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与校园文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网络舆情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网络舆情与校园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它们在含义、影响效果及其流传程度上存在着不一致之处,但是它们在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相似的地方,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校园网络舆情与校园文化的这种辨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要对两者进行整合,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标签:校园网络舆情;校园文化;结合

一、高校网络舆情与校园文化的涵义与特点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含义与特点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一种,在本质上具有社会舆情的一般特征,只不过其是借助网络传播。因此,所谓高校网络舆情,是指以高校校园网络为平台,作为主体的大学生网民对社会或校园内某一问题所产生和持有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政治态度、情绪和意见的总和,它具有自由性与可控性、互动性与即时性、丰富性与多元性、隐匿性与外显性、情绪性与非理性等特征[1]。并不是所有的校园网络议论都能构成校园网络舆情,参与议论的大学生网民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所引起的反响具有一定的强度才能成为校园网络舆情。一般说来,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内容分为国内外时政类,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利益相关的诉求类,日常校园学习、生活、休闲、情感类。高校网络舆情的载体主要有各种网络新闻、BBS、博客、电子邮件、QQ群、MSN等。其主要表现形式有留言、谣言和网络恶搞。高校网络舆情作为一种校园舆论,具有导向、凝聚、内化、覆盖渗透、预测预防等功能,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2]。

(二)校园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目前,学界对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没有达成明确的共识。综合学者们的研究,存在着两种比较普遍的观点:一是狭义上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课外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开展各类文学、艺术、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观点;二是广义上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学校的科研设备、教学内容、校容校貌、规章制度、价值观念和精神氛围等。校园文化具有先进性、多元性、超前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具有育人和教化、支持和保证、示范和引导的功能[3]。

二、高校网络舆情与校园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通过以上阐述两者的含义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高校网络舆情与校园文化是不同纬度的两个概念,但二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高校网络舆情与校园文化的不一致性

1.内容性质不一。校园网络舆情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舆论。社会舆论作为一种公开表达的意见、态度、要求、情绪,是具有强烈实践意向的表层集合意识,是多数人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它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以一定的主流文化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灌输和高雅的审美熏陶,这种主流文化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集中体现了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

2.影响效果不一。校园网络舆情作为一种校园舆论,具有很强的盲动性,其内容很多时候是没有经过过滤,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积极观点与消极论调、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对假恶丑的妥协混杂其中。因此,其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与消极并存。校园文化则承载着一所学校的精神,它通过孕育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具有激励、引导、规范和渗透的功能,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精神状态、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人生追求、道德意识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形成过程不一。校园网络舆情具有短时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当某个校园网络舆情形成以后,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自动消解,而被新的舆情所代替,如此往复循环。校园文化则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而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一些文化逐渐被淘汰抛弃,一些文化经过历史的洗礼而保存下来,最终成为校园文化的精髓。

4.流传程度不一。校园网络舆情具有很强的流传性,其内容不独属于任何一个学校,毫无界限可言,只要学生打开电脑,任何一个学校所引发的网络舆情都有可能迅速波及到其他学校,辐射到各个学校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看到各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很多时候都是大同小异的。校园文化的流传性则是有限的。因为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学校各自的特色,离开了这个氛围,其特色便无从显现,也就无法称之为校园文化。

(二)校园网络舆情与校园文化的统一性

校園网络舆情与校园文化虽然存在着某些不一致之处,但是它们在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相似的地方,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1.校园网络舆情与校园文化是相互渗透的

校园网络舆情与校园文化同属于亚文化的范畴,校园文化日益充实校园网络舆情,逐渐成为校园网络舆情的重要内容,这是各高校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情的趋势所至;同时校园网络舆情是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校园网络舆情通过不同形式、不同侧面展示出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特殊体现。

(1)校园文化弥补校园网络舆情的缺陷。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使得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体现在告知大学生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行为与后果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就使大学生的行动有了明确的参照标准,从而规范着大学生的言行举止。校园网络舆情因为网络具有匿名性的特点而或多或少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不管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内容都可引发网络舆情,与校园文化相比,规范性较为薄弱。在这种传播环境中,校园文化可以很好地规范校园网络舆情,弥补校园网络舆情的缺陷。比如,我们看到很多学校网站的校园论坛里,删帖标准中有很多内容是规范人们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对言论负责、共建和谐校园,体现了“仁”、“和”思想,阐发了校园文化的理念。

(2)校园网络舆情促进或阻碍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网络舆情具有理性和非理性并存的特点,使得其对校园文化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

1)校园网络舆情对校园文化的正面影响。

第一,校园网络舆情深化了校园文化的倡导功能。校园文化在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同时,也是一个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的过程。然而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校园文化传播的影响力较小,其倡导功能的发挥往往不尽人意。而网络舆情由于具有及时性、共享性、交互性的特点,所以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校园文化的倡导功能,传播先进校园文化。一般说来,积极的校园网络舆情本质上是校园文化的一种体现,承载着大学生共同的价值理念,具有很强的动员、倡导作用,能使大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校园文化,进而促使他们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第二,校园网络舆情扩大了校园文化的媒介功能。通过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和学术报告等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给学生搭建起一座联结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最终在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达到某种平衡和协调,这是校园文化的媒介功能。校园网络舆情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一方面及时快速地把学生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传向社会,有力地冲击社会传统观念,促进社会文化进行更新变革;另一方面,社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也能迅速传进来,社会文化引发校园文化人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素质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逐渐把学生观念中的学校本位转移到社会本位。

第三,校园网络舆情增强了校园文化的互动功能。校园网络舆情给学校提供了与学生零距离对话的平台,也方便了学生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校园网络论坛具有平等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这使得大学生们十分喜欢通过网络论坛来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意见,表达自己对校园生活中某些事情的看法。而这些建议意见中不乏真知灼见,有利于学校建设发展,学校也积极从网络论坛中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同学们在主动为学校的建设发展献计时,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也增强了校园文化的互动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