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回母校 院士回母校心得体会3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士回母校院士回母校心得体会3篇

院士回母校院士回母校心得体会1隐姓埋名三十年,黄旭华院士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在随后的演讲中,92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侃侃而谈,欣然与交大学子分享了他那段隐秘而伟大的经历。

1958年,研发核潜艇的计划被提出,当时的中国不仅国内经济基础薄弱,而且遭受国外势力严密的技术封锁,要独立研发核潜艇困难重重。“最困难的是国内缺少相关的技术人才,我们当时甚至都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完全是从一穷二白起家的。”黄旭华介绍说。研究制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道路布满荆棘,在没有外援、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黄旭华带领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终于攻克了核潜艇关键技术,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从1958年接到研发核潜艇的任务开始,到1987年,黄旭华隐姓埋名了三十年。他坚守组织的要求,不透露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当一辈子无名英雄,黄旭华的父亲直到去世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做的是什么工作。直到1987年,一篇报道核潜艇研制事迹的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被刊登出来,他高龄的母亲看到这篇文章才知道了自己儿子的事情。“我三十年没有回故乡,没有履行对母亲的诺言,但当母亲知道了我的事情,她的理解让压在我心头上的大山一下

子没有了。我履行了对国家的诺言,直到现在还是无怨无悔。”说到动情处,黄旭华一度哽咽,现场的听众也忍不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黄旭华院士激励更多的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报国之志也将激发我们传承“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定我们报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才华和力量。

听了黄旭华院士和的讲座后,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义。在国与家之间他们毅然选择了国,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们微弱的身躯中蕴含着坚强的灵魂,用自己的脊梁支撑起了祖国的重担。他们是中国的英雄,他们的精神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辛苦和艰辛。

我们作为学生,也是国家的后备力量,我们有义务要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我要向他们学习,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将来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报效祖国!黄旭华先生谈起当年30年的保密时期与亲人的分离和矛盾,还会哽咽得难以继续,但也会在故事的最后强调他不后悔,坚定而激昂的语气让人肃然起敬。

黄旭华院士,一个富有激情的人,一个忠诚笃定的人,一个高尚而纯粹的人。

台上演讲,谈及抗日烽火中的选择,满怀悲凄却又踌躇

满志;谈及三十年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事业,为实现毛主席‘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核潜艇理想,激情澎湃,慷慨激昂,‘老毛子不看好我们,我们就自己来!十年搞不出来一百年,一百年搞不出来一千年,一千年搞不出来一万年!一定要弄出来!’这是真正的人民科学家!不矫揉造作,不刻板迂腐,把作为人的情感和作为党员科学家的忠诚奉献演绎的淋漓尽致!

院士回母校院士回母校心得体会2在学校的组织号召下,我观看了自2016年起,教育部关工委先后联合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组织开展“院士回母校”活动,聆听了“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等多位两院院士分享治学做人、敬业报国、追梦筑梦、奋斗圆梦的故事,并感悟到了他们用亲身经历为载体传授给我们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和信念。而其中最让我深受触动的,是黄旭华院士的故事。

在这次演讲中,92岁高龄的黄老侃侃而谈,欣然与交大学子分享了他那段隐秘而伟大的经历。1958年,研发核潜艇的计划被提出,当时的中国不仅国内经济基础薄弱,而且遭受国外势力严密的技术封锁,要独立研发核潜艇困难重重。“最困难的是国内缺少相关的技术人才,我们当时甚至都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完全是从一穷二白起家的。”黄老介绍

说。研究制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道路布满荆棘,在没有外援、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黄旭华带领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终于攻克了核潜艇关键技术,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从1958年接到研发核潜艇的任务开始,到1987年,黄老隐姓埋名了三十年。他坚守组织的要求,不透露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当一辈子无名英雄,黄老的父亲直到去世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做的是什么工作。直到1987年,一篇报道核潜艇研制事迹的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被刊登出来,他高龄的母亲看到这篇文章才知道了自己儿子的事情。“我三十年没有回故乡,没有履行对母亲的诺言,但当母亲知道了我的事情,她的理解让压在我心头上的大山一下子没有了。我履行了对国家的诺言,直到现在还是无怨无悔。”说到动情处,黄老一度哽咽,现场的听众和我也忍不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事实上,黄老的故事我并非第一次听闻。早在两年前的全国学风道德和科学建设报告会上,我曾有幸聆听了黄老曾发表了题目为“使命,责任与担当”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黄老院士引用了毛主席和习总书记的话语,指出:身为青年一辈的我们才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不负国家期望,不辱民族使命,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认识黄老,他的所讲所言如同一颗颗铆钉一般深深嵌入我内心深处,到了现在仍记忆犹新。黄老说:核潜艇是一个国家举足轻重的战略武器,它极其重要,不可或缺它是击退外敌和保卫国土的利刃与坚盾。可在建国初期,我们因为资金较紧缺,政治压力大,科研水平低,再加上国外各势力对我国进行尖端技术资料封锁,我们国家当时的核潜艇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是凭着不爬苦,不怕累,不怕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以黄老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科研革命工作者开始了为实现国家核潜艇梦而不懈努力。没有计算机,他们就用手拨算盘来计算——因为怕结果出错,他们就再彼此之间交换反复验算,一次,两次,五次,十次,千百次;没有科研室,他们就提出“走出去,借用别人家的地,别人家的水,别人家的种子,我们自己来种菜”的办法。

这些方法多土啊!这些人多傻啊!可恰恰就是这样的方法,完成了我国核潜艇前期建设的所有准备工作;恰恰就是这样的些人,贡献了自己几十年的光阴岁月来为祖国创造出国之利器!

隐姓埋名三十年,黄老和如他一般无私奉献的科研工作者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股力量激励我们去树立家国情怀、报国之志,激发我们传承“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定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