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大一思修知识点整理

绪论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要有高强的木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
2.正确评价人生价值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3.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4.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5.反对错误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6.成就出彩人生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1.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具有时代性。
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信念具有执着性;信念具有多样性。
3.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4.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5.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6.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7.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3.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家。
《思修》复习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绪论我们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1、意味着中国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意味着中国在世界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意味着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时代(新时代是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的含义:1、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时代;4、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5、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三、中国梦的含义: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2、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大学生应以有理想、有本领、又担当为根本要求,务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为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时代新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制素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属性所持的立场观点一、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人的物质前提;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人生须认真:1、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2、责任心;3、把握人生中最基本的东西;4、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2023版pdf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2023版第一章:人与社会1.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属性•社会是人类长期生活在一起产生的一种特定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现象。
•社会的基本属性包括社会性、整体性、历史性和发展性。
2. 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和集体是相互依存的,无论是个体的发展还是集体的发展,都需要两者相互促进。
•个体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和帮助,而集体的发展也需要个体的努力和贡献。
3. 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的认识。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人们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观念和认识方式。
4. 社会文化与社会文明•社会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社会文明是指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进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经验和成果。
第二章:科学与技术1. 科学的特征和科学的方法•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系统总结,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科学的方法包括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和统计法等。
2.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3. 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科学技术对人的认识能力、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在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注重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4.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创新和改革。
•科技创新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协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三章:法律与道德1. 法律的基本特征和职能•法律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约束性等基本特征。
•法律的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
2.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规范的重要内容,互相联系又有区别。
•法律和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
3. 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公民道德是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综合体现。
•职业道德是在特定职业领域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概述在大学的学习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简称思修)是我们必修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思修,我们可以了解和思考人类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法律意识。
在大一的思修学习中,第一章是我们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本文将对第一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民共同的、内化于心的、指导日常行为的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核心价值观具有指导人们行为准则、激励人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而奋斗等作用。
2. 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每个人形成的关于人生、价值和道德的观点和态度。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人生意义、目标、价值的主观认识;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和行为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道德观是对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的看法和态度。
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 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个人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和个人方面不断实现自身潜能并全面发展的过程。
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包括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独立自主发展和相互促进。
个人发展的途径有很多,包括学习、实践、交流、创新等。
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身潜能的最大化。
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道德、法律、文化、教育、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个人发展的重要准则和目标。
《思修》第一章重点知识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一、基本概念1、人生观: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2、人生目的: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3、人生态度: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4、人生价值: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 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生与死等一系列人生中的重大问题等,都与人生价值紧密相关。
)二、基本问题1、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的关系如何?( 1) 自我价值: 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关系: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②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①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②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大学生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把人生追求建立在正确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决定着人生价值实现的程度。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
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3、结合个人体验谈谈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1)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美好的人生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
思修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思修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绪论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代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1、要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立。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修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修养是人应该有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修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人生与人生观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人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但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
任何人都是出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指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密切的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存在和活动于具体的,基于特定历史的现实社会当中。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大一思修各章节知识点

大一思修各章节知识点大一思修课程主要涉及的章节有:人生的境界、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智慧、人生的美好、人生的时空、人生的未来和人生的境界。
第一章:人生的境界在这一章中,主要介绍了人生的境界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以及对社会和他人的认识和评价的总体表现。
人生的境界受到外在环境、个人经验、自我认知以及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一章中,学习者将学到如何提高自我境界,如何认识和反思自己的境界,并探讨人生的本质问题。
第二章:人生的价值这一章主要介绍人生的价值是人类对于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评价和判断,涉及到人的内在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以及人生的终极价值等方面。
学习者将学习到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了解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三章:人生的智慧这一章主要讨论人生智慧的概念、特点以及获取智慧的途径和方法。
智慧是指人们在面对生活困境、问题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思考能力和处事能力。
学习者将学习到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智慧,如何学会正确的思考和决策,并了解到智慧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四章:人生的美好这一章主要探讨人生的美好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的幸福、快乐、美丽和美好的追求和体验。
学习者将了解到不同的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解,学习到如何在生活中追求和创造美好,以及如何对美好进行感受和评价。
第五章:人生的时空这一章主要介绍人生时空的概念和特点,涉及到时间的概念、人生的阶段、人生的周期以及人生的意义等方面。
学习者将了解到时间对于人生的影响和作用,明确自己在人生时空中的位置和责任,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六章:人生的未来这一章主要讨论人生的未来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目标和追求,以及对未来发展和变化的预期和设想。
学习者将学习到如何进行人生规划和目标设定,并了解到个人的努力和选择对于人生未来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第七章:人生的境界这一章主要是对全书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人生境界的重要性和提出对人生境界的要求。
大一思修知识点电子版

大一思修知识点电子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了解法律基础知识。
在这份电子版中,我将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大一思修的知识点,方便大家进行学习和回顾。
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1. 思修的概念:思修是一门关于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
2. 思修的重要性:思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它关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品德与个性: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个性是一个人固有的心理特点。
培养良好的品德与发展健全的个性是思修的核心内容。
4.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思修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理解和处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矛盾与冲突。
5. 基本的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尊重他人、守法守纪等基本道德准则,这些准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第二章:法律基础知识1. 法律的概念与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公布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2. 宪法与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做出了规定,是最重要的法律文件。
3. 法律的层级: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劳动法等不同层级,各个层级的法律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效力。
4.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享有诸如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言论自由等权利,同时也要履行公民义务,如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等。
5. 罪与刑罚:刑法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惩处的法律,刑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第三章:实践与案例分析1. 思修课程的实践教学:思修课程不仅仅是理论学习,还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案例分析与讨论:思修课程中的案例分析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大一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思修课程,大一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以下是2023届大一思修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时代性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2.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和目标•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基础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 3.1 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3.2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和顶层设计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成就• 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任务和内外环境第五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 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5.3 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5.4 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第六章:法律基本知识与法治思维• 6.1 法律的基本属性和作用• 6.2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6.3 法律体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 6.4 法治思维与法治素养的培养第七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7.1 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实现•7.2 公民义务的内容和履行•7.3 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的途径•7.4 公民道德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这些知识点是大一思修课程的重点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法治建设的理解。
思修大一第一章知识点

思修大一第一章知识点大一的学生,通常是大学生涯的开始,也是对思修课程的初次接触。
思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素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大一的第一章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其中几个进行探讨。
1.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和认识方式,认为世界是矛盾统一的。
这一观点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有很大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即只看到事物的两个极端,忽略了其中的矛盾与联系。
通过学习辩证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避免片面和偏颇的观点。
2. 世界的物质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存在的,而不是精神的、意识的。
这一观点与唯心主义相对立,强调物质的决定性。
世界是物质的,具有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
同时,世界也是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世界,需要通过实践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获得真知。
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纸上谈兵只是空谈,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能验证和完善理论。
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人的本质和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思修课程还涉及到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特定属性和特点,也是人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区别。
人是有意识和社会性的动物,个体的存在是建立在集体的基础上的。
人的价值和目标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更应当关注集体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
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需要保持平衡和互惠互利,既要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发展,也要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5.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特点和转变思修课程也介绍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实现公平和集体利益最大化。
私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少数人或个人所有,重视个人的私利。
思修大一知识点总结

思修大一知识点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称思修)是大学时期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内容面广、知识点多。
下面将对大一思修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背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和主要特征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基本任务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真理的标准2.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5.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转变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7.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特征三、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2.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3.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理论与实践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性变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根本原因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1.法治理论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2.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道路3.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路径六、当代中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1.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2.政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3.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4.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核心价值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以上是大一思修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清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以及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等重要内容。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牢记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修大一知识点目录电子版

思修大一知识点目录电子版思修大一知识点目录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前提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十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特点2.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区别3.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4.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意义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6.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历史发展规律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和中国选择2.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本观点4.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军队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1.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2.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和巩固4.文化大革命及其教训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和实践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和目标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和重大政策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主要矛盾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和总目标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根本制度保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制度和人民民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和启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前提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最终目标3.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构建和执政党的建设十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组织原则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法治保障和党风廉政建设以上是思修大一知识点的目录电子版,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前提、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基本概念1.理想 p17 (14)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 P18(15)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3.共同理想 p124(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基本原理要点1.理想的类型 p18(15)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p19~p21(16-17)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基本概念1.爱国主义 p34(28)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人们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民族精神p42(35)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3.时代精神 p45(37)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基本原理要点1.新时期爱国的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p38~p47(32-40)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p41~p42(34-35)人有地域和信仰的差别,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大学思修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大学思修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一、单项选择题 1.自主学习是一种( A )的学习。
A.能动 B.被动 C.自觉 D.不自觉 2.创新学习是一种以( B )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A.解放思想 B.求真务实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3、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
A.理论型人才 B.研究型人才 C.设计型人才D.技术应用型人才 4.在大学阶段,( B )是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
A.参加社团活动 B.学习C.提高班干工作能力 D.锻炼身体5.德是人才的 ( B )。
A.基础 B.灵魂 C.条件 D.重要内容6.智是人才的 ( A )。
A.基础 B.灵魂 C.条件 D.重要内容7.体是人才的( C )。
A.基础 B.灵魂 C.条件 D.重要内容 8.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 D )。
A.集体主义 B.传统的儒家思想C.“五爱”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人的素质是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其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是( B )。
A.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C.良好的身体素质 D.雄辩的口才 10.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马克思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培养( C )的优良学风。
A.求实 B.一丝不苟 C.勤奋 D.敢为人先11.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B )的学习和思维。
A.自觉性 B.创造性 C.科学性 D.艰苦性 12.坚持( A ) ,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13.树立( B ) ,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4.培育和弘扬( C ),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思修大一每一章知识点

思修大一每一章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批判工具,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工具。
二、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立场,它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主要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立阶段、列宁主义时期、毛泽东思想时期和邓小平理论时期。
四、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人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决定因素,人的本质是社会的,是人类的社会属性。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的能力和境遇的变化。
五、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人生的意义是指人类活动的目的和价值所在,人生的意义与人的价值追求紧密相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是通过实现自我和造福人类来实现的,人应该通过劳动和创造来发挥自己的价值。
六、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特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力发展规律、阶级斗争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七、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真正解放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赤裸裸的阶级对抗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来实现共同富裕和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八、共产主义社会与人类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社会形态,实现了人类自由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
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朝着共产主义社会不断前进。
以上是思修大一课程的每一章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世界观与方法论,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认识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道路,以及展望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类未来的发展。
大一思修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大一思修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学科。
它是一门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对人类文明的探索、解析和总结,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围绕大一思修第一章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讨论。
一、人类文明的起源和现代文明的形成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古人类生活方式。
原始人类通过打猎、采集和制造简单工具来满足生存需求。
随着智慧的发展,人类开始创造语言、制定规则,形成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进而开启了文明的进程。
现代文明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农业革命之后,人类开始定居并逐渐形成城市社会。
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阶段。
二、科学与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科学与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科学方法的应用使人类摆脱了神秘主义的束缚,开始依靠实证和推理来探索世界的奥秘。
工业革命的兴起将科学的应用推向了新的高潮,不仅加快了生产力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然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
核武器、遗传工程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真思考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避免滥用科技,保持科技与人文关怀的平衡。
三、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
科技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各国之间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交流。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认同危机。
各国文化的权益和独特性面临挑战和威胁。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认同感,并且尊重他国的文化差异。
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复杂问题。
多元文化的存在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成为可能。
尊重和包容他人的不同文化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观念的局限性,并且以平等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文化。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引言哲学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被视为人类思维最为基本和根本的思维形式,对于我们大一思修课程来说,第一章是我们进入哲学世界的起点。
本文将重点整理第一章的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哲学的基础。
人的哲学意义与人的存在问题本章首先介绍人的哲学意义以及人的存在问题。
人的哲学意义指的是人类作为一个思考主体的存在与意义,以及人类作为有限存在的自我解读。
人的存在问题则是探讨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思考。
1. 人的哲学意义人的哲学意义涉及到对人的思考主体性的认识,人作为思考者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通过思考和行动来参与社会活动和改造世界。
思考题:你认为人作为哲学意义的思考主体,对你个人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2. 人的存在问题人的存在问题是关于人这一种有限存在的思考,讨论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人对自身存在的思考。
人的存在问题涉及到存在与虚无、存在与自由、存在与历史等方面。
思考题:你认为人的存在问题中最具挑战的是什么?为什么?哲学的根本问题和哲学的特点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指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所关注的最基本和根本的问题。
哲学的特点则是指哲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方法论。
1. 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根本问题包括存在与意义问题、知识与真理问题、价值与伦理问题等。
这些问题是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所探讨的核心内容。
思考题:你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对你个人来说有什么意义?2. 哲学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包括它的普遍性、深入性和纠缠性等。
哲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更注重于抽象思维和深度思考,并且在探讨问题时常常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
思考题:你认为哲学的特点如何反映在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哲学的方法和哲学的学科体系哲学的方法是指哲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哲学的学科体系则是指根据哲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所形成的学科分类体系。
1. 哲学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包括辩证法、演绎法、热突法等。
这些方法是哲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
大一思修各章必考重点梳理,开卷建议打印(一)2024

大一思修各章必考重点梳理,开卷建议打印(一)引言概述:大一思修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对大一思修各章节的必考重点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学习。
建议同学们将本文打印出来,作为开卷考试的参考资料。
正文:一、第一章:思修概述1.思想道德基本理论的概念和内涵2.思修的特点和任务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4.思修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目标二、第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具体实践4.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三、第三章:崇德修身1.德与道之间的关系2.崇德修身的重要性和意义3.崇德修身的基本要求和方法4.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5.大学生崇德修身的特殊困惑和解决途径四、第四章:情感教育1.情感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目标2.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重点和方法3.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的途径4.大学生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5.情感教育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五、第五章:责任教育1.责任的概念和内涵2.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重点和任务3.培养大学生担当社会责任的方法和途径4.大学生责任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5.责任教育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总结:通过对大一思修各章节的必考重点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思修课程的核心内容和要求。
同时,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大学生在思修课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打印本文作为开卷考试的参考资料,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备考和学习思修课程,获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思修大一笔记知识点

思修大一笔记知识点思修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大学阶段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思修,可以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全面的了解,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下面是思修大一笔记的知识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辩证法、剩余价值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思想溯源到17世纪的英国,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观点逐渐形成,并在19世纪的欧洲迅速发展。
第二章无产阶级与剩余价值1. 无产阶级的定义:指在生产过程中只能卖出劳动力以维持生存的劳动者,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产物,指在生产中,工人创造出的价值中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归资本家占有和支配。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党和国家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方向。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1.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分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纲领。
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在大一的思修课程中,第一章是我们对人生、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初步认识,是我们逐步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起点。
本文将对第一章的内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理清思路,深入了解该章节的知识点。
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深入探讨人生意义与价值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人生的基本特点和人的本质。
人生具有有限性和不确定性,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特且不可复制的,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天。
人的本质是全面发展的个性,人的本质决定了我们有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但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包括个人意义(个人的幸福、成就和自我实现)和社会意义(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受到人类文明、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人类文明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结果。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
物质文明主要指人类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而精神文明则强调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伦理的提升。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包括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道德观念的提高等。
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也包括人类思想境界的提升和社会意识的觉醒。
三、人的自由与责任人的自由是指人作为自主意识的个体在合乎道德、法律规范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和行动。
自由是人类的尊严和权利,但也需要与责任相结合。
人的责任是指人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个人的责任包括对自己的自我完善、对他人的尊重和帮助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社会的责任则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关系,每个人都应当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人的自由与责任相互依存,不能只追求自由而忽视责任,也不能只承担责任而丧失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自主学习是一种( A )的学习。
A.能动B.被动C.自觉D.不自觉2.创新学习是一种以( B )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A.解放思想B.求真务实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3、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 D )。
A.理论型人才B.研究型人才C.设计型人才D.技术应用型人才4.在大学阶段,( B )是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
A.参加社团活动B.学习C.提高班干工作能力D.锻炼身体5.德是人才的( B )。
A.基础B.灵魂C.条件D.重要内容6.智是人才的( A )。
A.基础B.灵魂C.条件D.重要内容7.体是人才的( C )。
A.基础B.灵魂C.条件D.重要内容8.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 D )。
A.集体主义B.传统的儒家思想C.“五爱”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9.人的素质是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其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是( B )。
A.文化素质B.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C.良好的身体素质D.雄辩的口才10.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培养( C )的优良学风。
A.求实B.一丝不苟C.勤奋D.敢为人先11.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 B )的学习和思维。
A.自觉性B.创造性C.科学性D.艰苦性12.坚持( A ) ,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13.树立( B ) ,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14.培育和弘扬( C ),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15.树立和践行( D ),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16.“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产生的。
”马克思这段话是指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承担( D )。
A.人生价值 B.人生目的 C.人生理想 D.人生责任17.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就是要( D ) 。
A.树立创新学习理念B.树立全面学习理念C.树立自主学习理念D.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必须做到( C )。
A.创新B.严谨C.勤奋D.求实19.当代大学生在确立成才目标的时候,必须明确( A )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A.德B.智C.体D.美20.培养优良的学风应该在严谨、求实、勤奋和( D )上下功夫。
A.视野开阔B.智C.全面学习理念D.创新二、判断题1.按照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绝不是告别学习。
( √)2.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
(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更要加强实践锻炼。
(√)4.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
( √)5.只有做学术的人,才需要有一个严谨的学习态度,学职业技术的学生不需要严谨的学风。
(×) 6.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只要熟练掌握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就达到教学目标了。
(×) 7.创新学习是一种以瞬间顿悟为基础的奇思异想。
(×)8.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公民的最高标准要求。
( ×)9.军事实力固然重要,但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
( √)10.许多大学生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独立,因而他们难以培养自信、自律、自立和自强的精神。
(×)11.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励志崇实强技尚新”。
( √)12.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低分录取的,因而各方面素质都比较差。
(×)13.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生不必学习理论知识和公共选修课。
(×)14.养成优良学风,其中有一条要求是“严谨”。
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这里所说的严肃是指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学习作风,反对学习上轻率飘浮、马虎应付的态度。
(√)15.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唯一进入全国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首批立项建设的广西高职院校。
(√)三、多项选择1、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的显著变化有(ABC )。
A.学习要求的变化B.生活环境的变化C.社会活动的变化D.距离父母远了2、在大学阶段,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ABD )。
A.确立独立生活意识B.虚心求教、细心体察C.因已成人,要抓紧谈恋爱D.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3、大学阶段要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着重要树立的理念是(ABCD )。
A.自主学习的理念B.全面学习的理念C.创新学习的理念D.终身学习的理念4.当代大学生如果要塑造崭新形象,就要( ABCD )和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A.知行统一,脚踏实地B.理想远大,热爱祖国C.德才兼备,全面发展D.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当代大学生要完成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要(AB )。
A.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B.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C.发家致富,改变命运D.及早找一个诚心如意的爱人6、要树立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首先要做到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此外还要:(A B C D )。
A.追求真理、善于创新B.德才兼备、全面发展C.视野开阔、胸怀宽广D.知行统一、脚踏实地7、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主要有(A B C D)。
A.注重学习科学理论B.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C.注重联系实际D.注重知行统一8、创新就是要(ABC )A.不拘陈规B.敢为人先C.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D.凡事都与别人不一样9.要做到求实,必须(ABCD)A.脚踏实地,求真求实B.不轻信,不弄虚作假C.不贪图虚名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0. 学习《思想道德的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首先要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此外还要:(ABCD)A.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B. 注重法律知识的积累C. 注重联系实际D. 注重知识统一11.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的学习理念有( ABCD)A.自主学习的理念B.全面学习的理念C.创新学习的理念D.终身学习的理念12.当代大学生养成优良学风应该做到( ABCD )A.勤奋B.严谨C.求实D.创新13.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ACD )A.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B.大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挑战C.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D.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ACD )A.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B.是处理大国之间关系的准则C.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D.是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案例选择题案例一:刘魏东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南方一所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入校后,他一经安排好行李,马上就到校园的各处熟悉情况,了解办公室在什么地方,教室、图书馆的使用规定,食堂的开饭时间,学院的各个办公室,甚至学校有几个门及商店、电话亭的位置等,都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同班的同学他也很快就熟悉了,适应了大学生活。
另一同学张晓明认为只要把计算机学好了,将来就不愁找不到工作,所以就一头扎进计算机房。
两年时间过去了,他的计算机水平虽有较大提高,有一家公司还同意他一毕业就聘用他,但同时他也接到学院公共教学部的通知,因为旷课率达80%,有六门公共选修课亮红灯。
教务处决定取消他的学籍。
(多选)1.刘魏东能够很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在于他(ABCD)A.能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B.积极主动适应新的生活C.善于把握自我,主宰环境D.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式,方法(多选)2现实生活中,新生要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就必须做到(ABC)A.确立独立生活意识B.虚心求教、细心体察C.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D.善于消费,多请客送礼结交各方面朋友(多选)3:要想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应从(ABCD)做起:A、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B、积极探索大学学习的方法C、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D、适应变化、培养能力、跟上时代要求(多选)4.张晓明案例说明大学生要明确二十一世纪对人才要求是:(BCD)A、社会需要业务精钻动手能力强的人,可以赚大钱,因此在大学只学习专业课就行了,专业基础课、公共课都可以不学B、合格的政治素质与科学的思想素质的人C、良好的道德素质与健康的身心素质的人D、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的人案例二:张立勇,一个赣南山区的青年,高二辍学后外出打工。
在打工的过程中,他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自学英语并立志实现上大学的理想。
1996年6月,张立勇成为清华大学食堂的一名切菜工。
自学英语,张立勇感到十分的艰难,月薪微薄,他请不起老师,一台旧收音机成了他的“先生”。
他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菜墩前、窗口前要站上八九个小时,一天下来,腰酸腿软,非常疲惫,没看上几页,眼睛就睁不开了。
这样下去怎么行。
后来,张立勇发现喝烫水能治瞌睡。
每一次看书前,他就先灌满一壶开水,故意把舌头烫得钻心痛,以此驱散瞌睡虫。
床头前,张立勇贴上了座右铭“在年轻人的辞典里永远没有‘失败’这个单词”。
桌上,张立勇贴上了学英语时间表。
早上起来学1小时,午休时学40分钟,晚7点半下班学到凌晨一两点。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即使是食堂师傅吃饭的15分钟他都要挤出8分钟,躲到放碗柜背后的一个角落里背英语单词。
就这样,张立勇自学英语10年,获得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证书,参加托福考试取得了630分的高分,也即将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
张立勇因此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多选)1.学习张立勇,就应当做到( ABC )A.贵在立志B.勤学苦练C.艰苦奋斗D.消极等待(单选)2. 张立勇的优良学风中最突出的是:(B)A.严谨B.勤奋C.求实D.创新(多选)3.当前我们所要树立的新的学习理念是:( ABCD )A. 自主学习B. 全面学习C. 创新学习D. 终身学习(单选)4.张立勇的事迹,最能体现的两个新的学习理念是:(A D)A. 自主学习B. 全面学习C. 创新学习D. 终身学习案例三:一位普通的大学生到一家著名的国外大公司去求职,很快被录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