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印刷工程教学大纲模板

印刷工程教学大纲模板

一、专业概述1. 专业名称:印刷工程2. 专业代码:3.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图文信息处理及印刷复制工程知识,能在各类印刷企业和科研单位从事工艺设计、生产实施、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4. 主干学科:光学、化学、印刷工程学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机械制图- 计算机应用基础- 程序设计基础2. 专业基础课程- 印刷工程光学- 印刷色度学-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 印刷工艺学- 印刷材料学- 印刷设备- 图文信息处理3. 专业核心课程- 印刷工艺设计- 印刷质量管理- 印刷设备与维护- 印刷材料与适性- 印刷生产管理- 印刷机设计原理- 电子出版技术4. 实践环节- 认识实习- 印刷工艺设计- 图文信息处理设计-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社会实践三、教学安排1. 学制:四年2. 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150学分3.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4.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论文等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英语、高数、线性代数、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2. 第二学期:印刷工程光学、印刷色度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印刷工艺学、印刷材料学3. 第三学期:印刷设备、图文信息处理、印刷工艺设计、印刷质量管理4. 第四学期:印刷设备与维护、印刷材料与适性、印刷生产管理、印刷机设计原理5. 第五学期:电子出版技术、认识实习6. 第六学期:印刷工艺设计、图文信息处理设计7. 第七学期:生产实习8. 第八学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教育部推荐的教材和行业认可的教材2. 教学参考书:根据课程需要,推荐相关参考书籍3. 实验室:印刷工艺实验室、图文信息处理实验室、印刷材料实验室等4. 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学生评教、同行评议、教学质量监控等2. 评价内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实验实习等3. 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大纲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印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1888课程负责人:万晓霞课程中文名称:印刷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Printing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6授课对象: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一、教学目的本课程对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现代印刷工业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概述,主要讲授印刷学科所涵盖的技术范畴,包括印刷的基本知识,印刷工艺技术的基本理论,印前图文信息处理、制版、印刷工艺流程、印后加工、印刷质量控制、印刷技术标准化、安全生产与环保要求等内容。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印刷专业基本术语、技术知识。

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互动栏目、观看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讨论学习,使学生对本专业所涉及的技术基础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对专业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同时也可以丰富印刷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拓宽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印刷技术发展历史与学科前沿熟悉印刷技术发展里程中不同阶段的标志性技术,了解图像传播的概念和范畴,了解现代印刷、出版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及其发展趋势;掌握印刷工业的分类、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了解所涉及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

作业1:简述印刷技术发展历史的几个重要里程碑及未来发展的学科前沿。

第二章印刷综论掌握印刷的基本要素;熟悉印刷方式的分类并掌握各种方式的印刷工艺流程;重点掌握不同印刷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实验课程1-1:如何查找印刷有关的资料和网络资源的利用、PPT制作要求(在实验室完成)实验课程1-2:印刷企业生产实录(报告厅内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文件,实验指导老师或者助教现场讲解)作业2:不同的印刷方式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不同的印刷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辨别不同的印刷品所采用的印刷方式?作业3:针对印刷发展趋势,选择课堂中提到的10种发展模式,任选3种做详细的分析与说明。

印刷工艺教学大纲

印刷工艺教学大纲

印刷工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印刷工艺教学是印刷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印刷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常见的印刷设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印刷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印刷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印刷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3.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印刷工艺基础知识1.1 印刷的定义和分类1.2 印刷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1.3 印刷工艺的主要步骤和流程2.平版印刷技术2.1 平版印刷的原理和特点2.2 平版印刷设备的结构和操作2.3 平版印刷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3.凸版印刷技术3.1 凸版印刷的原理和特点3.2 凸版印刷设备的结构和操作3.3 凸版印刷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4.凹版印刷技术4.1 凹版印刷的原理和特点4.2 凹版印刷设备的结构和操作4.3 凹版印刷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5.丝网印刷技术5.1 丝网印刷的原理和特点5.2 丝网印刷设备的结构和操作5.3 丝网印刷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6.柔印技术6.1 柔印的原理和特点6.2 柔印设备的结构和操作6.3 柔印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印刷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讲解相关概念和操作步骤;2.实践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印刷设备,熟悉工艺流程,并解决实际问题;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印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学习经验和解决方案,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教材:《印刷工艺教程》2.参考资料:《印刷工程学》、《印刷工艺与设备》等相关书籍。

六、考核方法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践操作表现等;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上交;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于印刷工艺知识的掌握情况。

《印刷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rinting Principle课程编号:A31472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印刷工程、包装工程总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学分:2.5学分课程简介:本课程综合了物理化学、表面化学、力学、材料学等与印刷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并结合印刷工程专业的特点,形成了传统平、凸、凹、孔模拟印刷的相关基础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印刷技术中的应用,产生了以静电照相方式和喷墨方式为代表的数字印刷理论。

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有:1)印刷过程中的润湿理论;2)印刷过程中的压力原理;3)印刷过程中油墨转移理论;4)平版印刷水墨平衡理论;5)柔性版、凹版、丝网印刷油墨转移理论;6)数字印刷原理(静电照相、喷墨)。

要求学生了解印刷原理在印刷过程中的应用。

新技术的产生及其在印刷领域的应用,将促使本课程的内容不断更新并得以发展。

因此,本课程教学以相对成熟的印刷基本原理为核心,跟踪印刷技术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

同时,将相关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环节。

本课程将为《印刷工艺》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印刷原理》是印刷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印刷的基本原理,能从理论上对印刷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研究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初步能力及在印刷技术领域的应用。

同时,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课程介绍(目的、地位、对后续课程的影响等)、印刷技术及其理论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印刷原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难点:对其他学科基础理论的理解以及在印刷技术领域的应用。

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

(2)了解印刷的基本理论的范围。

(3)了解与印刷相关的学科以及基础理论以及在印刷领域的应用。

《印刷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印刷技术课程类别:任意选修(加深性课程)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32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加深性课程。

通过讲授印刷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印刷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演变,掌握印刷技术的基本方式、原理,以及印刷技术设计的几种方法与设计原理。

了解各种印刷方式的印刷工艺问题,对学生完成各种方式的印刷,解决印刷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获到高质量的印刷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印刷方式的工艺技术,能高质量地完成印刷。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课程训练,使学生掌握平版、凸版、凹版及丝网印刷的基本工艺,具有在印刷过程中,能确定正确的印刷工艺及条件,从而保证印刷质量的能力,并能分析、解决印刷过程中的若干实际问题。

同时还培养学生具有研究新工艺,应用新型材料的能力。

使学生熟练掌握丝网印刷的基本方法,能够用丝网印刷独立的完成自己的图形创意设计,并为后期的毕业设计课程打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商业插画设计》《创意摄影》等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丝网印刷技法流程,手绘制版与感光晒版的结合应用教学难点:丝网印刷感光晒版技术参数及选择;达到绷网性能要求的绷网工艺;丝网印刷作业主要工艺参数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及控制。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互动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强调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学生社会调查、课堂讨论与操作设计课堂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由课程教学、市场调查研究和分组协作等几种形式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不要过于刻板。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理论篇(4学时)1.教学内容(1)印刷技术概述(2)凸凹平漏四种印刷方式的原理(3)印刷发展简史2.重、难点提示(1) 各种印刷方式的原理特点(2) 印刷工艺的基本问题第二章方法篇(4学时)1.教学内容(1)凸版印刷工艺(2)凹版印刷工艺(3)平版印刷工艺(4)漏版印刷工艺(5)胶印工艺(6)数字化多媒体印刷技术2.重、难点提示(1) 掌握凸版印刷工艺过程及工艺控制(2) 能分析凸版印刷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并了解故障排除方法第三章应用篇(8学时)1.教学内容(1)丝网印刷制版工艺(2)丝网印刷机的种类及其结构(3)丝网印刷作业;丝网印刷常见故障及排除。

《印刷概论》教学大纲(勤工)

《印刷概论》教学大纲(勤工)

《印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学时:54学时。

适用专业:印刷技术(勤工)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印刷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从事彩色出版系统、彩色原稿复制、彩色印刷技术和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是学习个专业课程的启蒙教育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印刷的起源、印刷术的发展史、印刷概况、印前、印刷、印后技术等,涉及整个图文信息印刷复制的全过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印刷工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且明确个印刷工艺在印刷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提高对印刷工业技术的兴趣,从而为掌握印刷技术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基本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印刷发明与发展的起因,印刷复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在图文信息印刷复制过程中的各种印刷工艺和方法。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正确使用不同印刷工艺技术,来满足不同图像原稿对印刷复制的质量要求,提高分析和控制能力,以便能够较好的适应现代印刷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条件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根据课程进展灵活安排理论讲授、习题、讨论、现场参观,课堂作业及实训等内容。

课内教学中,注意多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手段辅助教学。

并经常作一些材料跟现场的展示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本部分是对各章节(或单元)内容的提示与教学安排。

即以每章为单元,按照教学顺序排列本门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

具体内容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其中理论成绩占期末成绩的40%,实训成绩占期末成绩的60%。

七、教学说明1、本课主要以理论教学的方式,课程教学课时为44课时。

2、教学以样品展示,多媒体课件教学,实训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3、其中实训中每次完成该项目时就进行考核八、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印刷概论》顾萍编著科学出版社 2002年9月主要教学参考书(名称、编者)《印刷概论》刘真、郭春霞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 2001《印刷概论》刘跃坤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 1998《现代实用印刷技术》车茂丰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1 《印刷媒体技术手册》赫尔穆特·吉普汉著谢普南、王强主译2004。

印刷知识 教学大纲

印刷知识 教学大纲

《印刷知识》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印刷知识》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美术系制定日期:年月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印刷工艺。

印刷工艺是设计专业重要的实践性辅助课程,各种平面设计都必须通过印刷这一重要的手段来体现其作为商业推广宣传品的价值。

通过印刷工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与印刷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印刷工艺流程当中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要点,通过印刷准确地表现设计的效果。

2.教学基本要求(1)明确印刷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2)了解印刷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3)掌握印刷的方法和手段。

3.本课程适用于平面设计专业,总学时数为48学时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设计专业大部分设计的呈现和展示手段,对设计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印刷设计》刘扬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平面设计师印艺进阶》石岳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采用课堂理论与课外参观实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印刷的设计制作1.讲授内容(1)印刷概论1、印刷的起源2、印刷技术的发展3、印刷工艺概述与分类(2)印前系统常用软件1、Photoshop2、CorelDRAW3、Illustrator4、InDesign(3)色彩模式与应用1、颜色的属性2、色光三原色与色料三原色3、印刷色4、图形图像常用的色彩模式(4)图像来源与处理1、图像的基本类型2、图像输入3、图像大小和分辨率4、图像的通道(5)印刷文字1、印刷字体2、艺术字体2.目的要求(1)明确印刷设计制作的概念、起源、内容及意义。

(2)掌握印刷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3.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学习印刷设计制作的基本概念,难点是掌握印刷相关概念如何在实践中运用。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本章教学学时为8学时。

第二章印刷工艺1.讲授内容(1)印刷用纸张1、纸张的种类与规格2、不同纸张的印刷效果3、纸张的开本与裁切4、纸张的重量、令数换算(2)制版工艺1、出血位与拼版2、菲林输出3、专色版4、胶印的网屏(点)(3)印前打样1、传统打样与数码打样2、印刷看样应注意的问题(3)印刷方法1、有版印刷2、无版印刷3、特种印刷2.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印刷工艺相关的知识。

印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 40课时,第三学期进行教学目的:本课程为专业方向课程,主要介绍现代印刷工艺设备和技术,包括现代印刷技术与印刷设备、主要的工艺技术流程与工艺特性等,并进入印刷工艺实验室进行简单的印刷实践性操作。

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平面印刷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和工艺特性;熟悉平面设计的印前技术要求、以合符设计务实的技术规范,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参观调查,操作实践。

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基本设备5课时1、印刷的基本概念(1)印刷与印刷术的起源与流变(2)现代印刷的基本概念2、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1)现代印刷工艺技术(2)平板印刷(3)凸版印刷(4)漏版印刷(5)现代短版印刷3、现代印刷设备(1)印刷机(2)发片机(3)打样机(4)复膜机(5)切纸机第二章设计的印前技术要求5课时1、纸张与开本(1)纸张的规格与品种(2)特殊纸张(3)开本2、单色印刷3、四色印刷4、专色印刷5、分色与对版6、切口7、拼版8、特殊工艺9、发片与打样第三章印刷工艺的技术流程5课时1、校色2、印刷3、成品质检第四章印后工艺的技术流程5课时1、复膜2、裁切3、装帧与装订第五章印刷操作实践20课时本课程总学时40课时,讲授15课时,参观考察5课时,实验课20课时。

成绩考核方法:成绩考核为开卷考试与操作实践任选其一。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自编稿参考书目:《完全设计手册》广州贝恩广告制作分色公司,2000年版。

张道一主编:《中国工业设计全书》,江苏科技出版社,1994年版。

“印刷工程导论”课程大纲

“印刷工程导论”课程大纲

"印刷工程导论"课程大纲印刷包装工程学院2012.7印刷工程导论(中文)Introduction to Printing Technology主撰人:曹从军 审核人:郑元林 批准人:曹从军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分:2.5 总学时:40 学时 讲课学时:34学时 实验学时:6学时 课程A/B类归属: B类 课程代码:03112390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先修课程:工程化学(08100600)二、课程介绍及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印刷工程导论》是一门全面概要论述印刷工艺以及相关知识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印刷综论、印前处理、印刷、印后加工、印品质量测控技术以及印刷管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印刷复制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主要设备、材料性质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获得全面了解,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印刷工程导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

教学中,应按照印刷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三、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工程化学。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习印前工艺原理与技术、印刷工艺学、数字印刷技术、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以及其它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 印刷综论 1、印刷基本概念 2、印刷技术的发展概要 第二章 印前处理 1、文字信息处理原理和方法 2、图像信息处理原理和方法 3、印前处理工艺 4、印版制作 5、打样 6、色彩管理* 第三章 印刷 1、印刷设备及材料 2、平版印刷 3、凹版印刷 4、凸版印刷 5、丝网印刷 6、数字印刷技术 第四章 印后加工技术 1、表面整饰加工 2、装订技术 3、印后成型技术 第五章 印品质量测控技术 1、印刷品质量的评价 2、密度及色度测量原理及应用 3、印刷质量测控技术 第六章 印刷管理* 1、印刷管理概论 2、印刷生产与设备管理 3、印刷企业财务与经营管理 4、印刷数字化流程简介(二)课时分配课程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 印刷综论 4学时 第二章 印前处理 12学时 第三章 印刷 12学时 第四章 印后加工技术 3学时 第五章 印品质量测控技术 3学时 第六章 印刷管理* 学时五、实验环节内容 实验内容(每个实验2学时,可根据专业方向选三个;实验成绩按照10-15%计入总成绩): 1、手工拼版及晒版实验 2、印前工艺实验 3、平版印刷实验 4、印品质量检测实验六、执行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应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授,注意精讲多练。

印刷工程专业主要学什么(附课程目录)

印刷工程专业主要学什么(附课程目录)

印刷工程专业主要学什么(附课程目录)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不少人对印刷工程专业比较感兴趣,那么,印刷工程专业是个什么样的专业呢?印刷工程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设置如何?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印刷工程专业课程目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全面了解印刷工程专业。

印刷工程专业主要学什么?▶印刷工程专业课程目录:印刷概论、印刷原理与工艺、色彩管理原理与应用、印前处理原理与技术、显示材料与技术、色彩学、印刷材料与适性、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获取与输出技术、计算机图形学、页面描述语言、印刷设备、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信息与信息编码、计算机集成印刷系统、数字内容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材料科学基础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大家掌握印刷工程专业的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通过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可以拓宽知识视野,进而提升印刷工程专业方面的专长与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印刷工程专业简介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信息视觉再现、彩色图像与文字处理、制版与现代印刷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图文处理技术、制版与印刷工艺设计、设备和材料选型、印刷材料适性测试、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生产和解决印刷工程及相关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印前、印刷、印后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印刷企业管理技术,能在各类印刷企业和科研单位从事:工艺设计、生产实施、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印刷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本专业的就业面广泛,毕业生可以在数字媒体、新闻出版单位的出版社、期刊社、报社以及中外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部门、图书和出版工作室、网站、排版公司、广告公司以及其他传播行业单位从事文字技术编辑、图文编排、版面设计、出版物质量监控、出版物成本核算、印制业务管理、网络编辑、校对、出版物生产组织管理的工作;也可在各类企事业和行政机关单位从事文稿编辑出版、宣传策划等工作。

印刷工程专业代码是多少?专业代码:81703专业类别:轻工类门类:工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印刷概论03070100 (1)制印化学03070200 (4)印前图像制作03070300 (7)印前图像制作上机03070400 (10)印刷工程光学03070500 (13)印刷色彩学03070600 (17)印刷材料学03070700 (20)图像制版原理与工艺03070800 (25)印刷原理与工艺03070900 (30)特种印刷工艺学03071200 (33)印后加工工艺及设备03071300 (36)信息记录材料03071400 (42)文字信息处理与排版03071500 (45)文字信息处理与排版上机03071600 (48)彩色数字印前技术03071700 (55)印刷机械03071800 (58)专业外语03071900 (61)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03072000 (65)新媒体技术03072100 (68)新媒体技术上机03072200 (70)数字印刷03072300 (72)商业印刷设计03072400 (75)数字图像处理03072500 (79)包装印刷材料成型工艺学03072600 (82)新闻出版与印刷03072700 (85)色彩构成课程设计03991700 (87)彩色桌面出版课程设计03991400 (89)认识实习03990400 (90)生产实习03990600 (91)印刷工艺课程设计03992100 (92)图像制版课程设计03991900 (93)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 03990100 (95)课程编号:03030100印刷概论Printing Introduction总学时:32总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第三学期,32学时适用专业及层次:印刷工程专业,本科先行课程:有机化学、大学物理后继课程:图像制版原理与工艺、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等教材:《印刷概论》,万晓霞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推荐参考书:1.《印刷概论》,冯瑞乾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1989年2.《印刷概论》,刘跃坤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2005年3.《印刷概论》,刘真、郭春霞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1996年一、课程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印刷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全面概要地论述印刷工艺及有关专业知识,使学生对印刷复制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基本方法、主要设备及材料有全面了解,为其它各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自觉接触和了解印刷领域中的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2学时第一节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第二节当代中国印刷业及发展前景第二章印刷综论 5学时第一节印刷的要素第二节印刷的方式及工艺流程第三节印刷材料及设备第三章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8学时第一节文字信息处理第二节图像信息处理第三节图像、文字信息综合处理第四章制版 4学时第一节凸版制版第二节平版制版第三节凹版制版第四节孔版制版第五章印刷 8学时第一节凸版印刷第二节平版印刷(胶版印刷)第三节凹版印刷第四节孔版印刷第五节数字印刷第六节特种印刷第六章印后加工 3学时第一节书刊装订第二节表面整饰第三节容器加工第七章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2学时第一节印品质量标准与检测内容第二节印品质量检测方法及工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章绪论本章属基础性、系统性知识,比较容易理解第二章印刷综论重点:印刷的要素、印刷工艺流程、印刷材料及设备难点:印刷工艺流程第三章印前图文信息处理重点:文字信息处理的原理与方法、图像信息处理的原理与方法难点:图像信息处理的原理第四章制版重点:平版制版原理与方法、凹版制版原理与方法难点:平版制版原理第五章印刷重点:柔版印刷原理与工艺、平版印刷原理与工艺、数字印刷原理难点:平版印刷原理与工艺、特种印刷的种类与原理第六章印后加工重点:书刊装订的方法、表面整饰的作用与方法难点:书刊装订的方法第七章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重点:印品质量检测方法难点:印品质量检测工具四、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五、典型作业练习1. 直接印刷的印版上图文与间接印刷的印版上图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 比较几种彩色预打样方法的特点。

3. 凸版、凹版、平版、孔版使用菲林片晒版时,各自要求用怎样的底片(正、反、阴、阳),为什么?4. 简述四种印刷方式的原理与工艺?5. 四种印刷方法得到的印刷品混在一起,怎样区分它们是用哪种方法得到的?6. 试述特种印刷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7. 简述装订形式的分类。

六、课程考核方式笔试,闭卷撰写人:审核人:课程编号:03070200制印化学Chemistry in plate making and printing总学时:48总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第4学期,每周3学时适用专业及层次: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相关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教材:《制印化学基础》,黎厚斌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推荐参考书:《胶体与表面化学》,沈钟、王果庭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摄影及制版感光材料》,张昌辉陈永常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一、课程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印刷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与制版印刷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以满足目前印刷技术发展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为以后印刷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表面现象 6课时一、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二、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和蒸汽压三、液体的铺展与润湿四、表面张力与涂料、油墨质量的关系五、吸附作用六、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第二章胶体化学 4课时一、分散体系的分类和胶体分散体系的特征二、胶体溶液的制备和溶胶的电泳现象三、胶体的结构与溶胶的稳定性四、流变性质第三章凝胶 4课时一、凝胶的概念二、凝胶的形成三、凝胶的性质四、气凝胶第四章乳状液 4课时一、乳状液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二、微乳状液三、多重乳状液四、泡沫第五章染料和颜料化学 12课时一、染料和颜料的定义和分类二、染料的发色理论三、现代染料发色理论第六章光化学原理 12课时一、光的本性和能量二、物质与颜色三、光化学基本定律四、溶液对光的吸收及其应用五、光对分子的作用六、光化学反应第七章摄影感光材料化学 6课时一、银盐感光材料二、非银盐感光材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章表面现象重点:液体的铺展与润湿、溶液界面吸附、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难点:溶液界面吸附理论第二章胶体化学重点:分散体系的分类和胶体分散体系的特征胶体的结构与溶胶的稳定性难点:溶胶的稳定性第三章凝胶重点:影响胶凝过程的因素、凝胶的性质、凝胶中的扩散与反应难点:凝胶中的扩散与反应第四章乳状液重点: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乳状液的应用及液膜分离情况难点:本章知识比较容易掌握第五章染料化学重点:染料的发色理论简述、现代染料发色理论的概念、染料的化学结构对吸收光谱的影响、染色的结合力、外界因素对染料吸收光谱的影响难点:现代染料发色理论的概念第六章光化学原理重点:光化学基本定律、光对分子的作用、光化学反应难点:光化学分解反应、光交联反应、光聚合反应第七章摄影感光材料化学重点:银盐感光材料难点:非银盐感光材料中的重氮盐成像体系和感光树脂四、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五、典型作业练习1. 何谓液体的铺展与润湿?2. 解释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3. 何谓胶凝作用,胶凝的方法有哪些?4. 凝胶有哪些主要性质?5.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6.染料分类的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7.染料的发色团和助色团的作用有哪些规律性?8.染料分子的化学结构对吸收光谱有哪些影响规律?9.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如何?10.光化学有哪些基本定律?何谓量子效率?11.什么是光化学反应?它与热化学反应的区别是什么?12.举出晒版中的实例说明光分解、光交联、光聚合三种光化学反应。

六、课程考核方式笔试,闭卷撰写人:审核人:课程编号:03070300印前图像制作Imagine Design of Prepress总学时:24总学分:1.5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设学期及学时分布:第五学期,每周2学时适用专业及层次: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先行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后继课程:文字信息处理、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印刷平面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教材:《新概念photoshop CS3 教程》,叶华、潘建祺编著,吉林电子出版社,2008年推荐参考书:1.《电脑平面设计》,关俊良,叶青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photoshop7.0中文版实例教程》,卢正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3.《新编中文CorelDRAW10教程》,图灵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一、课程题目及要求本课程通过对目前广泛流行的图形图像软件的学习使用,掌握印前图形图像制作的基础技术,为平面设计、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等课程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和coreldraw软件的理论知识。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计算机图形图像基础知识 2学时第一节图形和图像基本概念第二节色彩模式和文件格式第三节图形和图像制作软件第二章图像的选取和编辑 2学时第一节选区的概念第二节创建选区第三节选区的编辑第三章路径 2学时第一节路径的构成第二节绘制路径第三节路径的编辑第四节路径调板第四章图层 2学时第一节图层的概念第二节图层的基本操作第三节图层样式第四节填充图层和调整图层第五节图层编辑第五章通道和蒙版 2学时第一节通道的概念第二节通道的操作第三节蒙版第四节图层蒙版第六章计算机图像彩色与色调 2学时第一节图像色调调控第二节图像色彩调控第三节颜色校正命令第四节进行色彩校正应注意的问题第七章滤镜 2学时第一节滤镜基本操作第二节标准滤镜及其作用第三节图像的特殊制作第八章图形的绘制和对象的编辑 2学时第一节绘制直线和曲线第二节绘制几何图形第三节曲线的控制和编辑第四节对象的编辑技术第九章对象的组织和排序 2学时第一节基本操作第二节对象的图层排序第十章颜色的填充与轮廓线的编辑 2学时第一节颜色填充方法第二节编辑轮廓第十一章处理文本 2学时第一节基本文本处理第二节为文本创建特殊效果第十二章图形的特殊效果 2学时第一节交互式工具的使用第二节封套工具的使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章计算机图形图像基础知识重点:图形图像的一些基本概念、文件格式难点:各种文件格式的特点第二章图像的选取和编辑重点:创建和编辑选区难点:各种选区工具的使用方法第三章路径重点:路径的绘制和编辑难点:路径绘制工具的使用方法第四章图层重点: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和各种图层样式、熟悉填充图层和调整图层难点:图层样式的使用第五章通道和蒙版重点:通道和蒙版的使用难点:通道和蒙版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第六章计算机图像色彩也色调重点:各种调整图像色调、色彩命令及其基本用法和使用技巧难点:利用各种工具对图像效果进行综合调整第七章滤镜重点:各种滤镜的使用效果难点:利用滤镜工具对图像效果进行调整第八章图形的绘制和对象的编辑重点:各种绘图和编辑工具的使用难点:绘图和编辑工具的使用技巧第九章对象的组织和排序重点:各种图形的组织和排序难点:组织和排序的技巧第十章颜色的填充与轮廓线的编辑重点:各种图形轮廓和填充工具的使用难点:工具的使用技巧第十一章处理文本重点:文本工具的使用方法难点:文本工具的使用技巧第十二章图形的特殊效果重点:各种交互式工具的使用方法难点:交互式工具的使用技巧四、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五、典型作业练习1.创建选区的工具有哪些?如何选用不同的选取工具?2.路径由哪些部分组成?3.图层有哪些种类?4.通道和蒙版的作用是什么?5.对图形对象进行编辑的工具是什么?六、课程考核方式闭卷书面考试撰写人:审核人:课程编号:03070400印前图像制作上机Imagine Design of Prepress总学时:32总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设学期及学时分布:第五学期,每周2学时适用专业及层次: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先行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后继课程:文字信息处理、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印刷平面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教材:《新概念photoshop CS3 教程》,叶华、潘建祺编著,吉林电子出版社,2008年推荐参考书:1.《电脑平面设计》,关俊良,叶青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photoshop7.0中文版实例教程》,卢正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3.《新编中文CorelDRAW10教程》,图灵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一、课程题目及要求本上机课程通过对目前广泛流行的图形图像软件的学习使用,掌握印前图形图像制作的基础技术,为平面设计、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等课程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