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优秀教案(鲁科)
化学: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目标解读】 分类方法,得出正确结论。
【知识再现】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______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
Y4oanmpRpu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二.物质的分类1.110多种元素为什么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①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 _________。
②绝大多数元素可以与其它种类的元素组成物质_______;元素组成 单质:由合物:由③ 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例:_______;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3.物质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研究需要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①根据有无固定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元素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③根据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能否导电分为_________________;④根据分散物质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⑤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将反应物分为_____________。
4.物质的分类:Y4oanmpRpu 【思考】1.金属、非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和盐分别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并分别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Y4oanmpRpu 2.硫元素有多种价态,分别列出各种价态的物质并注意物质的种类。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4oanmpRp u 物纯净物 混合物:根据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可分为单化合__________,如Na 、__________,如Cl 2、___性氧化物,例___性氧化物,例氧化酸碱盐+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4oanmpRp u0: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4oanmpRp u【典例解读】例1.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解读】例如只有氧元素可以组成O2、O3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关系是混合物,故A错;只有一种氧原子16O,也可以组成O2、O3不同的分子,故B错;Na+与O2-、-Na+与O22-则组成Na2O、Na2O2两种物质,故D错。
元素与物质的的分类+第1课时+参考教案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第一课时。
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安排了“元素与物质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方法的系统学习,可以分类梳理一下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将这些化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系统化处理,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
而在本章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化合物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等等,这种方法实际也要贯穿于学生整个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物质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在图书馆中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网页上为什么我们能迅速挑出所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是因为书、信息都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分类且根据类别已经摆放好了。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投影】超市图片、一些碳元素的物质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分类是有依据的,我们也可以称为分类的标准。
【知识回顾】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2.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为固态、气态、液态三态。
鲁科版必修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鲁科版必修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说课稿一. 课程背景及目标•课程名称:《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材版本:鲁科版必修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理解元素与物质的概念及其分类方式;–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与特点;–培养学生对物质分类思维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教学内容分析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课程将侧重介绍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1. 元素的基本概念•介绍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无法进一步分解成其他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以及元素与原子的关系;•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命名和符号表示方法。
2. 基本物质与化合物的区别•解释基本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可以存在于单质状态;•引导学生理解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新的性质;•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区分基本物质和化合物的特点。
3. 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分类•解释纯物质指由同种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一定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和分类方法。
4. 物质分类的其他方式•介绍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如按物态分类、按性质分类等;•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识别物质分类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分类的意义和应用。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元素与物质的概念及其分类方式;•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与特点。
教学难点•区分基本物质和化合物的特点;•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方法。
四. 教学策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师讲授结合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展开互动;•设计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使用口头练习与小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 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5分钟)•引入课程主题,让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方式;•提出问题:你能想到物质的哪些分类方法?2. 知识讲解(20分钟)•分组讨论并分享学生的分类方法;•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解释基本物质和化合物的区别,通过实例加深理解;•介绍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分类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

首先,通过学生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学生将能够从实验现象中观察和分析元素与物质的关系,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其次,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运用元素的概念解释物质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论证能力。学生将能够运用元素的概念,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的组成,提高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3)要求学生在拓展学习后,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4)学生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相关的实验操作,如制作元素模型、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等,加深对元素和物质的理解。
(5)学生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学实验室、参加科学竞赛等,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学生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周围环境的化学污染情况、宣传化学知识等,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的一种表格,包括周期和族。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横向的行,族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纵向的列。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排布的规律进行排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被归为同一族。
4.利用元素的概念解释物质的组成:通过分析物质的化学式,用元素的概念来解释物质的组成。例如,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教室布置:
a.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实验操作区域。
b.在教室中设置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小组讨论的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c.在教室中布置一些提示性问题或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学法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布置四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化学必修一鲁科版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一鲁科版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两种形态的存在;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建立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使学生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物质简单分类法;建立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概念;了解单质、酸、碱、盐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对熟悉物质分析,建立元与物质的关系;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对物质分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考,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成功。
二、教学重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用分类的方法与观点,对物质进行研究。
三、教学难点物质所属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及关系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五、教学过程【联想·质疑】1、生活中的物质丰富多彩,这些物质都是如何组成的?2、为了更好的探讨物质的组成和用途,应该怎样对物质分类?b、元素在物质中以两种形态存在:游离态;化合态c、同种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可能呈现不同价态2、通过对物质性质的研究,可以清楚的认识处于某一价态的元素的性质;反过来通过对处于某一价态的元素的性质的研究,可以更深刻的把握所对应物质的性质。
【交流】上述物质如何分类?请同学们交流。
【板书】二、物质的分类【学生展示】非金属单质C、Cl2单质纯净物金属单质Mg、Na、Ca、物质氧化物MgO、Na2O、Na2O2、CO、CO2化合物酸H2CO3、HClO碱NaOH混合物盐MgCO3、Na2S、Na2SO4、NaCl、Ca(ClO)2分类依据:根据物质的组成【讲解】【强调】.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酸性氧化物CO.NO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交流与讨论】请你根据“氧化物的分类”完成“酸的分类”,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高中化学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二)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三)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重点(一)知识与技能: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高中化学: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二)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三)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重点(一)知识与技能: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
(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
第1课时【板书】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联想·质疑(提出..)..本节教材的核心问题(1)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3)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2.交流·研讨(引发学生对于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已有认识。
最新鲁科版必修1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最新鲁科版必修1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入:请同学们看课本后面有一张元素周期表,只有112种元素,但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世界却是极其丰富的。
这其中,有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也有人类利用化学方法制备的物质。
不过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这极其丰富的物质世界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112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内在联系。
板书: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一P31交流研讨第一题课件展示不同组学生对该问题的解答讲述: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即单质,如钠元素形成钠单质,氯元素形成单质氯气。
一种元素可以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成物质,即化合物。
化合物种类繁多:有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如氧化钙、氯化氢、甲烷、过氧化钠等;有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硝酸、硫酸、碳酸钙、氢氧化钠等;有四种或四种以上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五水硫酸铜等板书: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问题二P31交流研讨第二题课件展示不同组学生对该问题的解答讲述: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游离态,一种是化合态,同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呈现不同的价态。
对于元素的某一价态,总有一定的对应物质。
通过对所对应物质性质的研究,可以清楚的认识处于某一价态的元素的性质;反过来,通过对处于某一价态元素的性质的研究,可以更深刻的把握所对应物质性质。
对于绝大多数元素来说,都能形成单质和化合物,这些物质构成了这种元素的物质家族。
板书:2.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即单质和化合物3.对于元素的某一价态,总有一定的对应物质交流:展示P32图2-1-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你对上图有哪些理解?你能丰富这个图示,进一步展现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吗?课件:展示不同组学生对图丰富后的内容问题: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2价、0价、+4价、+6价,你能说出分别含有这些价态元素的常见物质吗?这些物质分别属于哪个类别?画图并表示出含硫元素的物质家族课件:将各小组同学按教材图2-1-3的模式绘制的硫元素的不同价态物质图展示,也可以其他的形式加以表现(如:数轴法):来。
化学: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同步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的存在形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两种:一种是______态,即单质;另一种是______态,即化合物。
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构成了这种元素的物质家族。
2.元素与物质的多样性(1)每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许多元素还可以形成性质不同的多种单质,如碳元素可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单质。
(2)一种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元素种类不同,组成的化合物不同,元素种类相同时也可能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 和O 可形成______和______两种氧化物。
3.我的收获(1)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物质都是由______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______,元素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形态称为该元素的______态。
(3)不同种元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__________,元素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形态称为该元素的______态。
二、物质的分类1.初中我们已接触过简单的物质分类,如根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组成物质的____________,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我们熟悉的氧化物、酸、碱和盐是按照____________分类的。
(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______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Na 2CO 3⎩⎪⎨⎪⎧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 盐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 盐按其溶解性来分类, 属于 盐(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______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____的分类法。
②举例:物质⎩⎪⎪⎨⎪⎪⎧⎩⎪⎨⎪⎧ 单质⎩⎪⎨⎪⎧(如 )(如 )化合物⎩⎪⎨⎪⎧(如 )(如 ) (如 )氧化物(如 )混合物2.我的收获①根据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地分类
第1课时
【目标解读】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与物质之间地关系.
2.了解物质分类地方法和意义.
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地概
念.
2.应用分类地方法研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地关
系.
3.能根据物质地结构特点,对物质采用不同地分类方法,得出正确结论. 【知识再现】
一.元素与物质地关系
1.元素与物质地关系:______是物质地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_______组成地. 2.元素在物质中地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_形式存在地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_形式存在地状态. 二.物质地分类
1.110多种元素为什么组成上千万种不同地物质: ①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 _________.
②绝大多数元素可以与其它种类地元素组成物质_______; ③相同地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地化合物,例:_______; 2.纯净物与混合物地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组成和结构 固定 不固定 熔沸点 一定
不定
性质
保持一种物质地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地性质
3.物质分类地方法:可以根据研究需要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 ①根据有无固定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元素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能否导电分为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组成
单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地纯净物 化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___地纯净物
④根据分散物质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 ⑤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地表现,将反应物分为_____________. 4.物质地分类:
【思考】
1.金属、非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和盐分别可能与哪些类别地物质发生反应?并分别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2.硫元素有多种价态,分别列出各种价态地物质并注意物质地种类.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解析】
例1.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地是
( )
A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地物质
B .只由一种原子构成地物质
C .只由一种分子构成地物质
D .只由一种元素地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地阴离子构成地物质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根据分散物质地颗粒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单质
化合物
__________,如Na 、Mg 、Al __________,如Cl 2、N 2、O 2
___性氧化物,例SO 2、
___性氧化物,例Na 2O 、CaO
氧化物 酸 碱 盐
【解析】例如只有氧元素可以组成O2、O3两种不同地物质,它们地关系是混合物,故A错;只有一种氧原子16O,也可以组成O2、O3不同地分子,故B错;Na+与O2-、-Na+与O22-则组成Na2O、Na2O2两种物质,故D错.
【答案】C
【例3】请利用分类法把下列几种物质进行分类,
CaCl2 Ca(NO3)2 KNO3 K2SO4 KCl
【解析】以上几种物质均为盐,根据盐地分类方法:(1)据阳离子分(钾盐、钠盐等)(2)据组成分(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式盐)(3)据酸根分(盐酸盐、硝酸盐等)
【答案】
方法一、钾盐:KNO3、K2SO4、KCl 钙盐:CaCl2、Ca(NO3)2
方法二、硫酸盐:K2SO4硝酸盐:Ca(NO3)2、KNO3盐酸盐:CaCl2、KCl
【当堂检测】
1.下列家庭常用地调味品中,可视为纯净物地是()A.食盐B.食醋C.白酒D.白糖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地正确组合是()
分类
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组合
A C2H5OH H2SO4NaHCO3Al2O3N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F2Na2O2SO2
D KOH HNO2CaCO3CaO SO3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地是()
A.高锰酸钾受热以后生成地固体物质
B.将纯水结成地冰放入纯水中得到地物质
C.将食盐溶于水制成无色透明纯净地食盐溶液
D.液态空气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地是()
A.液氨B.溶液C.胶体D.浊液
5.单质和化合物地区别,在于是否由()
A.同种物质组成B.同种元素组成C.同种分子组成D.同种离子组成
6.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地顺序排列地是()
A.烧碱、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熟石灰、白磷
C.干冰、铜、氯化氢D.空气、氮气、胆矾
7.下列11种物质⑴生石灰⑵铜绿⑶干冰⑷ Na2O2⑸ NO2⑹ SiO2 ⑺ Fe(OH)3胶体⑻煤⑼石灰水⑽小苏打⑾汽油
其中①属于混合物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于盐类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于酸性氧化物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属于碱性氧化物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Fe、CO 、CuO 、NaOH溶液、Na2CO3溶液、Ba(OH)2溶液、稀H2SO4七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地化学反应有()
A.4个B.5个C.6个D.7个
2.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一种新型地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下列叙述正确地是()A.一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组成
B.O4是一种单质
C.O4是由O2组成地混合物
D.O4是一种化合物
3.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地,某些城市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下列垃圾属于同类物质地是()
A.废电池、易拉罐B.废铜烂铁、塑料袋
C.旧报纸、硬纸板D.空啤酒瓶、包装塑料
4.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地种类.将此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地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相应地表格内.三种物质分别为:
(1)O2、Cl2、S、N2(2)Fe、Na、Al、Si (3)NO、CO2、SO2、P2O5
组别被选出地物质分类依据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5.下表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组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甲BaCl2Fe Cu(NO3)2
乙Fe2O3K2SO4H2SO4
丙Mg NaOH MgCl2
(1)第三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________组中地所有物质反应,
(2)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
(3)不跟第一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地第二组中地物质,但能与第三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列物质分类,并用序号填空
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硫④液氧⑤氧化镁
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铜丝
A、混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
B、纯净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非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