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机构综合

合集下载

并联机器人机构研究概述

并联机器人机构研究概述

基金项目:河南理工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33111)并联机器人机构研究概述张跃敏,谢刚(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3)工业机器人自1960年代初问世以来,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以及服务行业、医疗卫生等方面。

在工业(串联)机器人方兴未艾时,又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并联机器人种类。

并联机器人与串联机器人相比具有结构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运动精度高以及位置反解简单和力反馈控制方便等诸多优点[1,2],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航天器对接装置、雷达定向装置以及虚拟轴高速并联机床。

由于其卓越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以及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学者对它的研究与开发。

本文对其中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研究现状与成果进行概述。

1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研究现状并联机器人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并联机器人机构分析,包括对已经存在的并联机器人进行机构学、运动学、动力学、运动控制、路径规划,智能设计等的研究。

其应用领域主要有:并连机床、飞行模拟器、空间飞行对接机构、装配生产线、卫星天线换向装置、海军舰艇观测台、天文望远镜跟踪定位系统、动感娱乐平台以及医疗设备。

并联机构学与运动学分析主要研究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奇异位形、工作空间等方面,是并联机器人控制和应用研究的基础。

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拉格朗日法、牛顿-欧拉法、高斯法、凯恩法等。

由于并联机构的复杂性,目前有关对并联机器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机构学方面,而对于动力学的研究相对较少。

另一类即是并联机器人机构综合,也就是寻找作为机械承载本体的新机构类型。

本质上,机构综合是最具原始创新的工作[2]。

最初,这一研究课题严重依赖设计者的经验,直觉和灵感。

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可靠的方法和科学的步骤来遵循。

综合出的机构不具备完整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导致了机构综合困难很大且成果不多。

因此,许多学者在致力于寻找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机构综合方法。

并联机器人构型方法

并联机器人构型方法
把(1.6)代入(1.5)消去l后得到
=−+1
j
d
C d
M
(1.7)
由上式在已知d和M时,可以得到分支运动链的自由度数
j
C,从而给出分支运动链。例如,d =3,
M =3时,由式(1.7)可得
j
C =3,分支运动链可以是RRR、RPR、PRR等。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方法研究
1 0
寻找可以生成{ }
gi
L的分支运动链,此时可利用位移子群乘法运算的封闭性获得不同结构的分支。
i
M L。在{ }
gi
L确定后,§1-3机器人机构构型方法研究现状
机构的创新是机械设计中永恒的主题,人们要设计出新颖、合理、有用的并联机器人机构,不仅要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熟悉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是由运动副和构件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的。机
构组成原理是机构类型研究的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75]
。机器人机构学是机器人科学的基础,很多空间机
[106-110]
基于螺旋理论研究了三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三自由度移动并联机构、三移一转四自由
度并联机构和五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型综合。方跃法和Tsai
[111-112]
运用反螺旋理论综合出一类三自由度球
面并联机构,并描述了动平台具有球面运动的几何条件;并综合出一类由相同支链构成的四自由度和五
自由度并联机构。
机器人机构设计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解决机构型综合的问题,机器人机构构型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尤其是并联机器人的型综合方法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在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构型理论研究中,基于机构末端运动特征描述与机构需要完成的功能的简单有效的构型方法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第11章-并联结构

第11章-并联结构








11.1概述 7. 医疗器械 在医疗领域,由于要求定位精度高、安全度高等因素,并/混联机构常常 出现在各类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如脑外科、腹腔外科、矫形外科、眼科、 泌尿外科等中。例如在机器人末端经常采用基于VCM的并联设计方法以 提供机器人的操作安全性(图11-8)。
图11-8 2-DOF外科手术用RCM机械手
(11-5) (11-6)
s=d-
l +1 F
因此,一旦已知 l和 F 时,就可得到支链的自由度数 s,进而可以枚举分支运 动链。例如, d=F=3 时, s=3 ,支链的运动链可以是 RRR 、 RPR 、 PPR 、 PRR 等。
l=6, F= 3 时, s=5 ,支链的运动链可以是 RPS、 PRS、 RRS 、 UPU 等。







11.1概述
4. 并联机床(PKM) PKM是一类以并联机构作为部分或全部进给机构的机电一体化装置。 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刚性好、重量轻、速度快、精度高、价格 低等优点。







11.1概述 5. 多维感测元件与交互装置 用在多维力与力矩传感器中也是并联机构应用较为成功的例子之一。 很多并联机构以传感器敏感元件的形式出现。 。







11.1概述 8.仿生装置 许多自然设计都采用了并联构型,因此将并联机构用在仿生装置中确 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多指灵巧手、各类仿生关节、仿生腰、仿生脊 柱、甚至仿生腿、仿生毛虫等都是并联机构同仿生学相结合的产物 (图11-9,图11-10)。

机器人机构学【ch07】3T-0R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综合与分类 培训教学课件

机器人机构学【ch07】3T-0R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综合与分类 培训教学课件

支路结构类型与支路组合
例如,表7-1中SOC栏第二列所给出的7种类型。
支路结构类型与支路组合
混合单开链支路结构类型
根据表6-1选定4种两支路并联机器人机构,如图7-1所示。
支路结构类型与支路组合
支路组合方案 基于并联机器人机构支路数目、主动副位置,同时考虑到并联机器人机构对 称性、SOC支路与HSOC支路结构特点和运动输出特征,由表7-1所示的支 路类型可设计很多组合方案,均可获得3T-0R并联机器人机构,这里仅列出 部分组合方案。
表7-2中No.22~No.24等并联机器人机构。该类机构在装配时,应满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持瞬时运动
特性不变的条件。然而,制造与装配误差总会存在,故其运动敏感性较强。

谢谢观看
3T-0R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类型及其分类
图7-9所示的3T-0R并联机器人机构。根据主动副判定准则,该并联机器人机构同一平台上的3个P副可 同时为主动副。
3T-0R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类型及其分类
基于改变支路运动副次序或方向的类型扩展:图7-10所示的两种混合单开链支路运动输出特征等效, 其区别仅在于4R平行四边形回路在支路中位置不同。
3T-0R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类型及其分类
3T-0R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类型及其分类
3T-0R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类型及其分类
3T-0R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类型及其分类
3T-0R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类型及其分类
3T-0R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类型及其分类
3T-0R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类型及其分类 基于等效支路的完全取代扩展
① SOC{I-B(1)},即SOC{-H//H//H//H-}。
② HSOC{I-B(1)},即HSOC{-R(-P(4R))//R//P-}。

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的现代分析与综合理论

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的现代分析与综合理论

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的现代分析与综合理论推荐单位:教育部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机械工程科学技术领域。

并联机构在军事和民用都有重要应用,存在结构复杂、强运动耦合和强非线性等特点,是知识密集型机构,也是并联机器人的核心科学问题,并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重要国际前沿课题。

本课题组经过20多年的研究,建立了并联机构现代分析与综合的通用理论。

主要内容有:(1)建立基于螺旋理论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构型综合理论,并系统地综合出全部9种类型机构100多种; (2)提出了基于螺旋理论普遍适用的机构自由度分析方法,解决了现代和历史上大量矛盾的机构;(3)提出了机构主螺旋的解析识别方法并研究了机构运动螺旋节距及轴线的分布规律;(4)提出了性能与构件尺度关系的并联机构空间模型理论,可获得尺度在无穷大范围内变化的全局最优的设计结果;(5) 提出并建立了并联机构的运动影响系数理论,它奠定了整个并联机器人运动和动力分析的理论基础;(6)系统研究了并联机构奇异位形及其发生规律,发现了6/6型并联机构的主奇异位形,完整奇异轨迹及其结构特性,还研究了非奇异姿态空间;(7) 研究了并联机器人动力学的多方面问题。

整个研究的科学价值是形成了有学术特色的系统的'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的现代分析与综合理论'。

该项目发表论文380篇,其中主要论文139篇,含国际杂志50篇,国际会议72篇。

专著5部。

获发明专利25项。

三大检索共收录240篇,其中SCI收录54篇,EI 149篇。

'十篇文献'他引379次。

(本项目全部他引总计877次:国际他引共313次,其中SCI他引181次,《中国科学引文库》他引564次)综合同行们的评价:评论者包括美国等12个国家的许多著名学者和教授。

他们一致肯定了我们的多方面研究,有的认为我们在某方面'取得了又一个重要的进展'、是'一个更加一般性的分析'、认为我们的研究使得'过去两年发生了值得注目的变化';特别是Rico教授在美国机械工程学会的年会上发表的文章认为我们的研究是'最近的十到十五年,在并联机构的型综合中的5个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

并联机构

并联机构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范文下载:www. 1ppt.co m/fan we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并联机构的应用实例
一、运动模拟器
并联机构最早就是作为飞行模拟器所应用。 它能完成90%的训练任务,而所需费用仅 为实际飞行的2.5%~10%,由于效益明显, 在飞行模拟器中得到广泛应用。图为 NASA研制的波音747飞行模拟器。
二、并联机构的机床
三、并联机构的微操作机器人
其他应用:军事领域中的潜艇、坦克驾驶运动模拟器,下一代战斗机的矢 量喷管、潜艇及空间飞行器的对接装置、姿态控制器等;生物医学工程中 的细胞操作机器人、可实现细胞的注射和分割;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大型 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姿态调整装置;混联装备等,如SMT公司的Tricept混联 机械手模块是基于并联机构单元的模块化设计的成功典范。
并联机构
作者:孙嘉徽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并联机构的简介 研究意义及研究过程 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并联机构的应用实例
并联机构(Parallel Mechanism,简称PM), 可以定义为动平台和定平台通过至少两个独立的运动链相连接,机构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度,且以并联方式驱动的一种闭环机构。 串联机构
是指若干个单自由度的基本机构顺序联接,每一个前置机构的输出运 动是后置机构的输入,若联接点设在前置机构中作简单运动的构件上,即形 成所谓的串联式组合。
其实并联机构很早就出现了,大概经过的四个阶段。 球面并联机构;

并联机器人机构综合方法比较研究

并联机器人机构综合方法比较研究

Ab t a t Th e i tu t r l y t e i me h d o a all n p l t rwe ei to u e .Th i i— sr c : r e man s r c u a n h s t o sf rp r l s s e m iuao r r c d a n d erd f
中图分 类 号 : Hl2 1 T l .
文献 标 志码 : A
Co p r tv t d n S r c u a y h ss M e h d m a a i e S u y o t u t r lS nt e i to s f r Pa a l lM a i u a o s o r le n p l t r
p ee td3 d aa o t3f sby u i e h o yfrte f s i . rs ne n ie b u e il nf d t e r h i tt a i o r me Ke r s p al a iuao ;tu tr y t ei;o a aiesu y ywo d : a l l n p lt r sr cu a s n h ss c mp t t d r em l r v
律性 , 导致 了机 构 综 合 困难 很 大 且 成 果 不 多 . 因此 , 许 多学 者在致 力 于寻找一 种具 有普 遍意 义 的机构综 合方 法 . 这种 方法 应该 由科学 的机 构综 合步 骤 , 确 准 的数学 表达 方式 和标 准 的机 构表 达概 念构 成一种 完 整的 系统理 论方 法 . 目前 , 一 领 域 已经 成 了并 联 机 器人 机 构研 究 这 的热 点 . 这些 各具 特点 的方法 中 , 在 主要包 括基 于李 群理论 的机 构综 合 方 法 、 于 螺旋 理 论 的机 构综 合 基 方 法 , 于机 械 系统 整体 功 能的机 构综 合方 法等 . 基 它

并联机器人构型方法 (1)

并联机器人构型方法 (1)
机器人机构设计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解决机构型综合的问题,机器人机构构型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尤其是并联机器人的型综合方法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在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构型理论研究中,基于机构末端运动特征描述与机构需要完成的功能的简单有效的构型方法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方法研究
1-3-5基于集合的综合方法
高峰
[139]
使用复合铰链综合具有确定运动特征支链的方法综合了多种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并提出了
一种特殊的Plücker坐标,用于描述机构和支链的运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宫金良、高峰
[140-142]
进的机器人机构构型分析方法,使用四种运动基(移动基、转动基、左螺旋基
定义并联机构中第j个分支总的自由度数为
j
C,则有下式成立
=1 =1
∑=∑
mg
j i
j i
C f (1.4)
将(1.4)代入(1.3)消去
i
f后得到
∑= +
m
j
j
C M d l (1.5)
对于分支运动链结构相同,且分支数等于机构自由度数的对称并联机构,又有以下条件成立
m = M且l = M−1 (1.6)
标记法、哈明数法、对称群理论、图论法等,这些理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合并创新了多种机构
[77-83]
。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平面机构构型理论和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机构型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问题上。并联机构的结构属于空间多环
河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
度的非线性约束,才能确定动平台运动输出特性,而自由度的非线性约束增加了型综合的难度。
形统一描述基本运动副和串、并联机构末端执行器运动类型的理论框架。该方法可被认为是李群代数法

第11章-并联结构

第11章-并联结构








11.1概述 2. 高速、高加速操作手(manipulators) 主要利用该类机构的轻质、负载自重比大而导致的高速高加速度。 应用比较成功的这类机器人包括Delta机器人(图11-2)、H4机器人、 Tricept机械手、Ninja超冗余机械手等。
3. 超精密定位平台 并联机构与柔性铰链相结合可实现超高精度(微纳尺度)定位平台或操 作手的设计(图11-3),甚至可以设计出微观尺度下的机械本体。
[10]
,可以看到,通过演化可以得到多种机构构型。





Hale Waihona Puke 报告11.3 自由度计算与构型综合
我们知道,并联机构与普通机构一样,主要由:机架、主动副和运动链 (含运 动副 )三部分组成,不同之处在于并联机构中还存在着支链。因此,机构的自由度 及运动特性完全由这些因素来决定。由此,我们得到了演化 法 来发明新并联机构 的基本思路:以现有成功机构的原型为蓝本,利用各种不同的演化方 法 : (1)改变 杆件的分布方式;(2)改变铰链型式,将其中一个球铰换成虎克铰 (由球铰连接的二 力杆中存在 1 个局部自由度 );(3)改变支链中铰链的分布顺序;(4)在运动学等效的 前提下,拆解多自由度运动副为单自由度运动副或将单自由度运动副组合成多自 由度运动副; (5)上述几种演变方 法 的组合。
[6-7]
概念,将自由度等于、小于、大于机构阶数的机构分别称为满
阶机构、欠阶机构和过阶机构。因此,当并联机构的阶数为 6 时,满阶机构、欠 阶机构和过阶机构就分别对应着满自由度并联机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和冗余自 由度机构。例如,3-RPS 机构的自由度为 3,但阶数为 6,故该机构为欠阶机构, 同时也是少自由度机构。而平面 3-RRR 并联机构和球面 3-RRR 并联机构都是 3 阶 3 自由度的满阶机构。

含方位特征支链并联机构构型综合与结构优化

含方位特征支链并联机构构型综合与结构优化

含方位特征支链并联机构构型综合与结构优化朱伟;沈惠平;刘晓飞;戴志明;朱小蓉【摘要】含方位特征支链的并联机构是一类特殊结构的刚度好、承载大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首先,提出了含方位特征支链并联机构的构型组成原理,简化了该类机构的方位特征方程、自由度、耦合度等拓扑特征的计算公式,以及拓扑结构综合步骤;其次,根据方位特征方程,综合了2~5自由度方位特征支链以及无约束主动支链的拓扑结构型式,以4自由度并联机构为例,给出了该类机构结构综合的原则和方法.再次,根据方位特征支链中的驱动副数目(0、1、2)对机构进行分类,并给出具体结构设计案例.最后,针对部分机构存在的力学性能不好的问题,提出了支链结构优化和对称性结构优化2种拓扑结构优化方法及其相应案例.本文工作为含方位特征支链并联机构的拓扑结构综合提供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年(卷),期】2016(047)008【总页数】11页(P378-387,405)【关键词】并联机构;方位特征支链;拓扑结构【作者】朱伟;沈惠平;刘晓飞;戴志明;朱小蓉【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213164;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213164;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213164;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213164;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2131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2一般而言,并联机构(PM)的每条支链对运动平台运动均会产生相应的驱动和约束。

但有一类特殊的非完全对称PM,其运动输出特征是由其中某一条支链决定的,即方位特征支链(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limb,POL),其他支链均为只提供驱动的无约束主动支链(自由度为3或6)。

所谓方位特征支链是指,其末端输出运动类型恰为机构动平台的方位输出类型[1],相比恰约束支链、满约束支链、被动支链、中间约束支链等概念[2-4],其物理意义更加明确,并可分为主动特征支链(提供驱动和约束)和从动特征支链(仅提供约束)。

并联机构综合

并联机构综合
r $11 1 0 0 ; 0 0 a , r $12 0 1 0 ; 0 0 b , r $13 0 0 1 ; 0 0 0 , r $14 0 0 0 ; 1 0 0 , r $15 0 0 0 ; 0 1 0 .
m 显见 , 如果 c a 或 d b , 即 $1m 1 $21 , 则 (10)式
摘要
随着并联机构研究的逐步深入, 其内部耦合性的存在给其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所带来
的困难愈发凸显. 而作为在空间定向领域已获广泛应用的转动并联机构, 目前绝大多数并不解 耦. 基于螺旋理论, 通过分析转动并联机构自由度与分支自由度间关系, 确定了并联机构转动条 件; 由分支运动螺旋系建立了分支型综合准则, 保证了分支中转动的解耦; 提出了输入运动副选 择原则, 形成了转动解耦并联机构型综合方法, 并依此对转动解耦并联机构进行了综合.
r
(9)
$6r 0 0 0 ; 0 0 c a , $ 7r 0 0 0 ; 0 0 d b .
由(9)式所组成的约束螺旋矩阵定义如下:
$1r r $2 M f . r $6 $ r 7
(5)
(10)
式中, a, b 为实数. 若锁住分支一中的 Y 向转动, 则分支一对动平台 的约束螺旋系为
(4)
图1
U-URR 并联机构
586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
2011 年
第 41 卷
第5期
支均具有绕某方向的转动 , 且此两分支能够提供垂 直于该方向的两个移动自由度. 不妨以图 1 所示 U-URR 并联机构为例说明所提 出转动条件的适用性. 首先来看若满足第一个转动条件(RC-I), U-URR 并联机构是否可实现 Z 轴方向转动. 假设 U-URR 并 联机构中仅具有虎克铰的分支为分支一 , 另一分支 为分支二, 在定平台上建立固定坐标系 O-XYZ, 其中 Z 轴铅垂向上, Y 轴与 U 副转轴之一及 R 副转轴平行, 则分支一和分支二中均有平行于 Y 轴和 Z 轴的转动轴 线. 分支一的 Z 向转动轴线在定系 O-XYZ 下的运动螺 旋表示为:

并联机构及其应用

并联机构及其应用
卫星姿态调整
并联机构可以用于卫星姿态的调整, 实现卫星的快速、准确姿态控制。
医疗康复领域
手术机器人
并联机构可以用于手术机器人,实现微创手术的高精度操作。
康复设备
并联机构可以用于康复设备,帮助患者进行精准的康复训练。
军事装备领域
无人驾驶车辆
并联机构可以用于无人驾驶车辆,实现快速、准确的移动和定位。
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并联机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适用于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易于实现模块化和标准化
并联机构可以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和标 准化的制造,实现快速组装和互换, 方便维修和替换。
并联机构的发展历程
起源
并联机构最早起源于机械加工领 域,用于实现高精度定位和加工。
应用拓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并联机构逐渐拓 展到其他领域,如机器人、航空航 天、医疗器械等。
助中风或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军事装备案例
军事装备案例
并联机构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和火炮等装备的设计和制造。 由于并联机构具有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等特点,它们在执行军事任务时具有显著优势。
具体应用
无人驾驶车辆的导航和地形识别、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和火炮的快速瞄准等任务,都离不 开并联机构的精确控制。此外,并联机构还可以用于制造高精度的军事装备部件,如导
创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型材料、智能控制 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并联机构在结 构创新、驱动方式、控制算法等方 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02
并联机构的类型与结构
按自由度分类
平面并联机构
具有2个自由度,通常用于平面运 动,如平面定位、加工和检测。
空间并联机构
具有3个或更多自由度,能够实现 空间运动,适用于复杂的三维操 作和制造。

机器人机构学【ch06】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特征与综合 培训教学课件

机器人机构学【ch06】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特征与综合 培训教学课件


可分离活动度
当机构可以分割为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运动子链,且每个子链的从动连杆相对于机架的
位姿只是该子链内主动输入的函数时,该机构具有可分离活动度。

活动度类型与控制解耦原理
活动度类型判定准则如下: 1)当F个主动副位于同一个BKC的诸支路中时,机构具有完全活动度。
2)当F个主动副位于不同BKC的支路中时,机构具有部分活动度。
第六章
并联机器人机构拓 扑结构特征与综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教材
机器人机构学
01
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构组成
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构组成
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构分解
如图6-1所示,任一基本回路数为v的并联机器人机构可视为由动平台、静平台以及两者之间并联的v+1 个单开链(SOC)支路组成。
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构组成
本运动链(BKC)组成。
基本运动链判定准则
按照机构耦合度算法,机构被依次 分解为1个SLC和v-1个SOC。

基本运动链的重要性质 1)基本回路数为v且只由R副组成的BKC类型只存在有限种。

多回路机构耦合度
2)每一种BKC的运动学正解(包括复数解)数目NBKC是一不变量,v=1~3的平面BKC的NBKC如表6-2所示。 3)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混合单开链(HSOC)支路中包含BKC,有利于实现并联机器人机构控制解耦。
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构组成
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构组成
混合单开链支路及其等效单开链:含有回路的开链称为混合单开链,如图6-2(a)所示。
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构组成
更一般地,混合单开链可由并联机器人机构(单回路机器人机构可视为回路数为1的并联机器人机构)串 联若干运动副和连杆组成,如图6-3(a)、(b)所示。

《三自由度并联软驱动机构的型综合》范文

《三自由度并联软驱动机构的型综合》范文

《三自由度并联软驱动机构的型综合》篇一一、引言在机械工程和机器人技术领域,机构的设计和优化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多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研究尤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特别是三自由度并联软驱动机构,它凭借其灵活性和多功能的特性,在各种领域如工业制造、医疗康复、航空航天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就三自由度并联软驱动机构的型综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三自由度并联软驱动机构概述三自由度并联软驱动机构是一种具有三个独立运动方向的并联机构,它通过多个驱动器共同作用,实现机构的运动和功能。

其特点在于其结构灵活,能够实现多种复杂的运动模式,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负载能力。

这种机构主要由驱动器、连杆、关节等部分组成,其中连杆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驱动器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其运动。

三、型综合设计研究在三自由度并联软驱动机构的型综合设计中,首先需要对机构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

这包括确定机构的类型、尺寸、形状等参数。

然后,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确定机构的运动范围和精度要求。

在确定这些基本参数后,需要进行详细的机构设计,包括驱动器的选择、连杆的设计、关节的选型等。

在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机构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这包括机构的刚度、阻尼、惯性等参数的优化设计。

此外,还需要考虑机构的制造工艺和成本等因素,以实现机构的优化设计和制造。

四、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在完成型综合设计后,需要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

仿真分析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通过建立机构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对机构的运动性能、动力学性能等进行模拟和分析。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机构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后续的实验验证提供依据。

实验验证是检验机构设计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验证,可以检测机构的运动精度、负载能力、动态性能等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还可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三自由度并联软驱动机构的型综合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三自由度并联软驱动机构具有结构灵活、运动范围广、负载能力强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T-2R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综合与分类.

1T-2R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综合与分类.

第十三章(1T-2R)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综合与分类本文讨论运动副为1平移—2转动(简记为(1T-2R))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综合与分类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并联机构支路的结构类型与支路组合;机构拓扑结构综合过程;机构拓扑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类型扩展;基于拓扑结构特征的机构分类与类型优选等。

13.1 对(1T-2R)机构的基本要求(1) 动平台的POC集为12PatMr⎡⎤=⎢⎥⎣⎦。

(2) 自由度3DOF=。

(3) 每条支路有一个驱动副,且所有驱动副位于同一平台或尽可能靠近同一平台。

(4) P副只能为驱动副。

即,P副不能为非驱动副。

(5) 机构对称性:(a) 所有支路的拓扑结构相同.(b) 部分支路的拓扑结构相同.(c) 支路的拓扑结构互不相同.13.2 支路拓扑结构类型与支路组合方案13.2.1 支路的POC集已知12PatMr⎡⎤=⎢⎥⎣⎦,由式(5-3)iB PaM M⊇可知,支路的POC集可取为112233232323,,,,,bit t t t t tMr r r r r r⎡⎤⎡⎤⎡⎤⎡⎤⎡⎤⎡⎤=⎢⎥⎢⎥⎢⎥⎢⎥⎢⎥⎢⎥⎣⎦⎣⎦⎣⎦⎣⎦⎣⎦⎣⎦Table 13.1 支路与支路的结构类型(25)}H RR R-⊥-}R R R--}R R R⊥⊥-}R R R R***--}P R R R***⊥--}R R R R**--)P R R R*⊥-((,*))R R ◊**}R R R R --**}R P R R ---3t ⎡⎤ {}SOC H S S ----13.2.2 简单支路的结构类型由上节得到的支路的6种POC 集,简单支路(SOC )的结构类型可从表(8-1)的dim.()S DOF M =中直接选取,如表13.1的No.1-No.19所示。

13.2.3 复杂支路的结构类型仅讨论只含一个回路的复杂支路(HSOC)的结构类型。

(1) 含平面五杆(32)R P -回路的复杂支路在平面五杆(32)R P -回路的连架13R R 、副之间, 串联一个转动副2R ,得到一个含平面五杆(32)R P -回路的HSOC 支路,如图13-1所示,记为(32)(32){}R P R P HSOC P R R ---⊥⊥-(表13-1之No.18),该HSOC 支路的POC 集为12bi t M r ⎡⎤=⎢⎥⎣⎦。

具有3t、2t1r和2r1t模式的并联机构构型综合

具有3t、2t1r和2r1t模式的并联机构构型综合
农 业 机 械 学 报
2 0 1 9 年 12 月
第 50 卷 第 12 期
doi:10. 6041 / j. issn. 1000 ̄1298. 2019. 12. 048
具有 3T、2T1R 和 2R1T 模式的并联机构构型综合
刘 伟1ꎬ2 刘宏昭1
(1.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ꎬ 西安 710048ꎻ 2. 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ꎬ 西安 710048)
Abstract: A hybrid variable degree of freedom ( DoF) branched chain was proposed after that moving
platform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2R1T and 2T1R motion modes was connected with the planar
instantaneous DoF configuration. When the mechanism was in the transformation configuration which had
rationality of the selection of driving pairs in different motion modes was verified. When calculating the
degree of freedom of mechanism and selecting the reasonable driving pair of mechanismꎬ different rods
parallelogram mechanism in series. The motion modes of series variable degree of freedom branched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方法及其实例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方法及其实例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 方法与实例
1) 机构串联组合方法 2) 机构并联组合方法 3) 机构复合组合方法 4) 机构叠加组合方法 5) 机构反原有机构的运动特性;
使组合机构具有各基本机构的特性。
主动件曲柄旋转一周时, 滑块往复运动两次。
使组合机构具有各基本机构的特性。
二、机构并联组合方法
I型并联
II型并联
较小的汽缸推力可产生很大的工作压力
III型并联
三、机构复合组合方法
能实现滑块3复杂的运动规律
四、机构叠加组合方法
将一个机构安装在另一个机构的某个运动构件上; 机构输出运动是各机构输出运动的合成。
五、机构反馈组合方法
从主机构的运动过程中提取出信息,实时地输入到 主机构中去,使其运动情况产生适当的变化。

基于构型演变和李群理论的并联机构型综合及运动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构型演变和李群理论的并联机构型综合及运动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构型演变和李群理论的并联机构型综合及运动学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并联机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民用领域。

并联机构不仅可以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还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但目前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运动学符号参数过多、解算复杂度高等问题,导致并联机构的设计和控制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基于构型演变和李群理论的并联机构型综合及运动学研究可以有效地降低并联机构的设计和控制难度,提高其运动学解算的效率和精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2、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基于构型演变和李群理论,综合分析并联机构的不同构型,探究其运动学特性和行为规律,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建立并行机构的李群运动学模型,对其运动学符号参数进行简化和优化,降低解算复杂度。

(2)通过构型演变的方法,研究并行机构的拓扑结构演变规律,寻找优秀的并联机构构型。

(3)运用机器人学、动力学等理论分析并行机构的运动特性,探索其运动规律和行为机制。

(4)以机器人操作和运动控制为应用背景,利用建立的并联机构运动学模型,设计并实现相应的控制算法,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实用价值。

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理论分析主要基于构型演变和李群理论,实验验证主要借助于机器人操作和控制系统实现。

具体的研究技术路线包括:(1)对并行机构的各种拓扑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建立李群运动学模型,简化运动学符号参数。

(2)运用构型演变的方法,综合考虑并行机构的运动学特性和结构指标,寻找优秀的并联机构构型。

(3)基于机器人学、动力学等理论,分析并行机构的运动特性和行为规律,探究其运动学解算和控制方法。

(4)以并联机构的运动控制与操作为应用背景,设计相应的运动学模型和控制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和应用探究。

4、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型演变和李群理论的方法,对并联机构运动学进行深入研究,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在机器人操作和运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

机构的并联组合名词解释

机构的并联组合名词解释

机构的并联组合名词解释机构是指由多个零件组成的相互连接的系统,用于完成特定功能的装置或结构。

在机械、工程和科学领域,机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艺、设备和机械装置中。

其中,组成机构的各个零件之间存在不同的连接方式,其中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元件、零件或机构以并行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这种连接方式允许各个元件独立运动,并且可以提供更大的力量或更高的速度。

在机械系统中,通过并联组合不同的机构,可以产生复杂的运动模式和功能。

在机构的并联组合中,常见的名词有以下几种:1. 并联连杆机构:该机构由两个或多个平行排列的连杆组成,每个连杆的一端连接在同一固定点上,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不同的动点上。

通过调节连杆的长度或者角度,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运动传递。

2. 并联齿轮机构:该机构是将两个或多个齿轮以平行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通过齿轮的啮合,可以实现力量的传递和转换。

并联齿轮机构常用于传动系统中,可以提供不同的转速和转矩。

3. 并联滑块机构:该机构是将两个或多个滑块以平行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滑块可以相对运动。

并联滑块机构常用于直线运动或平面运动的传递,可以实现复杂的轨迹和位移。

4. 并联摇杆机构:该机构由两个或多个摇杆以平行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摇杆的运动可以产生复杂的转动轨迹和角度。

并联摇杆机构广泛应用于机械装置、运动机构和机器人领域。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常见的并联组合机构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并联机构,例如并联链条机构、并联弹簧机构等。

这些不同的并联组合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以实现特定的运动功能和工作要求。

总而言之,机构的并联组合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元件以并行的方式连接在一起,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和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模式和功能。

这种组合方式在机械、工程和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无论是在生产制造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并联组合机构的身影。

机械 串并联混合机构 -回复

机械 串并联混合机构 -回复

机械串并联混合机构-回复机械串并联混合机构是一种常见的机械结构,其设计和应用广泛。

本文将逐步回答与机械串并联混合机构相关的问题,并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机械串并联混合机构是什么?机械串并联混合机构是指由串联和并联机构组成的一种混合结构。

串联机构是指多个连续的机构单元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而并联机构是指多个机构单元同时作用于同一个负载。

机械串并联混合机构将这两种结构组合起来,既能实现连续的运动,又能实现多路并联的功能。

二、机械串并联混合机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机械串并联混合机构的工作原理与常见的机械结构类似,主要是利用连杆、齿轮、链条等机械元件之间的配合和相互作用来实现运动传递和力传递。

通过调整不同机构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输入输出关系和运动规律。

例如,串联机构可以传递连续的旋转或直线运动,而并联机构可以实现多路力的同时作用。

三、机械串并联混合机构的设计方法有哪些?1. 首先,需要明确机械串并联混合机构的应用要求和性能指标,包括输出力矩、速度比、噪音、刚度等。

2. 然后,根据应用要求,确定机械结构类型和机构单元的种类。

常见的类型包括平面四连杆、摇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等。

3. 在确定了机械结构类型和机构单元的基础上,进行机构参数的设计和选择。

这涉及到连杆长度、齿轮模数、链条长度等因素的确定。

4. 接下来,进行机械结构的分析与优化。

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优化机构参数和结构设计。

5. 最后,进行机械串并联混合机构的制造和装配。

这需要结合具体的工艺要求和生产设备,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和装配方式。

四、机械串并联混合机构的应用领域有哪些?机械串并联混合机构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1. 机械传动领域:用于变速器、离合器、转向机构等。

2. 自动化装配线:用于实现多路并联的加工和装配操作。

3. 机器人领域:用于实现机器人关节的精确运动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螺旋理论 转动解耦 型综合
并联机构与串联机构在结构和性能特点上呈对 偶关系, 故其在诸多领域得到独特应用. 作为并联机 构的重要分支, 转动并联机构在诸如机器人 、照相 机 、医疗器械 、目标追踪 等需空间定向领域应 用 广 泛 , 得 到 国 际 众 多 学 者 的 关 注 . Gosselin 和 Angeles 分析了球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运动学, 并提 出 3 条设计准则, 即对称、工作空间最大化和各向同 性 . Sylvie 等人 讨论了具有冗余驱动的球面并联 机构运动学优化设计问题 . 基于螺旋理论 , Kong 和 Gosselin 以及 Fang 和 Tsai 分别对球面并联机构和 4、5 自由度过约束并联机构进行了型综合. 黄真等人 建立了系统的约束螺旋综合理论体系, 对 3-5 自由度 对称并联机构进行了全面的综合, 得到三移一转四自 由度对称 4-URU 机构 , 并得到可实现连续运动的具 有 3 个转动和 2 个移动 5 自由度的对称结构并联机构, 系统地综合出这类机构共 30 种, 证实了这类对称五自 由度机构的存在
(4)
图1
U-URR 并联机构
586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
2011 年
第 41 卷
第5期
支均具有绕某方向的转动 , 且此两分支能够提供垂 直于该方向的两个移动自由度. 不妨以图 1 所示 U-URR 并联机构为例说明所提 出转动条件的适用性. 首先来看若满足第一个转动条件(RC-I), U-URR 并联机构是否可实现 Z 轴方向转动. 假设 U-URR 并 联机构中仅具有虎克铰的分支为分支一 , 另一分支 为分支二, 在定平台上建立固定坐标系 O-XYZ, 其中 Z 轴铅垂向上, Y 轴与 U 副转轴之一及 R 副转轴平行, 则分支一和分支二中均有平行于 Y 轴和 Z 轴的转动轴 线. 分支一的 Z 向转动轴线在定系 O-XYZ 下的运动螺 旋表示为:
(4) 式表明 , 分支约束螺旋系为机构约束螺旋系的子 集 , 机构约束螺旋系为所有分支约束螺旋系的并集 , 而机构运动螺旋系则为所有分支运动螺旋系的交集.
2
2.1
转动解耦并联机构型综合方法
机构转动自由度实现条件
由于并联机构动平台与每个分支均相连 , 因此 ,
1
约束螺旋综合原理的数学描述
根 据螺 旋 理 论 , 假 设 机 构 所 期 待 的 自 由 度 为 M(w, p)(其中 w 表示机构所要求的自由度数目 , p 表 示机构所要求的自由度性质 ), 则由基螺旋构成的机
r
(9)
$6r 0 0 0 ; 0 0 c a , $ 7r 0 0 0 ; 0 0 d b .
由(9)式所组成的约束螺旋矩阵定义如下:
$1r r $2 M f . r $6 $ r 7
(5)
(10)
式中, a, b 为实数. 若锁住分支一中的 Y 向转动, 则分支一对动平台 的约束螺旋系为
. 还有一些学者分别提出不同种
[14~19]
类的转动并联机构并进行了相关分析
.
强耦合性是并联机构的突出特点 , 其使并联机
英文版发表信息:
Zeng D X, Huang Z. Type synthesis of the rotational decoupled parallel mechanism based on screw theory. Sci China Tech Sci, 2011, 54: 998 1004, doi: 10.1007/s11431-010-4239-2
[10~13] [9] [7] [8] [5] [6] [2] [3] [4] [1]
构具有不同于串联机构的特殊性质 , 比如承载能力 强、累积误差小、刚度大等; 也正是强耦合性使得并 联机构的构型设计、分析计算、机构装配及控制系统 的开发等存在很大的难度 [20,
21]
,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其应用范围和使用效果 . 而若并联机构可实现运动 解耦 , 即机构运动传递矩阵为非奇异对角矩阵或三 角矩阵 , 则其刚度和承载能力等仍然优于串联机构 , 且较耦合并联机构理论分析简洁、工作空间更大、各 向同性良好、装配便捷、控制容易, 可达更高的运动 精度[22]. 解耦并联机构的研究是当前机构学领域的热点 Gogu[24]以及 Xie 等人[25] 之一 . Marco 和 Vincenzo[23]、 均对其进行了探讨 , 先后提出 U-PUR-PRRU 机构(U 表示虎克铰 , P 表示移动副, R 表示转动副)以及 RRPRRRR 和 RR-PRPRR 机构等两自由度转动解耦机构. 然而 , 综合完全解耦的转动并联机构还是比较困难 , 目前可实现转动解耦的并联机构数量仍很有限 , 且 多数是研究者凭借个人经验综合所得 , 不具有普遍 理论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 论 文
2011 年
第 41 卷
第 5 期: 585 ~ 591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基于螺旋理论的转动解耦并联机构型综合
曾达幸*, 黄真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秦皇岛 066004 * E-mail: dx_zeng@ 收稿日期: 2010-04-08; 接受日期: 2010-11-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50875227, 51005195)资助项目
m $11 0 0 1 ; a b 0 ,
$1r 1 0 0 ; 0 0 0 , $2r 0 1 0 ; 0 0 0 , $3r 0 0 1 ; 0 0 0 , $ 4r 0 0 0 ; 1 0 0 , $5 0 0 0 ; 0 1 0 ,
m $12 0 1 0 ; e 0
0,
(7)
式中, c, d 为实数. 如果锁住分支二的 Y 向转动, 则分支二对动平台 的约束螺旋系为:
r $21 1 0 0 ; 0 0 c , r $22 0 1 0 ; 0 0 d ,
f ,
(11)
式中, e, f 为实数. 若锁定分支一的 Z 向转动, 则分支一对动平台的 约束螺旋系为:
与之类似, 分支二的 Z 向转动轴线在定系 O-XYZ 下的运动螺旋表示为:
$21 0 0 1 ; c d
m
其次, U-URR 并联机构 Y 轴方向不具备 RC-I, 如下将验证若满足 RC-II, 则其仍然可以实现 Y 轴方 向转动. U-URR 并联机构分支一中 Y 向转轴在定系 O-XYZ 下的运动螺旋为:
m M w, p {$m | ($1m , $2m , ,$w )}
{$r | ($1r , $2r , ,$6r-w )}
lr lr {$rlj | ($ lr j1 , $ j 2 , ,$ ji )} lj lm lm {$m | ($ lm j 1 , $ j 2 , ,$ j (6 -i ) )} PMs ,
lr ji
为机构约束螺旋系的子集, 即
{$ , $ , , $ } {$ , $ , , $ } .
lr j1 lr j2 lr ji r 1 r 2 r 6 -w
(1)
且所有分支(假设机构具有 k 条分支)的约束螺旋所 组成的集合与机构的约束螺旋所组成的集合相等, 即
lr lr r r r {$ lr j1 , $ j 2 , , $ ji } {$1 , $2 , , $6 -w } . j 1 k
r $16 1 0 0 ; 0 e 0 , r $17 0 0 1 ; 0 f r r
$23 0 0 1 ; 0 0 0 ,
r r
(8)
$24 0 0 0 ; 1 0 0 ,
(3)
且需满足:
lr lr r r r {$ lr j 1 , $ j 2 , ,$ ji } {$1 , $2 , ,$6 -w }
{$ {$
j 1 j 1 k
k
lr j1 lm j1
lr r r r , $ lr j 2 , ,$ ji } {$1 , $2 , ,$6 -w } lm m m m , $ lm j 2 , ,$ j (6 -i ) } {$1 , $2 , ,$w }.
所表示的约束螺旋矩阵的阶为 6, 表明在锁定 Y 轴转 动副时, 两分支约束了机构动平台的所有运动; 而如 (6)
m 果 c=a, 且 d=b, 此时 $1m 1 $ 21 , 即其表示的两运动副
m 共 轴 , 则 约 束 螺 旋 矩 阵 的 阶 为 5, 其 反 螺 旋 $ m 1
(0 0 1; 0 0 0), 即机构具有 Z 轴方向的转动.
m m 构运动螺旋系为 {$M | ( $1m , $2 , , $w )} ; 反之 , 如果知
其所能实现的运动是全部分支所能实现运动的交集 , 这即是运动综合法的基本思想 . 这一表述对于并联 机构动平台所能实现的移动自由度而言是正确的 , 但对于转动并联机构 , 却并非始终如此. 如图 1 所示 的 U-URR 并联机构 , 其两 U 副转轴之一均和 R 副轴 线平行 , 两 U 副另一轴线铅垂向上 , 相互平行但不 共线 , 则显见 , 机构每个分支都具有垂直方向的转 动自由度 , 而机构动平台却并不具有该方向的转动 自由度 . 由此考虑, 利用螺旋理论知识, 若并联机构中具 有某一方向转动轴线的任意两分支满足如下条件之 一(命名为转动条件, 以符号 RC 表示), 则并联机构 将具有该轴方向的转动自由度, 其内容如下. 第一个转动条件(RC-I). 第二个转动条件(RC-II). 并联机构中具有某一方 并联机构中任意两分 向转动轴线的任意两分支都具有共线的该方向转轴.
曾达幸等: 基于螺旋理论的转动解耦并联机构型综合
为此, 本文将基于螺旋理论, 建立约束螺旋型综 合方法的数学模型, 根据运动综合法思想, 揭示分支 运动和机构动平台运动之间的关系 , 进而提出转动 解耦并联机构的机型综合方法 , 并依此方法对转动 解耦并联机构进行综合 , 从而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并联机构新机型的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