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中考生物 考点十二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学案
初中生物人体呼吸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呼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2. 掌握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3. 理解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4. 能够正确描述人体呼吸过程。
二、教学内容:
1.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的过程;
3. 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展示呼吸器官,让学生猜测这些器官的功能,并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2. 学习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介绍鼻腔、喉咙、气管、肺部等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每个器官的作用。
3. 学习呼吸的过程:教授正常呼吸的过程,包括气流进出流程、肺部的作用等,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解释。
4. 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通过例题或实验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呼吸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或作业,巩固学生对呼吸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对人体呼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生动形象地呈现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信息量较大,概念较多,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概念范畴。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基本处于零散的前科学概念状态,对此,教材中采用的是精炼的文字叙述与图片相结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其中“呼吸运动”这部分内容有点抽象,教材采取让学生回顾体验呼吸时胸廓起伏的经验、胸廓容积大小与气体进出关系的模拟实验、人体呼吸运动示意图,逐步化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最后通过课文的归纳小结促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程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说出肺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3)解释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的图片、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活动,提升在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懂得珍爱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教学难点呼吸运动导致气体进出的抽象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共同复习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有机物必须在氧气的参与下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分解利用,氧气是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的,这节课我们复习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板书课题和提纲)二、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 自主复习,整体感知本章知识设置疑问: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气体交换,那么气体交换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学生合上课本回顾知识点,指明学生汇报回顾结果。
对照教材插图以及文字资料,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及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 合作探究,深入认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独立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理顺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学生先用语言文字描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然后回扣课本46页,加深理解和记忆。
人体的呼吸 复习教学案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描述人体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和原理。
3.理解能量来自组织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复习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发生在人体肺部及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和原理【课堂探究】一、精彩导入体验:先深吸一口气,后做憋气的动作,体会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
二、限时复习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和两部分,其中前者主要由、、、、构成,其主要功能体现在它是的通道,并且能够使空气变得、和;后者的功能是进行,是呼吸系统的最主要器官。
位于内,左右各一个,一分钟大约呼吸次。
2.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引起剧烈咳嗽。
3.痰液产生于,其主要成分是、、,对痰的形成其主要作用的是和。
4.空气进入肺的顺序是。
小组讨论:鼻腔内的哪些结构能对进入呼吸道的气体起到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三、活动展示(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活动一、演示小实验:用试管吹试管中的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回答问题: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而呼吸运动是通过呼吸肌(主要为膈肌__________)的__________ __完成的活动三、演示模型: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还是胸廓扩大导致吸气?根据右图(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 (吸气还是呼气)。
(2)图中A表示,图中B表示的是,图中C表示的是。
图中D表示的是,图中E表示的是。
(3)用手下拉E,小气球,表示过程,说明肺内压。
(4)用手上推E,小气球,表示。
组内交流总结:气体进出肺的途径用箭头表示出来。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活动四、比较吸入气和呼出气百分比含量的变化,讨论:气体的变化活动五、观看动画,结合课本P47第二自然段,完成问题讨论:(1)气体是怎样交换的?原理是什么?(2)肺的哪些结构适于进行气体交换?(3)肺中的氧气哪里去了?(4)氧气最终是在哪里被利用了?活动六、角色扮演: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氧气、二氧化碳在人体中的旅程。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及作用。
(3)掌握气体交换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认识。
(2)运用图表、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呼吸过程。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呼吸作用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呼吸道的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2)肺的结构和功能:肺泡、肺泡壁、肺叶。
2. 人体呼吸的过程(1)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
(2)内呼吸:组织换气、组织细胞呼吸。
3. 气体交换的原理(1)压力差:气体的扩散与浓度梯度有关。
(2)温度差:气体的扩散与温度梯度有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人体呼吸的过程及作用。
(3)气体交换的原理。
2. 教学难点:(1)呼吸道的组成及作用。
(2)肺的结构和功能。
(3)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使用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人体呼吸系统图解、模型、实验器材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结合示意图进行讲解。
(2)讲解人体呼吸的过程及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呼吸的重要意义。
(3)讲解气体交换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气体交换过程。
3. 课堂互动:(1)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呼吸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2)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气体交换原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机理2、认同吸烟有害健康二、复习过程考点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识图要点】(1)呼吸系统的组成:________和肺。
(2)呼吸道组成作用鼻鼻毛可清洁空气;黏膜分泌黏液可清洁、湿润空气;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空气咽食物与气体共同的通道喉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发声器官气管、支气管气管中的C型软骨环保证了气流畅通;黏液可清洁、湿润空气;能产生痰(3)肺:是________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特别提醒】咽部气管在前,食道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都要归功于会厌软骨。
2.呼吸系统的功能:从空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3.空气(或PM2.5)通过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腔→咽→喉→ ________→支气管→ ________。
考点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 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________和 ________两个过程。
2. 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实验(人教七下P46)(1)实验装置注:玻璃罩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气管、支气管,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
(2)实验总结:吸气和呼气过程【识图要点】3. 呼气与吸气的曲线图(1)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曲线图【识图要点】①AB段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气体入肺,表示吸气过程。
②BC段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气体出肺,表示呼气过程。
③B、C点表示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其中B点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C点表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
(2)不同状态的呼吸情况曲线图【识图要点】①曲线A状态呼吸频率慢,呼吸深度小;曲线B状态呼吸频率较快,呼吸深度较大。
②曲线A反映的是平静状态,如:睡眠、散步、静坐等;曲线B反映的是运动状态,如游泳、跑步等。
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________。
初中生物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
一、知识梳理
1. 呼吸的定义是什么?
2. 人体进行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3. 人体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
4. 什么是肺活量?如何测量肺活量?
二、概念理解
1. 为什么人体需要呼吸?
2. 肺部与呼吸的关系是什么?
3. 呼吸时,气体是怎样进入和排出人体的?
4. 为什么深呼吸有助于保持健康?
三、能力提升
1. 请描述一下人体的呼吸器官结构,并解释其功能。
2. 请描述一下肺活量的意义及测量方法。
3. 如果一个人感觉呼吸困难,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4. 请分析一下运动员和一般人的肺活量差异及原因。
四、拓展应用
1.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深呼吸对健康的影响。
2. 请列举出不同情况下人体呼吸道疾病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3. 请探讨高原地区人呼吸困难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五、实践操作
1. 实地观察并记录人体呼吸器官结构,完成相关绘图。
2. 进行肺活量测量,并绘制柱状图对比各个同学的结果。
3. 根据课堂学习,编写一份人体呼吸知识小抄,分享给同学。
六、课外拓展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动物的呼吸方式。
2. 观看相关视频,学习实验方法验证呼吸对健康的影响。
3. 参与相关讨论,探讨呼吸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以上内容仅为初中生物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范本,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愿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人体呼吸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
祝学习顺利!。
初中生物_专题复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人体的呼吸课时 1 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道的作用,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2.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比较肺泡处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的特点和血液成分的变化。
重难点重点:呼吸的全过程难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知识回顾一: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请在图中横线上填写处呼吸道的组成器官名称。
(2)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是。
(3)呼吸和吞咽不能同时进行,人在吞咽食物时,保证食物进入食道不会进入气管的结构是。
(4)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结构功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气流畅通鼻毛温暖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湿润气管、支气管内壁的的纤毛腺细胞分泌的黏液清洁(5)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是进行的主要场所。
(6)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①肺泡数目很多②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③肺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④壁也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知识回顾二:呼吸的全过程1.肺与的①此交换过程是通过实现的,它包括和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完成学案相关题目明确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知道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多大大增加了与气体接触的面积薄便于气体通过BA表格1:呼吸呼吸肌胸廓容积肺容积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本章的内容是个难点,对于胸廓容积与压力的关系较难理解,但是到了八年级学习了物理中关于压强的知识后,本章的内容就相对好理解了,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演示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通过相应的练习题进行巩固。
效果分析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是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人体呼吸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因此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如下处理:1、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利用模型、学生实验,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2、让学生多说,分享学习成果。
关于膈肌运功与呼吸的关系,在学生进行演示实验之后,给予其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描述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生物学人体呼吸的教案

初中生物学人体呼吸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2. 掌握人体呼吸的主要器官和功能。
3. 了解呼吸和气体交换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体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难点:呼吸和气体交换的关系。
教学准备:1. 讲义、教材、多媒体设备。
2. 模型或图表展示人体呼吸器官。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介绍人体呼吸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引出人体呼吸的主要内容。
二、知识讲解1. 人体呼吸器官:通过图表展示和实物模型讲解,介绍鼻腔、气管、支气管、肺部等主要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的过程:讲解人体呼吸的过程,包括吸气、气体交换、呼气等步骤。
三、示范实验进行呼吸实验,通过观察呼吸袋的膨胀和收缩,让学生亲身感受呼吸过程的呼吸。
四、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体呼吸和气体交换的关系,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五、概括总结总结人体呼吸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强化学生对呼吸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或撰写呼吸实验报告。
七、课堂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以便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教学延伸:1. 翻阅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呼吸系统的进化历程。
2. 进行呼吸系统的探究活动,深化对呼吸过程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评定: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对呼吸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表现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初二生物《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案

初二生物《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案课型:复习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会测量胸围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说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4.说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5.理解呼吸的全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整合教材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点、难点,并通过深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自觉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
二、教学重点:1.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2.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概述呼吸运动的原理及过程。
4.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5.理解呼吸的全过程。
三、教学难点: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原理及过程: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3.呼吸全过程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自学指导、讨论交流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师强调本章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复习整合的积极主动性。
(二)自主复习,合作探究:学生复习课本,完成下列知识结构。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肋间肌与膈肌都,胸腔容积变,肺扩张,肺内气压变,外界气体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气时:肋间肌与膈肌都,胸腔容积变,肺回缩,肺内气压变,气体肺。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四)反馈检测,归纳提升:1.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是()A.鼻B.口腔C.呼吸道D.喉2.下列均为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其中主要的器官是()A鼻腔B肺C支气管D气管3.鼻腔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清洁和温暖,与此功能无关的结构是()A.鼻黏膜能分泌黏液B.鼻黏膜内有嗅细胞C.鼻腔内有鼻毛D.鼻腔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4.人们能够发音是因为呼气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震动了()A.鼻B.咽C.支气管D.声带5.一般情况下,人在体育运动时会出现的现象是()A.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深B.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D.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6.胸围差越大,说明()A.肺的容积越大B.肺与外界交换的气体量越大C.胸廓越大D.呼吸道越通畅7.呼吸肌舒缩的结果实现了()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组织里的气体交换D.体内的气体交换8.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吸气后闭气不动,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A. 肋骨上举,膈舒张而上升B. 肋骨上举,膈收缩而下降C. 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D. 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9.当膈肌收缩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膈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B. 膈顶部上升,胸廓前后径缩小C.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D. 膈顶部上升,胸廓前后径不变10.当呼吸刚刚停止时,肺内的气压()A.高于大气压B.等于大气压C.低于大气压D.等于零11.肺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A. 肺扩张引起呼气B. 肺收缩引起呼气C.吸气引起肺扩张D.呼气引起肺扩张12.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A.肺泡数目多B.肺泡外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C.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只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以上都是13.肺泡与气管的关系是()A.相互独立的B.肺泡是支气管末端形成的C.有些气管与肺泡相通,有些不通D.气管在肺泡的外面14.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A.是不含氧气的混合气体B.全是二氧化碳气体C.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气体D.是氮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气体17.A、B、C三图表示人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膈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1)根据所学的知识,你可以推断出,图A为状态,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处于状态,膈肌处于C图中的状态(填序号),此时的胸廓容积,此状态时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案授课年段七年级授课时间课题章节《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时1课时主讲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呼吸系统的组成(2)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概述胸廓的变化与人体吸气和呼气之间的关系。
(4)掌握肺泡的结构及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5)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模型道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视频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知识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人工呼吸救助知识,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概述胸廓的变化与人体吸气和呼气之间的关系。
2.掌握肺泡的结构及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教学难点1.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掌握肺泡的结构及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肺泡和血液气体扩散模型图,澄清的石灰水,呼吸运动模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邀请两位同学上台,进行小实验:准备两根试管,装入10毫升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第一根试管让学生往里吹气,另一位同学将空气注入注射器,再将注射器里的空气注入第二根试管,发现第一根试管变浑浊,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的气体有明显的不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多。
二氧化碳的产生与什么结构有关呢?我们这节课来复习人体呼吸。
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所以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多于吸入的空气。
师生互动,用一个小实验自然得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复习。
在复习知识点前,老师布置了三道选择题,看下大家前期掌握情况。
1.人的鼻不具有的功能是( )A.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B.气体交换的场所C.温暖、湿润、清洁进入肺的空气通过学生得分率来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学生能对呼吸系二、呼吸系统的组成D.感受气味的刺激2.吃饭时大声说笑,食物易进入气管,与下列哪个结构有关( )A.咽B.气管软骨C.会厌软骨D.喉3.如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肺部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模拟示意图。
初中生物_初三会考《人体的呼吸》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习内容:人体的呼吸复习目标:1、能梳理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概念图。
2、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概述发生在肺与外界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一、学情分析(教学问题及分析)本章中人体的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并感受得到,同时该内容是毕业水平测试的一个重要考点。
内容包括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的作用;呼吸道的组成及对空气的处理,肺的结构及其结构特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本章的重点,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所涉及到的生物学名词较多学生难以分清,因此是本节课的难点。
作为第一轮复习,在熟悉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按教材体系构建概念图,梳理、巩固考点。
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对比记忆,正确区分和判断基本概念,提高学生整合分析归纳能力为主要目标,在考试中改部分内容通常会和血液循环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考查,难度会相应增大。
二、教学设计思路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取了从实验分析入手,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象层层递进去分析原因,自然的引出人体内的两个气体交换过程,通过图示的分析,进而明确氧气的去向和二氧化碳的来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内,肺内气体如何呼出?学生很自然的会探寻问题的答案,然后老师出示动画指导学生结合动画来思考以下三个连续问题1、吸气和呼气时肺内压与大气压有何关系? 2、肺内气压与肺的容积的变化有何关系?3、胸廓容积的变化与肺容积的变化有何关系?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使学生从原理上明确了呼吸运动过程中容积变化与气压的关系,此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胸廓容积为何会出现变化?学生自己体验深吸气和深呼气时肋骨和胸骨的变化,通过学生的体验进一步结合图示来解释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进而通过流程图的填写强化吸气时的变化。
最后通过整体感知来展示呼吸的四个过程使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并对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三个概念进行区分。
对于呼吸道的结构和作用自然的引出气体通过的途径是怎样的、然后通过图示学生自学来复习巩固。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2. 呼吸系统的功能:气体交换、呼吸作用。
3. 人体呼吸的过程:吸气、呼气。
4. 呼吸作用的意义: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呼吸的过程。
2. 难点: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道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利用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新课导入: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如气体交换和呼吸作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讨论呼吸作用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1. 活动一:呼吸系统组成结构图绘制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绘制出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图,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2. 活动二:人体呼吸过程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人体呼吸过程中的角色(如吸气肌、肺等),进行角色扮演,形象生动地展示呼吸过程。
七、教学评估1. 评估一:课堂问答教师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呼吸系统组成、功能及呼吸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评估二: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拓展一:呼吸系统疾病介绍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哮喘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疾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人体的呼吸初中生物教案

人体的呼吸初中生物教案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2. 理解呼吸的意义和作用;3. 能够描述人体的呼吸过程。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人体的呼吸器官;3. 工作纸及铅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所学的关于生物的知识,了解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体为什么需要呼吸?二、呼吸器官的介绍(10分钟)1. 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子、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2. 讲解每个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呼吸器官的作用。
三、呼吸过程的讲解(15分钟)1. 通过PowerPoint课件展示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吸气、气体交换和呼气三个阶段;2. 解释呼吸过程中涉及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帮助学生理解气体交换的意义和作用。
四、呼吸实验(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呼吸实验,让他们用吸管等工具模拟呼吸过程,观察气体交换的结果;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2. 引导学生思考呼吸的重要性,为生命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和作用。
在呼吸实验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加深对呼吸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呼吸的相关知识,拓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广度。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3. 提高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
2. 复习呼吸道的功能,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
3. 复习肺的功能,包括肺泡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
4. 复习人体呼吸的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5. 复习呼吸运动的原理,包括胸廓的运动和呼吸肌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2. 教学难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运动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复习和思考呼吸系统的问题。
2. 采用图示和模型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采用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呼吸系统的图示和模型。
2. 准备人体呼吸过程的演示材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景模拟的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人体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结合图示和模型进行讲解。
4.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情景模拟: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体验人体呼吸的过程。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呼吸系统的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作业设计1. 绘制呼吸系统的结构图,并标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总结人体呼吸的过程,并简要描述呼吸运动的原理。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人体的呼吸复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信息量较大,概念较多,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概念范畴。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基本处于零散的前科学概念状态,对此,教材中采用的是精炼的文字叙述与图片相结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其中“呼吸运动”这部分内容有点抽象,教材采取让学生回顾体验呼吸时胸廓起伏的经验、胸廓容积大小与气体进出关系的模拟实验、人体呼吸运动示意图,逐步化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最后通过课文的归纳小结促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程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说出肺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3)解释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的图片、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活动,提升在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立场与代价观目标11)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懂得珍爱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教学难点呼吸运动导致气体进出的抽象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共同复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有机物必须在氧气的参与下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分解利用,氧气是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的,这节课我们复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板书课题和提纲)2、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自主复,整体感知本章知识设置疑问: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气体交换,那么气体交换的结构基础是甚么?学生合上课本回顾知识点,指明学生汇报回顾结果。
对照教材插图以及文字资料,复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及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合作探讨,深入熟悉。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3. 了解呼吸运动的产生和调节。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呼吸相关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 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3. 呼吸运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及意义。
4. 呼吸调节:呼吸中枢、呼吸频率、潮气量的调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运动的意义。
2. 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呼吸运动的产生和调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实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新课导入: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呼吸运动的产生调节。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与呼吸相关的现象,如运动时的呼吸变化。
5. 小组讨论:讨论呼吸系统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呼吸系统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气体交换原理和呼吸运动调节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呼吸系统的临床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和实验。
3. 开展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制作呼吸系统的手抄报。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气体交换原理和呼吸运动调节的讲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初中生物_初三会考《人体的呼吸》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习内容:人体的呼吸复习目标:1、能梳理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概念图。
2、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概述发生在肺与外界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一、学情分析(教学问题及分析)本章中人体的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并感受得到,同时该内容是毕业水平测试的一个重要考点。
内容包括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的作用;呼吸道的组成及对空气的处理,肺的结构及其结构特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本章的重点,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所涉及到的生物学名词较多学生难以分清,因此是本节课的难点。
作为第一轮复习,在熟悉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按教材体系构建概念图,梳理、巩固考点。
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对比记忆,正确区分和判断基本概念,提高学生整合分析归纳能力为主要目标,在考试中改部分内容通常会和血液循环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考查,难度会相应增大。
二、教学设计思路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取了从实验分析入手,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象层层递进去分析原因,自然的引出人体内的两个气体交换过程,通过图示的分析,进而明确氧气的去向和二氧化碳的来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内,肺内气体如何呼出?学生很自然的会探寻问题的答案,然后老师出示动画指导学生结合动画来思考以下三个连续问题1、吸气和呼气时肺内压与大气压有何关系? 2、肺内气压与肺的容积的变化有何关系?3、胸廓容积的变化与肺容积的变化有何关系?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使学生从原理上明确了呼吸运动过程中容积变化与气压的关系,此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胸廓容积为何会出现变化?学生自己体验深吸气和深呼气时肋骨和胸骨的变化,通过学生的体验进一步结合图示来解释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进而通过流程图的填写强化吸气时的变化。
最后通过整体感知来展示呼吸的四个过程使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并对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三个概念进行区分。
对于呼吸道的结构和作用自然的引出气体通过的途径是怎样的、然后通过图示学生自学来复习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十二人体的呼吸
教学目标
1、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基础知识归纳
一、食物中储存能量
1、热价: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2、糖类:17.15KJ 蛋白质:23.43KJ 脂肪:38.9KJ
3、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
二、细胞通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1、生物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3、鼻——鼻腔(算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使吸入鼻腔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洁净。
4、咽和喉(是食物和气体共同经过的通道)
(1)咽: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喉:由软骨和声带组成。
5、气管(支气管):由C形软骨支撑,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尘;管壁内表面有纤毛,纤毛摆动将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痰)
6、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肺泡外表面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这些特点有助于进行气体交换。
四、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就是通常所说的呼吸(肺通气)
2、呼吸运动通过改变肺内气压引起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
1、肺的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个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
六、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人体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七、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
1、组织气体交换是指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这个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2、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使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注意: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部位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 A.喉和气管 B.鼻腔和气管 C.呼吸道和肺 D.支气管和鼻腔
2、呼吸道不具有的功能是()
A.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C.温暖进入肺的空气
B.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D.湿润进入肺的空气
3、用手接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
A.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B.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扩大
C.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缩小 D.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4、当我们吸入气体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膈肌舒张 B.肋骨间肌肉和膈肌均收缩
C.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膈肌收缩 D.肋骨间肌肉和膈肌均舒张
5、肺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肺泡内有大量氧气 B.肺泡壁薄,数量多C.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D.肺泡外包绕毛细血管6、气体从外界环境进入人体内的路线是()
A.鼻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
B.鼻腔→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
C.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
D.鼻腔→口腔→咽→气管→肺泡外毛细血管
7、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产生的部位是()A.血液B.肺泡C.组织液D.组织细胞
8、人体内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部位是()A.肺泡内 B.血液里 C.心脏 D.细胞里
9、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中,不正确叙述()
A.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B.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肺泡中
C.氧气到血液中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D.血液在肺部气体交换后变成了静脉血
10、全身各组织处进行了气体交换后,血液的变化是()
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11、某人进行了三次胸围差测定,数值分别为9.6cm,10.4cm,10.6cm,其胸围差为()
A.9.6cm B.10.6cm C.10.2cm D.10.4cm
12、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B.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C.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 D.吸入外界空气中的氧气
13、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
A B C D
14、呼吸系统卫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烟也不能吸B.环境中的空气要新鲜和清洁
C.体育锻炼的时机是越冷越好D.尽量用鼻呼吸,而不用口腔
15、右图为呼吸运动与膈肌的运动
关系示意图()
A.膈肌收缩时,肺扩张,气体被吸入
B.膈肌收缩时,肺收缩,气体被排出
C.膈肌舒张时,肺扩张,气体被排出
D.膈肌舒张时,肺收缩,气体被吸入
16.肺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
A.肺扩张引起呼气
B. 肺收缩引起呼气
C.吸气引起肺扩张
D. 呼气引起肺扩张
17.下列哪些结构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作用()
①鼻毛②声带③会厌软骨④鼻黏膜⑤气管和支气管的纤毛⑥气管软骨
A.②③④ B.①②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
18.当吸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压及肺内气体含氧量分别是()
A.等于大气压,等于空气含量 B.等于大气压,低于空气含量
C.高于大气压,高于空气含量 D.低于大气压,低于空气含量
19.关于呼吸作用不正确的叙述是()
A.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B.可以维持体温恒定
C.推动各种生命活动
D.其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二、填空题
1.肺是富有弹性的。
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____________,肺内气体压力相应___________,于是气体就被_____________。
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_____________,于是气体就被____________。
2.胸围差是指人在__________吸气后再__________呼气的两次_________差值。
一般测量______次,最后取__________值。
某同学平静吸气时,胸围84 厘米;尽力吸气后,胸围92 厘米;尽力呼气后,胸围 79 厘米。
则此同学的胸围差是 ___________ 厘米。
三、识图题
1.下图为人体呼吸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人体的气体交换必须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系统才能完成。
(2)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经此过程,肺泡中的___________减
少了,___________增多了。
A 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3)图中B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经此过程血液变为___________血。
(4)图中D代表_________________过程,此过程使血液变为___________血。
(5)氧在C过程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运输的。
四、分析说明题
16.18.下图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在流经某些结构的过程中,含量变化情况示意图。
纵坐标代表某种物质含量,横坐标代表血液流经的某些结构和血流方向,I. II、Ⅲ表示血液流经的器官或结构。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物质为氧气,则血液流经器官I时,氧气的含量____,I表示的器官是____ 。
(2)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Ⅲ示的器官是____,II中流动的是血。
(3)若该物质为有机营养物质,则表示小肠的是;若该物质为含氮废物,则
表示肾脏的是。
(2006年常德市)下列三幅图表示一个人在跳绳、休息、测胸围差三种状态下的呼吸状况,请分析答题。
(1)A图表示____状态下的呼吸状况,此时的呼吸深度是____(深或浅),呼吸频率是_____(快或慢)。
(2)B图表示这个人正在_________,此时他的呼吸深度与A图比要______,呼吸频率比A图______。
(3)C图表示这个人正在______,此时他的呼吸深度与A图比要______,呼吸频率与B图比____________。
(4)在上述三种状态中,最能够有效锻炼呼吸肌的是____________状态。
17.请根据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我叫氧气,一天,我随同二氧化碳、氮气等,利用主人吸气的机会,来到主人的鼻腔丛林,开始了不平凡的旅行。
我闯过几道“关卡”后,终于乘上旅游快艇,顺着一条红色河流来到一个叫“细胞”的王国,在这个王国的某一间大房子里,为了主人的需要,我发挥了最大作用,但我也就此消失了。
(1)氧气进入的“丛林”指鼻腔中的______________。
(2)文中氧气乘坐的旅游快艇指的是_____,氧气在肺泡处和组织处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____实现的。
(3)氧气发挥作用的“大房子”指______________,请用箭头在下图中画出氧气在人体内的旅行线路。
氧气消耗时产生了______________气体,请用箭头在图中画出该气体在人体内的转移线路(在箭头上标明气体名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