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

合集下载

菊科花序类型

菊科花序类型

菊科花序类型
菊科(Asteraceae)是植物界中最大的科之一,包括了许多美丽的花卉品种。

菊科植物的花序类型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首先,菊科植物的最常见花序类型是头状花序,也叫做复合花序。

在这种花序中,许多小花组成一个整体,看起来像是一个单一的大花朵。

头状花序的中央是较大的中央花,周围则是一圈较小的边缘花。

这种类型的花序在菊科植物中非常常见,例如菊花和向日葵都属于头状花序的类型。

其次,菊科植物还有伞形花序,这种花序的花朵呈伞状排列。

伞形花序的中央花先开放,然后外围的花朵逐渐开放,最后整个花序形成一个美丽的伞状。

马齿菊就是一种具有伞形花序的花卉。

另外,菊科植物中还有穗状花序。

穗状花序的花朵呈线状排列,整个花序像一个细长的穗子。

例如,金鱼草就是一种具有穗状花序的菊科植物。

此外,菊科植物还有盖状花序和伞房花序等其他类型。

盖状花序的花朵排列成圆锥形,最上面的花先开放,然后逐渐向下开放。

伞房花序则是花朵呈伞状排列,但与伞形花序不同的是,伞房花序的花梗长度
不一致,形成了层次感。

总而言之,菊科植物的花序类型繁多,每一种类型都展现出了不同的美丽和生命力。

无论是头状花序、伞形花序还是穗状花序,它们都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花卉世界,值得我们欣赏和研究。

菊科植物的结构与进化

菊科植物的结构与进化

菊科植物的结构与进化菊科是被子植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约1000 属,25000—30000 种,中国有200 余属,2000 余种。

同时菊科植物也是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无论是从炎热的热带、水热充沛的亚热带到冬季严寒的寒温带,还是从海拔为零的黄浦江边到海拔达5000 米的青藏高原,都有菊科植物分布。

菊科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大科,化石仅出现于第三纪的渐新世,同时也是双子叶植物中进化地位最高的一个科。

其进化性在菊科植物的结构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菊科植物绝大多数是草本,只有少数为灌木或乔木。

比如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var. radiate) ,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广布于路边、荒草坡。

经过春季的营养生长期后,夏季就进入快速的繁殖期,严寒的冬季到来时果实早已成熟。

这时种子进入休眠期,等待下一年春暖花开时再萌发。

而青藏高原风毛菊属植物生长周期更短,比如星状雪兔子(Saussurea stella),5 月份高原冰雪融化后,植物种子迅速萌发,经过2个月的生长,7 月份时高原上已形成由菊科植物为主的五花草甸,10 月雪季来临时,种子已成熟进入冬眠,5 个月就完成生活史。

多年生的草本菊科植物也有自己独特的抵御寒冬方式。

比如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冬季来临时,地上部分会枯萎,但地下富含淀粉的块茎不会死而进入休眠状态,待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地下茎再发芽长成植物体。

这比树木只靠掉叶子过冬,树干受冻受威胁要好得多。

菊科植物的生活习性,降低了严寒冬季极端天气对植物的影响。

这也是菊科植物分布较广的一个原因。

菊科植物具似花结构的头状花序及虫媒传粉。

人们常说“朵朵葵花向太阳”,所指的葵花其实是菊科植物的头状花序结构。

因头状花序形态特殊,常常被误认为是一朵花。

在植物的进化中,异花传粉可以避免近亲繁殖,提高子代遗传多样性,因此异花传粉被认为是一种进化的传粉方式。

而正是头状花序特殊的结构,才促成了菊科植物异花传粉的实现。

菊花是什么植物

菊花是什么植物

菊花是什么植物?
菊花是一种被子植物,属于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它的花朵多样,色彩丰富,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文化内涵。

菊花原产于中国,经过年的驯化历史,已经培育出了众多品种,既有观赏价值也有药用价值。

菊花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在18-21摄氏度之间。

它的地下根茎耐旱,但最忌积涝,喜欢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菊花对土壤的酸碱度适应性较强,能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最佳pH值在6.2-6.7之间。

菊花是短日照植物,需要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而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较低的夜温(约10摄氏度)则适于花芽发育。

菊花的株高一般为20-200厘米,茎部直立,分枝或不分枝,基部半木质化。

单叶互生,呈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

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花色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等多种颜色。

菊科的花程式

菊科的花程式

菊科的花程式一、简介1.1 菊科植物的特点菊科(Asteraceae)是一大而广泛分布的植物科,其下包括的植物种类繁多,被广泛应用于花卉园艺和药用植物领域。

菊科植物的共同特点是花序由多个花朵围绕在一个扁平的花盘上,形成特殊的花序结构。

1.2 菊科植物的花程式菊科植物的花程式指的是花朵的开放过程,通常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不同的花序结构和颜色。

花程式在园艺上被广泛利用,可以控制花朵开放的时间和花序的形态,使花卉园艺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二、菊科植物的花程式分类2.1 单层开放在单层开放的花程式中,花朵同时开放,花序呈现平面状。

这种花程式通常在菊科植物中较为常见,如伞形花序的菊花等。

单层开放的花程式给人以饱满和丰富的感觉,适合用于花坛和景观设计。

2.2 渐开式渐开式花程式是指花序中的花朵逐渐开放,形成层次感和变化。

通常会在花序的中心花朵最先开放,然后向外层逐渐开放。

这种花程式给人以温和和和谐的感觉,适合用于植物装饰和创意花艺设计。

2.3 向心开放向心开放的花程式是指花朵从外部向内部逐渐开放,中心的花朵最后开放。

这种花程式给人以动感和层次感,常被用于花束和插花设计。

菊科植物中的向心开放花程式常出现在蒿属植物中。

三、菊科植物的花程式调控3.1 外源因素的调控菊科植物的花程式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研究表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可以促进花朵的开放和花序结构的形成。

不同的菊科植物对外源因素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花卉栽培中需要根据具体植物的需求进行调控。

3.2 内源因素的调控菊科植物的花程式受到内部因素的调控,如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调节。

植物激素参与了花朵的开放过程和花序结构的形成。

通过合理的激素处理可以改变花朵开放的时间和形态,实现花程式的调控。

菊科植物中的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乙烯等。

3.3 人工调控花程式人工调控花程式是指通过特定的园艺技术手段来控制花朵的开放时间和花序的形态。

在菊科植物中,常用的调控方法包括温度调控、光照调控、植物激素处理等。

菊科植物主要特征

菊科植物主要特征

菊科植物主要特征
菊科植物(Asteraceae)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包含大
约26000多个物种。

它们的主要特征如下:
1. 花序:菊科植物的花由许多小花组成,集合在一个特殊的花序结构中,称为头状花序。

每个小花都被包裹在一片称为苞片的结构中,使整个头状花序看起来像一个大花。

头状花序中的小花通常分为两种类型:辐线状花(周边花)和管状花(中央花)。

2. 花冠:菊科植物的花冠一般为管状花冠,由5个合生花瓣组成。

辐线状花的花冠往往为辐射状,花瓣数目较多。

3. 雄蕊:菊科植物的雄蕊数目多,通常固定在管状花冠的顶部。

4. 花粉:菊科植物的花粉颗粒通常为单个或几个连在一起的球状颗粒。

5. 雌蕊:菊科植物的雌蕊数目少,通常只有一个。

子房位于雌蕊底部,通常有一个成熟的子房。

6. 果实:菊科植物的果实多样,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可以是坚果、瘦果、翅果、坛果等等。

7. 叶片:菊科植物的叶片通常为互生或对生,具有扁平的形状。

叶的边缘通常带有锯齿、细齿或类似于羽状的裂片。

总的来说,菊科植物以它们的头状花序、特殊的花冠形状和多样的果实类型等特征而闻名。

菊花的基础结构

菊花的基础结构

菊花的基础结构
菊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它属于菊科,学名为Chrysanthemum。

菊花的基础结构包括根系、茎、叶子和花朵。

1. 根系:菊花的根系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

主根是从种子中生长出来的主要根部,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侧根则是从主根延伸出来的次要根部,增加植物对土壤的吸收面积。

2. 茎:菊花的茎呈直立状,通常具有分枝。

茎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植物的其他部分,并输送水分和养分。

菊花的茎可以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种类型。

地上茎生长在土壤以上,承载着叶子和花朵;而地下茎则生长在土壤下方,起到储存养分和繁殖的作用。

3. 叶子:菊花的叶子呈羽状复叶,叶柄较长。

每个叶子由多个小叶片组成,小叶片之间呈对生排列。

叶子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叶绿素吸收阳光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4. 花朵:菊花的花朵通常由花盘和花托组成。

花盘是花朵的中心部分,由许多小花组成,每个小花都有自己的花瓣、雄蕊和雌蕊。

花托是花盘的底部,起到保护花朵的作用,并且可以改变花朵的形状和颜色。

菊花的花朵形态多样,有单瓣、重瓣和菊石等不同类型。

总之,菊花的基础结构包括根系、茎、叶子和花朵,这些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菊花的生长、开花和繁殖等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1。

菊科植物特征

菊科植物特征

菊科植物特征
菊科是一个大型的植物科,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

菊科植物通常是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或攀援植物,也有少数品种是藤本植物。

该科植物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花形态:菊科植物的花大多为头状花序,即众多花朵集中在一个花托上形成的大型花序。

花朵通常为管状花,花冠有5个花瓣,花萼有5个小叶,花粉较多,花柱分裂成两个。

2. 叶形态:菊科植物的叶子多为互生或对生,有些品种是基生或簇生。

叶子的形态多样,有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对生单叶、互生单叶等等。

3. 植物高度:菊科植物的高度从几厘米到数米不等,有些品种甚至可以攀爬到几十米高的树上。

4. 种类繁多:菊科植物的种类非常繁多,全球约有23000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长环境要求。

除了具备以上特征之外,菊科植物还具有抗旱、耐寒、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因此在园林绿化、药用、食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 1 -。

菊科检索表

菊科检索表

菊科检索表引言菊科(Asteraceae)是被子植物门中最大的科之一,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和药用植物。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菊科植物的检索表,以帮助读者快速查找并了解菊科植物的相关信息。

菊科概述菊科是一类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温带和热带地区。

该科的特点是花序呈伞状或头状团聚在一起,由许多小花组成,常被称为“复合花”。

菊科植物大多数可以通过器官特征和花序形态进行识别。

菊科植物检索表以下是一份菊科植物的检索表,包含有关该科各个属的基本信息。

属名特征描述菊属 (_Chrysanthemum_) 花小,颜色多样;叶常为羽状复叶蒲公英属 (_Taraxacum_) 毛茸茸的叶片和蓬松的状花序;种子具有冠毛雏菊属 (_Leucanthemum_) 矮小的植物;花序为伞形花序;花瓣白色向日葵属 (_Helianthus_) 高大的植物;花序为头状花序;花瓣黄色圆蓬属 (_Arctium_) 有刺或具粘性;花序为伞形花序;花颜色多样菊科植物举例菊属 (_Chrysanthemum_)菊属是菊科中最为人熟悉的属之一,其代表植物是菊花。

菊花具有丰富的颜色和形态,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花卉。

菊属植物的叶常为羽状复叶,花小而多样。

蒲公英属 (_Taraxacum_)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菊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蒲公英的叶片呈毛茸茸,花序呈蓬松的状花序。

蒲公英种子上有冠毛,可以通过风力传播。

雏菊属 (_Leucanthemum_)雏菊属植物是一类矮小的植物,其花序为伞形花序,花瓣呈白色。

雏菊常常被人们用作观赏花卉,具有一定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向日葵属 (_Helianthus_)向日葵属植物是一类高大的植物,其花序为头状花序,花瓣呈黄色。

向日葵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其向阳生长的习性而得名。

圆蓬属 (_Arctium_)圆蓬属植物具有刺或具粘性的特征,常见于草地和山坡。

其花序为伞形花序,花的颜色多样。

药用植物学菊科

药用植物学菊科
5.果为瘦果,顶端常有 刺状、羽状冠毛和鳞片。
头状花序
花 序
舌 状
管状花









花萼退化成冠毛状、 鳞片状、刺状或缺如
管 状

柱头2
花小,多两 性,有辐射 对称旳管状 花和两侧 对称旳舌状 花
雄蕊5个 为聚药雄 蕊
舌 状 花
子房下位, 二心皮1室 瘦果

• 菊科植物旳亚科分类
• 本科根据头状花序花冠类型旳不同、乳状汁旳有无 ,一般可提成两个亚科。
• 瘦果无冠毛
功能 : 花序(菊花)皆可入药,味甘苦,微寒,
散风,清热解毒,这就是药菊。 花序(野菊花):清热、解毒、抗菌、
降血压作用。
春菊 万 寿 菊
大波斯菊
•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 寿酒”,其味凉爽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 老等功能。
• 【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 心、除烦、悦目、去燥。
常见旳有野菊、菊花、青蒿、雪莲花、红花、水飞 蓟、蒲公英、向日葵、红花、木茼蒿、金盏花、雏菊、 翠菊、万寿菊、孔雀草、百日菊、飞机草和紫茎泽兰、 茼蒿等等。
向日 葵
章 菊
非洲菊
黑心 菊
小丽 菊
紫花藿香
• 菊科药用植物旳功能是多方面:止咳、祛痰、平 喘作用,主要分布在紫苑属、旋覆花属中档等;清热解 毒。
状围绕头状花序。头状花序顶
生,全部为管状花。瘦果。
头状花 序
具特异香 气,味微苦。
以花片长、 色鲜红、质 柔软者为佳。
• 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 功能: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活血 通经药。

菊科(Compositae)

菊科(Compositae)

菊科(Compositae)1.花程式:2.识别特征:多为草本,有的具乳汁。

叶互⽣、对⽣或轮⽣,单叶或复叶。

头状花序,有1⾄多层总苞,全为⾆状花或管状花,或边花为⾆状⽽盘花为管状花,萼⽚变为冠⽑或鳞⽚;花两性或单性,雄蕊5,花药合⽣成聚药雄蕊,2⼼⽪合⽣,⼦房下位。

瘦果。

3.代表植物根据花各部分的特征,菊科分为两个亚科:(1)管状花亚科(Tubuliflorae):植物体不含乳汁,头状花序由⾆状花和管状花组成或全为管状花。

向⽇葵(Helianthus annuus L.):⼀年⽣草本,植物体⽆乳汁,茎直⽴,粗壮,常不分枝。

单叶互⽣,叶⽚宽卵形,叶柄长。

注意观察⼤型头状花序顶⽣,花序下有数层总苞⽚,花序边缘有⼀轮黄⾊⾆状花,中性;花序中央密集棕紫⾊管状花,两性。

⽤镊⼦从花序边缘取⼀朵花观察,可见花冠⾦黄⾊,伸长的⾆状花冠⽚顶端有⼩裂齿;下端连以短的花冠筒,花冠基部有2~3个很⼩的鳞⽚状萼⽚。

雌、雄蕊均已退化,故为不孕的中性花。

取⼀朵管状花⽤解剖镜观察,每朵花基部有⼀⽚膜质苞⽚,花冠连合成筒状,5齿裂;花冠下⾯有2⽚鳞⽚状萼⽚。

⽤解剖针挑开花冠筒,可见其内侧着⽣5枚雄蕊,花丝分离,花药连合成管状,包围花柱,为聚药雄蕊。

雌蕊由2⼼⽪合⽣⽽成,下位⼦房,⼀室⼀胚珠,基⽣胎座,花柱细长,枝头2裂。

果实长卵形或椭圆形,稍扁(图5-67)。

(2)⾆状花亚科(Liguliflorae):植物体具乳汁。

头状花序均为⾆状花组成。

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多年⽣草本,植物体具乳汁。

叶基⽣,呈莲座状平展,倒卵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常成逆向⽻状分裂。

花葶数个,直⽴,中空,⽆叶;头状花序单⽣于花葶顶端,总苞钟形,总苞⽚常两层,头状花序全是⾆状花。

⽤镊⼦取⼀朵花在解剖镜下观察,⾆状花黄⾊,两性,花冠下⾯有许多刚⽑状的冠⽑;⾆状花冠先端有5齿裂,上部⽚状,下部管状。

⽤解剖针从花冠管⼝部向下挑开⾄花丝着⽣处,可见5枚雄蕊,花丝分离,着⽣于花冠管内侧;花药合⽣呈筒状,包于花柱外,花柱细长;柱头2裂,2⼼⽪合⽣,⼦房下位,⼀室⼀胚珠。

药用植物学菊科课件

药用植物学菊科课件
疼痛。
抗肿瘤作用
一些菊科植物提取物具有抗肿 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
生长和扩散。
抗氧化作用
菊科植物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 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
化损伤,延缓衰老。
菊科植物的常用中药材
菊花
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 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风热感冒、头痛、目赤
肿痛等症。
艾叶
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 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虚寒性出血、痛经、腹
菊科植物的综合利用
总结词
除了药用价值外,菊科植物还有许多其他用途,如食 用、保健、观赏等,综合利用菊科植物可以发挥其最 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详细描述
许多菊科植物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如菊花、 枸杞等,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可以 用于制作食品、保健品和饮料等。此外,菊科植物在 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中也有广泛应用,如雏菊、秋英 等,它们具有美丽的花朵和独特的形态,可以为城市 和家庭增添色彩。综合利用菊科植物,可以实现药用 植物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CHAPTER 05
菊科植物的开发与利用
菊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结词
菊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是开发利用菊科植物的基础,通过研究菊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可以深入了解 其药用价值和作用机制。
详细描述
菊科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萜类等,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 、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对菊科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用成分,为药物研 发提供新的候选药物。
痛等症。青蒿紫源自叶具有清热解毒、解暑热、 截疟的功效,常用于治
疗暑热、疟疾等症。
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宽 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感冒、咳嗽、胸闷等症。

菊花的科属以及功能主治

菊花的科属以及功能主治

菊花的科属以及功能主治菊花的科属菊花(学名:Chrysanthemum)是菊科(Compositae)植物的统称,属于菊科的菊属。

菊属是菊科中最大的一个属,包括了一些重要的观赏花卉品种。

在中国,菊花被广泛种植和应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名贵花卉。

菊花的科属归属为:1.界:植物界 Plantae2.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3.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4.目:菊目 Asterales5.科:菊科 Compositae6.属:菊属 Chrysanthemum菊花的功能主治菊花不仅鲜艳美丽,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其花瓣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菊花还可以用于治疗暑湿病症、痈疽肿毒等疾病。

2. 降火明目菊花有降火明目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眼睛干涩、眼睛疲劳、视力减退等眼部问题。

同时,菊花还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症状。

3. 镇静安神菊花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

同时,菊花还可以用于缓解紧张情绪、提升心情。

4. 祛湿消肿菊花有祛湿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病症、浮肿疼痛等疾病。

菊花还可以用于缓解骨关节疼痛、风湿病等情况。

5. 抗衰防癌菊花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抗衰老和抗癌的作用。

菊花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衰老和预防癌症的作用。

6. 养肝明目菊花还有养肝明目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肝火上炎、眼睛红肿疼痛等症状。

同时,菊花还可以用于改善眼睛干涩和疲劳。

综上所述,菊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观赏花卉,不仅具有美丽的花朵,还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其功能主治涵盖了清热解毒、降火明目、镇静安神、祛湿消肿、抗衰防癌和养肝明目等方面。

因此,人们可以适当地使用菊花来调理身体,改善健康。

菊科

菊科
• 促使它很快的发展与分化,从而达到属、种数和个体数均 跃居现今被子植物之冠。
本科重点特征
• 常为草本。 • 叶互生, • 头状花序,有总苞, • 合瓣花冠, • 聚药雄蕊, • 子房下位,1室,1胚珠, • 连萼瘦果,屡有冠毛。
• 绝大部分是虫媒花。雄蕊先于雌蕊成熟,由于花药结合成药筒,且药 室内向开裂,因而成熟的花粉粒就散落在花药筒内,当昆虫来访采蜜 时,引起花丝收缩,或花柱的伸长,柱头下面的毛环把花粉从花药筒 内推出,花粉被来访的昆虫带走,一次,二次,直至花粉全部散落而 花药枯萎。此时,雌蕊开始成熟,柱头开始伸出花药筒外,柱头裂片 展平,受粉面裸露,准备接受传粉昆虫从另一个花序带来的花粉,借 此顺利完成异花传粉。
北苍术(A. chinensis Koidz.)
• 根茎作中 药“苍术” 入药,健 胃、燥湿、 祛风、发 汗。
茅术[ncea (Thunb.)DC.]
• 根茎均作 中药“苍 术”入药, 健胃、燥 湿、祛风、 发汗。
红花属
(Carthamus)
• 红花(C.tinctorius L.),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全体光滑无毛。叶质硬, 边缘不规则浅裂,裂片 先端成锐齿或无锐齿。 头状花序单生,或伞房 状排列;总苞多列,外 方2—3列呈叶状,边缘 有针刺。花序全为两性 筒状花。
11个族均有分布。
蒿属(艾属)
(Artemisia)
• 草本或半灌木。有苦 味或芳香,常被绢毛 或蛛丝状毛。叶不分 裂、或有缺刻、或 1—3回羽状全裂。头 状花序小形,常下垂, 集成总状或圆锥状, 总苞半球形至卵形, 总苞片边缘膜质,数 列。花全为筒状;盘 花两性,结实或否; 缘花雌性,纤细, 2—3齿裂。连萼瘦果 小,有微棱,无冠毛。 我国有200余种,广 布。

简述菊科主要特征

简述菊科主要特征

菊科主要特征一、植物分类学中的菊科植物分类学中的菊科(Asteraceae),又称为复合花科,是植物界中最大的科之一。

菊科的植物种类繁多,全球范围内约有25000多个物种,分布在各个地理区域。

二、菊科植物的外部特征菊科植物具有一些共同的外部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归类这些植物。

1. 复合花序菊科的花序通常为复合花序,即由众多小花组成的大型花结构。

复合花序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中央的圆锥花序和外围的舌状花序。

圆锥花序通常由多数较小的管状花组成,而舌状花序则是由较大的舌状花构成。

这种复合花序的结构在菊科中非常普遍。

2. 花被的特殊形态菊科的花被通常由两个环状的结构组成:外环为颇具鳞片状的总苞,内环为花冠。

总苞呈托叶状,可以呈现各种形态,如鳞片状、钟状、杯状等。

花冠通常为筒状,它由5个合生花瓣构成,并具有5个裂片。

3. 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菊科植物的雄蕊和雌蕊通常都发达。

雄蕊的花丝通常会合并在一起,形成雄蕊柱。

雄蕊柱上的花药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外围的大型花药,一种是内部的小型花药。

雌蕊的子房通常是下位的,并具有一个羽毛状的柱头。

三、菊科植物的生态特征菊科植物的生态特征使它们适应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并展示出了一些独特的生存方式。

1. 耐旱性强菊科植物中的一些物种具有很强的耐旱能力。

它们可以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并通过减少水分蒸腾和调节气孔大小来减少水分损失。

2. 繁殖途径多样菊科植物的繁殖途径非常多样化,既包括有性繁殖,又包括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要是通过花粉传递和授粉来完成,而无性繁殖则包括分株、扦插、匍匐茎等方式。

3. 强大的竞争能力菊科植物通常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们的种子产量丰富,能够迅速扩散和定植,从而占据更多的生境资源。

四、菊科植物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菊科植物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1. 药用价值许多菊科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如某些蒲公英属植物的根、叶可制成中药,用于治疗消炎、清热等疾病。

菊科

菊科

科是双子叶植物纲菊目的一个科。

菊科是双子叶植物中属最多的一个科,约有1100属,20000-25000种,是双子叶植物的第一大科。

广泛分布在全世界,但热带地区较少,中国有200约2000属多种,包括了菊花、蒲公英、大蓟、小蓟、茵陈、艾叶、青蒿、紫苑、鹅不食草等中草药。

被子植物门中,菊科的种类仅次于兰科,是被子植物门的第二大科。

菊科的学名是由模式属紫菀属而来,是“星形”的意思,指菊科植物的头状花序似星形。

菊科代表植物矢车菊:象征幸福的矢车菊的故乡在欧洲。

它原是一种野生花卉,经过人们多年的培育,它的“野”性少了,花变大了,颜色变多了,有紫、蓝、浅红、白色等品种,其中紫、蓝色最为名贵。

在德国的山坡、田野、水畔、路边、房前屋后到处都有它。

它以清丽的色彩、美丽的花,芬芳的气息、顽强的生命力博得了德国人民、马其顿人民、马耳他人民的赞美和喜爱,因此被德国奉为国花。

向日葵:别名太阳花,是菊科向日葵属的植物。

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

一年生植物,高1~3米,茎直立,粗壮,圆形多菱角,披白色粗硬毛,性喜温暖,耐旱,能产果实葵花籽。

原产北美洲,目前我国均有栽培。

雏菊:是菊科植物的一种,异名长命菊、延命菊,英文名是Daisy,原产于欧洲,原种被视为丛生的杂草,开花期在春季。

雏菊深得意大利人的喜爱,因而推举为国花。

雏菊又叫干菊、白菊,可以作为药用植物。

花语:纯洁的美、天真、和平、希望以及“深藏在心底的爱”。

菊花:属菊科,原产于我国,中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分布有较多的野生菊花。

中国栽培菊花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古籍《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8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

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

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

中国约有220属近3000种,全国各地分布,其中异裂菊属、复芒菊属、太行菊属、画笔菊属、重羽菊属、黄缨菊属、川木香属、球菊属、葶菊属、栌菊木属、蚂蚱腿子属、花佩属、华蟹甲草、华千里光属、紫菊属、君范菊属等15属为中国特有。

30种菊科植物介绍

30种菊科植物介绍

30种菊科植物介绍菊科植物可是一个超级大家族呢,里面有好多好多有趣的成员。

1. 向日葵向日葵就像一个永远向着太阳的小太阳花。

它的花朵大大的,中间是密密麻麻的小花蕊,就像一个大圆盘。

花瓣呢,金黄黄的,特别鲜艳。

向日葵的杆子又粗又壮,感觉像是个大力士,能支撑起那么大的花盘。

而且呀,向日葵可有用啦,它的种子就是我们爱吃的瓜子,不管是原味的、五香味的还是焦糖味的,嗑起来都超级带劲。

向日葵在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的,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风一吹,它们就像在跳舞一样,特别美。

2. 小雏菊小雏菊就像是草丛里的小精灵。

它的花朵小小的,白色的花瓣围着黄色的花蕊,看起来特别纯洁可爱。

小雏菊生命力可顽强了呢,在路边呀、草地里呀,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守护者,静静地待在那里。

有时候人们还会把小雏菊采下来,做成漂亮的小花束,放在家里的桌子上,整个屋子都变得温馨起来了呢。

3. 万寿菊万寿菊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吉利呢。

它的颜色可鲜艳了,橘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燃烧的小火苗。

万寿菊的花瓣是一层一层的,很有层次感。

这种花啊,不仅好看,还很实用呢。

它可以用来提取色素,加到食物里,让食物变得更加好看。

而且在花园里种上一排万寿菊,那简直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像一群穿着华丽衣服的小仙子在排队呢。

4. 蒲公英蒲公英可是我们小时候的好伙伴呀。

它那毛茸茸的小球球,一吹就散了,就像一个个小降落伞飘向远方。

它的黄色小花在开放的时候也特别美,小小的花朵点缀在草丛里。

蒲公英全身都是宝呢,它可以入药,对身体有好处。

而且蒲公英就像一个自由的旅行者,它的种子随着风到处飘,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真让人羡慕。

5. 大丽花大丽花那可是菊科植物里的大美人呢。

它的花朵超级大,比我的手掌还要大很多。

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的、紫的、粉的等等。

花瓣的形状也很特别,有的像波浪一样弯曲着,有的是那种尖尖的形状。

大丽花就像一个穿着华丽舞裙的舞者,在花园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菊花资料简介

菊花资料简介

菊花资料简介菊花是一种古老而优雅的花卉植物,属于菊科,学名为Chrysanthemum。

它们起源于中国,在现代已经被广泛栽培和欣赏。

因其美丽的花朵和多样的颜色,菊花被誉为秋天的皇后。

菊花的花朵是其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

它由许多小花组成,形状各异,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星形。

菊花的颜色也非常多样,有红色、黄色、白色、粉色等。

这些丰富的颜色给人带来了喜悦和欣赏的乐趣。

而且,菊花的花期较长,一般从秋天开始到寒冷的冬季,为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菊花不仅仅是花坛中的装饰品,它还有许多用途。

在传统中医中,菊花被广泛应用于草药治疗中。

菊花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药用功效,被用来治疗感冒、头痛、目赤等病症。

此外,菊花还被用于茶叶中,作为一种健康饮品。

菊花茶有助于消除疲劳,舒缓压力,促进新陈代谢。

菊花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

在中国,菊花常常被用来表达坚韧不拔、忍耐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尤其是在秋天,人们喜欢赏菊,并以赏菊的方式表达对季节变迁的感激之情。

每年的菊花展览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并成为了文化盛宴。

同时,菊花也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它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国花或区花,如日本、韩国、加拿大等。

菊花在这些国家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意义,被视为和平、友谊和团结的象征。

菊花的栽培也是一门艺术。

选种适合自己地区气候的品种,合理的培育和管理,可以促使菊花生长得更加茂盛。

菊花栽培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只有合理的栽培和管理,才能使菊花绽放出最美的姿态。

综上所述,菊花作为一种古老而优雅的花卉,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具有药用价值和文化意义的重要植物。

菊花的种类繁多,颜色丰富,花期长,是人们在秋天中欣赏和陶冶心灵的佳品。

同时,菊花也是国际上广受认可和欣赏的植物,成为了跨文化和国际友谊的纽带。

有关菊花的种植、鉴赏以及药用价值的研究,都将进一步推动菊花的发展和扩大其应用领域。

让我们一起走进菊花的世界,领略它带来的美丽和喜悦吧!。

菊科识别要点

菊科识别要点

菊科识别要点介绍菊科菊科(Asteraceae),通常称为菊花科,是植物界最大的科之一。

这个科包含了大约24,000个物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温带和热带地区。

菊科植物具有多样的形态,有些是草本植物,有些是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它们的花朵由众多的小花组成,被称为花盘,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的花朵。

菊科的分类特征菊科植物有一些独特的分类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识别和区分它们。

以下是菊科的一些常见特征:1.花序形态:菊科的花序多种多样,有头状花序、伞状花序、圆锥花序等。

花序由若干个花组成,花序的排列和形状对菊科的分类和识别有重要意义。

2.花的结构:菊科植物的花朵呈复合花序,由许多小花组成。

每个小花由花瓣、花萼、雄蕊和雌蕊组成。

花瓣呈管状或舌状,重叠排列。

雄蕊的数量和形态对菊科植物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3.叶的形态:菊科植物的叶子多为互生,有时也有对生或轮生的情况。

叶片多为全缘或有锯齿状的边缘。

叶的形状和大小也是菊科植物识别的重要特征。

4.茎的特征:菊科植物的茎多为直立或蔓生。

茎的形态、纹理以及有无内腔等特征对菊科植物进行鉴别很有帮助。

菊科的常见代表物种菊科植物种类繁多,下面列举了一些菊科的常见代表物种:1.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花序:头状花序,由众多的小花组成。

•花的特征:花瓣呈管状,黄色或白色,花径约2-5厘米。

•叶的特征:叶子具有羽状复叶,倒卵形或披针形。

•茎的特征:直立的茎,多分枝。

2. 君子兰(Clivia miniata)•花序:伞状花序,花朵密集排列。

•花的特征:花瓣管状,橙色或黄色,花径约5-8厘米。

•叶的特征:叶子线形或皮带形,革质,深绿色。

•茎的特征:短而厚的茎。

3. 碧玉兰(Euryops pectinatus)•花序:头状花序,花朵密集排列。

•花的特征:花瓣舌状,黄色,花径约2-3厘米。

•叶的特征:叶子卵形或披针形,有齿状边缘,灰绿色。

•茎的特征:直立的茎,多分枝。

菊科 历史

菊科 历史

菊科历史
菊科(Asteraceae)是被子植物门中的一个大型科,包含了众多的属和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菊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2亿年前,当时的菊科植物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菊科植物逐渐演化出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形态,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科。

菊科植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生代的白垩纪时期,当时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适宜植物的生长和演化。

在这个时期,菊科植物开始向着不同的生态位演化,逐渐形成了各种适应不同环境的物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菊科植物逐渐扩散到全球各地,并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群落。

在菊科植物的演化过程中,一些重要的族和属也逐渐形成。

例如,菊亚科(Asteroideae)是菊科中最大的一个亚科,包括了众多的族和属,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千里光族(Senecioneae)。

这个族包括了大量的物种,其中许多都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

此外,菊科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例如,许多菊科植物都具有复杂的花序结构,能够吸引各种昆虫进行传粉。

同时,菊科植物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总之,菊科植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2亿年前,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逐渐形成了庞大而多样化的科。

菊科植物在全球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和重要的经济价值,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菊科主要特征

菊科主要特征

菊科主要特征一、介绍菊科(学名:Asteraceae)也被称为合同花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

它包括了许多著名的花卉,如菊花、向日葵和雏菊。

菊科植物的特征是各式各样的花形和花色,以及复合花序的形成。

二、科名起源菊科的名称来源于拉丁语中的词根aster,意为星星,以描述其独特的花序形状。

科名的字面意思即为星星之花科。

三、植物特征菊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包括:1. 花序复合菊科的花序是由许多小花组成的复合花序,外观像是一个整体的大花。

这些小花被称为管状花,通常位于花序的中心部分。

花序的外周则是舌状花,它们更大、更显眼,并且有鲜艳的颜色。

2. 特殊的花序类型菊科植物的花序类型非常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头状花序。

头状花序即由许多小花组成的球形或圆锥形花序,外观上如同一个整体的花。

除了头状花序,菊科还包括伞状花序、簇状花序等多种类型。

3. 花色丰富菊科植物的花色非常丰富多样,主要有白色、黄色、橙色、红色、粉色、紫色等。

有些菊科植物还具有多彩的花色变异性,使得它们成为了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

四、菊科的亲缘关系菊科是一大类群,包含着众多物种。

根据植物分类学的研究,目前已知菊科约有25000多个物种,分布于全球各地。

在植物进化树上,菊科被归为菊目(Asterales)的一个科。

五、菊科的分类菊科包括了许多属,其中一些常见的属包括:1. 菊属(Chrysanthemum)菊属是最为著名的菊科属之一,它包含了许多菊花的种类。

菊属的植物具有丰富多样的花色和花形,是人们喜爱的园艺观赏植物。

2. 向日葵属(Helianthus)向日葵属包含了向日葵等几十种植物。

这些植物具有大而鲜艳的黄色花朵,外观十分引人注目。

向日葵还有一个特点是花序随太阳的运动而转动,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

3. 雏菊属(Bellis)雏菊属是更小型的菊科属,包含了许多小型的雏菊植物。

它们通常生长在草地上,有着白色或粉色的花朵,是常见的花坛观赏植物。

4. 飞蓬属(Taraxacum)飞蓬属包含了蒲公英等植物,这些植物生长于世界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辅料为蜂蜜。
熟地黄
滋阴补肾
山茱萸(制)
山药 牡丹皮 茯苓 泽泻
补益肝肾
健脾补肺 清泄肝火 利水渗湿 祛肾之火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主要特征:
1.草质藤本,具茎卷须,具双韧维管 束; 2.多单叶互生; 3.子房下位;侧膜胎座; 4.瓠果。
化学成分
• 根含多种皂甙,水解后分得的皂甙元有:
桔梗皂甙元(platycodigenin), 以 及少量 的新远志酸(polygalacic acid)、桔梗酸A、 B、C(platycogenic acid A,B,C)。
• 性平、味苦、辛。能宣肺、利咽、祛痰、排 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 支气管炎、肺脓疡、胸膜炎。
菊科 Compositae
主要特征:
1.多草本,植物体具乳汁或树脂道; 2.头状花序,外有总苞;再集生成总状或伞房状花序;
3.萼片退化为冠毛、针形、鳞片状或无;花冠为管状、 舌状;聚药雄蕊;
4.连萼瘦果。
舌状花亚科 植物体 花序 具乳汁
管状花亚科 无乳汁
均为舌状花
均为管状花或 中央为管状花, 周围为舌状花 圆柱状, 具附器
鲜生地 挖取鲜地黄,洗净,鲜用者习称“鲜生地”; 干生地 将鲜地黄臵特制的火炕上,上盖席被,先以微火焙到 大部出汗,再逐渐加大火力烘焙至约八成干时,捏成团块, 再烘焙至内部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外皮变硬,习称“生 地”,不捏成团块的称“干生地”。
熟地黄 将干生地臵容器内蒸至黑润,取出晒干,称“熟地 黄”。 栽培者以河南产量最大,质量最佳。此外,辽宁、河北、 山东、浙江等地的野生地黄,作鲜生地入药。
补血调经。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Rehmannia Root
•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 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的块根。 • 以秋后10~11月采收 为主,春季亦可采收。 一般在嫩的地黄根变 为红黄色时即可采收。
茵陈蒿
• 茎成圆柱形,多分枝,表面 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 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 面类白色。 • 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 裂片条状或细条状,两面密 被白色柔毛 • 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 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
显微特征---粉 末
① 表面密布丁字毛,具柄部及单细 胞臂部;完整者臂细胞极长,两 臂不等长,壁厚,木化,胞腔常 呈细缝状,基部1-2个细胞极扁 短。 ② 偶见腺毛,腺头4、6、8个细胞, 成对排列,顶面观呈鞋底形。 ③ 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不 定式气孔微突出于表面。 ④ 叶片裂片顶端钝圆或稍尖,细胞 较小,气孔少见。
教学内容
(一)玄参科、葫芦科、菊科的主要特征及
常见生 药。 (二)了解其它生药。
教学要求
(一)掌握地黄、青蒿、红花、苍术的来源、
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主要化学 成份、药理作用及功效等。 (二)了解其它生药。
马钱子 马钱子 Semen
Strychni
来源
• 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及云南马钱S. pierriana A .W .Hill的干燥成 熟种子。
显微特征
• 种皮表皮细胞分化成单细胞毛,向一方斜伸, 毛基膨大,似石细胞状,壁极厚,强烈木化。 毛体部有约10条肋状增厚。 • 种皮内层为颓废的棕色薄壁细胞。 • 内胚乳细胞中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化学成分
马钱子含总生物碱2-5% 主含番木鳖碱 (strychnine)、马钱子碱(brucine) 。 α-及β-可鲁勃林(α-,β-colubrine)、番 木鳖次碱(vomicine)、马钱子新碱(novacine)、 依卡精(icajine)、番木鳖甙(loganin)等。
2. 对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 地黄多糖可促进正常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
增殖,刺激其造血功能;并对放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恢复作用, 也能增强小鼠的造血功能。
3. 对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熟地黄均能调节甲亢型阴虚大鼠模型的甲状
腺功能,生地能使甲亢大鼠模型肾脏β-受体数量增加,使之恢复正常; 熟地黄能调节血浆中T3、T4的浓度,使之趋于正常,对甲亢型阴虚大鼠
• 本品为桔梗 科植物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 um (Jacq.) A. DC.的干 燥根。
• 性状:
根长圆形或长纺锤形,稍扭曲, 下部偶有分支,长6~20cm,直 径1~2c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 黄棕色(未去栓皮者),皱缩, 有扭转的纵沟及横长的皮孔斑 痕,上部有横纹;
显微特征----粉末
① 花粉粒类球形或长球形,深 黄色,极面观可见三个明显 的萌发孔,外壁具短刺及疣 状雕纹 ② 分泌细胞长管道状,单列纵 向连接,细胞中充满淡黄色 至红棕色物质。 ③ 柱头碎片表皮细胞分化成圆 锥形单细胞毛 ④ 草酸钙方晶 ⑤ 花瓣顶端细胞碎片,细胞呈 乳突状绒毛
功效
性寒,味苦;有大毒。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 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 炮制后入丸散服(砂烫 油炸),用量0.30.6g
近年用治多种癌肿,有一定疗效。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过量服用,可引起肢体颤动,惊悸,
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故应严格控
制用量,注意炮制。孕妇忌服。
番木鳖碱, 马钱子碱均具毒性, 成人一次服5~10 mg的番木鳖碱可致中毒, 30mg可致死亡, 死亡原因 是由于强直性惊厥反复发作造成衰竭与窒息而致.
Carthami Flos
来源
• 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管 状花。 • 于5~6月间当花正开放, 花冠由黄变红时,通常于
早晨日出不久露水未干时
摘取管状花,阴干,或用
微火烘干。
性状
① 管状花,黄红色或红色。 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 裂片狭线形。 ② 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 状,黄白色。 ③ 柱头长圆柱形露出花药筒 外,顶端微分叉。 ④ 质轻,柔润。气微香,味 微苦。 以质干、形长、色红艳、质柔软、 无枝刺者为佳。
• 主产印度、越南、泰国等。我国 云南有栽培。
9—10月摘取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 净附着的果肉,晒干。用砂烫去毛后, 研粉用。
性状特征

马钱 :种子扁圆钮扣状,常一面微凹,另面 稍隆起,直径 1.2—3cm,厚3—6mm,表面灰绿 色或灰黄色,密生匐伏的银灰色丝状茸毛,由 中央向四周射出;底面中央有圆点状突起的种 脐,边缘有微尖突的珠孔。味极苦。
• 地黄粉末主要特征 为:
1.薄壁组织碎片众多, 淡黄色或淡黄棕色,细 胞类多角形,含黄棕色 核状物。 2.分泌细胞易察见, 内含橙黄色或橘红色油 滴及分泌物。
化学成分
• 主含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 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地黄多糖可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在机体 免疫功能低下时增强作用更为明显。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主要特征:
1.多草本,少木本,茎中多具双韧维管束; 2.叶多对生,无托叶; 3.总状或聚伞花序; 4.花萼合生,宿存;花冠稍二唇形;具花 盘;中轴胎座; 5.蒴果,常具宿存花柱。
玄 参 科 花
地 黄
Rehmannia glutinosa
块根入药。鲜 生地清热凉血 , 养 阴生津 ; 生地黄滋 阴养血 , 凉血补血 ; 熟地黄滋阴补肾,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桔梗煎剂以1g/kg给麻醉狗 灌胃,可使呼吸道分泌增加;桔梗皂甙粗品具有镇 静、镇痛及解热等中枢抑制作用,并有抗炎及镇咳 祛痰、扩张血管、降压、抗溃疡作用;桔梗甲醇提 取物及粗皂甙灌服,可增强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桔 梗皮也有祛痰作用。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
川贝、枇杷叶、沙参、茯神、橘红、桔梗、法半夏、北五味 子、瓜萎仁、远志、北杏仁、生姜、薄荷、蜂蜜
西瓜果肉(瓤)有清热解暑、解烦渴。
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果实入药,分别为: 全瓜蒌、瓜蒌皮 瓜蒌仁
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
根:天花粉
药理作用
1.致流产和抗早孕作用 2.抗癌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主治:
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
罗汉果: 果实能清肺镇咳。
丝瓜 Luffa cylindrica(L.)Roem.
成熟果实的维管束入药:丝瓜络清凉、利尿、活血、通经、 解毒之效。
萝藦科 萝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果壳:补虚助阳,止咳化痰。
车前科
车前子:具有利尿、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
桔梗Platycodi Radix Platycodon root
化学成分
• 主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氯原酸。
理化鉴别
• 粉末乙醇水浴回流,滤液显淡黄绿色, 臵紫外365nm紫外灯下显紫红色荧光。
药理作用
• • • • • 利胆 保肝 降血脂 抗病原微生物 抑制肝癌细胞
• 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功能清湿热,利胆退黄。
• 用于急性黄胆肝炎,胆道感染等。
红花
熟地黄 形状同生 地黄,表面乌黑 发亮,质滋润而 柔软,易粘连。 味甜,或微有酒
气。
显微特征
• 鲜地黄根横切面木栓层为 数列木栓细胞。 • 皮层散有较多分泌细胞, 含橘红色油滴。
• 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少,近 形成层处筛管群较明显。
• 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 稀疏,呈放射状排列,导 管四周有时围以管胞;木 射线较宽广。 • 薄壁细胞的细胞核明显。
气香特异,味微苦。
化学成分:
青蒿素
药理作用
1.抗疟作用
2.抗血吸虫作用。
3.促进免疫作用,抗菌作用。
功效:
本品性寒,味苦、辛。能解暑、清热、截疟。 应于低烧、中暑、疟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