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7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1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分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2、学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
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3、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依据课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64到65页)第一课时。
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我们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特征的知识基础。
2、学生: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在生活中许多物体中存在角”学生对它也是相当熟悉,我在课前也了解过,他们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个物体的边烟,或是转角的地方,就是角。
”而这些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是本课的学习起点。
同时低年级学生特定的年龄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
3、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找一找” 摸一摸” 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的认识角。
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教必有法,但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形象教学、动手实践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T(经)表象T倒)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教材概况单元内容:本组教材的内容包括导语、《玲玲的画》、《蜜蜂引路》、《寓言两则》、《丑小鸭》4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七;要求认识47个生字(课文中38个,语文园地中9个),书写39个汉字。
课文特点:本单元课文,主题虽然类似,但又各具特点。
《玲玲的画》是一件常见的生活小事,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
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还要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蜜蜂引路》是老课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本篇课文要把朗读作为感悟课文词句与内容的主要手段,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思想。
《寓言两则》是流传千古的寓言,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教材有了变动(请看课文)。
教师要多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地朗读,在读中产生共鸣,感悟文章的真谛,感悟人生的真谛,要鼓励学生多元感悟。
单元主题:这一单元以“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为主题。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一组以“动脑筋想办法”为专题的课文,二年级上册学过一组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为专题的课文。
这几组教材都以“看问题想问题”为主题,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课文,我们都会发现本册这组教材与前两册教材有不同之处。
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做事要善于思考,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因此,我们看教材116页,本单元的导语这样说的: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
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应该说本册的“看问题想问题”是建立在一下、二上两册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
但不要拔高人文要求。
《玲玲的画》教学目标: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认识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实物投影图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师板书单元题目:七、认识图形)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
(有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师: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
(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
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
(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样子。
)(二)指一指:初步认识“角”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
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引导学生正确指出“角”,为学生独立画“角”做好准备。
)(三)画一画: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1.学生试画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学生自己试着画“角”,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
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
师: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
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
生2: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1)描“角”师: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6、7单元教案.doc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6、7单元教案六、加与减(一)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单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单元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单元教学课时数课时第一课时买电器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口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对于一些学生来讲,整百、整十数的加减口算他们已经能够正确计算,但是对算理的理解还比较欠缺,所以这节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口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口算并说说算法5080 7040 2080 2550 683 83-9 2517 24-16 2、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300 790 1100 3、填空80里面有()个十。
140里面有()个十。
5个百是()。
2个千是()15个十是()。
26个百是()设计意图轻松复习旧知,让学生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很快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
一、谈话导入1、淘气搬新家了,家里需要填一些电器。
二年级下数学说课稿认识角_北师大版
《认识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节《认识角》,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角”作为几何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和各部分的名称是学习的重点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角”来源于生活实际,实际上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分的,教材中并没有给出角的确切概念,学生只要能在现实的情境和丰富的感性材料中初步领略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就可以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感知生活中处处有角,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活动,直观认识角,能正确找到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初步让学生明确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剪刀、硬纸条、图钉、圆形纸片、毛线等。
二、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的特点,我注重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理念,选择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讲练结合等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从而体现“先做后学”的教学理念,达到“教少学多、无为而为”的教学效果。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
二次备课
返回目录 3
一寸光阴不可轻
课题: ➢ 第二课时接上页
教学 流程
师生活动
二、 认识 秒针
1、出示钟:哪根是秒针? 2、观察分针与秒针的比赛,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交流:1 分=( )秒 4、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
二次备课
三、 体会 1秒
1、看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数数:数到 60 看走了几秒。就是几分? 3、同桌合作: (1) 做一次深呼吸用( )秒 (2) 跳绳 20 下用( )秒 (3) 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 ) 秒
板 书 设 计
1 分=60 秒 75 秒=1 分 15 秒 1 时 30 秒=90 秒
课后 反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返回目录 4
一寸光阴不可轻
课题:淘气的作息时间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80—81 淘气的作息时间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 根据钟面的简单的经过时间。
2、结合作息时间和各项活动的经过时间,发展时间观念。 3、可以用时,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 三 系。 维 目 标
返回目录 5
二次备课
一寸光阴不可轻
课题: ➢ 第三课时接上页
教学 流程
师生活动
二、 基本 题目 训练
三、 巩固 新知
1、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 3:45 6: 55 9:05 10:30 12:15 ······
2、同桌相互说一个时刻,然后在自己的钟面上拨 出。
3、在( )里填上小时、分钟或秒 (1)我每天晚上大约睡 8( ) (2)早操时间大约是 15( ) (3)学校的下课铃声大约响了 10( ) 4、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题目。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7单元 全单元教案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索并发现1时=60分,1分=60秒,学会判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考虑到秒是很小的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因此先安排时、分的认识,再安排学习看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最后才安排秒的认识。
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把先前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后续的学习之中,又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这一学习难点。
其主要知识点是:1时=60分,1分=60秒;能认、读、写几时几分,会计算经过的时间等。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理解。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1. 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 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3. 知道1分有多长,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1.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来呈现教学内容。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3. 注意时间观念的建立。
4.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掌握看钟面上时间的方法。
5.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利用拨、数、画图等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奥运开幕1课时2 1分有多长 1课时3 淘气的作息时间1课时奥运开幕。
(教材第75、第76页)1.让学生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3.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重点:认识钟面,认识1时、1分及时、分的关系。
难点:理解1时=60分。
课件、钟表。
师:同学们,认识图中的建筑吗?知道跟它相关的事情吗?(出示课件:教材第75页鸟巢图片)如果学生知道,请学生讲一讲;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地介绍一下,然后进入下一环节。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重复”的奥妙》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重复”的奥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重复”的奥妙》,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重复现象,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重复现象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释,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发现和体会生活中存在的重复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探究重复现象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释。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复现象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采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发现重复现象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斑马线的图案、瓷砖的纹路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和分析给出的重复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发现和总结重复现象中的规律。
3.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重复现象中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7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
《奥运开幕》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所说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奥运开幕》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处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
2、教学目标(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2)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1、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2、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进率。
4、教具及学具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钟表。
2、学具准备:学具钟表。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课时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辅以“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借助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看、拨、议、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逐步形成概念,再让他们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从中巩固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此外,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
只有直观演示才能突破这些教学难点。
2.学法本课时的学法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思考”的思想。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教材的版本: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2003版)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第二课时7的乘法口诀p74~75教材分析: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效工具。
它是在认识和理解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在对乘法口诀的安排上分两段进行:乘法口诀(一)是2~5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二)是6~9的乘法口诀,其目的是分散记忆的难度。
由于2~5的乘法口诀数目较小,相对好记一些,所以教材先安排熟记2~5的乘法口诀,然后再进行6~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初步掌握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来学习的,由于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已经比较熟悉,而且乘法口诀大部分已经在前面学过,新的口诀只剩下七七、七八、七九三句,所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制口诀这一过程逐步培养抽象和概括能力。
同时为进一步学习8、9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初步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已经比较熟悉,生活中7的口诀应用也很多,如一周有7天、七律诗等。
所以在设计这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语文与数学紧密相连的,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一新理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
通过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到理解口诀的规律、及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在活动中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培养了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探究7的乘法口诀,并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
2、应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决,并能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找出乘法口诀中的规律教具:实物投影、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背诵古诗师:王老师早就了解到咱们班的古诗背得非常好。
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你会背吗?哪位同学起个头同学们有感情的背诵一遍,好吗?(生背诗)你知道吗,这首诗里面还藏有数学知识呢(投影古诗《望庐山瀑布》)仔细观察这首古诗,每一句有几个字?师生一起数,每句有7个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一、教学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本单元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奥运开幕”,认识钟面上的时分秒,知道1时=60分;第二节“1分有多长”,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1分=60秒;第三节“淘气的作息时间”,体会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示出来,比较笼统,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但是时间又时时随同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资料的选择到出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同学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来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如,结合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历史时刻,引入对时间的进一步认识;通过“1分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能体验一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体会时间的价值,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使学生懂得去珍惜时间;通过“淘气的作息时间”活动,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数学好玩”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意义与价值并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三、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生活中,认识钟面,并能掌握时间的简单计算。
四、课时计划:5课时奥运开幕(时分秒的认识) 1 课时 1分有多长 1 课时淘气的作息时间(时间的简单计算) 1 课 时 数学好玩:上学时间(实践活动) 1 课 时 “重复”的奥妙 1 课 时课题:奥 运 开 幕(时分秒的认识)设计教师: 审核教师: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75--76页。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7单元教案-
认识图形一、单元教学目标: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经历用用除法竖式表示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二、单元教学重点:经历有余数除法及竖式表示的过程,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三、单元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3.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4.结合生活情境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5.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1.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2.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1.角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用具:教具:实物投影、彩色粉笔、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纸条2张(每人各不相同)、图钉1个、不规则的纸一张、教学过程:一、 图片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动画)你们看,它是谁:蓝猫。
今天我们要坐着划板车同蓝猫一起去图形王国里认识新朋友。
(出示十字路的一角)你能从画面上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请生指出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柱体、圆……真棒!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认识)二、 认识角1、你能找出图中那些地方存在角吗?请生指出。
2、你能在这间教室中中找出角吗?3、用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角,动手摸一摸。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看法图形»中的第一课时«看法角»教材剖析: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范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停止描画,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普遍的运用。
本节课是在先生曾经初步地看法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停止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先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末尾,逐渐笼统出角的几何图形,经过先生的实践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看法。
先生能熟练地掌握这局部外容将为先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剖析:关于先生来说,在看法角之前,曾经具有了有关角的理性阅历。
但是,低年级先生的认知规律是以详细的笼统思想为主,笼统思想才干较低。
这局部外容关于二年级先生来说比拟笼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协助先生更好的看法角,构成角的表象。
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先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际活动中经过独立思索,协作探求去看法角,发现角。
从而感遭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确实立: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2、经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先生直观地看法角,感受角的大小。
3、让先生阅历从理想中发现角、看法角的进程,树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开展创新思想。
由于先生对角的看法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理性看法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看法,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先生初步地看法角。
教学难点是:引导先生探求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法与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先生都能参与探求新知的进程。
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无机地贯串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先生经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际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构成技艺。
并充沛发扬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资料变成静态的教学内容,经过笼统生动的教学手腕吸引先生的留意力,把内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伐动先生的学习兴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走一大格是1时,走一圈是12时。
(4)(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的走向)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变化?注:时针和分针是同时走同时停的。
时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
小结:1时=60分。
(5)认识几时几分。
①正确拨出8时48分这个时刻。
②学习怎样认时刻。
小结:我们在认时刻的时候,要先看时针,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③时刻的读法。
三、实际运用,巩固新知完成课后习题四、应用拓展,课后延伸找出规律,接着画下去。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奥运开幕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1时=60分教后思考: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分钟长还是短,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3.观察钟面,自主探索分与秒的关系(1)认识秒针和秒(2)感受1秒有多长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1秒能干的事情:拍一下手,跺一下脚,眨一下眼,点一下头……(3)认识分与秒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等方式,观察课件上钟面的分针、秒针的走动情况,说一说当秒针走动一圈,分针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小结:1分=60秒三、巩固练习1.运动会10米气步枪射击比赛中,每发子弹必须在75秒内射出,75秒是几分几秒?2.完成课后习题。
四、思维拓展从A地到B地的汽车每隔20分钟发一次车。
第一辆车发车时间是早上6:10,小明坐第4辆车,这辆车是什么时间发车?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1分有多长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教后思考: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返回目录
二次备课
课题: ➢ 第一课时接上页
教学 流程
师生活动
1、出示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同桌说一
二、 说, 然后交流。
认识
2、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 1 数到 12
钟面
3、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小
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涉及几个 5)
二次备课
1、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三、
2、分针走路看小格,一小格是什么?2 小格呢?分针走过
板
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
书
时针走 1 大格是 1 时
设
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走 1 大格是 5 分。
计
时针走 1 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
课后 反思
返回目录
➢ 第二课时
课题:1 分有多长
教学内容 P77—79 1 分有多长
1、通过 1 分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体验 1 分钟有多长。
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 1 时=60 分。
教具 准备
钟表模型、投影仪,实物投影图片,课件。
教学 流程
师生活动
一、 谜语 导入
1、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 催人早早起(打一物)是什么?
2、钟有什么用处? 3、出示图,小朋友什么时候上学?你们每 周一什么时候到校? 小结:我们生活里经常需要知道时间,每天 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生活。要知道时间就要学 会看钟。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2、你知道你自己跑 100 米用多少时间吗? 3、我们这里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 你们 觉得秒比分大还是小? 4、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时间的最小单位:秒 (板书)
二次备课
返回目录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二年级 下册 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观察、联想、推理,在探索与交流中编出6~9的乘法口诀。
2、在学习中熟记6~9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意义,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数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筋思考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4、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学习重点:理解6`9的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编6~9的乘法口诀。
并能用口诀快速口算表内乘法。
学习方法:讲练法、讨论法学习手段:投影、实物、学具学习时数:5课时第一节有多少“粘贴画”学习内容:书P72-73教学目标1、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找出规律巩固口诀。
2、培养学生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能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实物图或课件学具:小棒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实物图切入。
教师展示教材方格图。
1、老师画一幅图,猜一猜,图上一共有多少个方格?2、你是怎么想的?二、玩中学1、说一说。
数一数,一排方格有几个?2排呢?3排呢……(1) 学生自学,独立回答。
(2)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2、试一试。
(1) 用你喜欢的形式编出6的乘法口诀,填写算式。
(2) 小组内交流你遍的口诀。
(3) 师生共同系统整理出6的乘法口诀。
(4) 读一读,记一记,你发现了什么?3、想一想。
6⨯8=6⨯7+()=6⨯9-()(1) 独立填出方格中的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填?(2) 分组讨论: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三、学中做1、口算。
6⨯4= 2⨯3= 5⨯9= 6⨯7=2⨯7= 6⨯6= 1⨯6= 6⨯2=6⨯8= 6⨯9= 4⨯4= 3⨯6=2、登山。
3、一个汉堡6元,买4个花多少钱?买7个花多少钱?4、一串糖葫芦需6颗山楂,做9串,需多少颗山楂?四、做中得1、综合练习。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7单元 全单元总结+测试卷+教案+课时练+说课稿+学案
第3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爬坡题例1 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最大的一位数,并且是个位上数字的3倍,这个三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5,你知道这个三位数是多少吗?【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百位上的数字是最大的一位数,即9,因为是个位数字的3倍,所以个位数字是9÷3=3,这个三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5,所以十位数字是15-3-9=3。
那么这个数就是933。
【答案】这个三位数是933。
例2 看图写数、读数。
【详解】千位上是几个珠子就在千位上写几,百位上是几个珠子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上是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是几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根据万以内数的读法,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答案】写作:3040 读作:三千零四十写作:2005 读作:二千零五例3 有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是2,其他数位上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而且三个数相加的和是21。
这个四位数可能是多少?【详解】千位上的数字已经确定,先求后面三位数中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其他数位上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所以中间的一个数是21÷3=7,那么前面一个数字是6,后面一个数字是8。
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即678,687,768,786,867,876。
【答案】这个四位数可能是2678,2687,2768,2786,2867,2876。
第三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万以内数的认识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高约八千八百四十四米(1)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2)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和几个万组成的万以内数的读写9054读作:九千零五十四二千零六写作:2006(1)读法:从最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末尾有0都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2)写法:从最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1873>5752017<2160(1)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2)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估计估计物体的数量,可以按行、列来算,也可以先圈出一部分,以圈出的部分为标准进行估计易错集锦易错点1:区分不同数位上的相同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讲课稿教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教材剖析: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绘,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间有着宽泛的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长进行教学的。
教材联合生活情境,指引学生从察看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渐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经过学生的实质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能娴熟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相关知识确定基础。
学情剖析:关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以前,已经具备了相关角的感性经验。
可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详细的形象思想为主,抽象思想能力较低。
这部分内容关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
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虑,合作研究去认识角,发现角。
进而感觉到生活中到处有角。
教课目的及重难点确实立:1、联合生活情境,感觉生活中到处有角,领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2、经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觉角的大小。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成立初步的空间观点,发展创新思维。
因为学生对角的认识还不过借助于实物逗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少系统的认识,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课要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课难点是:指引学生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相关。
教法与学法:在本节课的教课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联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研究新知的过程。
整节课将察看、操作、演示、议论等方法有机地贯串于教课各环节中,让学生经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术。
并充足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资料变为动向的教课内容,经过形象生动的教课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行见的角印在脑子里,进而进一步伐换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运开幕》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所说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奥运开幕》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处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
2、教学目标(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2)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1、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2、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进率。
4、教具及学具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钟表。
2、学具准备:学具钟表。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课时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辅以“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借助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看、拨、议、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逐步形成概念,再让他们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从中巩固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此外,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
只有直观演示才能突破这些教学难点。
2.学法本课时的学法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思考”的思想。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本节课一开始我通过让学生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让同学们看钟表回答北京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引入,学习认识钟表,这样既唤起学生对钟表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吸引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钟表的兴趣。
第二环节:操作体验。
本环节的教学思路是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认识大格和小格—认识时—认识分—认识时分关系。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认识钟面时,由于学生预习的时间比较长,我先让学生回答钟面上都有什么?学生先回答自己预习时知道的,然后我在出示课件时总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还有1~12这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接着问同学们分针走1小格和时针走1大格表示什么。
最后展示一个完整的钟面。
然后出示练习填空,加强学生记忆。
第三环节:探索新知。
先问同学们1时等于多少分?为什么?有同学回答上最好,没有同学能回答上我们就看演示,学生先在此回答,然后老师总结。
第四环节:认识时刻。
第一步,我在教具上拨几个分针指的数字小点的时刻看同学们是否认识,并且能否说上为什么,接着我告诉大家先看时针,时针刚走过几或正指向几就是几时。
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第二步,我在教具上拨几个分针指的数字大点的时刻看同学们是否认识,并且能否说上为什么,接着我告诉大家先看时针,时针刚走过几或正指向几就是几时。
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大格我们就用几乘以5,然后再加上刚过这个大格又走的小格数。
第三步,我拨几个时刻让同学们告诉我是几时几分。
第五环节:认识表示法。
在刚才第四环节时我就在在黑板上写出几个数字表示法的时间和几个汉字表示法的时间,通过对比让同学们记住两种表示法。
第六环节:加强练习。
通过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认识时刻、同桌一个拨时刻一个说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请一位学生说出一个时刻让大家在自己的学具上拨出时刻这些活动让学生将认识时刻这一能力得到巩固。
第七环节:课外拓展。
1、我拨时针和分针让同学们说出此时的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什么角,将上一单元知识得到巩固。
2、如果时间允许,我拨时针和分针问学生在这个时刻再经过10分钟或再经过15分钟是几时几分。
第八环节:总结课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四、板书设计:二年级《数一数(一)》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第一节《数一数(一)》P19-20页教学内容,在我校三年级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本课教材内容《数一数(一)》,实际上就是对“千“的认识和感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来学习的。
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这是进一步学习“万”及以上数的认识和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本课内容是普通学校教材,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学校学生,主要包括了四个知识点: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大小。
第三个问题就是结合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千”的意义,掌握三位数的数数方法。
第四就是安排的“试一试”,集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针对普通学生这是2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安排解决前三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听障学生来说课时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课只有30分钟,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数数更是难点,遇到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时的转化更是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并且在教学第一个问题“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的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数数分散了难点,提前做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千”的由来,体会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即“满十进一”的道理,初步发展位值概念和数感;掌握千以内三位数的组成;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计数器的操作与课件的直观演示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涂一涂等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上三个目标密切联系,相辅相成。
目标的确定适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
4、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义;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本课紧紧围绕着重点,通过诱导准备、新知探究、迁移运用三个主要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5、教学难点:计数单位“千”概念的建立与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
因为“千”是新的计数单位,又比较大,尤其听障学生在生活中对千以内的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比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课的难点。
另外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不够清楚,表达能力也较差,所以对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也是本课的难点,不给定义,只需理解就可。
二、说学生本班共7名学生,年龄在9—15岁之间。
整体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都较差,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进行。
其中A类生4名,有较强的学习意识,B类生3名,需要老师的不断关注, 1名学生听力特别好,语言清晰能正常的沟通交流。
三、说教法和学法(一)本课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诱导启发法、讲解法。
本课创设了生活图画情境与问题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较抽象,利用计数器与课件中方块动画的直观演示,既直观又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听障学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课堂上必须通过老师不停的诱导、启发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
本课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为此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方格图等四、说教学设计本节课安排了五个环节。
1、诱导准备;2、探究新知;3、迁移运用;4、回顾总结;5、拓展延伸。
(一)、诱导准备首先让学生看图读话,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以及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其次顺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课课题。
(二)、探究新知1、探究一: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就是9——10, 99——100, 999——1000的变化过程本环节借助计数器上的拨珠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到“千”的由来,同时也强化了“满十进一”的道理,这一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概念的体会。
同时这也是下一步学生具体数三位数时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几十九加1、几百几十九加1的训练,为下一步数数分散难点提前做好铺垫。
2、探究二:(1)出示:由1000个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请同学们估一估,数一数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生经历数的过程,出现了100,600,1000的结果,先听学生汇报自己数的结果。
不马上否定学生的结论。
(2)屏幕演示数的过程,先出示一列有10个,板书:一列是10个。
课件演示一层又由10列组成。
板书:一层是10个10列 100个演示:一个大正方体又由10层组成,带领学生一起数,100、200、300 (1000)让学生理解10个10是一千。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一千个笑脸图、一千元人民币、一千米的长度(学生亲身跑过)来进一步体会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本环节主要借助课件展示的数方块活动让学生认识“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今后学习三位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三)、迁移运用:主要安排了三道题:看图说数、用图摆数和填空题。
这一环节紧紧围绕本课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数位间的关系及变化,观察性、操作性较强,学生比较有兴趣,达到了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回顾总结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本课学到了什么,这既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回顾总结,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的极好方式。
(五)、拓展延伸1、布置拓展延伸题: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这是把下节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尝试,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也是考察学生能否用今天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