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共两课,分别是《独具特色的文明》和《我爱你,中国》。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理解爱国主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明素养和爱国情感,但对于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他们对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可能感到抽象和枯燥,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理解爱国主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3.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明的独特性2.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3.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2.多媒体设备3.教学案例4.小组讨论指导书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华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具体的案例,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每组选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时间为5分钟。
4.巩固(5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教材内容。
时间为5分钟。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时间为5分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四、强化价值引领,倡导文明爱国
本单元教学强化价值引领,主要是倡导文明和爱国这两个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意义;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理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道路。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
2.倡导爱国的核心价值观。
倡导爱国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提升爱国情怀。要通过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特别是了解其中的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发扬爱国精神。要通过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了解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许多爱国行为,引导学生发扬爱国精神。
第二,明晰一条道路,即绿色发展道路。引导学生认识到,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第三,树立一个理念,即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第一,要通过认识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增强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意识。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尊重文化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认识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理解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原则,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明确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文明与家园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文明发展的历程、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民族文化的认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清晰,需要通过教学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认识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民族文化认同感,可持续发展意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等。
2.教学难点: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及国家政策等。
第三单 文明与家园知识点
2023--2024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班级姓名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P57——P88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P58—731、中华文化的产生、构成、特点、薪火相传的原因?(1)产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薪火相传的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重要性)(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3)中华民族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3、文化自信的内涵及重要性?(1)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重要性: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2)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请你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
(1)重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内涵,增强保护意识;(2)加大保护力度,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3)扩大宣传和影响力,提高其知名度和辨识度。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记录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记录第一课时课程目标- 了解文明与家园的关系- 掌握文明与家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授课步骤1. 导入:与学生分享一个关于文明与家园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2. 概念解释:解释文明与家园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几个案例,让他们分析案例中的文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探讨自己身边的文明问题,并制定小组计划来改善。
5. 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计划,并进行总结讨论。
第二课时课程目标- 学习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授课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分享一个关于道德与法律的例子。
2. 概念解释:解释道德与法律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二者的区别。
3.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一个违法行为并讨论其道德与法律后果。
4. 法律知识学习: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外阅读,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刑法和民法等。
5. 小结和讨论: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
第三课时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提高学生对家园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授课步骤1. 导入: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环境污染和保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思考。
2. 概念解释:解释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3. 视频观看:播放一段关于环保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环保活动的重要性和种类。
4. 环保行动计划:学生分成小组,制定一份环保行动计划,并在学校或社区进行实施。
5. 反思和总结:与学生一起反思他们的环保行动计划,并进行总结讨论。
第四课时课程目标- 加深学生对文明与家园的理解- 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和礼仪知识-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文明素养授课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分享一个关于交往方式和礼仪的真实故事。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文明与家园+课件
易错易混纠偏
29
1.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全部内容。(2024·广东中考) ( × ) 改正: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2.独具特色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2024·天津中考)( × ) 改正: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3.参观博物馆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2024·广西中考)( × ) 改正:参观博物馆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4.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表明我国将解决老龄化问题 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心工作。(2024·广东中考) ( × ) 改正: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
4
1.结合央视春晚传统文化元素、央视传统文化类节目及山东卫视文创节 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的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山东 2.结合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理解此类活动开展的意义, 考向预 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测 3.结合建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雷锋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理解中华民 族精神的特点,感受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 4.结合习近平主席关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讲话及我国环保 政策,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13
6.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原因: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__精_神__支__柱___,是维系我 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__精__神_纽__带___,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 奋斗的不竭_精__神__动__力___。
27
6.(易错点)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7.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8.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9.(易错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 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0.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1.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 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12.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道德修养: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法治观念: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热爱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
责任意识:热爱祖国,关心社会,敬畏自然,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养成爱好环境的习惯,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增强责任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掌握重要考点,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难点:辨识易混易错,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应试的能力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从知识层面,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
从个人能力看,学生通过前面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需要通过本次复习课形成更清晰的知识体系以及一些中考题型的解题方法。
四、课前准备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构建单元思维导图准备教材、复习资料、单元复习资料单五、教学过程视频导入:聚焦亚运,走进文明播放视频:1分钟定格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高燃瞬间观看视频,谈谈你的感受?杭州亚运会,它不仅仅是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会,更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展现伟大民族精神、观察中国科技创新、彰显中国发展理念、体现中国大国担当的重要窗口。
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复习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环节一、搭建框架,梳理知识(一)思维导图画一画,搭建框架请同学们在理解本单元知识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关键词句,自主完成思维导图。
1、出示学生课前自主构建的思维导图,师生进行适当的点评2、结合本单元主题词,系统性阐述单元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二)重要考点翻一翻,梳理知识请同学们结合思维导图,翻阅教材或资料,找到相应回答,抓关键词,有条理地进行阅读。
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1.了解中华文化传统。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理解)2.正确认识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理解)3.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运用)4.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运用)5.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了解)6.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根据本地区的资源或环境状况,设计一次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运用)7.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
(了解)8.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了解)名师考点精讲学思结合高效突破考点一守望精神家园(一)延续文化血脉1.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017年第16(1)题考查]2.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2018年第10题考查](1)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4)中华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复习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主要内容涵盖了国家、社会文明、家庭文明以及个人文明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一个有文明素养的人。
本单元共包含三课时,分别是《文明,在这里》、《家庭与家族》、《文明,与我同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明素养,对文明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家庭文明、社会文明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将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以及如何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践行文明还需要加强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明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文明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文明、社会文明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文明素养,能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践行文明。
4.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文明的内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如何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践行文明。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文明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明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文明、社会文明的表现。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文明践行经验。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文明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文明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庭文明、社会文明的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文明在家庭、社会中的表现。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文明践行经验,互相学习、借鉴。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1.①学习中华优秀文化②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守望精神家园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族人民人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P59)3.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59)4.中华文化的内容包括: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革命文化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为什么要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共②点,①P60,②P61)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②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6.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1第一段课文后半段)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P61第二段课文中)8.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哪里?(共②点,P61第二段课文后半段)①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②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9.怎样增强(坚定)文化自信?(共③点,P62第一段课文中)①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②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10.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价值/作用,共③点,①P62~P63,②P64,③P65)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手册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手册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我国文明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共四课,分别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我爱你,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法治国》。
本单元教材以我国文明的发展为主线,通过讲述我国文明的历史、展示我国文明成果,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教材还强调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文明的历史,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法治观念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我国文明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文明成果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文明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文明成果?2. 讲授新课按照教材的顺序,分别讲解《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我爱你,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法治国》四课的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文明的历史,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如何看待我国文明的历史?2. 为什么说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非常重要?3.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4. 法治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是什么?4.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复习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火种台
本次冬奥会火种灯以“中华第一灯” 西汉长信宫灯为灵感,设计新颖, 将中国式的典雅融入火种灯的设计
火种台的造型设计也借用 传统青铜礼器——尊,并体 现“承天载物”的理念。
六、【聚焦热点】(要求:按中考题型自主命题。) 热点 北京冬奥会融入中国文化元素
材料:本次冬奥会火种灯以“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为灵感,设 计新颖,将中国式的典雅融入火种灯的设计;火种台的造型设计也借用传 统青铜礼器——尊,并体现“承天载物”的理念;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 墩的原型是可爱的国宝大熊猫,憨态可掬,眼神里洋溢着友好和灵动,就 像勇敢向前的冰雪运动员,代表着“更快、更高、更强”和“尊重、友谊、 卓越、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雪容融”是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它 是以灯笼为原型进行的拟人化设计,顶部的造型是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 续图案,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寓意着和平友谊、吉祥幸福。
例1、北京冬奥会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说明了什么?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②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
乃大的包容力。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例2、北京冬奥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什么意义??
守 望 精
第神 三家 单园 元
文
明
与 家 园
建 设 美
丽
中
国
中华文化根 延续文化血脉
美德万年长
1.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重要性 2.坚定文化自信(原因、做法)
中华传统美德的的内涵、作用、如何继承
凝聚价值追求
高扬民族精神 构筑中国价值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品格、 价值和作用、如何传承和弘扬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此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是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
分解开来就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党和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
此单元的学习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资源环境国情教育、生态意识教育。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对此单元的学习,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能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识。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出文明是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基本标志,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
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面对快速发展产生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更加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
第五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从而使学生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自信。
第六课旨在加大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生态意识教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单元整体备课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单元整体备课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的备课分析如下: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前两单元的延续,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的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内容。
本单元包括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同时正视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单元的命题通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模范人物的相关事迹、名言警句或人物典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口政策、资源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理念等,既可以出客观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出主观题,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尚未完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认识尚不够深刻。
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学生对传统美德存在误读,甚至认为自己不需要高扬民族精神。
有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刻,不知道如何培育和践行。
此外,有些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形势、资源环境现状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不够全面,需要加强教育。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让学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提升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同时,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能力。
知识目标:让学生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作用。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
2.让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覆盖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覆盖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明与家园的重要性。
2. 掌握文明与家园的基本要求。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4. 培养学生热爱家园、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文明与家园的定义和内涵。
2. 文明与家园的基本要求。
3.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1. 文明与家园的定义和内涵- 家园的定义: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人们生活的地方。
- 文明的定义:有礼貌、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积极向上的行为和态度。
- 家园的内涵:温暖亲情、友善邻里、和谐社区。
2. 文明与家园的基本要求- 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隐私和权利。
- 爱护环境:保持环境整洁、节约资源、保护植物和动物。
- 诚实守信:讲信用、遵守规则、不说谎和欺骗他人。
- 乐于助人:乐意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
- 文明礼仪:注意言行举止,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等。
- 开展班级文明评比活动,鼓励学生自觉遵守文明与家园的基本要求。
-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后果。
- 通过故事、诗歌、影视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家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文明与家园的定义、内涵和基本要求。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3.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不文明行为的案例,思考其后果和改进方法。
4. 观摩法:观看相关影视片段,引发学生对文明与家园的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对文明与家园的理解和态度。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心得体会、小组报告等,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考查形式:通过小测验、口头提问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文明与家园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教材。
2024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判断题练习及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判断题练习及答案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试题】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3.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
()4.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O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吸收一切优秀外来文化。
O7.中华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8.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O9.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O10.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11.载人航天精神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O12.抗美援朝精神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O13.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4.中华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的价值标准。
O15.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
()16.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暂时性、战略性问题。
O17.人口问题仅仅是我国面临的问题。
O18.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所以,计划生育已经不需要了。
O19.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多,但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O20.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暂时性、战略性问题。
O21.人口问题仅仅是我国面临的问题。
O22.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所以,计划生育已经不需要了。
O23.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多,但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O24.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充足。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指南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指南目标:- 了解文明与家园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 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学内容:1. 文明与家园的关系- 家庭是文明的基础,家庭美德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的文明和谐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2. 文明礼仪意识培养- 研究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研究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和内涵,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了解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如孝顺父母、关心他人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文明与家庭的思考和讨论。
2. 合作研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3.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家庭中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和理解文明与家庭的关系。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要求,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正确的行为方式。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文明和家庭有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文明与家庭的关系,讲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和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文明与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4.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中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和理解文明与家庭的关系。
5.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正确的行为方式。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明与家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思考。
参考资料:-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庭- 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资料以上为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的备课指南,旨在帮助教师设计和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明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
文明是个体教养和开化的表征,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
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得到全面提升。
建设2、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3、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1、中华文化形成、内容、特点形成: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位:中华文化根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眼的坚实根基。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民族强。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作用、传承和发展内涵: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也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传承和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持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文化自信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来源:不但来自于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定、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必要性: (1)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风族的灵魂。
如何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5.中华传统美德地位: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作用(价值):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内容: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现实意义: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点、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1)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持续丰富和发展。
地位: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2、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3)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3、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2)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4、如何理解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其中,很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但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点也存有显著差异。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价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动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在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对挑战,中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人口政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1、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世界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的人口现状(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3)新的特点:①增速趋缓。
②出生率低。
③老龄化加剧。
④男女性别比失衡。
⑤城乡分布不均衡。
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1)人口现状(同第二题)(2)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3)计划生育的意义: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合,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动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促动家族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全面两孩”政策(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持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促动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意味着仍然需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5.资源环境面临危机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6、我国的资源现状(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成因) 7.为什么要节约资源?(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必然选择)(3)资源现状+资源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8、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1)环境现状: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因为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2)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9、必然选择——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