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规划界专家对存量和减量的总体规划的观点汇总
加强规划统筹引导严控增量撬动存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规划统筹引导严控增量撬动存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作者:马奇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4年第7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马奇“规划的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的浪费也是最大的浪费。
为了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我省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为前提,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
现对浙江省如何扎实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国土资源空间、时序的统筹管控,严控增量,撬动存量,谈三方面内容。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空间管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指标控制和分区管制相结合”为特色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浙江省经过近十五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已经成为目前空间规划体系中管控能力最强的规划,全省国土空间开发总体格局逐步优化。
1、合理设置规划控制指标,完善规划指标体系。
为强化和引导土地节约集约,除国家下达的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外,增加了万元二、三产业GDP增加值用地量作为规划控制指标层层下达。
根据《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报告》,2012年全省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地量为40平方米,与2005年71平方米相比,下降了44%,执行情况良好,预计到2020年能达到规划确定的26平方米的目标。
在下一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中,将增加土地开发强度指标,并将消化转而未供、批而未用情况与规划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相挂钩,进一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增量,从规划“源头”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2、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优化用地布局。
把浙江宝贵的有限的空间资源科学合理布局好,是最重要的节约集约用地途径。
我省按照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网络,保护水田等优质农用地,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协调基础设施用地的原则,充分发挥我省低丘缓坡和沿海滩涂等山海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探索完善“台地产业、坡地村镇”的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模式和“沿海产业、滨海集镇”的滩涂开发利用模式,加快形成山地和海滩资源立体开发利用的新格局。
工作心得:关于减量发展的思考(最新)
工作心得:关于减量发展的思考(最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空间发展和功能结构失衡,大城市病日益凸显。
改变过去片面追求增量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寻求更科学、更合理地配置城市存量资源,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有效应对与化解生态环境风险,《X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首次提出“减量发展”理念,旨在提升X的首都功能、改善城市的服务品质以及提高X的全球竞争力。
减量发展的内涵从本质上来讲,减量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理论上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脱钩”概念。
国内则可追溯到“十一五”时期提出的“节能减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资源使用量随经济增长的变化进行广泛探索,发现了倒U形变化规律。
即资源使用量在经济发展之初随经济增长而增长,但在经济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后则随经济增长而下降,首先发生的是相对下降,最终趋向绝对下降。
从增量发展到减量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增量发展阶段,资源消费增长率大于经济增长率,随着经济的增长资源消费量呈增长的态势;相对减量发展阶段,虽然资源消费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甚至资源消费增长率为负数,但资源消费总量仍然呈增长态势;绝对减量发展阶段,随着资源消费增长率的大幅下降,虽然经济增长率仍然较高,但资源消费总量开始下降。
随着技术进步以及节能减排的推行,国内多数地区已经处于相对减量发展阶段。
减量发展是X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2017年我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6万元,X达到12.9万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相当于1.9万美元,迈入了后工业化社会。
但是,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城市规模巨大且人居环境退化、城市功能密集且结构失衡、城镇空间庞大且蔓延无序等诸多问题,引发了美好首都生活需要与“大城市病”的社会矛盾,客观上要求减量发展。
同时,X经济发展方式已从资源驱动、规模报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村庄规划如何实现建设用地“减量规划”
村庄规划如何实现建设⽤地“减量规划”村庄规划如何实现建设⽤地“减量规划”——以⼴州市番禺区村庄规划为例谭国昭摘要:2013年10⽉,国⼟资源部起草了《节约集约利⽤⼟地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国家对新增建设⽤地实⾏总量控制,下级⼟地利⽤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增建设⽤地总量不得突破上级⼟地利⽤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城市建设将⾯临更为严格⼟地指标限制,⽽在⼴袤的农村地区,村镇建设⽤地的使⽤更是受到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地利⽤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多⽅⾯因素的制约。
⽬前,⼴州市⼤部分农村地区的实际建设⽤地已超出⼟地利⽤总体规划所规定的规模,如何在“⽆地可⽤”的情况下保持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本⽂重点研究的问题。
本⽂以⼴州市番禺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农村⼟地⾼效利⽤的途径与⽅法,作为⼟地紧缺下村庄规划的⼀种模式。
关键词:村庄规划;减量规划;规划落地;腾挪置换;盘活存量1.引⾔⼗⼋⼤对农村⼟地改⾰提出了重要的举措,明确要求“优化国⼟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态效益相统⼀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产空间集约⾼效、⽣活空间宜居适度、⽣态空间⼭清⽔秀,给⾃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给⼦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净的美好家园。
”在国家宏观政策要求下,⼴州市⾃2013年陆续开展了1142条⾏政村村庄规划,要求以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明祥和、永续发展、⽤地集约、富有活⼒、特⾊鲜明为⽬标,以规划为抓⼿,以政策为⽀持,以现代调查为基础,以村民参与和“三规合⼀”为主要⽅法,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作,制定和完善村庄规划“落地”的保障政策及实施机制,强化规划引领作⽤,建设具有岭南特⾊的“美丽乡村”,在123功能布局规划的指导下,实现新型城市化战略下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民幸福⽣活的美好家园。
历经半年时间,通过全⾯系统的现状摸查得知,村庄的发展⾯临的最⼤问题就是“⽆地可⽤”。
存量规划-文献综述
存量规划赵燕菁在《北京规划建设》专题栏千山独行中,阐述了存量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他认为存量规划的理论在经济学,存量规划它主要回答的是如何将现有的资源,转移给能为城市贡献最大的使用者。
减少要素转移的成本,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存量规划的主要目标。
目标转变意味着手段的改变,以工程设计为主要工具的城市规划,要转向以制度设计为主要工具。
而手段的改变,必然伴随着学科理论基础的重建——新的基础:产权。
在存量规划里,我们必须面对大量既有产权所有人。
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将资源从低效率的所有人,转移到高效率的所有人。
同时他认为存量规划的核心在于交易成本,存量规划的最大特点,就是既有空间资源为众多产权人共有。
城市公共服务的提升,必须经由集体行动才能达成。
制度设计取代工程设计,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工具。
自然,制度经济学便成为城市规划转型最顺手的工具。
在存量规划里,原有土地是有产权人的。
说服原有产权人转让给更有效率的使用者,需要额外支付成本。
这个成本,就是所谓的交易成本。
因此,存量规划的核心,就是设计出必要制度,将提供新的公共服务所必须的交易成本,减少到新增公共服务带来的收益之下。
再者他认为存量规划的内容在于规划变更,如果说增量规划主要是解决在一张白纸上,怎样合理布局各种“色块”(功能),那么存量规划主要是解决怎样在已经布满“色块”的现状图上,将一个已有的“色块”转变为更合理的“色块”。
规划师改变不了任何现状“色块”。
他所做的只是设计一种规则,然后等待“色块”在市场的驱动下,自主转变为更合理的“色块”。
这个规则可能是“政策”“法规”或审批“标准”。
刘晓斌,温锋华在《系统规划理论在存量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模型研究》中提出】我国城乡规划正在迈入存量空间规划时代,针对存量空间规划的类型、特点和要求,从系统规划理论的视角总结存量空间规划的方法论特征,将城乡规划学近年兴起的城市系统规划理念运用于存量空间规划领域,演绎出存量空间系统规划的“钻石模型”,构建存量空间系统规划的概念和应用模型。
集体建设用地存量的形成与消纳——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实施研究中的思考
集体建设用地存量的形成与消纳——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实施研究中的思考徐勤政摘要:集体建设用地的资源角色已由保障性逐渐演变为资产性。
尽管有些集体建设用地的形成过程并不规范,而且总体上使用效率与国有土地相比普遍偏低,但如果漠视土地产权、仅以自上而下的空间逻辑大刀阔斧地谋求“减量”,从法理、管理和事理角度都显得依据和手段不足,从而陷入实施困局。
就北京来说,现状人均集体建设用地已远远超出国家标准,真正执行集体建设用地减量策略一定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形成的制度根源,阐明集体建设用地减量的逻辑基础,导引出系统性消纳集体资产存量的制度框架。
作者认为,以集体建设用地隐性流转为核心的“旧”的土地市场已经形成了一种“稳态布局”,要打破这种相对均衡的利益关系、建构“新常态”,必须满足四个条件:1、放宽宅基地管制,建立“减地不减利”的普惠制度;2、加强集体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实现“流转权下放、审批权上收”;3、收缩土地财政,逐步实现从资产持有环节征收税费以维持公共财政,建立村镇集体向城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付费通道。
4、至关重要的是,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过渡期要有衔接和变通的思维,切忌矫枉过正的“反常态”和“非常态”举动。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资产形成消纳制度一、研究背景我们生活在一个“划时代”的时代。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50%的时候,有评论说“我们历史性地步入城市时代”,按照日韩等国家的经验,城市规划至少还可以再“辉煌”30年。
不过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城市规划一下子就“从增量规划时代转向存量规划时代”,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甚至提出了“减量规划”的概念。
减量规划不是一个轻描淡写的理念,真要实施起来必定会面临来自社会的重重阻力。
城市政府一方面要失去增量土地开发的预算外收益,另一方面要负担城市结构性调整所要付出的高昂代价(拆迁、改造、腾挪、安置都需要大量的花费),同时还要“抚平”农民对集体土地越来越高的价值预期(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同地同权),消除其抵触和观望情绪,这里实际隐含着一种异常剧烈的社会变革,意味着城市增长方式和空间管理方式的本质性转变。
工作心得:关于减量发展的思考(最新)
工作心得:关于减量发展的思考(最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空间发展和功能结构失衡,大城市病日益凸显。
改变过去片面追求增量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寻求更科学、更合理地配置城市存量资源,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有效应对与化解生态环境风险,《X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首次提出“减量发展”理念,旨在提升X的首都功能、改善城市的服务品质以及提高X的全球竞争力。
减量发展的内涵从本质上来讲,减量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理论上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脱钩”概念。
国内则可追溯到“十一五”时期提出的“节能减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资源使用量随经济增长的变化进行广泛探索,发现了倒U形变化规律。
即资源使用量在经济发展之初随经济增长而增长,但在经济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后则随经济增长而下降,首先发生的是相对下降,最终趋向绝对下降。
从增量发展到减量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增量发展阶段,资源消费增长率大于经济增长率,随着经济的增长资源消费量呈增长的态势;相对减量发展阶段,虽然资源消费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甚至资源消费增长率为负数,但资源消费总量仍然呈增长态势;绝对减量发展阶段,随着资源消费增长率的大幅下降,虽然经济增长率仍然较高,但资源消费总量开始下降。
随着技术进步以及节能减排的推行,国内多数地区已经处于相对减量发展阶段。
减量发展是X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2017年我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6万元,X达到12.9万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相当于1.9万美元,迈入了后工业化社会。
但是,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城市规模巨大且人居环境退化、城市功能密集且结构失衡、城镇空间庞大且蔓延无序等诸多问题,引发了美好首都生活需要与“大城市病”的社会矛盾,客观上要求减量发展。
同时,X经济发展方式已从资源驱动、规模报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城市更新中存量土地开发利用的若干问题思考_1
城市更新中存量土地开发利用的若干问题思考发布时间:2022-05-18T01:45:03.426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2月第3期作者:范佳敏[导读] 城市更新是城市政府通过优化配置城市国土空间资源、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文环境的综合整治活范佳敏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南山区518000摘要:城市更新是城市政府通过优化配置城市国土空间资源、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文环境的综合整治活动。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继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城市更新工作的推进,2021年广州、深圳等地也相继开展了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由增量开发向城市更新转变。
笔者通过分析存量土地利用的特征、土地利用的法律政策、城市更新的目标取向等,对推动城市更新工作所须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城市更新;存量土地;开发利用;若干问题1城市更新中的土地类型城市更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多维度的行为,其类型划分也因标准、依据不同而各异。
以城市更新中是否涉及土地空间调整、用途改变等土地条件的变化为标准,可将城市更新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不涉及现状土地发生改变的城市更新,如老旧小区、老旧厂房不改变土地使用条件下的功能完善行为;第二种是涉及土地再开发再利用的城市更新,如通过变更土地用途、转让、收回再供应、土地合并和分割、使用年期调整等土地使用条件实现城市更新。
国内的城市更新多是涉及土地的再开发再利用,涉及的土地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城市更新中的土地多为存量建设用地。
我国的建设用地供应,分为存量和增量两部分。
“增量土地”主要是政府通过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以出让和划拨方式供应的土地,体现的是土地所有权人与使用权人之间的关系,即“土地一级市场”;“存量土地”是指城乡建设已占有或使用的土地,其开发利用主要是现有土地使用者之间的交易,即“土地二级市场”。
2016规划年会-存量规划与增量规划
存量规划与城市化2.0赵燕菁厦门市规划局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规划实施与管理:演变与发展摆渡人d e 江湖存量规划——概念摆渡人d e 江湖增量规划摆渡人d e 江湖存量规划摆渡人d e 江湖存量规划的经济背景摆渡人d e 江湖阶段不同成本不同摆渡人d e 江湖第一阶段:增量规划,怎么把现金流变资本?摆渡人d e 江湖巨大的成功摆渡人d e 江湖第二阶段:存量规划,怎么把资本变回现金流?摆渡人d e 江湖现金流:判断政策的基准摆渡人d e 江湖存量规划与经济转型:创造现金流摆渡人d e江湖存量规划:创造现金流摆渡人d e江湖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核心摆渡人d e江湖创造持续的现金流摆渡人d e江湖变规划决定为市场决定摆渡人d e江湖配套政策:事前收费改为事后收费摆渡人d e江湖结语摆渡人d e江湖城乡规划管理的机制比较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摆渡人d e 江湖引言摆渡人d e江湖提纲摆渡人d e江湖二、城乡关系的理论流派摆渡人d e 江湖城乡关系的四种理论摆渡人d e 江湖三、城乡规划管理:两种机制摆渡人d e 江湖“城中村”治理:一体化还是碎片化?摆渡人d e 江湖(二)乡村规划管理摆渡人d e 江湖三、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需求摆渡人d e 江湖总结摆渡人d e 江湖。
几位规划界专家对存量和减量的总体规划的观点汇总
几位规划界专家对存量和减量的总体规划的观点汇总几位规划界专家学者对存量和减量总体规划观点的汇编专家名单如下:施卫良邹兵金忠民石晓冬丁成日王凯赵燕菁郑皓林坚石楠施卫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过去的20年,中国的城市化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大多数城市在这期间进行的是以增量为主的总体规划编制。
在上一轮的总规编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总规普遍采用的是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发展新城新区的模式,通过增量来保证城市的发展。
面对规划发展,我们的规划师也习惯于增量式的总规编制,特别是大量的新城新区规划,以及各种园区、功能区的规划。
我们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包括国外的一些专业机构和规划师,也在向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经验。
但是,从一些特大城市发展来看,正面临着上一轮发展带来的问题,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建设用地的紧张、社会分化的加剧等,在此背景下如何应对城市发展模式和城乡规划的转型成为规划行业的热议话题。
特别是去年的城镇空间扩张,通过增量支持破解了过去在存量空间里“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困局。
第二,增量和存量规划的运行逻辑,类似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路径。
不从城市和国有企业入手,而是先从农村改革和乡镇企业寻求突破;在做大做强经济增量后再来推动城市和国企改革。
城市规划先在外围发展新区,利用获得增量收益来处理老城的存量优化问题。
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增量扩张受到约束,要在增量有限或者没有增量收益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盘活存量来解决持续发展问题。
第三,关于存量和减量内涵的不同理解及对策。
存量既可以指城市已建成区,也可以指已出让土地使用权但并没有完成建设的已批未建用地。
对于前者,面临的是土地二次开发的更新改造问题;对于后者,则是闲置用地收回或产权回购的政策问题。
关于减量的理解,一种是在生态保护区清退建设用地,进行生态恢复;另一种是减一部分增另一部分,如减村镇用地增城市用地,减工业用地增加居用地、公共空间和绿地等,实际是用地内部结构的调整转换。
【专访】胡存智:节地要有新思路
【专访】胡存智:节地要有新思路2014-09-12 09:56:27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作者:史晨兰亚红于春美"●国土资源部刚刚颁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已于9月1日起全面实施。
同时,近期国土资源部还将出台具体的节约集约用地指导意见,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
●要完善市场配置的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节约集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市场配置,通过利益调整,产生内生的自发节约集约的动力。
●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建设用地标准体系,这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关键。
标准体系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来统筹考虑。
●我们要让大家切实行动起来,转变思路,凝聚共识,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取得更大成效,为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共同家园作出贡献。
"6月25日,第24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仍然延续上一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此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刚刚颁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已于9月1日起全面实施。
同时,近期国土资源部还将出台具体的节约集约用地指导意见,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胡存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表示,当前,各地生动的节约用地案例很多。
“比如,浙江省一个工业园,在工厂厂房的楼顶上种菜,实现了土地的立体利用。
这就是工业化、农业化和城镇化可以同步推进的鲜活例子。
”“事例好,关键是怎么推开。
”胡存智表示,国土资源部下一步将从两个方面酝酿有针对性的节地政策:一是加强总结提炼各地节地的技术和模式,并在土地管理上推广应用。
“特别是轨道交通、物流中心、城市公交、站场枢纽、标准厂房、大型批发市场、会展和文体中心,以及新区建设中的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要重点推广。
”二是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用地取得、供地方式、土地价格等方面,创新管理方式和制度措施,对成熟的节地模式和节地技术加快研究配套支持政策,用市场激励手段调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通过考核进一步提升政府节约集约用地的管理水平。
胡存智说,这些政策制定的目标,就是“要让大家切实行动起来,转变思路,凝聚共识,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取得更大成效,为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共同家园作出贡献”。
基于上海市郊野区域减量、存量、新增建设用地规划的思考——以崇
77【规划设计】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7月基于上海市郊野区域减量、存量、新增建设用地规划的思考——以崇明区中兴镇郊野单元规划为例席芳园(上海柯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摘 要:伴随城市化发展,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逐渐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严守建设用地“天花板”,直面减量规划及存量规划的现实问题。
文章从减量、存量规划产生的背景及特征来理解上海郊野单元规划的诞生,以崇明区中兴镇为例,梳理郊野单元规划中建设用地的减量、存量及新增的规划权衡因素,以平衡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多方利益,减退低效用地,盘活现有土地,实现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减量规划;存量规划;郊野单元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7-0077-02 近二十年,是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期,多数城市发展以增量为主,包括土地的扩张、人口的集聚,并以开发新区来促进城市发展。
近几年,伴随着高速城市化发展,特大城市出现建设用地总规模直逼“天花板”的情形,增量建设用地的有限倒逼城市存量及减量发展,如深圳、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控制人口规模,进行建设用地总量上限控制。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明确提出:“规划期末人口规模控制在2500万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00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18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50万亩。
”由此可知,伴随城市的不断发展,存量及减量规划将是未来规划界长久的议题。
1 增量规划、存量规划及减量规划增量规划是伴随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快速发展的一种城市扩张、经济增长的规划逻辑导向,目前仍是我国大多数城市规划的主要路径。
存量规划是基于城市发展成熟趋于稳定,以内部土地结构调整、产业更新等为主导的规划逻辑导向,这个阶段的城市往往人口规模过大、土地储备有限、能源消耗大、资源枯竭、环境承载力挑战巨大。
减量化规划是基于城市人口流失、经济增长缓慢、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规划逻辑导向,此类规划旨在清退荒废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储备以探索有益的城市发展空间和建立土地集聚式发展模式,此类规划一般适用于人口迁移或产业资源衰竭的城市,人口大量流失的乡村更为适用。
存量土地利用规划探讨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经济结构从以往的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由此进行的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生产端入手,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来着力盘活存量土地,强化土地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得以迅猛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8.52%,人口增长趋势放缓,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城市后端红利的发掘将更多考虑存量规划。
鉴于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心有必要由“增量”转向“存量”。
本文将从存量土地规划的概念提出及内涵特征入手,分析当前存量规划在我国工作部署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存量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方法框架,以期为存量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存量土地利用规划探讨张金亭 李冰心摘要:研究目的,构建供给侧改革导向下的存量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框架。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综合分析。
研究结果,我国当前开展的多个土地利用管理活动都契合了存量规划的思想,但工作制度、理论、技术方法上各自存在不足。
研究结论,1)理论方面提出从人地系统耦合机理入手,以土地供需均衡机制为目标,以土地经济供给潜力探索为抓手的理论研究框架;2)技术方法层面提出完善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构建集成结构优化及空间均衡的时间、空间、效益三元组综合规划模型、及其如何将集约节约评价、地价评估、土地生态服务价值测算等成果融入综合规划模型的技术途径;3)制度层面提出通过完善存量土地利用法律法规、加强存量土地利用行政考核、落实存量土地利用补偿机制,提升土地综合整治和村庄规划的权威性,推动存量规划执行。
关键词:土地规划;存量土地利用规划;综合规划模型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138-(2018)06-0046-53 收稿日期:2018-05-18作者简介:张金亭,博士,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地价评估和土地信息系统研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几位规划方案界专家对存量和减量总体规划方案观点
几位规划方案界专家对存量和减量总体规划方案观点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规划方案的桌面上,几位规划方案界的大咖正围坐在一起,就存量和减量总体规划方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他们的观点如同一股股清泉,汇聚成了一幅生动的规划蓝图。
李教授,一位有着丰富规划经验的专家,率先发言:“关于存量规划,我们要明确的是,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增量,更要关注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
存量规划的核心在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居住环境,同时增加绿化面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张工程师紧接着补充道:“确实,存量规划的关键在于盘活现有资源。
而在减量规划方面,我认为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城市发展方向。
比如,对于一些过度开发的城市,我们应该限制增量,通过提高建筑高度、提高容积率等方式,实现土地的节约利用。
同时,还要关注城市功能的优化,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
”王博士微笑着插话道:“两位说得都很有道理。
我想补充的是,在存量规划中,我们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不仅仅是人类的居住地,更是各种生物的家园。
我们要在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平衡,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而在减量规划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
”赵规划师点头赞同:“是的,生态保护是我们规划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而在减量规划中,我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
比如,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公共绿地、公园等休闲空间,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还要注重交通规划的优化,减少拥堵现象。
”李教授接着说:“关于交通规划,我认为我们应该提倡绿色出行,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我们还可以通过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型出行方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在减量规划中,我们还要关注城市安全隐患,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张工程师补充道:“没错,防灾减灾是我们规划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规划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确保城市的安全。
面对存量和减量的总体规划
感谢观看
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加强公众参与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浙江特色 小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参考内容
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增量规划、存量规划和政策规划扮演着至关重 要的角色。它们分别着未来的发展方向、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整体政策的制 定,共同为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针对不同区域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增量规划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策略。 例如,在生态保护地区,增量规划应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降低人类活动对 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增量规划则应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存量规划:优化配置现有资源, 挖掘潜在机遇
存量规划以现有资源和环境数据为出发点,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机遇,为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在进行存量规划时,应全 面梳理各类资源,包括土地、水、能源等,了解其实际利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5、加强公众参与。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涉及到当地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利 益,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见征集,提高规划建设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增强当地 居民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四、结论
浙江特色小镇规划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注 重产业定位、空间规划、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在编制特色小镇 规划时,需要深入调研和分析当地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加强空间规 划设计,
为了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政策规划需要建立灵活的决策机制,及时调 整政策方向和重点。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时,政策规划需要国际 合作和科技创新,制定相应的碳减排政策和绿色发展措施。政策规划还需要加强 风险管理和危机
应对能力,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作出决策,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存量土地利用规划探讨
探索多元化土地供应方式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探索实行租赁、 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土地供应方式,满足不 同用地需求。
构建土地循环利用体系
推动废弃土地、污染土地等再利用,建立土 地循环利用体系,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平。
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加强规划引领和用途管制
完善土地法律法规体系
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确保各类用地符合规 划和用途管制要求。
加快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为 存量土地利用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力度
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
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查处力度,严 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维护良好 的土地管理秩序。
加强国土、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的联动 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存量土地利 用工作。
07
结论与展望
关注新技术应用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未来可以关注新技术在存量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和前景 ,为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更加科学、智能的支持。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加强监管和考核
建议政府加强对存量土地利用的监 管和考核,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和 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
未来研究展望
深化存量土地利用研究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存量土地利用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存量土地盘活和利用模式。
加强多学科融合
可以加强地理学、城市规划、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和交流,共同推动存量土地利用规划 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统筹兼顾原则
综合考虑区域发展、产业布局 、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实 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化运作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决定性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 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
集思广益谋划出路 力促政策落地见效
集思广益谋划出路力促政策落地见效作者:孙鑫来源:《上海人大月刊》2019年第05期“今天特意请大家来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谈一谈,这对工作的推进是件好事情。
”4月17日,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组织召开关于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镇调研政府部门沟通会,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等9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调研组组长、沙海林副主任说,市人大初步汇总梳理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希望大家提出一些处理意见,要结合怎么把这些问题落地、落实一起谈,争取把这个会议开得有成效”。
9个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分析了现实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每个镇都要有规划师指导”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各村、镇不同程度地存在乡村规划编制困难、进展不平衡、统筹设计不足等问题。
座谈会上,市规划资源局介绍说,已研究印发了《上海市乡村规划导则》和相关技术规范,构建“村庄布局规划——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村村规划设计”的层级体系,同时成立规划工作专班,推进乡村规划编制。
村村规划设计主要聚焦在居住点的风貌设计,市规划资源局在今年春节前后到九个区专门做了指导、培训。
每个村的手法不一样,按照要求先有策划再有规划,有规划再有设计,有设计再有建设。
目前,86个涉农镇的村庄布局规划已经完成,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完成了56%。
下一步,要加强规划质量的指导,已经启动乡村规划设计师制度建设,金山水库村是第一个,接下来每个镇尤其是示范镇必须要有一个规划师指导。
“我们提供了80几个设计师,如果有兴趣就可以来参与我们的制度建设”,市规划资源局负责人说。
相对集中居住项目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对象”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是改善本市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农村面貌,解决村庄散、小、乱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
去年11月以来,市发改委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农业农村委、市规划资源局、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起草形成了《关于切实改善我市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进一步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若干意见》,将在《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完成后由市政府印发实施。
面对存量和减量的总体规划
作者: 施卫良[1,2];邹兵[3,4,5];金忠民[6];石晓冬[2];丁成日[7];王凯[1,8,9];赵燕菁[1,10];
郑皓[11];林坚[12];石楠[1,13]
作者机构: [1]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4]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5]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6]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研究院;[7]美国马里兰大学;[8]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9]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0]厦门市规划局;[1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体规划处;[12]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13]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
出版物刊名: 城市规划
页码: 16-2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1期
主题词: 城市规划;互动交流;论坛;主持人;自由
摘要: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已圆满落幕。
会议期间共举办了12场自由论坛,来自城市规划领域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等出席论坛做精彩发言,并与听众互动交流。
会后,由各论坛主持人执笔,根据嘉宾发言,整理并提炼出了与其论坛主旨相关的政策建言,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献计献策。
本刊将选择其中部分自由论坛嘉宾发言及政策建言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转型发展视阈下的规划变革——基于增量规划、存量规划与减量规划的思考
转型发展视阈下的规划变革——基于增量规划、存量规划与减量规划的思考申纪泽,陈光明,赵先超摘要:在转型发展语境下,分别对增量规划、存量规划、减量规划三种规划的产生背景、发展特征、关注重点、相互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并从规划编制的角度厘清了三类规划在人口发展引导、用地布局调控、设施建设要求、产业发展特点以及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异同。
增量规划的产生来源于城乡增长逻辑,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的转型体现着城乡增长要素的变化,减量规划出现的“契机”在于对衰退型城乡健康发展的全新视角,三种规划都是处理城乡空间发展问题的方法,其在应然层面是相互关联,协同配合的。
经过了改革开放多年的经济发展,随着城镇化的继续推进,规划编制也在朝着“多元共生,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方向发展。
在未来,转型发展势必成为规划界重要议题。
关键词:转型发展,增量规划,存量规划,减量规划,规划变革引言在过去的20余年中,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总体而言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这无疑是城乡发展里程碑式的节点[1]。
而就规划编制而言,绝大多数城市在此期间开展的是以增量为主的总体规划编制,其主要涵盖新城新区,各种产业园区、功能区的规划等,普遍主张通过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大力发展新区来保证城市的高速发展。
我们从中吸取的发展经验与总结的各种发展模式让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快速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然而,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特大城市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高效、快速的增量型规划正在不断引发诸如资源环境与人口冲突、建设用地紧张、利益分配矛盾、社会分化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2010年《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明确提出了“存量用地”的发展思路,其同样也是最早在全国划定生态控制线的城市;无独有偶,在北京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改中,“转型”与“改革”被确定为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就此提出了“三规合一”、“减量提质”、“瘦身健体”等发展原则;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中也涉及“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等发展思路[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位规划界专家对存量和减量的总体规划的观点汇总
几位规划界专家学者对存量和减量总体规划
观点的汇编
专家名单如下:
施卫良邹兵金忠民石晓冬丁成日王凯赵燕菁郑皓林坚石楠
施卫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过去的20年,中国的城市化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大多数城市在这期间进行的是以增量为主的总体规划编制。
在上一轮的总规编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总规普遍采用的是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发展新城新区的模式,经过增量来保证城市的发展。
面对规划发展,我们的规划师也习惯于增量式的总规编制,特别是大量的新城新区规划,以及各种园区、功能区的规划。
我们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包括国外的一些专业机构和规划师,也在向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经验。
可是,从一些特大城市发展来看,正面临着上一轮发展带来的问题,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建设用地的紧张、社会分化的加剧等,在此背景下如何应对城市发展模式和城乡规划的转型成为规划行业的热议话题。
特别是去年的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新型城镇化规划,都提出了对特大城市要严格限制规模、控制建设用地的“天花板”,也提出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城市生
态红线的要求。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思考下一轮特大城市的总体规划是不是应该朝着面向存量和减量规划这个方向来编制,我们也看到一些城市已经在走这条道路。
深圳的新一轮总体规划就明确提出了存量用地的规划概念,而且深圳也是最早在全国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城市;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用地的零增长、负增长;北京面临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改,也提出了减量规划、“瘦身健体”的思路。
邹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第一,无论是增量、存量还是减量规划,都是处理城市空间发展问题的手段,应相互支持,协同配合。
计划经济时期特大城市由于增量空间不足,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都举步维艰。
后来土地制度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推动大规模的空间扩张,经过增量支持破解了过去在存量空间里“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困局。
第二,增量和存量规划的运行逻辑,类似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路径。
不从城市和国有企业入手,而是先从农村改革和乡镇企业寻求突破;在做大做强经济增量后再来推动城市和国企改革。
城市规划先在外围发展新区,利用获得增量收益来处理老城的存量优化问题。
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增量扩张受到约束,要在增量有限
或者没有增量收益的情况下,如何经过盘活存量来解决持续发展问题。
第三,关于存量和减量内涵的不同理解及对策。
存量既能够指城市已建成区,也能够指已出让土地使用权但并没有完成建设的已批未建用地。
对于前者,面临的是土地二次开发的更新改造问题;对于后者,则是闲置用地收回或产权回购的政策问题。
关于减量的理解,一种是在生态保护区清退建设用地,进行生态恢复;另一种是减一部分增另一部分,如减村镇用地增城市用地,减工业用地增加居用地、公共空间和绿地等,实际是用地内部结构的调整转换。
第四,存量和减量规划都是对既存利益的调整,因此实施更难。
增量规划是针对长远和未来的,利益具有预期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但存量和减量的利益关系具有即时性、现实性和确定性,矛盾更为尖锐复杂。
第五,编制存量和减量规划,首先要由大规划向小规划转变。
增量规划考验规划师的是想象力和洞察力,要有理想有激情有远见;存量和减量规划更多地需要理性、细心、耐心和恒心,更多的是微空间、微设计、微循环、微更新。
其次,存量规划要在规模锁定、空间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经过用地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城市就业、居住、交通、服务等功能的改进。
存量规划要计算用地转换的财务收益、需要支付的成本,以及怎样分配这些收益、分摊这些成本。
增量规划重利益平衡,存量规划重利益分
享,减量规划重利益补偿。
金忠民(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上海、深圳等城市经历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后,必然会遇到建设用地存量和减量的选择问题。
首先,特大城市进入存量优化规划阶段是城市转型需要。
当前,上海建设用地总量逼近土地利用总规的“天花板”;中心城与周边连绵面积1250km2,新城发展滞后;我院在上海开展农村大调查表明,全市有3.6万个自然村,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偏低;生态空间接近底限,城市游憩空间匮乏;公共空间布局、环境品质、设施配置不适应发展需求。
这种倒逼城市转型的态势与存量、减量规划的选择正好契合。
其次,回答存量和减量规划减什么、增哪里,需要转变总体规划思路。
上海提出“四个转变”。
一是价值取向由经济导向的传统增长观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市民幸福的宗旨,开门做规划,建立总体规划公众咨询团,开辟上海2040的微信、微博和官网及市民热线、愿景调查平台进行互动。
二是发展模式由空间扩张型转变为有机更新型,注重生态底线、基础保障、效率提升,节约集约用地。
三是思维方式由终极目标型转变为过程控制型,建立规划实施全过程的动态评估反馈机制。
四是规划内涵由规定性技术文件转变为战略性空间政策,形成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