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练习卷
八年级数学期末练习卷二(1)(1)
漳浦县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卷八 年 级 数 学(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分)1.下列实数中最小的是( )A .−√273B .−√16C .−√15D .−3.14 2.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1、1、√2B .1、2、√3C .√2、√3、√5D .8、12、13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x 2+1,-2023)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四象限 B .第三象限 C .第二象限 D .第一象限 4.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已知AE ∥BC ,则∠AFD 的度数是( ) A .60° B .75° C .80° D .55°5.在共有15人参加的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八名,只需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A .平均数B .众数C .中位数D .方差6.以方程3x −2y =1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是直线l ,则下列各点不在直线l 上的是( ) A .(1,1) B .(2,52) C .(−3,−5) D . (−1,1)7.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撰写的《四元玉鉴》中记载了“两果问价”的问题,原题如下:九百九十九文钱,甜果苦果买一千,甜果九个十一文,苦果七个四文钱,试问甜苦果几个?又问各该几个钱?其大意是:九百九十九文钱买了甜果和苦果共一千个,已知十一文钱可买九个甜果,四文钱可买七个苦果,那么甜果、苦果各买了多少个?设甜果买了了x 个,苦果买了y 个,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 ) A .{x +y =1000119x +47y =999 B .{x +y =100047x +119y =999 C .{x +y =100074x +911y =999 D .{x +y =1000911x +74y =999 8.如图,点A (-1,2)是一次函数y =kx +b (k ≠0)图象上的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B .k >0,b <0 C .方程kx +b =2的解是x =−1 D .当x <0时,y <09.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MNPQ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若EF =2√3,则S 1+S 2的值为( ) A .36 B .18 C .20 D .2410.如图,点A (1,1)、B (2,-3)、P (m ,0),当|PA −PB |值最大时,m 的值为( ) A .12 B .54C .−12D .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11.若y =√x −2+√2−x −1,则点A (x ,y )在第 象限.12.举一个可以用来说明命题“若a 2>1,则a >1”是假命题的反例:如a =__________. 13.某校八年级开展“好书伴成长”活动,八(1)班班长统计了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14.如图,已知直线y =x +1与y =kx +b 相交于点P (1,m ),则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y =x +1y =kx +b的解是_________. 15.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P =AC ,则数轴上点P 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 16.如图,在Rt∆ACB 中,∠C =90°,AC =BC ,D 为AC 边上的点,且AD =2CD ,连接BD ,过点B 作EB ⊥BD ,连接AE 交CB 于点F ,则下列结论:①∠CBE =∠CDB ;②F 为AE 的中点;③∠FEB =∠FAC +∠CBD ;④若BC =3,则AE =3√1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入横线上)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86分)17.(每小题4分,共8分)计算: (1)√92+|3−√8 |+(−12)−1−20230 (2)√24 − √6√3−(√3−√2 )(√3+√2 )E第 4 题第 8 题ADC BHGFEP QMN第 9 题第 10 题第 13 题第 15 题AFC DBE第 16 题18.(每小题4分,共8分)解下列方程组:(1){2x −y =57x −3y =20 (2){x+y 2−3y =24(x +1)−5y =219.(8分)如图,有三个论断:①∠1=∠2;②∠B=∠C ;③∠A=∠D ,请你从中任选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并证明该命题是否正确.20.(8分)如图,在△ABC 中,AC =8,AB =15,BE ⊥BC ,点D 为BC 中点.若BE =4,△BDE 的面积为17,求ABC 面积.21DAGHCE FB第 19 题BACED第 20 题21.(8分)《经典咏流传》自开播以来,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感人的人文情怀,感动了数以亿计的观众.某中学开展“诵读经典”比赛活动,八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图所示. (1)根据图示填写表格;(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 (3)如果规定成绩较稳定班级胜出,你认为哪个班级能胜出?说明理由.22.(10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D =∠ADC =90°,BC =12,CD =8,AD =6,BD 、AC 相交于点E ,求△BCE 的面积.小颖同学的思路是这样的: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图中一些点的坐标.根据“一次函数”的知识求出点E 的坐标,从而可求得△BCE 的面积.请你按照小颖的思路解决这道题.84第 21 题众数中位数8080八年(2)班八年(1)班平均数BACDE第 22 题23.(10分)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于点E ,过点A 作射线AG ∥BC (G 在点A 右侧),在射线AG 上截取AF =AB ,连接DF .(1)请补全图形(尺规作图,并在图中标出相应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求证:点B 、E 、F 三点共线.24.(12分)某校为奖励在“校园文化节”中表现突出的20名志愿者每人颁发一件纪念品,李老师前往购买钢笔和笔记本作为纪念品,如果买12支钢笔和8本笔记本,需292元;如果买6支钢笔和14本笔记本,需286元.(1)求钢笔和笔记本的单价;(2)售货员提示:当购买的钢笔超过10支时,则超出的部分可以享受8折优惠.设购买纪念品的总费用为w 元,其中钢笔的支数为a .①当a >10 时,求w 与a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利用w 与a 之间的关系式说明怎样购买实惠; ①李老师购买纪念品一共花了288元钱,他可能购买了多少支钢笔?25.(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1=−x +4的图象l 1与一次函数y 2=12x +b 的图象l 2相交于点A(t ,t).(1)若y 1<y 2,求 x 的取值范围;(2)点B(m ,0)为x 轴上一动点,过点B 作BC ⊥x 轴,分别交l 1、l 2于点C 、D ,若CD =2BC ,且点D 在点C 的上方,点C 在第一象限,求m 的值;(3)若一次函数y 3=kx +2的图象为l 3,且l 1、l 2、l 3不能围成三角形. ①求k 的值;②第一象限内有一点E(a ,b)在直线l 3上,且在直线x =1+t 的左侧,若n =−a +b ,求n 的取值范围.AC ED B 第 23 题。
八年级数学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PA=PE,PE交CD于F(1)证明:PC=PE;(2)求∠CPE的度数;(3)如图2,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时,连接CE,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90°(3)AP=CE【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得出AB=BC,∠ABP=∠CBP=45°,结合PB=PB得出△ABP ≌△CBP,从而得出结论;(2)、根据全等得出∠BAP=∠BCP,∠DAP=∠DCP,根据PA=PE得出∠DAP=∠E,即∠DCP=∠E,易得答案;(3)、首先证明△ABP和△CBP全等,然后得出PA=PC,∠BAP=∠BCP,然后得出∠DCP=∠E,从而得出∠CPF=∠EDF=60°,然后得出△EP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AP=CE.【详解】(1)、在正方形ABCD中,AB=BC,∠ABP=∠CBP=45°,在△ABP和△CBP中,又∵ PB=PB ∴△ABP ≌△CBP(SAS),∴PA=PC,∵PA=PE,∴PC=PE;(2)、由(1)知,△ABP≌△CBP,∴∠BAP=∠BCP,∴∠DAP=∠DCP,∵PA=PE,∴∠DAP=∠E,∴∠DCP=∠E,∵∠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E,即∠CPF=∠EDF=90°;(3)、AP=CE理由是:在菱形ABCD中,AB=BC,∠ABP=∠CBP,在△ABP和△CBP中,又∵ PB=PB ∴△ABP≌△CBP(SAS),∴PA=PC,∠BAP=∠DCP,∵PA=PE,∴PC=PE,∴∠DAP=∠DCP,∵PA=PC ∴∠DAP=∠E,∴∠DCP=∠E∵∠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E,即∠CPF=∠EDF=180°﹣∠ADC=180°﹣120°=60°,∴△EPC是等边三角形,∴PC=CE,∴AP=CE考点:三角形全等的证明2.已知△ABC中,AB=AC,点P是AB上一动点,点Q是AC的延长线上一动点,且点P从B运动向A、点Q从C运动向Q移动的时间和速度相同,PQ与BC相交于点D,若AB=82,BC=16.(1)如图1,当点P为AB的中点时,求CD的长;(2)如图②,过点P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E,当点P、Q在移动的过程中,设BE+CD=λ,λ是否为常数?若是请求出λ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4;(2)8【解析】【分析】(1)过P点作PF∥AC交BC于F,由点P和点Q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得出BP=CQ,根据PF∥AQ,可知∠PFB=∠ACB,∠DPF=∠CQD,则可得出∠B=∠PFB,证出BP=PF,得出PF=CQ,由AAS证明△PFD≌△QCD,得出,再证出F是BC的中点,即可得出结果;(2)过点P作PF∥AC交BC于F,易知△PBF为等腰三角形,可得BE=12BF,由(1)证明方法可得△PFD≌△QCD 则有CD=12CF,即可得出BE+CD=8.【详解】解:(1)如图①,过P点作PF∥AC交BC于F,∵点P和点Q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BP=CQ,∵PF∥AQ,∴∠PFB=∠ACB ,∠DPF=∠CQD ,又∵AB=AC ,∴∠B=∠ACB ,∴∠B=∠PFB ,∴BP=PF , ∴PF=CQ ,又∠PDF=∠QDC ,∴△PFD ≌△QCD ,∴DF=CD=12CF , 又因P 是AB 的中点,PF ∥AQ , ∴F 是BC 的中点,即FC=12BC=8, ∴CD=12CF=4; (2)8BE CD λ+==为定值.如图②,点P 在线段AB 上,过点P 作PF ∥AC 交BC 于F ,易知△PBF 为等腰三角形,∵PE ⊥BF∴BE=12BF ∵易得△PFD ≌△QCD ∴CD=12CF ∴()111182222BE CD BF CF BF CF BC λ+==+=+== 【点睛】 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熟悉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1),AB=4cm ,AC ⊥AB ,BD ⊥AB ,AC=BD=3cm ,点P 在线段AB 上以1cm/s 的速度由点A 向点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 上由点B 向点D 运动,他们的运动时间为t(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练习卷)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1 全等三角形(练习卷)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ABE≌△ACD,∠A=60°,∠B=25°,则∠BOC的度数为()A.85°B.95°C.110°D.120°2.下列图形中与如图图形全等的是()A.B.C.D.3.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且△DEF≌△DEA,若∠BDF﹣∠CEF =60°,则∠A的度数为()A.30°B.32°C.35°D.40°4.如图,△ABC≌△AEF,AB和AE,AC和AF分别是对应边,那么∠EAC等于()A.∠ACB B.∠BAF C.∠F D.∠CAF5.如图,已知△ABC≌△CDA,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ABC和△CDA的面积相等B.△ABC和△CDA的周长相等C.∠B+∠ACB=∠D+∠ACD D.AD∥BC,且AD=CB6.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3﹣∠2=()A.30°B.45°C.60°D.135°7.如图,∠C=∠CAM=90°,AC=8cm,BC=4cm,点P在线段AC上,以2cm/s速度从点A出发向点C运动,到点C停止运动.点Q在射线AM上运动,且PQ=AB.若△ABC 与△PQA全等,则点P运动的时间为()A.4s B.2s C.2s或3s或4s D.2s或4s8.已知△ABC的三边的长分别为3,5,7,△DEF的三边的长分别为3,7,2x﹣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的值是()A.3B.5C.﹣3D.﹣59.如图,△ABD≌△CDB,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ABD=∠CBD B.△ABD和△CDB的周长相等C.AD=BC D.△ABD和△CDB的面积相等10.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那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1的度数为()A.70°B.50°C.60°D.以上都有可能11.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若△ABC≌△CDE,则线段AC和线段CE的关系是()A.既不相等也不互相垂直B.相等但不互相垂直C.互相垂直但不相等D.相等且互相垂直12.如图,已知△ABC≌△DBC,E为线段CD上一点,则()A.∠BED>∠ACB B.∠BED=∠ACB C.∠BED<∠ACB D.不确定二.填空题(共5小题)13.如图,△ABE≌△ADC≌△ABC,若:∠1=130°,则∠α的度数为.14.如图,D在BC边上,△ABC≌△ADE,∠EAC=40°,则∠B的度数为.1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7、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16.直角坐标系中,点A(0,0),B(2,0),C(0,2),若有一三角形与△ABC全等,且有一条边与BC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另一个顶点坐标是.17.如图,点A、D、C、B在同一条直线上,△ADF≌△BCE,DF与CE交于点M,∠B =32°,∠F=28°,则∠DMC的度数为.三.解答题(共4小题)18.已知:△ABC≌△EDC.连接BE,交AC于F,点H是CE上的点,且CH=CF,连接DH交BE于K.求证:∠DKF=∠ACB.19.如图,△ABC≌△DEF,∠A=33°,∠E=57°,CE=5cm.(1)求线段BF的长;(2)试判断DF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0.如图,已知△ABC≌△DBE,点D在AC上,BC与DE交于点P,若AD=DC=2.4,BC=4.1.(1)若∠ABE=162°,∠DBC=30°,求∠CBE的度数;(2)求△DCP与△BPE的周长和.21.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点E、F是直线.AD上方的点,连接AE、CE、BF、DF,若△ACE≌△FDB,FD=3,AD=8.(1)判断直线CE与DF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2)求CD的长;(3)若∠E=26°,∠F=53°,求∠ACE的度数.。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3.1 确定位置》同步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上学期《3.1 确定位置》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小明乘坐一艘游船出海游玩,游船上的雷达扫描探测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圆之间距离是1km(小圆半径是1km),若小艇C在游船的正南方2km,则下列关于小艇A、B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A.小艇A在游船的北偏东60°,且距游船3kmB.游船在的小艇A北萄东60°,且距游船3kmC.小艇B在游船的北偏西30°,且距游船2kmD.小艇B在小艇C的北偏西30°,且距游船2km2.如图,围棋棋盘放在某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黑棋(甲)的坐标为(﹣2,2)黑棋(乙)的坐标为(﹣1,﹣2),则白棋(甲)的坐标是()A.(2,2)B.(0,1)C.(2,﹣1)D.(2,1)3.中国象棋是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性强,成为极其广泛的棋艺活动.如图,若在象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帅”位于点(﹣1,﹣2),“马”位于点(3,﹣2),则“兵”位于点()A.(﹣1,1)B.(﹣2,﹣1)C.(﹣3,1)D.(﹣2,1)4.如图,已知棋子“车”的坐标为(﹣2,1),棋子“马”的坐标为(3,﹣1),则棋子“炮”的坐标为()A.(1,1)B.(2,1)C.(2,2)D.(3,1)5.北京市为了全民健身,举办“健步走“活动,活动场地位于奥林匹克公园(路线:森林公园→玲珑塔→国家体育场→水立方)如图,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在奥林匹克公园设计图上标记玲珑塔的坐标为(﹣1,0),森林公园的坐标为(﹣2,3),则终点水立方的坐标是()A.(﹣2,﹣3)B.(﹣2,3)C.(﹣3,﹣2)D.(﹣3,﹣1)6.如图是丁丁画的一张脸的示意图,如果用(1,3)表示靠左边的眼睛,用(3,3)表示靠右边的眼睛,那么嘴的位置可以表示成()A.(2,1)B.(1,2)C.(1,1)D.(3,1)7.雷达二维平面定位的主要原理是:测量目标的两个信息﹣距离和角度,目标的表示方法为(m,α),其中,m表示目标与探测器的距离;α表示以正东为始边,逆时针旋转后的角度.如图,雷达探测器显示在点A,B,C处有目标出现,其中,目标A的位置表示为A(5,30°),目标C的位置表示为C(3,300°).用这种方法表示目标B的位置,正确的是()A.(﹣4,150°)B.(4,150°)C.(﹣2,150°)D.(2,150°)8.小刚从学校出发往东走500m是一家书店,继续往东走1000m,再向南走1000m 即可到家,若选书店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一个单位长度代表1m长,若以点A表示小刚家的位置,则点A的坐标是()A.(1500,﹣1000)B.(1500,1000)C.(1000,﹣1000)D.(﹣1000,1000)9.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人在排练厅所站的3块地砖.若甲、乙所站的地砖分别记为(2,2),(4,3),则丙所站的地砖记为()A.(5,6)B.(6,5)C.(7,6)D.(7,5)10.如图,象棋盘上,若“将”位于点(1,﹣1),“车”位于点(﹣3,﹣1),则“马”位于点()A.(3,2)B.(2,3)C.(4,2)D.(2,4)11.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周围的景点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若表示“王府井”的点的坐标为(4,1),表示“人民大会堂”的点的坐标为(0,﹣1),则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A.(0,0)B.(﹣1,0)C.(1,0)D.(1,1)12.象棋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益智游戏,如图,若表示棋子“馬”和“車”的点的坐标分别为(3,2),(﹣3,0),则表示棋子“炮”的点的坐标为()A.(1,2)B.(0,2)C.(2,1)D.(2,0)13.小明为画一个零件的轴截面,以该轴截面底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对称轴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坐标轴的单位长度取1mm,则图中转折点P的坐标表示正确的是()A.(5,30)B.(8,10)C.(9,10)D.(10,10)14.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点A,(0,4)表示点B,那么点C的位置可表示为()A.(0,3)B.(3,2)C.(2,3)D.(3,0)15.如图,若在象棋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帥”位于点(﹣1,﹣2),“馬”位于点(2,﹣2),则“兵”位于点()A.(﹣1,﹣2)B.(﹣2,﹣1)C.(﹣3,1)D.(1,﹣2)16.初三(1)班的座位表如图所示,如果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且“过道也占一个位置”,例如小王所对应的坐标为(3,2),小芳的为(5,1),小明的为(10,2),那么小李所对应的坐标是()A.(6,3)B.(6,4)C.(7,4)D.(8,4)17.小米家位于公园的正东100米处,从小米家出发向北走250米就到小华家,若选取小华家为原点,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议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公园的坐标是()A.(﹣250,﹣100)B.(100,250)C.(﹣100,﹣250)D.(250,100)18.象棋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益智游戏.如图,是一局象棋残局,已知表示棋子“馬”和“車”的点的坐标分别为(4,3),(﹣2,1),则表示棋子“炮”的点的坐标为()A.(﹣3,3)B.(0,3)C.(3,2)D.(1,3)19.如图,在围棋盘上有三枚棋子,如果黑棋①的位置用有序数对(0,﹣1)表示,黑棋②的位置用有序数对(﹣3,0)表示,则白棋③的位置可用有序数对()表示.A.(﹣2,4)B.(2,﹣4)C.(4,﹣2)D.(﹣4,2)20.如图,点A在观测点北偏东30°方向,且与观测点的距离为8千米,将点A 的位置记作A(8,30°).用同样的方法将点B,点C的位置分别记作B(8,60°),C(4,60°),则观测点的位置应在()A.点O1B.点O2C.点O3D.点O421.如图是轰炸机机群的一个飞行队形,如果最后两架轰炸机的平面坐标分别为A(﹣2,1)和B(﹣2,﹣3),那么第一架轰炸机C的平面坐标是()A.(2,﹣1)B.(4,﹣2)C.(4,2)D.(2,0)22.如图是中国象棋的一盘残局,如果用(2,﹣3)表示“帅”的位置,用(6,4)表示的“炮”位置,那么“将”的位置应表示为()A.(6,4)B.(4,6)C.(1,6)D.(6,1)23.如图,小明从点O出发,先向西走40米,再向南走30米到达点M,如果点M的位置用(﹣40,﹣30)表示,那么(﹣10,20)表示的位置是()A.点A B.点B C.点C D.点D24.从学校向东走600米,再向南走500米到小伟家;从学校向南走500米,再向西走300米到小亮家,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小亮家在小伟家的正东600米处B.小亮家在小伟家的正南500米处C.小亮家在小伟家的正西900米处D.小亮家在小伟家的正北600米处25.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A点,(0,4)表示B点,那么C点的位置可表示为()A.(0,3)B.(2,3)C.(3,2)D.(3,0)二.填空题(共14小题)26.小聪出校门向东走100米,再向北走120米到达阳光文具店,若以学校校门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分别以向东、向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1个单位长度代表1米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阳光文具店的坐标是.27.中国象棋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它难易适中,趣味性强,变化丰富细腻,棋盘棋子文字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如图,已知所在位置的坐标为(﹣3,2),所在位置的坐标为(﹣1,0),在中国象棋的规则中,“马走日,象(相)飞田”,若下一步移动,则下一步可能走到的位置的坐标为.28.象棋是一项益智游戏,如图,已知表示棋子“車”的点的坐标为(﹣2,1),棋子“炮”的点的坐标为(1,3),则表示棋子“馬”的点的坐标为.29.如图,若在象棋盘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使“帥”的坐标为(﹣1,﹣2),“馬”的坐标为(2,﹣2),则“兵”的坐标为.30.中国象棋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它难易适中,趣味性强,变化丰富细腻,棋盘棋子文字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如图,如果士所在位置的坐标为(﹣1,﹣2),相所在位置的坐标为(2,﹣2),那么将棋子炮右移一格后的位置的坐标为.31.如图,若棋盘中表示“帥”的点可以用(0,1)表示,表示“卒“的点可以用(2,2)表示,则表示“馬”的点用坐标表示为.32.如图,若小红的位置可以用坐标(﹣7,﹣4)表示,小明的位置可以用坐标(﹣5,﹣8)表示,则小亮的位置可以用坐标表示为.33.在如图的方格纸上,若用(﹣1,1)表示点A的位置,(0,3)表示点B的位置,那么点C的位置可表示为.34.如图是城市中某区域的示意图,小聪同学从点O出发,先向西走100米,再向南走200米到达学校,如果学校的位置用(﹣100,﹣200)表示,那么(300,200)表示的地点是.35.五子棋的比赛规则是一人执黑子,一人执白子,两人轮流出棋,每次放一个棋子在棋盘的格点处,只要有同色的五个棋子先连成一条线(横、竖、斜均可)就获得胜利.如图是两人正在玩的一盘棋,若白棋A所在点的坐标是(﹣2,2),黑棋B所在点的坐标是(0,4),现在轮到黑棋走,黑棋放到点C的位置就获得胜利,点C的坐标是.36.如图所示的象棋盘上,若“士”的坐标是(﹣2,﹣2),“相”的坐标是(3,2),则“炮”的坐标是.37.如图,已知棋子“车”的坐标为(﹣2,﹣1),棋子“马”的坐标为(1,﹣1),则棋子“炮”的坐标为.38.如图,把“QQ”笑脸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左眼A的坐标是(﹣2,3),嘴唇C点的坐标为(﹣1、1),则此“QQ”笑脸右眼B的坐标.39.如图是一个围棋棋盘(局部),把这个围棋棋盘放置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白棋①的坐标是(﹣2,﹣1),白棋③的坐标是(﹣1,﹣3),则黑棋②的坐标是.三.解答题(共11小题)40.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若游乐场的坐标为(3,2),宠物店的坐标为(﹣1,﹣2),解答以下问题(1)请在图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汽车站的坐标;(2)若消防站的坐标为(3,﹣1),请在坐标系中标出消防站的位置.41.如图,是小明家和学校所在地的简单地图,已知OA=2km,OB=3.5km,OP=4km,点C为OP的中点,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距小明家距离相同的地方是哪个?(2)请用方向与距离描述学校、商场、停车场相对于小明家的位置.42.如图是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已知旗杆的位置是(﹣2,3),实验室的位置是(1,4).(1)根据所给条件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用坐标表示食堂、图书馆的位置;(2)已知办公楼的位置是(﹣2,1),教学楼的位置是(2,2),在图中标出办公楼和教学楼的位置;(3)如果一个单位长度表示30米,请求出宿舍楼到教学楼的实际距离.43.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已知学校位置坐标为A(1,2).(1)请在图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写出图书馆B位置的坐标是.44.请你在图中建立直角坐标系,使汽车站的坐标是(3,1),并用坐标说明儿童公园、医院、李明家、水果店、宠物店和学校的位置.45.如图,已知火车站的坐标为(2,2),文化宫的坐标为(﹣1,3).(1)请你根据题目条件,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写出体育场、市场、超市的坐标;46.如图,这是某城市部分简图,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分别写出各地的坐标.47.阅读材料:象棋在中国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如图是中国象棋棋盘的一半,棋子“马”走的规则是沿“日”形的对角线走.(1)若点A位于点(﹣4,4),点B位于点(3,1),则“帅”所在点的坐标为;“马”所在点的坐标为;“兵”所在点的坐标为.(2)若“马”的位置在点A,为了到达点B,请按“马”走的规则,在图上画出一种你认为合理的行走路线,并用坐标表示出来.48.这是一个动物园游览示意图,彤彤同学为了描述这个动物园图中每个景点位置建了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南门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用坐标表示狮子、飞禽、两栖动物,马所在的点.,,,.(2)动物园又新来了一位朋友大象,若它所在点的坐标为(3,﹣2),请直接在图中标出大象所在的位置.(描出点,并写出大象二字)(3)若丽丽同学建了一个和彤彤不一样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在丽丽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下,飞禽所在的点的坐标是(﹣1,3)则此时坐标原点是所在的点,此时南门所在的点的坐标是.49.李老师到人民公园游玩,回到家后,他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了公园的景区地图,如图所示.可是他忘记了在图中标出原点和x轴、y轴.只知道游乐园D的坐标为(2,﹣2),(1)你能帮李老师在下图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其他各景点的坐标吗?(2)若图中一个单位长度代表实际距离100米,请你求出其中某两点(已用字母标记)间的实际距离.50.如图是某市区几个旅游景点的示意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若光岳楼的坐标为(﹣3,1),请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用坐标表示下列景点的位置:金凤广场(,);动物园(,);湖心岛(,);山峡会馆(,).北师大新版八年级上学期《3.1 确定位置》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小明乘坐一艘游船出海游玩,游船上的雷达扫描探测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圆之间距离是1km(小圆半径是1km),若小艇C在游船的正南方2km,则下列关于小艇A、B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A.小艇A在游船的北偏东60°,且距游船3kmB.游船在的小艇A北萄东60°,且距游船3kmC.小艇B在游船的北偏西30°,且距游船2kmD.小艇B在小艇C的北偏西30°,且距游船2km【分析】利用方向角的表示方法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小艇A在游船的北偏东30°,且距游船3km;小艇B在游船的北偏西60°,且距游船2km;游船在小艇的南偏西30°,且距游船3km;小艇B在小艇C的北偏西30°,且距游船2k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是熟练掌握平面内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征.理解方向角的表示方法.2.如图,围棋棋盘放在某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黑棋(甲)的坐标为(﹣2,2)黑棋(乙)的坐标为(﹣1,﹣2),则白棋(甲)的坐标是()A.(2,2)B.(0,1)C.(2,﹣1)D.(2,1)【分析】先利用已知两点的坐标画出直角坐标系,然后可写出白棋(甲)的坐标.【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由坐标系知白棋(甲)的坐标是(2,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记住平面内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征.3.中国象棋是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性强,成为极其广泛的棋艺活动.如图,若在象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帅”位于点(﹣1,﹣2),“马”位于点(3,﹣2),则“兵”位于点()A.(﹣1,1)B.(﹣2,﹣1)C.(﹣3,1)D.(﹣2,1)【分析】根据“帅”位于点(﹣1,﹣2),“马”位于点(3,﹣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结合坐标系可得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兵”位于点(﹣2,1),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正确得出原点的位置是解题关键.4.如图,已知棋子“车”的坐标为(﹣2,1),棋子“马”的坐标为(3,﹣1),则棋子“炮”的坐标为()A.(1,1)B.(2,1)C.(2,2)D.(3,1)【分析】先根据棋子“车”的坐标和棋子“马”的坐标,画出直角坐标系,然后写出棋子“炮”的坐标.【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棋子“炮”的坐标为(2,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记住平面内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征.5.北京市为了全民健身,举办“健步走“活动,活动场地位于奥林匹克公园(路线:森林公园→玲珑塔→国家体育场→水立方)如图,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在奥林匹克公园设计图上标记玲珑塔的坐标为(﹣1,0),森林公园的坐标为(﹣2,3),则终点水立方的坐标是()A.(﹣2,﹣3)B.(﹣2,3)C.(﹣3,﹣2)D.(﹣3,﹣1)【分析】直接利用已知点坐标得出原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终点水立方的坐标是(﹣2,﹣3).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正确得出原点位置是解题关键.6.如图是丁丁画的一张脸的示意图,如果用(1,3)表示靠左边的眼睛,用(3,3)表示靠右边的眼睛,那么嘴的位置可以表示成()A.(2,1)B.(1,2)C.(1,1)D.(3,1)【分析】根据已知两点位置,建立符合条件的坐标系,从而确定其它点的位置.【解答】解:根据题意:用(1,3)表示左眼,用(3,3)表示右眼,可以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为从下面数第一行向上为正方向,y轴为从左面数第一列向右为正方向.那么嘴的位置可以表示成(2,1).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先确定原点的位置,再求未知点的位置,或者直接利用坐标系中的移动法则“右加左减,上加下减”来确定坐标.7.雷达二维平面定位的主要原理是:测量目标的两个信息﹣距离和角度,目标的表示方法为(m,α),其中,m表示目标与探测器的距离;α表示以正东为始边,逆时针旋转后的角度.如图,雷达探测器显示在点A,B,C处有目标出现,其中,目标A的位置表示为A(5,30°),目标C的位置表示为C(3,300°).用这种方法表示目标B的位置,正确的是()A.(﹣4,150°)B.(4,150°)C.(﹣2,150°)D.(2,150°)【分析】根据点A、C的位置结合其表示方法,可得出相邻同心圆的半径差为1,结合点B在第四个圆上且在150°射线上,即可表示出点B.【解答】解:∵A(5,30°),C(3,300°),∴B(4,15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根据点A、C的坐标找出点B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8.小刚从学校出发往东走500m是一家书店,继续往东走1000m,再向南走1000m 即可到家,若选书店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一个单位长度代表1m长,若以点A表示小刚家的位置,则点A的坐标是()A.(1500,﹣1000)B.(1500,1000)C.(1000,﹣1000)D.(﹣1000,1000)【分析】由题意可知,小刚从学校出发往东走1500m,再向南走1000m即可到家,选书店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即可小刚家的坐标.【解答】解:选书店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所以书店的坐标是(0,0),小刚家的坐标是(1000,﹣1000),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运用,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先确定原点的位置,再求未知点的位置.或者直接利用坐标系中的移动法则“右加左减,上加下减”来确定坐标.9.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人在排练厅所站的3块地砖.若甲、乙所站的地砖分别记为(2,2),(4,3),则丙所站的地砖记为()A.(5,6)B.(6,5)C.(7,6)D.(7,5)【分析】直接利用甲、乙所站的地砖分别记为(2,2),(4,3),即可得出最后一个位置的坐标.【解答】解:∵甲、乙所站的地砖分别记为(2,2),(4,3),∴丙所站的地砖记为:(7,5).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正确应用已知点位置是解题关键.10.如图,象棋盘上,若“将”位于点(1,﹣1),“车”位于点(﹣3,﹣1),则“马”位于点()A.(3,2)B.(2,3)C.(4,2)D.(2,4)【分析】直接利用“将”位于点(1,﹣1),得出原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马”位于点(4,2).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正确得出原点位置是解题关键.11.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周围的景点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若表示“王府井”的点的坐标为(4,1),表示“人民大会堂”的点的坐标为(0,﹣1),则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A.(0,0)B.(﹣1,0)C.(1,0)D.(1,1)【分析】直接利用已知点坐标得出原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正确得出原点位置是解题关键.12.象棋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益智游戏,如图,若表示棋子“馬”和“車”的点的坐标分别为(3,2),(﹣3,0),则表示棋子“炮”的点的坐标为()A.(1,2)B.(0,2)C.(2,1)D.(2,0)【分析】直接利用已知点坐标得出原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棋子“炮”的点的坐标为:(0,2).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正确得出原点位置是解题关键.13.小明为画一个零件的轴截面,以该轴截面底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对称轴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坐标轴的单位长度取1mm,则图中转折点P的坐标表示正确的是()A.(5,30)B.(8,10)C.(9,10)D.(10,10)【分析】先求得点P的横坐标,结合图形中相关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得点P的纵坐标.【解答】解:如图,过点C作CD⊥y轴于D,∴BD=5,CD=50÷2﹣16=9,OA=OD﹣AD=40﹣30=10,∴P(9,10);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根据题意确定出CD=9,AD=10是解本题的关键.14.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点A,(0,4)表示点B,那么点C的位置可表示为()A.(0,3)B.(3,2)C.(2,3)D.(3,0)【分析】根据A点坐标,建立坐标系,可得C点坐标.【解答】解:点C的位置可表示为(3,2),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关键是正确建立坐标系.15.如图,若在象棋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帥”位于点(﹣1,﹣2),“馬”位于点(2,﹣2),则“兵”位于点()A.(﹣1,﹣2)B.(﹣2,﹣1)C.(﹣3,1)D.(1,﹣2)【分析】直接利用已知点坐标得出原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兵”位于点为:(﹣3,1).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正确得出原点位置是解题关键.16.初三(1)班的座位表如图所示,如果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且“过道也占一个位置”,例如小王所对应的坐标为(3,2),小芳的为(5,1),小明的为(10,2),那么小李所对应的坐标是()A.(6,3)B.(6,4)C.(7,4)D.(8,4)【分析】根据点的坐标的定义即可得.【解答】解:根据题意知小李所对应的坐标是(7,4),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坐标确定位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概念.17.小米家位于公园的正东100米处,从小米家出发向北走250米就到小华家,若选取小华家为原点,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议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公园的坐标是()A.(﹣250,﹣100)B.(100,250)C.(﹣100,﹣250)D.(250,100)【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坐标系,进而确定公园的坐标.【解答】解:如图所示:公园的坐标是:(﹣100,﹣25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关键.18.象棋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益智游戏.如图,是一局象棋残局,已知表示棋子“馬”和“車”的点的坐标分别为(4,3),(﹣2,1),则表示棋子“炮”的点的坐标为()A.(﹣3,3)B.(0,3)C.(3,2)D.(1,3)【分析】根据棋子“馬”和“車”的点的坐标可得出原点的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棋子“炮”的点的坐标为:(1,3).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正确得出原点的位置是解题关键.19.如图,在围棋盘上有三枚棋子,如果黑棋①的位置用有序数对(0,﹣1)表示,黑棋②的位置用有序数对(﹣3,0)表示,则白棋③的位置可用有序数对()表示.A.(﹣2,4)B.(2,﹣4)C.(4,﹣2)D.(﹣4,2)【分析】根据黑棋①的坐标向上1个单位确定出坐标原点,然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写出白棋③的坐标即可.【解答】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白棋③的坐标为(﹣4,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根据已知点的坐标确定出坐标原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点A在观测点北偏东30°方向,且与观测点的距离为8千米,将点A 的位置记作A(8,30°).用同样的方法将点B,点C的位置分别记作B(8,60°),C(4,60°),则观测点的位置应在()A.点O1B.点O2C.点O3D.点O4【分析】根据点A的位置记作A(8,30°),B(8,60°),C(4,60°),进而得出观测点位置.【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BC,并延长,即可得出,观测点的位置应在点O1.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正确利用已知点得出观测点是解题关键.21.如图是轰炸机机群的一个飞行队形,如果最后两架轰炸机的平面坐标分别为A(﹣2,1)和B(﹣2,﹣3),那么第一架轰炸机C的平面坐标是()A.(2,﹣1)B.(4,﹣2)C.(4,2)D.(2,0)【分析】根据A(﹣2,1)和B(﹣2,﹣3)的坐标以及与C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A(﹣2,1)和B(﹣2,﹣3),所以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可得点C的坐标为(2,﹣1),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坐标问题,关键是根据A(﹣2,1)和B(﹣2,﹣3)的坐标以及与C的关系解答.22.如图是中国象棋的一盘残局,如果用(2,﹣3)表示“帅”的位置,用(6,4)表示的“炮”位置,那么“将”的位置应表示为()A.(6,4)B.(4,6)C.(1,6)D.(6,1)【分析】以帅的坐标向左两个单位,向上3个单位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写出将的坐标即可.【解答】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将(1,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读懂题目信息,准确确定出坐标原点是解题的关键.23.如图,小明从点O出发,先向西走40米,再向南走30米到达点M,如果点M的位置用(﹣40,﹣30)表示,那么(﹣10,20)表示的位置是()A.点A B.点B C.点C D.点D【分析】根据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确定方法解答即可.【解答】解:∵点M的位置用(﹣40,﹣30)表示,∴(﹣10,20)表示的位置是点A.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主要利用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的确定方法,是基础题.24.从学校向东走600米,再向南走500米到小伟家;从学校向南走500米,再向西走300米到小亮家,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小亮家在小伟家的正东600米处B.小亮家在小伟家的正南500米处C.小亮家在小伟家的正西900米处D.小亮家在小伟家的正北600米处【分析】根据题意,以学校为“观测点”画出路线图,再据具体的路线长度,即可得到问题的答案.【解答】解:如图:小亮家在小伟家的正西600+300=900米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画出线路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5.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A点,(0,4)表示B点,那么C点的位置可表示为()A.(0,3)B.(2,3)C.(3,2)D.(3,0)【分析】根据已知两点坐标建立坐标系,然后确定其它点的坐标.【解答】解:用(0,0)表示A点,(0,4)表示B点,则以点A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y轴,向上为正方向,x轴是过点A的水平直线,向右为正方向.所以点C的坐标为(3,2)故选:C.【点评】考查类比点的坐标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阅读理解的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先确定原点的位置,再求未知点的位置,或者直接利用坐标系中的移动法则“右加左减,上加下减”来确定坐标.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原点及x,y轴的位置和方向.二.填空题(共14小题)26.小聪出校门向东走100米,再向北走120米到达阳光文具店,若以学校校门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分别以向东、向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1个单位长度代表1米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阳光文具店的坐标是(100,120).【分析】根据描述得出阳光文具店在所建立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再结合距离可得其坐标.【解答】解:由题意知阳光文具店在所建立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其坐标为(100,120),故答案为:(100,120).【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记住平面内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征.27.中国象棋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它难易适中,趣味性强,变化丰富细腻,棋盘棋子文字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如图,已知所在位置的坐标为(﹣。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 版 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平面内有五个点,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_____个三角形.【答案】10 【解析】【分析】以平面内的五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在平面中依次选取三个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所示,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10个三角形,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的个数,我们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不遗漏.2.如图,ABC 中,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E 、F 分别在边AC 和AB 上,BFE ∠与B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若ABC ∠=70°FEC ∠=80°,则P ∠=______.【答案】85°【解析】【分析】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在四边形FECB 中∠B +∠BFE +∠FEC +∠BCE =360°,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得∠1-∠2=15°;再在四边形EFPC 中求出∠1-∠2+∠P =110°即可解答.【详解】解:∵∠BFE =2∠1,∠BCD =2∠2,又∵∠BFE +∠ABC +∠FEC +∠BCE =360°,ABC ∠=70°,FEC ∠=80°,∴2∠1+(180°-2∠2)+70°+80°=360°,∴∠1-∠2=15°;∵在四边形EFPC 中,∠PFE +∠FEC +∠P +∠PCE =360°,∴∠1+80°+(180°-∠2)+∠P =360°,∴∠1-∠2+∠P =100°,∴∠P =85°,故答案为:8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和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BD 平分∠ABC ,∠BAC=64°,∠BCD+∠DCA=180°,那么∠BDC 为_________度.【答案】32【解析】【分析】过C 点作∠ACE=∠CBD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等量关系可得∠ECD=∠BD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等量关系可得∠BDC 的度数.【详解】过C 点作∠ACE=∠CBD ,∵∠BCD+∠DCA=180°,∠BCD+∠CBD+∠BDC=180°,∴∠ECD=∠BDC ,∵对角线BD 平分∠ABC ,∴∠ABD=∠CBD ,∴∠ABD=∠ACE ,∴∠BAC=∠CEB=64°,∴∠BDC=12∠CEB=32°. 故答案为:32.【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分别在x 轴的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点M 在第二象限,且MA 平分∠BAO ,做射线MB ,若∠1=∠2,则∠M 的度数是_______。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练习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0分)1.(3分)下列式子中,x可以取−1和2的是( )A.1x−2B.x−1C.x+2D.x2−2 2.(3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3.(3分)如图,在▱ABCD中,∠A+∠C=80°,则∠D=( )A.140°B.40°C.70°D.80°4.(3分)将一元二次方程x2-x-1=0配成(x+p)2=q的形式,则p的值是( )A.-1B.1C.12D.−125.(3分)牛顿曾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良的武器之一”那么我们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第一步先假设( )A.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小于60°B.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大于60°C.三角形中没有一个内角小于60°D.三角形中每个内角都大于60°6.(3分)甲、乙、丙、丁四名射击运动员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单位:环).及方差s2(单位:环2)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甲乙丙丁A.甲B.乙C.丙D.丁7.(3分)《算法统宗》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作者是明代数学家程大位.书中记载了一道“荡秋千”问题:“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译文:“秋千静止的时候,踏板高地1尺,将它往前推送两步(两步=10尺)时,此时踏板升高到离地5尺,秋千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试问秋千绳索有多长?”如图,若设秋千绳索长为x尺,则可列方程为( )A.x2+102=(x+1)2B.x2+102=x2C.(x−4)2+10=x2D.x2+102=(x−4)28.(3分)已知点A(x₁,y₁),B(x₂,y₂)在反比例函数y =6的图象上,且:x1<0<x2,则下列结论x一定正确的是( )A.y₁+y₂<0B.y₁+y₂>0C.y₁<y₂D.y₁>y₂9.(3分)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顶点B,C在x轴的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y=k(k≠0)在第一象限x的图.象经过顶点A(m,m+3)和CD上的点E,且OB−CE=1,过点E的直线l交x轴于点F,交y轴于点G(0,−3),则OF的长为( )A.4.5B.5C.5.4D.610.(3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已知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点A不重合),作CQ⊥DP 交AD于点Q.现以PQ,CQ为邻边构造平行四边形PECQ,连接BE,则∠BEP+∠PQC的最小值为( )A.90°B.45°C.22.5°D.60°二、填空题(共6题;共18分)11.(3分)若二次根式x−4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12.(3分)下面是某班23名女同学每分钟仰卧起坐的测试情况统计表:个数/个3538424548人数35744则该班女同学每分钟仰卧起坐个数的中位数是 .13.(3分)若n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40°,则n的值为 14.(3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 x2+bx+c=0满足a−b+c=0,则方程必有一个根为 .15.(3分)如图,用4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图案,若直角三角形纸片的较长直角边为4,拼成的中间小正方形面积为1,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16.(3分)如图,A,C是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4的图象的交点,过点A作AD⊥xx轴于点D,过点C作CB⊥x轴于点B,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17.(8分)计算.(1)(4分)8+32−18(2)(4分)12+|3−2|+(12)−118.(8分)解方程:(1)(4分)x2+6x=−3;(2)(4分)x(x−7)=8(7−x)19.(6分)在“书香进校园”读书活动中,为了解学生课外读物的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绘制成不完整的扇形统计图(图1)和条形统计图(图2),其中条形统计图被墨汁污染了一部分.(1)(2分)条形统计图中被墨汁污染的人数为 人.“8本”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 °;(2)(2分)求被抽查到的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3)(2分)随后又补查了m名学生,若已知他们在本学期阅读量都是10本,将这些数据和之前的数据合并后,发现阅读量的众数没改变,求m的最大值.20.(6分)如图,△ABC的中线BE、CF相交于点G,已知点P,Q分别是BG,C的中点.(1)(3分)求证:四边形EFPQ是平行四边形;(2)(3分)若FG⊥BF,请判断FP与G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1.(8分)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x(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A(1,a)和B(b,1)两点,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1)(3分)求点B的坐标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2分)直接写出当x>0时,不等式-x+4-kx>0的解集;(3)(3分)若点P在y轴上,且△APB的面积为3,求点P的坐标.22.(10分)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着对角线BD向上折叠,顶点C落到点E处,BE交AD于点F.(1)(3分)求证:△ABF≌△EDF;(2)(7分)如图,过点D作DG∥BE,交BC于点G,连接FG交BD于点O.①判断四边形BFD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②若AB=6,AD=8,求FG的长.23.(12分)根据以下素材,探索完成任务.如何改造硬纸板制作无盖纸盒?背景学校手工社团小组想把一张长50cm,宽40cm的矩形硬纸板,制作成一个高5cm,容积4680c m3的无盖长方体纸盒,且纸盒的长不小于32cm (纸板的厚度忽略不计).方案初始方案:将矩形硬纸板竖着裁剪xcm(阴影部分),剩余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改进方案:将矩形硬纸板竖着裁剪xcm ,横着裁剪ycm (阴影部分),剩余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问题解决任务1判断方案请通过计算判断初始方案是否可行?任务2改进方案改进方案中,当x =y 时,求x 的值.任务3探究方案当裁剪后能制作成符合要求的纸盒时,写出y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4.(14分) 阅读材料:已知a ,b 为非负实数,∵a +b−2ab =(a )2+(b )2−2a ⋅b =(a −b )2≥0,∴a +b ≥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这个结论就是著名的“均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在一类最值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已知x >0,求代数式x +4x最小值.解:令a =x ,b =4x ,则由a +b ≥2ab ,得x +4x ≥2x ⋅4x =4.当且仅当x =4x,即x =2时,代数式取到最小值,最小值为4.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3分)已知x >0,则当x = 时,代数式x +3x到最小值,最小值为 ;(2)(3分)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m 2的矩形花园,则当这个矩形花园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的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的长度是多少米?(3)(5分)已知x >0,则自变量x 取何值时,代数式xx 2−2x +9取到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4)(3分)若x 为任意实数,代数式xx 2+4x +5的值为m ,则m 范围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2.【答案】B3.【答案】A4.【答案】D5.【答案】D6.【答案】D7.【答案】C8.【答案】C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x≥412.【答案】4213.【答案】914.【答案】x=-115.【答案】2516.【答案】45+417.【答案】(1)解:原式=22+32-32=22(2)解:原式=23+2-3+2=4+318.【答案】(1)x1=−3+6,x2=−3−6(2)x1=7,x2=−819.【答案】(1)4;108(2)被调查同学阅读量的平均数为8.7本,中位数为9本(3)m的最大值为320.【答案】(1)证明:∵BE、CF是△ABC的中线,∴EF 是△ABC 的中位线,∴EF ∥BC ,EF =12BC ,∵P 、Q 分别是BG 、CG 的中点,∴ PQ 是△BCG 的中位线,∴PQ ∥BC ,PQ =12BC ,∴EF ∥OQ ,EF =PQ ,∴四边形EFPQ 是平行四边形;(2)解:FP =GE ,理由如下:∵四边形EFPQ 是平行四边形,∴GP =GE ,∵FG ⊥BF ∴∠BFG =90°,又∵P 是BG 中点,∴FP =GP =12BG .∴FP =GE .21.【答案】(1)解:把点B(b ,1)代人y=-x+4 ,得1=-b+4 ,解得b=3,∴B(3,1).∵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点B ,∴ k=3×1=3,∴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3x.(2)1<x<3(3)解:当x=0时,则y=-x+4=4,∴点D 的坐标为(0,4),设点P 的坐标为(0,y).∵ S △APB =S △BPD -S △APD =12PD·xp-12PD·x=3,∴12×(3-1)PD=3,∴PD=3,∴点P 的坐标为(0,1)或(0,7).22.【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C ,AB =CD又∵矩形ABCD 沿BD 折叠∴∠C =∠E ,CD =ED ∴∠A =∠E ,AB =DE在△ABF 和△EDF 中{∠A =∠E ∠AFB =∠EFD AB =DE∴△ABF≌△EDF (AAS )(2)解:①四边形BFDG 是菱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矩形∴FD ∥BG又∵DG ∥BF ,FD ∥BG ∴四边形BFDG 是平行四边形又∵四边形BFDG 是平行四边形,DF =BF ∴四边形BFDG 是菱形②∵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6,AD =8∴BD =AB 2+AD 2=62+82=10,OB =12BD =5设BF =DF =x ,则AF =AD−DF =8−x 在Rt △ABF 中,A B 2+A F 2=B F 2∴62+(8−x )2=x 2解得:x =254,即BF =254∴FO =BF 2−OB 2=(254)2−52=154∴FG =2FO =15223.【答案】解:任务1:根据题意得:(50−x−2×5)×(40−2×5)×5=4680,解得:x =8.8,此时长方体盒子的长为:50−8.8−2×5=31.2(cm)<32cm ∴初始方案是不可行;任务2:当x =y 时,根据题意得:(50−x−2×5)×(40−x−2×5)×5=4680, 解得:x 1=4或x 2=66,当x 1=4时,盒子的长为50−2×5−4=36>32,符合题意; 当x 2=66时,盒子的长为50−2×5−66=−26<32,不符合题意;∴x 的值为4;任务3:y =30−93640−x,24.【答案】(1)3;23(2)解:设这个矩形的长为x 米,篱笆周长为y 米,根据题意,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m 2的矩形花园,则矩形的宽为100x米,∴y =2(x +100x )≥4x ⋅100x=40,当且仅当x =100x时,取等号,即当x =10时,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为40,∴这个矩形花园的长、宽均为10米时,所用的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的长度是40米(3)解:∵x >0,∴y =xx 2−2x +9=1x−2+9x =1x +9x −2,又∵x +9x ≥2x ⋅9x=6,当且仅当x =9x 时,即当x =3时,(x +9x)取最小值,最小值为6,∴此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y =16−2=14,∴自变量x =3时,函数y =x x 2−2x +9取最大值,最大值为14.(4)−52−1≤m ≤52−1。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C第一章 勾股定理评估试卷(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长为12,另两条边长均为自然数,则其周长为( ). (A )30 (B )28 (C )56 (D )不能确定2.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一直角边长2 cm ,另一直角边长为6 cm ,则它的斜边长 (A )4 cm (B )8 cm (C )10 cm(D )12 cm3. 已知一个Rt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B )14(C )7(D )7或254.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 (A )13 (B )8 (C )25 (D )645. 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他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715242520715202425157252024257202415(A)(B)(C)(D)6. 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同一倍数, 得到的三角形是( )(A ) 钝角三角形 (B ) 锐角三角形 (C ) 直角三角形 (D ) 等腰三角形. 7. 如图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 ) (A ) 25 (B ) 12.5 (C ) 9 (D ) 8.58. 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c b a 2)(22+=+,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 等边三角形 (B ) 钝角三角形 (C ) 直角三角形 (D ) 锐角三角形.9.△ABC 是某市在拆除违章建筑后的一块三角形空地.已知∠C=90°,AC=30米,AB=50米,如果要在这块空地上种植草皮,按每平方米草皮a 元计算,那么共需要资金( ).(A )50a 元 (B )600a 元 (C )1200a 元 (D )1500a 元10.如图,AB ⊥CD 于B ,△AB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CD=17,BE=5,那么AC 的长为( ). (A )12 (B )7 (C )5 (D )135米3米(第10题) (第11题) (第14题)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24分)11. 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___________米. 12.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AB =2,则222AB AC BC ++=______. 13.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偶数,则其周长为 .14. 如图,在△ABC 中,∠C=90°,BC=3,AC=4.以斜边AB 为直径作半圆,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15. 如图,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12米,一棵树高13米,另一棵树高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___________米.16. 如图,△ABC 中,∠C =90°,AB 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若BC =8,AD =5,则AC 等于______________.17. 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E 垂直于BE ,且AE =3,BE =4,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18. 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和长为7cm,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 2.三、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9. 11世纪的一位阿拉伯数学家曾提出一个“鸟儿捉鱼”的问题:EABCDBDE ABCD第18题图7cm“小溪边长着两棵棕榈树,恰好隔岸相望.一棵树高是30肘尺(肘尺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另外一棵高20肘尺;两棵棕榈树的树干间的距离是50肘尺.每棵树的树顶上都停着一只鸟.忽然,两只鸟同时看见棕榈树间的水面上游出一条鱼,它们立刻飞去抓鱼,并且同时到达目标.问这条鱼出现的地方离开比较高的棕榈树的树跟有多远?20. 如图,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底边上的高是4.求这个三角形各边的长.21. 如图,A、B两个小集镇在河流CD的同侧,分别到河的距离为AC=10千米,BD=30千米,且CD=30千米,现在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B两镇供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每千米3万,请你在河流CD上选择水厂的位置M,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节省,并求出总费用是多少?22. 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C=90°,AD=12m,CD=9m,AB=39m,BC=36m,求这块地的面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 版 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先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 →C 运动,然后以1cm /s 的速度沿C →B 运动.若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那么当t =___________________,△APE 的面积等于6.【答案】1.5或5或9【解析】【分析】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AC 上时:当点P 在BC 上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详解】如图1,当点P 在AC 上.∵△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CE =4,AP =2t .∵△APE 的面积等于6,∴S △APE =12AP •CE =12AP ×4=6.∵AP =3,∴t =1.5. 如图2,当点P 在BC 上.则t >3∵E 是DC 的中点,∴BE =CE =4. ∵PE ()43=7-PE t t =-- ,∴S =12EP •AC =12•EP ×6=6,∴EP =2,∴t =5或t =9. 总上所述,当t =1.5或5或9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6.故答案为1.5或5或9.【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2.如图,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点,E F 分别在线段BD 、CD 上,点G 在EF 的延长线上,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若60,84,A BEH HFG n ︒︒︒∠=∠=∠=,则n =__________.【答案】78.【解析】【分析】利用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得到∠DBC=12∠ABC ,∠ACD=12(∠A+∠A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D=12∠A=30︒,利用外角定理得到∠DEH=96︒,由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得到∠DEG=∠HEG=48︒,根据外角定理即可得到∠DFG=∠D+∠DEG=78︒.【详解】∵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DBC=12∠ABC ,∠ACD=12(∠A+∠ABC), ∵∠DBC+∠BCD+∠D=180︒,∠A+∠ABC+∠ACB=180︒, ∴∠D=12∠A=30︒, ∵84BEH ︒∠=,∴∠DEH=96︒,∵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DEG=∠HEG=48︒,∠DFG=∠HFG n ︒=,∵∠DFG=∠D+∠DEG=78︒,∴n=78.故答案为:78.【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角平分线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此题中求出∠D=12∠A=30︒是解题的关键.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72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 【答案】9【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根据题意得,(n-2)•180°=72×360°,解得:n=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它的周长为__cm.【答案】22【解析】【分析】底边可能是4,也可能是9,分类讨论,去掉不合条件的,然后可求周长.【详解】试题解析:①当腰是4cm,底边是9cm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②当底边是4cm,腰长是9cm时,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4+9+9=22cm.故填2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5.如图,在△ABC中,∠A=60°,若剪去∠A得到四边形BCDE,则∠1+∠2=______.【答案】240.【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2=180°+60°=240°.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6.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则∠P=______°.【答案】30【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BC=20°,∠PCM=50°,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出∠P 的度数.【详解】∵BP 是∠ABC 的平分线,CP 是∠ACM 的平分线,∠ABP=20°,∠ACP=50°,∴∠PBC=20°,∠PCM=50°,∵∠PBC+∠P=∠PCM ,∴∠P=∠PCM-∠PBC=50°-20°=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性质是解题关键.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7.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6A BC ∠与6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7A ,得7A ∠,则7A ∠=( )A .32αB .64αC .128αD .256α 【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可得11122A A α∠=∠=,同理可得2212A α∠=,3312A α∠=,由此可归纳出12n nA α∠=,易知7A ∠. 【详解】解: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1111,22A BC ABC ACD ACD ∴∠=∠∠=∠ 111ACD A BC A ∠=∠+∠ 11122ACD ABC A ∴∠=∠+∠ ACD ABC A ∠=∠+∠111222ACD ABC A ∴∠=∠+∠ 11122A A α∴∠=∠= 同理可得21211112222A A αα∠=∠=⨯=,3231122A A α∠=∠=,…,由此可知12n n A α∠=, 所以7712128A αα∠==.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图形的规律探究,灵活的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确定角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ABC 中,BO ,CO 分别平分∠ABC ,∠ACB ,交于O ,CE 为外角∠ACD 的平分线,BO 的延长线交CE 于点E ,记∠BAC=∠1,∠BEC=∠2,则以下结论①∠1=2∠2,②∠BOC=3∠2,③∠BOC=90°+∠1,④∠BOC=90°+∠2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OC=90°+12∠1,再结合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ECD=∠OBC+∠2,从而可得∠BOC=90°+∠2,据此即可进行判断.【详解】∵BO ,CO 分别平分∠ABC ,∠ACB ,∴∠OBC=12∠ABC ,∠OCB=12∠ACB , ∵∠ABC+∠ACB+∠1=180°,∴∠ABC+∠ACB=180°-∠1, ∴∠OBC+∠OCB=12(∠ABC+∠ACB )=12(180°-∠1)=90°-12∠1, ∴∠BOC=180°-∠OBC-∠OCB=180°-(90°-12∠1)=90°+12∠1, ∵∠ACD=∠ABC+∠1,CE 平分∠ACD , ∴∠ECD=12∠ACD=12(∠ABC+∠1), ∵∠ECD=∠OBC+∠2, ∴∠2=12∠1,即∠1=2∠2, ∴∠BOC=90°+12∠1=90°+∠2, ∴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选C.【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及定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 中,G 是它的重心,AG ⊥CD ,如果32BG AC ⋅=,则△AG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A .3B .8C .43D .6 【答案】B【解析】分析:延长BG 交AC 于D .由重心的性质得到 BG =2GD ,D 为AC 的中点,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C =2GD ,即有BG =AC ,从而得到AC 、GD 的长.当GD ⊥AC 时,△AGC 的面积的最大,最大值为:12AC •GD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延长BG 交AC 于D .∵G 是△ABC 的重心,∴BG =2GD ,D 为AC 的中点.∵AG ⊥CG ,∴△AGC 是直角三角形,∴AC =2GD ,∴BG =AC .∵BG •AC =32,∴AC 322,GD =22当GD ⊥AC 时,.△AGC 的面积的最大,最大值为:12AC•GD=142222⨯⨯=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重心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10.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A.45︒B.60︒C.72︒D.9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2180n-•︒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固定的360︒,依此可以求出多边形的一个外角.【详解】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多边形的边数为54018025︒÷︒+=,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多边形的每个外角36057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记住内角和的公式与外角和的特征,难度适中.11.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 【答案】D【解析】【详解】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B.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故选D.12.以下列数据为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2 cm 、3cm 、5cmB .2 cm 、3 cm 、4 cmC .3 cm 、5 cm 、9 cmD .8 cm 、4 cm 、4 cm【答案】B【解析】【分析】三角形的任何一边大于其他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满足此关系的可组成三角形,其实只要最小两边的和大于最大边就可判断前面的三边关系成立.【详解】A 、2+3=5,故本选项错误.B 、2+3>4,故本选项正确.C 、3+5<9,故本选项错误.D 、4+4=8,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三角形的任何一边大于其他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满足此关系的可组成三角形.三、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3.如图,在ABC ∆和ADE ∆中,90BAC DAE ∠=∠=︒,AB AC =,AD AE =,C ,D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①ABD ACE ∆≅∆②45ACE DBC ∠+∠=︒③BD CE ⊥④180EAB DBC ∠+∠=︒【答案】①②③④【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BAC=∠DAE=90°,∴∠BAC+∠DAC=∠DAE+∠DAC ,即:∠BAD=∠CAE ,∵AB=AC ,AE=AD ,∴△BAD ≌△CAE (SAS ),故①正确;∵△BAD ≌△CAE ,∴∠ABD=∠ACE ,∵∠ABD+∠DBC=45°,∴∠ACE+∠DBC=45°,故②正确;∴∠DBC+∠DCB=∠DBC+∠ACE+∠ACB=90°,则BD ⊥CE ,故③正确;∵90BAC DAE ∠=∠=︒,∴∠BAE+∠DAC=180°,∵∠ADB=∠E=45°,∴DAC DBC ∠=∠,∴180EAB DBC ∠+∠=︒,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细心分析,熟练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已知:如图,△ABC 和△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D 与BE 相交于点P ,AC 、BE 相交于点M ,AD ,CE 相交于点N ,则下列五个结论:①AD =BE ;②AP =BM ;③∠APM =60°;④△CMN 是等边三角形;⑤连接CP ,则CP 平分∠BPD ,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写序号)【答案】①③④⑤.【解析】【分析】①根据△ACD ≌△BCE (SAS )即可证明AD =BE ;②根据△ACN ≌△BCM (ASA )即可证明AN =BM ,从而判断AP ≠BM ;③根据∠CBE +∠CDA =60°即可求出∠APM =60°;④根据△ACN ≌△BCM 及∠MCN =60°可知△CMN 为等边三角形;⑤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详解】①∵△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CA =CB ,CD =CE ,∠ACB =60°,∠DCE =60°∴∠ACE =60°∴∠ACD=∠BCE=120°在△ACD和△BCE中CA CBACD BCECD CE=⎧⎪∠=∠⎨⎪=⎩∴△ACD≌△BCE(SAS)∴AD=BE;②∵△ACD≌△BCE∴∠CAD=∠CBE在△ACN和△BCM中ACN BCMCA CBCAN CBM∠=∠⎧⎪=⎨⎪∠=∠⎩∴△ACN≌△BCM(ASA)∴AN=BM;③∵∠CAD+∠CDA=60°而∠CAD=∠CBE∴∠CBE+∠CDA=60°∴∠BPD=120°∴∠APM=60°;④∵△ACN≌△BCM∴CN=BM而∠MCN=60°∴△CMN为等边三角形;⑤过C点作CH⊥BE于H,CQ⊥AD于Q,如图∵△ACD≌△BCE∴CQ=CH∴CP平分∠BPD.故答案为:①③④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的灵活运用,角的计算及角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角平分线的判定及相关辅助线的作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如图,Rt△ABC中,∠ACB=90°,AC=BC,CF交AB于E,BD⊥CF,AF⊥CF,则下列结论:①∠ACF=∠CBD②BD=FC③FC=FD+AF④AE=DC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__(填正确结论的编号)【答案】①②③【解析】【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结论①,再证明△ACF≌△CBD,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断结论②、③、④即可.【详解】解:∵BD⊥CF,AF⊥CF,∴∠BDC=∠AFC=90°,∵∠ACB=90°,∴∠ACF+∠BCD=∠CBD+∠BCD=90°,∴∠ACF=∠CBD,故①正确;在△ACF和△CBD中,BDC AFCACF CBDAC BC∠=∠⎧⎪∠=∠⎨⎪=⎩,∴△ACF≌△CBD,∴BD=FC,CD=AF,故结论②正确∴FC=FD+CD=FD+AF,故结论③正确,∵在Rt△AEF中,AE>AF,∴AE>CD,故结论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判定方法及全等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AB∥CD,O为∠BAC、∠ACD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E,且OE=1,则AB与CD 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答案】2【解析】过点O作OF⊥AB于F,作OG⊥CD于G,∵O为∠BAC、∠DCA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OE=OF,OE=OG,∴OE=OF=OG=1,∵AB∥CD,∴∠BAC+∠ACD=180°,∴∠EOF+∠EOG=(180°﹣∠BAC)+(180°﹣∠ACD)=180°,∴E、O、G三点共线,∴AB与CD之间的距离=OF+OG=1+1=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作出辅助线并证明E、O、G三点共线.17.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边上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CF;②EF=AP;③2S四边形AEPF=S△ABC;④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有BE+CF=EF;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___.【答案】①③【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容易证明△AEP≌△CFP,然后能推理得到①③都是正确.【详解】∵AB=AC,∠BAC=90°,点P是BC的中点,∴∠EAP=12∠BAC=45°,AP=12BC=CP.①在△AEP与△CFP中,∵∠EAP=∠C=45°,AP=CP,∠APE=∠CPF=90°-∠APF,∴△AEP≌△CFP,∴AE=CF.正确;②只有当F在AC中点时EF=AP,故不能得出EF=AP,错误;③∵△AEP≌△CFP,同理可证△APF≌△BPE.∴S四边形AEPF=S△AEP+S△APF=S△CPF+S△BPE=12S△ABC,即2S四边形AEPF=S△ABC;正确;④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EF=2PE,所以,EF随着点E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当点E为AB的中点时,EF=2PE=AP,在其它位置时EF≠AP,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得△AEP和△CFP 全等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突破点.18.如图,△ABC与△DEF为等边三角形,其边长分别为a,b,则△AEF的周长为___________.【答案】a+b【解析】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判定△AEF≌△BFD,得出AE=BF,从而得出△AEF的周长=AF+AE+EF=AF+BF+EF=a+b.故答案为:a+b四、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AB>AD,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B﹣AD>CB﹣CD B.AB﹣AD=CB﹣CDC.AB﹣AD<CB﹣CD D.AB﹣AD与CB﹣CD的大小关系不确定【答案】A【解析】如图,在AB上截取AE=AD,连接CE.∵AC平分∠BAD,∴∠BAC=∠DAC,又AC是公共边,∴△AEC≌△ADC(SAS),∴AE=AD,CE=CD,∴AB-AD=AB-AE=BE,BC-CD=BC-CE,∵在△BCE中,BE>BC-CE,∴AB-AD>CB-CD.故选A.20.如图,已知AB=AC,AF=AE,∠EAF=∠BAC,点C、D、E、F共线.则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AFB≌△AEC;②BF=CE;③∠BFC=∠EAF;④AB=BC.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证明△AFB≌△AEC;利用四点共圆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问题即可解决.【详解】如图,∵∠EAF=∠BAC,∴∠BAF=∠CAE;在△AFB与△AEC中,AF AEBAF CAEAB AC⎧⎪∠∠⎨⎪⎩===,∴△AFB≌△AEC(SAS),∴BF=CE;∠ABF=∠ACE,∴A、F、B、C四点共圆,∴∠BFC=∠BAC=∠EAF;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找出图形中隐含的全等三角形,灵活运用四点共圆等几何知识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证明.21.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D在直线BE的两侧,AB∥DE,BF=CE,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后,仍不能使得△ABC≌△DEF()A.AC=DF B.AC∥DF C.∠A=∠D D.AB=DE【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AB∥DE证得∠B=∠E,又已知BF=CE证得BC=EF,即已具备两个条件:一边一角,再依次添加选项中的条件即可判断.【详解】∵AB∥DE,∴∠B=∠E,∵BF=CE,∴BF+FC=CE+FC,∴BC=EF,若添加AC=DF,则不能判定△ABC≌△DEF,故选项A符合题意;若添加AC∥DF,则∠ACB=∠DFE,可以判断△ABC≌△DEF(ASA),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若添加∠A=∠D,可以判断△ABC≌△DEF(AAS),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若添加AB=DE,可以判断△ABC≌△DEF(SAS),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定理,并能通过定理去判断条件是否符合全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2.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C 和等边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AP=BQ;③PQ∥AE;④DE=DP;⑤∠AOE=12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C【解析】【分析】①由于△ABC和△CDE是等边三角形,可知AC=BC,CD=CE,∠ACB=∠DCE=60°,从而证出△ACD≌△BCE,可推知AD=BE,故①正确;②由△ACD≌△BCE得∠CBE=∠DAC,加之∠ACB=∠DCE=60°,AC=BC,得到△ACP≌△BCQ (ASA),所以AP=BQ;故②正确;③根据②△CQB≌△CPA(ASA),再根据∠PCQ=60°推出△PCQ为等边三角形,又由∠PQC=∠DC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③正确;④根据∠QCP=60°,∠DPC=∠BCA+∠PAC>60°,可知PD≠CD,可知④错误;⑤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BC∥DE,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BE=∠DEO,于是∠AOB=∠DAC+∠BEC=∠BEC+∠DEO=∠DEC=60°,由平角的性质可得∠AOE=120°,可知⑤正确;【详解】①∵△ABC和△CDE为等边三角形∴AC=BC,CD=CE,∠BCA=∠DCB=60°∴∠ACD=∠BCE∴△ACD≌△BCE(SAS)∴AD=BE,故①正确;由(1)中的全等得∠CBE=∠DAC,且BC=AC,∠ACB=∠BCQ=60°∴△CQB≌△CPA(ASA),∴AP=BQ,故②正确;∵△CQB≌△CPA,∴PC=PQ,且∠PCQ=60°∴△PCQ为等边三角形,∴∠PQC=∠DCE=60°,∴PQ∥AE,故③正确,∵∠QCP=60°,∠DPC=∠BCA+∠PAC>60°,∴PD≠CD,∴DE≠DP,故④DE=DP错误;∵BC∥DE,∴∠CBE=∠BED,∵∠CBE=∠DAE,∴∠AOB=∠OAE+∠AEO=60°,∴∠AOE=120°,故⑤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较大.23.如图,点 D 是等腰直角△ABC 腰 BC 上的中点,点B 、B′ 关于 AD 对称,且BB′ 交AD 于 F,交 AC 于 E,连接 FC 、 AB′,下列说法:① ∠BAD=30°; ② ∠BFC=135°;③ AF=2B′ C;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点D是等腰直角△ABC腰BC上的中点,可得tan∠BAD=12,即可得到∠BAD≠30°;连接B'D,即可得到∠BB'C=∠BB'D+∠DB'C=90°,进而得出△ABF≌△BCB',判定△F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CFB'=45°,即∠BFC=135°;由△ABF≌△BCB',可得AF=BB'=2BF=2B'C;依据△AEF与△CEB'不全等,即可得到S△AFE≠S△FCE.【详解】∵点D是等腰直角△ABC腰BC上的中点,∴BD=12BC=12AB,∴tan∠BAD=12,∴∠BAD≠30°,故①错误;如图,连接B'D,∵B、B′关于AD对称,∴AD垂直平分BB',∴∠AFB=90°,BD=B'D=CD,∴∠DBB'=∠BB'D,∠DCB'=∠DB'C,∴∠BB'C=∠BB'D+∠DB'C=90°,∴∠AFB=∠BB'C,又∵∠BAF+∠ABF=90°=∠CBB'+∠ABF,∴∠BAF=∠CBB',∴△ABF≌△BCB',∴BF=CB'=B'F,∴△F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B'=45°,即∠BFC=135°,故②正确;由△ABF≌△BCB',可得AF=BB'=2BF=2B'C,故③正确;∵AF>BF=B'C,∴△AEF与△CEB'不全等,∴AE≠CE,∴S△AFE≠S△FCE,故④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4.已知OD 平分∠MON,点A 、B 、C 分别在OM 、OD 、ON 上(点A 、B 、C 都不与点O 重合),且AB=BC, 则∠OAB 与∠BCO 的数量关系为( )A .∠OAB+∠BCO=180°B .∠OAB=∠BCOC .∠OAB+∠BCO=180°或∠OAB=∠BCO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画图,可知当C 处在C 1的位置时,两三角形全等,可知∠OAB=∠BCO ;当点C 处在C 2的位置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OAB+∠BCO=180°.故选C.五、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25.在Rt △ABC 中,∠ABC=90°,AB=3,BC=4,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将△AEF 沿直线EF 翻折,点A 落在点P 处,且点P 在直线BC 上.则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案】15CP ≤≤【解析】【分析】根据点E 、F 在边AB 、AC 上,可知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有最小值,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有最大值,根据分析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即可得.【详解】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的值最小,此时BP=AB=3,所以PC=BC-BP=4-3=1,如图,当点F与点C重合时,CP的值最大,此时CP=AC,Rt△ABC中,∠ABC=90°,AB=3,BC=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5,所以CP的最大值为5,所以线段CP长的取值范围是1≤CP≤5,故答案为1≤CP≤5.【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能根据点E、F分别在线段AB、AC上,点P在直线BC上确定出点E、F位于什么位置时PC有最大(小)值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AD,当△AO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α的角度为______【答案】110°、125°、140°【解析】【分析】先求出∠DAO=50°,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O=AD,则∠AOD=∠ADO,②OA=OD,则∠OAD=∠ADO,③OD=AD,则∠OAD=∠AOD,分别求出α的角度即可.【详解】解:∵设∠CBO=∠CAD=a,∠ABO=b,∠BAO=c,∠CAO=d,则a+b=60°,b+c=180°﹣110°=70°,c+d=60°,∴b﹣d=10°,∴(60°﹣a)﹣d=10°,∴a+d=50°,即∠DAO=50°,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O=AD,则∠AOD=∠ADO,∴190°﹣α=α﹣60°,∴α=125°;②OA=OD,则∠OAD=∠ADO,∴α﹣60°=50°,∴α=110°;③OD=AD,则∠OAD=∠AOD,∴190°﹣α=50°,∴α=140°;所以当α为110°、125°、140°时,三角形AOD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110°、125°、140°.【点睛】本题是对等边三角形的考查,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分类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7.如图,在△ABC中,AB=10,∠B=6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BD=BE=4,将△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内),连接AB′,则AB′的长为______.【答案】2.【解析】【分析】【详解】过点D作DF⊥B′E于点F,过点B′作B′G⊥AD于点G,∵∠B=60°,BE=BD=4,∴△BDE 是等边三角形,∵△B′DE ≌△BDE ,∴B′F=12B′E=BE=2,DF=23, ∴GD=B′F=2, ∴B′G=DF=23,∵AB=10,∴AG=10﹣6=4,∴AB′=27.考点:1轴对称;2等边三角形.28.如图,ABC 中,ABC=45∠︒,CD AB ⊥于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E ,与CD 相交于点F ,H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DH 与BE 相交于点G ,下列结论:BF=AC ①;A=67.5∠︒②;DG=DF ③;ADGE GHCE S S =四边形四边形④,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③【解析】【分析】只要证明△BDF ≌△CDA ,△BAC 是等腰三角形,∠DGF=∠DFG=67.5°,即可判断①②③正确,作GM ⊥BD 于M ,只要证明GH <DG 即可判断④错误.【详解】解:∵CD ⊥AB ,BE ⊥AC ,∴∠BDC=∠ADC=∠AEB=90°,∴∠A +∠ABE=90°,∠ABE +∠DFB=90°,∴∠A=∠DFB,∵∠ABC=45°,∠BDC=90°,∴∠DCB=90°−45°=45°=∠DBC,∴BD=DC,在△BDF和△CDA中,∠BDF=∠CDA,∠A=∠DFB,BD=CD,∴△BDF≌△CDA(AAS),∴BF=AC,故①正确.∵∠ABE=∠EBC=22.5°,BE⊥AC,∴∠A=∠BCA=67.5°,故②正确,∵BE平分∠ABC,∠ABC=45°,∴∠ABE=∠CBE=22.5°,∵∠BDF=∠BHG=90°,∴∠BGH=∠BFD=67.5°,∴∠DGF=∠DFG=67.5°,∴DG=DF,故③正确.作GM⊥AB于M.如图所示:∵∠GBM=∠GBH,GH⊥BC,∴GH=GM<DG,∴S△DGB>S△GHB,∵S△ABE=S△BCE,∴S四边形ADGE<S四边形GHCE.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第五个问题难度比较大,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2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180°,E、F分别在BC、CD上,且AB=BE,AD =DF,M为EF的中点,DM=3,BM=4,则五边形ABEFD的面积是_____.【答案】12【解析】【分析】延长BM 至G ,使MG =BM ,连接FG 、DG ,证明△BME ≌△GMF (SAS ),得出FG =BE ,∠MBE =∠MGF ,证出AB =FG ,证明△DAB ≌△DFG (SAS ),得出DB =DG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DM ⊥BM ,由五边形ABEFD 的面积=△DBG 的面积,可求解.【详解】延长BM 至G ,使MG =BM =4,连接FG 、DG ,如图所示:∵M 为EF 中点,∴ME =MF ,在△BME 和△GMF 中,BM MG BME GMFME MF =⎧⎪∠=∠⎨⎪=⎩, ∴△BME ≌△GMF (SAS ),∴FG =BE ,∠MBE =∠MGF ,S △BEM =S △GFM ,∴FG ∥BE ,∴∠C =∠GFC ,∵∠A +∠C =180°,∠DFG +∠GFC =180°,∴∠A =∠DFG ,∵AB =BE ,∴AB =FG ,在△DAB 和△DFG 中,AB FG A DFGAD DF =⎧⎪∠=∠⎨⎪=⎩, ∴△DAB ≌△DFG (SAS ),∴DB =DG ,S △DAB =S △DFG ,∵MG =BM ,∴DM ⊥BM ,∴五边形ABEFD 的面积=△DBG 的面积=12×BG ×DM =12×8×3=12, 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由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30.已知等边△ABC 中,点D 为射线BA 上一点,作DE=DC ,交直线BC 于点E,∠ABC 的平分线BF 交CD 于点F ,过点A 作AH ⊥CD 于H ,当EDC=30︒,CF=43,则DH=______.【答案】23【解析】连接AF.∵△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 ,∠ABC=∠ACB=∠BAC=60°.∵DE=DC ,∠EDC=30°,∴∠DEC=∠DCE=75°,∴∠ACF=75°-60°=15°.∵BF平分∠ABC,∴∠ABF=∠CBF.在△ABF和△CBF中,AB BCABF CBF BF BF⎧⎪∠∠⎨⎪⎩===,∴△ABF≌△CBF,∴AF=CF,∴∠FAC=∠ACF=15°,∴∠AFH=15°+15°=30°.∵AH⊥CD,∴AH=12AF=12CF=23.∵∠DEC=∠ABC+∠BDE,∴∠BDE=75°-60°=15°,∴∠ADH=15°+30°=45°,∴∠DAH=∠ADH=45°,∴DH=AH=2 3 .故答案为2 3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辅助线的作法.六、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选择题(难)31.如图,坐标平面内一点A(2,-1),O为原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P的个数为( )A.2 B.3 C.4 D.5【答案】C【解析】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x轴有两交点,这两点显然符合题意.以A点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x轴交与两点(O点除外).以OA中点为圆心OA长一半为半径作圆与x 轴有一交点.共4个点符合,3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0),B(0,2)若在坐标轴上取C点,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A.4 B.6 C.7 D.8【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①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坐标轴于点B,C1,C2,C5,得到以A为顶点的等腰△ABC1,△ABC2,△ABC5;②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坐标轴于点A,C3,C6,C7,得到以B为顶点的等腰△BAC3,△BAC6,△BAC7;③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C4,得到以C为顶点的等腰△C4AB∴符合条件的点C共7个故选C3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0,a),等腰直角三角形ODC的斜边经过点B,OE⊥AC,交AC于E,若OE=2,则△BOD与△AOE的面积之差为()A.2 B.3 C.4 D.5【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证明△DOB ≌△COA (SAS ),推出S △DOB ﹣S △AOE =S △EOC ,再证明△O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 (a ,0),B (0,a ),∴OA =OB .∵△O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D =OC ,∠D =∠DCO =45°.∵∠DOC =∠BOA =90°,∴∠DOB =∠COA .在△DOB 和△COA 中,∵OD =OC ,∠DOB =∠COA ,OB =OA ,∴△DOB ≌△COA (SAS ),∴∠D =∠OCA =45°,S △DOB ﹣S △AOE =S △EOC .∵OE ⊥AC ,∴∠OEC =90°,∴△CE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 =EC =2,∴S △DOB ﹣S △AOE =S △EOC 12=⨯2×2=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O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4.如图,Rt ACB ∆中,90ACB ∠=︒,ABC ∠的平分线BE 和BAC ∠的外角平分线AD 相交于点P ,分别交AC 和BC 的延长线于E ,D .过P 作PF AD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H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AF 交DH 于点G .下列结论:①45APB ∠=︒;②PB 垂直平分AF ;③BD AH AB -=;④2DG PA GH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A【解析】【分析】 ①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与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CAP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ABP =12∠ABC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 ②先求出∠APB =∠FPB ,再利用“角边角”证明△ABP 和△FBP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AB =BF ,AP =PF ;③根据直角的关系求出∠AHP =∠FDP ,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HP 与△FDP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F =AH ;④求出∠ADG =∠DAG =45°,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DG =AG ,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腰相等可得GH =GF ,然后根据即可得到DG GH =+. 【详解】解:①∵∠ABC 的角平分线BE 和∠BAC 的外角平分线,∴∠ABP =12∠ABC , ∠CAP =12(90°+∠ABC )=45°+12∠ABC , 在△ABP 中,∠APB =180°−∠BAP−∠ABP ,=180°−(45°+12∠ABC +90°−∠ABC )−12∠ABC , =180°−45°−12∠ABC−90°+∠ABC−12∠ABC , =45°,故本小题正确;②∵PF ⊥AD ,∠APB =45°(已证),∴∠APB =∠FPB =45°,∵∵PB 为∠ABC 的角平分线,∴∠ABP =∠FBP ,在△ABP 和△FBP 中, APB FPB PB PBABP FBP ∠∠⎧⎪⎨⎪∠∠⎩===, ∴△ABP ≌△FBP (ASA ),∴AB =BF ,AP =PF ;∴PB 垂直平分AF ,故②正确;③∵∠ACB =90°,PF ⊥AD ,∴∠FDP +∠HAP =90°,∠AHP +∠HAP =90°,∴∠AHP =∠FDP ,∵PF ⊥AD ,∴∠APH =∠FPD =90°,在△AHP 与△FDP 中,90AHP FDP APH FPD AP PF ∠∠⎧⎪∠∠︒⎨⎪⎩====,∴△AHP ≌△FDP (AAS ),∴DF =AH ,∵BD =DF +BF ,∴BD =AH +AB ,∴BD−AH =AB ,故③小题正确;④∵AP =PF ,PF ⊥AD ,∴∠PAF =45°,∴∠ADG =∠DAG =45°,∴DG =AG ,∵∠PAF =45°,AG ⊥DH ,∴△ADG 与△FGH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G =AG ,GH =GF ,∴DG =GH +AF ,∴FG=GH,AF=2PA故2DG PA GH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做题时要分清角的关系与边的关系.35.如图所示,在等边△ABC 中,E 是AC 边的中点,AD 是BC 边上的中线,P 是AD 上的动点,若AD =3,则EP +CP 的最小值为( )A .2B .3C .4D .5【答案】B【解析】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点B ,C 关于AD 对称,连接BE 交AD 于点P ,则EP+CP=BE 最小,又BE=AD ,所以EP+CP 的最小值是3.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轴对称的性质,求一条定直线上的一个动点到定直线的同旁的两个定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常用的方法是,①确定两个定点中的一个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②连接另一个定点与对称点,与定直线的交点就是两线段和的值最小时,动点的位置.36.已知:如图,ABC ∆、CDE ∆都是等腰三角形,且CA CB =,CD CE =,ACB DCE α∠=∠=,AD 、BE 相交于点O ,点M 、N 分别是线段AD 、BE 的中点.以下4个结论:①AD BE =;②180DOB α∠=-;③CMN ∆是等边三角形;④连OC ,则OC 平分AOE ∠.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 ①根据∠ACB=∠DCE 求出∠ACD=∠BCE,证出ACD BCE ≅△△即可得出结论,故可判断; ②根据全等求出∠CAD=∠CBE,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得∠DOB=∠OBA+∠BAO,通过等角代换能够得到∠DOB=∠CBA+∠BA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CBA+∠BAC,即可求出∠DOB ,故可判断;③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AM=BN,根据SAS 可求出CAM CBN ≅,推出CM=CN ,∠ACM=∠BCN,然后可求出∠MCN=∠ACB=α,故可判断CMN ∆的形状;④在AD 上取一点P 使得DP=EO,连接CP ,根据ACD BCE ≅△△,可求出∠CEO=∠CDP ,根据SAS 可求出 CEO CDP ≅,可得∠COE=∠CPD,CP=CO,进而得到 ∠COP=∠COE ,故可判断.【详解】①正确,理由如下:∵ACB DCE α∠=∠=,∴∠ACB+∠BCD=∠DCE+∠BCD,即∠ACD=∠BCE,又∵CA=CB,CD=CE,∴ACD BCE ≅△△(SAS),∴AD=BE,故①正确;②正确,理由如下:由①知,ACD BCE ≅△△,∴∠CAD=∠CBE,∵∠DOB 为ABO 的外角,∴∠DOB=∠OBA+∠BAO=∠EBC+∠CBA+∠BAO=∠DAC+∠BAO+∠CBA=∠CBA+∠BAC, ∵∠CBA+∠BAC+∠ACB=180°,∠ACB=α,∴∠CBA+∠BAC=180°-α,即∠DOB=180°-α,故②正确;③错误,理由如下:∵点M 、N 分别是线段AD 、BE 的中点,∴AM=12AD,BN= 12BE, 又∵由①知,AD=BE,∴AM=BN,又∵∠CAD=∠CBE,CA=CB,∴CAM CBN ≅(SAS), ∴CM=CN ,∠ACM=∠BCN,∴∠MCN=∠MCB+∠CBN=∠MCB+∠ACM=∠ACB=α,∴MCN △为等腰三角形且∠MCN=α,∴MCN △不是等边三角形,故③错误;④正确,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在AD 上取一点P 使得DP=EO,连接CP ,由①知,ACD BCE ≅△△,∴∠CEO=∠CDP ,又∵CE=CD,EO=DP ,∴CEO CDP ≅(SAS),∴∠COE=∠CPD,CP=CO,∴∠CPO=∠COP ,∴∠COP=∠COE,即OC 平分∠AOE,。
八年级数学下《四边形》培优练习卷
八年级数学下《四边形》培优练习卷一、选择题1.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A.矩形B.菱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2.如图,在△ABC,∠ACB=90°中,D是BC的中点,DE⊥BC,CE∥AD,若AC=2,CE=4,求四边形A CEB的周长。
A.4 B.10+ 4 C. 10+2 D. 23.在矩形ABCD中,AB=2AD,E是CD上一点,且AE=AB,则∠CBE= ( )A.30° B.22.5° C.15° D.以上都不对4.如图,将矩形ABCD沿AE折叠,若∠BAD'=30°,则∠AED' 等于 ( )A.30° B.45° C.60° D.75°第6题5.如图,矩形ABCD中,AB=3,BC=5.过对角线交点O作OE⊥AC交AD于E,则AE的长是 ( ) A.1.6 B.2.5 C.3 D.3.46.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A1,A2,A3,A4和C1,C2,C3,C4分别是AB和CD五等分点,点B1,B2和D1,D2分别是BC和DA三等分点,若四边形A4B2C4D2面积为1.则平行四边形ABCD面积为 ( )A.2 B.35C.53D.15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F,则EB的长为()A.1 B.4C.4﹣2D.4﹣4第7题二、填空题8.在□ABCD中,一角的平分线把一条边分成3 cm和4 cm两部分,则□ABCD的周长为______.9.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一条对角线与较短边的和为15,则较长边的长为_______.10.已经△ABC中,∠C=90°,C=10,a:b=3:4 ,则a= b=11.如图,在△ABC中,AB=AC,将△ABC绕点C旋转180°得到△FEC,连接AE、BF.当∠ACB为度时,四边形ABFE为矩形.第11题第12题第13题第14题12.如图,矩形ABCD中,AB=2,BC=3,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BC于点E、F.连接CE,则CE的长是_______.13.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3厘米,EF=4厘米,则边AD的长是_______厘米.14.如图,△ABC中,∠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过点D作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下面四个结论:①∠AFE=∠AEF;②AD垂直平分EF;③CEBFSSCEDBFD=∆∆;④EF∥BC.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15.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7=∆ABCS,DE=2,AB=4,则AC长为.三、解答题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是线段AD上的任意一点(E与A,D不重合),G,F,H分别是BE,BC,CE的中点.(1)证明: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2)在(1)的条件下,若EF⊥BC,且EF=BC,证明:平行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17.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点D为BC边上一点.(1)求证:△ACE≌△ABD;(2)若AC=8,CD=1,求ED的长.18.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延长BA、NM、CD分别交于点E、F.求证:∠BEN=∠NFC. (提示:连结AC并取中点)19.如图,在Rt⊿ABC中,∠B=90°,AC=100cm,BC=80cm,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运动,同时,另一点Q由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1.5cm/s的速度运动.(1)20s后,点P与点Q相距 cm.(2)在(1)的条件下,若P、Q两点同时在直线PQ上相向而行,多少秒后,两点相遇?(3)多少秒后,AP=CQ?20.△ABC中,∠ACB=90°,AC=BC,AB=2.现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AB的中点D处,两直角边分别与直线..AC、直线..BC相交于点E、F.我们把DE⊥AC时的位置定为起始位置(如图1),将三角板绕点D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α (0°<α<90°).(1)在旋转过程中,当点E在线段AC上,点F在线段BC上时(如图2),①试判别△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②判断四边形ECFD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2)设直线..ED交直线..BC于点G,在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点G,使得△EFG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CG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D DEADEDA。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1.(1)如图1,在Rt△ABC 中,AB AC=,D、E是斜边BC上两动点,且∠DAE=45°,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连接DF.(1)试说明:△AED≌△AFD;(2)当BE=3,CE=9时,求∠BCF的度数和DE的长;(3)如图2,△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D是斜边BC所在直线上一点,BD=3,BC=8,求DE2的长.【答案】(1)略(2)∠BCF=90° DE=5 (3)34或130【解析】试题分析:()1由ABE AFC≌,得到AE AF=,BAE CAF∠=∠,45,EAD∠=45,BAE CAD∴∠+∠=45,CAF CAD∴∠+∠=即45.DAF∠=EAD DAF∠=∠,从而得到.AED AFD≌()2由△AED AFD≌得到ED FD=,再证明90DCF∠=︒,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3过点A作AH BC⊥于H,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14.2AH BH BC===1DH BH BD=-=或7,DH BH BD=+=求出AD的长,即可求得2DE.试题解析:()1ABE AFC≌,AE AF=,BAE CAF∠=∠,45,EAD∠=90,BAC∠=45,BAE CAD∴∠+∠=45,CAF CAD∴∠+∠=即45.DAF∠=在AED和AFD中,{AF AEEAF DAEAD AD,=∠=∠=.AED AFD∴≌()2AED AFD≌,ED FD∴=,,90.AB AC BAC =∠=︒45B ACB ∴∠=∠=︒, 45ACF ,∠=︒ 90.BCF ∴∠=︒设.DE x =,9.DF DE x CD x ===- 3.FC BE ==222,FC DC DF +=()22239.x x ∴+-=解得: 5.x = 故 5.DE =()3过点A 作AH BC ⊥于H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14.2AH BH BC === 1DH BH BD =-=或7,DH BH BD =+= 22217AD AH DH =+=或65. 22234DE AD ==或130.点睛:D 是斜边BC 所在直线上一点,注意分类讨论.2.如图,AB=12cm ,AC ⊥AB ,BD ⊥AB ,AC=BD=9cm ,点P 在线段AB 上以3 cm/s 的速度,由A 向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 上由B 向D 运动.(1)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当运动时间t=1(s ),△ACP 与△BPQ 是否全等?说明理由,并直接判断此时线段PC 和线段PQ 的位置关系;(2)将 “AC ⊥AB ,BD ⊥AB ”改为“∠CAB=∠DBA ”,其他条件不变.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使△ACP 与△BPQ 全等. (3)在图2的基础上延长AC ,BD 交于点E ,使C ,D 分别是AE ,BE 中点,若点Q 以(2)中的运动速度从点B 出发,点P 以原来速度从点A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E 三边运动,求出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答案】(1)△ACP ≌△BPQ ,理由见解析;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2)1或32(3)9s 【解析】 【分析】(1)利用SAS 证得△ACP ≌△BPQ ,得出∠ACP=∠BPQ ,进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2)由△ACP ≌△BPQ ,分两种情况:①AC=BP ,AP=BQ ,②AC=BQ ,AP=BP ,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3)因为V Q <V P ,只能是点P 追上点Q ,即点P 比点Q 多走PB+BQ 的路程,据此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得. 【详解】(1)当t=1时,AP=BQ=3,BP=AC=9, 又∵∠A=∠B=90°,在△ACP 与△BPQ 中,AP BQ A B AC BP =⎧⎪∠=∠⎨⎪=⎩,∴△ACP ≌△BPQ (SAS ), ∴∠ACP=∠BPQ ,∴∠APC+∠BPQ=∠APC+∠ACP=90°, ∠CPQ=90°,则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 (2)设点Q 的运动速度x,①若△ACP ≌△BPQ ,则AC=BP ,AP=BQ ,912tt xt=-⎧⎨=⎩, 解得31t x =⎧⎨=⎩, ②若△ACP ≌△BPQ ,则AC=BQ ,AP=BP ,912xtt t =⎧⎨=-⎩解得632t x =⎧⎪⎨=⎪⎩,综上所述,存在31t x =⎧⎨=⎩或632t x =⎧⎪⎨=⎪⎩使得△ACP 与△BPQ 全等.(3)因为V Q <V P ,只能是点P 追上点Q ,即点P 比点Q 多走PB+BQ 的路程, 设经过x 秒后P 与Q 第一次相遇,∵AC=BD=9cm ,C ,D 分别是AE ,BD 的中点; ∴EB=EA=18cm. 当V Q =1时, 依题意得3x=x+2×9, 解得x=9; 当V Q =32时, 依题意得3x=32x+2×9, 解得x=12.故经过9秒或12秒时P 与Q 第一次相遇.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与运算.3.如图,在△ABC 中,∠ABC 为锐角,点D 为直线BC 上一动点,以AD 为直角边且在AD 的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 ,∠DAE =90°,AD =AE .(1)如果AB =AC ,∠BAC =90°.①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1,线段CE 、BD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②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2)如图3,如果AB ≠AC ,∠BAC ≠90°,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探究:当∠ACB 多少度时,CE ⊥BC ?请说明理由.【答案】(1)①垂直,相等.②都成立,理由见解析;(2)45°,理由见解析【解析】 【分析】(1)①根据∠BAD=∠CAE ,BA=CA ,AD=AE ,运用“SAS ”证明△ABD ≌△ACE ,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到线段CE 、BD 之间的关系; ②先根据“SAS ”证明△ABD ≌△ACE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到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2)先过点A 作AG ⊥AC 交BC 于点G ,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再结合图形判定△GAD ≌△CAE ,得出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1)CE 与BD 位置关系是CE ⊥BD ,数量关系是CE=BD . 理由:如图1,∵∠BAD=90°-∠DAC ,∠CAE=90°-∠DAC , ∴∠BAD=∠CAE . 又 BA=CA ,AD=AE , ∴△ABD ≌△ACE (SAS ) ∴∠ACE=∠B=45°且 CE=BD . ∵∠ACB=∠B=45°,∴∠ECB=45°+45°=90°,即 CE ⊥BD . 故答案为垂直,相等; ②都成立,理由如下: ∵∠BAC =∠DAE =90°, ∴∠BAC +∠DAC =∠DAE +∠DAC , ∴∠BAD =∠CAE , 在△DAB 与△EAC 中,AD AE BAD CAE AB AC ⎧⎪∠∠⎨⎪⎩=== ∴△DAB ≌△EAC , ∴CE =BD ,∠B =∠ACE ,∴∠ACB +∠ACE =90°,即CE ⊥BD ; (2)当∠ACB =45°时,CE ⊥BD (如图).理由:过点A 作AG ⊥AC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G ,则∠GAC =90°,∵∠ACB =45°,∠AGC =90°﹣∠ACB , ∴∠AGC =90°﹣45°=45°,∴∠ACB=∠AGC=45°,∴AC=AG,在△GAD与△CAE中,AC AGDAG EACAD AE⎧⎪∠∠⎨⎪⎩===∴△GAD≌△CAE,∴∠ACE=∠AGC=45°,∠BCE=∠ACB+∠ACE=45°+45°=90°,即CE⊥B C.4.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一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1)观察“规形图(1)”,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问题: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B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若∠A=40°,则∠ABX+∠ACX=°.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30°,求∠DCE 的度数.【答案】(1)∠BDC=∠BAC+∠B+∠C,理由见解析;(2)①50;②∠DCE=85°.【解析】【分析】(1)首先连接AD并延长至点F,然后根据外角的性质,即可判断出∠BDC=∠BAC+∠B+∠C;(2)①由(1)可得∠A+∠ABX+∠ACX=∠X,然后根据∠A=40°,∠X=90°,即可求解;(3)②由∠A=40°,∠DBE=130°,求出∠ADE+∠AEB的值,然后根据∠DCE=∠A+∠ADC+∠AEC,求出∠DCE的度数即可.【详解】(1)如图,∠BDC =∠BAC+∠B+∠C ,理由是: 过点A 、D 作射线AF ,∵∠FDC =∠DAC+∠C ,∠BDF =∠B+∠BAD , ∴∠FDC+∠BDF =∠DAC+∠BAD+∠C+∠B , 即∠BDC =∠BAC+∠B+∠C ; (2)①如图(2),∵∠X =90°, 由(1)知:∠A+∠ABX+∠ACX =∠X =90°, ∵∠A =40°, ∴∠ABX+∠ACX =50°, 故答案为:50;②如图(3),∵∠A =40°,∠DBE =130°, ∴∠ADE+∠AEB =130°﹣40°=90°, ∵DC 平分∠ADB ,EC 平分∠AEB ,∴∠ADC =12∠ADB ,∠AEC =12∠AEB , ∴∠ADC+∠AEC =1(ADB AEB)2∠+∠=45°,∴∠DCE =∠A+∠ADC+∠AEC =40°+45°=8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熟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5.综合与实践: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但是,乐乐发现: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时,它们会全等. (1)请你用所学知识判断乐乐说法的正确性.如图,已知ABC ∆、111A 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且11AB A B =,11BC B C =,1C C ∠=∠. 求证:111ABC A B C ∆∆≌.(2)除乐乐的发现之外,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______时,它们也会全等. 【答案】(1)见解析;(2)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解析】 【分析】(1)过B 作BD ⊥AC 于D ,过B 1作B 1D 1⊥B 1C 1于D 1,得出∠BDA=∠B 1D 1A 1=∠BDC=∠B 1D 1C 1=90°,根据SAS 证△BDC ≌△B 1D 1C 1,推出BD=B 1D 1,根据HL 证Rt △BDA ≌Rt △B 1D 1A 1,推出∠A=∠A 1,根据AAS 推出△ABC ≌△A 1B 1C 1即可.(2)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利用HL 即可证明;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时,与(1)同理可证. 【详解】(1)证明:过点B 作BD AC ⊥于D ,过1B 作1111B D A C ⊥于1D ,则11111190BDA B D A BDC B D C ∠=∠=∠=∠=︒. 在BDC ∆和111B D C ∆中,1C C ∠=∠,111BDC B D C ∠=∠,11BC B C =,∴111BDC B D C ∆∆≌, ∴11BD B D =.在Rt BDA ∆和111Rt B D A ∆中,11AB A B =,11BD B D =,∴111Rt Rt (HL)BDA B D A ∆∆≌, ∴1A A ∠=∠.在ABC ∆和111A B C ∆中,1C C ∠=∠,1A A ∠=∠,11AB A B =,∴111(AAS)ABC A B C ∆∆≌.(2)如图,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11AB A B =,11BC B C =,190C C ∠==∠︒. ∴Rt ABC ∆≌111Rt A B C ∆(HL );∴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它们也会全等;如图,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时,作BD ⊥AC ,1111B D A C ⊥,与(1)同理,利用AAS 先证明111BDC B D C ∆∆≌,得到11BD B D =, 再利用HL 证明111Rt Rt BDA B D A ∆∆≌,得到1A A ∠=∠, 再利用AAS 证明111ABC A B C ∆∆≌;∴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时,它们也会全等; 故答案为: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二、八年级数学 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6.如图,在△ABC 中,AB=BC=AC=20 cm .动点P ,Q 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匀速运动.已知点P ,点Q 的速度都是2 cm/s ,当点P 第一次到达B 点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1)∠A=______度;(2)当0<t <10,且△APQ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 (3)当△APQ 为等边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 的值.【答案】(1)60;(2)103或203;(3)5或20 【解析】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2)需分∠APQ=90°和∠AQP=90°两种情况进行解答;(3)需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解答:①由∠A=60°,则当AQ=AP 时,△APQ 为等边三角形;②当P 于B 重合,Q 与C 重合时,△APQ 为等边三角形. 【详解】 解:(1)60°. (2)∵∠A=60°,当∠APQ=90°时,∠AQP=90°-60°=30°. ∴QA=2PA . 即2022 2.t t -=⨯ 解得 10.3t =当∠AQP=90°时,∠APQ=90°-60°=30°. ∴PA=2QA . 即2(202)2.t t -= 解得 20.3t =∴当0<t <10,且△APQ 为直角三角形时,t 的值为102033或. (3)①由题意得:AP=2t ,AQ=20-2t ∵∠A=60°∴当AQ=AP 时,△APQ 为等边三角形 ∴2t=20-2t ,解得t=5②当P 于B 重合,Q 与C 重合,则所用时间为:4÷2=20 综上,当△APQ 为等边三角形时,t=5或20.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动点问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分类讨论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7.(问题情境)学习《探索全等三角形条件》后,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①,△ABC 中,若AB=12,AC=8,求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同学通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 到E ,使DE=AD ,连接BE.根据SAS 可证得到△ADC ≌△EDB ,从而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AD 的取值范围是 .解后反思:题目中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直接运用)如图②,AB⊥AC,AD⊥AE,AB=AC,AD=AE,AF是ACD的边CD上中线.求证:BE=2AF.(灵活运用)如图③,在△ABC中,∠C=90°,D为AB的中点,DE⊥DF,DE交AC于点E,DF交AB于点F,连接EF,试判断以线段AE、BF、EF为边的三角形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2<AD<10;(2)见解析(3)为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ADC≌△EDB,得到BE=AC=8,再根据三角形的构成三角形得到AE的取值,再根据D为AE中点得到AD的取值;(2)延长AF到H,使AF=HF,故△ADF≌△HCF,AH=2AF,由AB⊥AC,AD⊥AE,得到∠BAE+∠CAD=180°,又∠ACH+∠CAH+∠AHC=180°,根据∠D=∠FCH,∠DAF=∠CHF,得到∠ACH+∠CAD=180°,故∠BAE= ACH,再根据AB=AC,AD=AE即可利用SAS证明△BAE≌△ACH,故BE=AH,故可证明BE=2AF.(3)延长FD到点G,使DG=FD,连结GA,GE,证明△DBF≌△DAG,故得到FD=GD,BF=AG,由DE⊥DF,得到EF=EG,再求出∠EAG=90°,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1)∵△ADC≌△EDB,∴BE=AC=8,∵AB=12,∴12-8<AE<12+8,即4<AE<20,∵D为AE中点∴2<AD<10;(2)延长AF到H,使AF=HF,由题意得△ADF≌△HCF,故AH=2AF,∵AB⊥AC,AD⊥AE,∴∠BAE+∠CAD=180°,又∠ACH+∠CAH+∠AHC=180°,∵∠D=∠FCH,∠DAF=∠CHF,∴∠ACH+∠CAD=180°,故∠BAE= ACH,又AB=AC,AD=AE∴△BAE≌△ACH(SAS),故BE=AH,又AH=2AF∴BE= 2AF.(3)以线段AE、BF、EF为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延长FD到点G,使DG=FD,连结GA,GE,由题意得△DBF≌△ADG,∴FD=GD,BF=AG,∵DE⊥DF,∴DE垂直平分GF,∴EF=EG,∵∠C=90°,∴∠B+∠CAB=90°,又∠B=∠DAG,∴∠DAG +∠CAB=90°∴∠EAG=90°,故EG2=AE2+AG2,∵EF=EG, BF=AG∴EF2=AE2+BF2,则以线段AE、BF、EF为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根据垂直平分线与勾股定理进行求解.8.定义: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1)图①是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已经画出,请你在图②中用不同于图①的方法画出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若两种方法分得的三角形成3对全等三角形,则视为同一种);(2)图③是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在图③中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3)ABC 中,30B ∠=︒,AD 和DE 是ABC 的三分线,点D 在BC 边上,点E 在AC 边上,且AD BD =,DE CE =,设c x ∠=︒,则x 所有可能的值为_________.【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3)20或40.【解析】【分析】(1)作底角的平分线,再作底边的平行线,即可得到三分线;(2)过底角定点作对边的高,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构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3)根据题意,先确定30°角然后确定一边为BA ,一边为BC ,再固定BA 的长,进而确定D 点,分别考虑AD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画出示意图,列出关于x 的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①当AD=AE 时,如图4,∵DE CE =,c x ∠=︒,∴∠EDB=x °,∴∠ADE=∠AED=2x °,∵AD BD =,∴∠BAD=∠B=30°,∴30+30=2x+x ,解得:x=20;②当AD=DE 时,如图5,∵DE CE =,c x ∠=︒,∴∠EDB=x °,∴∠DAE=∠AED=2x °,∵AD BD =,∴∠BAD=∠B=30°,∴30+30+2x+x=180,解得:x=40.③当AE=DE 时,则∠EAD=∠EDA=1802(90)2x x -=-, ∴∠ADC=∠EDA+∠EDC=(90-x)+x=90°又∵∠ADC=30+30=60°,∴这种情况不存在.∴x 所有可能的值为20或40.故答案是:20或40图4 图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分类讨论,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等边△ABC中,线段AM为BC边上的高,D是AM上的点,以CD为一边,在CD的下方作等边△CDE,连结BE.(1)填空:∠ACB=____;∠CAM=____;(2)求证:△AOC≌△BEC;(3)延长BE交射线AM于点F,请把图形补充完整,并求∠BFM的度数;(4)当动点D在射线AM上,且在BC下方时,设直线BE与直线AM的交点为F.∠BFM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在备用图中面出图形,井直接写出∠BFM的度数;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答案】(1)60°,30°;(2)答案见解析;(3)60°;(4)∠BFM=60°.【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进行解答;(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C=AC,DC=EC,∠ACB=∠DCE=60°,由等式的性质就可以∠BCE=∠ACD,根据SAS就可以得出△ADC≌△BEC;(3)补全图形,由△ADC≌△BEC得∠CAM=∠CBE=3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FM的度数;(4)画出相应图形,可知当点D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且在BC下方时,如图,可以得出△ACD≌△BCE,进而得到∠CBE=∠CAD=30°,据此得出结论.【详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线段AM为BC边上的高,∴∠CAM=12∠BAC=30°,故答案为60,30°;(2)∵△ABC与△DEC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B=∠DCE=60°,∴∠ACD+∠DCB=∠DCB+∠BCE,∴∠ACD=∠BCE.在△ADC和△BEC中,AC BCACD BCECD CE=⎧⎪∠=∠⎨⎪=⎩,∴△ACD≌△BCE(SAS);(3)补全图形如下:由(1)(2)得∠CAM=30°,△ADC≌△BEC,∴∠CBE=∠CAM=30°,∵∠BMF=90°,∴∠BFM=60°;(4)当动点D在射线AM上,且在BC下方时,画出图形如下:∵△ABC与△DEC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B=∠DCE=60°,∴∠ACB+∠DCB=∠DCB+∠DCE,∴∠ACD=∠BCE,在△ACD和△BCE中,AC BCACD BCECD CE=⎧⎪∠=∠⎨⎪=⎩,∴△ACD≌△BCE(SAS),∴∠CBE=∠CAD=30°,又∵∠AMC=∠BMO,∴∠AOB=∠ACB=60°.即动点D在射线AM上时,∠AOB为定值6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等式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解题时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且都等于60°.1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右侧作射线CP,∠ACP=α(0°<α<60°),点A关于射线CP 的对称点为点D,BD交CP于点E,连接AD,AE.(1)求∠DBC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在α(0°<α<60°)的变化过程中,∠AEB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变化的范围;如果不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AEB的大小;(3)用等式表示线段AE,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AEB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且∠AEB=60°;(3)【答案】(1)∠DBC60αBD=2AE+CE,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如图1,连接CD,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C=DC,∠DCP=∠ACP=α,由△ABC是等边︒+,BC=DC,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三角形可得AC=BC,∠ACB=60°,进一步即得∠BCD=602α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结果;(2)设AC、BD相交于点H,如图2,由轴对称的性质可证明△ACE≌△DCE,可得∠CAE=∠CDE,进而得∠DBC=∠CAE,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AEB=∠BCA,即可作出判断;(3)如图3,在BD上取一点M,使得CM=CE,先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进而得△CME是等边三角形,可得∠MCE=60°,ME=CE,然后利用角的和差∠BEC60关系可得∠BCM=∠DCE,再根据SAS证明△BCM≌△DCE,于是BM=DE,进一步即可得出线段AE,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详解】解:(1)如图1,连接CD,∵点A关于射线CP的对称点为点D,∴AC=DC,∠DCP=∠ACP=α,∵△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ACB=60°,︒+,BC=DC,∴∠BCD=602α∴∠DBC =∠BDC ()1806021806022BCD αα︒-︒+︒-∠===︒-;(2)∠AEB 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且∠AEB =60°.理由:设AC 、BD 相交于点H ,如图2,∵点A 关于射线CP 的对称点为点D ,∴AC=DC ,AE=DE ,又∵CE=CE ,∴△ACE ≌△DCE (SSS ),∴∠CAE =∠CDE ,∵∠DBC =∠BDC ,∴∠DBC =∠CAE ,又∵∠BHC =∠AHE ,∴∠AEB =∠BCA =60°, 即∠AEB 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且∠AEB =60°;(3)AE ,B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BD =2AE +CE .证明:如图3,在BD 上取一点M ,使得CM=CE ,∵∠BEC =∠BDC +∠DCE =6060αα︒-+=︒,∴△CME 是等边三角形,∴∠MCE =60°,ME=CE ,∴60260BCM BCD MCE DCE ααα∠=∠-∠-∠=︒+-︒-=,∴∠BCM =∠DCE ,又∵BC=DC ,CM=CE ,∴△BCM ≌△DCE (SAS ),∴BM=DE ,∵AE=DE ,∴BD=BM+ME+DE =2DE+ME =2AE+CE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并运用上述知识解题的关键.三、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解答题压轴题(难)11.观察下列各式:()()2111,x x x -+=-()()23 111,x x x x -++=-()()324 111,x x x x x -+++=-()()4325 1 11,x x x x x x -++++=-······()1根据规律()()122 1 ...1n n x x x x x ---+++++=(其中n 为正整数) ;()()3029282(51)5555251-+++++()3计算:201920182017321(2)(2)(2)(2)(2)(2)1-+-+-++-+--++ 【答案】(1)1n x -;(2)311-5;(3)2020213-- 【解析】【分析】(1)归纳总结得到一般性规律,即可得到结果;(2)根据一般性结果,将n=31,x=5代入(1)中即可;(3)将代数式适当变形为(1)的形式,根据前面总结的规律即可计算出结果.【详解】(1)根据上述规律可得()()122 1 ...1n n x x x x x ---+++++=1n x -,故填:1n x -;(2)由(1)可知()3029282(51)555551-+++++=311-5()3 201920182017321(2)(2)(2)(2)(2)(2)1-+-+-+⋅+-+-+-+=201920182011732[(2)1](2)(2)(2)(2)(2)(2)13⎡⎤---+-+-+⋯+-+--+⎣⎦-+ =2020(2)13--- =2020213-- 【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乘法,能根据题例归纳总结出一般性规律是解题关键,(3)中能对整式适当变形是解题关键,但需注意变形时要为等量变形.12.阅读下列解题过程,再解答后面的题目.例题:已知224250x y y x ++-+=,求x y +的值. 解:由已知得22(21)(44)0x x y y -++++=即22(1)(2)0x y -++=∵2(1)0x -≥,2(2)0y +≥ ∴有1020x y -=⎧⎨+=⎩,解得12x y =⎧⎨=-⎩∴1x y +=-.题目:已知22464100x y x y +-++=,求xy 的值. 【答案】-32【解析】【分析】 先将左边的式子写成两个完全平方的和的形式,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x 、y 的值,再代入求出xy 的值.【详解】解:将22464100x y x y +-++=,化简得22694410x x y y -++++=,即()()223210x y -++=.∵()230x -≥,()2210y +≥,且它们的和为0,∴3x = ,12y, ∴12233xy ⎛⎫=⨯-=-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将左边的式子写成两个完全平方的和的形式.13.阅读理解:把两个相同的数连接在一起就得到一个新数,我们把它称为“连接数”,例如:234234,3939…等,都是连接数,其中,234234称为六位连接数,3939称为四位连接数.(1)请写出一个六位连接数 ,它 (填“能”或“不能”)被13整除.(2)是否任意六位连接数,都能被13整除,请说明理由.(3)若一个四位连接数记为M ,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3倍记为N ,M ﹣N 的结果能被13整除,这样的四位连接数有几个?【答案】(1)证明见解析(2)abcabc 能被13整除(3)这样的四位连接数有1919,2525,3131,一共3个【解析】分析:(1)根据六位连接数的定义可知123123为六位连接数,再将123123进行因数分解,判断得出它能被13整除;(2)设abcabc 为六位连接数,将abcabc 进行因数分解,判断得出它能被13整除; (3)设xyxy 为四位连接数,用含x 、y 的代数式表示M 与N ,再计算M ﹣N ,然后将13M N -表示为77x +7y +3413x y +,根据M ﹣N 的结果能被13整除以及M 与N 都是1~9之间的整数,求得x 与y 的值,即可求解.详解:(1)123123为六位连接数;∵123123=123×1001=123×13×77,∴123123能被13整除;(2)任意六位连接数都能被13整除,理由如下:设abcabc 为六位连接数.∵abcabc =abc ×1001=abc ×13×77,∴abcabc 能被13整除;(3)设xyxy 为四位连接数,则M =1000x +100y +10x +y =1010x +101y ,N =3(x +y +x +y )=6x +6y ,∴M ﹣N =(1010x +101y )﹣(6x +6y )=1004x +95y ,∴13M N -=10049513x y +=77x +7y +3413x y +.∵M ﹣N 的结果能被13整除,∴3413x y +是整数.∵3x +4y 取值范围大于3小于63,所以能被13整除的数有13,26,39,52,∴x =1,y =9;x =2,y =5;x =3,y =1;x =8,y =7;x =9,y =3;x =5,y =6;x =6,y =2;满足条件的四位连接数的3131,2525,6262,9393,8787,5656,1919共7个. 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整式的运算,理解“连接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4.对于任意两个数a 、b 的大小比较,有下面的方法:当0a b ->时,一定有a b >;当0a b -=时,一定有a b =;当0a b -<时,一定有a b <.反过来也成立.因此,我们把这种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叫做“求差法”.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1)已知:228A x y y =+,8B xy =,且A B >,试判断y 的符号;(2)已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比较222a c b +-和2ac 的大小.【答案】(1)y >0;(2)222a c b +-<2ac【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22880x y y xy +->,因式分解得到22(2)0y x ->,进而得到y 的符号即可;(2)将222a c b +-和2ac 作差,结合已知及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求.【详解】解:(1)因为A >B ,所以A-B >0,即22880x y y xy +->,∴222(44)2(2)0y x x y x +-=->,因为2(2)0x -≥,∴y >0(2)因为a 2−b 2+c 2−2ac =a 2+c 2−2ac−b 2=(a−c )2−b 2=(a−c−b )(a−c +b ), ∵a +b >c ,a <b +c ,所以(a−c−b )(a−c +b )<0,所以a 2−b 2+c 2−2ac 的符号为负.∴222a c b +-<2ac【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差法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以及因式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中的“求差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15.(观察)1×49=49,2×48=96,3×47=141,…,23×27=621,24×26=624,25×25=625,26×24=624,27×23=621,…,47×3=141,48×2=96,49×1=49.(发现)根据你的阅读回答问题:(1)上述内容中,两数相乘,积的最大值为 ;(2)设参与上述运算的第一个因数为a ,第二个因数为b ,用等式表示a 与b 的数量关系是 .(类比)观察下列两数的积:1×59,2×58,3×57,4×56,…,m×n ,…,56×4,57×3,58×2,59×1.猜想mn 的最大值为 ,并用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证明.【答案】(1)625;(2)a+b=50; 900;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发现:(1)观察题目给出的等式即可发现两数相乘,积的最大值为625;(2)观察题目给出的等式即可发现a与b的数量关系是a+b=50;类比:由于m+n=60,将n=60−m代入mn,得mn=−m2+60m=−(m−30)2+900,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m=30时,mn的最大值为900.【详解】解:发现:(1)上述内容中,两数相乘,积的最大值为625.故答案为625;(2)设参与上述运算的第一个因数为a,第二个因数为b,用等式表示a与b的数量关系是a+b=50.故答案为a+b=50;类比:由题意,可得m+n=60,将n=60﹣m代入mn,得mn=﹣m2+60m=﹣(m﹣30)2+900,∴m=30时,mn的最大值为900.故答案为900.【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配方法,二次函数的性质,是基础知识,需熟练掌握.四、八年级数学分式解答题压轴题(难)16.某市2018年平均每天的垃圾处理量为40万吨/天,2019年平均每天的垃圾排放量比2018年平均每天的垃圾排放量多100万吨;2019年平均每天的垃圾处理量是2018年平均每天的垃圾处理量的2. 5倍. 若2019年平均每天的垃圾处理率是2018年平均每天的垃圾处理率的1. 25倍.(注: 垃圾处理量垃圾处理率垃圾排放量)(1)求该市2018年平均每天的垃圾排放量;(2)预计该市2020年平均每天的垃圾排放量比2019年平均每天的垃圾排放量增加10%. 如果按照创卫要求“城市平均每天的垃圾处理率不低于90%”,那么该市2020年平均每天的垃圾处理量在2019年平均每天的垃圾处理量的基础上,至少还需要増加多少万吨才能使该市2020年平均每天的垃圾处理率符合创卫的要求?【答案】(1)100;(2)98.【解析】【分析】(1)设2018年平均每天的垃圾排放量为x万吨,根据题意列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2)设设2020年垃圾的排放量还需要増加m万吨,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解得m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设2018年平均每天的垃圾排放量为x 万吨,40 2.540 1.25100x x⨯=⨯+, 解得:x=100,经检验,x=1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2018年平均每天的垃圾排放量为100万吨.(2)由(1)得2019年垃圾的排放量为200万吨,设2020年垃圾的排放量还需要増加m 万吨,40 2.5200(110%)m ⨯+⨯+≥90%, m ≥98,∴至少还需要増加98万吨才能使该市2020年平均每天的垃圾处理率符合创卫的要求.【点睛】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找到各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已知2113x x =+,求241x x +的值。
八年级上册数学基础训练卷子
八年级上册数学基础训练卷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八年级上册数学基础训练卷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数与3/5等值?A. 0.6B. 1.2C. 2.5D. 0.35. 已知a=3,b=5,则a+b的平方等于多少?A. 4B. 16C. 25D. 64二、填空题1. 36的平方根是_______。
2. 90的一半是_______。
3. 0.25用分数表示为_________。
4. 12%用小数表示为_________。
5. 已知a=3,b=4,则a的平方加b的平方等于_______。
三、计算题四、应用题1. 一条长为5米的绳子,剪成了3段,第一段长2.3米,第二段长1.1米,问第三段长多少米?2. 一辆自行车由A到B共走了15公里,第一小时速度为10km/h,第二小时为15km/h,请问A到B的距离是多少公里?3. 一个玻璃罐装满了水果罐头,已知这个罐头的质量为1500克,玻璃罐的质量为300克,问罐头的质量占了总重量的百分之多少?4. 成本为1500元的商品打6.5折后售价是多少?5. 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两辆车同时出发,甲车每小时行驶30公里,乙车每小时行驶40公里,问几个小时后两车相遇?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数学基础训练卷子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完成,加油!第二篇示例:【八年级上册数学基础训练卷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组数中,只有一个是质数。
A. 13、17、21、29B. 3、5、7、11C. 2、4、6、8D. 19、23、25、272. 下列哪个数能整除24?A. 5B. 6C. 8D. 93. 若3a - 2 = 10,那么a 的值是多少?A. 2B. 4C. 6D. 84. 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2厘米,宽为8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A. 28厘米B. 32厘米C. 36厘米D. 40厘米二、填空题1. 48 ÷ 6 = ______2. 7 x 4 = ______3. 0.3 x 5 = ______4. 19 - 8 = ______5. 15 + 6 = ______三、解答题1. 某商店原价出售一本书是25元,现在打8折出售,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 一条绳子长10米,需要剪成3段,其中一段为4米,一段为2米,剩下的一段是多长?3. 某地区去年的降雨量为560毫升,今年比去年增加了30%,今年的降雨量是多少?4. 甲乙两人分别向同一方向同时前进,甲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平面内有五个点,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_____个三角形.【答案】10【解析】【分析】以平面内的五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在平面中依次选取三个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所示,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10个三角形,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的个数,我们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不遗漏.2.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6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答案】720°.【解析】【分析】先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计算出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根据内角和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60︒︒=6,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6﹣2)×180°=720°,故答案为72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内角和定理:(n﹣2)•180 (n≥3)且n为整数);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3.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 ABC 的一角折叠,使点 A 落在△ABC 外的 A'处,折痕为DE .如果∠A =α,∠CEA′=β,∠BDA'=γ,那么 α,β,γ 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γ=2α+β.【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BDA'=∠A+∠AFD ,∠AFD=∠A'+∠CEA',代入已知可得结论.【详解】由折叠得:∠A=∠A',∵∠BDA'=∠A+∠AFD ,∠AFD=∠A'+∠CEA',∵∠A=α,∠CEA′=β,∠BDA'=γ,∴∠BDA'=γ=α+α+β=2α+β,故答案为:γ=2α+β.【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关键.4.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平分BAC ∠,若130∠=,220∠=,则B ∠=__________.【答案】50°【解析】【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已知可求出∠BAC ,由AD 是BC 边上的高和已知条件可以求出∠C,然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完成解答.【详解】解:∵AE 平分BAC ∠,若130∠=∴BAC ∠=2160∠=;又∵AD 是BC 边上的高,220∠=∴C ∠=90°-270∠= 又∵BAC ∠+∠B+∠C=180°∴∠B=180°-60°-70°=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高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如图,∠1、∠2、∠3、∠4是五边形ABCDE 的4个外角,若∠A=100°,则∠1+∠2+∠3+∠4= .【答案】280°【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出与∠EAB 相邻的外角∠5的度数,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如图,∵∠EAB+∠5=180°,∠EAB=100°,∴∠5=80°.∵∠1+∠2+∠3+∠4+∠5=360°,∴∠1+∠2+∠3+∠4=360﹣80°=280°故答案为280°.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6.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经过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顶点,若长方形纸片的一组对边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交成∠1,∠2,则∠2-∠1=____.【答案】90°【解析】【分析】【详解】如图:∵∠2+∠3=180°,∴∠3=180°﹣∠2.∵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4=∠3,∴∠4=180°﹣∠2.∵∠4+∠1=90°,∴180°﹣∠2+∠1=90°,即∠2﹣∠1=90°.故答案为90°.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7.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E、F分别是线段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40cm2,则△BEF的面积是()cm2.A.5B.10C.15D.20【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解答即可.【详解】∵点E 是AD 的中点, ∴S △ABE =12S △ABD ,S △ACE =12S △ADC , ∴S △ABE +S △ACE =12S △ABC =12×40=20cm 2, ∴S △BCE =12S △ABC =12×40=20cm 2, ∵点F 是CE 的中点,∴S △BEF =12S △BCE =12×20=10cm 2. 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主要利用了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原理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8.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 沿EF 折叠,C 、D 两点落到'C 、'D 处.已知20DAC ∠=,且''//C D AC ,则AEF ∠的度数为( )A .20B .35C .50D .70【答案】B【解析】【分析】 依据C'D'//AC ,即可得到∠AHG=∠C′=90°,进而得出AGH 70∠=,由折叠可得,CFE GFE ∠∠=,由AD//BC ,可得CFE GEF ∠∠=,依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1AEF GFE AGH 352∠∠∠===.【详解】如图,C'D'//AC ,,又DAC 20∠=,AGH 70∠∴=,由折叠可得,CFE GFE ∠∠=,由AD//BC ,可得CFE GEF ∠∠=,1AEF GFE AGH 352∠∠∠∴===,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9.如图,在△ABC 中,点M 、N 是∠ABC 与∠ACB 三等分线的交点.若∠A =60°,则∠BMN 的度数为( )A .45°B .50°C .60°D .65°【答案】B【解析】分析:过点N 作NG ⊥BC 于G ,NE ⊥BM 于E ,NF ⊥CM 于F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NE=NG=NF ,再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判断出MN 平分∠BMC ,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BC+∠ACB ,再根据角的三等分求出∠MBC+∠MCB 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MC 的度数,从而得解. 详解:如图,过点N 作NG ⊥BC 于G ,NE ⊥BM 于E ,NF ⊥CM 于F ,∵∠ABC 的三等分线与∠ACB 的三等分线分别交于点M 、N ,∴BN 平分∠MBC ,CN 平分∠MCB ,∴NE=NG ,NF=NG ,∴NE=NF ,∴MN平分∠BMC,∴∠BMN=12∠BMC,∵∠A=60°,∴∠ABC+∠ACB=180°−∠A=180°−60°=120°,根据三等分,∠MBC+∠MCB=23(∠ABC+∠ACB)=23×120°=80°.在△BMC中,∠B MC=180°−(∠MBC+∠MCB)=180°−80°=100°.∴∠BMN=12×100°=5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熟记性质和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0.如图,是由相同的花盆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形如正多边形的图案,其中第1个图形一共有6个花盆,第2个图形一共有12个花盆,第3个图形一共有20个花盆,…则第8个图形中花盆的个数为()A.56 B.64 C.72 D.9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出规律得到第n个图形中花盆的个数为:(n+1)(n+2),然后将n=7代入求解即可.【详解】第1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1+1)(1+2);第2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2+1)(2+2)=12;第3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3+1)(3+2)=20;,第n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n+1)(n+2);则第7个图形中花盆的个数为:(7+1)(7+2)=7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图形规律题,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中图形找到规律.1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并且它的一个外角与一个内角的比为1:3,则这个多边形为()A .三角形B .四边形C .六边形D .八边形【答案】D【解析】【分析】 一个外角与一个内角的比为1 : 3,则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即可求得多边形的内角的度数,依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360°×3=1080°.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 ,则(n-2)•180=1080,解得:n=8.即这个多边形是正八边形.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注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不随边数的变化而变化.12.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9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7B .6C .5D .4【答案】A【解析】【分析】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由此列方程求n 的值即可.【详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n -2)180°=900°,解得n =7.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三、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3.如图,在ABC ∆和ADE ∆中,90BAC DAE ∠=∠=︒,AB AC =,AD AE =,C ,D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①ABD ACE ∆≅∆②45ACE DBC ∠+∠=︒③BD CE ⊥④180EAB DBC ∠+∠=︒【答案】①②③④【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BAC=∠DAE=90°,∴∠BAC+∠DAC=∠DAE+∠DAC ,即:∠BAD=∠CAE ,∵AB=AC ,AE=AD ,∴△BAD ≌△CAE (SAS ),故①正确;∵△BAD ≌△CAE ,∴∠ABD=∠ACE ,∵∠ABD+∠DBC=45°,∴∠ACE+∠DBC=45°,故②正确;∴∠DBC+∠DCB=∠DBC+∠ACE+∠ACB=90°,则BD ⊥CE ,故③正确;∵90BAC DAE ∠=∠=︒,∴∠BAE+∠DAC=180°,∵∠ADB=∠E=45°,∴DAC DBC ∠=∠,∴180EAB DBC ∠+∠=︒,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细心分析,熟练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在△ABC 中,∠ABC =60°,∠ACB =70°,若点O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则∠BOC =_____°.【答案】115或65或22.5【解析】【分析】先画出符合的图形,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逐个求出即可.【详解】解:①如图,∵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点O是△ABC的三角的平分线的交点,∵∠ABC=60°,∠ACB=70°,∴∠OBC=12∠ABC=30°,1OCB2∠=∠ACB=35°,∴∠BOC=180°﹣∠OBC﹣∠OCB=115°;②如图,∵∠ABC=60°,∠ACB=70°,∴∠EBC=180°﹣∠ABC=120°,∠FCB=180°﹣∠ACB=110°,∵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O是∠EBC和∠F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BC=12∠EBC=60°,1OCB2∠=∠FCB=55°,∴∠BOC=180°﹣∠OBC﹣∠OCB=65°;③如图,∵∠ABC=60°,∠ACB=75°,∴∠A=180°﹣∠ABC﹣∠ACB=45°,∵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O是∠EBA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BA=12∠EBA=12×(180°﹣60°)=60°,1OCB2∠=∠ACB=37.5°,∴∠BOC=180°﹣(∠OBA+∠ABC+∠OCB)=180°﹣(60°﹣60°﹣37.5°)=22.5°;如图,此时∠BOC=22.5°,故答案为:115或65或22.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15.如图,在△ABC中,AC=AB,∠BAC=90°,D是AC边上一点,连接BD,AF⊥BD于点F,点E在BF上,连接AE,∠EAF=45°,连接CE,AK⊥CE于点K,交DE于点H,∠DEC=30°,HF=32,则EC=______【答案】6【解析】【分析】延长AF交CE于P,证得△ABH≌△APC得出AH=CP,证得△AHF≌△EPF得出AH=EP,得出EC=2AH,解30°的直角三角形AFH求得AH,即可求得EC的长.【详解】如图,延长AF交CE于P,∵∠ABH+∠ADB=90°,∠PAC+∠ADB=90°,∴∠ABH=∠PAC ,∵AK ⊥CE ,AF ⊥BD ,∠EHK=∠AHF ,∴∠HEK=∠FAH ,∵∠FAH+∠AHF=90°,∠HEK+∠EPF=90°,∴∠AHF=∠EPF ,∴∠AHB=∠APC ,在△ABH 与△APC 中,ABE PAC AB ACAHB APC ∠∠⎧⎪⎨⎪∠∠⎩===, ∴△ABH ≌△APC (ASA ),∴AH=CP ,在△AHF 与△EPF 中,90AHF EPF AFH EFP AF EF ∠∠⎧⎪∠∠︒⎨⎪⎩====,∴△AHF ≌△EPF (AAS ),∴AH=EP ,∠CED=∠HAF ,∴EC=2AH ,∵∠DEC=30°,∴∠HAF=30°,∴AH=2FH=2×32=3, ∴EC=2AH=6.【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作出辅助线根据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Rt △ABC 中,AB=AC ,∠BAC=90°,BE ⊥CE ,垂足是E ,BE 交AC 于点D ,F 是BE 上一点,AF ⊥AE ,且C 是线段AF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AF=22,则DF=__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由题意可证的△ABF ≌△ACE,可得△A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取AF 的中点O ,连接CO 交BE 与点G ,连接AG ,可得△AGF, △AGE,△CEG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G 平行等于CE ,可得四边形AGCE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FD 的长.【详解】解:如图Rt △ABC 中,AB=AC ,∠BAC=90°,∴∠ABC=∠ACB=45°,又∠BAC=90°,BE ⊥CE ,∠DAE 为∠BAC 与EAF 的公共角∴∠BAF=∠CAE,∠ABC=∠ACB=45°, BE ⊥CE ∴∠ABF+∠CBE=45°,∠CBE+∠ACB+∠ACE=90°,即: ∠CBE+∠ACE=45°,∴∠ABF=∠ACE ,在△ABF 与△ACE 中,有AB AC BAF CAE ABF ACE =⎧⎪∠=∠⎨⎪∠=∠⎩,∴△ABF ≌△ACE , ∴AE=AF, △A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取AF 的中点O ,连接CO 交BE 与点G ,连接AG, C 是线段AF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易得△AGF, △AGE,△CEG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F=22 ∴AG=GE=CE=FG=2,又AG ⊥BE,CE ⊥BE,可得AG ∥CE,∴四边形AGCE 为平行四边形,∴GD=DE=1,∴DF=FG+GD=2+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及性质,综合性强,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求解.17.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2AD AB =,F 是AD 的中点,作CE AB ⊥,垂足E 在线段上,连接EF 、CF ,则下列结论2BCD DCE ①∠=∠;EF CF =②;3DFE AEF ③∠=∠,2BEC CEF SS =④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 .(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答案】②③【解析】分析:由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2AB ,F 是AD 的中点,易得AF=FD=CD ,继而证得①∠DCF=12∠BCD ;然后延长EF ,交CD 延长线于M ,分别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EF ≌△DMF (ASA ),得出对应线段之间关系,进而得出答案.详解:①∵F 是AD 的中点,∴AF=FD ,∵在▱ABCD 中,AD=2AB ,∴AF=FD=CD ,∴∠DFC=∠DCF ,∵AD ∥BC ,∴∠DFC=∠FCB ,∴∠DCF=∠BCF ,∴∠DCF=12∠BCD , 即∠BCD=2∠DCF ;故此选项错误;②延长EF ,交CD 延长线于M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MDF ,∵F 为AD 中点,∴AF=FD ,在△AEF 和△DFM 中,A FDM AF DFAFE DFM ∠∠⎧⎪⎨⎪∠∠⎩=== , ∴△AEF ≌△DMF (ASA ),∴FE=MF ,∠AEF=∠M ,∵CE ⊥AB ,∴∠AEC=90°,∴∠AEC=∠ECD=90°,∵FM=EF ,∴FC=FM ,故②正确;③设∠FEC=x ,则∠FCE=x ,∴∠DCF=∠DFC=90°-x ,∴∠EFC=180°-2x ,∴∠EFD=90°-x+180°-2x=270°-3x ,∵∠AEF=90°-x ,∴∠DFE=3∠AEF ,故此选项正确.④∵EF=FM ,∴S △EFC =S △CFM ,∵MC >BE ,∴S △BEC <2S △EFC故S △BEC =2S △CEF 错误;综上可知:一定成立的是②③,故答案为②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得出△AEF ≌△DME 是解题关键.18.已知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若AB = 4,AC = 6,则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答案】15AD <<【解析】延长AD 到点E ,使DE=AD ,连接BE ,则可用SAS 证明△DAC ≌△DEB ,所以BE=AC. △ABE 中,BE-AB <AE <BE+AB ,即6-4<AE <6+4,所以2<AE <10.又AE=2AD ,所以2<2AD <10,则1<AD <5.故答案为1<AD <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当题目中有三角形的中线时,如果需要添加辅助线,一般考虑把中线延长一倍(通常称“倍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将已知条件或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四、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19.如图,O 是正ABC 内一点,3OA =,4OB =,5OC =,将线段BO 以点B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O ',连接AO ',下列结论:①BO A '△可以由BO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②点O 与O '的距离为4;③150AOB ∠=︒;④S 四边形643AOBO ;⑤9634AOC AOB S S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 证明△BO ′A ≌△BOC ,又∠OBO ′=60°,所以△BO ′A 可以由△BO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故结论①正确;由△OBO ′是等边三角形,可知结论②正确;在△AOO ′中,三边长为3,4,5,这是一组勾股数,故△AOO ′是直角三角形;进而求得∠AOB =150°,故结论③正确;643AOO OBO AOBO S S S '∆'∆'=+=+四边形④正确;如图②,将△AO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使得AB 与AC 重合,点O 旋转至O ″点.利用旋转变换构造等边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将S △AOC +S △AOB 转化为S △COO ″+S △AOO ″,计算可得结论⑤正确.【详解】解:由题意可知,∠1+∠2=∠3+∠2=60°,∴∠1=∠3,又∵OB =O ′B ,AB =BC ,∴△BO ′A ≌△BOC ,又∵∠OBO ′=60°,∴△BO ′A 可以由△BO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故结论①正确;如图①,连接OO ′,∵OB =O ′B ,且∠OBO ′=60°,∴△OBO ′是等边三角形,∴OO ′=OB =4.故结论②正确;∵△BO ′A ≌△BOC ,∴O ′A =5.在△AOO ′中,三边长为3,4,5,这是一组勾股数,∴△AOO ′是直角三角形,∠AOO ′=90°,∴∠AOB =∠AOO ′+∠BOO ′=90°+60°=150°,故结论③正确;2313446432AOO OBO AOBO S S S '∆'∆'=+=⨯⨯+⨯=+四边形, 故结论④正确;如图②所示,将△AO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使得AB 与AC 重合,点O 旋转至O ″点.易知△AOO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COO ″是边长为3、4、5的直角三角形,则23193436324AOC AOB COO AOO AOCO S S S S S ∆∆∆''∆''''+==+=⨯⨯+⨯=+四边形, 故结论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③④⑤.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变换中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勾股数3、4、5所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是本题的要点.在判定结论⑤时,将△AOB 向不同方向旋转,体现了结论①﹣结论④解题思路的拓展应用.20.如图,AO ⊥OM ,OA=8,点B 为射线OM 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OB 、AB 为直角边,B 为直角顶点,在OM 两侧作等腰Rt △OBF 、等腰Rt △ABE ,连接EF 交OM 于P 点,当点B 在射线OM 上移动时,PB 的长度是 ( )A .3.6B .4C .4.8D .PB 的长度随B 点的运动而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 作辅助线,首先证明△ABO ≌△BEN ,得到BO=ME ;进而证明△BPF ≌△MPE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过点E 作EN ⊥BM ,垂足为点N ,∵∠AOB=∠ABE=∠BNE=90°,∴∠ABO+∠BAO=∠ABO+∠NBE=90°,∴∠BAO=∠NBE,∵△ABE、△BFO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E,BF=BO;在△ABO与△BEN中,BAO NBEAOB BNEAB BE∠∠⎧⎪∠∠⎨⎪⎩===∴△ABO≌△BEN(AAS),∴BO=NE,BN=AO;∵BO=BF,∴BF=NE,在△BPF与△NPE中,FBP ENPFPB EPNBF NE∠∠⎧⎪∠∠⎨⎪⎩===∴△BPF≌△NPE(AAS),∴BP=NP=12BN;而BN=AO,∴BP=12AO=12×8=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灵活运用有关定理来分析或解答.21.在和中,,高,则和的关系是( )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当∠C′为锐角时,如图1所示,∵AC=A′C′,AD=A′D′,AD⊥BC,A′D′⊥B′C′,∴Rt△ADC≌Rt△A′D′C′,∴∠C=∠C′;当∠C为钝角时,如图3所示,∵AC=A′C′,AD=A′D′,AD⊥BC,A′D′⊥B′C′,∴Rt△ACD≌Rt△A′C′D′,∴∠C=∠A′C′D′,∴∠C+∠A′C′B′=180°.故选C.22.如图,在△ABC中,P是BC上的点,作PQ∥AC交AB于点Q,分别作PR⊥AB,PS⊥AC,垂足分别是R,S,若PR=PS,则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②AQ=PQ;③△PQR≌△CPS;④AC﹣AQ=2SC,其中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②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连接AP,由已知条件利用角平行线的判定可得∠1 = ∠2,由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得△APR≌△APS,得AS=AR,由已知可得∠2 = ∠3,得QP=AQ,答案可得.【详解】解:如图连接AP,PR=PS,PR ⊥AB,垂足为R,PS ⊥AC,垂足为S,AP 是∠BAC 的平分线,∠1=∠2, △APR ≌△APS. AS=AR,又QP/AR,∠2 = ∠3又∠1 = ∠2, ∠1=∠3,AQ=PQ,没有办法证明△PQR ≌△CPS,③不成立,没有办法证明AC-AQ=2SC,④不成立.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23.如图,ABC △中,60BAC ∠=︒,ABC ∠、ACB ∠的平分线交于E ,D 是AE 延长线上一点,且120BDC ∠=︒.下列结论:①120BEC ∠=︒;②DB DE =;③2BDE BCE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答案】D【解析】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BC+∠AC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BC+∠ECB ,然后求出∠BEC=120°,判断①正确;过点D 作DF ⊥AB 于F ,DG ⊥AC 的延长线于G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F=DG ,再求出∠BDF=∠CDG ,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BDF 和△CDG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D=CD,再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DBC=3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BE=∠DEB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D=DE ,判断②正确,再求出B ,C ,E 三点在以D 为圆心,以BD 为半径的圆上,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可得∠BDE=2∠BCE ,判断③正确.详解:∵60BAC ∠=︒,∴18060120ABC ACB ∠+∠=︒-︒=︒,∵BE 、CE 分别为ABC ∠、ACB ∠的平分线,∴12EBC ABC ∠=∠,12ECB ACB ∠=∠, ∴11()1206022EBC ECB ABC ACB ∠+∠=∠+∠=⨯︒=︒, ∴180()18060120BEC EBC ECB ∠=︒-∠+∠=︒-︒=︒, 故①正确.如图,过点D 作DF AB ⊥于F ,DG AC ⊥的延长线于G ,∵BE 、CE 分别为ABC ∠、ACB ∠的平分线,∴AD 为BAC ∠的平分线,∴DF DG =,∴36090260120FDG ∠=︒-︒⨯-︒=︒,又∵120BDC ∠=︒,∴120BDF CDF ∠+∠=︒,120CDG CDF ∠+∠=︒.∴BDF CDG ∠=∠,∵在BDF 和CDG △中,90BFD CGD DF DGBDF CDG ∠=∠=︒⎧⎪=⎨⎪∠=∠⎩, ∴BDF ≌()CDG ASA ,∴DB CD =,∴1(180120)302DBC ∠=︒-︒=︒, ∴30DBC DBC CBE CBE ∠=∠+∠=︒+∠,∵BE平分ABC∠,AE平分BAC∠,∴ABE CBE∠=∠,1302BAE BAC∠=∠=︒,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0DEB ABE BAE ABE∠=∠+∠=∠+︒,∴DEB DBE∠=∠,∴DB DE=,故②正确.∵DB DE DC==,∴B、C、E三点在以D为圆心,以BD为半径的圆上,∴2BDE BCE∠=∠,故③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结论有①②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性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特别是③的证明.24.如图,在△ABC中,AB=6,AC=10,BC边上的中线..AD=4,则△ABC的面积..为()A.30B.48C.20D.24【答案】D【解析】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因为D为BC的中点,所以DC=BD,在△ADC和△EDB中,AD EDADC EDBDC BD=⎧⎪∠=∠⎨⎪=⎩,所以△ADC≌△EDB,所以BE=AC=10, ∠CAD=∠E,又因为AE =2AD=8,AB =6,所以222AB AE BE =+,所以∠CAD =∠E=90°,则11114646242222ABC ABD ADC S S S AD BE AD AC =+=⨯+⨯=⨯⨯+⨯⨯=, 所以故选D.五、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25.如图,已知△ABC 和△ADE 都是正三角形,连接CE 、BD 、AF ,BF=4,CF=7,求AF 的长_________ .【答案】3【解析】【分析】过点A 作AF ⊥CE 交于I ,AG ⊥BD 交于J,证明CAE ≅BAD ,再证明CAI ≅BAJ ,求出°7830∠=∠=,然后求出12IF FJ AF ==,,通过设FJ x =求出x ,即可求出AF 的长.【详解】解:过点A 作AF ⊥CE 交于I ,AG ⊥BD 交于J在CAE 和BAD 中AC AB CAE BADAE AD =⎧⎪∠=∠⎨⎪=⎩∴CAE ≅BAD∴ICA ABJ ∠=∠∴BFE CAB ∠=∠(8字形)∴°120CFD ∠=在CAI 和BAJ 中°90ICA ABJ CAI BJA CA BA ∠=∠⎧⎪∠=∠=⎨⎪=⎩∴CAI ≅BAJ ,AI AJ CI BJ ==∴°60CFA AFJ ∠=∠=∴°30FAI FAE ∠=∠=在RtAIF 和RtAJF 中°30FAI FAE ∠=∠=∴12IF FJ AF ==设FJ x = 7,4CF BF ==则47x x +=-32x ∴=2AF FJ =AF ∴=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做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出相关的边相等,学会合理添加辅助线求解是解决本题的重点.26.如图,在01A BA △中,20B ∠=︒,01A B A B =,在1A B 上取点C ,延长01A A 到2A ,使得121A A AC =;在2A C 上取一点D ,延长12A A 到3A ,使得232A A A D =;…,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n A ∠的度数为__________.【答案】11()802n -︒⋅.【解析】【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 1 A 0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CA 2A 1,∠DA 3A 2及∠EA 4A 3的度数,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A n 的度数.【详解】解:∵在△A 0BA 1中,∠B=20°,A 0B=A 1B , ∴∠BA 1 A 0= 1801802022B ︒︒︒-∠-= =80°, ∵A 1A 2=A 1C ,∠BA 1 A 0是△A 1A 2C 的外角,∴∠CA 2A 1= 108022BA A ︒∠= =40°; 同理可得,∠DA 3A 2=20°,∠EA 4A 3=10°,∴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A n = 11()802n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CA 2A 1,∠DA 3A 2及∠EA 4A 3的度数,找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如图,在△ABC 中,∠C =90°,∠B =30°,以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接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 =60°;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S △DAC :S △ABC =1:3.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答案】4 【解析】 【分析】 ①连接NP,MP ,根据SSS 定理可得△ANP ≌△AMP ,故可得出结论;②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 的度数,再由AD 是∠BAC 的平分线得出∠1=∠2=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DC =60°;③根据∠1=∠B 可知AD =BD ,故可得出结论;④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2=30°,CD =12AD ,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 ①连接NP ,MP .在△ANP 与△AMP 中,∵AN AM NP MP AP AP =⎧⎪=⎨⎪=⎩,∴△ANP ≌△AMP ,则∠CAD =∠BAD ,故AD 是∠BAC 的平分线,故此选项正确;②∵在△ABC 中,∠C =90°,∠B =30°,∴∠CAB =60°.∵AD 是∠BAC 的平分线,∴∠1=∠2=12∠CAB =30°,∴∠3=90°﹣∠2=60°,∴∠ADC =60°,故此选项正确;③∵∠1=∠B =30°,∴AD =BD ,∴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故此选项正确;④∵在Rt △ACD中,∠2=30°,∴CD =12AD ,∴BC =BD +CD =AD +12AD =32AD ,S △DAC =12AC •CD =14AC •AD ,∴S △ABC=12AC •BC =12AC •32AD =34AC •AD ,∴S △DAC :S △ABC =1:3,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的作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如图,△ABC 中,AB =AC =12厘米,BC =9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v 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初中数学试卷八年级数学练题(1)一.选择题1.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A。
7,24,25B。
3.4.5C。
3.4.5D。
4.7.82.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倍A。
1B。
2C。
3D。
43.在下列说法中是错误的()A。
在△ABC中,∠C=∠A一∠B,则△ABC为直角三角形B。
在△ABC中,若∠A∶∠B∶∠C=5∶2∶3则△ABC为直角三角形C。
在△ABC中,若a=34c,b=c,则△ABC为直角三角形55D。
在△ABC中,若a∶b∶c=2∶2∶4,则△ABC为直角三角形4.四组数: ①9,12,15;②7,24,25;③32,42,52;④3a,4a,5a(a>0)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有(。
)A。
4组B。
3组C。
2组D。
1组5.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1,正方形A的面积为(。
)A。
6B。
36C。
64D。
86.一块木板如图2所示,已知AB=4,BC=3,DC=12,AD=13,∠B=90°,木板的面积为(。
)A。
60B。
30C。
24D。
127.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cm,12cm,其中斜边上的高为(。
)A。
6cmB。
8.5cmC。
30/60cmD。
13/13cm8.两只小鼹鼠在地下打洞,一只朝前方挖,每分钟挖8cm,另一只朝左挖,每分钟挖6cm,10分钟之后两只小鼹鼠相距(。
)A。
50cmB。
100cmC。
140cmD。
80cm9.XXX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m,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
)A。
8cmB。
10cmC。
12cmD。
14cm10.在△ABC中,∠ACB=90°,AC=40,CB=9,M、N 在AB上且AM=AC,BN=BC,则MN的长为(。
)A。
6B。
7C。
8D。
911.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2+b2、2ab、a2-b2(a、b都是正整数),则这个三角形是(。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练习(Word 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要使二次根式3x -有意义,x 的值可以是( ) A .﹣1B .0C .2D .42.已知下列三角形的各边长:①3、4、5,②3、4、6,③5、12、13,④5、11、12其中直角三角形有( )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3.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AO =OC ,则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 .若AC =BD ,则ABCD 是平行四边形C .若AO =BO ,CO =DO ,则ABCD 是平行四边形 D .若AO =OC ,BO =OD ,则ABCD 是平行四边形4.如图是甲、乙两人6次投篮测试(每次投篮10个)成绩的统计图,甲、乙两人测试成绩方差分别记作2S 甲、2S 乙,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22 S S <甲乙B .22S S >甲乙 C .22S S =甲乙 D .无法确定5.如图,点E 是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的动点,以AE 为边向左侧作正方形AEFG ,点P 为AD 的中点,连接PG ,在点E 运动过程中,线段PG 的最小值是( )A.2 B.2C.22D.426.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接DF,则∠CFD等于()A.50°B.60°C.70°D.80°7.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10,AC=8,点E,F分别为AC和AB的中点,则EF=()A.3 B.4 C.5 D.68.如图1,在矩形ABCD中,E是CD上一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E→EC→CB运动到点B时停止,动点Q从点A沿AB运动到点B时停止,它们的速度均为每秒1cm.如果点P、Q同时从点A处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s),△A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以下结论:①AB=5cm;②cos∠AED=35;③当0≤x≤5时,y=225x;④当x=6时,△APQ是等腰三角形;⑤当7≤x≤11时,y=55522x+.其中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二、填空题9.2021x-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10.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4,∠A=60°,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11.如图,在△ ABC 中,∠C=90°,∠ABC 的平分线 BD 交 AC 于点 D.若 BD=10cm,BC=8cm,则点 D 到直线 AB 的距离= ________.1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AD =6,将矩形沿EF 翻折,使点C 与点A 重合,点B 落在B ′处,折痕与DC ,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DE 的长为______.1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2,0),(0,4)-两点,则该一次函数解析式是______. 14.如图,O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的交点,OM ⊥AD ,垂足为M ,若AB=8,则OM 长为_______.15.如图,已知直线1:1l 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直线21:22l y x =+交于点B ,点C 为x 轴上的一点,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__.16.如图,矩形ABCD 中,AB =6,BC =8,E 为AD 中点,F 为AB 上一点,将△AEF 沿EF 折叠后,点A 恰好落到CF 上的点G 处,则折痕EF 的长是_____.三、解答题17.(1)148312242÷+⨯- (2)(32126)2352--⨯+18.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上千米的范围内形成极端气候,有极强的破坏力,有一台风中心沿东西方向AB 由点A 行驶向点B ,已知点C 为一海港,且点C 与直线AB 上两点A 、B 的距离分别为300km 和400km ,又AB =500km ,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周围250km 以内为受影响区域. (1)海港C 会受台风影响吗?为什么?(2)若台风的速度为20km/h ,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19.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 、B 、C 、D 均在网格的格点上.(1)求边BC 、BD 的长度.(2)∠BCD 是直角吗?请证明你的判断.(3)找到格点E ,画出四边形ABED ,使其面积与四边形ABCD 面积相等(一个即可,且E 与C 不重合).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P 是AB 边上一点(不与A ,B 重合),过点P 作PQ ⊥CP ,交AD 边于点Q ,且∠QPA =∠PCB ,QP =QD .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 (2)求证:CD =CP .21.743+743+7212+437+=,4312⨯=,即:22(4)(3)7+=,4312=2227437212(4)243(3)((43)23++=+⨯+=+=问题:(1)填空:423+=__________,526-=____________﹔(2)进一步研究发现:形如2m n ±的化简,只要我们找到两个正数a ,b (a b >),使a b m +=,ab n =,即22()()a b m +=,a b n ⨯=﹐那么便有:2m n ±=__________.(3)化简:415-(请写出化简过程)22.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某水库的蓄水量y (万立方米)与干旱时间t (天)之间的关系满足一次函数y kt b =+,(k ,b 为常数,且k ≠0),其图象如图所示.(1)由图象知k = ,其实际意义是 ;(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360万立方米时,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那么多少天后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3)在(2)的条件下,照这样干旱下去,预计再持续多少天,水库将干涸? 23.如图,四边形ABCD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方向以每秒的速度运动到C 点返回,动点Q 从点A 出发,在线段AD 上以每秒的速度向点D 运动,点P ,Q 分别从点B ,A 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D 时,点P 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当时,是否存在点P ,便四边形PQDC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t 为何值时,以C ,D ,Q ,P 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等于;(3)当时,是否存在点P ,使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直线1l :3y x =-交x 轴于A ,交y 轴于B .(1)求AB 的长;(2)如图1,直线1l 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2l 交x 轴于点C ,直线3l :12y x b =+经过点C ,点D 、T 分别在直线2l 、3l 上.若以A 、B 、D 、T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D 的坐标;(3)如图2,平行y 轴的直线2x =交x 轴于点E ,将直线1l 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交x轴于M ,交y 轴于N ,交直线2x =于点P .点()2,F t t 在四边形ONPE 内部,直线PF 交OE于G ,直线OF 交PE 于H ,求()GE ME HE +的值.25.探究:如图①,△ABC 是等边三角形,在边AB 、BC 的延长线上截取BM =CN ,连结MC 、AN ,延长MC 交AN 于点P . (1)求证:△ACN ≌△CBM ;(2)∠CPN = °;(给出求解过程)(3)应用:将图①的△ABC 分别改为正方形ABCD 和正五边形ABCDE ,如图②、③,在边AB 、BC 的延长线上截取BM =CN ,连结MC 、DN ,延长MC 交DN 于点P ,则图②中∠CPN = °;(直接写出答案)(4)图③中∠CPN = °;(直接写出答案)(5)拓展:若将图①的△ABC 改为正n 边形,其它条件不变,则∠CPN =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直接写出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由此计算解答. 【详解】 解:∵30x -≥,x≥,∴3观察只有D选项符合,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2.C解析:C【分析】判断是否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只需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①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345②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346③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51213④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51112∴其中直角三角形有2个;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22a b 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3.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O=OC,BO=OD,∴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D能判定ABCD是平行四边形.若AO=BO,CO=DO,证明AC=BD,并不能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C错误,若AO=OC,条件不足,无法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A错误,若AC=BD,条件不足,无法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B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 4.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甲、乙的进球的统计图可知,甲的成绩波动幅度比乙的波动幅度小,由此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有题意可知,甲的成绩波动幅度比乙的波动幅度小,∴22S S甲乙,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波动越小,方差越小.5.C解析:C【分析】连接DG,可证△AGD≌△AEB,得到G点轨迹,利用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进行求解.【详解】解:连接DG,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AEFG均为正方形,∴∠DAB=∠GAE=90°,AB=AD,AG=AE,∵∠GAD+∠DAE=∠DAE+∠BAE,∴∠GAD=∠BAE,∵AB=AD,AG=AE,∴△AEB≌△AGD(S A S),∴∠PDG=∠ABE=45°,∴G点轨迹为线段DH,当PG⊥DH时,PG最短,在Rt△PDG中,∠PDG=45°,P为AD中点,DP=4,设PG=x,则DG=x,由勾股定理得,x2+x2=42,解得x=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连接DG,得到G点轨迹,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D 【解析】 【分析】连接BF ,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DF ≌△ABF ,从而得到∠ABF =∠ADF ,然后结合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推出∠ABF =∠BAC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如图,连接BF ,∵四边形ABCD 是菱形,∠BAD =80°, ∴AD =AB ,∠DAC =∠BAC=12∠BAD =40°, 在△ADF 和△ABF 中, AD AB DAF BAF AF AF =⎧⎪∠=∠⎨⎪=⎩∴△ADF ≌△ABF (SAS ), ∴∠ABF =∠ADF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E 为垂足, ∴AF =BF ,∴∠ABF =∠BAC =40°, ∴∠DAF =∠ADF =40°, ∴∠CFD =∠ADF +∠DAF =80°.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等,理解图形的基本性质是解题关键.7.A解析:A 【解析】 【详解】∵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AB =10,AC =8, ∴221086BC =-=.∵点E 、F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EF 是△ABC 的中位线, ∴116322EF BC ==⨯=. 故选A .8.B解析:B 【分析】根据图中相关信息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详解】解:图2知:当57x ≤≤ 时y 恒为10,∴当5x =时,点Q 运动恰好到点B 停止,且当57x ≤≤ 时点P 必在EC 上, 5AB cm ∴=,故①正确; ∵当57x ≤≤ 时点P 必在EC 上,且当7x > 时,y 逐渐减小, ∴当7x = 时,点Q 在点B 处,点P 在点C 处,此时10y =,47BC cm AE EC cm ∴+=,=,设EC acm =,则7AE a cm =(﹣), 5DE a cm =(﹣), 在Rt ADE ∆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457a a +(﹣)=(﹣),解得:2a =,235EC cm DE cm AE cm ∴=,=,=, 35DE cos AED AE ∴∠==,故②正确; 当05x ≤≤ 时,由5AE cm = 知点P 在AE 上,过点P 作PH AB ⊥,如图:35DE cos EAB cos AED AE ∠∠===, 45sin EAB ∴∠=,AP AQ xcm ==,45PH xcm ∴=,212•25y AQ PH y ∴===x ,故③正确;当6x = 时,5AQ AB cm ==,172PQ cm AP cm =,=, APQ ∴∆ 不是等腰三角形,故④不正确;当711x ≤≤时,点P 在BC 上,点Q 和点B 重合,115555(74)2222y AQ PQ x x ==⨯⨯+-=-+ 故⑤ 不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理解题意,读懂图像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关键,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二、填空题 9.x ≥2021【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2021x -有意义,∴20210x -≥,解得:2021x ≥.故答案为:2021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掌握定义是解题关键.10.A解析:83【解析】【分析】作出图形,利用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高,利用菱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详解】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AB=AD=4,∠A=60°,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则3sin 6043DE AD =︒== ∴菱形ABCD 的面积为AB ∙DE=4×2383故答案为:83【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熟练运用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菱形的面积公式是本题的关键.11.D解析:6cm【解析】【分析】过点D作DE⊥AB于E,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CD,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CD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E,∵∠C=90°,BD=10cm,BC=8cm,∴226BD BC-cm,∵∠C=90°,BD是∠ABC的平分线,∴DE=CD=6cm,即点D到直线AB的距离是6cm.故答案为:6c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在解题时要能灵活应用各个知识点是本题的关键.12.D解析:7 4【分析】设DE=x,则CE=8-x,根据折叠的性质知:CE=8-x.在直角△AED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并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在矩形ABCD中,AB=DC=8,AD=6.设DE=x,则CE=8-x,根据折叠的性质知:AE=CE=8-x.在直角△AED中,由勾股定理得:AD2+DE2=AE2,即62+x2=(8-x)2.解得x=74.即DE的长为74.故答案是:7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解题时,借用了方程思想,求得了相关线段的长度.13.y=2x-4【分析】由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2,0),(0,-4)两点,可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k≠0).然后将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故得2k+b=0,b=-4.进而推导出函数解析式为y=2x-4.【详解】解:设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k≠0).由题意得:2004k bk b+=⎧⎨⋅+=-⎩,解得:24kb=⎧⎨=-⎩,∴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4.故答案为:y=2x-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熟练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A解析:4【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即可求解.【详解】∵O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的交点,∴O 是AC 中点,又OM ⊥AD ,AD ⊥CD ∴12∥OM CD ,又AB=CD=8 故OM=4故填: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15.(2,0)或(5,0)【分析】先求出A ,再求出,解得,则点B (2,3),分类讨论直角顶点,当点C 为直角顶点时,当点B 为直角顶点时,根据△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点C 坐标.【详解】与轴交解析:(2,0)或(5,0)【分析】先求出A ,再求出1122y x y x =+⎧⎪⎨=+⎪⎩,解得=23x y ⎧⎨=⎩,则点B (2,3),分类讨论直角顶点,当点C 为直角顶点时,当点B 为直角顶点时,根据△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点C 坐标.【详解】1:1l y x =+与x 轴交于点A ,∴y=0,x=-1,∴A(-1,0),直线1:1l y x =+与直线21:22l y x =+交于点B , 1122y x y x =+⎧⎪⎨=+⎪⎩, 解得=23x y ⎧⎨=⎩, ∴B (2,3),当点C 为直角顶点时,∴BC ⊥AC ,∴BC ∥y 轴,B 、C 横坐标相同,C (2,0),当点B为直角顶点时,∴BC⊥AB,1:1l y x=+,k=1,∴∠BAC=45°,∴△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222+1+3=32,AC=2AB=6,AO=1,CO=AC-AO=5,C(5,0),C点坐标为(2,0)或(5,0).故答案为:(2,0)或(5,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分两种情况讨论解决问题是关键.16.【分析】连接EC,利用矩形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CDE与△CGE全等,设AF=x,则可得CF=x+6,BF=6-x,在Rt△BCF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x的值,在Rt△AEF中利用勾股4133【分析】连接EC,利用矩形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CDE与△CGE全等,设AF=x,则可得CF=x+6,BF=6-x,在Rt△BCF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x的值,在Rt△AEF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EF的长度.【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CE,∵E 为AD 中点,∴AE =DE =4,由折叠可得,AE =GE ,∠EGF =∠A =90°,∴DE =GE ,又∵∠D =90°,∴∠EGC =∠D =90°,又∵CE =CE ,∴Rt △CDE ≌Rt △CGE (HL ),∴CD =CG =6,设AF =x ,则GF =x ,BF =6﹣x ,CF =6=x ,∵∠B =90°,∴Rt △BCF 中,BF 2+BC 2=CF 2,即(6﹣x )2+82=(x+6)2,解得x =83, ∴AF =83, ∵∠A =90°,∴Rt △AEF 中,EF 22AE AF +2284()3+4133 4133【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折叠问题,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 ,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三、解答题17.(1);(2)【分析】(1)先计算二次根式的除法和乘法,再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2)先化简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最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详解】(1)原式;解析:(1)4;(2)18-【分析】(1)先计算二次根式的除法和乘法,再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2)先化简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最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详解】(1)原式=4=4=(2)原式=⨯624=--18=-【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运算是关键. 18.(1)会,理由见解;(2)7h【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得出CD 的长,从而判断出海港C 是否受台风影响;(2)利用勾股定理得出ED 以及EF 的长解析:(1)会,理由见解;(2)7h【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得出CD 的长,从而判断出海港C 是否受台风影响;(2)利用勾股定理得出ED 以及EF 的长,进而得出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详解】解:(1)如图所示,过点C 作CD ⊥AB 于D 点,∵AC =300km ,BC =400km ,AB =500km ,∴222AC BC AB +=,∴△ABC 为直角三角形, ∴1122··AC BC AB CD =, ∴300400500CD ⨯=,∴240km CD =,∵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周围250km 以内为受影响区域,∴海港C 会受到台风影响;(2)由(1)得CD =240km ,如图所示,当EC =FC =250km 时,即台风经过EF 段时,正好影响到海港C ,此时△ECF为等腰三角形,∵2270km=-=,ED EC CD∴EF=140km,∵台风的速度为20km/h,∴140÷20=7h,∴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7h.【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解答.19.(1),;(2)不是直角,证明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即可.(3)利用等高模型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1)BC解析:(12922)不是直角,证明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即可.(3)利用等高模型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1)BC2225+29,BD22+4244(2)结论:不是直角.理由:∵CD5BC29,BD=42∴BC2+CD2≠BD2,∴∠BCD≠90°.(3)如图,四边形ABED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四边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0.(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求出∠QPC=90°,求出∠QPA+∠BPC=90°,求出∠BPC+∠PCB=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90°,再根据矩形的判定得出即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求出∠QPC=90°,求出∠QPA+∠BPC=90°,求出∠BPC+∠PCB=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90°,再根据矩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连接C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推出Rt△CDQ≌Rt△CP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即可.【详解】解:证明:(1)∵PQ⊥CP,∴∠QPC=90°,∴∠QPA+∠BPC=180°-90°=90°,∵∠QPA=∠PCB,∴∠BPC+∠PCB=90°,∴∠B=180°-(∠BPC+∠PCB)=90°,∵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2)连接CQ,∵四边形ABCD是矩形,∴∠D=90°,∵∠CPQ=90°,∴在Rt△CDQ和Rt△CPQ中,CQ CQ DQ PQ=⎧⎨=⎩, ∴Rt △CDQ ≌Rt △CPQ (HL ),∴CD =CP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垂直的定义,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能求出∠B =90°和Rt △CDQ ≌Rt △CPQ 是解此题的关键.21.(1),;(2);(3)【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所给的方法将根号下的数凑成完全平方的形式进行计算; (2)根据题目给的a ,b 与m 、n 的关系式,用一样的方法列式算出结果; (3)将写成,4解析:(112)a b >;(3【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所给的方法将根号下的数凑成完全平方的形式进行计算;(2)根据题目给的a ,b 与m 、n 的关系式,用一样的方法列式算出结果;(34写成3522+,就可以凑成完全平方的形式进行计算. 【详解】解:(11;(2)a b ===>;(3.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22.(1);水库蓄水量每天减少30万立方米;(2)38;(3)12【分析】(1)根据图像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解析式即可得k 的值,解释k 的具体意义即可;(2)根据(1)中函数解析式,令万立方米时,解析:(1)30-;水库蓄水量每天减少30万立方米;(2)38;(3)12【分析】(1)根据图像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解析式即可得k 的值,解释k 的具体意义即可; (2)根据(1)中函数解析式,令360y =万立方米时,求出对应的干旱天数t 即可; (3)根据(1)中函数解析式,令0y =万立方米时,求出对应的干旱天数t ,减去(2)中的干旱天数即为所求.【详解】解:(1)一次函数y kt b =+,(k ,b 为常数,且k ≠0),根据图像可得:900=2030040k b k b+⎧⎨=+⎩, 解得:301500k b =-⎧⎨=⎩,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301500y t =-+,k 的值代表每干旱一天水库蓄水量将减少30万立方米,故答案为:-30;水库蓄水量每天减少30万立方米;(2)由(1)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301500y t =-+,令360y =,即360301500t =-+,解得:38t =,故38天后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3)由(1)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301500y t =-+,令0y =,即0301500t =-+,解得:50t =,503812-=(天),故预计再持续12天,水库将干涸.【点睛】此题考查了函数的图像问题,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根据图像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23.(1)存在,t=3;(2)秒;(3)存在,t=3秒或t=秒【分析】(1)根据运动得出CP=15-3t ,DQ=12-2t ,进而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2)要使以C 、D 、Q 、P 为解析:(1)存在,t =3;(2)秒;(3)存在,t =3秒或t =秒【分析】(1)根据运动得出CP =15-3t ,DQ =12-2t ,进而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2)要使以C 、D 、Q 、P 为顶点的梯形面积等于30cm 2,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点P 、Q 分别沿A D 、BC 运动或点P 返回时,再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即=30,因为Q 、P点的速度已知,A D、A B、BC的长度已知,用t可分别表示DQ、BC的长,解方程即可求得时间t;(3)使△PQD是等腰三角形,可分三种情况,即PQ=P D、PQ=Q D、QD=PD;可利用等腰三角形及直角梯形的性质,分别用t表达等腰三角形的两腰长,再利用两腰相等即可求得时间t.【详解】解:(1)∵四边形PQDC是平行四边形∴DQ=CP当0<t<5时,点P从B运动到C,∵DQ=AD-AQ=12-2t,CP=15-3t,∴12-2t=15-3t解得t=3,∴t=3时,四边形PQDC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①当点P是从点B向点C运动,由(1)知,CP=15-3t,DQ=12-2t,∵以C、D、Q、P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等于30cm2,∴S四边形CDQP==30,即12(15−3t+12−2t)×10=30,解得:t=,②当点P是从点C返回点B时,由运动知,DQ=12-2t,CP=3t-15,∵以C、D、Q、P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等于30cm2,∴S四边形CDQP=12(DQ+CP)•AB=12(12−2t+3t−15)×10=30,解得:t=9(舍去),∴当t为秒时,以C、D、Q、P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等于30cm2;(3)当PQ=PD时,如图3,作PH⊥AD于H,则HQ=HD,∵QH =HD =12DQ =12(12-2t )=6-t ,由AH =BP ,∴6-t +2t =3t解得:t =3秒;当PQ =DQ 时,QH =AH -AQ =BP -AQ =3t -2t =t ,DQ =12-2t ,∵DQ 2=PQ 2=t 2+102,∴(12-2t )2=102+t 2,整理得:3t 2-48t +44=0,解得:t =秒, ∵0<t <5,∴t =秒, 当DQ =PD 时,DH =AD -AH =AD -BP =12-3t ,∵DQ 2=PD 2=PH 2+HD 2=102+(12-3t )2∴(12-2t )2=102+(12-3t )2即5t 2-24t +100=0,∵△<0,∴方程无实根,综上可知,当t =3秒或t =秒时,△PQD 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梯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分类思想与方珵思想的综合运用.24.(1);(2)点D 的坐标为或或;(3).【解析】【分析】(1)根据直线的解析式求出其与x 轴的交点A 和与y 轴的交点B 的坐标,进而求出OA 与OB 的长度,再使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 的长度;(2)根解析:(1)32AB =2)点D 的坐标为(2,1)--或(4,1)-或(2,5)-;(3)()8GE ME HE +=.【解析】【分析】(1)根据直线1l 的解析式求出其与x 轴的交点A 和与y 轴的交点B 的坐标,进而求出OA 与OB 的长度,再使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 的长度;(2)根据直线1l 和直线2l 关于y 轴对称求出直线2l 的解析式,再求出直线3l 的解析式,根据点D 在直线2l 上,可设点(,3)D m m --,然后分类讨论点D 是在线段BC 上,还是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或者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在每一种情况下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可用含有m 的式子表示点T 的坐标,再根据点T 在直线3l 上求出m 的值,即可求出点D 的坐标;(3)根据平移的性质求出直线MN 的解析式,再结合直线x =2求出点(2,0)E ,点(2,4)P 和点(2,0)M -,进而求出ME 的长度,然后再结合点()2,F t t 求出直线:(2)2PF y t x t =+-和直线:OF y tx =,进而求出点2,02t G t ⎛⎫ ⎪+⎝⎭和(2,2)H t ,即可得到GE 与HE 的长度,最后再代入计算()GE ME HE +即可.【详解】解:(1)∵直线1:3l y x =-交x 轴于A ,交y 轴于B ,∴0A y =,0B x =.∴03A x =-,03B y =-.∴3A x =,3B y =-.∴(3,0)A ,(0,3)B -.∴3OA =,3OB =.∵AO BO ⊥, ∴AB =(2)∵直线1l 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2l 交x 轴于点C ,直线1l 交x 轴与点(3,0)A , ∴点A 与点C 关于y 轴对称.∴(3,0)C -.∵点(0,3)B -在y 轴上,∴直线2l 经过点B .∴设直线23:l y kx =-.∵直线2l 经过点(3,0)C -,∴033k =--.解得:1k =-.∴直线23:l y x =--.∵直线31:2l y x b =+经过点(3,0)C -, ∴10(3)2b =⨯-+.解得:32b =. ∴直线31322:y x l =+. ∵点D 在直线23:l y x =--上,∴设点(,3)D m m --.①如下图所示,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四边形ABDT 是平行四边形,∴//,AT BD AT BD =.∴BD 经过平移之后到达AT .∴(3,)T m m +-.∵点T 在直线31322:y x l =+上, ∴13(3)22m m -=++,解得2m =-. ∴1(2,1)D --;②如下图所示,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四边形ABTD 是平行四边形,∴//,AD BT AD BT =.∴AD 经过平移之后到达BT .∴(3,6)T m m ---.∵点T 在直线31322:y x l =+上, ∴136(3)22m m --=-+,解得4m =-. ∴2(4,1)D -;③如下图所示,当点D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四边形ADBT 是平行四边形,∴//,AT DB AT DB =.∴BD 经过平移之后到达TA .∴(3,)T m m -.∵点T 在直线31322:y x l =+上, ∴13(3)22m m =-+,解得2m =. ∴3(2,5)D -.综上所述,点D 的坐标为(2,1)--或(4,1)-或(2,5)-.(3)直线1l 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MN 解析式为352y x x =-+=+. ∵直线x =2与x 轴交于点E ,与直线MN 交于点P ,直线MN 交x 轴于点M ,∴(2,0)E ,2P x =,0M y =.∴22P y =+,02M x =+.∴4P y =,2M x =-.∴(2,4)P ,(2,0)M -.∴2(2)4E M ME x x =-=--=,设直线PF 的解析式为y px q =+,∵直线PF 经过点(2,4)P 与()2,F t t , ∴242,,p q t tp q =+⎧⎨=+⎩解得2,2p t q t =+⎧⎨=-⎩. ∴直线PF 的解析式为(2)2y t x t =+-.∵直线PF 与x 轴交于点G ,∴0G y =.∴0(2)2G t x t =+-. 解得:22G t x t =+. ∴2,02t G t ⎛⎫ ⎪+⎝⎭. ∴24222E G t GE x x t t =-=-=++. 设直线OF 的解析式为y =cx ,∵直线OF 经过点()2,F t t , ∴2t ct =.解得:c t =.∴直线OF 的解析式为y tx =.∵直线OF 与直线2x =交于点H .∴2H x =.∴22H H y tx t t ==⨯=.∴(2,2)H t .∴202H E HE y y t t =-=-=. ∴4()(42)82GE ME HE t t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坐标与长度的关系,勾股定理,轴对称和平移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代数式求值,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正确求出点的坐标是解题关键. 25.(1)见解析;(2)120;(3)90;(4)72;(5).【分析】(1)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AC ,∠ACB=∠ABC ,从而得到△ACN ≌△CBM.(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解析:(1)见解析;(2)120;(3)90;(4)72;(5)360n. 【分析】(1)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AC ,∠ACB=∠ABC ,从而得到△ACN ≌△CBM.(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N=∠BCM ,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解.(3)利用正方形(或正五边形)的性质得到BC=DC ,∠ABC=∠BCD ,从而判断出△DCN ≌△CBM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N=∠BCM ,再利用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答案.(4)由(3)的方法即可得到答案.(5)利用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分别求出∠CPN 的度数与边数的关系式,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BC=AC ,∠ACB=∠BAC=∠ABC=60︒,∴∠ACN=∠CBM=120︒,在△CAN 和△CBM 中,CN BM ACN CBM AC BC =⎧⎪∠=∠⎨⎪=⎩, ∴△ACN ≌△CBM.(2)∵△ACN ≌△CBM.∴∠CAN=∠BCM ,∵∠ABC=∠BMC+∠BCM ,∠BAN=∠BAC+∠CAN ,∴∠CPN=∠BMC+∠BAN=∠BMC+∠BAC+∠CAN=∠BMC+∠BAC+∠BCM=∠ABC+∠BAC=60︒+60︒,=120︒,故答案为:120.(3)将等边三角形换成正方形,∵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DC ,∠ABC=∠BCD=90︒,∴∠MBC=∠DCN=90︒,在△DCN 和△CBM 中,DC BC DCN MBC CN BM =⎧⎪∠=∠⎨⎪=⎩, ∴△DCN ≌△CBM ,∴∠CDN=∠BCM ,∵∠BCM=∠PCN ,∴∠CDN=∠PCN ,在Rt △DCN 中,∠CDN+∠CND=90︒,∴∠PCN+∠CND=90︒,∴∠CPN=90︒,故答案为:90.(4)将等边三角形换成正五边形,∴∠ABC=∠DCB=108︒,∴∠MBC=∠DCN=72︒,在△DCN 和△CBM 中,DC BC DCN MBC CN BM =⎧⎪∠=∠⎨⎪=⎩, ∴△DCN ≌△CBM ,∴∠BMC=∠CND ,∠BCM=∠CDN ,∵∠BCM=∠PCN ,∴∠CND=∠PCN ,在△CDN 中,∠CDN+∠CND=∠BCD=108︒,∴∠CPN=180︒-(∠CND+∠PCN)=180︒-(∠CND+∠CDN)=180︒-108︒,=72︒,故答案为:72.(5)正三边形时,∠CPN=120︒=3603, 正四边形时,∠CPN=90︒=3604, 正五边形时,∠CPN=72︒=3605, 正n 边形时,∠CPN=360n , 故答案为:360n . 【点睛】此题考查正多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图形在发生变化但是解题的思路是不变的,依据此特点进行解题是解此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练习题 2021-2022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2021-2022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6个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A .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 .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3分)如图,将一块三角形木板截去一部分后,发现剩余木板的周长要比原三角形木板的周长大,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A .单项式-43πr 3的系数是-43,次数是4B .关于x 的多项式ax 2+bx +c 是三次三项式C .-35ab 2,-2x 都是单项式,也都是整式D .2a 2b ,3ab ,5是多项式-2a 2b +3ab -5的项2.(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a =b ,那么a c =b cB .如果a c =b c,那么a =b C .如果a 2=3a ,那么a =3D .如果3x -2=1,那么6x -4=13.(3分)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 .3B .4C .5D .64.(3分)若-2x m +1y 2与3x 3y n -1是同类项,则m +n 的值( )A .∠α=∠βB .∠α>∠βC .∠α<∠βD .以上都不对5.(3分)∠α=40.4°,∠β=40°4′,则∠α与∠β的关系是( )A .[(+613)+(+423)+18]+[(-18)+(-6.8)+(-3.2)]B .[(+613)+(-6.8)+(+423)]+[(-18)+18+(-3.2)]6.(3分)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计算(+613)+(-18)+(+423)+(-6.8)+18+(-3.2)最适当的是( )C .[(+613)+(-18)]+[(+423)+(-6.8)]+[18+(-3.2)]D .[(+613)+(+423)]+[(-18)+18]+[(-3.2)+(-6.8)]A .a 2-7a +4B .a 2-3a +2C .a 2-7a +2D .a 2-3a +47.(3分)一个多项式与5a 2+2a -1的和是6a 2-5a +3,则这个多项式是( )A .-(-1)<-(+2)B .−821<−37C .0>|−13|D .−12<−138.(3分)下列两数比较大小,正确的是( )A .45°B .30°C .35°D .70°9.(3分)如图,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 ,A 'B '交AC 于点D ,若∠A ′CB =105°,则∠ACB ′度数为( )A .+8或-8B .+4或-4C .-4或+8D .-8或+410.(3分)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距离为8,则这两个数为( )A .2001B .-2001C .2000D .-200011.(3分)当x =2时,整式px 3+qx +1的值等于2002,那么当x =-2时,整式px 3+qx +1的值为( )A .由7x =4x -3移项得7x -4x =3B .由2x −13=1+x −32去分母得2(2x -1)=1+3(x -3)C .由2(2x -1)-3(x -3)=1去括号得4x -2-3x -9=1D .由2(x +1)=x +7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 =512.(3分)下列各题正确的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3.(3分)下列运算:①-56-16=-1;②0-7-2×5=-9×5=-45;③2÷52×45=2÷2=1;④-(-2)3=23=8;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二、填空题(三个小题,其中17-18每题3分,19题4分,共10分)三、解答题(7道题,共62分。
八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册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若x²-5x+6=0,则x的值为()A. 2和3B. 1和4C. 2和-3D. 1和-42. 若a²=1,则a的值为()A. ±1B. ±2C. ±3D. ±43. 已知x²-4x+4=0,则x的值为()A. 2B. 1C. 0D. -14. 若a、b、c是等差数列,且a+b+c=0,则b的值为()A. 0B. 1C. -1D. 25. 已知函数f(x)=2x+1,若f(x+1)=f(x),则x的值为()A. -1B. 0C. 1D. 26. 已知函数f(x)=x²-2x+1,则f(2x)的值为()A. 2x²-4x+1B. x²-2x+1C. 2x²-2x+1D. x²+2x+17. 若等比数列的第一项为a,公比为q,则第二项为()A. aqB. aq²C. a+qD. a+q²8. 已知等差数列的第一项为a,公差为d,则第n项为()A. a+(n-1)dB. a+(n-2)dC. a+ndD. a+(n+1)d9. 已知函数f(x)=x²-3x+2,则f(-1)的值为()A. 4B. 2C. 0D. -110. 若等比数列的第一项为a,公比为q,则第三项为()A. aq²B. aq³C. a+qD. a+q²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若a²+b²=25,且a-b=3,则a+b的值为______。
12. 已知等差数列的第一项为2,公差为3,则第10项为______。
13. 已知函数f(x)=x²-4x+4,则f(2)的值为______。
14. 若等比数列的第一项为3,公比为2,则第5项为______。
15. 已知函数f(x)=x³-3x²+2x-1,则f(1)的值为______。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松雷中学2022-2023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 数学(五四制)练习卷(五)
练习卷(五)命题人:王陆生 审题人:李志强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3=−y xB.x x 26=−C.13=xD.y x 3= 2.2−=x 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A.21=+xB.02=−xC.121=x D.1322=+−x 3.下列方程变形过程正确的是( ).A.由761−=+x x 得176−=−x xB.由3)1(24=−−x 得3224=−−xC.由0532=−x 得032=−x D.x x 23921−=+由得92=x 4.方程731=−y 的解是( ).A.21−=y B.21=y C.2−=y D.2=y5. 若2=x 是关于x 的方程0132=−+m x 的解,则m 的值为( ).A. -1 B .0 C. 1 D.316. 当x=4时,式子5(x +b)-10与bx +4的值相等,则b 的值为( ).A .-7B .-6C .6D .77.今年“地球停电一小时”活动的某地区烛光晚餐中,设座位有x 排,每排坐30人,则有8人无座位;每排坐31人,则空26个座位.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 A .2631830+=−x x B . 2631830+=+x x C .2631830−=−x x D . 2631830−=+x x8.一件毛衣先按成本提高50%标价,再以8折出售,获利28元,求这件毛衣的成本是多少元,若设成本是x 元,可列方程为( )A. 0.8x +28=(1+50%)xB. 0.8x -28=(1+50%)xC. x +28=0.8×(1+50%)xD. x -28=0.8×(1+50%)x9.程大位是我国明朝商人,珠算发明家.他60岁时完成的《直指算法统宗》是东方古代数学名著,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书中有如下问题: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如果大和尚1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1个,正好分完,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下列求解结果正确的是( )A. 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B. 大和尚75人,小和尚25人C. 大和尚50人,小和尚50人D. 大、小和尚各100人 10.下列变形中: ①由方程x−125=2去分母,得x ﹣12=10;②由方程29x =92两边同除以29,得x=1;③由方程6x ﹣4=x+4移项,得7x=0; ④由方程2−x−56=x+32两边同乘以6,得12﹣x ﹣5=3(x+3).错误变形的个数是( )个.A. 4B. 3C. 2D. 1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11.当x =_____时,代数式2x −3与代数式6−x 的值相等. 12.已知A =5x +2,B =11-x ,当x =________时,A 比B 大3.13.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7,把这个两位数加上45后,结果恰好成为数字对调后组成的两位数,则这个两位数是 .14.一张试卷有25道必答题,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1分,某学生解答了全部试题共得70分,他答对了 道题.15.有一列数,按一定的规律排列:―1,2,―4,8,―16,32,―64,128,…,其中某三个相邻数之和为384,这三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16.小明乘船由甲地顺流而下到乙地,马上又逆流而上到距甲地2千米的丙地,已知他共乘船3小时,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则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三、解答题17.解方程(每题4分,共16分)(1)3)1(2)5(5=+−−x x (2)3(x ―2)=2―5(x +2) (3)142312−+=−y y (4)x ―14―1=2x +36+x +1318.(8分)小明同学在解方程21233x x a−+=−,去分母时,方程右边的-2没有乘3,因而求得方程的解为x=3.试求a的值,并正确地解出方程.19.(8分)某车间每天能制作甲种零件500个,或者制作乙种零件250个,甲乙两种零件各一个配成一套产品,现要在30天内制作最多的成套产品,则甲种零件制作多少天?20.(10分)对于任意四个有理数a、b、c、d,可以组成两个有理数数对(a,b)与(c,d),我们规定(a,b)→(c,d)=bc-ad.例如:(1,2)→(3,4)=2×3-1×4=2.根据上述规定解决下列问题:(1)有理数对(2,-3)→(3,-2)=;(2)若有理数对(-3,2x-1)→(1,x+1)=7,则x=;(3)当满足等式(-3,2x-1)→(k,x+k)=5+2k的x是正整数时,则整数k= .21.(10分)在某一城市美化工程招标时,有甲、乙两个工程队投标.经测算: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60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90天;若由甲队先做20天,剩下的工程由甲、乙两队合做完成.(1)求甲、乙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2)甲队施工一天,需付工程款3.5万元,乙队施工一天需付工程款2万元.若该工程计划在70天内完成,在不超过计划天数的前提下,是由甲队或乙队单独完成该工程省钱?还是由甲乙两队全程合作完成该工程省钱?答题卡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1.____ ___ 12.___ ____ 13.__ ______ 14._______ 15.________16.__________三、解答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卷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卷(1)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是()A.﹣B.﹣1C.﹣D.02.(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3,6)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3分)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是()A.3,4,5B.2,3,C.8,15,17D.32,42,524.(3分)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3分)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B.3+2=5C.×=3D.2﹣2=6.(3分)我校八年级“汉字听写大会”比赛中,各班代表队得分(单位:分)如下:9,7,8,7,9,7,6,则各代表队得分的中位数是()A.9分B.8分C.7分D.6分7.(3分)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的是()A.∠3=∠5B.∠1=∠5C.∠4+∠5=180°D.∠2=∠48.(3分)把1~9这九个数填入3×3方格中,使其任意一行,任意一列及任意一条对角线上的数之和都相等,这样便构成了一个“九宫格”,它源于我国古代的“洛書”(图1),是世界上最早的“幻方”.图2是仅可以看到部分数值的“九宫格”,则x y的值为()A.9B.1C.8D.﹣89.(3分)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内角C.甲、乙两人五次考试平均成绩相同,且S甲2=0.9,S乙2=1.2,则乙的成绩更稳定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2)与点(4,2)关于x轴对称10.(3分)如图,直线y=﹣x+4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点E(1,0),D为线段BC的中点,P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D、PE,当△PED的周长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A.(0,)B.(0,1)C.(1,0)D.(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3分)9的算术平方根是.12.(3分)某跳远队甲、乙两名运动员最近20次跳远成绩的平均数均为600cm,若甲跳远成绩的方差为S甲2=284,2=65.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填“甲”或“乙“)乙跳远成绩的方差为S乙13.(3分)以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x,y)在第象限.14.(3分)如图,若一次函数y=kx+3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交于点(1,m),则方程组的解为.15.(3分)生活中常见的探照灯、汽车大灯等灯具都是凹面镜.如图,从光源P点照射到凹面镜上的光线PA、PB 等反射以后沿着与直线PF平行的方向射出,若∠CAP=36°,∠DBP=58°,则∠APB的度数为.16.(3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正方形FHIJ的面积为3,点D、C、G、J、I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正方形BEFG的面积为.17.(3分)对于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数a,b,定义一种新运算“⊕”如下:a⊕b=,如:3⊕2==,那么12⊕4=.18.(3分)如图,已知A1(1,0),A2(1,﹣1),A3(﹣1,﹣1),A4(﹣1,1),A5(2,1),…则点A2022的坐标是.三、解答题(7道小题,共46分)19.(5分)计算:.20.(5分)解方程组:.21.(7分)已知点A(1,﹣1),B(﹣1,4),C(﹣3,1).(1)请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画出△ABC;(2)作△ABC关于x轴对称的△DEF,其中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D,E,F;(3)连接CE,CF,请直接写出△CEF的面积.22.(6分)深圳市教育局印发的《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明确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从2021年3月5日开始实施.某校积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活动,提供了“有趣的生物实验、经典影视欣赏、虚拟机器人竞赛、趣味篮球训练、国际象棋大赛……”等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学期后,该校现为了解学生对课后延时服务的满意情况,随机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按照“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满意”四个等级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校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人,请补全条形统计图;(2)样本中,学生对课后延时服务满意情况的“中位数”所在等级为,“众数”所在等级为;(填“A、B、C或D”)(3)若该校共有学生2100人,据此调查估计全校学生对延时服务满意(包含A、B、C三个等级)的学生有人.23.(7分)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是一种非接触式人体测温系统,通过人体温度补偿、温度自动校正等技术实现准确、快速的测温工作,具备人体非接触测温、高温报警等功能.为了提高体温检测效率,某医院引进了一批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通过一段时间使用发现,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平均测温用时比人工测温快2秒,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检测60个人的体温的时间比人工检测40个人的体温的时间还少50秒,请计算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和人工测量测温的平均时间分别是多少秒?(1)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2)观察图象,当x>2时,y的取值范围是.(3)将直线y=2x﹣4平移后经过点(﹣3,1),求平移后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5.(9分)如图(1),AB∥CD,∠AEP=40°,∠PFD=130°,求∠EPF的度数.小明想到了以下方法:解:如图(1),过点P作PM∥AB,∴∠1=∠AEP=4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D(已知)∴PM∥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PF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PFD=130°(已知)∴∠2=180°﹣130°=50°∴∠EPF=∠1+∠2=40°+50°=90°即∠EPF=90°【探究】如图(2),AB∥CD,∠AEP=50°,∠PFC=120°,求∠EPF的度数.【应用】如图(3),在【探究】的条件下,∠PEA的平分线和∠PFC的平分线交于点G,求∠G的度数.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卷(2)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6)A.4B.4± C.2D.2±2.将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顺次连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3B.2、3、4C.3、4、5D.4、5、63.把△ABC 各点的横坐标都乘以-1,纵坐标都乘以-1,符合上述要求的图是()A.B.C.D.4.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C.若22a b =,则=a bD.若a b >,则22a b->-5.(2011贵州安顺)我市某一周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A.27,28B.27.5,28C.28,27D.26.5,27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2ab ab ab ⋅=B.33(2)2a a =C.33(0)a a a =≥D.0,0)a b ab a b =≥≥7.若函数y =(2m +1)x 2+(1﹣2m )x (m 为常数)是正比例函数,则m 的值为()A.m >12B.m =12C.m <12D.m =-128.如图,点E 在AD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BC ∥AD 的是()A.∠3=∠4B.∠A +∠ADC =180°C.∠1=∠2D.∠A =∠59.如图,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40°得△A’CB’,若AC ⊥A’B’,则∠BAC 等于()A.50°B.60°C.70°D.80°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y =x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A .y =x +1B.y =x -1C.y =xD.y =x -2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若三元一次方程组512x y x z y z +=⎧⎪+=-⎨⎪+=-⎩的解使20ax y z +-=,则a 的值是__________.最高气温(℃)25262728天数1123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2,3-的直线l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若点()0,a ,()1,b -,(),1c -都在直线l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①a b<②3a <③3b <④2c <-13.已知点(3,1)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Q 的坐标是(,1)a b b +-,则a b 的值为___.14.木工做一个长方形桌面,量得桌面的长为60cm ,宽为32cm ,对角线为68cm ,这个桌面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15.某中学举行广播操比赛,六名评委对某班打分如下:7.5分,8.2分,7.8分,9.0分,8.1分,7.9分,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__________分.16.如果一次函数y =x +b 经过点A (0,3),那么b =_______.17.已知一个样本: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_________.18.-x x 1x +=__________.19.如图,已知直线DE 经过点A 且1B ∠=∠,260∠=︒,则3∠=__________度.20.如图,点B 、C 分别在两条直线2y x =和y kx =上,点A 、D 是x 轴上两点,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则k 值为______.三、解答题(60分)21.计算:(118232;(2)(232.21.解方程组:(1)21y x x y =⎧⎨-=⎩(2)421x y x y +=⎧⎨-=-⎩.23.在一分钟投篮测试中,甲、乙两组同学的一次测试成绩如下:成绩(分)456789甲组(人)124215乙组(人)113523(1)求甲、乙两组一分钟投篮测试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2)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你认为哪组同学的测试成绩较好?为什么?24.如图,已知射线CB∥OA,∠C=∠OAB=100°,点E,F 在CB 上,且满足∠FOB=∠AOB,OE 平分∠COF.(1)求∠EOB 的度数;(2)若向右平移AB,其他条件都不变,那么∠OBC∶∠OFC 的值是否随之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分别作坐标轴的垂线,若与坐标轴围成矩形的周长的数值与面积的数值相等,则这个点叫做和谐点.例如,图中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矩形OAPB 的周长的数值与面积的数值相等,则点P 是和谐点.(1)判断点()1,2M ,()4,4N 是否为和谐点,并说明理由;(2)若和谐点()(),30P a a >在直线y x b =-+(b 为常数)上,求,a b 的值.26.为了促进节能减排,倡导节约用电,某市将实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方案,图中折线反映了每户每月用电电费y (元)与用电量x (度)间的函数关系式.(1)根据图象,阶梯电价方案分为三个档次,填写下表:(2)小明家某月用电120度,需交电费元(3)求第二档每月电费y (元)与用电量x (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在每月用电量超过230度时,每多用1度电要比第二档多付电费m 元,小刚家某月用电290度,交电费153元,求m 的值.档次第一档第二档第三档每月用电量x (度)0<x≤140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卷(3)姓名:一、单选题(共42分,1~10题每题3分,11~16每题2分)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A. 3.14- B.21C.7D.49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2462= B.255=± C.225= D.532=3.已知点()1P a -,和点()6Q b ,关于y 轴对称,则 a b +的值为()A.-5B.5C.-7D.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xB.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和1C.648± D.81算术平方根是9-5.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576、625,则字母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1B.49C.16D.76.为庆祝世界杯夺冠,学校开展球赛知识抢答活动.经过几轮筛选,八(1)班决定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中选择一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比赛,经过统计,四名同学成绩的平均数(单位:分)及方差(单位:分2)如表所示:如果要选出一名成绩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那么应该选择()A.甲B.乙C.丙D.丁7.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若两个角的和为180°,则这两个角互补C .若实数a ,b 满足22 a b =,则a b =D.同位角相等8.在ABC 中,A ∠,B ∠, C ∠的对边分别记为a ,b ,c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如果222a b c =-,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90B ∠=︒B.如果345A B C ∠∠∠=∶∶∶∶,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C.如果222 91625a b c =∶∶∶∶,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D.如果A B C ∠-∠=∠,那么 ABC 是直角三角形9.183-的值在()A.3到4之间B.4到5之间C.1到2之间D.2到3之间甲乙丙丁平均数99969799方差 1.20.60.60.810.已知点()3,2M 与点(),N a b 在同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且N 到y 轴的距离是4,则点N 的坐标是()A.()4,2或()4,2-B.()4,2-或()1,2--C.()4,2-或()4,2--D.()4,2-或()5,2--11.今年9月22日是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小彬用3D 打印机制作了一个底面周长为20cm ,高为10cm 的圆柱粮仓模型.如图BC 是底面直径,AB 是高.现要在此模型的侧面贴一圈彩色装饰带,使装饰带经过A ,C 两点(接头不计),则装饰带的长度最短为()A.20cmπ B.40cmπ C.102cmD.202cm1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今有木,不知长短,引绳度之,余绳四尺五寸;屈绳量之,不足一尺,本长几何?”意思是:用一根绳子去量一根木条,绳子剩余4.5尺;将绳子对折再量木条,木条剩余1尺.向木条长多少尺?如果设木条长x 尺,绳子长y 尺,那么可列方程组为()A. 4.5112y x y x =+⎧⎪⎨=-⎪⎩ B. 4.521y x y x =+⎧⎨=-⎩ C. 4.5112y x y x =-⎧⎪⎨=+⎪⎩ D. 4.521y x y x =-⎧⎨=+⎩13.如图,直线CE DF ∥,135CAB ∠=︒,85ABD ∠=︒,则12∠+∠=()A.30°B.35°C.36°D.40°14.一次函数1y ax b =+与2y bx a =+在同一坐标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15.如图,Rt ABC △中,90B ∠=,4AB =,8BC =,将Rt ABC △折叠,使点C 与AB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交 AC 于点M ,交BC 于点N ,则线段BN 的长为().A.73B.154C.4D.10316.甲乙两车从A 城出发匀速驶向B 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两车离开A 城的距离()km y 与甲车行驶的时间()h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①A 、B 两城相距300千米②甲车比乙车早出发1小时,却晚到1小时③相遇时乙车行驶了2.5小时④当甲乙两车相距50千米时,t 的或54或56或156或254A .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10分,17、18每题3分,19题共4分,每空2分)17.2(11)-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18.用一组a ,b 的值说明“若a b <,则22a b <”是假命题,若小明取 2a =-,则b =__________.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A 1,1在直线=图象上,过1A 点作y 轴平行线,交直线y x =-于点1B ,以线段11A B 为边在右侧作第一个正方形111111A B C D C D ,所在的直线交y x =的图象于点2A ,交y x =-的图象于点2B ,再以线段22A B 为边在右侧作第二个正方形2222A B C D …依此类推,按照图中反映的规律,第3个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第100个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三、解答题(共68分)20.计算(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1(0382515342--+-⨯+-(2((27532323÷--+21.如图,在ABC 中,CG AB ⊥,垂足为G ,点F 在BC 上,EF AB ⊥,垂足为E .(1)GC 与EF 平行吗?为什么?(2)如果12∠=∠,且360∠=︒,求ACB ∠的度数.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全民“冬奥热”,某校组织全校七、八年级学生举行了“冬奥知识”竞赛,现分别在七、八两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10名学生,统计这部分学生的竞赛成绩,相关数据统计整理如下:【收集数据】七年级10名同学测试成绩统计如下:85788679729179726989,,,,,,,,,八年级10名同学测试成绩统计如下:85807684807292747582,,,,,,,,,【整理数据】两组数据各分数段,如下表所示:成绩6070x ≤<7080x ≤<8090x ≤<90100x ≤<七年级1531八年级451【分析数据】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如下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七年级80ab 2S 八年级c808033【问题解决】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a ,b =,c =;(2)求七年级同学成绩的方差,试估计哪个年级的竞赛成绩更整齐?(3)按照比赛规定90分及其以上为优秀,若该校七年级学生共1500人,八年级学生共1200人,请估计这两个年级竞赛成绩达到优秀学生的总人数.(4)该校想让一半以上的学生得到80分及以上,你认为该校七、八年级中哪个年级学生知识竞赛成绩更好?请说明理由23.共享电动车是一种新理念下的交通工具:主要面向310km ~的出行市场,现有A 、B 两种品牌的共享电动车,收费与骑行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 品牌收费方式对应1y ,B 品牌的收费方式对应2y .(1)B 品牌10分钟后,每分钟收费元;(2)写出B 品牌的函数关系式;(3)如果小明每天早上需要骑行A 品牌或B 品牌的共享电动车去工厂上班,已知两种品牌共享电动车的平均行驶速度均为20km/h ,小明家到工厂的距离为9km ,那么小明选择哪个品牌的共享电动车更省钱呢?(4)直接写出两种收费相差2元时x 的值是.2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122441A B C ,,,,,.(1)如果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是111A B C △,则111A B C △的顶点坐标为1A (,),1B (,),1C (,);(2)若()224B -,与点B 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则这条对称轴是,此时A 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2A 的坐标为;(3)ABC 的面积为;(4)若点P 在x 轴上,求出PA PC +的最小值.(注:不需要作图)25.防疫期间,某药店销售一批外科口罩,如果一次性购买40个以上的外科口罩,超过40个部分按优惠价出售.上个月小王家一次性买了外科口罩90个,花了65元;小李家一次性买了外科口罩120个,花了80元.(1)求销售一个外科口罩的原价和优惠价分别是多少?(2)设一次性购买外科口罩x 个,花费y 元,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这个月学校一次性购买该外科口罩1080个,花了多少钱?26.如图是某机场监控屏显示两飞机的飞行图象,1号指挥机(看成点P )始终以3km/min 的速度在离地面5km 高的上空匀速向右飞行,2号试飞机(看成点Q )一直保持在1号机P 的正下方.2号机从原点O 处爬升到(4,4)A 处便立刻转为水平飞行,再过1min 到达B 处开始沿直线BC 降落,要求1min 后到达()10,1C 处.(1)求OA 的h 关于s 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2号机的爬升速度;(2)求BC 的h 关于s 的函数解析式,并预计2号机着陆点的坐标;(3)通过计算说明两机距离PQ 不超过2km 的时长是多少?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卷(4)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点P (1,2)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估计25-).A.0和1之间B.1和2之间C.0和1-之间D.1-和2-之间3.以下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若a=b ,则a 2=b 2D.若a >0,b >0,则a 2+b 2>04.如图,直线AE BF ∥,BC 平分ABF ∠,AC BC ⊥,140∠=︒,则2∠的度为()A.20︒B.40︒C.70︒D.140︒5.某班有50人,一次数学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颖没有参加此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49人的平均分为92分,方差s 2=23.后来小颖进行了补测,成绩是92分,关于该班50人的数学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6.直线y kx b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直线y bx k =+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A. B. C. D.7.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59x y kx y k +=⎧⎨-=⎩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x +3y =6的解,则k 的值为()A.﹣34B.34C.43 D.﹣438.如图,在ABC ∆中,6045C B AD BC EF ∠︒∠︒⊥=,=,,垂直平分AC 交AD 于点E ,交AC 于点F ,8=AB ,则EF 的长为().A.324B.364C.423D.463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是(3,0)-,点B 的坐标是(0,4),点C 是OB 上一点,将ABC 沿AC 折叠,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B '处,则点C 的坐标为()A.3,02⎛⎫ ⎪⎝⎭B.30,2⎛⎫ ⎪⎝⎭C.5,02⎛⎫⎪⎝⎭D.50,2⎛⎫⎪⎝⎭10.如图,90MON ∠=︒,在直角三角形ABD 中,90BAD ∠=︒,顶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当B 在边ON 上运动时,点A 随之在边OM 上运动,直角三角形ABD 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21AB AD ==,.运动过程中,点D 到点O 的最大距离为().A.21+ B.5C.1455D.5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1.16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12.若230a b ++-=,则点(),P a b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13.如图,直线:AB y kx b =+与直线:CD y mx n =+交于点E (3,1),则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y kx by mx n=+⎧⎨=+⎩的解为___.14.如图是叠放在一起的两张长方形卡片,则1∠,2∠,3∠中一定相等的两个角是__________.15.自然数4,5,5,x ,y 从小到大排列后,其中位数是4,如果这组数据唯一的众数是5,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x ,y 中,x y +的最大值是_____.16.关于x ,y 的方程组10210x ay bx y ++=⎧⎨++=⎩有无数组解,则a b +的值为_____17.如图,△ABC 中,AC =DC =3,BD 垂直∠BAC 的角平分线于D ,E 为AC 的中点,则图中两个阴影部分面积之差的最大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9分.解答应写出过程)18.(1)计算:(1125282-⎛⎫-+-+- ⎪⎝⎭(2)解方程组:1434123x y x y ⎧⎛⎫-- ⎪⎪⎪⎝⎭⎨⎪-⎪⎩=19.如图,已知△ABC ,请用尺规过点A 作一条直线,使其将△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0.如图,∠A=∠BCD,CA=CD,点E在BC上,且DE∥AB,求证:AB=EC.22.I号无人机从海拔10m处出发,以10m/min的速度匀速上升,II号无人机从海拔30m处同时出发,以a(m/min)的速度匀速上升,经过5min两架无人机位于同一海拔高度b(m).无人机海拔高度y(m)与时间x(min)的关系如图.两架无人机都上升了15min。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宁波市八年级数学期中模拟练习卷考试范围:八上第1-4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A .B .C .D .2. 若a b <,则下列结论错误是( )A. 11a b +<+B. 22a b −<−C. 33a b <D. 4a <4b 3. 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几步路,却踩伤了花草.他们少走的路长为( )A .2mB .3mC .3.5mD .4m4.下列条件中,可以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 .40B ∠=°,80C ∠=°B .123A BC ∠∠∠=:::: C .2A B C ∠=∠+∠D .三个角的度数之比是2:2:15.某商品进价为700元,出售时标价为1100元,后由于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销售,但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10%,则至多可打( )A .六折B .七折C .八折D .九折6. 如图,在ABC 中,AB AC =,120A ∠=°,分别以点A 和C 为圆心,以大于12AC 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 和点Q ,作直线PQ 分别交BC ,AC 于点D 和点E .若3CD =,则AB 的长为( )的A .5B .C .6D .87. 在Rt △ABC 中,∠C =90°,AB =15,AC =12,以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AC ,AB 于D ,E 两点,再分别以D ,E 为圆心,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 ,作射线AM 交BC 于点F ,则线段BF 的长为( )A. 5B. 4C. 3D. 2.88.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D 是BC 边上的高,点E 是AC 边的中点,点P 是AD 上的一个动点,当PC PE +最小时,CPE ∠的度数是( )A .30°B .45°C .60°D .90°9.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ABCD 的四条边与两条坐标轴平行,已知()1,2A −,()1,1C −.点P 从点A 出发,沿长方形的边顺时针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 从点A 出发,沿长方形的边逆时针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记P Q ,在长方形边上第一次相遇时的点为1M ,第二次相遇时的点为2M ,……,则2024M 的坐标为是( )A .(1,0)B .()0,1−C .()1,0−D .()1,2−10.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等边ABC 和等边ECD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接PQ ,则有以下五个结论:①AD BE =;②PQ AE ∥;③AP BQ =;④DE DP =;⑤60AOB ∠=°. 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③⑤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若不等式()11m x m −+<的解是1x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1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4和6,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13.如图,Rt △ABC 中,∠ABC =90°,AB =BC ,直线l 1、l 2、l 3分别通过A 、B 、C 三点,且l 1∥l 2∥l 3.若l 1与l 2的距离为4,l 2与l 3的距离为6,则Rt △ABC 的面积为 .14.在△ABC中,∠B和∠C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F∥BC ,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D+CE=9,则线段DE的长为________.15.如图,在△ABC中,∠ACB=90°,边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AB于点D,连接CD,如果CD=6,那么AB的长为.16.如图,Rt△BDE中,∠BDE=90°,DB=DE=2,A是DE的中点,连结AB,以AB为直角边做等腰Rt△ABC,其中∠ABC=90°.①AC的长为;②连结CE,则CE的长为.17.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1)()2112x x −−−<; (2)4261139x x x x >− −+ ≤18. 如图,在ABC 中,点D 在BC 上,点E 在AD 上,已知ABE ACE =∠∠,BED CED ∠=∠.试说明BE CE =的理由.19ABCD ,4m AD =,3m CD =,90ADC ∠=°,13m AB =,12m BC =,求这块绿地ABCD 的面积.20. 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格的边长都为1,点A 、B 、C 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1)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的A B C ′′△;(2)求ABC 的面积;(3)求BC 边上的高.21.如图,在四边形ABED 中,90B E ∠=∠=°,点C 是BE 边上一点,AC CD ⊥,CB DE =.(1)求证:ABC CED △≌△.(2)若5AB =,2CB =,求AD 的长.22.根据以下素材,探索完成任务.荡秋千问题素材1如图1,小丽与爸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开始时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且起始位置与地面垂直.素材2 如图2,小丽从秋千的起始位置A 处,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距地面1m 高的B 处接住她后用力一推,爸爸在C 处接住她.若妈妈与爸爸到OA的水平距离BD 、CE 分别为1.4m 和1.8m ,90BOC ∠=°.问题解决任务1 OBD 与COE 全等吗?请说明理由;任务2当爸爸在C 处接住小丽时,小丽距离地面有多高?23.某电器超市销售A 、B 两种型号的电风扇,A 型号每台进价为200元,B 型号每台进价为150元,下表是近两天的销售情况:(进价、售价均保持不变,利润=销售收入﹣进货成本)(1)求A 、B 两种型号的电风扇的销售单价;(2)若超市准备用不多于5400元的金额再采购这两种型号的电风扇共30台,求A 种型号的电风扇最多能采购多少台?(3)在(2)的条件下,超市销售完这30台电风扇能否实现利润不少于1060元的目标?若能,请给出相应的采购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4.等腰Rt ABC △中,=AB AC ,=90BAC °∠.(1) 如图1,D ,E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上两动点,且=45DAE ∠°,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连接DF .①求证:AED AFD ≌ .②当3BE =,7CE =时,求DE 的长;(2) 如图2,点D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所在直线上的一动点,连接AD ,以点A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 ADE ,当=3BD ,=9BC 时,则DE 的长 ______.(直接给出答案).参考解答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 . 2. B . 3.D . 4.D 5. B . 6.B . 7.A . 8.C . 9.B . 1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1m < 12. 14或16 13.26. 14.9 15.12 1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解:(1)去分母得,()()2212x x −−−<,移项得,2222x x −<+−, 合并同类项得,2x −<, 系数化为1得,2x >−, 在数轴上表示为:;(2)解:4261139x x x x >− −+≤①②,由①得,3x >−,由②去分母,得331x x −≤+ 解得,2x ≤.故不等式组得解集为:32x −<≤. 在数轴上表示为:18.证明:∵180AEB BED ∠=°−∠,180AEC CED ∠=°−∠,BED CED ∠=∠ ∴AEB AEC ∠=∠,在AEB △和AEC △中,ABE ACE AEB AEC AE AE ∠=∠ ∠=∠ =, ∴()AAS AEB AEC ≌, ∴BE CE =.19.解:连接AC ,∵90ADC ∠=°,4m AD =,3m CD =,∴()5m AC , ∵13m AB =,12m BC =, ∴22222251213CB AC AB +=+==,∴90ACB ∠=°, ∴四边形ABCD 面积为:1122ACD ABC BC AC DC AD S S =⋅−⋅− ()2115123424m 22=××−××=. 答:这块空地的面积是224m .20. 解:(1)如图,A B C ′′△为所作;(2)解:ABC 的面积11134121433 4.5222=×−××−××−××=; (3)解:设BC 边上的高为h ,∵BC ,∴1 4.52h ×=,解得h =, 即BC21.(1)证明:∵90B E ∠=∠=°, ∴190BAC ∠+∠=°.∵AC CD ⊥,∴1290∠+∠=°, ∴2BAC ∠=∠. 在ABC 和CED △中,2,,,BAC B E CB DE ∠=∠ ∠=∠ =()ABC CED AAS △≌△.(2)解:∵ABC CED △≌△,∴5ABCE ==,AC CD =. ∵2BC =,∴在Rt ABC △中,AC∵CD = ∴在Rt ACD △中,AD∴90EOC OCE ∠+∠=°,又90BOC BOD COE ∠=∠+∠=°, ∴BOD OCE ∠=∠, 在OBD 与COE 中BOD OCE BDO CEO OB OC ∠=∠ ∠=∠ =, ∴()AAS OBD COE ≌ ;任务2:∵OBD COE ≌ ,∴ 1.4m BDOE ==, 1.8m OD CE == ∴1 1.8 1.4 1.4m AE AO OE AD OD OE =−=+−=+−=,即小丽距离地面有1.4m 高.23.解:(1)设A 种型号电风扇的销售单价为x 元,B 种型号电风扇的销售单价为y 元,依题意,得:,解得:.答:A 种型号电风扇的销售单价为240元,B 种型号电风扇的销售单价为180元.(2)设采购A 种型号电风扇a 台,则采购B 种型号电风扇(30﹣a )台,依题意,得:200a +150(30﹣a )≤5400,解得:a ≤18.答:A 种型号的电风扇最多能采购18台.(3)依题意,得:(240﹣200)a +(180﹣150)(30﹣a )≥1060,解得:a ≥16.∵a ≤18,∴16≤a ≤18.∵a 为整数,∴a =16,17,18.∴共有三种采购方案,方案1:采购A 种型号电风扇16台,B 种型号电风扇14台;方案2:采购A 种型号电风扇17台,B 种型号电风扇13台;方案3:采购A 种型号电风扇18台,B 种型号电风扇12台.24.解:(1)①证明:如图1中,BAE CAF ≅ ,AE AF ∴=,BAE CAF ∠=∠, =90BAC ∠° ,=45EAD ∠°,+=+=45CAD BAE CAD CAF ∴∠∠∠∠°,DAE DAF ∴∠=∠,在AED △和AFD △中,===AE AF EAD FAD AD AD ∠∠,(SAS)AED AFD ∴≅ .AB AC = ,=90BAC °∠,==45B ACB ∴∠∠°,==45ABE ACF ∠∠° ,=90DCF ∴∠°,(SAS)AED AFD ≅ ,DE DF x ∴==,在Rt DCF △中,∵222DF CD CF =+,3CFBE ==, ∴()22273x x =−+,解得297x, ∴297DE =. (2)解:①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2中所示,连接BE :90BAC EAD ∠=∠=° EAB DAC ∴∠=∠,AE AD AB AC ==()EAB ADC SAS ∴ ≌45,6ABE C ABC EB CD ∴∠=∠=∠=°== 90EBD ∴∠°=222226345DE BE BD ∴=+=+=∴DE②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如图3中所示,连接BE:同法可证DBE是直角三角形===EB CD DB12,3222222∴=+=+=DE BE BD123153∴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练习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B =∠B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保证
△ABC ≌△A B C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
A .BC =
B
C '' B .∠A =∠A ' C .AC =A C ''
D .∠C =∠C '
3.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8cm 和4cm ,那么它的周长是 ( ) A 、20cm B 、16cm C 、20cm 或16cm D 、12cm 4.在△ABC 内部取一点P ,使得点P 到△ABC 的三边的距离相等,则点P 应是△ABC 的下列哪三条线段的交点( )
A .高
B .角平分线
C .中线
D .垂直平分线
5.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 ≌△ACD 的条件是( ). A .∠B=∠C,BD=DC B .∠ADB =∠ADC ,BD =DC C .∠B =∠C ,∠BAD =∠CAD D .BD =DC ,AB =AC
6.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三角形全等有关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 的依据是( ) A .SAS B .ASA C .AAS D .SSS
第6题 第7题
7.如图,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5,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则△BEC 的周长为( )
第5题
A
B
D
E
Q
P
C
B
A 第8题
A
B C D
E
F
第9题
A .13
B .14
C .15
D .16 8.如图,在△ABC 中,AB =20cm ,AC =12cm ,点P 从点B 出发以3cm/s 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Q 从点A 同时出发以2cm/s 的速度向点C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APQ 是以PQ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 ) A .2.5秒
B .3秒
C .3.5秒
D .4秒
9.已知:如图,BD 为△ABC 的的角平分线,且BD =BC ,E 为BD 延长线上的一点,BE =BA ,过E 作EF ⊥AB ,F 为垂足.下列结论:①△ABD ≌△EBC ; ②∠BCE +∠BCD =180°; ③AD =AE =EC ;④BA +BC =2BF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 如图,已知线段AB 的端点B 在直线 l 上(AB 与 l 不垂直)请在直线
l 上另找一点C ,使△ABC 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能找(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1空,每空2分,共22分.)
11.开车时,从后视镜中看到后面一辆汽车车牌号的后四位数是“”,
则该车号牌的后四位应该是 .
12.Rt △ABC 中,如果斜边上的中线CD=4cm ,那么斜边AB= ____ cm 1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等于100 ,则它的底角是 1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 ,其中一边长为3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_________
15.△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2,若AB =5,EF =4,AC = __
A
B l
16.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BD ⊥AB ,BD=AB ,则∠DCB = . 17.如图,已知AB ∥
CF
,E 为DF 的中点,若AB =9 cm ,CF =5 cm , 则BD = cm .
18.如图,△ABC 中,∠C =90°,AD 平分∠BAC ,AB =5,CD =2,则△ABD 的面积是 .
19.已知在△ABC 中,AB=BC =10,AC =8,AF ⊥BC 于点F ,BE ⊥AC 于点E ,取
AB 的中点D ,则△DEF 的周长为 .
20.已知:∠BAC 的平分线与B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D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AB =6,AC =3,则BE = .
21、小宇同学在一次手工制作活动中,先把一张矩形纸片按图1的方式进行折叠,使折痕的左侧部分比右侧部分短1cm ;展开后按图2的方式再折叠一次,使第二次折痕的左侧部分比右侧部分长1cm ,再展开后,在纸上形成的两条折痕之间的距离是 cm .
A
D
C
B
第18题
D E
B
A
C
F
第17题
E
D
C
B
A
F
第19题
第20题
A
B
C D 第16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8分.)
22.(本题6分)尺规作图:梅里学校正在进行校园环境的改造工程设计,准备在校内一块四边形花坛内栽上一棵桂花树.如图,要求桂花树的位置(视为点P),到花坛的两边AB、BC的距离相等,并且点P到点A、D的距离也相等.请用尺规作图作出栽种桂花树的位置点P(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3.(本题9分)如图甲,正方形被划分成16个全等的三角形,将其中若干个三角形涂黑,且满足下列条件:
(1)涂黑部分的面积是原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2)涂黑部分成轴对称图形.
如图乙是一种涂法,请在图1~3中分别设计另外三种涂法.(在所设计的图案中,若涂黑部分全等,则认为是同一种涂法,如图乙与图丙)
B D
C
A
24.(本题8分)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1=∠2,∠3=∠4.求证:(1)△ABC≌△ADC;(2)OB=OD.
25. (本题7分)如图,在△ABC中,AB=AC,BC=BD=ED=EA,求∠A 的度数.
26. (本题8分)已知:如图,ΔABC和ΔBDE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D,CE.(1)求证:AD=CE;
(2)当AC⊥CE时,判断并证明AB与BE的数量关系.
27.(本题10分)如图,在△ABC的一边AB上有一点P.
(1)能否在另外两边AC和BC上各找一点M、N,使得△PMN的周长最短.若能,请画出点M、N的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若∠ACB=48°,在(1)的条件下,求出∠MPN的度数.
(3)当∠ACB=30°,在你所作图中是否存在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等边三角形的名称。
A
P
C
B
28.(本题10分)如图,△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 交线段AC于E.
(1)当∠BAD=20°时,∠EDC=°;
(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试说明理由;
(3)△ADE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吗?若能,直接写出此时∠BAD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9.(本题10分)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题: 如图1,已知在Rt △ABC 中,AB=BC ,∠ABC=90°,O 为AC 中点. (1)如图1,若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置于点O ,两直角边分别与AB 、BC 交于点M 、N ,求证:BM=CN ;
(2)若点P 是线段AC 上一动点,在射线BC 上找一点D ,使PD=PB ,再过点D 作BO 的平行线,交直线AC 于一点E ,试在备用图上画出图形并探索线段ED 和OP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1 备用图2
O
A
C
B
备用图1
N
M
O
A
C
B
O
A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