高利贷信用
1.高利贷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高利贷信用是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高利贷信 用以贷款利息率特别高为特征。
产生:高利贷信用最初出现于原始公社末期。第 一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和 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使原始公社内部出现了私有 制和贫富之分。穷人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 资料,不得不向富人借贷,并被迫接受支付高额 利息的要求,这样就产生了高利贷。高利贷最初 是部分地以实物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货币关系 的发展,货币借贷才逐渐成为高利贷的主要形式, 并出现了专门从事货币贷放的高利贷者。
经济学解释:信用是和商品生产、货币经济 相联系的范畴,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 借贷行为。
所谓借贷行为,是指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把商 品或货币暂时让渡(即贷)出去,根据约定的时间, 到期由商品或货币的借入者,如数归还并附带一 定数额的利息。
所以,信用具有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这两个特征 。
由于信用具有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这两个特征, 就使得信用具有了与一般商品交换不同的价值运 动形式。一般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商品的所有 权通过交换而发生转移,买卖双方都保留价值, 货币在其中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而借贷行 为则不然,贷出时,价值作单方面转移,由贷者 让渡出价值,但保留所有权;归还时,价值也是 作单方面转移,并且借者除了归还本金外,还要 支付利息,货币在其中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3.高利贷信用的作用 高利贷信用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 用:
第一,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高利贷信用是促使自 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第二,高利贷信用的高利盘剥破坏和阻碍了生产力 的发展。
(一)高利贷信用
1.高利贷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高利贷信用是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高利贷信 用以贷款利息率特别高为特征。
产生:高利贷信用最初出现于原始公社末期。第 一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和 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使原始公社内部出现了私有 制和贫富之分。穷人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 资料,不得不向富人借贷,并被迫接受支付高额 利息的要求,这样就产生了高利贷。高利贷最初 是部分地以实物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货币关系 的发展,货币借贷才逐渐成为高利贷的主要形式, 并出现了专门从事货币贷放的高利贷者。
经济学解释:信用是和商品生产、货币经济 相联系的范畴,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 借贷行为。
所谓借贷行为,是指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把商 品或货币暂时让渡(即贷)出去,根据约定的时间, 到期由商品或货币的借入者,如数归还并附带一 定数额的利息。
所以,信用具有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这两个特征 。
由于信用具有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这两个特征, 就使得信用具有了与一般商品交换不同的价值运 动形式。一般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商品的所有 权通过交换而发生转移,买卖双方都保留价值, 货币在其中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而借贷行 为则不然,贷出时,价值作单方面转移,由贷者 让渡出价值,但保留所有权;归还时,价值也是 作单方面转移,并且借者除了归还本金外,还要 支付利息,货币在其中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3.高利贷信用的作用 高利贷信用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 用:
第一,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高利贷信用是促使自 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第二,高利贷信用的高利盘剥破坏和阻碍了生产力 的发展。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ppt(74张)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ppt(74张)](https://img.taocdn.com/s3/m/bcfc2928a417866fb94a8e2b.png)
❖ 一、信用的含义 ❖ 二、信用的本质 ❖ 三、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的含义
❖ 一般而言,信用一词,包含三层含义: ▪ 其一,信用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 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的行为准则。 ▪ 其二,信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含义,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 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金即 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 ▪ 其三,信用在法律方面的含义,即依法可以实现的利益期待 ,当事人违反诚信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 实生活中,合同债权、担保、保险、票据等均以信用为基础 ,同时,诚信也是民商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四、信用的发展
▪ 从内容上看:
• 商品赊销——货币借贷 • (银行信用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
▪ 从历史演变看:
• 高利贷(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借贷资本(资本主 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 从信用凭证看: • 口头信用、帐面信用——书面信用(信用工具)
▪ 从存在的形式看:
•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企业信用、民间信用、信托、租赁等等。
❖ 一、商业信用 ❖ 二、银行信用 ❖ 三、国家信用 ❖ 四、消费信用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ppt74页)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是指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 中,以延期付款或预付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具体方式如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预 付货款及补偿贸易等。
(一)商业信用的特点 ①信用主体是厂商:信用双方当事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因此, 是直接信用。 ②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提供的是处于再生产过程 中的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的一部分。 ③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商业信用的供求受经济景气 状态的影响,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增长,产业资本扩大,商 业信用的规模扩大。
一、信用的含义
❖ 一般而言,信用一词,包含三层含义: ▪ 其一,信用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 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的行为准则。 ▪ 其二,信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含义,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 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金即 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 ▪ 其三,信用在法律方面的含义,即依法可以实现的利益期待 ,当事人违反诚信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 实生活中,合同债权、担保、保险、票据等均以信用为基础 ,同时,诚信也是民商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四、信用的发展
▪ 从内容上看:
• 商品赊销——货币借贷 • (银行信用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
▪ 从历史演变看:
• 高利贷(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借贷资本(资本主 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 从信用凭证看: • 口头信用、帐面信用——书面信用(信用工具)
▪ 从存在的形式看:
•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企业信用、民间信用、信托、租赁等等。
❖ 一、商业信用 ❖ 二、银行信用 ❖ 三、国家信用 ❖ 四、消费信用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ppt74页)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是指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 中,以延期付款或预付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具体方式如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预 付货款及补偿贸易等。
(一)商业信用的特点 ①信用主体是厂商:信用双方当事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因此, 是直接信用。 ②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提供的是处于再生产过程 中的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的一部分。 ③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商业信用的供求受经济景气 状态的影响,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增长,产业资本扩大,商 业信用的规模扩大。
信用与信用工具知识(ppt 43页)
![信用与信用工具知识(ppt 43页)](https://img.taocdn.com/s3/m/627df4ed84868762caaed56f.png)
长期信用工具:
• (1)股票:普通股和优先股
• (2)债券: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 债券
不定期信用工具:
• (1)银行券:以商业票据向银行贴现而产 生的银行票据,是由商业信用工具转化而 来的银行信用工具。 先是黄金保证,后来是信用保证。
• (2)纸币
• 商业信用 • 银行信用 • 国家信用 • 消费信用 • 民间信用 • 国际信用
• 最早的信用活动——实物借贷(physical credit) • 当货币产生后——货币借贷(monetary credit)
• 三阶段:1)尚未工具化的信用—口头承诺
•
2)尚未流动化的信用
•
3)流通的信用
四 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 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 调节经济结构,调配经济资源 • 加速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发展
• 金融:通过货币的有偿让渡促使价值增值 的运动。
• 广义的金融--指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总和。
• 包括:货币发行、流通与回笼;
货币资金的借贷; 票据的承兑、贴现; 债券、股票等证券的发行和转让; 投资基金的筹集与运用; 外汇的买卖
• 金融学的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学、 金融经济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 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数理金融学、 金融计量经济学等。
本章结构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现代信用形式 第三节 资金融通(略) 第四节 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一、信用(credit)的概念
信用: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 借贷行为。
其本质是:
1.信用是经济上的借贷行为,体现着债权债务关系 即信用关系。
第2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PPT课件
![第2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d8777f650e52ea551898ff.png)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13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 2、商业信用的特点:
– 借贷双方都必须是企业,是直接信用 – 借贷行为和商品的买卖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 – 一般而言,商业信用的动态和产业资本的周转动态是一致的
• 3、商业信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 商业信用的作用:直接、便利 –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规模、方向和期限 – 商业信用的弊端:盲目、自发、分散 – 如何克服商业信用的弊病--银行信用
2020/11/18
2-14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直接信用
纱厂
直接信用
布厂
╳
木材厂
╳
╳
╳
直接信用
家具厂
2020/11/18
2-15
货币银行学
2020/11/18
2-2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录
• 第一节 信用概述 • 第二节 信用形式 • 第三节 信用工具 •
2020/11/18
2-3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 信用概述
• 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 •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三、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间接信用
纱厂 木材厂
Bank
间接信用
布厂 家具厂
2020/11/18
2-16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 4、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96c9688762caaedc33d408.png)
5.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2021/7/28
14
银行信用的地位
银行
各方面都完全克服了局限性,所以远
比商业信用更具优势,因而成为现代
信用体系的主体。但两者并不是取代
或竞争关系,而是良性的互补关系,
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必要的补充,是
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本章主要内容
信用及其职能 信用形式 信用工具
2021/7/28
1
第一节 信用及其职能
一、信用的定义与特征
经济学领域中 的信用是从属 于商品货币的 一个经济范畴 ,是指经济活 动中的借贷行 为,是以偿还 为条件的价值 的特殊运动形 式。
2021/7/28
1.信用主体:人的要素,包括当事人及
(1)自然经济解 体与商品货币关 系发展; (2)破坏和阻 碍生产力发展; (3)雇佣劳动 后备军 + 巨额资 本积累。
6
2.现代信用的形成 三种原因
产业资本循环 中的资金余缺
余:固定资 产折旧 闲置 流动资金 待 转化的剩余价 值
缺:固定资 产更新 补充 流动资金 追 加生产资本
2021/7/28
1.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物的借贷形式;
特 2.是一种货币信用与物品信用相结合的信用形式;
征 3.超前获得使用价值,滞后支付租金;
2021/7/28 4.双方的经济关系是以契约固定下来的。
23
租赁信用的功能
对承租人的功能
对出租人的功能
融通资金; 减少资金占用; 提高资金流动 性; 表外融资; 避免设备陈旧 过时的风险; 获得专业性管 理服务。
20
消费信用
1.类似商业信用:汽车贷款/财务公司—分期付款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金融学概论》PPT课件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金融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58d2f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4.png)
1.2信用的含义
❖ 广义:诚信,属于道德范畴,即通过诚实履 行自己的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 狭义: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债权债务关系),属于经济范畴,是价值
运动的特殊形式。即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把 商品和货币让渡给需要者并约定一定时间由 借者还本付息的行为。
影响信用的因素
❖ 从受信人角度看,有两个因素对信用有 影响:
第四节 信用工具
4.1信用工具概述
❖ 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指以书面形式发 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债务双方权利和义 务,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其特征如下:
❖期限性/偿还性:特例——股票无偿还期 ❖流动性——变现能力 ❖风险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收益性:与风险性正相关
信用工具的种类
❖ 根据融通资金的方式分为直接金融工具 (非金融机构发行)和间接金融工具(金 融机构发行)
票和一种债权债务凭证,是政府、金 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债务人向债权人筹 集资金时所发行的,承诺按一定利率支 付利息并按照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 资本证券。
❖ 按发行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债券、 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
政府债券
❖ 是政府发行并负责还本付息的债务凭证 ❖ 按发行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
❖ 根据是否可转让分为可转让公司债券和不可 转让公司债券
❖ 根据是否记名分为记名公司债券和不记名公 司债券
金融债券
❖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 行的债券。
❖ 特点:发行金融债券所筹集的资金一般 具有专门用途,而且期限较长,这是和 金融企业的经营特点相关的。
4.2.3股票
❖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 者的股东身份,并据以获得股息的凭证
履约能力——经济上 履约意愿——道德上
货币银行学之信用与信用工具powerpoint96页.pptx
![货币银行学之信用与信用工具powerpoint96页.pptx](https://img.taocdn.com/s3/m/6fa732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6.png)
1993年11月,上海银信服务公司成立,它是我国首家办
理个人消费品分期付款业务的消费信用服务公司。
近年来,分期付款主要用于购买汽车。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点 二十六分。
(1)个人住房贷款:是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 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
贷款对象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的自然人
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点 二十六分。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 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 其父子。
” --司马光《资治通鉴》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点 二十六分。
规模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最高界限不超过全社会 经营者现有的资本总额。
方向上的局限性。只能由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 业提供信用。
信用能力的局限性。容易形成社会债务链。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点 二十六分。
福特玛、诺玛特、家谊岛内价、美国花购 物中心、常平香港商贸城……接近年关, 不断有商家败走麦城事件发生。
1)信用制度及信用管理体系. 2)建设的核心。 3)信用制度的功能。 4)信用制度的模式。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点 二十六分。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政府与市
场的功能分析,构建我国的信用制度模式。 是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信用制度,以社会为 主体。
我国的征信管理职能在中国人民银
行的征信管理局。分别设有个人征信系统 和企业征信系统。
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5-01-13 11:39:09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点 二十六分。
而在业界不断发出“下一个阵亡者是谁”的追问 时,部分愤怒而悲观的供应商在积聚血本无归的怨 气,再加之年前员工工资发不出而引发局部不安, 超市倒闭涉及面之广似乎已经超出了“工商”矛盾 的范畴。
《信用和信用工具》PPT课件
![《信用和信用工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adfcc6b52acfc788ebc934.png)
精选PPT
11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二、现代主要信用形式 按照借贷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不同,现代
信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国家信用 4.消费信用 5.民间信用 6.国际信用
精选PPT
12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与商品销售相联
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已达16.2 亿张。
精选PPT
25
第二节 信用形式
2、分期付款 1993年11月,上海银信服务公司成立,它
是我国首家办理个人消费品分期付款业 务的消费信用服务公司。 分期付款主要用于大型商品。
精选PPT
26
第二节 信用形式
3、消费信贷
(1)个人住房贷款:是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 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
2、改革开放后的国家信用
第一阶段:1981——1988年,国债期限为五年。
特征:摊派购买;国债期限结构单一;国债市场
开放后,黑市交易猖獗,国库券的形象受到影
响。
精选PPT
19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第二阶段:1989——1993年,国债期限为三年 特征:国债的市场化建设处于探索阶段;二级市
场发展缓慢;国债市场监管与清算制度不完善。 第三阶段:1994年以后的国家信用。 1994年,国库券的期限结构实现多样化。 1995年,国库券规范为三种:凭证式、无记名式
2、发行国际债券:包括外国债券和欧洲债 券等。
精选PPT
31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概述: 1、定义: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以
局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 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 2、特征: 返还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运动。
A.偿还 答:AD
B.交换
C.盈利
D.付息
2.信用是( )。
A.买卖行为 答:D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3.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债权债务关系 B.偿还和付息 C.价值运动 D.借方和贷方 答:B
10
第二节 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的主要目的表现在: 1.弥补财政赤字
四种方法:发行货币、向银行透支、举借外债和举借 内债(后两种方法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 2.满足国家投资资金的需要
❖ 国家信用的典型形式: (1)国库券 是指政府为解决财政先支后收的矛盾而发行的短期债券 。 (2)中长期公债券 是指政府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政府 债券 。
❖ 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信贷的总称,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 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 信用活动的构成要素: ❖ 1.债权人与债务人
▪ 债权人(Creditor),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 ▪ 债务人(Debtor),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受信。 ▪ 债务人遵守承诺,按期还本付息,称为守信。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的优势表现为: 1.在信用规模上具有优势
聚集闲置货币资本和货币储蓄 2.在授信方向上具有优势
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互为补 充,共同发展。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Fiscal Credit),是以国家作为债务人,从社 会上筹措资金满足财政需要的一种信用形式。
❖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私有制 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 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中,信用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不同经
济主体存在各自的经济利益目标。 2.信用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调剂资金余缺的需要 盈余单位将剩余资金借给赤字单位,后者到期必须归还,
并且附带一定的利息。
悉各种信用工具。
第一节 信用概述
❖ 一、信用的含义 ❖ 二、信用的本质 ❖ 三、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的含义
❖ 一般而言,信用一词,包含三层含义: ▪ 其一,信用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 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的行为准则。 ▪ 其二,信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含义,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 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金即 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 ▪ 其三,信用在法律方面的含义,即依法可以实现的利益期待 ,当事人违反诚信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 实生活中,合同债权、担保、保险、票据等均以信用为基础 ,同时,诚信也是民商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 2.时间间隔 有资金转移的时间间隔,是构成货币单方面让
渡与还本付息的基本条件。
❖ 3.信用工具 信用关系的证明和载体,如债券、票据等
二、信用的本质特征
❖ 信用的根本特征: ▪ 偿还性
❖ 具体: ▪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 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 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三、信用的产生
❖ 到1968年国家内外债全部还清。1969年停 止发行全国性国债。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宣布我国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2、改革开放后的国家信用
第一阶段:1981——1988年 特征:摊派购买;国债期限结构单一; 国债市场开放后,黑市交易猖獗,国库券的形象受
四、信用的发展
▪ 从内容上看:
• 商品赊销——货币借贷 • (银行信用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
▪ 从历史演变看:
• 高利贷(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借贷资本(资本主 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 从信用凭证看: • 口头信用、帐面信用——书面信用(信用工具)
▪ 从存在的形式看:
•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企业信用、民间信用、信托、租赁等等。
(二)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①受商品资本规模的限制 ②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只能由生产者提供给商品 的需求者) ③分散化,国家调节机制对其控制能力弱,甚至与央 行调节措施的目的完全相反(债务链)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Banking Credit),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形式。 其特点如下: 1.银行信用的主体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一种间接信用 存款——银行——贷款(间接信用) 银行只是货币资本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一个中介,在信用活动 中仅仅充当中介作用。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完全一致:银行信用与产业资 本的变动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经济危机时反而对银行信用 的需求增加。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ppt
第一篇 导论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ppt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2
本章学习目标
❖ 1.掌握信用概念的含义及其本质特征,了解信 用的产生和发展;
❖ 2.掌握主要信用形式的概念、特点及其作用; ❖ 3.掌握信用工具的概念、特征和主要类型,熟
❖ 一、商业信用 ❖ 二、银行信用 ❖ 三、国家信用 ❖ 四、消费信用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是指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 中,以延期付款或预付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具体方式如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预 付货款及补偿贸易等。
(一)商业信用的特点 ①信用主体是厂商:信用双方当事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因此, 是直接信用。 ②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提供的是处于再生产过程 中的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的一部分。 ③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商业信用的供求受经济景气 状态的影响,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增长,产业资本扩大,商 业信用的规模扩大。
国库券
发行目的
弥补财政季节性、临时性 收支不一致
还本付息的来源 以国库收入支付(借新债
还旧债)
期限不同
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券
公债券
弥补财政长期赤字或刺激 经济增长
国债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 收益
中长期债券
我国的国家信用
1、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国 家信用简史
❖ 1950年,发行人民胜 利折实公债。
❖ 1954——1958年发行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A.偿还 答:AD
B.交换
C.盈利
D.付息
2.信用是( )。
A.买卖行为 答:D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3.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债权债务关系 B.偿还和付息 C.价值运动 D.借方和贷方 答:B
10
第二节 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的主要目的表现在: 1.弥补财政赤字
四种方法:发行货币、向银行透支、举借外债和举借 内债(后两种方法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 2.满足国家投资资金的需要
❖ 国家信用的典型形式: (1)国库券 是指政府为解决财政先支后收的矛盾而发行的短期债券 。 (2)中长期公债券 是指政府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政府 债券 。
❖ 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信贷的总称,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 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 信用活动的构成要素: ❖ 1.债权人与债务人
▪ 债权人(Creditor),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 ▪ 债务人(Debtor),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受信。 ▪ 债务人遵守承诺,按期还本付息,称为守信。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的优势表现为: 1.在信用规模上具有优势
聚集闲置货币资本和货币储蓄 2.在授信方向上具有优势
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互为补 充,共同发展。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Fiscal Credit),是以国家作为债务人,从社 会上筹措资金满足财政需要的一种信用形式。
❖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私有制 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 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中,信用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不同经
济主体存在各自的经济利益目标。 2.信用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调剂资金余缺的需要 盈余单位将剩余资金借给赤字单位,后者到期必须归还,
并且附带一定的利息。
悉各种信用工具。
第一节 信用概述
❖ 一、信用的含义 ❖ 二、信用的本质 ❖ 三、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的含义
❖ 一般而言,信用一词,包含三层含义: ▪ 其一,信用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 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的行为准则。 ▪ 其二,信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含义,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 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金即 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 ▪ 其三,信用在法律方面的含义,即依法可以实现的利益期待 ,当事人违反诚信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 实生活中,合同债权、担保、保险、票据等均以信用为基础 ,同时,诚信也是民商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 2.时间间隔 有资金转移的时间间隔,是构成货币单方面让
渡与还本付息的基本条件。
❖ 3.信用工具 信用关系的证明和载体,如债券、票据等
二、信用的本质特征
❖ 信用的根本特征: ▪ 偿还性
❖ 具体: ▪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 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 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三、信用的产生
❖ 到1968年国家内外债全部还清。1969年停 止发行全国性国债。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宣布我国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2、改革开放后的国家信用
第一阶段:1981——1988年 特征:摊派购买;国债期限结构单一; 国债市场开放后,黑市交易猖獗,国库券的形象受
四、信用的发展
▪ 从内容上看:
• 商品赊销——货币借贷 • (银行信用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
▪ 从历史演变看:
• 高利贷(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借贷资本(资本主 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 从信用凭证看: • 口头信用、帐面信用——书面信用(信用工具)
▪ 从存在的形式看:
•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企业信用、民间信用、信托、租赁等等。
(二)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①受商品资本规模的限制 ②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只能由生产者提供给商品 的需求者) ③分散化,国家调节机制对其控制能力弱,甚至与央 行调节措施的目的完全相反(债务链)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Banking Credit),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形式。 其特点如下: 1.银行信用的主体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一种间接信用 存款——银行——贷款(间接信用) 银行只是货币资本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一个中介,在信用活动 中仅仅充当中介作用。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完全一致:银行信用与产业资 本的变动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经济危机时反而对银行信用 的需求增加。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ppt
第一篇 导论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ppt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2
本章学习目标
❖ 1.掌握信用概念的含义及其本质特征,了解信 用的产生和发展;
❖ 2.掌握主要信用形式的概念、特点及其作用; ❖ 3.掌握信用工具的概念、特征和主要类型,熟
❖ 一、商业信用 ❖ 二、银行信用 ❖ 三、国家信用 ❖ 四、消费信用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是指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 中,以延期付款或预付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具体方式如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预 付货款及补偿贸易等。
(一)商业信用的特点 ①信用主体是厂商:信用双方当事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因此, 是直接信用。 ②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提供的是处于再生产过程 中的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的一部分。 ③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商业信用的供求受经济景气 状态的影响,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增长,产业资本扩大,商 业信用的规模扩大。
国库券
发行目的
弥补财政季节性、临时性 收支不一致
还本付息的来源 以国库收入支付(借新债
还旧债)
期限不同
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券
公债券
弥补财政长期赤字或刺激 经济增长
国债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 收益
中长期债券
我国的国家信用
1、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国 家信用简史
❖ 1950年,发行人民胜 利折实公债。
❖ 1954——1958年发行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