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论语》十二章 (共70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
吃 粗粮 冷水 弯曲 胳膊
孔子说:吃粗粮,饮冷水。弯曲 胳膊枕着它,
疏通文意
乐 亦 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
乐趣 也 这 啊 不正当手段
并且
乐趣也在这中间啊。(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
于我 如浮云。
对于 像
对于我像(天上的)浮云。
疏通文意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泛指多数 走路
一定
于此,在其中
孔子说:学习并且 按时 温习
它,
不亦

乎?
也 通“悦”,愉快 语气词,吗
不 也是
愉快
吗?
有朋
自 远方来,不 亦乐 乎?
志同道合的人 从
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 远方来, 不也是快乐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疏通文意
人不知

不愠,
知道,了解 表转折,却
生气,发怒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 不生气,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据说为儒家门徒所 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为语录体。共20篇。
读准字音
论(lún)语 愠(yùn ) 曾(zēng )子 逾(yú) 殆( dài ) 曲肱(gōng)
不亦说(yuè) 乎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罔(wǎng) 一箪(dān)食 笃(dǔ)志
恳切的提问并且考虑当前的事,
仁在 其中 矣。
仁德 这 啊
仁德在这中间啊。
文言知识归纳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 ,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 数之间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8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85张PPT)
•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逝者如斯
第十一章
朗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子罕》)
三军:指军队
匹夫:指平民百姓。
•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 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 的。”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 论 语 》 十 二 章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
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吾十有五 yòu 不逾矩 yú jǔ
wǎng
dài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dān 一瓢饮 piáo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曲肱而枕qū gōng 博学而笃志 dǔ
第一章
朗读
顺温
子曰:“学/而承时习习 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者: 代词, … …的人
好: 喜爱,爱好。
乐: 以… …为快乐
•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 爱他的人;喜爱他的的人不如把研究这 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 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 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 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 明证。

人教版 初一上 语文12 《论语》十二章 课件

人教版 初一上 语文12 《论语》十二章  课件

(自我检查,反省)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越过,超过)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爱好)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忠实, 坚守)
字词解释: (1) 三军:古制,12500人为一军 (2)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的主帅可以被夺去,普通人的志向 却不可改变。” 段解:道德修养。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讲授新课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字词解释: 1.子夏:孔子的学生。 2.笃(dŭ):忠实,坚守。 3.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4.仁:仁德。
怎样。(6)逾矩:逾,超过;矩,规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 时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 听别人说话能明辨别真假,七十岁可能随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 段解: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讲授新课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堂小结
课文有的内容谈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的内容谈 了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学过 本文后我们要反省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做得 不好,应怎样改进。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当堂检测
解释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讲授新课
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重点字词解释: 1.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2.箪(dān) :古代盛饭的圆形 竹器。 3.巷:颜回的住处。 4.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

初中语文《论语 十二章》课件

初中语文《论语 十二章》课件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 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做,成为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 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 为老师了。”
内容解读
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 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学习和思考是辩证的关系,只学习 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如果只是思考而不能学习则会更为有 害,因此二者一定要结合起来。
品质高尚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
一、教学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学习要点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
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 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 前置句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板书设计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修 身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不亦说乎:__通__,意思__读音__。 2、诲女知之乎:__通__,意思__读音__。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课文探究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 ,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 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逾矩⑦。”--《 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 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 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 规矩。”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 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③曰:“逝者如斯夫④,不 舍昼夜。” --《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字词翻译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 中。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善,好。者,......的人
4.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 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 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 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 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 鄙视的叛徒。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 练呢?”
注: 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字词翻译
①吾:人称代词,我。 ②日:每天。 ③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 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 反省。 ④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⑤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⑥信:诚信。 ⑦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 授的知识。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34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34张PPT)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有:同“又”。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的。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
《 论 语 》 十 二 章
一、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 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 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 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 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 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 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 二则》。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四、研读文本 疏通文意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yuè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通“悦”,愉快 代指学习的内容
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
人家不了解(我)生气,发怒
不亦君 子 乎 ? ”
(《学而》)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 《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 是做人之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 论 语 》 十 二 章
永远的孔子
孔 子

孔子 (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 弟子七十二人, 他首开私人 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 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 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 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 施行“仁政”。战国时期儒 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旧的知识 可以凭借 做,成为
翻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 见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段解: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感到迷茫而无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所适从 ,
思而不学则殆.”
却,表示转折
(《为政》)
就 疑惑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 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段解: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 调学思结合。
世人尊称孔子为--------“圣人”、“先师” 人们把到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 中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 《论语》治天下”之说。
相传孔子出生地东曲阜尼山全貌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 加“有”字。 立: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乐:以…… 为乐趣。
者:代词,……的人。好:喜欢,爱好。
饭:吃饭。水:冷水。肱:胳膊。于:对,对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重点词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
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引用《论语》中的话,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阐述读书求学的三种境界并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1
掌握文言词语解释的常见方法,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分清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讲修身做人的。了解孔子及儒家学说的概况,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语言材料。
1
孔 子
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倡导施行“仁政”。“ 圣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孟
18
故:旧知识以:凭借罔:迷惑殆:疑惑(有害)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重点词语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论语》十二章 (共70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论语》十二章 (共70张PPT)

理解: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第一章
• 第1句:
• 第2句: • 第3句:
习之,不
通“悦”,愉快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了解 表转折 生气
道德高尚的人
人不知

不愠,不亦君子乎?”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第一章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 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 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 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顺承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顺承
超过
规矩,规范
矩。”
第三章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 做事情;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 岁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我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我七十岁可 以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 ”,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与孔子并称“ 孔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品链接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 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 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 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 教等方面,从中可以 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 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 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 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共66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共66张ppt)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 念、矢志不渝。
总结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修身做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交友的乐趣。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 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 功课。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 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 诚、宽厚。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 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 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探究释疑
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 毫无关系,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虽有 不同,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 以小组为单位,给它们分分类吧。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 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一样。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论语》十二章》(张ppt)优秀课件

《《论语》十二章》(张ppt)优秀课件
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 无所得。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 的竹器。 陋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堪:承受,忍受 乐:乐于学。
译文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 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 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 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 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这位老师就是孔子
简介孔子和《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 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 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 语》。

赏析后六则
学习活动: 1.自主学习: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翻译。 3 .比赛激趣:请2-3个小组代表翻译,比一比谁说得好。
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
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 恒地去努力。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凡事都是多 棱镜,不 同的角度会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PPT第十二课 《论语》十二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PPT第十二课  《论语》十二章

辦事盡心竭力
真誠,誠實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 心竭力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 是不是復習過呢?”
曾子(前505~前432):曾參,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輿,被尊稱 為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曾提出“慎終追 遠,民德歸厚”的主張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據傳以修身為主要內容
——學以致用 “士志於道”,“朝聞道,夕死可矣”。 (《裏仁》) ——為己之學
孔子杏壇講學
孔 子 杏 壇 講 學
《論語》名稱的來由,班 固《漢書·藝文志》說:“《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 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 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 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 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
的《大學》是他的作品。
一天,曾子的夫人到集市去上去趕集,她的兒子哭著也要跟著去。他的母親 對他說:“你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 來,就看見曾子要捉小豬去殺。她就勸止說:“我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夫人,這可不能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 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在欺騙他,這就是教育孩子騙人啊!
內容解讀
【本章大旨】這一章主要談學習方法、 學習樂趣和個人休養。 有學者認為,孔子雖然被尊為教育家,但 他最初聚集眾人於門下並不是為了教書, 而是為了與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課文中 哪句話可以認作是這種觀點的佐證?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內容解讀
“不亦說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 從這連續三個反問句中想像,孔子講這番話時 的神態如何?
按一定的時間復習
先生,指孔子
溫習,實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疏通文义
虚数,几个
在其中 他们 长处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于之 优点
顺承 跟从、学习
在其中 好的方面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 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 正。”
阐述品德修养:
【交流点拨】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理解:颜回修身做人的品质。
第七章
疏通文义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 子曰:“知 之
……的人 喜欢、爱好
者不如 好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 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 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作品链接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 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 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 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 教等方面,从中可以
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 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 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 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和四书五经
• 《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四书”。
读准字音
论(lún)语 愠(yùn ) 曾(zēng )子 逾(yú) 殆( dài ) 曲肱(gōng)
不亦说(yuè) 乎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罔(wǎng) 一箪(dān)食 笃(dǔ)志
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 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 呢?”
第二章
内容分析
• 本章:个人修养——自省、交友、学习
理解:我们应怎样做人?
•要有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做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诚实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第五章
课文探究
• 本章: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第六章
疏通文义
贤德
圆形竹器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忍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 做事情;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 岁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我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我七十岁可 以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第三章
内容分析
• 本章:个人修养——道德修养非一朝一夕 之功,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品味理解:
1.从人生旅程上分析:人生看过去很长久,看过来很短 暂。十几岁之前是立学起步,二十几岁是立身处世—— 当然今天为了减轻就业压力,各国普遍增长了学习时间, 二三十岁还在读书;三十几岁是立业有成;人到四十当 有质的飞跃,立世当有不惑定力;至于五十,立思当有 知天境界;至于六十,听言当有海纳胸怀;至于七十, 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须顺心而为。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夫 兰西斯.培根\牛顿\伏尔泰\ 康德\达尔文
《 论 语 》 十 二 章
作者链接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乐。
贤哉,回也!”
第六章
分析文义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篮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 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多么贤德啊,颜回!
第六章
内容分析
• 本章:赞扬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 质。
第十二章 疏通文义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
考虑当前的事 仁德
思,仁在其中矣”
第十二章 分析文义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 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仁德就在其中了。”
阐述学习态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②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谦虚好学)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④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阐述学习方法:【交流点拨】①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②传不习乎?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 调复习)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可 以 为师矣。”
领悟
第四章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 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章
内容分析
• 本章: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复习旧课,领悟新知。
第五章
疏通文义
表转折 迷惑 表转折 有害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据 说为儒家门徒所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书。为语录体。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 何谓五经?即《易》、《尚书》、 《诗》、《礼》、《春秋》也。
文学常识
• 《论语》是 儒家 的经典著作 之一,由孔子的 弟子及再传弟子 编写。以 语录体和 对话体 为 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共 20 篇。
第十二章 内容分析
• 本章:个人修养——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本节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博学与笃志 是基础,切问与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 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 “仁”了。
思考与探究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 【交流点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
(2)请从文中找出与下述提示相对应的句子。
2.从启思训诫上分析:子此言是自我反思,也是 启发门徒。能达到是成熟,能提前 是境界。懂得 这个人生旅程的规律,如何遵循它,如何提早进 入下一个境界,这就是聪慧和练达,今天所谓智 商情商超常。
第四章
疏通文义
温习
形容词用作名词 旧的知识
表顺承
新的理解与体会
•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以 凭借 做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 仁德)
(3)“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交流点拨】“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 两件事。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 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 到“知新”的目的。《礼记 学记》中记录了孔 子的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 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 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 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 孔子在河边说:“流逝的时光象这河水一 样,日夜不停。”
第十章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态度 • 惜时——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
逝,表明时间的宝贵。
是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如滔滔江水,告诉 我们要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 疏通文义
和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准— 读准节奏
粗懂词义
2.解读文意的方法
字词解读法: 【交流点拨】“单”变“双”。如:学—
—学习 朋——朋友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3.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的 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第一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疏通文义
名词作状语
学习 顺承
信、童叟无欺,做到慎独。
第三章
疏通文义
通“又”顺承
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独立做事情 顺承 迷惑
顺承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顺承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顺承
超过 规矩,规范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第三章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 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 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 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理解: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