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与云南高校音乐教育的整合_夏毅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与云南

高校音乐教育的整合

夏毅和

摘要:云南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人文生态结构和音乐本体结构,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学者的特别关注。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云南本土音乐的传承既有责任也有优势,有必要借鉴其他地方高校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在弘扬本土音乐文化上的有益经验,树立本土音乐教育观念,加强本土音乐教育的理论架构与学科构建,深化本土音乐的多元化教学实践探索,把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整合到高校音乐教育中来。

关键词:云南本土音乐;高校音乐教育;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0X(2011)04-0067-04

作者简介:夏毅和,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硕士。云南昆明650222

过去的一个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把人类一下带入了“地球村”时代,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开阔、更多维的视野,各种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通过文化传播媒介如电视、电脑、广播电台等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使得我们的音乐音响变得更为丰富;另一方面,正如美国民歌学者艾伦·洛马克斯所说,这种从权力中心到沉默的地区文化的传播从来都不是平等的,掌握着“公共领域”话语权的一方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亚文化群的文化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断被“边缘化”是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及教学范式自20世纪初师承西方模式至今,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很大的变化,虽然经历过几次以课程改革为标志的教育变革,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量变而无质变。这种教育模式仍是基于西方音乐历史和传统音乐学体系的标准和价值观的。而如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音乐教育已发生很大的转变,我国的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却还在“捍卫”着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的音乐教育和教学范式。[1](P4)

基于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面临的困境与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所承载的历史使命,音乐文化人类学者提出了音乐文化本土化观念,主张用本土的眼光,立足于传承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使民族的音乐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作为一种文化思潮,这是我国的音乐学者对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西方音乐思维和价值观的一种反应。音乐文化本土化观念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强调音乐形态的差异性,认可

音乐○

收稿日期:2011-05-30

每种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笔者作为西南边陲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出于对民族艺术的热爱,本着文化守望心态来分析云南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与云南高校音乐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性思考,实为抛砖引玉,期待同行和专家的批评与指正。

一、云南本土音乐文化资源融入

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周文中先生在为周楷模教授所著的《云南民族音乐论》一书所作的总序中这样写道:“如果就文化多样性这一点而言,云南可以看作世界的一个缩影。云南民族文化的美丽、丰富和神奇,一度成为怀旧者或幻想家陶醉的乐园”。[2](P1)云南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母语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人文生态结构和音乐本体结构如今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学者的特别关注。

云南东连黔桂,北接川藏,西临缅甸、印度、老挝,南与越南、泰国接壤,是东亚文化、藏文化、东南亚各民族文化等几大文化群落东行西向、南迁北走、相互融合、分化变迁的重要枢纽点。[2](P14)与从海拔70多米抬升至7000多米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形地貌与生态环境一起孕育和保存了形态多样的民族文化。

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共居住着56个民族,而云南这个不大的边疆省份就聚集了26个民族,其中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达到16个。这些民族,有的源于本土,有的迁于异方,她们背倚着复杂而深厚的多层次原生社会形态共同聚居在“彩云之南”这块红土地上生生相息,为适应自然、把握世界、探求生命与生活,建构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和文化体系,创造了文化意蕴丰厚又浸透民族个性的音乐文化。“歌文化”、“舞文化”、“水文化”、“火文化”、“鼓文化”、“竹文化”、“东巴文化”、“摩梭文化”、“马帮文化”……各种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云南本土音乐多元、宽容、兼收并蓄、色彩纷呈的文化特质。像雪山一样雄奇的藏族音乐,像溪流一样柔美的傣族音乐;向苍远的历史嘶喊的独龙族“猎神”歌,为丰足的现实吟唱的白族“栽秧调”;可以用来谈恋爱的彝族的口弦、哈尼族的巴乌、傣族的葫芦丝,可以用来“续”家谱的傈僳族的三弦;具有温文尔雅的儒学风范的纳西古乐和神秘诡奇的道家法度的瑶族经腔……26个民族由于地域、经济、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宗教与信仰、习俗与风情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蕴含着各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的歌乐、舞乐和器乐,汇成了以“歌舞的海洋”、“民歌的故乡”、“乐器的王国”、“天籁般的音乐”、“天鹅绒般的铓声”、“音乐文化的活化石”、“社会音乐的历史博物馆”、“人民艺术的精华”[3]而著称的云南本土音乐文化。

但毋庸讳言,和全国绝大多数高校一样,如今的云南高校音乐教育依然沿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尽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将“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突出高等院校教学特色和民族文化传承”作为专题开展研究,尽管国内外和云南本土的专家学者一致呼吁珍视云南本土音乐遗产,但实际的情况是,即便是有着丰富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的少数民族自治州,高校音乐教育模式也是缺乏本土特色,虽然在课程设置上涉及一部分本土音乐,但仅仅是一种有限的补充,甚至是点缀。

二、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与云南高校音乐

教育整合的必要与可能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一种原始的、质朴的方式在不断适应着各民族人民最真挚的情感、书写着各民族的历史,以一种自然的方式传承着这种不以时空为界限的文化模式。但是随着20世纪初期以来外来文化的侵蚀和世界经济的冲击,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出现了快速衰退甚至消亡的势头。在多样化的音乐文化中,作为本土音乐的浸濡者、受益者和研究者,学校音乐教育者要克服自己的“文化近视”,有必要对本土音乐文化有清醒的认识,有责任去保护优秀的本土音乐文化遗产。

民族艺术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