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案(苏科八年级上2012秋季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本节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2.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3. 声音的产生原因:振动;4.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B超、声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振动器、声呐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2. 理论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如振动器实验、声呐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如“人耳为什么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产生原因:振动应用:B超、声呐等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你听到过但不知道是什么声音的例子,并尝试解释其产生原因;2. 请查阅资料,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医疗、海洋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3. 思考一下,如何利用次声波和超声波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1章第4节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1章第4节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第一章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至20000Hz间,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频率低于20000Hz的声音是次声波。

2.知道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知道次声波容易绕过障碍物、能够传得很远等特性,了解次声波的危害。

教学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超声波应用。

教学难点:超声波应用、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教学过程:一、提前候课,了解学情二、引入新课,揭示目标通过列举2008年5月12号地震暴发时,很多人由此丧命,但是很少发现动物的死体。

为什么?(1)火山、地震暴发之前,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2)它们是通过途径获得这种信息?人类为什么不能?三、预习检测四、新课研讨1.探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右手在空中快速来回摆动,我们能观察到手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出声音你能不能听到你手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为什么?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人能听见蜜蜂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能不能听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2.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动脑思考:⑴教材中五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⑵实际生活中超声波的作用还有哪些?3.次声波驯犬员一吹犬笛,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并立刻奔向驯犬员所在的地方……设问:①影片中的犬笛发出的是一种什么声波?为什么能穿越高山、森林,传得很远很远?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引出结论:(1)犬笛发出的是次声波,频率在20HZ以下,它能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很远,而且无孔不入。

(2)火山爆发、地震、核爆炸都产生相伴随的次声波。

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这也是因为它们摆动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所以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因和特点;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解释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产生的原因;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因;2.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特点。

三、教学内容1.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概念;2.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特点;3.声音波长与频率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教学课件;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段无声的视频片段或播放低音频率的音乐,引发学生对人耳无法感知声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考。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首先向学生解释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概念。

说明人耳能够感知的声音范围的上限和下限。

2.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和物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频率声音对人的影响。

3.教师利用PPT或实验器材演示一些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实例,如超声波探测器、次声波发生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

步骤三:讨论与实验(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的实例,并找出这些声音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不同频率的声音波发生器来观察声音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声音频率对人耳的影响。

步骤四:概念梳理(10分钟)1.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和实验观察的现象,帮助学生梳理人耳听不到声音的特点和原因。

2.教师通过PPT,讲解声音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频率声音波长的变化对人耳的影响。

步骤五: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超声波在医学诊断和工业检测中的应用等,拓宽学生对声音的认识。

步骤六:小结与巩固(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笔记,做好复习准备。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和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举例:介绍声纳在海洋探测、超声波在医疗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1)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难点分析:学生容易误认为声音是物体本身产生的,而忽视振动这一关键因素。
(2)声音的传播:掌握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
难点分析: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理解较困难,容易混淆。
3. 简洁明了
(1)使用简洁的语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知识点,避免冗长的解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合理安排布局:合理规划板书布局,突出重点知识点,避免混乱,便于学生查找和复习。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知识点。在教学策略上,我设计了互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教学管理上,我注意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实物教具:使用弦乐器的弦、打击乐器等实物教具,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能力。
5. 互动教学平台:利用互动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讨论问题,让学生在线上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

教学课题: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时间(日期、课时):重点: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难点: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视频。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意见:强调超声波的“超”是指频率高,非速度。

资料:《物理教学参考资料》、《物理教师教学用书》页边批注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教学过程页边批注多媒体展示蝙蝠的飞行,地震前的动物征兆(师)以上场景的科学解释是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是有范围的可听声----20 Hz到20000Hz超声波----20000Hz以上次声波----20Hz以下生活-物理-社会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应用:声呐、 B超、速度测定器、清洗器、焊接器次声波:特点:传得远、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现象: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页边批注板书设计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声波频率的分类:1.可听声:20 Hz到20000Hz2.超声波:20000Hz以上3.次声波:20Hz以下二、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2.应用:声呐、 B超、速度测定器、清洗器、焊接器三、次声波:1.特点:传得远、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2.现象: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作业设计P23 WWW.1.2.3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参次进行分层教学。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教学设计I. 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是指频率小于20Hz或大于20000Hz的声音。

2.了解人耳范围内正常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3.理解不同生活场景中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特点和应用。

II.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范围和特点进行认识和理解。

2.教学难点: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

III.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一张包含人耳听觉范围和不同场景应用的PPT。

2.实验器材:频率计、声压计。

3.实验材料:不同频率的声源。

IV. 教学过程步骤1. 导入新知识1.在课堂上播放一段20Hz和20000Hz之间的声音,让学生听后思考这样的声音是否能被人耳听到。

2.引导学生讨论,解释为什么有些声音可以被人耳听到,而有些声音人耳无法感知。

步骤2. 学习新知识1.在PPT上展示人耳听觉范围的图表,包括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频率范围。

解释图表中的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哪些声音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

步骤3. 实验探究1.将频率计和声压计连接起来,让学生观察和记录频率计和声压计的示数。

2.依次使用不同频率的声源,从低频到高频使学生观察示数的变化。

记录观察结果。

3.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结果,总结哪些声音无法被人耳听到。

步骤4. 拓展应用1.在PPT上展示几个应用场景的图片,如医学超声波、蝙蝠的超声波导航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为什么使用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其他应用场景,如防狗笼中的超声波等。

步骤5. 知识总结1.在PPT上归纳总结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和特点,让学生进行朗读和默写。

步骤6. 课堂练习1.在PPT上设计一些选择题和解答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进行答案解析和订正。

V. 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等相关场所,通过展品和展示解释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理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版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2.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4.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设想重点: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难点: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发生器、扬声器、B超图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引入新课问:人的耳朵是不是能听见所有的声音呢?我们来试试看!二、讲授新课1、人耳的听觉范围测试人耳的听觉的频率范围: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的听,当刚听到到时就举起手臂,直到听不到就把手下。

指导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对不同的动物的听觉范围进行了解,从而了解为什么他们具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性。

2、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这些特点请兴趣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给学生观看B超图像。

总结: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可用于测距、清洗、焊接,医院里还用于击碎患者肾结石,免于病人开刀的痛苦。

3、次声波次声波人耳听不见,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它是怎么产生,有哪些危害,请E组同学上台汇报。

总结:地震产生次声波会使房屋倒塌,对人类造成伤害。

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并利用它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三、课堂练习分析“WWW”的第1 题。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至6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300至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下列关于粽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煮熟的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刚出锅的粽子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粽子的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D.煮粽子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粽子的内能【答案】A【解析】A. 煮熟的粽子由于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剧烈,所以香味能够飘出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了解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了解低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音被称为次声,高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音被称为超声;3.能够举例说明次声和超声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耳听力范围的概念,区分次声和超声;2.掌握次声和超声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次声和超声的产生机制;2.掌握次声和超声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频设备;2.教学材料:PPT、课件、音频片段;3.实验器材:音叉、超声波发生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一段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对人的影响,并提出问题:人耳可以听到哪些声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介绍(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人耳的听力范围,包括低音和高音的频率范围。

•解释次声和超声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分别对应的频率范围。

3. 归纳总结(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人耳听力范围、次声和超声的概念,并进行强调。

4. 案例分析(10分钟)•利用音频设备播放一段次声示例,例如风的声音、地铁的声音等。

•利用音频设备播放一段超声示例,例如蝙蝠发出的声音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听取这些声音,并辨别其不同。

5. 探究实验(15分钟)•利用音叉和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实验,分别产生低频音和高频音。

•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次声和超声在实验中的表现,并让学生得出结论:人耳无法听到超声。

6. 应用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次声和超声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例如,次声被用于地震预警、动物间的通信等;超声被用于医学超声成像、清洁等领域。

•引导学生思考次声和超声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7. 拓展延伸(10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合作进行课外拓展,寻找更多次声和超声的应用,并进行汇报。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案

教学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 1.4章节,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具体内容包括:1. 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2. 低于20Hz的声音——次声波;3. 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波;4.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5.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实验探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特点,掌握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2.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实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源、接收器等);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2. 理论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特点,讲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4. 例题讲解:分析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2. 类型:次声波、超声波;3. 特点:次声波频率低,超声波频率高;4. 产生、传播和应用: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实例;5.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过程及现象。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并说明其原因;2. 答案: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以及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产生的超声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更多生活中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深入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

教学案结束。

物理: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上).doc

物理: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上).doc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教学设计思路:随着物理学科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中既要突出学科领域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还要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有关方法,同时增加与社会及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所以本节内容应运而生。

也许会有许多学生产生这样的疑惑:既然听不见,为何也称为声音。

这是缘于声的概念已不再局限在听觉范围内了。

基于此,本课先由一些现象让学生体会:有些声音人耳竟然听不到。

进而开门见山地介绍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同时给出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然后通过列举大象、蝙蝠等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引发学生的兴趣。

本课中通过音频发声器让学生感受声音,也说明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是自主性学习必需的能力。

让同学课前查阅资料,课堂汇报,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可听声和不可听声。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上课进行讲述、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实验能力。

开拓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从知识的层面上,只要求学生常识性地了解就可以了,以期引起学生对现代声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和关注。

二、教学流程:三、教学目标:1、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3、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次声波的危害和监测。

五、教学难点:两种声波的特点及应用六、教学资源:音频发生器、音箱;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图片,声纳的应用,B超图象,课外兴趣小组汇报的音像资料(ppt文件亦可,课前安排好)。

七、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4、根据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指出超声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仪、超声波清洗器、碎石、焊接。(超声钻孔、超声缝纫、超声消毒、超声测温、超声除尘等)
(三)次声波
1、感受弹簧的振动产生的次声波
把下端吊着钩码的弹簧上端系在铁架台上,让钩码上下振动,此时我们听不到声音,就是因为钩码振动发出的声音是次声。
总课题
第四章声现象
总课时
6
第5课时
课题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知识;
2、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及危害性。
教学重点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和他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次声波的特点及危害。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教师活动内容、源自式再次感知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以便于定义超声波和次声波
让学生总结:猫狗的听觉为什么比人的听觉高,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的飞行?
学生试着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汇报
同学们注意观察、并仔细听声音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根据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
2、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并讨论
①在自然界中,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次声波?
②次声波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
③人们怎样利用次声波为人类服务?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进行总结。
三、总结:1、人类可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
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范围;
3、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4、次声波的产生及其危害。
四、作业:随堂练习。
2、根据探究的结果,得出结论:“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至20000Hz之间”。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次声波、超声波以及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种类、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概念、种类和产生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次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探测仪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和超声波音频,让学生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这些声音?2. 知识讲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种类、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种类(次声波、超声波等)、产生原因(振动、介质等)和传播特点(频率、波长等)。

3. 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师利用次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探测仪等教具,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

4.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布置一些关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例题讲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教师讲解一些关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超声波清洗、次声波探测等,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小组讨论:探讨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更多应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

(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通过观看利用多媒体演示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知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四、教学难点1.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解释。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图片等。

【过渡】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对于听觉正常的人在空气中是不是都能听见物体振动发出的所有声音呢。

【总结】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二)讲授新课1.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你先闭上眼睛仔细听,当听见声音就兴起手,直到听不见声音就放下手臂,另一些同学根据你的动作记录相应的声音频率的数值,这就是你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

以同样方式测一测其他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

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像蝙蝠、海豚、飞蛾能听见超声波;而大象、鲸能听见次声波。

1.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2.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大致为10-4Hz~20Hz。

(1)次声波的传播距离较远.地震、台风、核爆炸、火箭起飞都能产生次声波。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超声的特点及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次声的特点及其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拓宽学生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超声和次声的学习,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

2、知道超声的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及对自然和科技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音像资料、图片。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交流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超声和次声1、复习提问: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2、提问引入:人能听到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为什么却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呢?(看学生的反应及回答)看来我们大家不是很清楚,不过没关系,这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音调的角度来研究声音。

3、请大家阅读课本P47的第一自然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10-4Hz~1012 Hz)(2)上述范围的声音我们都能听见吗?那正常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范围是多少?(20Hz~20000Hz)(3)那正常人的耳朵不能听到的声音我们把它们分别叫什么?其频率范围又是多少?(4)再请大家阅读课本P49的《信息窗》,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声频率、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①比较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听觉频率的不同。

②人的听觉与发声的频率范围相同吗?人的听觉范围与发声范围哪一个大?4、知识应用(1)演示:弹簧振子上下振动。

让学生根据现象解释为什么听不到弹簧振子振动发出的声音?(提示:弹簧振子上下振动很慢,频率应该小于20 Hz。

)(2)学生解释开始上课时的提问:人能听到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为什么却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呢?二、超声1、强调: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

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不仅能发出超声,而且能听到超声。

前面我们在《信息窗》里从有关的听觉和发声范围可以得知。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章节: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 1.4课《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次声波、超声波以及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原因,以及这些声音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教材内容:(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如蝙蝠导航、医学诊断等应用。

(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20kHz之间的声音。

2.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段地震时的次声波音频,让学生感受次声波的特殊性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掌握次声波、超声波的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次声波、超声波的产生原因和应用。

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次声波音频文件、超声波演示设备。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声级计、频率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播放地震次声波音频,引导学生关注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次声波、超声波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

3. 实践演示:教师使用超声波演示设备,让学生直观感受超声波的特性。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次声波、超声波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学生使用声级计、频率计等器材进行实验,验证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2. 应用领域次声波:地震监测、台风预警超声波:蝙蝠导航、医学诊断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生活中你所听到的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例子。

2. 答案:次声波: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上)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上)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教学设计思路:随着物理学科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中既要突出学科领域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还要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有关方法,同时增加与社会及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所以本节内容应运而生。

也许会有许多学生产生这样的疑惑:既然听不见,为何也称为声音。

这是缘于声的概念已不再局限在听觉范围内了。

基于此,本课先由一些现象让学生体会:有些声音人耳竟然听不到。

进而开门见山地介绍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同时给出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然后通过列举大象、蝙蝠等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引发学生的兴趣。

本课中通过音频发声器让学生感受声音,也说明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是自主性学习必需的能力。

让同学课前查阅资料,课堂汇报,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可听声和不可听声。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上课进行讲述、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实验能力。

开拓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从知识的层面上,只要求学生常识性地了解就可以了,以期引起学生对现代声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和关注。

二、教学流程:三、教学目标:1、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3、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次声波的危害和监测。

五、教学难点:两种声波的特点及应用六、教学资源:音频发生器、音箱;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图片,声纳的应用,B超图象,课外兴趣小组汇报的音像资料(ppt文件亦可,课前安排好)。

七、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版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教学过程】:一、活动:体验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猜测】蜜蜂从我们的耳边飞过,我们会听到“嗡嗡”的声音,而蝴蝶从我们身边飞过,我们往往听不到任何声音.大家猜猜看,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蝴蝶发出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是指超过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是指声波低于20Hz 的声波.二、阅读课本“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回答以下问题:①.不同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是否一样? 不一样②.哪些动物能感觉到超声波? 狗。

哪些动物能感觉到次声波? 大象。

三、自学课本P22页“超声波”部分,完成表格部分填写.【要点点击】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超声波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如声呐、B超、超声波清洗、超声波加湿器。

四、阅读课本P23页“次声波”部分,完成空格部分填写.【要点点击】次声波具有传播距离、很容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等特点.次声波具有广泛的用途,如预报地震、监测核爆炸【分析讨论】研究发现:地震海啸发生之前,猎狗等动物常会有异常的反应,人们常常会根据这一点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地震会产生次声波猎狗会听到次声波【巩固练习】1.蝴蝶每秒钟振翅5~6次,它所发出的声音为低于 20 Hz的次声,而海豚却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 20000 Hz的超声,对于次声和超声,人耳都不能听见(选填“能”或“不能”)。

2.下列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有 2、3、4、6 (填序号)(1)监测核爆炸(2)声纳探测潜艇位置(3)利用B超观察母体内胎儿(4)测定运动中乒乓球的速度(5)预报地震、台风(6)塑料袋焊接封口3.2004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大象、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因为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大约在 20Hz -20000Hz 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1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1

第一章声现象
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Hz
2.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4.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设计思路
学生平时都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而他们对于感觉不到的、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音频发生器、扬声器、B超图片。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目标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通过对次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加强学生的社会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人耳听不见声音的频率范围2、超声波的应用学情分析学生平时都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而,他们对感觉不到的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为此本节课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感知这些听不到的声音,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耳听不见得声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追求科学道理的素养。

情境导入:蚊子飞行的情景;蝴蝶飞行时的情景。

(视频)观察与思考蚊子飞行时,看到翅膀的振动,同时听到声音。

蝴蝶飞行时,看到翅膀的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响度一定不同的声波中,有的我们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哪些声音你听不见,你想知道吗?(板书课题)新授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学生思考、讨论、总结。

(说明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有限)学生看课本生活·物理·社会人和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从表格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感知与体验:现在同学们将手臂快速摆动几下,感知一下手臂摆动的声音。

思考这与蚊子翅膀的振动有什么不同呢?超声波和次声波虽然人耳听不到,但它们对人类的生活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超声波特点(1)方向性好(2)穿透能力强(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应用1、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特点制成声呐.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知识快递•回声:超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声呐:向水中发射各种形式的声信号,碰到需要定位的目标时产生反射波,接收反射波并进行信号分析,处理除掉干扰,从而显示出目标所在的方位和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了解决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危害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利用。

教学器材
电脑、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
1.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常见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及人与某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

2.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超声波的应用的实例及次声波所造成危害的实例。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新课
你有这样的疑问吗?
1、蜜蜂或者蚊子从你耳边飞过时,明显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蝴蝶的翅膀比蜜蜂和蚊子的翅膀大得多,从我们耳边飞行,却听不见声音,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不是所有的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得到的。

2、地震之前,蛇、鼠等都会出洞,许多动物都表现为不耐烦的状态,而我们人类却毫无感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可能是地震前发出:我们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二、进行新课
(板书)一、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自学导航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有多大?
2.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与可听见声相比,超声波、次声波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练习:人的听觉范围是,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次声波的频率范围是,超声波的特点,次声波的特点:。

三、探究活动
师:超声波的应用已很广泛,播放课件展示简介下列仪器:
A.声纳B.超声波诊断仪C.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D.超声波清洗器E.超声波焊接器
师:你想进一步知道他们的原理、用途或操作过程吗?请各研究小
组讨论确定一至二个课题进行研究。

师:超声波有哪些特点?请哪个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生A: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特点制成声
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生B:超声波可以成像。

医院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做胃部、腹部
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生C: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速度测定器,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测定车辆的速度。

生D:超声波能使清洗液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人们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之间摩擦生热,粘合在一起,制成超声波焊接器。


师:次声波人耳听不见,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它是怎么产生,有哪些危害,请E组同学上台汇报。

生E: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飞机飞行,火箭发射,火车,汽车奔驰都会产生次声。

大自然中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会产生次声波,它能传的很远,能轻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

生F: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使人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

强度大的次声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产生破坏。

师总结:地震产生次声波会使房屋倒塌,对人类造成伤害。

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并利用它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本节课小结,完成交流、提问、讨论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